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雄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空之承
在秋风的吹拂下,密布在城市上空的阴云渐渐消散,和煦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或古朴、或现代、或典雅、或恢弘的建筑。在整个城市的正中心位置,气势磅礴的帝国总理府在远近相应的众多建筑中显现出了十足的王者气质,它从开工建设、落成使用到遭到苏军轰炸、重新修葺以及布设成为元首灵堂,短短数年的历史已经见证了第三帝国巅峰时期的各种奇异波折。阿道夫希特勒时代,这里既是国家最高权力的绝对象征,又反衬出国家迅速上升的实力与地位,来到这里的外国官员和著名人士被它的辉煌折服,亦为它身后快速崛起的军事帝国而惊叹。时过境迁,由于见证了大**者的陨落,又吸纳了施佩勒等多名幸殉难者的遗憾与不甘,幽深的走廊和偏僻的房间总让人觉得有种莫名的寒气。后德意志第三帝国时代的首任政府总理鲁道夫赫斯虽然不是唯鬼神论者,而且大张旗鼓地率领政府各部驻留于此,但他仍然刻意选择了一个远离元首办公室的房间作为自己的办公场所,平日里在此办公的时间也少之又少。在获得“临时国家元首”的任命之后,他便毫不犹豫地迁到了街对面的凯撒霍夫饭店。于是,整个总理府地区看起来依然是戒备森严的,但整个国家的重心却已经悄然偏移了。
或许是阴谋者格外担心自己也会陷入别人的阴谋之中,凯撒霍夫饭店三楼背朝威廉大街的会议室里,偌大的景观式落地窗被厚重的窗帘所遮,华丽的吊灯取代了自然界的光源,加上聚集在红木桌旁的人几乎人手一支烟,以至于整个房间显得格外的乌烟瘴气。
“诸位,都讲讲各自的见解吧我们现在不但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战”显然是对会议室里的沉闷气氛感到不满,赫斯用他那略显沙哑的男中音说。在担任政府总理期间,这位前国家副元首给人的印象总是西装革履,俨然一副全身心地投入到单纯行政工作的姿态,然而这注定只是假象。宣布担任“临时国家元首”的当天,赫斯穿起了久违的黄褐色制服——这身行头也是当年阿道夫希特勒的标志性装扮。
旧的党卫队制服固然能够唤起纳粹党徒和部分官兵昔日的荣誉感,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维宪和反对**成了以冯博克为首的军队将领们最有力量的口号。
“我的元首,依我看来,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拖”只要不让博克的士兵进入柏林,用不了几天,军队便会迫于苏联人的强大压力而向我们妥协我相信,即便是联名通电的将领之中也有不少人是迫于形势才暂时屈从于主谋人员的”
坐在赫斯右手边的陆军元帅元帅拥有一张特别瘦长的脸,黑白相间的头发梳理整齐,与在座的另外几位将领相比,他衣装上的佩饰要简单得多,空空如也的领口也与其长期远离前线有着莫大的关系。尽管赫斯的“临时国家元首”身份正受到来自军方的猛烈抨击,各州邦政府也持观望态度,他却能够非常亲昵地称呼其“我的元首”,这种谄媚的态度甚至引得在场的元帅们面露鄙夷的神色。
“凯特尔元帅说的固然不错,但眼下博克已经从波兰调集了两支精锐的作战部队——第第17军前来,这两支部队的总兵力加起来已经超过了十万人,还有数百辆战车,加之驻扎在本土北部的一些国防军部队也依旧听命于国防部的指挥。可以想象,接下来两天我们将承受极大的压力,甚至可以说是决定命运的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所控制的部队大都是缺乏战斗能力的。若是正面交火,后果不难想象”
再有两个月就年满六十岁的冯维茨勒本元帅冷冰冰地“提醒”了对方,作为丹麦占领军司令,他已经从归于自己指挥的部队抽掉出4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前来巩固柏林的防御,然而这些作战经验不足的二线部队根本无法和经历了东线鏖战的一线部队相提并论,至于说那些以手枪和步枪为主要武器的“治安管理员”,上了战场恐怕也只有当炮灰的份
以长脸为外貌特色的威廉凯特尔端着国防委员会代理主席的姿态:“以如今的形势,谁先开第一枪,谁就得承担内战的历史责任,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罪人越是这样的对峙,越考验双方的耐性和毅力,这应该成为我们的优势”
“但愿如此吧”冯维茨勒本元帅面无表情地说道。
赫斯瞧了瞧一言不发的老帅冯伦德施泰特,尽管麾下有二十余万战斗经验丰富的部队,但这位英国占领军总司令此次并没有带来哪怕一兵一卒。当然了,他之所以选择支持赫斯一方,被国防军同僚们长期排除在军事决策的核心圈之外才是主观原因,而非个人的手~机看政治倾向。见对方仍没有开口的意思,赫斯只好将目光放到冯维茨勒本身上,语气平和地问道:“那您的想法是……”
冯维茨勒本并不避讳地说:“既然用武力来对抗武力是不现实的,何不暂且放弃临时国家元首的称号,或推举一位拥有足够声望的人出任临时总统,或组建一个临时的决策委员会来顶替无法履行职责的国防委员会。这样一来,军队没有了反对的理由,自然要重新接受柏林的领导。等到局势稳定下来了,我们再把那些不听话的将领们一一解职,正式民选的时候,阁下再竟任国家总统,再由值得信赖之人担当政府总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对于这个建议,在座之人看起来并不意外,或许他们心中早已经将各种可能的出路盘算了一遍。穿着黑色西服的威廉弗里克最先回应说:“如果能保证一切在我们的控制之下,这确实是解决矛盾的一个办法。可是我们的妥协和推不但会助长对手的气势,‘率领军队成功维宪’这个噱头也将让冯博克获得巨大的个人声望,不但军队会继续支持他,在全民选举的时候,大量的民众也会把选票投给他。一个同样令人失望的现实是:短期之内我们根本无法越过国防部对军队将领实施大规模的调整,更不可能将这位国防部长免职”
“我们从一开始就低估了这位国防部长”敬陪末座的陆军上将、前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长约德尔接着弗里克的话说,“他的个人声望本不足以获得如此多将领的支持,‘维宪’这个口号真是很要命我觉得与其避让,不如孤注一掷,宣布冯博克等将领为叛国者,同时暗中削减前线的物资供应”
“上帝啊,你疯了吗?”冯维茨勒本叫了起来,“这会害死数以十万计的德**人,甚至将好不容易到手的胜利丢还给俄国人”
约德尔倒是没有一点怯意,“元帅,我说了这是孤注一掷的办法若是我们输掉了这场比赛,在座每一位,甚至包括临时元首阁下,就算能够保住性命,余生也会过得凄惨落魄。与其如此,何妨牺牲一部分人换取明天的辉煌?再说了,苏俄军队已经元气尽失,他们充其量也就是将我们逐回到旧的边界,等我们掌控了局势,打败俄国的功绩将奠定诸位在德国历史上的显赫位置”
赫斯沉默着,凯特尔眼神中有憧憬也有忧虑,维茨勒本的愤怒显得很无力,弗里克则是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
过了好一会儿,在军队算得上资历最老的冯伦德施泰特终于开口了:“也许我们将成为国家的罪人、历史的罪人,也许我们本该知足地再各自的位置上本分工作,但既然我们今天都坐在了这里,便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了……愿上帝宽恕我们的罪恶”x
┃┃
┃┃
┃bsp;┃┃
【……第45章黑暗会议——网文字更新最快……】@!!





帝国雄心 第46章 明枪暗箭
第46章明枪暗箭
连日的细雨使得包括拉脱维亚东南部在内的大片东欧区域变得潮湿而泥泞,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汽车和畜力车辆的运输效率均大打折扣,以至于部署在前线的德军野战部队只能依靠艰难修复的苏俄铁路线来维持自己的后勤供应——要知道这并不是单单十几个师、几十万人的后勤补给。根据德军的官方统计,在1941年10月间,德国陆军在东线共部署有261个师,仅一线战斗部队就达到了320万,占到这个国家武装部队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并相应配备了4100余辆坦克、近8000辆装甲车以及万门火炮,再加上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参战部队,庞大的轴心**队不仅在规模上与苏军第二次动员后的一线部队持平,其所拥有的机械化车辆以及作战飞机方面更是分别达到了苏军的倍和倍,考虑到他们的后勤补给线要比苏军长得多,后勤压力也要大得多
长款的灰色军外套穿在拥有宽阔肩膀和矫健体态的躯干上颇显军人的阳刚与帅气,擦得锃亮的皮靴踩过草地,轻盈的步伐仍然带起了点点泥星。作为一名已经离开了指挥岗位的空军元帅,罗根默默审视着这安静却不乏生气的机场。持续的雨天并没有完全阻止德国空军为前线作战部队提供战斗支援,就斯陶夫匹尔斯机场的情况而言,战斗机仍能够保持三分之一强的出勤率,对气候和机场条件要求更为高的轰炸机则只能保持较低限度的出勤。在永备机库和临时搭建起来的停机棚里,许多飞行员和地勤人员都在孜孜不倦地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当然了,机场、飞机等设备硬件处于更低档次的苏军航空兵在这样的天气往往只能象征性地保持“存在”。
“长官,您好”
“长官好”
“长官,向您致敬”
“长官好”
……
“好,好,稍息吧”
虽然思绪刚刚还缠绕着政治的纠葛中,但看到停机棚里这些朝气蓬勃的面孔,罗根恢复了往日里的平和与友善。就年龄和军衔而言,29岁的空军元帅在德**队是独一无二甚至可以说是无法复制的,可这并不意味着眼光有多么的高不可攀——仍未获得飞行执照的罗根,对于职业飞行员尤其是战斗机飞行员充满敬意。他知道,由于长期处于一线,这些空中精英所承担的精神压力甚过于其他兵种,就连专门为作战飞机提供维护与修理的地勤人员也不轻松,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他们往往要从天亮忙到天黑,入夜之后还得轮班抢修受损战机。
“你们这是在进行例行检修吧……噢,这架‘埃米尔’保养得不错哎,这些就是‘雷霆ii’使用的新型发射挂架?”
看着眼前这架发动机盖被完全打开的罗根很自然地和官兵们闲聊起来。从1940年末期开始和fw-190逐渐成为闪耀战场的明星,但在波兰以及西线战役期间大放异彩的e型战斗机并没有就此“退居二线”。在数量上,它们在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的主力位置无可撼动,而凭借牢固稳妥的空中防守反击战术,它们中的大部分都成功渡过了苏俄进攻之初的红色狂潮。在扭转战略局面之后,这些综合性能依然优秀的战斗机在各条战线上继续着稳定的发挥,并逐渐将作战重心从空中驱逐转移到了夺取制空权与对地火力支援兼顾。恰逢此时,德军利用“铁拳”火箭筒技术改进而来的航空火箭弹“雷霆”列装和ju-87b成为首选的发射平台。尽管后者的射击稳定性要略胜一筹,但前者在速度、机动以及战场自卫能力的优势十分明显,于是到了1941年后期,部署在一线的bf-109e几乎都加装了专门的航空火箭弹发射挂架,搭载30毫米的“雷霆i”或是45毫米的“雷霆ii”用于空-空、空-地作战。
“是的,长官自从列装新式火箭弹开始,我们已经在作战行动中击落苏俄战机3架、击毁坦克4辆,甚至还击伤了一列火车”
年纪与罗根相仿的空军中尉应该就是这架飞机的飞行员,他骄傲地指着发动机侧后位置代表战机的图标,将这些战绩归功于“我们”也即是整个空勤小组。
罗根满意地看了看对方所佩戴的一级铁十字勋章,心中亦品味着另一种“满足”:德国火箭专家们的技术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不是自己在航空火箭的研制和投产上施加了关键的影响,他们的精力恐怕还集中在耗费大、见效慢并且战略意义并不十分突出的弹道火箭以及采用火箭推进技术的“海军臼炮”上吧
“伙计们,你们干得非常漂亮”
罗根不但嘴上夸奖,还掏出两包从斯图登特那里摸来的进口香烟分发。
“谢谢您的夸奖长官呃……国防生产委员会总监阁下,我能否向您提出一个建议?”中尉飞行员接过香烟,既兴奋又有些踌躇地说。
国防生产委员会总监尽管不涉及军事指挥,但在兵器生产方面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罗根点着了烟,道:“说来听听”
“‘雷霆’的威力很不错,攻击方式也优于传统的航空炸弹,从实战经验来看,目前最大的缺憾在于它们的准度还不是很理想。有时候,火箭弹发射出去是走曲线的,如果能够像机关炮弹一样精准,我这至少要加上4辆坦克和10辆卡车”中尉看了眼发动机侧后的图标,语气中有那么几分期盼和不甘。
罗根积极地回应说:“这一点我们在测试中就已经注意到了,而且‘雷霆ii’也在尾翼方面进行了强化和改进,但是非制导火箭弹的命中率仍然局限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在短期内……恐怕难以获得质的提升”
“非制导”这样的专业术语,显然不是眼前这位德意志第三帝**人听闻并且能够迅速理解和消化的。放眼历史,二战时期德军工程师们制造出了不少令人惊讶的“超前武器”,例如成功击沉意大利舰艇的无线电制导炸弹,但这种技术在1941年时尚未成形,况且就技术特点和成本而言,它也是不适合用于航空火箭弹的——即便如此,在罗根的游说和解说下,以恩斯特乌德特为首的一批技术军官坚信航空火箭弹的广阔应用前景,而就初步的运用结果来看,它们也确实能大幅加强战斗机的对地攻击能力和心理威慑力。
除了严谨的军事话题,罗根接下来还和这些空军官兵们聊了一些更为生活化的话题,但没过多久,托比亚斯就火急火燎地从指挥部方向赶来。最近几天的经验已经让罗根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他知道,再意外的消息也可能在如今的形势下应运而生。
拉着罗根走到一旁,托比亚斯迫不及待地口头报告道:“头,刚刚收获柏林方面发来的电报,临时国家元首宣布了一批任命,您的名字也位列其中”
“哦,是么,是什么好职位?”罗根这话不乏反讽之意。
“驻英占领军总督”托比亚斯说。
“哦?”罗根闭上眼睛想了想,如果这是一份正式且合法的任命,它无疑是令人充满期待的。目前总共有一个半集团军大约20万人驻扎在不列颠,其中不乏战斗经验丰富、武器装备精锐的主力作战部队。更重要的是,不列颠与欧洲隔海相望,可以相对远离国内的纠葛纷争,如若长期经营,未必不能当个逍遥的“土皇帝”。
不过,罗根眼下的心思显然不在于享受或是执掌一方兵权,他旋即问道:“那冯伦德施泰特元帅呢?”
尽管没能拿到纸质稿,托比亚斯仍然脱口而出:“本土防卫部队总司令”
“有关于冯博克元帅、凯塞林元帅和斯图登特元帅的任命吗?”罗根又问。
托比亚斯放慢了语速:“我看到的电报内容是冯博克元帅被委任为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占领军总督,东线总司令的职务交由冯维茨勒本元帅担任。凯塞林元帅被委任为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占领军总督,由斯图登特元帅出任空军总司令职务整个电文内容很长,后面还有关于各集团军甚至各军指挥官的任免”
面对这种情况,罗根知道具体的任免内容已经无关痛痒了,关键是赫斯公开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人事调动,必然会扰乱德军在东线乃至全盘部署——此前固然有一大批重量级的将领们宣布接受冯博克元帅的号召,拒不接受来自柏林的人事和作战命令,但这些人绝非东线乃至军队的全部。在这种权力变革的关键点,总会有许多平时过得并不如意或是想走捷径的选择伺机而动,对于这些人,恰恰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a
┃┃
┃┃
┃bsp;┃┃
【……第46章明枪暗箭——网文字更新最快……】@!!




帝国雄心 第47章 尼斯河上的桥
第47章尼斯河上的桥
站牌上标有“奥奇卡”字样的火车站,平日里只是德国东部传统领土内的一处民用车站,站台指示箭牌上写着“至柏林85公里”。对大多数德**民来说,这个黑色箭头正指向他们心中的“圣地”,柏林。德意志重新统一的时间还不足一百年,但在两次世界大战的起起落落中,固有的民族自尊心也在跌宕曲折中变得愈发强烈,而作为发布军政指令尤其是宣战决定的源头,柏林的意义非同寻常,以至于有人放言“占领柏林,也即等于占领了德国”
然而,满怀雄心壮志的苏联人终究没能验证这个定律的真实性,而从他们守卫莫斯科的决心和付出来看,战争中的首都确实有着极大的战略意义……
长长的汽笛声中,又一列满载官兵的火车自东向西驶入“奥奇卡”车站。苏德战争爆发后,这座位于尼斯河东岸的火车站一度被纳入到了苏军重炮的射程之内,并且多次遭到苏俄战机的轰炸扫射,毗邻车站的村镇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不少建筑都在战争期间遭到损毁,许多居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更为安全的南部地区。好在随着德军反守为攻,战火逐渐转向了苏俄腹地,昔日的前线也就变成了大后方,明净的天空中不再有密布的战火硝烟,但这安宁祥和的日子并不稳固。彼时彼刻,紧张的气氛以另一种方式悄然降临了。
“各部队以连排为单位在站台上集结,遵照车站工作人员的指引依次离开车站,注意随身携带的枪械弹药”
从车站广播中传出的声音显得深沉而富有磁性,而列车上的官兵尽管有上千人之多,但他们在离开车厢时显得安静而有序。耳边除了广播和军官们的口令声,所能听到的也就是士兵们随身携带的物件相互磕碰摩擦的熟悉声音。
仅仅过了两三分钟,站台上的人流自然分成了若干小群,穿着黑色制服、佩戴白色袖标的车站工作人员就像导游一般引导士兵们穿过站台、休息室和检票口——这小型火车站的建筑空间本来就非常有限,而和正常情况下从前线返回后方休整的军人所不同,这些官兵随身携带着作战装备,步枪、机枪、迫击炮和反坦克火箭筒大都没有装入帆布套或是其他保护性的容器里,再加上少量的个人物品,如此阵势着实需要安排通路。
与基层官兵脸上疑惑而忐忑的表情所不同,身材敦实、满头华发的陆军中将杰哈德波策尔德眉头紧锁地上了等候在站台一旁的军车,他手下的参谋军官们也个个表情凝重。从这里出发沿着铁路线往西走上几公里便是尼斯河,河上建有铁路大桥,若想要通过这条铁路线前往柏林,桥,是至关重要的。
不一会儿,两辆军车便驶抵了河流东岸的一处山包,它高不过十来米,称之为“大土垛”或许更加贴切一些。沿着临时挖掘出来的土质阶梯向上行走,波策尔德将军来到山头,士兵们已经在这里挖掘了建议的观察哨所,配备了炮队镜和电台设施。
“情况怎么样?”将军并不急于用望远镜或炮队镜观察,他眯着眼睛向西眺望,蜿蜒流淌两百多公里的尼斯河只在下游通航,眼前这段水位较浅,河面也不算宽,人员能够勉强涉水渡河,但普通车辆和火炮辎重就非得依靠浮桥了。
守在观察哨所里的一名陆军中尉敬礼道:“长官,把守桥梁的原先是隶属于第208步兵师337步兵团,他们归由本土军司令部指挥,从22日晚上开始封锁桥梁,在昨天中午的时候,一支从柏林方向来的部队接管了大桥,我们与他们进行了联络,他们拒绝透露番号,而封锁桥梁的命令则在继续执行,现在任何人员和车辆都不得通过”
“估计有多少人,有没有异常动作?”将军继续问。
“根据我们观察,接管大桥防务的士兵约有一个连的规模,配备有四辆装甲车和一些卡车,除了加固桥头防御设施之外,他们并没有做出其他动作”中尉不假思索地答道。
将军拿起望远镜看了看,东侧桥头能够看到持枪戒备的哨兵,从装束上来看似乎是一般的国防军部队。
“也没有安防炸弹或是其他破坏桥梁的举动?”
“呃……”中尉有些迟疑地说,“至少我们没有发现这种情况”
“保罗,现在几点?”将军端着望远镜问自己的随行副官。
“3点20分,10月24日”副官轻车熟路地回答说。
将军又道:“让侦察营行动起来,做好随时夺取大桥的准备,工兵营尽量收集修复铁轨和桥梁用的物资”
副官原地立正:“是”
“为了以防万一……”将军停顿了几秒,“向军部报告这里的情况,告知我们需要准备架设浮桥的材料”
副官再度立正,“是”
将军不再说话,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大桥及其周边位置,这里的河面虽然不算宽,可如果无法顺利占领桥梁,要么沿岸而行寻找其他通道,要么自行架设浮桥,不论是哪一种情况,行动效率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约莫一刻钟之后,又一辆从东面驶来的军车停在了山包下,从上面走下来的是位戴着墨镜的陆军军官,身材魁梧、体格健硕,在如此身形的衬托下,腰间的手枪套就像是供孩童玩耍的小玩具。
“是冯格奥尔格中校,本地区后备部队的指挥官”负责这处哨所的陆军中尉提前介绍说。
在中校攀上山包之前,波策尔德将军甚至没有回头看上一眼,大桥那边似乎有格外特别的东西牢牢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1...170171172173174...2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