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铁路往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曲封
见张少强向他们推荐苏明阳不遗余力,张克勤和李学俭也对苏明阳亲近了起来,洪亮就更不用说了,在酒桌上,他们向苏明阳说明了一下他们所在的报纸和电视台,什么样的稿子可以用,什么时期看报纸和电视怎么研究新闻的导向,只有把握准了这些东西,中稿率才会高。
当然,他们三人也对苏明阳小小的承诺了一下,如果苏明阳手里有什么样的稿子,可以先打电话沟通一下,能用的就就立即邮过来,或是传真过来,不适合他们报纸和电视台的,也可以向其他的媒体推荐一下。
苏明阳当然是连连感谢,这一次来京城比他预想的效果要好得多,可以说是圆满成功。大家喝完酒后,张少强又找了一家豪华夜总会安排大家玩到后半夜才结束,回到酒店,苏明阳是倒头便睡,一觉便睡到第二天上午10点多钟。
他醒来之后先是给张少强的房间打电话,张少强睡意朦胧的接了电话,告诉苏明阳他订的是下午3点半的飞机,让他再睡一会儿。
苏明阳本想找张少强一起吃饭,见他还要睡觉就没有再管他,自己下楼到餐厅吃了饭,打车来到中介所,他的突然出现让杜红芳十分的惊讶:“小苏,你什么时候来的,怎么没事先打电话告诉我一声呢?”
苏明阳笑着说:“我是临时到京城办事儿,时间很紧,也不知道有没有时间到你这儿来,就没有告诉,现在事情办完了,下午的火车回去,见还有点时间,就过来看看。”
杜红芳说:“这马上就中午了,走,去饭店先吃午饭。”
苏明阳说:“我刚在酒店吃完,就不去了,到你这儿只是看看你,我一会儿就走,我还有一个朋友在酒店呢。”
杜红芳当然知道苏明阳为什么来,把出租房屋的帐本拿了出来,递给苏明阳说:“这是这段时间那出租房屋的帐目,你看一下。”
“好的。”苏明阳接过帐本看了起来,杜红芳的帐本记得很详细,一笔一笔的记载得很细,什么时间出租,什么时间到期,什么时间交的租金,一次交了几个月的租金,钱数是多少,都有记载。
苏明阳属于突击检查,如果杜红芳的帐本记得不清,现补根本就没有时间,可见她办事还是很牢靠的。苏明阳翻了几页就合上了帐本,递回给杜红芳说:“杜姐,你记载得很详细,其他的我就不看了,以后有什么事情电话沟通就行了。”
杜红芳一看苏明阳要走,急忙说:“小苏,你着什么急啊,再坐一会儿呗。”
苏明阳说:“不了,杜姐,我下午两点多钟的火车,现在得回酒店收拾东西,还得跟我朋友谈一些事情,等以后有机会的吧。”
回到西尔顿酒店,这时张少强已经起床了,正在房间里收拾东西,一会儿吃了中午饭他就得去机场了。
苏明阳回到自己的房间,把剩下的两份礼品都拿过来送给了张少强,虽然他的飞机是下午三点半的,但得提前两个多小时就得去机场,苏明阳的火车时间早,反而要比他走得晚,苏明阳先把张少强送上了去机场的汽车,然后才回房间拿行李退房,要了酒店的车去火车站。
回到龙江,苏明阳第一时间向程景凡汇报了京城之行的收获,程景凡听了非常的高兴,能一次疏通这三家顶级媒体的关系,是他以前不敢想像的。于是说:“关系疏通好了,剩下的就是如何把我们分局报道出去了,稿子事情就由你负责了,rm日报一年能上一两篇就是了不得的成绩。”
苏明阳点头说:“好的,程部长,我会时时的找新闻、找素材,一旦有适合这三家的新闻,我会立即联系他们!”
此时已经进入春运,距离春节只有十几天的时间了,因为春运是全国媒体都关注的大事儿,此时铁路的运力还有很大的差距,一车难求,一票难求还是困扰着铁路,苏明阳想在这方面挖些题材写一篇报道。
苏明阳在采访中意外获得一个消息,他在采访龙江机务一位火车头奖章获得者,2502机车包车组司机长何长明的时候,何长明提到分局党委书记阎孝国给寄来一张亲笔写的贺年卡,在给他拜年的同时,鼓励他立足岗位,开拓进取,争取更大的成绩。
开始时苏明阳没有重视这个事情,采访要结束的时候他随意的问了一句:“何大车,以前每年阎书记也都给你寄贺年卡吗?”
何长明说:“没有,今年是第一次,阎书记非常重视典型引路工作,他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阎书记上任之后一方面是抓选树典型工作,一方面是关心典型的成长,据说阎书记给全分局的省级及以上劳模都寄了贺年卡!”
苏明阳闻听便是灵光一闪,他立即抓住了这件事情的中心实质,可以做一篇大文章的!
苏明阳立即回绕这件事情进行了调查和采访,他先是查清了全分局一共有省级及以上劳模27人,其中全国劳模五一奖章获得者1人,省部级劳模火车头奖章获得者18人,松江省和辽东少劳模8人。经核实,这27人确实都收到了阎书记的亲笔贺年卡。
苏明阳又查了一下分局党委关于选树典型,典型引路等相关文件和领导讲话,对抓典型工作做到了心里数,最后通过程景凡安排,对阎书记进行了采访。
27张沉甸甸的贺年卡文章出炉后,苏明阳第一时间给洪亮打了电话,把这篇报道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详细说了一下,询问洪亮这篇报道有没有可能上rm日报?





铁路往事 第555章 突破
这篇报道不是那种所谓的重大新闻,但是以小见大,从平凡中透露出不平凡,洪亮做为高级编辑记者,新闻的敏感性当然不一般,觉得选树典型,典型引路是上面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在春节前出现这么一个新闻,很有新意,是对选树典型工作的一个创新,刊登这个新闻一点问题没有。
洪亮说:“小苏,我感觉这个新闻可以,你给我传真过来,下期报纸我找个版面给你刊登了。”
苏明阳一听这篇稿子可以上,心里十分的高兴,急忙说:“谢谢洪哥,我马上用传真电话给你传过去,还打你这个电话行吗?”
洪亮说:“行,我这个电话就是带传真的,我等你。”
“好的,洪哥!”苏明阳答应一声放下了电话,拿起打印好的稿子来到了报社的编辑部,报社只有编辑部有一部传真电话,可以说为他提供了方便。
再次打通洪亮的电话,让他给自己传真信号,然后把这篇稿子传了过去。大报刊发通讯员的稿子,字数都是有限制,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内部编发时都有一个规则,本来苏明阳这篇稿子采写完有2300多字,他给洪亮的这篇已经压缩到了1000字之内。
时间不长,洪亮给苏明阳打回了电话,告诉他说:“小苏,这篇稿子我这关基本上过了,但是你这篇通讯太长,至少得砍一半吧,至于主编那能不能过就看你的运气了。”
在中国第一报上发稿,别说砍一半剩500左右字,就算能上二三百字的一个稿子都是极难的,只要洪亮这关过了,主编那一关应该不是问题。急忙说道:“洪哥,谢谢了!”
洪亮笑着说:“兄弟,客气了,就这样啊!”
苏明阳放下电话,心里比较兴奋,这篇稿子是他昨晚熬夜弄出来的,于是拿着软盘到了编辑部,用编辑部的电脑打出来两份,这两份当然是一千字以内的那篇,写好信封装上,叫过常莉让她把这两篇稿子寄出去。
这两篇稿子一份是寄给辽东铁道报的,一份是寄给人民铁道报的,常莉只要贴上邮票到邮局寄出去就可以了。
文学作品是不可以一稿多投的,但是新闻报道没有这个限制,有时一篇报道有十多报纸给刊发,十分的正常。
苏明阳最后把那篇2300字的稿子打了出来,给了一版编辑谭德北,让他在下期龙江铁道报的头版头条刊发。
龙江铁道报第二天也就是周三的报纸已经编完送厂印刷了,这篇报道只能在周五的报纸刊发,尽管这样,龙江铁道报也是发稿最快的,辽东铁道报和人民铁道报邮寄稿件就得两三天才能到,就算第一时间给选用了,至少也得一周左右才能见报。
周六上午十点多钟,分局党委书记阎孝国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拿过办公室刚送过来的新报纸,习惯的先拿起龙江铁道报看了起来。展开报纸第一眼就看到了苏明阳采写的那篇“27张沉甸甸的贺年卡”,仔细读了一遍,心里给了苏明阳一个优的评价,苏明阳能从一张贺年卡上挖出这么大一个新闻,可见其对新闻报道是十分敏感的,而且苏明阳的文章写得很好,无论是内容结构都安排得十分合理,而且突出特点这一块也做得很好,看来程景凡极力推荐他是正确的。
阎孝国又拿起辽东铁道报和人民铁道浏览了一遍,看一看铁路局和铁道部最近的重点工作,以及局领导和部领导的动向。然后拿起了地方报纸看了起来,rm日报和松江日报他是必看的。
rm日报的版数较多,大多时候都是八版,看了一下一片刊登的领导人出席重要会议或是出访信息后,后面的几版就随间翻了一翻,大多新闻他都是看一下标题,感兴趣的就看一下内容。当翻到第六版的时候,他看到左下角一篇报道的标题也是“27张沉甸甸的贺年卡”,顿时怔了一下,急忙去看下面的内容,居然就是苏明阳写他给劳模寄贺年卡的事情,虽然只是一个小豆腐块,只有500字左右,但是内容极为精湛,把龙江铁路分局选树典型,用典型引路的工作说清楚了,重点突出了他这个党委书记在典型培育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自己上了rm日报?阎孝国有点不敢相信,翻到一版重新看了一下,确实是最新一期的rm日报,他顿时兴奋了起来,又把这篇报道仔细的看了一遍,他感觉这短短500字所承载的内容要比龙江铁道报上那篇2000多字的都多,都更有说服力!
阎孝国兴奋的在办公室里来回的踱了一会儿步,回转到办公桌前拿起电话给程景凡打了过去。听到程景凡接起了电话,他说:“景凡,今天的rm日报你看了吗?”
程景凡手里正拿着今天的rm日报,也刚刚看到苏明阳写的这篇报道,急忙笑着说:“阎书记,我正看着呢,刚想打电话告诉你上面刊登的那篇27张沉甸甸的贺年卡,你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阎孝国笑着说:“景凡,你选的这个苏明阳不错,咱们分局有多少年没上过rm日报了?”
程景凡说:“阎书记,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咱们分局有五年多没上过rm日报了!小苏他虽然人年轻,但是脑子活,干工作有一股冲劲儿,工作能抓到点子上。”
阎孝国点了点头说:“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干部,敢闯敢拼,才能拼出一番新天地。那些按部就班,不出问题就是功的老黄历已经过时了!”
程景凡急忙说:“阎书记说得是!”
程景凡放下阎孝的电话就给苏明阳打了电话,表扬了苏明阳一番后,把刚才阎书记说的话转告了他,并鼓励他再接再厉,争取在国家级的报纸上再上几篇报道。
阎孝国坐在办公桌前刚吸了几口烟,他办公桌上红色的机要电话便响了起来,他一看号码是铁路局党委黄书记办公室的,急忙接起电话笑着说:“黄书记,您好!”




铁路往事 第556章 名归正位
尽管黄书记在电话只是说了一下rm日报上的报道事情,以及询问了一下龙江分局选树典型的工作,也让阎孝国兴奋异常,这项工作平时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向上级汇报过相关工作,但却没有引起上级的注意或是重视,rm日报一刊发这篇文章,让黄书记对这件事情重视了起来。
过了四五天,辽东铁路报和人民铁道也陆续的把这个通讯发了出来,但是有rm日报在前,在回过头来看这两个报纸的报道,在感觉上就差了很多。
整个春运期间,龙江铁道报都十分的繁忙,下基层采访,编报纸,发稿子,同时也向各级报纸投稿子。据常莉的统计,春运40天,报社的六名编辑和记者,在辽东铁道报发稿45篇,基本上每期都有龙江铁路分局的稿子,有时候一期就能上两到三篇。在人民铁道上发稿7篇,其他省级报纸发稿6篇。
可以说春运期间龙江铁道报获得了大丰收,当然,忙碌之余,春节的时候苏明阳也不忘打电话给张克勤、李学俭和洪亮拜年,尽管张克勤和李学俭暂时没有用上,但必须得常联系,如果时间长不联系关系就生疏了。
春运刚刚结束,苏明阳就接到了李妍的电话,为了感谢龙江铁道报在春运期间给列车段上了十多篇稿子,李妍要请报社的全体人员吃饭。这种给报社全体人员谋“福利”的事情,苏明阳当然不会拒绝,高兴的答应了下来。
李妍请客当然不会自己掏腰包,而是以列车段的名义请的,费用段里是给报销的。请客地点就是苏明阳的龙江美食府,党委副书记田凤鸣、组织助理张丽都参加了,他们三个人再加上报社的六个人,一共九个人,正好坐了一桌。
名义是感谢报社给列车段上稿,实际上李妍是为了感谢苏明阳。她当上宣传助理后,没有人教给她这宣传工作怎么干,都靠自己摸索,如果不是苏明阳经常指点她,帮助她,她很难这么快适应了这个工作。同时,苏明阳走了之后,列车段在辽东铁道报的上稿率直线下降,如果不是去年苏明阳的底子打得好,都完不成辽东铁道报的上报任务。
而今年一开年,在苏明阳帮助下,李妍已经在辽东铁道报上了6篇稿子,再加上下面的通讯员努力,两个月的时间已经上了11篇稿子。而苏明阳采写列车段的稿子,直接把李妍的名带上的就有4篇,这样在统计的时候,既算苏明阳上稿,也算李妍的上稿。
苏明阳原来就是田凤鸣的手下,虽然到了报社工作了,但对田凤鸣还是一如既往的尊重,这让田凤鸣十分的高兴,频频举杯邀请报社的人喝酒,最终喝得他大醉而归。
李学俭是zg青年报的高级编辑和记者,有了这关系就得用。龙江列车段蓝岛一组是省部级的青年文明号,和雷锋班是共建班组,现任雷锋班长是蓝岛一组的名誉列车长。苏明阳和就李妍和田凤鸣商量,在3月5日学雷锋日到来之前,把雷锋班长请过来搞一下共建活动。田凤鸣主管宣传和共青团工作,一听苏明阳策划感觉很新颖,也很有现实意义,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共建活动搞得很有特色,请现任雷锋班长上车当一天列车长,他穿着军装佩带着菱形绿色的列车长臂章,在车厢内为旅客服务,现场拍了很多照片,到达龙江之后,与团员青年座谈,讲述雷锋的故事,为团员青年赠言,在团旗上签名等等。
这个活动苏明阳全程跟随,结合蓝岛一组青年文明号的创建,采写了一篇通讯。打电话和李学俭沟通之后,他把这篇通讯压缩在一千字以内,并配上一张雷锋班长为服务员的照片,寄了过去,3月5日的zg青年给刊登了出来。
当然,苏明阳在龙江铁道报发了一篇大通讯,同时,也向辽东铁道报,人民铁道和松江日报投了稿,这三家报纸也先后刊登了他的这篇通报。当然,每篇稿子都带上了李妍的名字,这也算李妍在国家级和省部级报纸发的稿子。
在三月中旬举行的龙江铁路分局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龙江铁道报社被分局党委评为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苏明阳被评为优秀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者。
5月初,龙江铁路分局进行了货运系统印花税改革,苏明最抓住时机,采写了一篇关于印花税改革的报道,因为这一年是全国刚刚实行印花税制,对各个行业推动印花税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篇报道再次被rm日报采用,在龙江分局乃至辽东铁路局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苏明阳从列车段调到分局报社工作的时候,是平级调动,没有兼任宣传部副部长,也没有给他正科级,当时虽然有试用期一年之说,但是任命文件上没有写,只是领导谈话时口头那么一说,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苏明阳来到报社工作半年多时间,所取得的工作成绩有目共睹,早已经在主要领导的心里挂了号。六月底分局再次调整干部的时候,苏明阳被任命为宣传部副部长兼龙江铁道报社主编,名归正位,此时他22周岁的生日刚刚过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任命文件下来之后,苏明阳第一时间打电话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隋冬瑜,隋冬瑜得知后非常的高兴,随即打电话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母亲何美娟,当初她阻止女儿和苏明阳处对象的时候,苏明阳才上一个小小的列车长,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几年的时间苏明阳已经成长为铁路分局宣传部和副部长兼报社主编,正儿八经的正科职干部,这让她为女儿高兴,笑着说:“冬瑜,你找个时间请他到家里吃顿饭庆祝一下吧!”
见母亲如此的态度,隋冬瑜高兴的说:“好的,妈,我现在就给他打电话说这个事情。”




铁路往事 第557章 准女婿上门
隋冬瑜马上给苏明阳打了电话,苏明阳一看刚给隋冬瑜打完电话她就又打了过来,便接了起来,笑着说:“冬瑜,怎么又打电话呢?”
隋冬瑜说:“你的事情我跟我妈说了,她的意思是看你哪天有时间,到我家一起吃顿饭。”
苏明阳一听隋冬瑜的母亲要请自己到她们家里吃饭,心里是一阵的惊喜,他与隋冬瑜的感情可以说是非常坎坷的,一开始她的母亲何美娟是坚决不同意,隋冬瑜也随之退缩。直到他当上了宣传助理,隋冬瑜才背着母亲与他好上了,后来隋冬瑜向何美娟“介绍”了苏明阳的情况和“财产”,何美娟调查之后才默许了。
苏明阳和隋冬瑜关系一直到现在,何美娟也只是默许状态,没有公开承认,现在请他到家中吃饭,无疑是公开承认了他们的关系,这让苏明阳的心里一下子敞亮了起来,笑着说:“冬瑜,我随时都有时间啊,就看伯母怎么安排了。”
隋冬瑜想了想说:“今天周五,我看后天星期天比较合适,你说呢?”
苏明阳说:“行,星期天最好不过了,都休息。”
隋冬瑜说:“那就暂定星期天,我和我妈商量一下,然后再通知你。”
苏明阳说:“好的,我等你电话。”
隋冬瑜随即给母亲打了电话,商量这个事情,何美娟也认为星期天最好,到家里来吃饭隋冬瑜的父亲隋建华就得在家,她可以提前给隋建华打个招呼,于是就把吃饭的时间定在了星期日中午。
对于隋冬瑜和苏明阳的关系,何美娟虽然是默认状态,心里却也一直在犹豫。隋建华在龙江电力公司当经理四年多的时间了,无论工作能力还是工作成绩上面都十分认可,在隋建华和精心运作和老领导的鼎力支持下,很快就要到省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一职,隋建华这一走到省城,何美娟和隋冬瑜都要跟随着调离龙江,因此,隋冬瑜和苏明阳和关系随时可以因距离而结束。
在何美娟就要进行决择的时候,她得到了苏明阳升任宣传部副部长的消息,这让她的心里天平倾向了苏明阳一方。苏明阳以22岁的年龄就走到了实职正科级的副部长位置,跟她的丈夫隋建华已经是平级了,可以说是前途无量。而且,苏明阳家里有生意,有百万房产,有百万以上的存款,就算是到了省城,隋冬瑜也很难找到条件这么好,这么般配的对象,于是才做了这个决定。
对于隋冬瑜的工作问题,何美娟与丈夫也沟通过,隋冬瑜担任团委书记也有三四年的时间了,面临着转业的问题。如果转业在龙江电力公司任职,一般情况下只能到下面的各个所当一名党支部书记,当所长都很难,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到公司党办当主任。提拔副书记和副经理根本不可能,组织制度也不允许。
因此,夫妻二人决定带着隋冬瑜一起去省公司发展,隋建华到省公司当副总经理,以隋冬瑜的级别的资历,在省公司给她谋一个好位置还是没问题的。何美娟考虑到隋冬瑜和苏明阳的关系,毕竟他们现在的年龄还小,不可能这么早结婚,如果两三年后他们决定结婚了,隋冬瑜在省公司熬的资历也够了,再把隋冬瑜下发到龙江电力公司当一个副经理就理顺成章了,也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晚上丈夫回来之后,何美娟把隋冬瑜和苏明阳的事情和他谈了一下,说周日中午要请苏明阳来家里吃饭,让他周日中午必备在家。隋建华对这个事情十分的重视,苏明阳这个年龄就当上正科级领导,达到了他四十多岁才达到的高度,可见其发现潜力多么巨大。虽然苏明阳铁路的,不是政府序列的有些美中不足,可他也只是电力行业的,就不能要求的十全十美了。
苏明阳接到了隋冬瑜的电话,确认了星期天中午到隋冬瑜家吃饭的事情,他就开始考虑第一次上岳父岳母的家门,送什么样的礼物比较好呢。
隋冬瑜家不缺钱,如果买特别贵重的礼物,就显得有些刻意了,也太俗。礼物太轻了还不足表达诚意,如果买高档烟酒也不合适,隋建华做为电力公司的经理,这些东西肯定不缺,如果买些人参鹿茸等特产,都是本地人,根本不希罕这东西。
苏明阳思来想去,突然想到上次出去辽南培训学习,滨海分局宣传部和副部长唐世成和岫岩玉厂的黄厂长是好朋友,私下带他们到岫岩玉厂进行参观,黄厂长很是好客,不但请他们大餐一顿,还每人赠送了玉手镯和一些小的玉佩件。苏明阳当时看好了展品柜里的一个玉雕件,是用一整块岫岩碧玉雕刻而成的鲤鱼跃龙门,当时他很喜欢,便提出要买下来。
当时这个鲍鱼跃龙门的雕件标价是1999元,黄厂长大手一挥,1000块钱就卖给了苏明阳,1000块当时是苏明阳两个的工资,也算是价值不菲了。
苏明阳回到家里把这个碧玉雕件找了出来,这个雕件高24.5厘米,宽20厘米,下面还有一个木质雕刻的底座,虽然玉质不是太好,在阳光下也是晶莹剔透,让人赏心悦目,最关键的是,鲤鱼跃龙门的寓意很好。
1...148149150151152...1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