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直播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专门无名之辈
何思谦的大哥何思信,是一个比较严肃的人,为人有点古板,讲规矩,目前也是从政,位置不低。
二哥何思毅是个温文尔雅的人,嘴角时不时的微笑,总让人忍不住亲近。
胡杨和何思谦一一打招呼,然后乖巧地站在一遍。他们俩,算是比较小的小辈,没啥说话权。
直播间的观众看了后,直呼何家基因真强大,全都是帅哥美女。刚才,胡哥他们谈到的何思颖,比那些明星有气质多了。
“刚才听婶子说,你这家伙现在玩古董,赚了点钱?”何思颖忍不住说道。
胡杨连忙谦虚:“混口饭吃,混口饭吃!哪像颖姐您老人家,赚的都是美刀,我得向您学习。”
看到胡哥那怂样,直播间的观众都忍不住直乐,看来童年阴影还在呀!这是被欺负得多惨?太可怜了吧?
而且,一个月赚一两个亿,也算是混口饭吃?
刚偷乐的何思谦,被瞪了一眼:“你笑什么?明天去帮我搬东西。”
何思谦一惊,赶紧开口:“今天是大好日子,我高兴。二姐,你明天找老胡吧!我明天要回军队,里面的纪律,你是知道的。”
直播间的观众立即笑喷,刚才你还说两天假,现在主动给自己缩短假期?
“不是两天吗?”胡杨惊讶,一点都不客气地将他给卖了。
何思谦张了张嘴,差点没被气死。
何思颖颇有深意地看了一会自己的弟弟,直接将他看得头皮发麻。
何思谦才讪讪一笑:“哦!是两天,我记错了。二姐,你放心,搬东西这种小事,包在我身上。”
“哈哈!我忍不住了,姐姐牛逼!”
“胡哥太毒了,这兄弟卖得可以呀!”
……
“本来想让你到我新公司当个秘书什么的,但既然你有自己的事业,那就算了。”何思颖又跟胡杨说道。
秘书?胡杨目瞪口呆。
直播间的观众一听,笑得更加肆无忌惮。让胡哥去当秘书,那场景,大家想想都觉得很搞笑。
可男同志们羡慕,就算不给工资,给这么漂亮的美女当秘书,他们也愿意呀!
说完,何思颖拿出自己准备的寿礼:“让我看看你的本领,说一说这件宝物,我在海外拍到的。”
事实上,刚才听胡杨的老妈说,她儿子现在一个月能赚上亿,也把大家吓了一跳。
何思颖这些年在海外也赚了不少,可那是在资本的条件赚到的。她起步的时候,家里支持了不少。
这次回来,不算是开新公司,只是把公司搬回来而已。
于是,大家都看向胡杨,就连胡杨的老妈也一样,没有见过儿子鉴宝的样子。
胡杨接过来,将大盒子打开,里面是一件青花瓷葫芦瓶。他小心翼翼地捧出来,打量了一会,青花图案非常符合今天的主题。
葫芦瓶形似葫芦的瓶式,自唐以来,因其谐音“福禄“,为民间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及至明代嘉靖时,因皇帝喜爱之道,此器尤为盛行并多有变化。
这是一尊青花群仙祝寿图葫芦瓶,瓶身纹饰共分四层,口部一圈为卷草灵芝纹,下衬如意云头纹,腹部为主题纹饰,画有群仙祝寿图。
画面中心为一鹤发阔耳,头顶隆起的南极仙翁,他手持一柄长如意,悠然坐在山石上,其身后祥云缭绕,两个童子随侍左右。围绕仙翁身边的有传说中的八仙等22位各路神仙。
其间还穿插釉飞鹤、奔鹿等寓意吉祥的动物。
这些神仙游行于天空、丛林之中。他们或手持法器各显神通,或手捧奇花异草、蟠桃珍果。群仙们的姿态各异,表情丰富,一举一动,都被描绘得细致入微。
胡杨再看款识:大明嘉靖年制!
“嘉靖年间的瓷器很多,从样式上看,这是一件比较罕见的嘉靖青花群仙祝寿图葫芦瓶,青花图案很复杂,十分考验画工。”胡杨说道。
据他所知,嘉靖时期御窑瓷器烧制数量十分庞大,据统计生产的瓷器在一百余万件以上,御窑的选瓷制度一般采取优中选优的淘汰法,稍微有所瑕疵就要打碎填埋,真实的瓷器生产总数难以计数。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哪怕是今天,产量上百万的公司,也绝对恐怖,现在,月售几十万的一款手机,都可以称得上爆款。
这其实,和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
大明至嘉靖万历二朝,国力渐竭,政绩乏善可陈,文艺未见大兴,但江西景德镇瓷艺及供御各作,不乏巧思创新,远超成化嗣后诸朝。
嘉万二朝,经济兴旺,宦人掌权、百官富贵、商贾显荣,生活丰足,便搜求佳瓷珍艺等豪侈之品。宫廷贵,更泛奢华之风,造就明末工艺之夕照回光,犹如暮霞散绮,昙花一绽。
此外,神仙的图案,也很符合当时的潮流。
嘉靖帝笃信道家之说,沉迷法术丹药,深信可得长生多子,是以道观修建、fǎ hui仪典,凡与道家相关者,毫不吝啬,饰金缀珠、焚龙涎香,极尽奢华。
“这件瓷瓶,花了六百多万?”胡杨忍不住问。
何思颖惊讶:“猜得很准呀!一百万美元左右,六百多万人民币。我听鉴定专家说,这宝贝放在明朝,也是万里挑一的精品。”
胡杨笑了笑,在嘉靖年代,万里挑一其实不算什么,毕竟那时候瓷器烧制得实在是太多了。
“除了这件群仙祝寿图葫芦瓶,没有其他准备了吗?”胡杨又问。
嗯?这话,什么意思?
“想说什么?”何思颖忍不住问。
胡杨如实道:“你这件瓷瓶有点妖气,还是想办法搞一件其他的吧!谁蛊惑你买的?下次遇到,打他一顿。”
鉴宝直播间 第二百五十九章 赝品
此话一出,不仅在场的人大吃一惊,连直播间的观众也吓了一跳。
海外拍卖行拍回来的,也有假货?那也太不专业吧?这么坑人的吗?六百多万,对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来说,几乎是倾家荡产那么严重的。
可对何家来说,丢面子才是最让人在意的。
何思颖皱眉了一会,居然都不怀疑胡杨的能力,一个电话打出去,一顿臭骂:“我不管你怎么找到他,给我挖出来。”
胡杨愣了一下,这位姐什么时候对他那么好说话了?
换做以前,估计都要嘲讽他没见识,胡说八道了吧?这次,居然连问为什么都省略,让他一时半会有点适应不了。
这时候,胡杨的老妈就开口:“臭小子,看准一点,别信口开河。”
她当然也相信自己的儿子,这话,只是照顾何家人的面子才说的。
何思谦也点头,心里有点惊讶,这哥们那么大胆?
胡杨解释:“这件高仿品做得很好,看得出,还是国外仿造的。国外,虽然高科技很强,仿造一件瓷器也并不是太难。但是,他们对中国文化还是不够了解,所以经常会留下低级的破绽。
颖姐的这一件,从青花纹饰上看,没有丝毫破绽。
嘉靖时期瓷器纹饰多用双勾轮廓线填涂,画风自然,即使图案画亦不板滞,乃显风趣。灵芝、瑞兽、寿山福海、缠枝莲托寿字等是最为常见的纹饰。
此外,这色调也很讲究,是非常专业的人做的。嘉靖时期青花品种的典型特征是由于采用回青料,改变了以往青花的色调,形成了浓艳泛紫的色泽。
喏!就像大家看到的这一件那样,有点泛紫。
青花色调浓重而泛紫,是嘉靖时期典型的上等颜色。这是‘回青’中加有‘石青’的缘故;其色泽如蓝宝石一样鲜亮又似青金蓝般艳丽。
如果只是看这些方面,根本瞧不出它是一件高仿品。”
“那就说说,它错在什么地方。”何思谦忍不住说道。
以前,他就知道这哥们对古董有点兴趣,但并不知道他厉害到这个程度呀!背着他们,偷偷去补习了?
“看胎质,这太细腻了,不是嘉靖年间的风格。”胡杨先点出其中一点。
“这也算缺点?那个年代,烧不出这种细腻的胎质吗?”
面对这种质疑,胡杨摇头:“不要说嘉靖年间,就是明初时期,就能烧出这种细腻胎质。刚才我说过,嘉靖时期的瓷器生产量是很大的,任务很重。
官窑甚至根本没有能力烧制那么多的瓷器,只能跟民窑合作,让有实力的民窑也参与进去。
这种情况下,通常就不太注重胎质。”
胡杨解释,从明嘉靖起瓷器胎质已远不如明代早、中期的淘炼精细、致密洁白。嘉靖初期,胎质尚能与正德接近,之后便越见粗糙。
虽官窑小件仍胎质较细密,但是,大件之物胎质已明显见差,胎色白中闪灰,胎质干涩、空隙较多。
他把瓷器的底足翻过来,指点道:“嘉靖器底足的胎釉交接处多有一线橙黄之色,也称火石红,这是鉴定的一个依据。”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这款识。”
“款识怎么了?”二哥何思毅问道。
他也发现,这个不是亲的弟弟,似乎在古董上的造诣蛮深的。
“你们看,这款识,是篆书款。这是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呀!嘉靖年间的青花瓷,或者说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官窑瓷器,只有楷书款,不见篆书款。
也是这一点,我猜测它是国外仿造的。国内,要是这都搞不清楚,那也太不合格了。”
以青花书写的纪念款,以“大明嘉靖年制”、“大明嘉靖年造”、“嘉靖年制”为主。
其特点是字体瘦长,笔画较粗,刚劲中藏秀逸。款字中“靖”字的特点最鲜明,即其左边的“立”位置较高,有的已位于右边的“月”字之上。
至于款识几个字的排列,那就不好说,嘉靖年间的款识,算是最放飞自我的一个时代,各种各样的排列都有。
一通分析下来,哪怕像胡杨的老妈这种完全没有古玩基础的人,也理解了。
何家的人听了,全都对胡杨刮目相看,都没想到,胡杨在这鉴宝方面还有如此能力,真是令人意外。
何思颖郁闷,照你这么说,我被坑得很惨?居然被这么一件有低级破绽的玩意给糊弄了。
这一刻,她对那位骗她的家伙充满恶念。
不过,也奇怪,她查过,那人好像在海外鉴定圈子,还有点名气的。不至于因为几百万,就断送自己的前途吧?
“二姐,那你怎么办?”何思谦好奇。
他估计按照自己二姐的性格,不会有备份的。
熊女士看向自己的儿子:“臭小子,你应该有其他好东西吧?先给小颖应急。”
胡杨翻了翻白眼:“都在家,现在回去拿,还来得及吗?”
何思颖摆摆手,说道:“婶子,我就这么送吧!没事,反正爷爷看重的不是宝物,而是心意。这件瓷器,虽然是赝品,但确实花了我不少精力弄到手的。
何况,我带了一个瓶子回国,爷爷也肯定知道,就没必要临时改了。”
胡杨的老妈等长辈听了,也点头,这丫头能明白这道理,很好。老爷子确实不在意什么宝物,他什么宝物没有见过?
无论送什么,老爷子都欢喜,都是晚辈们的心意。
不过,有了何思颖这个例子,其他人准备送古玩的,都纷纷拿出来,比如何思谦的两个大哥,让胡杨看一下,省得送了一件赝品,那就尴尬了。
虽然老爷子不会在意,反正自己家人,不管是不是真品,心是真的,那就足够,但是如果能避免,还是避免一下比较好。
大哥何思信送的是一件文房宝物,很多人可能不认识。
那是一片枫叶状的金丝楠木雕琢品,栩栩如生,酷似一片发黄的枫叶,巴掌大,让人一看就忍不住喜欢。
“这是笔觇,也就是有些人口中的笔掭,现在哪怕是经常练毛笔字的人,也很少用这种物件了。”胡杨说道。
有人将笔觇与笔掭列为两种文具,其实它们是同一种器具,有着同样的功能,都是文人书写绘画时,用来掭试毛笔的用具。
古人运笔除了可在砚上掭笔外,更备有掭笔之物,谓之笔觇。
可以说,自从诞生了毛笔后,就出现了舐笔的需要,舐笔可在砚上,也可在纸绢上,作为一个单独的舐笔工具,且具有文玩含义的舐笔文具,大约在宋代。
但是,“笔觇“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明后期文房清玩的风气愈渐兴盛,其间文人竞相编书立作,论述文房器物。
不得不说,在古代,文房是个非常重要的地方。
而伺候笔的文玩很多,诸如笔筒、笔海、笔格、笔洗、笔挂、笔屏、笔船、笔插、笔帘、笔盒,以及笔觇与笔掭。这些玩意,各司其职,又都成为文房中既实用又能摩挲的东西,故被视为文房珍玩。
文房用具代表着一种生活品位,也是对优雅和精致生活的追求,不同于一般古董的是,它们不但有着艺术观赏价值和装饰作用,其每一样东西又都有着很强的实用性,置于书斋案头,随时都能派上用场。
何思信严肃地点头:“没错,就是笔掭,说是金丝楠木做的。”
“确实是金丝楠木做的,从雕工来看,估计还是宫廷雕琢师的作品,有非常典型的宫廷风格。
另外,古代金丝楠木属于皇家专属,民间没多少人敢用。所以,古代遗留下来的金丝楠木雕琢品,绝大部分都出自皇宫。
我看了下,应该是清朝的物件,要一百多万。”
笔觇到了清代,发生了材质与造型上的变化。材质由陶瓷、玉石类,改变成更具有应用功能的砚石,尤其追求石中名品,如端石中的鱼脑冻、蕉叶白、天青,歙石中的罗纹、眉子、金星等。
因此,这个时候的笔掭,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常常要胜过实用价值。
何思信微微皱眉:“我托人买的,八十多万。”
“这样的话,人家算是给优惠了。这材料和雕工,肯定不止这个价的。”
何思信一听,何尝没猜到对方是要讨好他?
“那我迟点补回给他,你觉得补多少合适?”
胡杨无语,大哥何思信这也太小心了吧?又不算什么贪污受.贿,都是出了钱的,只是离市场价差一些而已。
不过,这谨慎的态度,胡杨还是很赞同。
“以我的估价,它应该在一百二三十万左右,信哥你就看着办吧!”
何思毅准备的,是一双寿桃。寿桃拳头大,是红色翡翠雕琢的,让人一看,就很有食欲。
“雕这对桃子的人不简单,红翡倒不是特别好,冰种都达不到。不过,这颜色雕琢桃子,确实最适合。”
胡杨刚点评完,何思颖他们的大姐来了。
鉴宝直播间 第二百六十章 让大家见笑了
大姐何思瑶嫁的是普通人,何家没有太讲究门当户对。
不过,再怎么普通的男人,娶到何家大小姐,也会变得不普通。
何思瑶给爷爷的寿礼,是一张亲自绣的十字绣,花了好长时间。这种亲手做的礼物,无疑是最具备心意了。
“这么帅的小伙子,都不知道要便宜哪家姑娘。”何思瑶调侃胡杨说道。
作为大姐,她对几个弟弟都特别爱护。以前胡杨和何思谦被何思颖欺负的时候,没少教训自己的妹妹。
而且,她教训人,不会打人、也不会骂人,就是死亡凝视,摆出一张“你惹大事了”的脸,让何家兄妹和胡杨都又敬又怕。就连何思颖都不敢在她面前嘚瑟调皮。
说起儿子终生大事这个话题,熊女士马上来劲。
“小瑶认识那家姑娘,给他介绍一个。”
妇女们,似乎都喜欢这样的话题,在场的几个妇女,包括两位嫂子,都七嘴八舌地要给胡杨和何思谦介绍对象。
“嫂子,不用啦!我现在在海军,没时间经营感情的。”何思谦开口道。
开什么玩笑?我都还没潇洒,就要结婚?这不可能的。
胡杨也忍不住说道:“多谢大家的关心,不过,算命的跟我说,今年我不适合谈恋爱,挺准的!”
此话一出,立即被自己老妈一巴掌拍在脑袋上,让胡杨脖子一缩。
直播间的观众瞬间狂笑,拜托!不想处对象,能找个靠谱的理由吗?
“算命先生表示,这锅我不背。”
“算命先生:我没说过这话!”
“哈哈!好惨的算命佬,我服了,第一次见有人将算命的拉出来做挡箭牌的。这种事,也就胡哥能干出来。”
……
其实,大家也明白,很多人不是不想谈对象,只是不想家长们插手而已,不希望自己的感情bèi cāo控,胡哥也差不多是这样吧?
大家唠了一会家常,胡杨的老爸才过来,跟大家说道:“好了,大家进去吧!”
刚才,老爷子和他们第二代都在招呼贵宾,现在招呼完,送走了一部分人,才将这些后辈叫进去。
可以说,现在留下来的,就是一起吃饭的人,都是和何家有很亲密关系的人。
这时候,胡杨只好跟直播间的朋友说声抱歉,先下播。
何家老爷子并不高,算是矮个子,今年七十的他,给人还很精神的模样。可事实上,他的身体并不是很好,也正是这样,他才主动提前退休。
老爷子身边,还有两位老人,几个中年人。
两位老人,胡杨好像见过,但什么来头不清楚,估计是老爷子的挚友,也只有这样,才能留下来。
几个中年人,三个是何家第二代的男丁,也就是何思颖他们的父辈。此外,还有胡杨的老爸,以及一位政途非常光明的盟友。
那人,胡杨也有点印象,在电视新闻上见过,好像是省部高官吧?
他能坐到现在的位置上,自己天赋、努力自然不可少,但何家的助力才是最大的因素。要知道,这个年纪,就做到省部高官,以后是有机会问鼎中央大佬那种级别的存在。
像胡杨的老爸,他们给的寿礼,刚才就给了。
这次,轮到下一代的祝寿。首先是大姐何思瑶,然后是大哥何思信,带着老婆、孩子,给老人行礼,送上寿礼和吉利话。
“好好好!哎哟!佳佳、壮壮,都到太公这。”老人将寿礼放一边。在他看来,两个小孩子,才是给他最好的礼物。
老人,现在没什么野心,看到家里子孙满堂,就很开心了。
随后,二哥何思毅也一样,辛辛苦苦准备的寿礼,老人家并没有太在意,随手就放到了一边,真正能逗他开心的,是几个小家伙。
小家伙们,奶声奶气地祝寿,还跟太公讨要吃的,那场面确实很温馨。
接着是二姐何思颖,这妞有点吃醋,以前爷爷也很疼她,现在有了下一辈,爱好像都转移到下一代去了。
送上寿礼的时候,她还坦白,自己被人骗了,买了一件赝品。
老人乐呵呵笑道:“在爷爷心里,它比真的还好。你这丫头,在国外野疯了。现在回国,那是最好。爷爷要见你一面,也容易些。”
实际上,刚回来的时候,这丫头就给他一套唐装,是专门找人订做的。在老人心里,那其实就是寿礼了。
何思谦的军功勋章,也让老爷子乐开怀,鼓励道:“干得好,继续努力。”
胡杨还没说话,就被老爷子笑骂:“你这猴子,多久没有来看我这老头子了?小颖在国外能理解,但你小子没出国呀!”
胡杨有点尴尬,确实有点不应该,所以也很光棍认错:“何爷爷,咱以后一定每个月来报道。祝何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规规矩矩的台词,没有一点新意,但老人却很开心。
“你呀!得赶紧找个老婆,给你老胡家开枝散叶,你爸是一根独苗,你也是,这可不行。我地下的那位老伙计不安心呀!捉紧时间,不要让你何爷爷我走之前都喝不到老胡家下一代的满月酒。”
这话,立即被后辈们责怪,今天这日子,说那些话干什么?肯定要长命百岁的。
“爷爷,您放心,我的姐妹可不少呢!”何思颖说道。说完,还瞪了一眼胡杨,好像全都是胡杨的错,就不能带个女孩子过来?
何老打开长盒子,从里面拿出一卷轴,展开。
他老人家也是练过毛笔字的,一看上面的书法,欣赏起来,苏东坡的作品吧?这小子,弄到手,花了不少力气吧?真是有心了。
旁边的老人,已经瞪大眼睛:“《李白仙诗卷》,这不是在日本的吗?你怎么弄到手的?”
说完,再次惊疑:“不对!不是那一幅。奇怪,这是谁写的?这书法的造诣,几乎达到苏轼的水准,国内谁有这份功底?”
胡杨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位老人唐宗,本身就是省书法协会的会长,在国内,书法造诣属于顶尖的那一批人,国内的书法大佬,他都认识,但没听说谁这么厉害呀!能模仿到这种地步,简直匪夷所思。
要模仿字形其实不难,但你要将那种意境模仿出来,千难万难。至少,他是做不到的。
《李白仙诗卷》,是苏轼书於五十八岁时写的,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上面是两首诗,观其书法,第一首灵秀清妍,姿致翩翩,后十句渐入奇境,变化多端,神妙莫测。第二首驰骋纵逸,纯以神行人书合一,仙气飘渺,心随书走,非复人间之世矣。
苏轼的很多作品因注重创造意识,透过它们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多少领会到作者的苦心孤诣,换句话说,是露出了刀劈斧凿之痕的。那线条的优雅,行气的从容,章法的疏密有致,给人一种精美绝伦之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