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弯弯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拾寒阶
官路弯弯 第二十章 扎根基层
田新勇等人像听天方夜谭一般,听着李毅娓娓而谈,他们丝毫没有怀疑,只要按照李毅的计划进行下去,那梦想中的一天,离他们就不远了。
李毅阐述完自己的理念和计划,这才跟他们商量具体的事宜。
李毅道:“要想致富,我们要走一条不同于以往的路子。普通的种植养殖法,是无法带领土地上的人民走向富裕的。”
田新勇道:“是啊我一直就在琢磨,每家每户守着那一亩几分地,顶多就是个吃饱穿暖,真要达到富裕的阶段,实在太难。”
另外几个人也附合道:“别说富裕了,就是想要有几个现钱也难啊还要交纳统筹提留款等农业税,这日子难过啊现在的年轻人,只要有些手艺有把子力气的,哪个不是往外面跑?这黄土地啊,越来越留不住人了”
李毅道:“随着人们眼界的开阔,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会越要越高,在城镇生活惯了的人,再回到农村,是很难适应的,别的不多说,便是那上厕所一事,就很难让人习惯。但是,农村必须要发展,只有农村发展了,我们国家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发展。农村的发展,还处在摸索探索期,华西村给我们带了一个好头。他们能达到那样的高度,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最起码也要试上一试吧”
田新勇振奋地道:“李书记,你就告诉我们,叫我们怎么做吧你叫我们往东,我们就绝不往西”
李毅笑道:“我也不是万事通,我也在摸索着,在学习中前进。我们大家一齐学习,一齐努力。首先,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生态化多种动植物养殖法我们简称为生态养殖。既要达成我们的致富目标,又要保护好我们柳林镇的原始生态环境,这个生态养殖的成败,是关键中的关键你们的任务,就是当我的试验尖兵,必须在一年之内,完成生态养殖的试验,而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田新勇等人都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李书记,你说的这个生态养殖,怎么弄啊?”
李毅搬出一大叠资料来,摊开在他们面前:“简单一点说,就是在一片土地里,要同时养活好几种动物和植物。”
湖坪村的村支书刘根生,四十来岁年纪,正当壮年,也是个受过外面世界熏陶的庄稼汉,当即疑问道:“一片土地,同时养好几种东西,还是动物和植物混合着养?这可能吗?动物不吃植物吗?这也太悬了”原本听着挺振奋人心的,一听到这里,马上就觉得这小李书记太不靠谱了。
李毅道:“如果很容易的话,还用得着去试验吗?还轮到得我们柳林来发家致富吗。”
刘根生道:“就拿菜畦和鸡鸭来说吧,如果又种菜又养鸡鸭的话,这菜只怕就够呛鸡鸭最爱捣蛋,专啄那菜里的菜叶子吃”
李毅笑道:“如果把鸡同果树种一起呢?鸡鸭的粪便可以当果树的肥料,而鸡鸭又能吃掉果树下面的烂叶和虫子。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见他们听得认真,李毅又道:“还有,鸡会吃菜,青蛙总是益虫吧?我们可以把青蛙和菜放一块种养,青蛙可以吃掉菜的害虫和飞蚊,拉出来的便便还能给菜地增肥。而菜地的害虫和飞蚊又养活了青蛙,既省了化肥又省了农药,生产出来的菜还全是绿色有机菜”
众人听了,都不停的点头。
李毅继续道:“我们再想想:如果在菜畦的中间挖出一道道水沟,沟里养些泥鳅,泥鳅可以松土,可以增肥,长大了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这样构建而成一个生态养殖大棚,是全天然的生态循环系统,我们人工要做的事情,已经变得十分简单,只需要去下种和收获就行了”
田新勇和刘根生等人听得入了神。
刘根生一拍大腿道:“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啊李书记,听你这么一说,我懂了这个计划,我看行”
田新勇笑道:“李书记行不行,可不是你说了算的,得由女同志说了才算”
这个玩笑开出来,办公室里的王湘凤和花小蕊立即红了脸,都骂田新勇不正经。
田新勇呵呵笑道:“人家李书记都没介意,你们介意个啥子?”
李毅笑道:“没事,无伤大雅嘛怎么样,你们觉得我刚才说的靠不靠谱?”
“靠谱太靠谱啦”田新勇道:“我回去就弄”
李毅道:“当然啦,这个生态种养没有我说得这般简单,在我们试验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努力,办法一定会比困难多”
田新勇道:“李书记,你就放心吧我们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就怕手里没钱”
李毅笑道:“还有啊,农科院的同志们,已经对我们镇的土壤和气候做了全面的分析,并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种养殖农作物表,你们下去后,一定要严格按照专家同志们提供的这个表,进行多种混合种养试验。直到找出最经济最省事最赚钱的生态种植出来”
刘根生毕竟老成一些,想的问题也宽,问道:“李书记,这个试验费用可不少,镇里能给我们多少支持啊?光靠我们村里,只怕难以筹集这么多钱。”
李毅笑道:“这些钱我全包了你们只管放心去做我前不久找到柳钢的袁老总,找他化了一笔缘,够我们用了。只要我们试验成功,生产出来的产品,马上就可以卖钱,这样一来,资金就活了,不怕没钱用。”
田新勇想到一个问题,问道:“几个村的试验产品,那还好卖,可是真要一个镇都搞起来了,那产量可是大数字,往哪里销啊”
李毅道:“新勇同志提得好哇这个问题,将是我们第二阶段的重点工作到时,我自会有解决的办法。你们就先放宽心,回去好好工作,早日完成试验我将全程蹲守在你们几个村里,和你们一起战斗”
花小蕊笑道:“我也去”
王湘凤本不想去,但见花小蕊主动表了态,心想自己是主任,不能落后,也道:“我也去”
李毅道:“你们都去了,党委办怎么办?这样吧,王主任留下来。小花,你跟我下乡吧。”
这个安排倒也皆大欢喜。
花小蕊以为李毅是省城下来的干部,又是年轻人,肯定受不了乡下的苦,吃不了乡下的饭,上不惯乡下的茅坑。谁知道,到头来,不习惯的反而是她这个自以为是的小妹子。
李毅对农村生活有着相当的了解,也做足了心理准备。与民同吃同住,其乐无穷。花小蕊虽是柳林人,但从小在镇里长大,算个半吊子的城里人,等在农村住下来,才真正明白农村跟城镇的差别。厕所和洗澡,成了纠结她的两个大难题。若不是受到李毅乐观情绪的感染,她只怕很难坚持下去。她的芳心里,对李毅这个年轻的镇委书记,更多了一分敬仰。
有柳钢借来的大棚钢架,再加上农科院的技术指导,试点大棚很快就拉了起来。
高山村,顾名思义,是在高山之下,凤凰山是本地最高的山,但跟那个同名的闻名世界的风景名胜区,却是一毛钱关钱也没有的,这里既不是风景区,也没有名胜。这里只有一望无际的大山,还有数不清的树木。
高山村的田地比较分散,其中最肥沃的两大块田土,集中在水资源丰富的平地处,这里有河有溪,有塘有井。
李毅的试点就选择了这两大块农田。
然而,农田分属不同的农户,为了说服这些农户,将自家的土地参加试点,李毅和田新勇没少做工作,苦口婆心的游说了个把星期。一再承诺他们,在往年的产量上,提产50以上,而且所有的收入全部归农户所有,并且签订合同,如果达不到预期产量,免除一年农业税并且按亩产量补偿不足部分的余额。
农户们半信半疑,但想着有镇里的大官在此,还怕他们欺诈不成?就陆续的在合同上签了字。
大棚种植容易搞,技术和劳动力都是现成的。但生态混养,却成了一道难题。这个东西,农科院的技术员也没有具体操作经验,而且生态混养对当地的土壤气候要求更高,一个小小的环境因素,就有可能让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
众人摸着石头过河,经过多方摸索,终于探索到一条附合当地实际的混养模式。
第一批试验田,在农作物方面,选择了黄瓜、丝瓜、南瓜、冬瓜等瓜类产品,混和养殖青蛙和泥鳅。利用青蛙来治虫害,用泥鳅来松土。同时,青蛙和泥鳅的便便,可以做为农作物的肥料。
这也是李毅最初提出来的生态混养的设想。
从播种后种子的萌动到长出第一片真叶,再到生长出四五片真叶,然后分化出大量花芽,这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李毅每天都会待在旁边,看着那些嫩芽,像欣赏着一个个宝贝。他为每一片真叶的生出而欢欣,为每一株枯萎的作物而感伤。
用花小蕊的话来说,他现在就像一个恋爱中的男孩,只不过,对象是那些植物
前期比较顺利,但是问题也随即接踵而来
官路弯弯 第二十一章 办法总比困难多
农科院留下的两个技术员,主要负责猕猴桃的种植工作,李毅派了方元成跟着,叫方元成尽量满足技术员们的要求,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方元成心里美滋滋的,心想李书记下乡来做这么大的事情,镇政府这边只带我一个人下来,可见对我的信任。这又是柳林镇百年难遇的发展契机,干好了,日后不愁升迁。自是干劲十足。
把大棚和生态养殖场搭建起来后,李毅的工作重心就转移到了畜牧业的养殖上。叮嘱田新勇看好生态混合种养的场子,并叫花小蕊留下来帮忙。
经过和专家的论证,李毅决定,走一条和其它镇不相同的道路。其它镇大都是养猪,李毅觉得,在山区兴建养鸡场更加来得划算。
负责养鸡场工作的,是当地的村支书刘铁石。
刘铁石五十多岁年纪,很结实精明的一个庄稼人,初始对李毅这个小书记并不感冒,心想这么点大的娃娃,能懂得多少农林知识?就算当了官,顶了天也就坐坐办公,喊喊口号,开个会,发个文件,真要干起事来,只怕真应了那句老话:百无一用是书生
当然了,试点能落在高山村,他这个当村支书的还是挺高兴的,高山村需要改变,需要走一条致富之路所以,在说服村民配合时,他这个老支书是出了大力气的。这也赢得了李毅的尊重。
接下来的时间里,刘老支书见识到了这个小李书记的本事,他不仅懂得农田水利,还懂得下秧翻田的时节说起大棚种植和生态混养来,更是一套一套的,把他这个老庄稼汉直接给侃晕了。
刘铁石当场就拍着胸脯向李毅表了态:“李书记,你放心,从现在起,我就是你手下的一个兵,你叫我干啥,我就干啥”
李毅呵呵笑着,同他对干了三大碗米酒。
有了老支书的支持,李毅的工作在高山村几乎没遇到过什么阻拦。这让李毅想起了一句俗话:“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的政策再好,也要靠下面的干部去执行,而最低层的干部,就是这群人数庞大的非正式编制的村干部
可以这么说,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这个村的发展前途
这也正是国家努力实行村干部年轻化和知识化的初衷,后世大学生村官、机关干部下村等等的举措,也正是为了改善这群站在权力金字塔最低层的干部的素质。
这天,李毅正和村里的人在商量建鸡场的事,田新勇火急火燎的跑了过来,大喊道:“李书记,不好啦”
“怎么了?慌里慌张的”李毅皱眉问道,心想年轻人还是缺乏锻炼,不够老成。
田新勇大声道:“李书记,我能不急吗?围栏里的青蛙跑了很多啊”
青蛙是生态种养中的关键一环,也是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说白了,那都是钱啊看着“钱”一只一只的跑掉,田新勇能不着急上火?
“走,去看看。”李毅交待这边几句,就跟着田新勇赶到生态混合种养场。
生态混合种养场跟大棚不同,它是露天的,讲究的就是一个纯天然纯绿色
场地四周都用网状围档围起来,像高尔夫球场的围档一般,当然不需要那么高,高约两米足矣。
李毅围绕着围栏看了一圈,没发现什么漏洞,也没发现什么异常,按理说,这青蛙既钻不出去,也跳不出去。
那么,青蛙怎么跑出去的呢?
田新勇道:“李书记,这围档是不是做矮了?青蛙都跳出去了”
李毅道:“两米啊青蛙能跳那么高?”
花小蕊伸手按了按那些尼龙丝做成的围档,笑道:“这网子是软的,青蛙可以跳到这上面,用爪子吊在上面,再进行二级跳甚至三极跳”
李毅点头笑道:“你分析得很正确”
田新勇急道:“那怎么办?青蛙能三极跳,就能五级跳,那这网子做再高也没用啰?干脆,把顶上也用网子盖了”
李毅摇头道:“不行,生态混和种养场地跟大棚不同,每一块场地都比较大,做架子的话,成本太大,不做架子,网子撑不起来”他围着场地连着转了好几圈,思索着对策。
忽然,他脑海里灵光一闪,哈哈笑道:“有办法了青蛙再能跳,总不能拐着弯跳吧?我们只要把围档的上部向里面做一个弧度,形成一个曲面,青蛙再上跳时,就会摔回去”
李毅边说边做试验,把一边的网子向里面弯曲,笑道:“我们只要在每个桩子的上头安装一个弯头就行了有了这个斜角,青蛙就再也跳不出来了”
田新勇恍然大悟道:“对啊我怎么想不到呢李书记,还是你厉害”
李毅哈哈笑道:“别拍马屁了,赶快去喊人来赶工,改造一下”
田新勇笑着跑开了。
李毅观察了一下动植物的生长情况,抬头见到花小蕊盯着自己瞧,便伸手抹了一把脸,问道:“怎么?我脸上脏了?”
花小蕊笑着摇摇头:“没有哩干净得很。”
“那你盯着我瞧什么?”
“你好瞧呗”
“傻瓜”李毅笑道:“你应该盯着田主任去瞧瞧啊,他才叫帅气呢”
花小蕊哼道:“他那叫老土反正吧,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瞧的男人”
“哈哈,小花,我脸上干净,你的脸可脏了哦快去洗洗吧”
花小蕊哎哟一声,连忙跑到附近农家,找了面镜子一照,却没有发现什么污点,生气的道:“这个李书记,骗我呢哦,他是不是害羞了?嘻嘻”
田新勇组织了村中几个能工巧匠,加班加点,把所有的桩子都按照李毅的要求改造了一遍。改造之后,上层网面向里面倾斜成60度角,檐长30厘米。
当天晚上,李毅和田新勇等人守夜,仔细观察了场地内的情况,发现青蛙们果然只只是跳高健将,轻轻巧巧几个连级跳,就能跳到围档的顶部。但一碰到檐角,就乖乖的掉落下去。
花小蕊拍着手笑道:“李书记,你想的办法果然好耶”
李毅笑道:“所以说嘛,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在遇到困难时,慌张惊骇,都是没有用的。只有冷静,才能想出好办法来”
田新勇裂开嘴巴笑了,很高兴地道:“李书记,你回去睡睡吧,我在这里看着。”
李毅拍拍他的肩膀:“好吧,我去眯一觉。”心里对这个埋头做事的小伙子实在欣赏得紧。
然而,生态混合种养场情况好了没几天,田新勇又跑到李毅那里去了:“李书记,青蛙们倒是老实了,不逃跑了,可是,无缘无故的死了好多啊都快急死我了。”
“都说了别急嘛出问题是正常的,我们若是有十成把握,不出一点问题,我们就直接在全镇推广,没必要搞这个试点了。”
田新勇道:“我也学你的办法,绕着那场子转了几圈,想破了脑袋,就是想不出解决的办法啊李书记,还是你脑袋好使,你快去看看吧”
李毅叫他等等,对铁石说道:“刘支书,鸡舍就用土砖和石料砌吧省钱另外,围栏用竹篱编织,你要尽快组织村民赶工你去安排,我先去那边瞧瞧。”
刘铁石答应了一声,对田新勇道:“新勇啊,你不能老占用李书记的时间啊我们这边的鸡场还没眉目呢你那边都快结果子了,我这边连鸡崽子都还没看到影子呢”
田新勇呵呵笑道:“刘支书,我实在是搞不定啊最后一次完了我就过来帮你的忙”
李毅笑道:“别贫嘴了,快走吧”
田新勇搔着脑袋道:“李书记,我真服了你,你看上去比我还小吧?怎么懂得那么多的事啊?”
李毅笑道:“多看书,多学习,多思考”
田新勇道:“我一定多看书,向李书记学习”
李毅呵呵一笑:“走吧。”
来到生态混合种养场,花小蕊正伸长了脖子,在看着围栏里几只翻了白肚皮的青蛙,自言自语的说着什么。
李毅笑道:“小花,你能念咒语,把它们都变活了不成?”
花小蕊见是李毅,喜道:“李书记,你可来了,你快来看看,这青蛙几天见不到你,就翻了白肚皮”
李毅呵呵一笑,围着场子转了几圈,仔细的观察着四周的情况,忽然发现围栏的网子上沾满了泥土,蹲下来仔细看了看,问道:“我记得以前这里没有这么脏吧。”
田新勇点头道:“是啊这是怎么回事啊?是不是小孩子们在附近玩造成的?”
李毅道:“不像。这样吧,今天晚上,我们再守一个晚上,看看这些绿皮田鸡在忙些什么。”
田新勇点点头:“好。李书记,你太辛苦了,今晚我来守夜就行。”
李毅道:“一起吧这事情不解决,我睡不着觉。”
田新勇听了,看着李毅略显憔悴的面容,喉咙里顿时似有什么东西哽住,说道:“李书记,你瘦了。”
李毅呵呵笑道:“都是大老爷们,不兴这么伤感多情哦”
田新勇嘿的一笑,看向李毅的目光,更加了几分敬意
官路弯弯 第二十二章 好事多磨
这天晚上,李毅等人再一次守在生态混合种养场外,一张木桌,几条板凳,一壶茶水,伴着星月清风。
田新勇、花小蕊、还有几个村民,围在李毅身边,听李毅说些奇闻趣事。
一帮小孩子,听得入神,忘了回家,直到四处响起呼儿唤女的声音,他们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时节虽然已到暮春,白日里天气晴和,但山区的春夜,还是冰凉如水。李毅带下来的衣服有限,夜一深,不免有些冷意。
几个人起身,绕着种养场围观,寻找青蛙的死因。
一个村民说道:“会不会是水蛇啊?这个季节,蛇开始活动了再说了,蛇也喜欢吃田鸡”
李毅点头道:“有这个可能我们的农作物,是一垄一垄的,每垄中间有水沟,这也是吸引水蛇的一个好景点啊呵呵,先注意看看,水蛇这也是个突破口。不可,水蛇吃青蛇,应该会吞下去,不会留这么多的尸体,白天我也仔细看过了青蛙的尸体,没有发现什么咬痕。”
花小蕊道:“是不是生病死的?”
李毅道:“我叫人送了随机抽取的活青蛙到镇上兽医站,检验结果表明,我们的青蛙,并没有感染什么病毒”
花小蕊道:“那就奇了怪了好好的,怎么会死呢?”
李毅忽然指着围栏道:“你们看青蛙们这是在干什么?”
借着微弱的星月之光,众人看到,围栏场子里,几十只青蛙疯狂的往围栏上跳过来,撞在栏网上,掉落在地,过一会又往上跳,继续撞。
那个精神劲儿,虽九死犹未悔
一个村民叫道:“是不是中邪了?”
李毅虎着脸道:“瞎说”
田新勇道:“李书记,这是怎么回事啊?青蛙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撞网?”
花小蕊道:“网子是软的,它们就算撞上一百次,也撞不破头啊,那它们为什么会死呢?”
那个说中邪了的村民,更加的害怕起来,上下牙关打颤道:“李书记,会不会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在捣鬼啊?”
李毅瞪了他一眼:“你先回去休息吧”
那人如蒙大赦,一溜儿跑了回去。
李毅继续观察了大半夜,一直到凌晨,都有青蛙不停的撞网,但没有一只青蛙因此而死亡。
万能的李书记,这次失灵了。经过一夜的观察,也没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来。
虽然一夜未眠,但李毅却全无睡意,他叫来当地的老农,向他们问计,又打电话到京城农科院,询问相关专家,结果一无所获。
这种混合种养,在国内尚属新鲜玩意,谁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接下来的几天,陆续有青蛙死去。
一种不好的谣言,开始在高山村的村民中流传。
有人说李毅搞的这套混合种养,破坏了当地的风水,激起了地下邪物的报复。
还有人说,青蛙之死,只是神灵给人类的一种警示,接下来再不知收敛,就会报复在人的身上。
李毅并没有责怪村民,他相信,谣言止于智者,只要找到了青蛙的死因,谣言不攻自破。
然而,就像是为了验证这种谣言的正确性,李毅同志在连续守了几个冷夜之后,居然生病了,高烧40.6度
这么一来,平时不信谣言的刘铁石和田新勇,心里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刘铁石暂停了养鸡场的建设进度,和田新勇一起,来到村卫生所看望李毅。
李毅已经烧昏了头,说话都有些胡言乱语,神智处于昏迷之中。
花小蕊守在李毅病床前,遵照医生的嘱咐,拿了酒精给李毅擦身子退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