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鉴宝秘术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北域神灯
我朋友是过完十五离开的,走的那天早上,我朋友又看到了那只狐狸。
朋友说,以前从来没见过真狐狸,可是这次见的这只样子机灵极了,非常可爱。
他说他情愿相信真的有一只狐仙在保佑着娜娜全家。
这个呢,也是不错。
但普通人遇到狐仙、笔仙、黄大仙之类的还是要小心处之,因为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张天元说这些,纯粹是因为酒桌上无聊,活跃一下气氛。
毕竟他跟主人家也不认识,没有多少话题可以讲,而古董的事儿平时工作的时候说说也就是了,在酒桌上说多了也没意思。
主人家听得还挺入迷。
这顿饭吃得也很高兴。
吃过饭,柳若寒便开车送张天元回之前租住的那个村子了。
接下来估计要发掘古墓,住在小江南实在不方便。
更何况关于这个古玩店的事儿,张天元也要给李明光说说,不然李明光整日胡思乱想,那也不好。
这古玩店里的瓷器,应该本古墓没有关系,他已经问清楚了,那是托了笔仙的福,从别处搞来的。
当时张天元还笑着调侃说那笔仙被赶走了,后不后悔啊。
古玩店老板连连摇头说不后悔。
这辈子,钱哪里赚得够啊,要是为了赚钱直接把小命搭上了,那才悔恨呢。
张天元笑了笑,心想这才应该是正常人的想法。
钱赚得再多,那也得有命花不是。
因为喝了点酒,张天元干脆在路上就睡了。
刚闭眼,场景还是车子里面,没有变化,耳朵里突然听见一种声音,似远又近,低沉浑厚的声音,念着一首诗。
张天元不知道这是什么,不过似乎在某些书里看到过,应该是道教的典籍。
听到这个偈后,张天元心跳开始慢起来,人好像从车上下来,进了一间古怪的屋子。
一恍惚,就看着从门外来了个人,这人穿的跟古代那种公差一样,按年代应该是唐宋前的服饰,宽袖大领,衣纹流畅。
这人来了一转眼就到了张天元跟前,手里拿着一个东西,好像圣旨样的物件,展开就跟张天元读了一遍,大概是说请张天元去参加什么会。
张天元心里当时杂念很少,大概是因为他有地气的缘故吧,就算有什么杂念,也瞬间清除了。
他接着圣旨看了下,心里好像对此事很清楚似的。
也是一恍惚就跟那公差出了门了,没开门不知怎么出来的,一眨眼就在门外几百米外了,脚没沾地,高度在树梢上边一点。
一直往东飞,看着脚下的马路和行人,心里的感觉十分奇妙,路上的景物跟现实里是一样的,但已经到了早上。
早上行人很少,早点摊子刚支起锅,冒着袅袅的烟,打煎包的刚开始包第一锅,张天元在树梢上向下看,下边的人好像看不到他。
公差在前张天元在后,越来越快,实际距离现实里是挺远的,飞得很快,约莫10分钟就到了。
这个地方在现实里是有的,叫朱霞台,也是很有来历的地方,古时是梁孝王的封地,这个台子是封地的边界,有句话叫梁园虽好,非是久恋之家,就是梁王站在这个台子上发的感慨。
这个地方是个土台子,上边有个庙,供养着玉皇大帝,可以确认的是,这个地方张天元并未来过,只是在书中见到过而已。
到地方后,进了一个很高大门的很大屋子里,进去一看,哎呀!
太大太高了,人物很多,密密麻麻都是人,并且不是平站的,而是竖着摞着,一层一层查不清。





鉴宝秘术 第四一七七章 走暗功
张天元看这个地方,人非常多。
最上边是一个老头带着皇帝帽子,长脸白净,眼睛长长的,长的很好看,底下密密麻麻什么样的、穿什么衣服的都有。
张天元和差官站在门右边第三层边上,开会呢,说的是地面上的事情。
开完会,差官把张天元送了回来,还是去时的方式。
因为太阳出来了,路上行人和做小生意的多了,在飞回时看着底下的事物,感觉更加奇妙。
当时,汽车正在等红灯。
张天元就停在了车子附近。
斑马线上有两个小孩背着书包,其中一个头发梳的很干净,他突然抬头看了张天元一下,对眼之时张天元一惊,心说这孩子看见他了。
但那孩子只是看了会,然后叫旁边一个孩子,指着张天元站的地方说,你看那个地方有个红灯泡,旁边孩子看了看说,哪有啊!你发癔症吧!
俩人就走了。
回到车子里头,张天元看见后座上靠着一个人,心里知道是他自己,但凑近一看,脸不是他的样子,是另外一个样。
心里感到奇怪呢,差官好像看出他的疑惑,就笑了笑,对他说,人都是这,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样。
是啊,人这一辈子唯一不能见到谁?
就是自己的脸啊!
镜子里的自己,别人眼里的自己,动物眼里的自己,昆虫眼里的自己,究竟自己什么样?恐怕谁也不知道。
想着想着,突然张天元感觉到无比的困乏,就睡了过去。
差官说,记得守口如瓶啊!从今天起,你开始---走暗功。
听到这话,张天元猛地惊醒了过来。
他以为自己是在做梦,却没想到竟然是道家经常会出现的走暗功。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一种奇特经历,就是在梦中,练功中,入定中,甚至一打盹的恍惚中,觉得发生了什么。
一段情景或是一件事,突然之间常常就是一眨眼就过去了,而其中的境界确是很长或是很复杂。
但对于我们来讲只是一瞬间就过去了,有时我们知道一些情节,有时我们不知道,大部分时间是只能知道一点大概。
最常发生的是在梦中,这个梦,首先是清晰不迷的,以至于多年后还能够记得这个其中情节,象现实一样清晰。
其次,这个梦是连贯而有套路的,与真实无别。
再次,这个梦是超越自己当下生活与经验的,百思不得其解,与现实联系不上。
其实说简单一点,所谓走暗功,就是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元神到别的地方去学了一些你本来没有的知识。
张天元以前以为这只是书上胡诌的,只有修仙小说里才有,但自己今天却走了暗功。
虽然没学到什么东西,但却长了见识。
其实以前张天元也走过暗功,只不过他以为那是做梦而已,现在仔细想想,跟这一次的经历竟然有几分相似之处。
一次梦里走暗功,来了一个穿现代服装的人,像是某个年代的干部,来后拿出工作证给张天元一亮,说请我去参加个观摩会。
张天元心里还嘀咕呢,咋还有观摩会呢?
心里这么想着,身子还是起来了,跟着这位同志就出了门,这次是走着出去的,门外两匹马,枣红马挺壮实。
张天元不仅从未骑过马,甚至连真正的马都未曾见过。
但这时却很熟练,一翻身就上去了,老马识途,不必加鞭,耳边风声阵阵,两边景物向后退,不一会就停了下来。
一切都是自动的不用考虑,翻身下马,这时一群人已经围在一个地方,黑压压一片人,见他们过去就让出一条道。
两人过去径直往里边走,两边清一色警员蓝,军队绿,中山装,毛装。
走到前边,一堵围墙,墙下捆着五个人,头耷拉着背后插着牌子,上写着国家的罪人xx打着对号,跪在墙下,两边有四位战士,手端着长枪,怒目注视着这五个罪人。
主持者是位颇显伟岸的领导,约莫60岁上下,手举一本红色的小书闪闪发光,表情凝重,宣读文件。
一时间会场内所有人都静默而听,完后,老领导一挥手,五名战士,手端钢枪,冲上前方,齐刷刷一举,五弹齐发,五个罪人应声倒地。
战士们退后,上来五名白大褂,手拿加长螺丝刀状物,走到罪人尸体旁,拿手里的东西扎尸体脑子里搅搅,然后向后转就走了。
会后每个到场的人,排着队挨个到主席台,领了一面红旗,杂志那么大,手拿红旗就散会了。
回来还是骑马,路上,那位同志就跟张天元说了一句话,这个国家还是红色!
回来后感觉有点累,就又睡着了。
早上起来,边吃饭边看早上刚送来的报纸,翻过来赫然看到一行大字标题---铲除特大贪官,五名重犯判处死刑!
一时间不由得心中感慨万千!
说实话,那个时候还以为就是一个无聊的梦,可是居然在现实中得到了印证,真有些怕的。
直到今天,张天元对风水和道家的东西有了一定的了解,才明白那并非什么坏事儿。
走暗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甚至可能预知一些事情,这不少人都有过经历。
只是想要让暗功完全受自己的控制,这就比较困难了,必须得是经过很多年辛苦的修炼,方才可能办到。
有了这两次走暗功的经历,张天元对于风水和道术的兴趣更为浓厚了。
反正他现在也有时间,有能力研究这些。
再说了,到如今,他对自己的未来也是充满了迷惘的。
虽然他还很年轻,可总有老的那一天,留下这偌大的家业,孩子们真得能守得住吗?
如果他走了,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他心里头挺放不下的。
如今接触了这些玄学的东西,总是对自己的命运多了一重掌握,今后不管做什么事儿,怕都会更加稳妥了。
想要寻找自己喜欢的古董,说不定迷瞪一会儿,走个暗功,东西在哪儿就知道了,那多妙啊。
“姐夫,你一个人在那里傻笑什么啊?”
开车的柳若寒看张天元傻乎乎地合不拢嘴,忍不住问了一句。
“别说话,专心开车。”
张天元当然不会把这事儿也说出来,有些小秘密,还是自己保存着比较稳妥。




鉴宝秘术 第四一七八章 总有人来送宝
回到村子的时候,张天元刚下车,就注意到一个人鬼鬼祟祟地在他们租住的农户家门外徘徊。
手里头还抱着个背包,至于里面放的是什么东西,就不得而知了。
那人看到张天元,似乎愣了一下,旋即又好像下定了决心一般走了过来,压低了声音道:“张先生,有个东西想让你看看。”
张天元一听这话,顿时来了兴致。
正如喜欢看韩剧的女人都憧憬白马王子一样的男主那样。
对于他这种喜欢收藏的人而言,古董就是他的梦中情人。
当然了,情人的地位,是要比老婆低的。
要说他此生挚爱,当然还是他的妻子柳梦寻了,这一点,就连古董也无法比得上。
“若寒,你停好车就回去休息吧,顺便告诉老师一声我回来了,我这边有点事儿。”
张天元看来人似乎对柳若寒有些警惕,便说道。
“好吧。”
柳若寒很不情愿地转身离开。
她离开之后,那人才道:“张先生,这里不是说话的地儿,能找个安全的地方聊聊吗?”
张天元点了点头,将来人领到了自己的房间里,然后关上了门道:“这里总可以了吧,不会有人看到的。”
要不是对这人手里的东西感兴趣,说实话张天元真懒得应付这样的人。
因为此类人,他在古玩市场上见多了。
但凡逛过古玩市场或旧铺的人都会有这种经历,你逛着逛着,身后就会有神秘的不速之客尾随而来,这种人就叫做游商,俗称跟屁虫儿。
相比之下,这个看起来有些风尘仆仆的中年男子并没有跟踪他,只是在这租住的地方等着。
估计已经等了不止一天了吧。
毕竟张天元这几天都没回来,一直在小江南住着呢。
数年提一句,如果在古玩街上,你要从屁虫儿口中听到诸如“刚从墓里挖出来的!”之类的话,那就不用再问了,肯定是骗子。
面前的这个男人并没有那么说,反而说是自己从别人那里收来的,花了不少钱。
“拿出来我看看吧。”
张天元从来不会相信别人说的话,尤其在古董方面,他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不仅仅是因为鉴字诀准确无比,更因为他的自信。
这些年,他可没少钻研古董鉴定技术,对于很多古董的知识都是了然于心。
纵然失去了鉴字诀,他依然可以是一个非常厉害的鉴定大师。
汉子从手上的背包里面取出了一样东西。
这东西还用报纸包着,保护得很好,背包里面甚至塞着不少的软东西,可以防止碰撞的时候导致物品碎裂。
汉子将报纸轻轻扯开,露出了里面那黑色的瓷器。
黑黝黝的瓷器上面,点缀着几朵金色的花瓣,看起来非常漂亮。
根据张天元多年的经验,这东西极有可能是南宋吉州窑的黑釉瓷器。
但东西没有完全拿出来,他也不好肯定,便说道:“这里也没别人,不如把东西拿出来吧。”
“好!”
那人稍微犹豫了一下,便将瓷器从报纸里面完全暴露了出来。
“可以上手吧?”
张天元问道。
“当然。”
听到了那人的回应,张天元便小心翼翼地将东西拿在了自己手中。
当然他很小心,在这一行,他已经算是个老行家了。
不会犯那种愚蠢的小错误。
吉州窑产品种类繁多,有乳白釉瓷、青釉瓷、黑釉瓷、绿釉瓷、白釉彩绘瓷等,从瓷器品种、釉色、纹饰到装烧技术。
它融合了南、北各窑为一体,并不断创新,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黑釉瓷,其胎土米黄,质地疏松,淘炼不细,釉呈褐色,因釉铁量比其他窑口低,而钛、钾、钙、镁的含量相对要高,故烧成后黑釉泛褐。
黑釉是利用天然色涂料,通过独特的制作、特殊的加工以及复杂的窑变,使釉面呈现出变化万千的纹样。
我国出土的黑釉瓷以盏为大中,其次有黑釉剔花瓶、罐等。
黑釉剔花主要以瓶、罐为多。
剔花是在已经施釉的器物上进行刻划,其位置主要在瓶、罐的肩腹部,将花枝、花萼用刀剔出。
这件疑似南宋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瓶,高32.8厘米,口径6.2厘米,足径9.6厘米。
平唇,短颈,溜肩,肩下渐收,圈足,足根平切。
器身剔出五瓣花卉纹,刀法简练,线条流畅,黑釉与黄褐色花纹交相辉映,别具风味。
在我国宋代地层中出土过黑釉剔花四系罐残器,直颈,扁圆腹,圈足外侈,颈肩部设四个对称的环形系,腹部剔出一朵五瓣花卉;
另一件黑釉剔花长颈瓶,颈残,溜肩,腹鼓,圈足,足根较平,腹部剔对称的窗花纹。
通过初步的判断,张天元觉得这很有可能真得是一件南宋吉州窑的黑釉瓷器。
但这只是初步判断而已,很多高仿赝品也能表现出如此精湛的技艺。
果然,在更仔细的观察之后,他不由露出了一抹失望的神色。
“对不起了,这东西我实在看不准,您还是找别人吧。”
说看不准,那自然是认为这东西是赝品,所以不愿意收购而已。
只是一种客气的说法罢了。
“别介啊,张先生,您不喜欢这个,我这里还有另外一件东西,保准您肯定喜欢的。”
汉子急忙站起来说道。
“哦?你还有别的东西?我怎么没看见?”
张天元好奇地问道。
汉子笑了笑,从贴身的口袋里面取出了一样东西。
同样是一件瓷器,但这东西已经裂开了,而且也不够大,看起来就像是坟墓里面埋着的用来存放灯油的小碟子。
虽然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可张天元的眼睛却忽然亮了一下。
因为他脑海中闪现过了一个名字“钧瓷”。
这东西前面也介绍过了,绝对是价值连城的好玩意儿。
这个古怪的小碟子是双色瓷,底色为月白色乳光,具有如同萤光一般的幽暗光泽,古人对颜色的划分跟现代人不同,月白其实不是白色,而是蓝色。
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天蓝就是比较深的蓝色;天青就是比较淡的蓝色,比天青更淡的蓝色就是月白。




鉴宝秘术 第四一七九章 带来霉运的碟子
小碟子月白的底色之上,分布着几块大小不一的色斑,色斑的颜色玟瑰紫与海棠红相间;
这两种色彩亮丽的颜色和月白色交相辉映,互相映衬,让这件小碟子的色就如同朝晖晚霞一般,极尽绚丽璀璨之美。
双色瓷的意思并不是说这件瓷器只有两种具体的颜色,而是说它的大部分颜色是两种。
这件小碟子的双色分别就是月白和铜红,玫瑰紫和海棠红都是铜红色。
此外,这件小碟子的口沿为姜黄色,底足为黄褐色,行里人称之为铜口铁足,这是钧瓷的基本特征。
张天元感觉自己的呼吸都有一点急促,急忙让自己镇定下来。
如果这真得是钧窑瓷器,那么今天这偶然的收获,却非常巨大啊。
鉴定钧窑是有诀窍的,俗话说,钧窑常常带斑红,高温中含有铜;红斑蓝有过渡,蚯蚓走泥留纹路。
钧窑瓷器是一种厚瓷器,在精品钧瓷的瓷上,常常会出现一种与色地同的、呈不规则流动状的细腺,它的形态就像蚯蚓在泥土中游动之后留下的走泥纹,行里人形象的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而这件东西,就有此类特征。
当然了,蚯蚓走泥纹对于瞒天王那种级别的高手,已经能够模仿出来了,所以也未必就是真货。
不过鉴字诀之下,确认了的确是钧瓷,那这就没有假了。
钧窑是宋五大名窑之一,又称钧州窑,窑址位于洛州省,因古代这个地方隶属钧州管辖,故名钧窑。
钧窑创烧于唐代,兴盛于北宋,之后的元明清三代官窑都有仿造,但质量最好的钧瓷还是宋钧,这便是钧瓷宋元明清烧,代代不同各有招。
宋钧胎为最好,元差清细神韵孬。
元钧胎粗又含砂,清钧细制胎又糙。
钧窑的精品瓷器传世不多,古往今来都是极其珍贵的收藏品。
古人曾写诗赞赏钧瓷,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成岚。
民间谚语也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和“黄金有价钧无价”的说法。
钧窑在拍卖会上的价格,有很多都已经上了千万。
张天元手中的这件小碟子色细腻润泽、幽密柔和,肥厚而透明,饱满而不失清雅,正是宋代钧窑的特质。
根据市场行情走势,宋代钧窑的价值要远高于元代钧窑。
如果不出意外,这件宋钧窑双色渣斗的价值将在千万之上,这还是宋五窑整体行情处于低迷时期的保守估计。
钧瓷价值颇高的原因跟它的特性有关,钧瓷的烧制难度极高,有“十窑九不成”的说法。
烧成之后的钧瓷色彩天成、变幻无穷,正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因此,世界上绝对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件钧瓷,这就是民间流传的“钧无双”。
因为钧无双暗含“君无双”之意,所以烧成的官窑钧瓷都被列为御用珍品,专有于宫廷而严禁于民间。
高古瓷绝大多数没有年款,它的鉴定是一个复杂而又繁琐的过程。
不过张天元自身鉴定技术高超,再加上有鉴字诀,所以这个鉴定倒不是什么难事儿。
他看向那汉子问道:“这东西你怎么来的?”
有时候,从对方的话语中,是可以判断出一件东西的来历以及很多信息的。
这就是厉害的鉴定师的本领了。
“这个,不瞒您说,是从我们家墓里面拿出来的。”
汉子犹豫了一下说道:“我们那儿修路,正好占了家里的祖坟,所以就从里面弄到这东西。
别人说这是好东西,只可惜碎了,都不肯给高价,我也不愿意卖。
毕竟我是找人问过的,都说这是宋代的钧瓷,而且是官窑的,很值钱的。”
“那你现在怎么打算卖了呢?”
张天元盯着汉子问道。
“唉,别提了,遇到邪门的事情了,自从把这个东西放到家里之后,就一直有稀奇古怪的事情在我身边发生,我都快神经了。”
汉子叹了口气苦笑道,看起来不像是在撒谎。
“说说看。”
张天元注意着对方的眼神,想要知道对方是不是在撒谎。
“那我可就说了啊。
大概也就是修路的第二年,我开了一家服装店。
用的钱是征地的钱。
估计乌城很多人都知道我的店。
去过的人应该都看到过,我的服装店是2层楼的,很特别,从中间上楼,两边都可以上楼,楼梯是从一楼的楼梯向2边展开的。
我平时就住在2楼上。
服装店刚开张的时候我奶奶从庙里给我求来一个财神菩萨。
1...14901491149214931494...17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