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王妃初长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墨子白
事以至此,都不好再声张,这事就象风过无痕,再无人提及了。
谢靖宇气得又在家中发了一通脾气,好不容易寻着机会布了个局,本想就此能扳倒史莺莺,谁料到状况百出,最后人家还是毫发未损的回来了。不过年关就在眼前,他也不好再动手,且等过完年再说。
杜长风从那日起,果真托病在家,不再返驻营,还有几天过年了,军务上的事都处理得差不多了,余下的副将也能处理,不至于乱了套。
皇帝得知杜长风请病假的事,把贾桐叫来问话,贾桐是后来才知道那天晚上的事的,自然又是加加减减,不该说的不说,该说的加油添醋,无外乎是杜长风紧张媳妇,一时心焦就病倒了等等,对他夜闯城门,以及那晚双方的打斗都只字不提。
皇帝手里端着热茶,不时啜上一口,听他说完,古怪的笑了笑,说,“行,朕知道了,你给杜长风带句话,大过年的,好生在家养着吧,一定要病好利索了再回驻营。”
贾桐笑嘻嘻的道:“那臣替杜长风谢皇上隆恩,那小子肯定高兴坏了。”
“怎么说?”
贾桐一高兴就有些放肆,“夜夜春宵,可不美得他么?”
皇帝看他一眼,“不是说染了风寒么?”
贾桐:“……他底子好,应当痊愈得快。”
皇帝喝了一口茶,淡然道:“我看未必,还是多养养吧。”
贾桐有些奇怪,怎么觉得皇上不希望杜长风痊愈似的,病好了替他效劳不好么?
——
杜长风回到府里论功行赏,当初挑了金钏儿几个回京城,也是瞧中了他们各有各的能耐,金钏儿耍得一手好刀,柱子有一身蛮力,阿夏为人机灵。他们跟在史莺莺身边,是下人,也是保镖,护个周全是没问题的。
三个人,一个一锭金澄澄的金元宝,柳妈妈也有,她把两个小主人看护得很好,杜长风和史莺莺一夜未归,孩子交给她,夫妻俩都很放心。
杜长风回来长住,杜锦彦果然是最高兴的,教他的武师回家过年去了,正愁没人陪他打拳,况且爹爹打得比武师好看,只是也比武师严格。
站在冰天雪地里,练不够时辰,哪怕鼻涕冻住了也不让进屋。柳妈妈心疼,拿着小棉袍侯在一旁,只等那柱香一灭,立刻就把她的小宝贝抱进屋里去。
史芃芃在屋里临摹字贴,她年纪虽小,字却相当有功底,一手蝇头小楷写得很是漂亮,看起来让人赏心悦目,史莺莺在一旁看,忍不住夸奖:“芃芃真棒,比娘强多了,娘当年就亏在没练好字,你爹总笑话我,记个账跟划蚯蚓似的,难看死了。”
史芃芃小眉头一皱,“娘,大过年的,不要说不吉利的话。”
史莺莺回过神来,忙往地上呸了一口,“重来重来,是难看极了。”
这时,柳妈妈把杜锦彦牵进来,语气有些埋怨,“将军对小爷太严了,这么丁点大的孩子,也不怕冻着他,大过年的作了病,咋整啊?”
史莺莺顺手给儿子擦了擦脑门上的汗,“累不?”
怎么不累,累得成小狗了,老半天了,杜锦彦还在喘,“还,还行。”
史莺莺笑着说,“你爹可不是武师,他这是把你当他的兵在训呢。”
“我知道,”杜锦彦扬着小眉毛,一本正经的道,“爹说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知道就好,”史莺莺拍拍他的头,对柳妈妈说,“一身的汗,带他去洗个澡,别着凉了。”
柳妈妈应了声,刚牵着杜锦彦出去,阿夏进来了,“夫人,昌隆米行今日在城西布粥。”
史莺莺说,“我听袁天林说过,昌隆米行每年这个时侯都要在城西布粥,看起来倒是行善举,在城西什么地方?”
“大杂院那带,有个乞丐聚集的地方,粥摊就摆在那里。”
史莺莺嗬了一声,“不让人走远了去求粥,就摆在家门口,想得还挺周到。”
阿夏问,“夫人,咱们要不要去看看?”
史莺莺稍一思忖,“行,去看看也好,对了,柱子的伤好些了么?”
“好些了,他不愿意躺着,拐着柱在厨房里砸核桃呢,说是白吃白住还白拿钱,心里不得劲。”
史莺莺笑了,“这个实诚的小子,随他去吧,你叫上金钏儿,咱们出去走一遭。”
史芃芃说,“娘,我也去。”
“天冷,你在家里呆着,娘去去就回。”
史芃芃听话的哦了一声,继续低头写字。
杜长风现在是媳妇的贴身保镖,自然要跟着一起去,夫妻俩到京城后,各忙各的,很少有机会呆在一起,趁着这个机会一道出去走走也好。
大雪过后,接连都是艳阳天,年集到现在都没散,不过明天就是大年三十,摆摊的人明显少了,但外头逛的人依旧很多,杜长风习惯了大步流星走路,史莺莺是个豪爽的性子,倒也跟得上,只是来往的人多,时不时把他们隔开,杜长风几次扭头看媳妇儿,终于是忍不住,牵住了她的手。
史莺莺笑道:“怎么,怕我丢了?”
杜长风亦笑,“不,怕你把我丢了。”
他们习惯了斗嘴过日子,难得杜长风说句温软的话,史莺莺有些不好意思,娇羞的笑了。
明媚阳光下,小妇人如玉的脸庞上浮起一团红晕,象一朵艳艳的花开在杜长风眼前,他咽了咽喉咙,叫了声,“媳妇儿。”
“干嘛?”
“你真漂亮。”
大太阳的天,史莺莺愣是打了个颤,甩开他的手大步往前去,咦!今天的杜将军好生奇怪……
家有王妃初长成 第九百三十三章人不见了
杜长风看着史莺莺快快的前去,愣了一下才回过神来,敢情他那彪悍的小媳妇害臊了。
他大步跟上去,一把抓住史莺莺的手,“哪里跑?”
史莺莺憋了半天,卟哧一笑,“杜将军你变了。”
“我哪里变了?”
“变得油腔滑舌的了。”
“还有呢?”
史莺莺仔细看了他两眼,突然有些感慨,“当年我明明喜欢的是清秀的小哥哥,没想到最后嫁了你这么个黑疙瘩。”
“清秀的小哥哥有什么好?”杜长风瞟她一眼,“能象我那样结结实实的疼你?”
史莺莺听懂了他话里的意思,又红了脸,是够结实,疯起来能把她的腰折断。
夫妻俩个说着话,你撞我一下,我打你一下,看得后头的金钏儿和阿夏掩嘴偷笑,真好,又象回到西北的时侯,夫人和将军成天在一块斗嘴,有时侯斗着斗着还打起来,打着打着就进了房,再出来的时侯,将军昂首挺胸负着手往前厅去,夫人则红着脸一声不吭去了后院。
杜长风今日颇有些雅性,看到绣工精美的手帕,给史莺莺买一条,看到漂亮的银发钗,也给史莺莺买一根,看到冻柿子买几个,看到热气腾腾的发糕也买几块。四个人就这么一路走,一路逛,一路买,一路吃的到了城西。
城西住的大都是穷人,大杂院居多,但烟花柳巷也有,赌场也有,乞丐更喜欢在这里聚堆,三五成群,夏天睡露天,冬天搭个棚子,几个人挤在一处取暖。
史莺莺看着路边衣衫褴褛的小乞丐,实在是可怜,让阿夏掏几个大子给他,可刚给到他手里,就被大乞丐抢走了,阿夏要追上去,被杜长风喝住,“别追了。”
他把手里的发糕掰了一小块给小乞丐:“吃吧。”
小乞丐伸着脏兮兮的小手接边来,快速的塞进嘴里,他怕再被那些大乞丐给抢走了。
杜长风站在那里,等他咽下去,再掰一块给他,但小乞丐接过去却没有吃,史莺莺说,“快吃啊,小心又被人抢了。”
小乞丐扭头看了看树底下的棚子,“我留给我姐姐吃。”
史莺莺说:“叫你姐姐出来吃吧。”
“她,她冷。”
史莺莺走过去看,低矮的棚子里很幽暗,她看了半天才看到一双黑漆漆的眼睛,居然是个长相不错的小姑娘,只是衣裳单薄,身上用草绳绑着很多枯黄的芭蕉叶,当衣裳穿,史莺莺不由得心酸起来,这姑娘比她家芃芃大不了几岁,却是这般悲惨,她把披风解下来递给小姑娘,“你穿着吧,明日我让人给你送棉衣来。”
小姑娘抖着手接过披风,立刻裹在身上,对她磕头,“谢谢夫人,谢谢夫人。”
史莺莺问,“你们爹娘呢?”
“娘死了,爹不见了。”
史莺莺:“……”她让金钏儿把他们在路上买的吃食全留给这姐弟俩,别的忙也帮不上,只能尽点微薄之力。
临走的时侯,金钏儿说,“昌隆米行不是在布粥么,你们怎么不去吃?”
小姑娘说,“现在人多,要排队,我们晚点再去。”
看到这对可怜的姐弟后,史莺莺心里有些难过,焉焉的提不起精神,杜长风安慰她道:“别想那么多,如今的东越也算国泰民安,可繁华之下总有疮痍,这是无可避免的事。”
又走了一段,远远看到了热气腾腾的粥摊,两个半人高的大灶上架着两只大铁锅,大铲在锅子搅动着,空气中飘着米香的味道。
粥摊前排着长长的队伍,并不全是乞丐,更多的是住在附近的百姓,平日里吃不饱,多喝碗热粥也是好的。
史莺莺仔细打量,并没看到昌隆米行的周老板,也不见那日自称金汀阁房主人的男人。有一个穿锦袍的中年男人象个管事,穿着富贵,长得却是一副尖嘴猴腮,有些奸诈的样子,当然看人不能光看面相,毕竟人家这是在行善。
另有四五个伙计,两个掌勺,其他人维持秩序,都端着一脸笑,很是亲切的样子。
为了不引起怀疑,史莺莺和杜长风并没有停住脚步,只是缓缓的从摊子前经过,绕到另一条路再回去。
等过了身,史莺莺问杜长风,“你怎么看?”
“没什么异常。”
“我也没看出什么不对劲。”史莺莺又问金钏儿和阿夏,“你们觉得呢?”
金钏儿说,“看来咱们怀疑错了,他们给百姓布粥,是大善之举。”
阿夏却说,“听说明天还有一天,再看看吧。”
回到家里,史莺莺翻出一些自己的旧衣物,又让柳妈妈连夜把杜长风一件棉袍给改小尺寸,拿包袱皮装上,准备明日给那对姐弟送去。
第二日,她准备了一些白面馒头和点头,也拿包袱皮装上,打发金钏儿和阿夏送给那对姐弟。
可是金钏儿和阿夏回来后,说那个低矮的小棚子还在,但那对姐弟却不见了。
“不见了是什么意思?”史莺莺奇怪了,“今天都大年三十了,他们还能去哪,莫非被哪个亲戚接回家过年去了?”
金钏儿摇头,“不太可能吧,我跟周围的人打听了,说他们姐弟俩在那里都半年多了,从来没有人来看过他们,据他们自己说爹娘都不是本地人,也没有什么亲戚,不然哪能流落在那里当乞丐啊?”
史莺莺有些担心,“这大过年的,两个半大的孩子能去哪呢?”
阿夏说,“夫人,他们不是今日不见的,周围的人说,他们昨晚就没有回来。”
“没回来是去哪了?”
“去讨粥了。”
史莺莺:“……小姑娘昨日说,等人少些再去讨粥,人少的时侯大概是天将黑了,那时侯他们去了粥摊,之后就没回去?”
阿夏点头,“我猜测是这样。”
史莺莺沉吟了一下,吩咐金钏儿,“快叫将军来。”
杜长风过来听到这个事情,皱着眉头,负手在屋里踱着圈子。
史莺莺紧张的看着他,“你说那姐弟俩的失踪会不会跟昌隆米行有关?”
杜长风停住脚步,仰天叹了一口气,“过几日再去看看,说不定他们只是去别的地方呆几天就回来了。”他这样说只是安慰史莺莺,希望她宽心过个年,至于真相……以他的预感来说,并不太好。
家有王妃初长成 第九百三十四章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白千帆喜欢热闹,想把宁九两口子,贾桐两口子接进宫里来过年。
皇帝装做不经意的问,“杜长风两口子不请么?”
白千帆歪头看他,“我曾经答应过皇上,永世不再见杜长风,如何能请他?”
皇帝:“……咳咳咳,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我早就忘了,再说,我是那样小气的人么?”
白千帆望着他笑,你当然就是那样小气的人啊。
皇帝把媳妇儿抱到腿上坐着,说,“今年咱们出去过守岁怎么样?”
“真的?”白千帆太向往宫外的生活了,立刻搂住他的脖子,眉开眼笑的问,“皇上,咱们去哪守岁?”
“贾大人家里,”皇帝说,“把宁九绮红叫过来,还有……史莺莺两口子也叫来,让你们聚聚。”
“夫君,你真好!”她搂着皇帝的脖子,笑眯眯在他脸上亲了一口。
皇帝有些失望,“就这样?”他都打破誓言让她和杜长风见面了,就亲一口?
白千帆于是在他另一边脸上也亲了一口,然后看着他,意思是:这样总行了吧?
皇帝自然还是不满意,斜着眼睛看她,白千帆嘻嘻笑着凑上来,像小猫一样在他嘴唇上舔了一下,随即退开,温热软绵的触感让皇帝心尖儿一荡,哪里肯让她离开,勾着她的脖子吻上去。
皇帝是个勤勉的皇帝,虽说只有一位皇后,可政务繁忙,平日里并没有太多的时间跟皇后亲亲我我,难得过年这段时间宫里休沐,他一腻歪起来,就有些忘乎所以,直到外头传来通报:“太后娘娘驾到!”
他才结束这个缠绵的热吻,看媳妇儿气喘吁吁,满脸通红,忍不住狭弄的笑,“瞧你,孩子都生了三个,还跟个大姑娘似的。”
白千帆瞟他一眼,“以为都跟你似的,没皮没脸么?”
挨了媳妇儿的呲哒,皇帝哈哈大笑,刚把她衣裳理了理,皇太后就跨进了门槛,笑着打趣,“瞧这夫妻俩恩爱的,连我这个当娘的见了都眼红。”
帝后上前行礼,“给老佛爷请安。”
“免了免了,都是自家人,随意些,大过年的,咱们一家人和和乐乐吃顿团圆饭,比什么都强。”
皇帝大概是东越史上第一个没有后宫的皇帝,只有一个皇后,两位皇子,一位公主,比起大户人家的三妻四妾都不如,在别人看来人丁不旺,逢年过节,未免有些冷清,但瑞太后在宫里沉浮数十载,经历了三个朝代,先帝爷子嗣众多,表面热闹风光,但后宫充满了阴谋诡计,皇子们之间尔虞我诈,甚至是刀光剑影,最后留下来的只有皇帝和六王爷,现在宫里只有皇帝一家,却是让她真正觉得母慈子孝,是个快乐温馨的大家庭。
虽然人不多,但规矩要做足,摆了龙飞凤翔的大圆桌,铺上大红绣绵的桌布,垂下五彩流苏,偶尔有微风拂动,垂角流苏摆动,说不出的好看。伺侯御膳的太监小心翼翼捧上来一个青玉大碗,碗里有细若发丝的面条,煮在十二道山珍熬的高汤里,香气四溢,鲜美无比。
皇帝和皇后用特制的长银筷,在碗里捞出一把面条放在瑞太后的碗里,高呼一声,“请太后老佛爷用膳!”
瑞太后笑呵呵点头,“皇帝,皇后孝顺。”夹了一筷子细面条吃进嘴里,拿帕子抹了嘴角,边上太监高唱一声,“罢!”
敬太后的这道礼就算完事了,接着便是皇帝,皇后端坐上座,桌上的面碗端走,依旧是青玉的碗,里面装的是白玉饺子,十二个饺子,六个是山珍馅,六个是海鲜馅,饺子代表着如意,山珍为陆,海鲜为海,包圆天地。
给帝后敬膳的是太子,他也拿着长条的银筷,在碗中夹出一个饺子送到皇帝碗里,又夹出一个送到皇后碗里。
帝后夹起饺子咬一口,皇帝笑说,“朕吃的是山珍。”
皇后细嚼了一下,说,“我吃的是海鲜。”
如此便是大吉,天地都归于帝后之手,表示他们就是这天下的君主和王后。
接下来就随意多了,一家人都坐到了桌子边,传菜的太监们鱼贯而入,一道道菜摆上去,待主子们夹个一两筷子,又一道道菜撤下去,换上新的菜品。
白千帆对这样的吃饭方式并不喜欢,觉得太浪费,而且有些菜吧,她还没尝出味来就给撤下去了,她跟皇帝提过建议,觉得没必要摆这样的排场,皇帝觉得他在很多方面已经有悖祖制,全改了也不好,总得留一两样,不然百年之后真没脸去见祖宗了。不过白千帆的提议,他还是很重视的,于是把年夜饭的一百零八道菜改成四十九道,而且撤下去的菜都赏了宫里的奴才,也不算浪费。
清扬公主挨着瑞太后坐,她梳着可爱的元宝头,穿着新做的桃红小袄,领口,斜襟,袖口镶着雪白的短绒,衬着那张小脸也是白里透红,再配上乌溜溜的大眼睛,说不出的灵动。
白千帆打量她两眼,还算满意,从头到尾都干净整洁,还真是难得,估计知道今日过年,没由着性子胡闹,仪表保持得不错。
再看墨容晟,头戴紫金冠,额前还戴了一颗硕大的明珠,一尘不染的白袍,袍底是花开富贵的暗纹,又镶了艳红的边,看起来素雅又喜庆。两姐弟坐在一块,一齐高,一般大,都是粉雕玉琢的娃娃,真是越看越惹人爱。
可是两姐弟乖巧的样子并没有维持很久,先是晟皇子皱了眉头,对清扬公主翻白眼,结果被皇帝看到,数落他,“晟儿,嬷嬷是怎么教你的?过年的时侯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更不能对自己的亲人横眉竖眼。”
晟皇子委屈的告状,“清扬在桌子底下踢我。”
清扬公主立刻申辩:“我没有,我的脚在这里。”她指了指自己的左边,而墨容晟在她的右边。
皇帝便说,“清扬的脚在左边,怎么能踢到你?别闹了,乖乖吃饭。”
被皇帝训斥,晟皇子不敢再吭声,清扬公主露出胜利的小眼神,扭头看他一眼,眼珠子一转,对瑞太后说,“皇祖母,晟儿不高兴,您给他一个红包压压惊吧。”
瑞太后岂会不知道她的小心思,笑着说,“我给了晟儿,你也要么?”
清扬公主一本正经的答,“晟儿是弟弟,先给他。然后再给我。”
大家都笑起来,最后那句说得最响亮,那才是重点。
家有王妃初长成 第九百三十五章出宫
其实守岁应该在自个家里守,但皇帝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太子,心安理得的带着媳妇和两个小的出宫了。
一家四口,郝平贯,月桂,外加几个暗卫,静悄悄的出了宫门往贾桐家里去。
贾桐家里此刻也是高挑着红灯笼,高朋满座,喜气洋洋,宁九绮红带着宁安,杜长风史莺莺带着史芃芃,杜锦彦早早都过来了,等帝后一到,就可以愉快的玩耍了。
马车摘了响铃,但马蹄依旧踏破了夜色,到了宫门前,守卫一看马车的规格,便立刻肃然立在一旁,月桂掀起半边帘子,对外头的守卫道:“我奉皇后娘娘之命,给贾夫人送点东西。”
月桂是皇后跟前的大红人,平日里,她也常奉皇后之命给宁夫人和贾夫人送东西,守卫都很熟悉,恭谨的行礼,道声,“姑姑慢走。”
白千帆最高兴的就是可以出宫,离了那道宫门,感觉连呼吸都要畅快许多,她怀念在江南的日子,没有道道重门,没有繁琐的规矩,那样的自由自在,可如今没办法,她爱墨容澉,愿意陪他呆在禁宫里,只是心境多少是不同的,墨容澉疼她,怕她闷坏了,隔上一段日子便会带她出宫来游玩,每次出来,她都象一只冲出牢宠的小鸟,雀跃又欢喜,和墨容清扬坐一块,母女俩个不时挑了帘子往外看,一大一小,脸上的表情如出一辙。
皇帝坐在对面,看着神相似的媳妇和闺女,心里微微叹气,他深爱白千帆,愿意满足她所有的愿意,可唯独在这件事上无能为力,他是皇帝,自古皇帝就必须住在禁宫里,禁宫是皇权所在,离了禁宫,他这个皇帝也就无用武之地了。他知道自已亏欠白千帆,所以尽量弥补,想方设法讨她高兴。
今晚不禁宵,但街上的行人并不多,偶尔有小孩提着灯笼在路边玩耍,放一两个炮仗,炸响沉寂的夜,给过年添上几分喜庆的味道。
墨容清扬羡慕的看着,咂巴了一下嘴,对皇帝说,“爹,到了贾大人家,我也要放炮仗!”
皇帝想都不想就拒绝,“让奴才们放给你看。”
墨容清扬嘟嘴,“自已放才有意思嘛。”
“很危险,会炸着手的。”
“奴才们就不怕炸手么?”
“……”
白千帆笑着说,“行,你不怕就自己放。晟儿要不要放炮仗?”
墨容晟撇撇嘴,“炮仗会灼了衣袍,晟儿不放。”
墨容清扬朝他做口型:胆小鬼。
墨容晟头一扭,只当没看见。
皇帝最疼爱墨容清扬,觉得她做什么都那么可爱,忍不住把她抱过来放在腿上,摸摸她的元宝髻:“你娘小的时侯,爹给她梳,如今给你梳,总算没有丢了手艺。”
清扬公主扬着小脸,笑眯眯的说,“将来,我也要找一个会梳头的夫君。”
晟皇子总算抓着机会,哼了一声:“这么小就想着嫁人,你是公主,好歹矜持一点吧。”
皇帝瞟他一眼,道:“就因为是公主,凡事都要早早计划,马虎不得,”他低头看清扬公主,目光立刻柔和起来,“清扬,关于附马,爹心里已经有几个人选了,横竖还早,且观察几年再说,你放心,你的事,爹心里有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