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弯弯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拾寒阶
“总而言之,工商收费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环境的改善。因此,我建议,取消这项收费,还钱于民,民富,则国富!”
“此次建议价,我是出于促进个体经济发展,推动政府下决心取消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同时,我再次强调,我讲的内容,重在说理讲法,而绝没有攻击工商管理部门的任何意思。我言尽于此,请各位同志,酌情考虑。”
“说得好!”副省长高杰同志,率先鼓掌,感慨万千的说道:“之前,我也以为,取消工商管理费,此举不可行,但听完李毅同志的话后,我以为,他说得对,有理有法,我支持他的意见!”
副省长郭文浩说道:“李毅同志讲得太好了,民富则国富,我们执政为民,是为了人民服务,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还要收取管理费?这是不合理的。我附议,取消这项收费。”
党组成员宋旭东说道:“二十几个亿虽然不少,但放在我们省财政,也并不算多,但要是还钱于民,个体户就要多二十几个亿的收入,我以为,这笔账,还是算得过的。我附议,取消这项收费。”
听着这一声又一声的附议,张广明和戴鹏飞,不禁面面相觑,一时无言。r1152
官路弯弯 第十卷 第一百一十章 黑马的离间计
张广明和戴鹏飞交换眼神,这是一个无意之举。
但被李毅看在眼里,却不由得想,张广明和戴鹏飞之间,本来是水火不容,不会因为我的原因,反而结成同盟吧?
李毅之所以得到数人支持,并不是因为他和这些人有多深的感情,也不是这些人都成了他的党朋,全是因为他善于措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一众副省长,从而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可是,他的这种骤然成功,自然会招来忌恨,就连张广明,也对他侧目而视。
张广明到任之后,主持过几次省长办公会,但每次得到的支持,并不多,顶多也就跟戴鹏飞打成一个平手。
李毅到来之后,第一次出席省长办公会,第一次提出议题,就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响应。
这种反差,太过强烈,由不得张广明心生忌妒。
戴鹏飞就更不用说了,他是东海省里的老人,早在张、李二人到来之前,他就是省府的重要人物,前任省长调职后,他更想前进一步,荣登省府一号之职,无奈被张广明横刀夺去。
自比,戴鹏飞对待张广明,就含着敌意,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有机会,就会和张广明对着干。
但张广明毕竟是一省之长,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其它副职,难免有依附之势。
戴鹏飞要对抗张广明,便需多方拉拢人手,李毅这个生力军到来之后,自然而然的成了张广明的拉拢对象。
现在,戴鹏飞突然发现,李毅才是东海省里真正的黑马!
相比李毅而言,张广明什么的,简直弱爆了。
戴鹏飞知道李毅是个厉害人物,但没想到,他厉害如斯!
从这次省长办公会来看,李毅的才华和能力,固然令人刮目相看,就连他的政治手腕,也叫人惊叹!
如此一来,戴鹏飞和张广明,都不得不重新审视李毅,也要重新定位自己的敌人和盟友。
李毅何其敏锐,从他二人之间的一个眼神,就捕捉到了这种微妙的变化。
从大局来讲,李毅当然不愿意戴鹏飞和张广明之间结成同盟。
张、戴之间,彼此斗争,李毅才好居中渔利。
李毅一念及此,便说道:“看来,同志们的想法,和我差不多,此乃市民百姓之福。鹏飞同志,你是东海省的故吏,对东海省的了解,在座诸公,无出你右者,你的意见,对我本次议题,意义重大,不知你意下如何呢?”
这话分明就是在捧戴鹏飞了。
并且,隐隐提醒戴鹏飞:论资历,你才是东海省里的老大,不但我不能及,就连张正明也不及你。
戴鹏飞心里的傲气再度燃气,刚萌生了一点想和张广明结盟的念头,也马上掐灭了。
他又想,李毅不过是偶尔幸运,得到多人相助罢了,我又何必如此怀忌?我的大敌,还是张正明呢!
戴鹏飞不愧老奸巨猾,眼见多人附议李毅,他又想,就算自己再反对,怕也是无济于事,还不如卖李毅一个人情,便打了个哈哈,笑道:“我本是不赞成李毅同志意见的,但听了他一番论述之后,觉得颇有道理。这才悔悟,是我之前过于执着于旧俗了。还钱于民,民富则国富,这个论点很好,我表态支持!”
这一下,就连张广明也始料末及。
李毅微微一笑,暗想一计奏功,离间了张广明和戴鹏飞。
戴鹏飞同意之后,其它同志,更无二话可说,都纷纷表示同意。
只有张广明,仍然紧锁眉头,殊为不悦。
这是省长办公会,自然要讲求民主,就算是张广明,也不能乾纲独断,眼见这么多的人同意,自忖自己再反对,也无济于事,但在张广明心里,还是不同意李毅意见的。
张广明沉思一会,说道:“李毅同志的建议,自然是极好的,可是,也有弊端,取消了工商管理费之后,财政就少了一块收入,这还不算,工商少了收入,自然要问财政索要,财政又要多出一项开销。这个窟窿,却从哪里去填补?”
李毅道:“我刚才说过了,工商所可以进行撤并,所有的临时工,全部解除合同。工商局这一块,就会大瘦身,本身的财政支出,也就足够敷用了。”
张广明道:“岂不是要实行大改?”
李毅道:“这种小改动,实施起来很快。”
的确,对李毅来说,这算得了什么大改?他曾经主持过全国的企改工作呢!
张广明道:“此事牵涉太大,我们也不能擅专,还得请提省委考虑,估计连省委也不能决断,还得提交省人大进行表决。”
李毅道:“最好是进入人大表决,人民代表大会,最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声音和利益。我相信,这项利民之举,肯定会得到众人的认可和支持。”
张广明道:“那就提交省委决断吧!”
李毅看得出来,张广明有敷衍塞责之意,也许会议过后,就将此事束之高阁,不闻不问,一拖就是三、五年。
李毅当然不能让他这么做,便道:“张省长,此事宜加快速度,不能拖延。”
张广明的心思,被李毅窥破,不由得惊讶,问:“为什么?难道不应该先行调查,再行表决吗?精细的调查,才能保证决议的正确无误。”
李毅道:“取消工商管理费,看似损失大,其实,对我们省,是有好处的。而且,越早取消,对我们的益利,就越大。”
张广明道:“哦?还有好处?我怎么想不到有什么好处?我只知道,越早取消,我们就越早失去一笔大收入。”
李毅微微一笑:“失去的只是一小部分,而且这一小部分,很快就会回报更大的收入!”
这下,不仅张广明惊奇,就连戴鹏飞等人也不相信,都望着李毅,听他说下去。
李毅好整以暇的喝了口水,这才慢吞吞的说出一番道理来。
“你们想想,我们省里,赶在其它各省前面,忽然取消了工商管理费,会引起什么情况?其它省的商家,都会跑到咱们省里来开店设铺!来我们这里居住!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投资和消费的剧增!投资多了,消费大了,省里是不是收入就多了?”
这番话一说出来,群情振奋。
戴鹏飞呵呵笑道:“就是这个道理嘛!李毅同志说得不错,我们省率先取消工商管理费,可以说是抢得了先机!自然会引来大量中小投资,引来大量消费人群,人一多,房子也好卖了,那经济就发展起来了!”
李毅道:“所以说,咱们得尽快,不能让兄弟省市赶在了咱们前面,更不让能他们先知道了咱们的这项法宝。”
张广明啧啧称奇,心想李毅真是个人才啊!
一个主意,就可以让东海省的经济发展,走了一条康庄大道!
张广明也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机会和希望!
人的眼光,果然不能太过狭隘,眼前的蝇头小利,又算得了什么?
戴鹏飞道:“依我看,这么好的建议,应该尽快实施,不能延缓,请省里有关部门,尽快商议,拿出可行性方案来,及早颁布下去。”
高杰笑道:“我们之前,只看到了政府短期的收益,却没有想到,还有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还是李毅同志有远见啊!虽然分管的是工商安全等工作,但对经济这一块,却是内行得很呢!有想法,有创新,敢想敢为,不错啊!有了李毅同志,咱们东海省的振兴,指日可待了。”
这话太过拍李毅的马屁了。
高杰虽然是谈笑之言,但听在张广明等人耳朵里,却全然不是滋味。
因为这么好的计策,是李毅想出来的,而李毅并不分管经济工作!
张广明倒也不是什么嫉贤妒能之辈,微有不快之外,也没有什么窝心的,说道:“李毅同志的确厉害,只用了一计,就弄得皆大欢喜,不错,不错。嗯,事不宜迟,散会之后,就请李毅同志向省委汇报,请省委裁夺吧!”
李毅答应了一声,道:“张省长,还有一个事情,想请大家议一议。”
张广明道:“又有什么事?”
李毅道:“我接管监狱工作以后,对省里的监狱进行了调研,因想到,监牢之中,难免有冤假错案,古今中外,概莫能免。而监牢之害,毁人毁家,遗毒甚大。由此,我想对省里存疑的案件,集中人才,进行一次复查复审,以期平冤决狱,不让好人蒙冤,也不能让真凶逍遥法外。”
张广明听了,沉吟半晌,说道:“愿望是好的,可是,这可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嫌犯既然被抓入狱,就肯定有了一定的证据。但有些人虽然犯法,却仍然四处申冤,还有些有钱人,甘愿以钱赎身,四处活动。我怕的是,就算重查重审,也未必能解决几个真正的冤狱。反倒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闹出不好的事情来。”
李毅道:“所以必须慎重。但是,如果真能平决几桩冤狱,那就比什么都要强。我的意思,还是要复查复审一次!解决那些重大的存疑的案件。”r1152
官路弯弯 第十卷 第一百一十一章 以退为进
张广明道:“李毅同志,这个事情,你跟政法委杜书记商量过吗?”
李毅道:“我上次跟他汇报过一次,他倒也赞同,叫我们省里先商量一下,真要开始做的话,省里要投入不少人力有物力。”
张广明皱眉道:“这不是司法机构的事情吗?凭什么要我们省里来投入?”
李毅道:“司法机关投入人力,但相关的经费,要省里解决。”
张广明道:“大概要多少经费?”
李毅道:“总得花上几百万吧!案卷繁复,查实取证,都需要财力支撑。”
张广明道:“这可是一笔额外的开销,同志们的意见呢?”
戴鹏飞率先说道:“我觉得,洗清一桩冤案,那是功德无量的好事。而在实际审判过程中,难免会有冤狱的构成,集中人才,对存疑不决的案子,进行复查复审,这是一件好事。我支持。”
高杰道:“花的钱也不多嘛,若果真能平冤决狱,那自然是极好,就算最终查实,没有冤狱,那总能解决几件重要的疑案难案,也是不错的。”
郭文浩道:“现在提倡,依法治国,司法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自喻。司法的核心,就是真实与公正,有些案子,当年审理时,因为证据不足或其它原因,最终成为了悬案或者疑案,更有甚者,会构成冤狱,这种案件,只有靠重审的机会,予以澄清。因此,我同意李毅同志的建议。”
卫学林道:“前不久,我看了一部戏,叫洗冤录。古代有冤情,可以求清官洗清,现在讲求法治,不能依靠清官政治,对存疑的案件,理应复查复审,还人民一个司法公正。我同意李毅同志的建议。”
接下来,阎宇辰、唐振原、王建军、宋旭东等人,都相继表态,支持集中复审一批疑案悬案。
李毅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建议,可以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不禁有些感动。
看来,大部分同志,和他怀着的心思是一样的,大家都怀着一颗为国为民的心,真正有利国家人民的事情,众人是不会因为斗争而去反对的。
像李毅今天提出来的两个建议,就得到了众人的一致附议。
当然了,李毅也不会天真的认为,自己在东海省里,已经拥有足够的声望和地位,甚至可以左右省长办公会。
李毅对自己的地位,认识得很清楚。自己就是一个新来的副省长,只能在其它人中间,寻求平衡,获取利益,还远不能够和戴鹏飞等人抗衡。
不过,他分管的工作,跟众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相对较少,只要他是为民立言,为民请命,也就比较容易得到其它人的赞同。
张广明听完众人的议论之后,说道:“看来,大家都倾向于李毅同志的建议,那就这么定了吧!”
戴鹏飞道:“李毅同志,你想过没有,省里的案件,都是由省里的司法部门审决的,现在你要重审,他们能同意吗?就算勉强同意,他们会认真配合吗?就算他们配合,真的会推翻以前的判决吗?”
李毅道:“这些问题,我也想过,我们要做这项工作,其中的问题,总是存在的,但我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遇到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想办法解决就行了。至于司法机构的同志,我也信任他们,他们既然选择了司法这项工作,自然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公正至上。”
戴鹏飞点点头,不再提问。
张广明有些累,伸了个懒腰,看看时间,问道:“各位还有什么问题吗?”
他问的是各位,眼睛却看向李毅。
今天这个会议,李毅的议题最多,也最令张广明头痛。
省长办公会,一般来讲,都是由省长提出议题,与会人员进行分析和讨论。
但李毅却不反常规,不断提出新的议题。
张广明心想,你的问题,总该提完了吧?不会再有了吧?
李毅轻咳一声,翻开放开桌面上的一个笔记本,看了两眼,缓缓说道:“还有一个问题,想请各位同志讨论一下。”
张广明心想,你还真的还有问题啊?那倒要听听,你又有什么奇怪的想法?
李毅道:“是这样的,前不久,我接待了一个退休的老人,他跟我说了一件事情,引起了我的重视,但此事,又不是我个人可以决断的,只好报请大家一同议决。”
听到这里,戴鹏飞眉毛一扬,似乎想到了什么,问道:“李毅同志,你说的,不会是指退休工资一事吧?”
李毅故做不知,讶道:“正是此事,原来鹏飞同志早就知道了啊?”
戴鹏飞轻哼一声,说道:“是一个老同志找你说的吧?他也来找过我!”
李毅哦了一声:“的确是一个老同志来找的我。既然鹏飞同志也知晓此事,不知道你对此事怎么看?”
戴鹏飞道:“我看,这些人,就是不知足!不必理会他们!”
李毅道:“可是,退休工人的生活,的确是比较艰苦的,现在物价上涨速度很快,退休工资,是不是也应酌情递增?这个问题,关系颇大,请各位同志讨论一下。”
张广明这才明白李毅和戴鹏飞讨论的是什么。
戴鹏飞道:“到处都要用钱,哪里还有余钱,去提升退休工人的工资?在职工的工资,都没怎么涨呢!”
张广明道:“又要花钱?而且是全省范围的普涨?这却有些难度。省财政拿不出这么大的一笔钱。”
李毅道:“可是,物价上涨,也是实情。省里是不是出台新规,适当的增加一点退休工资?哪怕每年只递涨几十块钱,对老同志们,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这一次,张广明和戴鹏飞,却是异口同声的予以反对,都觉得这项开支,完全没有必要。
戴鹏飞道:“我省的退休工资,算是蛮高的了。不能再涨了。退休工人,又不单靠退休金生活,他们都有子女赡养的嘛,就算是没有子女的,那也有各种补助,我以为,这个工资,不能涨。”
李毅道:“在职工的工资,每年都要涨一点,而且,物价上涨,的确很厉害,那些退休了十几年的老同志,退休工资又比较低,拿到现在,能做什么用?还不够一个月的开销呢。涨几十块钱,又不多,但说不定,就能解决很多老同志的燃眉之急,又体现了政府对老同志的关怀。我以为, 这个事情,值得再三考虑。”
张广明道:“一个人涨几十块,的确是不多,但全省有那么多的退休工人,加在一起,也不是一笔小数目。这个口子不能开。”
李毅来提出这个问题之前,早已料到,这个问题遇到的阻拦,将是最大的,所以有意将其放在最后提出来。
张广明和戴鹏飞一再表示反对,李毅并没有心灰意懒。
“张省长,其实,这看似增大了开支,但换一个思维来想,这对咱们省,却是极为有利的。”李毅再次语出惊人。
张广明嘿嘿一笑:“李毅同志,我觉得吧,你这个人说话,蛮有意思的,头先说取消工商费用,可以给省里带来实惠,我们被你画了饼给迷惑了,不管怎么样,那个听上去,还比较靠谱,取消工商费后,多多少少能吸引一些投资人进来。可是,这个涨退休工资,也能给省里带来实惠?这我就想不明白了。这实惠,从何处来呢?”
戴鹏飞也是微微一笑,心想李毅向来谨慎,从来兴支信口开河,他既如此说是,只怕还真有什么特别的古怪的言论,也不一定。
“李毅同志,这退休工资就算涨得再多,对省里又有什么好处?”戴鹏飞笑道:“除了多拨款之外,我也想不出来有什么好处呢!”
李毅道:“还是一样的道理。我们省里的退休工资高了,而且年年递增,那别省的优秀人才,是不是得跑到咱们这里来发展?省际经济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我们有吸引人才的优势,就能得到更多优秀人才的归附。那我省的经济发展,自然就能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张广明和戴鹏飞都傻眼了,他们再也想不到,李毅居然会说了这么一段话来。
你要说他无理吧,听上去还真有几分道理。
要说有道理吧,这未来的发展,又是不可预期的。
李毅道:“这个道理,其实很浅显,那就是‘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省的经济底子厚,但发展的潜力同样巨大。在其它条件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我们能提高的,便只有这种软性竞争力,我们把省里的各种竞争力都提升上来,不愁引不来人才,也不愁引不来资金和项目。”
张广明沉吟未答,戴鹏飞也双眼向上,不说话。
李毅轻咳一声,说道:“当然了,此事原本与我无关。我提出来,无非是为了省里的发展大计忧心劳力罢了,行与不行,全在诸位同仁。”
他见张广明和戴鹏飞都不太同意,便使了这招,以退为进。r1152
官路弯弯 第十卷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海之幸
听到李毅撤兵后退,张广明反倒踟蹰起来。
李毅说得没错,这些事情,本就与他李毅无关,他也得不到一丝一毫的利益,纯粹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
而张广明就不同了,他统筹全局,重点就是放在发展省域经济上。
张广明以前是在部委工作,骤然外放,得委重任,但他对主持一省的全盘工作,并没有经验,一切都是在学习和摸索中成长。
到任之后,张广明励精图治,努力工作,想有番作为,就算不能青史留名,也能不负平生所学。
但上任之后,才发现虽然是一省之长,也不能事事遂心如意,受制肘之处颇多。他虽然是省长,但上面还有一个省委一把手韩福东,把他钳制得死死的。省政府里,戴鹏飞等人,阴奉阳违,甚至公开争权,让他疲于权力斗争,陷入旋涡之中,难以自拔。
至此,他一腔雄心,满腹热血,已渐成冰冷。
然而,人心难死。张广明当然不想就此沉沦不振。
最近两个月里,张广明左思右想,千方百计的谋划,终于想到了一个妙计,那就是发展孟吉,把孟吉发展成一个经济标杆!
他无法主导全局,那就缩小眼光,只盯一隅。
如果真的能把孟吉发展起来,那他这个省长任上,也就可圈可点,足慰平生了。
可是,他满怀热忱,抛出孟吉的发展新模式,却遭到了戴鹏飞等人的强烈反对,而经过他们的分析之后,张广明自己,也觉得要实现这个理想,比自己想象中更加困难。
现在,李毅却提出了几个有助于发展经济的想法,虽然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成效,但从长远来讲,还是有益的。
问题是,张广明想发展孟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他做梦都想增加财政收入,以便有足够的钱,让他投入到孟吉去。
而李毅的建议,全是削减财政收入的!
这一点,李毅和张广明的想法,完全是背道而驰。
因此,张广明才一再反对李毅的这些建议。
他之所以反对,并不是认为李毅的建议不好。只是,李毅的建议,和他的施政想法相左而已。
相反,张广明心里承认,李毅的这几条建议,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真的全部实施,那对东海省产生的正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