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官路弯弯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拾寒阶
吴清源越说越兴奋:“有了这份经济发展的指南针,我们涟水县的经济,一定会跃上一个新台阶下面,我们就这个任务,来进行一下划片分配。我们要责任到人,我们九个常委,每人分管一片,必须抓紧抓好,坚决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
薛雪道:“吴书记,我虽然没有亲自种过田,也没有下过地,可是,要我们种植十万亩的经济作物,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如果按户分散种植,一来难成规模,二则重复浪费人力物力,还不如按照李毅的规划报告书中所写,我们拿出一个村子来,专门搞种植和养殖,这样一来,既完成了市委交给我们的任务,又进行了改革的试点。”
“这怎么可能一样呢?”吴清源尖声道:“拿一个村子做试验,富的是一个村子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全县人民都富裕起来这是两个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
薛雪道:“十万亩经济作物,外加十万头肉禽,这笔投资可不是小数,这笔钱是由市里拨款,还是县财政出?”
吴清源道:“马书记有指示,由于市财政困难,这笔资金,市财政支持二成,其它八成,由各区县自筹解决”
薛雪道:“吴书记,我们县财政的情况,你不是不知道,我们上哪里弄这么大一笔钱?如果按照李毅的这个设想,我们根本不用出一分钱,就能更好更快的办成这件事,为什么……”
吴清源道:“薛县长,不要老提李毅同志的这个空想他一个小小的镇委书记,上哪里拉那么大的投资来?说得轻巧,说是不用财政一分钱,到头来,等我们常委会上通过了这份报告,他还不是天天来哭穷,伸手来要钱要贷款?这样的手段,我比你见识得多这是下面人的老法子了,你在县长位置上多呆几年,慢慢就会晓得”
吴清源这话,有些轻看薛雪的意思。薛雪却被训得说不出话来
吴清源见薛雪不开口,暗自得意,心想毕竟是女人家,头发长见识短,想跟我斗,还嫩着点啊
薛雪道:“可是,我们县财政也挤不出这笔钱啊这八成的费用,可不是小数目。”
吴清源摩挲着杯子,笑道:“上次的水库款子,不是还没用完嘛我们先截留一些,再让各乡镇分摊一部分,我想也够了。”
薛雪早料到他会打水库款的主意,坚决的道:“水库款必须专款专用水库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之中,处处都要用钱,这笔钱不能再挪用”她把一个“再”字咬得很重,提醒在座常委们前车之鉴。
吴清源皱眉道:“这个钱嘛,只是暂时借用,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还上来。农作物都是短期见效的,收钱快。误不了水库的工期。”
薛雪道:“我还没问呢,马书记的报告上面也没有写销售渠道啊,到时是自产自销,还是统购统销?自产自销的话,我们哪来的那么大销售渠道?统购统销的话,我们又从哪里弄那么大一笔统购款?”
祁东山一直冷眼旁观,这时开口道:“是不是可以分摊下去,叫农户自行购苗,自行种植,自行销售?”
曹丛阳道:“这太不现实了现在的农民兄弟,可没有十年前那般老实听话,也没那么好糊弄了。看不到实在好处的事情,他们压根就不会干”
史国柱瞪眼道:“还怕他们反了不成?每个行政村,按户头分配下去,先许诺他们,种植完成之后,政府统一收购,到时他们本钱也投了,工夫也搭了,由不得他们不去找门路卖掉”
熊子光冷笑道:“这不是搞乱摊派吗?到时政府收购不成,那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吴清源有些头痛,敲了敲桌面道:“先别吵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必须完成市里分配的任务文件里可是说得明白,这要做为本市本年度的一件重事大事来抓省里已经给本市下达了经济发展指标,到时我县完不成任务,拖了市里的后腿,在座各位,只怕都不好过啊”
薛雪道:“我说二点,第一,我不赞成摊派,第二,水库款的钱不能挪用其它的都好说。”
吴清源有些烦闷地道:“那就先这样吧,我们先看看兄弟县是怎么做的,到时再来讨论”
暂时来说,也只有这样了,又商议了几个问题后,就散会了。
同样的报告,十天后才捧到李毅的手中,李毅看着市委书记马红旗的这份西州市经济发展纲要,冒出一阵冷汗这种盲目的大面积种植风潮,此刻方兴未艾,他隐约知道,这种做法不妥,但具体的情况,他也没有深入接触过,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他捧着那份文件,仔细的看了多遍,确定吃透了其中的精神之后,这才沉思起来,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他必竟多了几十年的后世经验,虽然对这些政策并不熟悉,但结合经验,再加以理性分析,不难得出结论,从商业角度来说,这样的经济发展,根本带动不了农民发家致富
当然,对于政治家来说,他要的只是一种政绩,一种好看的字面数据,到时报告上大笔一挥,今年多种植了多少面积的农作物,多产多少吨产品,大幅提高了农民收入,大大改善了农民生活,就能到了升迁的资本。
可是,这个所谓的大幅度,到底有多大?这个改善,到底改善了多少?没人较真,也没人去统计。甚至,这些产品是卖掉了,还是烂在田地里了,也没有人过问
然而李毅知晓这个情况时,已经太晚了,很多县已经热火朝天的开动了大面积种植工作,就连本县,也已经在常委会上形成了统一认识,每个镇分派下额定任务,资金分成三分解决,县里负责一半,镇里和农户分摊另一半,并承诺农户,所有农副产品,一律统购统销。
为了方便统购统销,市里规定,种植的产品,农产品以辣椒、茄子、土豆、黄豆等保存期限长的经济作物为主,农林种植以桔子、柚子、梨子等水果为主,渔业养殖以鲫鱼、鲢鱼、草鱼为主,各地视本地土壤气候情况,自行选择。
李毅正自发呆呢,花小蕊如花的笑脸探了进来:“李书记,柳钢的金铭小姐来了。”
“快请进来啊”李毅笑道。
花小蕊领着金铭进来,李毅起身与金铭握手:“金秘书,哪阵风把你给吹来了蓬荜生辉啊”
金铭笑道:“李书记,你这次还真要好好请我的客才行我这次啊,是专程给你送钱来了”
李毅道:“那是自然啊,小花,中午领金秘书到食堂用个餐,交待大厨,金秘书的菜里,多放二两肉。”
金铭叹道:“瞧你这小气样我给你送两百万来,你就用二两肉打发了我?”
李毅笑了:“开玩笑的。呵呵,柳林镇的大小餐馆,随你点吧”
金铭将支票交给李毅:“喏,上次袁总承诺你的钱,我给你送来了。”
李毅接过来,满意的点点头:“我就等着这笔钱来用啊这一来,我们柳林镇的农林种养任务就可以完成了。”
金铭道:“你先忙,这顿饭啊,先记着吧”
李毅道:“金秘书,我还有事找你商量。”
金铭问道:“什么事啊,李书记。”
“你请坐。”李毅请金铭坐下,鼓起三寸不烂之舌,把自己的大棚生态养殖观念说了一遍,把金铭侃了个七荤八素,完了才笑着说出主题:“我想请贵厂赞助一批钢材,用做大棚建造材料。”
金铭笑道:“李书记,你太瞧得起我了,我只是一个秘书啊哪里能做得了这种主要不这样吧,你做个计划书给我,需要多少材料,我报给袁总,让袁总定夺





官路弯弯 第十六章 曹永泰说典
“这个我早就做好了。”李毅笑着从抽屉里拿出几张文件纸,交给金铭:“我大致算了一下,数据都写在这上面,连大棚的大致结构我也画了草图,呵呵,第一次做这玩意,虽然查了不少资料,但毕竟不太成熟,你们厂子里有专业的师傅,听了我的想法,应该能做出更适用的架子来。”
金铭笑道:“李书记,你还真神了,你莫不是早就预备好一切,只等我来上钩呢?”
李毅道:“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嘛这架子不让你们白做,算柳林人民借你们的,等他们的收成卖了钱,到时连本带利还给你们”
金铭翻了一下,说道:“这个容易,我相信袁总一定会赞成的。”
李毅沉吟了一下道:“金秘书,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可以回答,也可以不回答。”
金铭讶道:“什么事情,整得这么神秘?”
李毅道:“我想问问你,候长贵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金铭有些警惕地看了看一直在旁边笑眯眯的花小蕊。
李毅道:“没事,你说吧,小花是自己人。”
花小蕊心里暖暖的,笑得更开心了。
金铭道:“我没有直接服务过候总,不过,据我所知,坊间流传的有关他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李书记,我能说的,也就这么多。请谅解。”
李毅笑道:“这便已经够了。多谢金秘书啊”
金铭笑着起身告辞。
花小蕊送金铭离开,又回来,说道:“李书记,上次那个报告的事情,怎么样了?”
李毅苦笑道:“还用问吗?肯定流产了”
“那太可惜了”花小蕊抱打不平的道:“你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做出那份报告,这要是真的实现了,那我们柳林岂不是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毅道:“我原本就没打算它能获得通过”
花小蕊不解地问道:“那为什么还整这么大的动静出来?”
李毅微笑道:“按照柳林现在的实际情况,要想完成我报告中的设想,是不切实际的我之所以提出那个设想,其实是想给县里那些老爷们先来个大大的刺激,接下来,我再抛出我的实际方案来,他们才不会反抗得太过激烈。”
“高这叫什么来着,以退为进对不对?”花小蕊道:“那接下来,我们怎么办呢?”
李毅笑道:“我会继续让那份报告往上走最好能够一直走到省委常委会上去”
花小蕊更加迷糊了:“李书记,我真搞不懂了。一个你不抱任何希望的报告书,你还打算让它闹腾出多大的浪花?又有什么意义呢?”
李毅呵呵一笑:“其实目的是一样的,它闹出的动静越大,我后来的动作才能在它的掩护下,顺利的进行人都是这样的,初次看到一个异形,都会大惊小怪,可是,当你见识过了怪异到极致的外星人,再去看不那么怪异的异形时,你也许就能接受了。再说了,我那么好的报告,被一路批到底,我的面子伤得够重吧?接下来我再呈送一份不痛不痒的报告,他们总要留几分薄面吧。”
花小蕊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她知道李毅在布一个局,一个把南方省官场上上下下全都牵入其中的局目的就是为了柳林的大发展她虽然不是很明白,但对李毅却是敬佩有加了。
确如李毅所料,他的规划报告在县委常委会上搁置后,薛雪很是不服气,隔了一段时间,就跑到市里,向市长杨烈做了汇报。
杨烈初次听到这种异想天开的理论,并没有急于否决,而是说了一句:“薛县长,你觉得柳林这种内陆小镇,真的适合新型城镇化发展?现实吗。”
薛雪道:“杨市长,远在改革开放之初,小岗村的村民都敢为天下先他们跟我们一样,都算是内陆小地方吧?我们不去尝试,怎么知道现实不现实呢?”
杨烈沉吟道:“问题是,这种事情可不是闹着玩的,光是一个试点村,就牵涉到那么多村民的福利和生存,民众之事无小事啊”
薛雪道:“李毅同志提出来的这个设想,跟一般的城镇化例子不同,首先,所有的土地还是农民自己的,农民还是土地的主人,这就不存在占地的问题,也就减少了最重要的土地纠纷。其次,农民还是土地的劳动者,他们必须付出自己的劳动,才能获得报酬。所不同的是,以前是单打独斗,现在却是群策群力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整合,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最高的回报。”
杨烈听得也有些心动,但他是个谨慎的人,说道:“这样吧,报告先留下,我先在市长办公会上小范围讨论一下,如果可行,就上常委会讨论。”
市长办公会上的讨论结果,直接否决了李毅的报告,连市常委会都没能上。
杨烈是个改革激进派,他对马红旗搞的那一套,也不是很认同,但马红旗以沿海诸多成功的县市做证据,论证了自己的正确,加上常委会上过半票数通过,杨烈也就没有了反对的理由。
现在,杨烈急需要一个反击点,来反击马红旗,当他听到李毅的这个设想时,顿时眼前一亮,当即决定,就以李毅的设想为基础,向马红旗遍地开花的种植法进行回击。
市长办公会上没能通过,这有些出乎杨烈的意料。西州市一共有四个副市长,却有三个人投了反对票,这对杨烈而言,是个危险的信号,这意味着,他在市政府,还没有达到掌控局面的地步这对一个当政主官而言,无疑是非常不妙的。
于是,他只能寻求更高层级的支持,杨烈在省里有后台,这一点西州市很多官员都知道,不然他也不会当上这个市长,但是,杨烈的后台究竟是谁,却少有人知。
这天,杨烈只带了秘书和司机,来到了省城,一个人进了省委大院,找到了省委副书记曹永泰,一番寒暄之后,就提到了李毅的这份报告。
曹永泰表情平静的听完,没有表态。
杨烈笑道:“曹书记,李毅的这份报告,我以为可行啊尤其是用来对付马红旗正在执行的种养政策,可谓切中要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就是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吗?再让先富的人带动后富的人。我们西州市财力有限,与其遍地开花,花花不开,还不如集中财力,扶持一镇,真要像华西村那样搞出一个全国样板小镇出来,那绝对是一笔不菲的政治资本”
曹永泰道:“小烈啊,我给你讲一个典故吧。”
“愿闻其详。”杨烈做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
“王安石变法,大兴水利,其本意是极好的,事实上,他也做了很多惠民利国之举,只是有时候难免贪功冒进,犯下了许多错误。其中有一件,我说给你听听,一个门客向王安石进言,说梁山泊面积很大,要是将其中的水排净,可以得到万倾良田王安石听了,居然没看出这事的愚蠢之处,陷入沉思,没有表态。这时,来访的刘贡父大声说这有何难?王安石赶紧催问刘贡父有何良策。你猜刘贡父想出了什么主意?”曹永泰说到这里,故意顿住,问杨烈。
杨烈已经听出曹永泰的言外之意,在怪他贪功冒进呢当下摇头道:“不知道。”
曹永泰冷笑道:“刘贡父说,再挖一个像梁山泊那样大的洼地,不就有贮水的地方了吗”
杨烈牵动了一下嘴角,没有笑出声来。
杨烈道:“马红旗最近老往省里跑啊似乎跟温书记走得很近。”
曹永泰道:“我知道你的想法。马红旗不是要折腾吗?那就由得他去折腾。一个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你想找他的致命弱点,是很难的”
杨烈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多谢曹书记提点。”
杨烈不知道,曹永泰其实对李毅的报告很感兴趣,只是,这报告是李毅提出来的,他就要一棍子往死里打了谁叫李毅曾经摆过他一道呢
李毅却不管那报告的命运如何了,任由薛雪为了他而四处奔告,如果薛雪得知了李毅的真实意图,多半会气得吐血。
李毅给远在京城的顾衡打了个电话,问他有没有什么农业科研技术方面的朋友,顾衡问他想搞什么名堂,李毅笑着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顾衡听到绿色生态养殖,马上就觉得生鲜有趣,说他认识农科院下属研究生院的一个副校长,并把那个副校长的电话留给了李毅。
李毅马上就跟那个副校长取得了联系,但那个副校长谦虚的说,他主要的职责是教书,对具体的工作不太熟悉,但是愿意在农科院帮李毅另找高人,然后询问李毅,具体需要哪方面的支持,因为农科院下属有几十家研究所,部门跟西医的门诊一样,分得很细,棉花有专门的棉花研究所,甜菜有专门的甜菜研究所。
李毅一听头都大了,也拿不准自己到底分属哪类,只得将自己的想法阐述了一遍,并强调说,要多种作物混合种养,另外还需要大棚种植方面的专家




官路弯弯 第十七章 砖家来袭
副校长想了想,给李毅介绍了个朋友,一个研究所的所长,留了电话给他。
李毅又挂电话给那个所长,所长说话不是很热情,有些敷衍的意思,李毅点出了那个副校长的名字,所长有些不情不愿的答应下来看看,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切要等实地考察过后才能给出具体意见。
对方说完就挂了,李毅对着话筒闷了半晌。心想还是柳林镇的名头太小,只怕请不动京城的真佛,想了半天,忽然想到了母校的钱宁钱校长,心想他或许认识相关科研人员。于是试着打了电话过去。
钱宁没想到李毅会给他打去电话,在电话那头呵呵笑道:“你小子,还记得我这个老校长啊”
李毅笑道:“不敢忘啊钱校长,我有事相求啊”接着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钱宁道:“这个简单啊,省农业学校多的是这方面的专家学者,虽然比不上国家农科院那帮人,但在南方省,也是农业方面的权威啊我帮你联络吧,这事包在我身上了”
李毅没想到钱宁答应得如此爽快,心里暖洋洋的:“钱校长,改天去省城,我一定去拜访你,一定要好好谢谢你。”
钱宁哈哈笑道:“你们毕业之时,我就说过了,南大永远是你们的母校,不管你们走多远走多高,你们这辈子,都注定是南大的学子既然这样,我这个做校长的,能帮上忙的,自然要帮一点啰我也不求你什么报答,只要你好好做事,好好做人,将来让学校以你为荣就行了”
通完话,李毅劲头更足了,一有空闲,就泡到镇上的书店,查阅有关农业方面的资料。
周厚健冷眼旁观了数天,有些拿不准这个新来的小书记到底想干什么了。
这天,他破天荒头一遭来到李毅的办公室。
李毅笑着给他泡了杯茶。
周厚健问道:“李书记,县里的文件你看过了吧”
“县里隔三差五的就有文件下达,你说的是哪份?”
“就是种植养殖的那份。”
“哦,看过了。”
周厚健道:“这都过去好几天了,别的镇都开始下种了我们镇还没开动员大会呢我们镇可是大镇,分配下来的任务也很重,再不抓紧时间,只怕完成不了任务。你是一把手,这事怎么着也得你来牵头吧。”
这话明着捧李毅,实则在暗骂你这小书记不懂工作
周厚健就是抓准了李毅不懂农时,不会干农活,所以特地来将他的军,逼李毅向他讨计,甚至全权交付给他去办。从而让李毅的威信大打折扣。
李毅道:“周镇长,你是老镇长,又是农民出身,对农业生产工作,比我内行,在这些方面,我是一个新手,请务必不吝赐教。”
周厚健一听李毅这话,立时就满心欢喜,心想你一个毛头小子,谈谈理论还凑合,想管好一镇农业工作,可差得远哩,你不求着我,我瞧你连怎么开头都不晓得吧?
但他表面上却是一脸平淡,摇头道:“还是你们年轻人想法多,知识水平高,要不,省委也不会安排你来我们镇当这个领头羊啊”
李毅根本不理他话里的戏谑意味,微笑道:“相关的工作安排,先不用急,我会在数日后做出具体安排。”
周厚健眨巴着眼睛问:“怎么,李书记有了通盘的考虑?”
李毅笑道:“嗯,有了大致的设想,一切要等专家来实地考察之后,才能开始。”
周厚健有些不以为然:“专家?种个茄子地瓜,养个鲫鱼草鱼的,还需要请专家?”随即笑道:“说到这种专家,我们柳林镇的乡下,遍地都是啊哈哈哈不瞒李书记说,我以前在村里当支书那会,还是养鱼能手呢同样一亩塘,总能比别人多出百来斤鱼”
周厚健摸出烟来,自顾自的点上一支,惬意的吸了一口,又像突然想起似的,挤出一根烟来,抛给李毅:“来一支?”
李毅毫不介意的接过,点着了,淡淡说了一句:“那到时候,就请周镇长去做个鱼塘总管吧”
周厚健吸烟的手停顿在嘴边,鱼塘总管?
呃周厚健被烟呛着了,剧烈的咳嗽着,一张原本黑黄的老脸,瞬间充血过度,泛出猪肝般的血红。
李毅指了指他面前的热茶:“周镇长,我建议啊,这烟还是少抽的好,伤肺啊”
周厚健端起茶,连着喝了几口,这才顺过气来。
王湘凤走了进来,看到周厚健也在,犹豫了一下,这才说道:“李书记,刚才接到电话,说是有几个省里来的专家,马上就到我们镇上了,说是来找你的,叫你到汽车站去接一下。”
李毅问道:“是不是省农业学校的?”
王湘凤道:“好像是的”
李毅起身笑道:“好啊,专家终于来了,周镇长,我们一同去看看吧。”
周厚健也正想看看李毅搞什么名堂,起身跟了过去。
省里来了五个人,李毅热情的招待了他们。为首的是一个老学者,据介绍,是省农科院的一个副院长,在省农校担任客座教授,其它几个人,都是他的属下。
副院长看起来很热情,握着李毅的手,笑着说道:“我是钱宁的大学同学,是他叫我过来看看的。你们镇里准备搞的这个项目,预算多少?给我们的经费有多少?”
李毅没想到他一开口就是要钱,心里老大不高兴。虽然说不会白请他们来一趟,可也用不着这么猴急吧?何况还是钱宁校长介绍过来的呢
1...5758596061...1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