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直播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专门无名之辈
这幅作品,是苏轼晚年的神作,可以说是诗书合一的杰作。自古到今,能写出这作品的人,不到一个巴掌之数。
武侠里面,剑客的最高境界,就是人剑合一。
而在书法上,也有这种说法,就是人书合一。眼前的这幅作品,无疑就达到了这种境界。也正是这样,才让唐老如此吃惊。
唐老细细体会书法中的意境,有些难以自拔。
他感觉,笔墨随着情感的宣洩,达到了非常流畅的“共振”状态。古人与今人,诗意与笔墨已经浑然一体。
这种书法,绝对不是国内他熟悉的那几位写出来的。
再说,要是他们灵光一现,忽然好运沉入了某种境界,写出了这幅作品。他们也一定不会让给别人,而是自己收藏着。
唐老一副急切呃模样:“小友,这作品,哪里来的?”
何老有点好笑,这伙计,也太心急了吧?平时淡定的功夫,一下子就破功了。
不过何老也很好奇,老胡家这个孩子,到底找谁要来的这幅作品。看样子,非常珍贵呀!连老唐都变成那样。
他能看出,要不是场合不对,这老家伙都要跟他抢这幅作品了。
一时间,何老还有点得意,能让这老家伙那么在意的东西,实在是太罕见。
何老笑道:“他是老唐,你何爷爷我的老朋友,现在是书法协会的人,他跟你爷爷以前也认识。看他这么可怜,就稍微给他透露一点吧!”
其他人也惊奇万分,没想到,胡杨还认识那样的牛人?
能让唐老都感到不可思议的书法,绝对是当代最顶尖的书法家。那样的艺术家,地位已经非常高,影响力甚至不比他们当官的弱。
老胡同志同样好奇,自己家儿子,有点陌生了呀!
熊女士看到自己家小子受到关注,自然是最高兴的人。这臭小子,虽然平时不怎么粘家,不像其他家孩子那样,在爸妈面前撒娇等,但好像有出息了。
哪个做父母的,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
“没有唐老说得那么夸张,这只是我自己的磋作,让大家见笑了。”
此话一出,全场静悄悄一片,就连熊女士都觉得这小子在吹牛。
鉴宝直播间 第二百六十一章 清朝的奴役政策
两位老人瞪大眼睛,这种书法造诣,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年轻人能写出来的呀?他们严重怀疑。
“老胡,这玩笑一点都不好笑。”何思谦忍不住说道。
这话,也有缓解气氛的意思,好像在告诉别人,老胡这是在跟大家开玩笑,大家不要太在意,放松点。
胡杨有点无语,但也能理解大家的这种反应。
他这种能力,是直播系统直接给的,根本不用学习。换做正常的学习过程,哪怕是再有书法天赋的人,也不可能十年八年就有这样的造诣。毕竟字容易模仿,但火候不够,境界达不到,就是差了很多韵味。
“何爷爷,借您书房用一下。”胡杨只好用实际行动证明,多说无益。
嗯?
大家一听,发现胡杨不是开玩笑的,都忍不住惊疑:难道真的是他的作品?
“走,移步我的书房。”
平日里,老爷子的书房属于重地,哪怕是家里人,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进去的。但今天日子比较特殊,也就没计较了。
一群人,就这么跟着到书房。
何思颖等同一辈人,对胡杨这种表现都很吃惊,怎么都没想到,这家伙是玩真的。要真是他的手笔,那真的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了。
要知道,让唐老都如此惊骇,那是什么等级的书法?起码连唐老自己都达不到,胡杨能达到那种高度?
“你是认真的?”何思谦忍不住偷偷问。
老实说,他们确实不信任,感觉太不靠谱了。
胡杨见同一辈,都好奇地看着他,忍不住翻翻白眼:“难道还能开玩笑?就算开玩笑,我不至于今天乱来呀!”
大家听了,也不禁点头,胡杨确实不是那种胡闹的人。
何老爷子的书房有不少文房宝物,或者说,所有文房宝物,这里都有备着。何家毕竟是那么多年的巨富之家,要是一个像样的书房都弄不好,那也太不像话了。
大哥何思信送的笔掭,这里就也有。不过,不是木质的,而是瓷器的,也没有那么珍贵,明朝时期的物件,几十万的样子。
胡杨拿起书桌上的一件物品,看了一会。
“你小子最近在古玩界闯下不小名头,你手上这件东西,说说看。”何老爷子笑道。
他对自己书房的宝物,还是蛮有自信的,有一些还是从几辈人之前传下来,非常有价值。可以说,这个书房,是好几代人的心血,以后还要传下去的。
虽然胡杨没怎么来看他,但他却很关注胡杨,知道他这段时间“惹出”的事情。
对于胡杨这些时候所做的事情,他是很赞同的,直播也没什么不行,又不是什么贱业。再说了,直播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传播传统文化。
更重要的是,这一行还挺有前途。
最后,也很有面子,比如前面发现的九龙玉杯和柴窑瓷器等,他都是知道的,毕竟那么大的一件事。
胡杨开口道:“这叫砚滴,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房器物,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
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最迟在东晋时期,就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水盂,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流过量,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这就是砚滴。
这种物件的做工都比较精美,材质除金属、玉石、玛瑙外,大多是陶瓷材料的。
在造型设计上,也是穷其工巧,堪与后世出现的紫砂壶艺术相媲美。它们大都古雅别致,多姿多彩,散发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
如果说笔墨纸砚是古代文人书房中不可或缺的实用四宝。那么砚滴之实用功能则要小得多,而相应的清赏把玩价值却要大得多。
而小小的砚滴,暗含科学原理,并不是胡乱制造的。
使用时,以手指按住,将砚滴移到砚台上,略松手指,便可以往砚池注水。砚滴是利用气压原理控制滴水分量的。
这饱含了中国古人利用自然之力服务于人的思想,通过触觉感受砚滴内部的气压,通过视觉决定砚滴的出水量,再结合自然之力虹吸原理,最终达到合适的出水量。
“嗯!然后呢?”
“它是一件粉青釉魁星点斗砚滴,明朝时期的物件,算是龙泉窑砚滴的代表作。先说一下造型吧!
我们从造型上看,整个造型构思由‘魁’这一字的字形展开:一个面目狰狞,头上长角的如鬼神灵右手执笔,左手握斗,一脚外踢,另一脚踩于如意云头之上,好似腾云驾雾,从天而降。
做工精巧细致,画面生动,情趣横生。
魁星本是北斗星斗部的四星的总称,魁为第一的意思,书生科试都想得第一,因而崇拜魁星,拜祭魁星,以魁星为赐科试第一的神灵。”
“魁星点斗”、“魁星踢斗”也由此应运而生。以此题材籹作文房用具亦符合书生情怀,为祥瑞之物。
而粉青釉,是南宋时期的瓷器种类,元明清各代都有仿制。
粉青釉的釉层中含有大量的小气泡和未熔石英颗粒,它们使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强烈散射,从而在外观上形成一种和普通玻璃釉完全不一样的艺术效果。
“你怎么知道,它是明朝的?”何思谦问道。
其实,他蛮好奇,那些鉴定古董的,是怎么对一件物品判断“年龄”的。有些古董是可以看出新旧,但具体多“大”了,为什么有人能通过肉眼看出来?
“你看,这颜色,闪烁着微微的蓝光,这就是明清时期的特征。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窑烧制的粉青釉,釉中除铁外,还有微量的钴元素,因此呈现浅湖绿中闪微蓝的颜色。”胡杨解释。
“那为什么不能是清朝的?”何思谦追问。
胡杨笑道:“很简单,看风格。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就好像我们八零后和九零后,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
明朝和清朝,一个属于汉族执政,一个属于满族执政,那么风格上肯定会有很大的偏差。在艺术上,也是产生巨大的差异。
比如这个魁星点斗,明清时期,脚踩的如意祥云是不一样的。
眼前的是明朝的风格,清朝的祥云纹饰要稍微方一些,看起来比较有规矩,不像明朝的那么飘逸。而且,祥云的数量,清朝的讲究双数。”
总之,清朝显得繁文缛节很多。这跟清朝是满族统治有关,想要靠这种规矩、仪节等奴役汉族。
这一点,从哪些皇族对下面的人的称呼,就能看出,都是喊奴婢、奴才的。
在清朝以前,文人都很自恃清高,要他们自称奴才,那是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感到侮辱。可到了清朝,居然引以为荣,还自我安慰,那是亲近的意思。
除了“主子”和“奴才”的称呼外,还有一点非常明显。
比如清朝以前,官员回应皇帝,一般都是用“喏”。而到了清朝,就变成了“喳”。
唱喏之礼起源于东晋,兴盛于两宋。秦汉时臣下听命多行揖礼,举手过顶。
“喳”字在甲骨文中左边是一个张开的嘴,右边是太阳在树枝的下面,意指鸟在夕阳的树上小声鸣叫。
所以“喳”字本意是小声的象鸟一样叽叽喳喳声。引申意为奴仆答应主人差遣时,小心翼翼发出的声音。
那么,大家也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别。
“喏”字表明了职位的不同,是下级、下属领命行事时,向上级直至皇帝的唱喏之礼。而“喳”或者“嗻”表明了身份的不同,是奴仆、奴才的回应之礼。
不得不说,这是清朝奴役政策的一种成功。
看胡杨分析得有板有眼,所有人对他刮目相看。书法造诣怎么样,先不要说,但鉴宝这方面,这家伙确实挺厉害的了。
“这些年,你就学这些东西?”何思谦吃惊问道。
大学以前都是一起玩的,老胡有几斤几两,他肯定是知道的。
可如今,怎么看都像是老胡自己偷偷跑去上了补习班,说好的一起颓废呢?
“后面我学的东西可多,书法也算是其中之一,”胡杨提前跟大家打预防针,别到时候展现出其他“才能”,这些人又一副大惊小怪的模样。
何思谦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老爷子乐呵呵笑道:“这样好,这样好!就是要趁年轻,多学点东西,艺多不压身!你小子,学着点。”
后面那句话,是对自己小孙子何思谦说的。
“谁要和他比这个?我要问他,军舰上的导弹发射原理,他也肯定一脸懵……”何思谦嘀咕道。
只是被自己家老子盯着,声量越来越小,最后那些话只在脑海中飘过。
胡杨将砚滴放下,心想着,什么时候自己也搞一个。
不过,他明白,古代的砚滴传世品较少,又因其形制小巧而不引人重视,故收藏难度较大。
“我来给你磨墨,你赶紧写几个字看看。”唐老对鉴宝兴趣不大,他真正想知道的,还是那作品,是否为胡杨的墨宝。
这一点很重要,对他们书法界来说,有这么一个年轻人,能达到那种境界,绝对是一件大事、幸事。
要真是那样,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个晚辈拉到自己的协会里面。
顶点
鉴宝直播间 第二百六十二章 加入我们协会吧!
要这种前辈给自己磨墨,胡杨可担当不起,连忙自己来。老爷子用的也是端砚,而且品质相当好,属于那种哈气就能磨墨的宝物。
唐老看胡杨磨墨的手法,用的是古代的方法,不急不躁,忍不住暗暗点头。
如今这社会,比较浮躁,极少人写毛笔字了。或者说,很少真正用笔写字的。哪怕写字,也只有特别需要,才会用到毛笔。而即便写毛笔字,好多都是用现有的墨水。
磨墨这种手艺,只有真正爱好书法的人,才能耐下心来。
而胡杨用的手法,是最正宗的古法磨墨。
磨墨用水,宁少勿多,磨浓了,加水再磨浓。墨要磨得浓淡适中,不要太浓或太淡。研墨需加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
磨墨的姿势端庄,能够促进书写手法的平稳。磨墨时用力过轻过重,太急太缓,墨汁皆必粗而不匀。用力过轻,速度太缓,浪费时间且墨浮;用力过重,速度过急,则墨粗而生,色亦无光。
从一个简单的磨墨,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性。
磨好墨之后,胡杨取下一支自己感觉会比较顺手的毛笔,沾了沾墨,就在老爷子帮忙摊开,并用镇纸压好的纸上书写:
明月几时有
……
胡杨写的,是苏轼的一首诗。
刚写完一个字,就连对书法不感冒的何思谦,都瞪大眼睛。他是对书法不感兴趣,但并不妨碍他能看出一个字写得好不好。
唐老和何老爷子,已经无法形容,难以置信的目光看向胡杨。
刚才,虽然胡杨信誓旦旦说是自己的作品,而且也相信胡杨不是吹牛的孩子,但没有亲眼所见,完全感受不到那种心中的震撼。
尤其是看到这字,居然是一个还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写出来的,就更不用说。
良久,两老都盯着那字体发愣,说不出感叹的话。何老爷子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老伙计的孙子,会有如此恐怖的书法天赋。
别的不说,以后仅仅是书法方面的成就,老伙计泉下有知的话,也会满意了吧?
之前,老爷子就对胡杨的前途有点担忧。当初进入国企工作,事实上是他安排的,打算让他磨练两三年,然后转到经济办去。
现在,虽然没有像以前刚改革开放那样,一切都要为经济发展服务,但经济发展,依旧还是中心。
可没想到,这小子干着干着就跑了路。
得知胡杨开始玩古董,也就静观其变,暂不做干涉。可没想到,胡杨还真混出点名堂来,他也就放心了。
二哥何思毅微笑道:“你这书法,不得了,恐怕在省内都能排上名次了。”
唐老立即摇头道:“别说省内,放在全国,小胡这书法,也绝对是顶尖的。哪怕是我们这些老骨头,也写不出这种神韵来。”
他对苏轼的书法研究很深,或者说,古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他都有研究过。
作为古代书法界最顶尖的那几位之一,苏轼的书法已经被剖析得差不多。
苏轼书法给人第一直观感就是丰腴。瘦金体以瘦闻名,而苏轼的书法却是以胖为美。当然,环肥燕瘦,各人喜好不同。有人第一眼便喜欢上了苏轼的书法,也有人对苏轼书法的第一观感不好。
而唐老,肥瘦都欣赏。只喜欢一种字体的人,是很难在书法领域取得成就的。
很多所谓的一代宗师,不都是结合各门各派的招式风格,创造出属于自己一套,自成一家,才终有所得。
除了用墨丰腴之外,苏轼的书法,还有横轻竖重、大小悬殊等特点。特别是行书中,字与字之间,经常会出现用笔一轻一重,致使字体一大一小错落分布的韵律感。
用笔有轻重,字体有大小,几乎是很多名家书法的一大特点。但同一幅作品中,字体大小悬殊之大者,苏轼书法可谓独树一帜。
“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唐老听老何这么说,笑道:“字体一模一样,我也能办到,这对真正的书法家来说,难度不算太高。真正难的,是将意境写出来。
很明显,小胡做到了。这一点,我也做不到。”
胡杨写完一张纸,那首诗还没写完。这时,唐老连忙“伺候”,换上一张空白的宣纸,将写满字的那张小心翼翼转移到另一边去。
那兴奋劲,让其他人无法理解。
其实,唐老已经决定,等一下将这前途无量的小伙子拉到协会里面去。现在都达到此等境界,谁知道他以后的极限是什么?书圣王羲之那种存在?
想一想,唐老都无比振奋。
虽然现在学书法的年轻人也有不少,但说到底,书法这门艺术,能把它当成一种职业的,实在是太少了,不能靠它吃饭,所以都不会太用心。
那么,能达到的层次,也就非常有限,这也是他们老一辈所担心的。
不错,是有些书法艺术家的一幅作品,能卖到几万、十多万,几十万等,但那都是极少数的。不是所有人,都能把兴趣爱好,发展成为职业的。
而像胡杨这样的,条件本身就好,不需要为生活奔波的人,搞艺术无疑是最合适的。
等胡杨写完,他马上将那张纸拿走:“反正你何爷爷已经有了一幅,估计看不上它,我老头子要了。”
从他的反应来看,胡杨的爸妈深刻体会到,自己儿子在书法这个领域的造诣有多高。这一刻,他们都有点自豪。
忽然发现,以后这小子的发展,真的不能阻拦他了。
何老爷子没有和老伙计计较,反而拍手道:“好!好!好!你真是给何爷爷一个大惊喜。以后,继续努力,不管是古玩,还是书法,何爷爷都支持你。”
“你们是应该支持他,否则,那是书法界的一大损失。”唐老连忙说道。
胡杨:“我这瞎琢磨的,没有唐老您说得那么严重。”
唐老却严肃地说道:“不,不!你估计还不知道自己在书法上的造诣,这种水平,放在全国,属于很顶尖的了,至于年轻一辈,我敢保证,没有一个人能跟你比。所以,你千万不要忽视你这天赋。”
“对了,小胡,加入我们协会吧!现在,我们就需要你这样的新鲜血液。”
“我已经加入古玩协会的。”胡杨。
唐老马上笑道:“没关系呀!这又不冲突,我们书法协会,也有不少成员是古玩协会的人。说到底,古代的书法作品,也属于古玩的一种。你应该比我这老头子还清楚。”
一边说,还一边给老伙计使眼色,恳请他帮忙劝一下。
何老爷子顿时乐呵呵:“那就加入吧!反正没什么损失。而且,这些协会,挺自由的,也不会耽误你什么时间。”
既然何爷爷都这么说,胡杨也就点头:“好!那就麻烦唐老您了。”
“对他那么客气干嘛?他跟你何爷爷我是几十年的交情,也喊他唐爷爷吧!”
唐老一听,求之不得,笑得更加开心了。
他拉着胡杨,就旁若无人地讨论起书法,让其他人很无语。
唐老和胡杨谈论了好久,发现这后辈确实是个野路子,一些专业性的东西,好像并不是太懂。
可是,天赋真的很惊人,他就说一遍,然后就能举一反三,令唐老又惊又喜。
“就这样吧!过段时间,会有一个书法大赛,到时候你抽时间参加一下,也见一见同行人。”唐老开口道。
那书法大赛,是国家书法协会举办的。本来,是要经过省市赛,然后晋级国家赛这样的流程。但他觉得,胡杨没有必要参加前面的。
由他推荐,可以直接参加最后的一场国家赛。
到时候,年纪低于三十岁的书法精英,都会凝聚首都。到时候,排在前面的,不仅有奖励,还会现场拍卖他们的作品。
像上一年,第一名的作品,就拍出上百万的价格,被收藏家拍走。
所以,每一年的这比赛,都是书法界一次扬名的机会。有些人,一举成为热门的书法艺术家,靠着作品也能过得很好。
“到时候,我可以现场直播吗?”胡杨忍不住问。
书法大赛,也是一个不错的直播内容,胡杨当然不会放过。
“直播?”唐老有点疑惑。
何老爷子才告诉他,胡杨现在玩古董,都是一边直播的,意在传播传统文化。前些天,博物馆的馆长都让他到博物馆去作客。
唐老眼睛一亮,蛮欣赏年轻人用流行元素,去宣扬传统文化的。
他当即点头:“没问题的!到时候,其实也有媒体在场,是公开的,并不禁止拍摄什么。你这么做,非常好。直播什么的,我们这些老头子玩不动,也不熟悉。”
随后,在何家吃了顿饭,出来后,胡杨的老妈给胡杨车里塞了一个大袋。
胡杨一看,是一套衣服,有点惊讶!自己这位不靠谱的老妈,好像很久没有给他买衣服了吧?
“小颖给你的,这次回来,她就给三个人买了衣服。她爷爷,还有就是小谦和你。”
胡杨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鉴宝直播间 第二百六十三章 公会新成员
再次回到公会,胡杨发现,公会将楼上的一层也租了下来。
因为胡杨的加盟,让白云山公会有了底气,准备扩张。不过,哪怕扩大一倍,也还是小公会,能拿出手的主播,也只有胡哥。
这些天,白云山公会在这个直播平台也算是露了脸。
得知白云山公会要扩张,相关的工作人员,比如有经验的运营等,都不请自来。而且,送上门的主播也有一些,而且有两位还是实力不错的主播。
他们都是看中了胡哥的潜力,感觉有机会成为这个平台最顶尖的主播之一。
那么,这么一个小公会就会变得炙手可热。别的不说,单单是胡哥对公会成员的照顾,也足以吸引到她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