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王妃初长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墨子白
清扬公主看到了史芃芃,很是亲热的上前问好,“杜姐姐好。”
史芃芃落落大方的回礼:“给公主殿下请安。”
白千帆看着两个小姑娘站在一起,都长得漂漂亮亮,跟并蒂花似的,可要多看两眼,就发现问题了,史芃芃站在那里象一棵小白杨,身姿挺拔,衣裙洁净如新,发式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是人见人爱的典范。
再看墨容清扬,站在那里东摇西晃的,头发丝散了几绺下来被她夹在耳朵后面,裙摆上不知道在哪里弄了污糟印子,脸上的笑容倒是明朗,跟小太阳似的,但做为女孩子,是不是笑得太放肆了点……
她在心里叹气,两个人只差了一岁,怎么区别这么大呢?做为娘亲,她也希望有一个象史芃芃这样乖巧懂事的闺女,不过孩子的快乐最重要,横竖还小,且让她撒野疯闹,等长大了,她自然就懂事了。
清扬公主原本是想把史芃芃也收为自己人的,可一番接触下来,她打消了这个念头,史芃芃只比她大一岁,但是为人成熟很多,在史芃芃面前,她做什么都显得有点幼稚,这虽然让她有点沮丧,不过也能坦然接受。有一个太子哥哥,再来一个姐姐,好象也不错。
家有王妃初长成 第九百零一章胡吃海喝
罗三以为史莺莺那天说一起去胡吃海喝是开玩笑的,没想到还真被她叫着一道去了城里有名的酒楼金汀阁。
金汀阁在临安城久负盛名,是达官贵人们最爱来的地方,在这种地方吃顿饭,少说也得一两纹银以上,罗三无数次打金汀阁门前过,却一次也没有进去,只远远探头张望过,瞧见里头布置得金碧辉煌,很是富贵的样子。
史莺莺带着史芃芃,金钏儿,罗三一道进去,小二立刻笑脸相迎,“哟,贵客来了,您几位?是坐大厅还是楼上雅座?”
罗三是个聪明人,知道史莺莺来这里,绝不是吃饭这么简单,做为新晋掌柜,他认真打量小二,见他堆着笑,青布衫干净利索,肩上搭的帕子更是洁白如新,一看就让人觉得舒服。
史莺莺扫了一眼大厅,“今儿个坐大厅吧,我喜欢热闹,别给找太偏的位子。”
小二朗声应道:“得勒!夫人爱热闹,坐中围最好不过,能瞧见小的们吆喝着迎来送往,您不嫌闹腾就行。”
“不嫌,”史莺莺笑着说“我就爱听人吆喝!”
小二把他们引到桌子边坐下,摘下肩上的帕子擦了擦本来就很锃亮的桌面,问道,“几位客官要吃点什么?”
史芃芃抢着问,“你们这里有什么好吃的?”
见是个小姑娘问话,小二也不含糊,正正经经的答:“小店有姜汁鱼片,五香仔鸽,糖醋荷藕,葱爆牛柳,百花鸭舌……”
史莺莺见他报菜名挺利索,摆摆手,“行,就你刚报的这些吧,我们只有四个人,点多了也吃不了。”
小二点头哈腰的笑,“夫人说的是,四个人五道菜足够了,要不要给小姐来道甜点?”
史莺莺问,“有什么好推荐?”
“现在正是荷香莲子成熟的时节,小店的莲子羹不错,每日清早湖上新摘的莲子送到店里,师傅现做的,清爽滑口又解凉,很多人慕名来吃哩!”
史莺莺爽快的道,“既然不错,那就每人来一碗吧。”
“得勒!”小二把雪白帕子往肩上一搭,扬声唱起来,“姜汁鱼片,五香仔鸽,糖醋荷藕,葱爆牛柳,百花鸭舌,莲子羹五碗……”
罗三听他声音脆利,一口的能拖很长,忍不住赞道:“精气神真好。”
史莺莺说,“瞧瞧人家,再瞅瞅自个,咱们缺的就是这样的伙计。”
罗三连连点头,“东家说的是,我托朋友打听着,寻几个勤快伶俐的伙计来。”
史莺莺说,“行,时时把这事挂在心里,就象个掌柜了。”
菜上得很快,每上一道,伙计便唱一道,五盘菜摆成花型,甜点先不上,等吃完饭再送上来。
史莺莺今儿个的正事是尝菜,她虽然有开酒楼的经验,但各地的口味不尽相同,她初来乍到,得了解当地人的口味。
一道道菜尝下来,确实还不错,金钏儿最是爱吃的,嘴里塞得鼓鼓囊囊,眯着眼睛,一脸满足的样子。罗三边吃边点头,赞赏之色言溢于表,连向来挑剔的史芃芃也说味道不错。
金钏儿看了四周一眼,压低了声音对史莺莺说,“夫人,咱们把这里的厨子挖回去吧,生意一准能好起来。”
史莺莺问罗三,“罗掌柜意下如何?”
“这个,”罗三摸不准史莺莺的意图,说,“我看金钏姑娘的主意不错,不过这种地方的厨子身价高,要挖走可不容易。再有,我听说金汀阁的后台很硬,要是咱们打他们厨子的主意,会不会惹麻烦?”
他是京城人,对城里情况较为熟悉,考虑的也更周全一些。
“他们后台是什么来厉?”
“不是很清楚,金汀阁的东家神龙见首不见尾,只是听说而已。”
“找人打听打听,”史莺莺倒没把官府背景放在眼里,她家杜大人也是官啊。
吃甜点的时侯,史芃芃和金钏儿到楼上溜了一圈,下来后对史莺莺说:“楼上很别致,不过雅间进不去,只能下次再来一探究竟。”
金钏儿最是高兴的,“好啊,下次来再来尝尝其他的菜。”
吃完饭出来,史莺莺问罗三:“一顿饭下来,掌柜的感觉怎么样?”
罗三想了一下,“倒底是有名的酒楼,菜式不错,伙计不错,环境不错,就是价钱贵了点。”
“还有呢?”
罗三想不出来,一个酒楼最要紧不就这些么,还有什么?
史莺莺看着金钏儿,“你说。”
“很干净,帕子看上去都是簇新的,筷子一根脱漆的都没有。”
“还有什么?”
史芃芃说,“还有客人,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别说楼上,光是大厅的客人个个都衣着光鲜的,说话也文雅,看上去都是家境不错的,所以才有能力来金汀阁吃饭。”
史莺莺赞许的点头,“芃芃说得对,来这里吃饭的都是家中富裕的,”她问罗三,“若是一般的人家,会去哪里吃饭呢?”
罗三想了想,推荐了几间生意好,但格调没那么高的酒楼。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史莺莺依旧带着他们到处吃饭,从城里最好的酒楼,吃到一般的酒楼,到最后,她让罗三打听那些更低档一些的食肆,小小的一间开在巷子里,菜式很有特色,但慕名前去的食客并不少,地方小,人多嘈杂,去晚了还得排队,她也不嫌弃,带着他们几个坐在低矮的小桌边,吃得津津有味。
与此同时,她也留意点心铺子,买了许多不同铺子的点心拿回家,分给下人们尝试,让他们评价哪里的好吃。
如今的杜府已然兴旺起来,除了从西北带过来四个下人,又另请了一些小厮和丫环,袁天林开酒楼不行,但有管商队的经验,便留在府里当了管家,虽然杜长风常呆在城外的驻营,但有史莺莺在,照样撑起了一头家,并没有缺少男主人就显得冷清。
只是罗三看她每日在外头花钱如流水,不免有些担心,这都半个月了,东家只字不提如意楼重新开张的事,每日在外头吃吃喝喝,大手大脚的花钱,这样下去,可不是个事啊。
家有王妃初长成 第九百零二章开张前的准备
又过了几天遥逍自在到处吃喝闲逛的日子,如意楼总算有动静了,却是史莺莺把隔壁一间绸布庄买了下来,要扩大酒楼的生意,罗三大吃了一惊,以前每日楼下能有几桌都算不错了,楼上的雅间多半是空着的,东家不请厨子伙计重新开张,怎么还要扩张?
他跟史莺莺相处了几天,原本觉得她为人豪爽,行事果断,象个买卖人,但她做这个决定又让他觉得是不是自己看错了这位女东家。
买下隔壁的铺面打通,空间比以前大了很多,史莺莺把内部的修整交给了袁天林,买木料,请工匠,由他全权负责,袁天林做生意不行,但管事是一把好手,拍着胸脯保证,半个月一定完工。
罗三见酒楼正在修缮当中,着急要请厨子伙计,伙计倒是好请,就是厨子有点拿不定主意,不知道史莺莺是不是真想从金汀阁或是别的酒楼挖人过来。
他去请示,史莺莺给了他一张名单,上边写了一些酒楼和人的名字,“这上边的人,你想办法去请回来。”
罗三粗粗扫了一眼,有点讶异,“东家,咱们要请八个厨子么?”真要高价从别的酒楼挖人,还一挖就是八个,费用可不少。
史莺莺说:“那些不是厨子,是伙计。”
罗三:“……东家,我原先物色了几个伙计,都是机灵勤快的,工钱也不贵,这要是从别处挖人,工钱可是要给得高一些,您上次不是说想从金汀阁挖厨子么,我打听过了,金汀阁一共有六个厨子,分了三个等级……”
史莺莺摆摆手,“我不要大酒楼的厨子,原因有三,其一,他们都是有名的大厨,工钱本来就高,难免不会狮子大开口,其二,我要是把那些大厨都挖到我这里来,会引起对方的不满,我初来乍到,行事不宜太高调,免得惹麻烦,其三,大酒楼久负盛名,就算我出得起工钱,人家未必愿意跟着我干,我也不想去碰那个钉子。”
“伙计不同,伙计没有一技傍身,靠嘴吃饭,东家不打打西家,哪里钱给的多就往哪走,流动性大,咱们挖几个伙计,不会惹人注意,其二,这些熟手伙计来了后,你的人慢慢往里添,跟着学,就算有人要走,对我们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罗三本来对扩张的事颇有微词,现在听她分析得头头是道,又觉得自己想错了,东家还是厉害的,至少他就考虑不到这么周全,更让他佩服的是,东家每日吃吃喝喝,看似什么都没做,可居然连人家的名字都打听好了。
他捏着名单,点头,“放心吧,东家,厨子我不一定能挖来,几个伙计绝对没问题,不过咱们的厨子……”
史莺莺说,“伙计你负责,厨子我自已去请,咱们分头行动,等袁天林那头的事一完,立马开张。”
她虽然是个妇道人家,但说话的时侯眼神有力,表情坚定,很能让人信服,罗三顿觉精神振奋,斗志昂扬,仿佛浑身都充满了力量。他相信自己没跟错人,东家一定能在临安城混出名堂来。
不过等他知道史莺莺请的厨子是些什么人时,又吃了一惊,史莺莺请回来的正是那些藏在深巷食肆里的连正经厨子都算不上的手艺人。
这些人大都是从外地到京城来谋生的,做一些家乡的特色吃食,租不起铺面,就在自个家里摆桌椅做买卖,小打小闹勉强维持生计而已,在有身份的人眼里,这些吃食根本上不得台面,是不能大张旗鼓拿到街市上来吆喝的。
原本这些小食肆都分布在深巷里,东一家西一家,相隔甚远,史莺莺把他们全拉到自己的酒楼里,做成一个大杂汇的形式,这样,就方便了那些喜欢到深巷里去寻特色吃食的客人,也不用到处跑了,到如意楼来,想吃什么都有。
等到如意楼的修缮完成,罗三到店里一瞧,完全变了样子,原先是普普通通的一间酒楼,楼下大厅摆着几张八仙桌,楼上有几间雅间,跟其他酒楼没两样,现在进门是一个小水池,上边转着水车,连轴运行,风轮缓慢转动,水流哗哗作响,顶上悬着两盏琉璃大灯,照得底下的水花晶莹剔透,很有意境。
大家都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要在进门的地方弄一架大水车?史莺莺解释,“水就是财,开门见水,才能财源滚滚。”
大家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东家的心思巧妙。
进了门,以水车为界,右边做各种特色吃食,厨房和大厅相隔的墙给拆了,做成一长条的案台,那些特色吃食用装在精美的小碟子里,被摆在案台上,客人们按牌子上标的价格,放下几个大子便可以随意取。
左边是西北的面食,单独用一个偏厅来做西北的面食,是因为史莺莺对西北面食情有独钟,她是江南人,打小锦衣玉食,在吃方面也算是个挑剔的人,没去西北前担心自己吃不惯,没想到去了后,尝了当地正宗的面食,就再也离不开了,她相信在以面食为主的京城,西北面食绝对能打出一片天地来。
至于楼上的雅间却是有些神秘,往上的木楼梯都是精工细雕,缠枝花纹缕缕绕绕,墙上描着精美的彩绘,站在楼梯口能看到上边飘动的细绢纱,牙月白,桃红,杏黄,柳叶青,清新雅致,与楼下的市井烟火气截然不同。
楼上并不是随意可以去的,楼梯拐角设有一道门,门上挂着一块雕刻精美的木板,上面写着:止步。
门边站着长相清秀衣裳簇新的小伙计,堆着一脸笑对冒然上来的客人抱歉的解释,说楼上还没有修整完善,尚不能接待客人。
有人问楼上是吃什么的,小伙计笑而不答,只说到时侯大家就知道了。他不说,大家便私下里打听,可从如意楼的东家到伙计都闭口不提,越是这样,大家的好奇心越发高涨,酒楼还没有正式开张,外头已经流传了好几个版本。
有的说,楼上是类似勾栏院那样的销金窟,有的说是吃珍奇异兽的地方,还有的说是赌场,众说纷纭,谁也不知道哪个真哪个假?
家有王妃初长成 第九百零三章红火的生意
六月十八是个好日子,如意楼重新揭红开张,原是黑底蓝字的招牌换成了蓝底金字,如意楼三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不同凡响。
锣鼓喧天,舞狮的,耍龙的都十分卖力的表演,炮仗更是炸得噼里啪啦响,引来了无数围观的百姓。
罗三一身簇新的锦蓝绣金银长袍,头上戴着四方帽,带着一众伙计站在门口迎客。
今天如意楼开张,从中午到晚上,只限定一百个号子,前二十名客人可以免费品尝美食,后二十名只收取茶水钱,余下的客人饭钱收取一半,这样的优惠举措一连进行三日,引得大家争相排队取号,都想要博一个好彩头。
还从来没有哪家的店铺开张有这么大的优惠,一时间,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很多人闻风前来,将如意楼门前挤得水泄不通。
史莺莺带着史芃芃站在二楼的窗边,望着底下热闹喧嚣的场面,母女两人皆是一脸喜色。
史莺莺说,“芃芃,记住今天,如意楼是咱们在京城的敲门砖,娘要用它敲开临安城的大门,把我们史家的招牌挂在城楼上。”
史芃芃凛着小脸,很认真的点头:“娘,你一定会成为京城的首富的。”
史莺莺笑着摸摸她的头,“借你吉言,咱们娘俩一起努力吧。”
一连三天,如意楼的火爆程度出乎所有人的想象,如今临安城百姓见面打招呼都问:“去过如意楼了么?”
若是去过了,便聊一聊里头的装饰摆设和吃食,若是得知对方没过去,问话的人立马一脸得意之色,对如意楼大加赞赏,弄得没去的好象吃了天大的亏,怎么着也想要进去见识一回。
其实一个普通酒楼一天的买卖做不到一百桌,但如意楼每天一百个号子却早早就发完了,面对眼巴巴还排着队的人,小伙计只能堆着满脸笑表示抱歉,让大家明日早些来。
短短三天,如意楼的名气就传出去了,成为人尽皆知的大酒楼,虽然装饰考究,地方也大,但消费并不贵,老百姓都吃得起,若是带了孩子去,小孩子还能获得一点小礼物,这个点子是史芃芃提出来的,她觉是每次自己和弟弟得到礼物就会很高兴,所以小朋友收到礼物,下次肯定更加愿意来。送的东西并不贵重,一份黏糖儿,或是一只竹蜻蜓,就足以让小孩子兴高采烈,连同他们的爹娘都喜笑颜开。
如意楼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自然引起了同行们的注意,一个原先生意惨淡得快要维持不下去的酒楼,歇业停顿了个把月,再开张却成了同行中佼佼者,这不能不让人羡慕嫉妒恨。
于是有人想效仿如意楼的做法,让自己的酒楼也经营特色吃食,可大致一了解,那些好的,有人气的小食肆手艺人全被如意楼收在门下了,剩下的那些,名气不高,味道更是比不上,怎么办呢?有酒楼出高价钱暗地里挖人,可不管他们出的价钱有多高,一个愿意跳槽的都没有,这就奇了怪了,这世上,有钱能使鬼推磨,怎么还有人不爱钱呢?
再一打听,原来如意楼跟这些手艺人都签了契约,规定了一定的期限,要是期限内跳槽,必须返还所有从如意楼得到的酬金,还要赔很大一笔钱。当初这些人累死累活也只是勉强度日,如意楼给他们的工钱高,比自己单干强多了,自然人人愿意来,压根没多想,都痛快的签字画押,如今如意楼红火了,他们成了各大酒楼的香饽饽,别人拿着如意楼两三倍的工钱来请他们,却没有人敢去。
到这时侯,大家才知道如意楼的东家果然是个厉害的角色,居然把他们的退路都堵死了,想效仿都不行,让小食肆的特色吃食成为如意楼里独一无二的招牌。
但是后来听说如意楼的东家是个女人,大家又嗤之以鼻,东越民风开放,抛头露面的女人并不少,但多半是开绣坊卖胭脂的,接触的客人也多是姑娘小媳妇,象史莺莺这样混在男人堆里的不多,一个妇道人家,手底下管着十几个男人,总得有些手段才能震得住,女人嘛,要论起手段,总有人往歪处想,反正这年头,没有什么比造谣更简单的事了,于是,有关如意楼女东家的谣言慢慢就在街市上传开了。
说她生得妖艳,一双眼睛极其能魅惑男人,所以如意楼的生意才这么红火。有人跟罗三求证,气得他抡起袖子要跟人打架,他虽然认识史莺莺的时间不长,可对东家佩服得不得了,亲眼看着她是如何让如意楼起死回生,让生意红火起来的,这样有魄力的女人,比爷儿们也不差,偏偏有人眼红妒忌,自己比不了,就满嘴喷粪。
谣言传到史莺莺耳朵里,她一笑了之,在西北开过驿站,什么人没见过,什么糙话没听过,不当一回事,任他们去说,他们说闲话的功夫,她已经赚得钵满盆满,只要自己乐意,拿钱砸着他们玩都没问题。
杜长风回来听到,气得嘴都歪了,叫嚣着要去教训那些造谣生事的人,被史莺莺拦住,嗔道,“都当将军的人了,怎么还这么冲动,我是什么人,你知道,孩子们知道,家里的下人们知道,店里的伙计厨子也知道,我管天管地,还能管得了悠悠之口?你找谁算账去?再说,我史莺莺站得直,行得正,清者自清,任他们去说,我才没功夫搭理,耽误我挣钱呢。”
杜长风皱眉:“你是女人家,就不顾及名声么?”
史莺莺歪唇一笑,“我要是顾及名声,当年便不会还未成亲就搬去你家,照顾受伤的你了,若不是我死缠烂打,又怎么能把杜将军拿下?名声有夫君值钱么?”
杜长风听了这话,心里受用,把她揽到怀里,颇为感慨的说,“莺莺,我时常不在家,你一个人操持家,还要做生意,真是辛苦你了。”
“不辛苦,你有你的戎马生涯,我有我的首富梦,咱们俩各奔各的,挺好!”
杜长风颇为感慨的说,“莺莺,你真的投错了胎,若是个男儿身,定比我有出息。”
史莺莺问:“我若是个爷儿们,你还会喜欢我么?”
杜长风:“……”
家有王妃初长成 第九百零四章好东西自然值得等待
特色吃食做为噱头,迅速帮如意楼打开了知名度,但真正成为老百姓口碑的却是西北风味的面食。
临安城地处北方,素来以面食为主,馒头,饺子,刀削面,杂酱面,窝窝头……祖祖辈辈相传,家家户户都吃这些,吃惯了,也没觉得怎么样,可自打尝了来自西北的面食,感觉就不一样了,同样是面,人家的油泼面吃起来就要筋斗得多,有嚼头,有韧劲,浇了油辣子,夹起来往嘴里一唆,好吃得能让人扬眉毛。
如意楼的西北面食种类还不少,光是面条就有好多种,除了油泼面,还有臊子面,桨水面,摆汤面,裤带面等等,样子不一样,吃法也不一样,百姓们觉得新鲜,又好吃,吃了这种,又想吃那种,回家去念念不忘,于是来了一回又一回。
当然,面食不仅限于面条,还有厚厚的锅盔,香喷喷的牛肉饼,肉夹膜,锅贴……也都十分好吃,来吃面食的客人络绎不绝,在左边的偏厅里,从来都是人满为患,来晚了,便没有位了。
在西北,人人都能擀得一手好面,尤其是家里的主妇,各种面食几乎是信手捏来,做得又快又好,从西北带来的四个人当中,以柳妈妈的手艺最好,如意楼的面食便是由她负责,金钏儿和柱子给她打下手,史莺莺在西北呆了那么久,多少学了一点,忙起来,她自己也要动手帮着干活。
每日一行人早早到了店里,开始和面做准备,上午准备的一缸面不到一天就能卖完,价格定的不贵,全靠薄利多销,到月底,各项开支加加减减,账房先生看着自己打出来的算盘子,不由得目瞪口呆。
罗三站在边上看他算账,看到最后的数字,也是呆住了,生意这么红火,每日人来人往的,他知道肯定是赚了,但没想到能赚这么多。
“掌柜的,”账房先生喜滋滋的说,“咱们东家真是神人,头一个月就净赚这么多。”
“谁说不是呢,”罗三也很高兴,“咱们东家天生就是买卖人,跟着她干没错的,我去告诉东家,让她也高兴高兴。”
他上到二楼,走廊尽头有一个房间是供东家和大小姐休息的,他上去的时侯,史莺莺正教史芃芃认字,罗三进门就拱手:“东家,大喜。”
史莺莺笑着问,“有什么喜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