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秘术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北域神灯
甚至后来乌城人还给这场暴雨起了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名字——“奇迹之雨”。
然而这场雨背后的那个男人,却暂时无人知晓,正在跟刘成仁、柳若寒打扫战场呢。
一边打扫,还一边聊起了自己以前的丰功伟绩。
他告诉刘成仁和柳若寒说,他以前去宝岛的时候,就遇到过一件事儿。
这事儿透着一股传奇的味道,别人可能不信,但刘成仁和柳若寒今天见识了他这么多本事,应该不会不信的。
宝岛某地,有一个当官的,叫张子韩,他巧言令色,善于经营,最近他又找到了一个坚实的靠山,官场中有传言,过了今年,他就要升官了。
这天,张天元应邀来到了这个地方,因为他是一个大企业家,当时宝岛也在招商,希望能够跟神罗集团合作。
张子韩正在后堂设宴招待他,猛听外面有人大喊大叫,说是来告状的。
张子韩急忙站立起身,对张天元抱拳说道:“天元老板,少陪了!”。
张子韩走了出去,把那三个来告状的人叫到了办公室问话。
这三个人,穿着都不怎么样,一看就知道是当地的老百姓。
这三名老百姓都是本地虎头村的村民。
虎头村是个不大的小村子,总共才有二十几户人家,因为背靠雄伟的虎头岭,故此才得名虎头村。
那个领头的村民丁老二一说情况,张子韩的鼻子差点气歪,原来虎头村发生了盗案,盗贼分别将他们三个藏在房梁上的三吊铜钱、一袋山货和半缸咸菜给偷走了。
这三件盗案真是小得连筷子都夹不起来。
张子韩心中不耐烦,他让这三名村民各填写了一张失单,然后便马马虎虎地派几名手下四处捉贼去了。
第二天一早,张天元正欲向张子韩告辞,然后到乡下去转转,欣赏一下这宝岛的风景,就见两个警员押着一个尖嘴猴腮的蟊贼走进了警局。
这蟊贼名叫田二毛,他就是那个盗窃虎头村老百姓财物的小偷。
田二毛今天天不亮在早市上卖窃得的山货,正被这两个警员抓个正着。
田二毛对盗窃虎头村的事实供认不讳,张子韩处理了田二毛,然后勒令他交出些钱,这些钱赔偿虎头村村民的损失已经绰绰有余了。
张天元这一天耳朵里都是虎头村的名字,他转头对自己的身边的柳梦寻说道:“我想到虎头村去逛逛,或许那里真得挺好玩的。”
张子韩劝了张天元半天,不让他去那个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可是张天元却偏去不可,张子韩没办法,只得派两名警员,保护着张天元。
张天元骑着摩托车,因为路比较糟糕,摩托车还凑合能进去,汽车就不要想了。
一行四人走了半天的路,这才来到虎头村的村口,下车的张天元看着虎头村背后的虎头岭巍峨的山势,他惊叹道:“龙盘虎踞,起凤腾蛟,好风水,好风水,只可惜村头沟口冲的方向有了问题!“
张天元的意思是,如果虎头村村口的方向要是冲着正南方,谁家先祖的坟茔埋在这里,谁家的后人,就一定能考中个武状元!
当然现代没有武状元,那就是做个将军什么的了。”
虎头村果然穷得了得,二十几家老旧的茅草屋四处漏风,院墙全都是东倒西歪的破篱笆,偶有鸡犬在街上露头,也都是蔫蔫地没有一点精神。
张天元东转西转,四处寻找有意思的事情,可是村民们告诉他,这里穷得实在厉害,人们温饱都得不到解决,哪还有闲心讲什么故事?
张天元没有办法,只得一路打听,最后来到了虎头村老村长的家里。
虎头村的村长是个八十多岁的老爷子,不仅头发胡子全白了,牙齿也快掉光了。
别看他家穷得叮当响,可是两手却抱着一个精致的酒葫芦。
那个丢钱的丁老二和另外两个丢山货和咸菜的村民,正和老村长述说着被盗的具体情况。
不久前,丁老二将三吊铜钱藏在自家梁顶的房草中,铜钱被盗后,他今天重新检查了藏钱的地方。
可是丁老二在伸手一掏藏钱的地方,竞抓出了一把新苫的房草来。
张天元看着丁老二手里拿的新房草,他纳闷地说道:“咦,十年前苫的旧房顶,现在怎么可能出现新房草呢?
第二户人家丢失的是一袋山核桃,重有一百多斤,第三家丢的那半缸咸菜就更吓人了,竟也有两百多斤的重量。
田二毛体格瘦弱,力气自然不会大,让他背三百斤的东西出村,别说是人,鬼都不会信。
张天元狐疑地对老村长问道:“您住虎头村多年,最近发现虎头村有什么异常吗?”
老村长说道:“要说异常,还真有异常!”
那还是在一个月之前,张子韩体恤虎头村村民穷苦,他将本县修膳浑水河河堤的美差,派给了虎头村。
修河堤的工钱是一个人每天十个铜钱,二斤白米,这般优厚的工钱对于虎头村村民来说,纯属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
:。:
鉴宝秘术 第四一六四章 假村子
虎头村的男女老少50多口一时间倾村出动,最后只剩下虎头村的老村长在看家守村。
村民们正好去了一个月,回来后,他们就发现许多家都被盗了。
老村长讲完话,他拿过床头那个精致的酒葫芦,喝了一口酒,说道:“修河堤的领工真是个好官,他派人给我送来了一葫芦好酒!……“老村长话还没有讲完,就一头醉倒在床上,呼呼地打起了鼾声。
张天元诧异地取过酒葫芦,他滴几滴酒进口,不大一会,张天元只觉得舌头发直,话语不灵,他指着酒葫芦说道:“这酒,这酒有问题!”
这酒葫芦里的酒真的有问题,几滴酒入口,张天元便觉得舌头僵硬,意识不清,真要是喝下了半斤八两,他还不得昏睡好几天?
张天元讲完话,他从怀里掏出了一个粉红色的药丸,塞到了老村长的嘴巴里,随着这枚药丸的药力花开,老村长晃荡了几下脑袋,也从昏迷中苏醒了过来。
张天元将自己的怀疑一讲,老村长和丁老二一起愣住了。
丁老二看着张天元,狐疑地说道:“我们虎头村除了破旧,便是贫穷,如果谁在我们这里打主意,那可真的是瞎了眼睛!”
张天元摇了摇脑袋说道:“你们想一想,现在的虎头村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丁老二和虎头村的老村长互相瞧了一眼,丁老二说道:“除了我们外出一个月,回来后发现村子里被盗了,也没发现虎头村和过去有什么不同。”
张天元一顿酒杯,说道:“我怀疑现在的村子是一座假村子!”
假村子——老村长听张天元讲完这句话,他一拍脑门叫道:“丁老二,你明天带张先生去虎跳沟去看一看,虎跳沟的地形和咱们的虎头村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第二天一早,丁老二领着张天元等人直奔虎跳沟而去,虎跳沟就在虎头村的村西十里处,可是丁老二沿着陡峭的山路往村西走了一个多时辰,也是没有找到虎跳沟的踪影。
张天元恍然大悟地一摆手,说道:“往回走,虎跳沟应该在虎头村的正东方!”
丁老二生于斯、长于斯,他怎么能将虎跳沟的方向搞错呢?可是众人往回走,走了两个时辰后,终于在虎头村的正东的方向,找到了虎跳沟。
丁老二看着地形和地貌与虎头村极其相似,但却方向相反的虎跳沟,他也糊涂了。
难道自己真的是记错了。
张天元进了虎跳沟,他一路急走,最后来到了沟中的那块平地上。
虎跳沟和虎头村景色和地形极为相似,可是唯一不同的是,虎跳沟内的那块平地上,埋着一个硕大的坟茔。
可是那块空空的墓碑上,却没有一个字迹。
似模似样地摸出了那个罗盘,他查看了半天这座坟的葬法和方位后,不由得大吃一惊道:“好风水,绝佳的好风水,这座坟主的晚人后代一定可以当将军、当大官!”
柳梦寻皱眉道:“亲爱的,你没有看错吗?这种事儿可不能乱说的。”
她知道宝岛这边的人都比较迷信,如果张天元不小心说错了话,怕是会有危险的。
张天元非常肯定地说道:“这绝佳的风水是秃子脑袋上的虱子明摆着,我要是看错,那风水术真得是白学了,你挖我的眼睛当泡踩!”
张天元看着丁老二发愣,他用肯定的口气说道:“虎头村的村民们去修河堤的时候,真正的虎头村已经被人迁移走了!”
现在这道被埋坟建墓的虎跳沟,便是原来的虎头村。
一定有个风水高人,他相中了这里的好风水,借着村民们修河堤的机会,然后将虎头村的全部房屋建筑全部移到了虎跳沟。
而原来虎头村的村址,就变成了现在的坟茔葬地。
重新建了一座村子,这得耗费多大的钱财和精力,如果将几千两白花花的银子,摆在虎头村村民的面前,恐怕村民们早已经乐颠颠地搬家了。
这个移村的人士绕了这么大的一个圈子,纯属是多此一举吗?
张天元围着那个坟茔转了几圈,他忽然心中震惊不已:这个墓葬的风水有大问题!
这座坟的南面冲着谷口,谷口全都是黑色的岩石。黑石在风水学里叫玄沙。
而这座坟的东面是一片黄砾石,黄砾石这在风水学中叫寒砂,而这座坟的西面和北面,分别是白色和紫色的石岩,这在风水学上叫幽砂和冥砂。
坟墓周围有这四种砂,这座坟就等于落在了四气玄武穴上。
在这里结穴之人。
将来必定通过武力造反占了这座宝岛。
当然,这个事儿他没说出来,毕竟这种事儿关系重大,真说出来,那搞不好会惹来一身麻烦的。
所以他干脆闭上了嘴巴,反正就宝岛这小地方,能闹出什么幺蛾子呢?
“你们两个千万不要把这事儿随随便便说出去,弄不好要惹来麻烦的。”
张天元说到这里,突然就非常严肃地看着柳若寒和刘成仁说道。
“放心吧张师傅,我们当然不会说出去的,这么大的事情,那真说出去,也没人信啊。”
刘成仁道。
“对啊姐夫,你就别操心了,我看今天你也很累了,反正事情已经解决,不如先回家好好睡上一觉如何?”
柳若寒也道。
“是啊虽然身体不累,但是心累啊。”
龙脉送给他的地气尽管可以恢复他的体力,让他重新变得有力气起来。
可却无法让他的精神恢复啊。
三个人出了密室,张天元把这边的事儿全权交给了刘成仁处理,自己就回小江南去了。
刘成仁这个人,还是值得信任的,其实为了能够考验刘成仁,张天元也是给刘成仁下了几次套的。
比如故意在刘成仁面前暴露自己会法术的事实,就是为了能够测验一下刘成仁这家伙到底会不会说出去。
很幸运的是,刘成仁经过了考验,既然如此,张天元还有什么好担心的,把这边的事情交给他,那就是绰绰有余了,绝对不用担心。
他离开的时候,也是秘密走的,太过抛头露面的事儿,他不情愿,不然少不了一堆麻烦事儿,他还是喜欢更实在的好处。
鉴宝秘术 第四一六五章 元陵
一开发区的事情虽然还在民间传播,不过跟张天元已经关系不大了。
他现在更关注的是那座古代陵墓。
原来他猜想这古墓可能是跟五目尊者有什么关系,不过再度见到李明光的时候,他却得到了一个很令人惊讶的事实。
“天元,说个事儿,你先不要激动啊,咱们这一次发现的这座古墓,很可能是一座皇陵!”
听到这话,张天元怎么可能不激动,皇陵啊,如今来说,中国的历史已经比较清晰了。
皇陵大多都是有据可靠的。
可以说哪个在什么位置,都有清晰的记载。
新发现皇陵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远古时代的三皇五帝已经介乎于神话和现实之间。
他们陵寝所处的位置一直颇多争议。
至今尚未有定论。
由于夏代的历史状况目前尚未到考古发掘的充分证。
所以夏代王陵大多不可考。
目前初步判断是在洛州境内。
到了殷商时期,已经有了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
商代后期帝王的陵墓已经在洛州安城殷墟等的陆续发现。
由于黄河改道,商代早期王陵多数都已经沉入黄河底,无法挖掘。
之后两周以及后续的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中除了元代因为丧葬习俗不同而难以考证之外。
绝大多皇陵都是有据可考的。
这其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秦始皇陵武则天墓等等。
而以成吉思汗陵为首的元代皇陵一直是历史悬众说纷。
而且说实话,成吉思汗都不能算是皇帝,即便发现了,也不算是皇陵。
不过权且算上吧,能发现这家伙的陵墓,那也是挺让人激动的。
“老师,您确认是皇陵?而不是王陵?”
张天元虽然相信李明光,但还是要确认一下的,因为如果是皇陵的话,那么秦始皇以前的陵墓就都不能算了。
毕竟始皇帝算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嘛。
之前是没有皇帝这种说法的。
乌城的位置又在西北,而这里极有可能是成吉思汗当年带兵路过的地方。
搞不好,还真是成吉思汗陵。
中国大部分的皇帝在生前就派人去查看风水、大兴土木,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打造自己的陵墓。
“千古兴亡多少事,唯留青冢向黄昏。”
这句诗说明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非常地看重陵墓,梦想以自己的陵墓泽被后世,让子孙万代江山永固、国运昌盛。
帝王陵墓如秦始皇陵、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等,为现在世人所熟知,唯独元朝十几位皇帝的陵墓不为人所知。
元朝的统治者在他们入主中原之前,蒙元族有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特点是薄葬简丧。
蒙元族的祖祖辈辈就在草原上迁徙,生活方式追求简单实用,这可能与他们是草原游牧民族有关。
在成吉思汗去世后,传说就采用了典型的蒙元人的安葬方式,那是怎么安葬的呢?
据说成吉思汗在出征西夏途中的六盘山地区去世,临终前他要求去世后秘不发丧,遗体要运回漠北草原安葬。
成吉思汗的棺材用一整根木材挖成,下葬后,让牧马人驱赶一大群马在墓地所在地区来回地奔腾踩踏,直到把动土的痕迹为止踩踏到看不见为止。
之后,蒙元族人会在埋葬地点杀掉一匹小骆驼,然后在墓地周围建起帐篷,等到墓地地表的草长跟其他地方一样的时候,再把帐篷撤掉。
这样,整个安葬过程才算结束了。
通过这样一番折腾,不用说外人,就连负责安葬的人都看不出墓地的准确位置。
祭奠的时候,之前杀死的那匹小骆驼就起作用了。
祭奠人只需牵着母骆驼在这片地方走一圈,母骆驼闻到小骆驼的气息所在地,就会停止不前,眼角流泪。
不用说,母骆驼最后站立的地方就是墓葬的准确位置了。
这种传说,历史学家提出了质疑,理由是骆驼的寿命有限,单纯依靠骆驼寻找祖宗坟墓的说法不可信。
但是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至今还是一个谜题。
现在大家看到的成吉思汗陵,其实只是一座衣冠冢,坐落在蒙元甘德利草原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朝建立以后,实行的是“汉法”。
蒙元族的丧葬习俗也渐渐受到中原丧葬习俗的影响,但与汉族人相比之下,蒙元族人即便是蒙元贵族的丧葬仪式也仍然很简单。
死者所穿的寿衣就是平时穿的衣服,葬品也是死者生前喜欢用的武器、器皿等,而且随葬品非常少。
忽必烈在位期间,掘宋陵事件十分猖獗,宋朝历代皇帝的陵墓几乎都被盗过,随葬的金银珠宝被抢走,尸体被损毁。
忽必烈害怕百年后自己的陵墓跟宋朝帝王的下场一样,因此,在继续坚持“薄葬简丧习俗的同时,也给自己和子孙后代的陵墓做了周密安排。
就这样,由于人为的历史记录的不完整以及蒙元族特有的丧葬习俗,造成了后人很难了解到历史的真相,这也许就是元朝帝王陵墓不为人知的原因。
此外,有的历史学家指出,元朝皇权斗争非常惨烈,每一任皇帝在位时间都很短暂,所以他们在位期间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大张旗鼓地打造陵墓,这或许又是另一种原因吧?
但不管如何,如果说这座墓葬是成吉思汗的,或者说是元朝任何一位皇帝的墓葬,那都很有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啊。
张天元无论如何都想好好发掘出来。
“能确定是成吉思汗陵吗?”
张天元问了一句。
“现在还不能确定,我们只是从外围出土了一些东西,但让人惊讶的是,这些东西每个朝代都不一样,虽然都是元代以前的,但却是各个朝代都有。
想要确定,必须得等发现地宫才有可能。”
李明光回答道:“所以啊天元,这一次又要靠你了。”
“靠我?”
张天元愣了一下,旋即笑道:“那天元定然不辱使命!”
如果这真得是成吉思汗陵,那么张天元自然要成为第一个发现的人。
这不光是一种荣耀,更是能得到极大的好处。
以前的发掘也是如此,很多古董都可以放到他的博物馆中进行展览的。
鉴宝秘术 第四一六六章 祖师爷
一成吉思汗陵张天元肯定是不会错过的,但问题是,他觉得这个事情透着蹊跷啊。
为什么堂堂蒙元帝国的大汗会被葬到这里?
这个偏僻的小村子里?
“我知道天元你不太相信,说实话我也有些怀疑,所以这发掘工作,就更是势在必行的。
也不知道这古墓有没有被盗墓贼光顾过,如果没有,那咱们这一次肯定能发掘一座旷世的传奇古墓啊,估计不会亚于秦陵、乾陵之类的。”
李明光笑道。
“目前发掘出来的资料,是否有提示?”
张天元问道。
“提示嘛,还是有的,这么给你说吧,成吉思汗陵恐怕会成为目前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皇陵!
内中的藏品搞不好横跨亚欧大陆啊。
而且,我们观察过这座古墓的建筑风格,得出而来一个结论。
这座古墓应该是李诫的徒弟设计制造而成。
而且还是李诫最得意的门生之意。”
说李诫,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但如果是学考古,学历史的,对这个名字自然是如雷贯耳啊。
李诫,字明仲,郑城管城县人,北宋著名建筑学家。
曾主持修建了开封府廨、太庙及钦慈太后佛寺等大规模建筑,编写了中国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著作《营造法式》。
除主要从事建筑工作外,还一度当过虢州知州,在地方甚有政绩。
大观四年二月,李诫逝世,终年76岁,葬于新郑梅山。
他将一生绝学,传授给了自己的弟子,也就是为成吉思汗修建陵墓的人。
对于盗墓贼来说,李诫和他的徒弟绝对是最大的对手。
有这么一种说法,摸金校尉的祖师爷,是真三国时期的曹操。
他设置了摸金校尉这个官职。
就是专门发掘墓盗取财物以充军饷的军人。
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
摸金校尉的祖师爷是曹操。
建筑师的祖师爷就是李诫。
李诫是中国古代最为杰出的建筑学家。
他编写的建筑巨著《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规范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李的著作在中国建筑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对后世建筑技术的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徒弟就算不如他,也是他最得意的门生,营造出来的墓葬,必然也是十分复杂坚固的,这对于盗墓贼来说是个麻烦。
对考古发掘工作来说,同样也是一个麻烦。
“老师,您要找人,找我没用,这个事儿啊,得找柳若寒。”
张天元忽然笑道。
“为何?”
李明光困惑地问道。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只怕这个皇陵也曾遭到过盗墓贼的光顾,只是李诫徒弟的技术太过高明,他们并未能拿出什么东西。
所以这个皇陵里的东西,大概还是完整的。
我上一次进去过,发现了一些痕迹,你知道那个刘红月吧。”
“就是死的那个女孩子?”
“对,她应该就是从盗洞里爬出来的,所以附近警戒的人才没有察觉。”
张天元说道。
“哎呀,我说你小子现在可真成了半仙了啊,你是不是偷听我们说话了。
实话给你说吧,我们还真发现了一个盗洞,唉,这盗墓贼的技术,真得太厉害了,简直就跟老鼠似得,随便一个地方都能给你打穿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