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直播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专门无名之辈
华仔,人家还没结婚的男人,娶一个带孩子的人,像什么话?”
“你不去试一下,怎么知道不行?我看华仔,对你也有意思。死丫头,长点心吧!出去那么久,还是这个猪脑子。”
……
他们母女之间的谈话,胡杨等人自然不得而知,现在,正和吴大山,以及老人家谈话,聊一些以前的事情。
老人家对以前的事情很在意,一说就停不下来,胡杨耐心聆听。
“那时候,鬼子就打到对面的山头,差一点就来到我们村。可就在这时,他们已经被我们国家打败,一车车的鬼子兵灰溜溜地走了。跟你说呀!当时……”
打鬼子,永远都是老一辈最骄傲的事情,要是身上能留一个子弹孔,那就更加自豪了,见人都能吹半天。
老爷子没有当兵,但帮助过八.路.军,特别自豪。还说自己和某某排长熟悉,就不知道对方还记不记得他。
当时,八.路.军并不富裕,为了帮助他们打鬼子,村里借出一些粮食。他手上,还有一张借据,但他知道过去那么多年,没什么用了。而且,那时候,他也不大,借出粮食的,是他的父亲。
再说,当时就借那么点粮食,特意跑去政府讨债,也没什么意思。
“哦?我能看看吗?”胡杨问道。
他听说,那时候是留下不少烂账,军队也算不清到底哪些没有还清老百姓的。所以这些年来,只要有相关的借据出现,国家都会很多倍返还。
老人家以为胡杨不相信,觉得他吹牛。于是,真的去将那张借据翻出来。
胡杨看了一下,果然,是解放军写下的借据,上面标明了时间等,借出谷子两担,足足两百斤。
“老爷子,这笔账,要不要讨回来?其实,也不是在意那两担的谷子,只是我觉得,这种好事,应该公开。”胡杨建议道。
“要去政府?那就算了吧?现在两担谷子也不值多少钱。”老爷子摆摆手。
胡杨笑道:“可不一定,我听说,有人跟你一样的情况,国家可是超过十倍偿还给老百姓。我党的政策,是向来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的。
而且,我觉得,这是好事。您父亲做了一件对国家有利的事情,也应该让别人都知道。”
“可以吗?”老爷子听了,有点心动。
确实,那两担谷子的事,其实没多大事,也没想过要国家还。但是,如果能让自己去世的父亲留点名声,那就不一样了。
农村人虽然朴实,但不代表不爱名呀!相反,越是老古董的人,对名声越在乎。
“我来操作一下吧!老爷子你静等消息。”胡杨表示。
他打一个电话出去,和华老前辈说了这么一个事。
华世雄听了,也觉得这种事情不应该埋没在历史中,应该拿出来宣扬一下,对国家的名声也好。
华世雄也打了一个电话,他在福建的人脉,比想象中的更大,认识不少政府里头的人。
就在胡杨他们吃饭的时候,政府的人连夜上门。来了好几个人,有一位是专门做鉴定的,需要鉴定那借据是不是解放军开出的。
然后,对照一下历史上留下来的公账,看有没有相关的记录。
还真让他们找到了记录,而且记录里面,还有一句对吴老爷子父亲的高度评价。
镇政府的人连忙握住吴老爷子的手,旁边扛着摄影机的人则是赶紧拍摄。
“这是我们工作的疏忽,这么多年过去,吴大爷都已经过世,才发现这么个事。政府是这么决定的,借据收回,然后偿还一万人民币现金,还有两百斤大米等。”镇的领导说道。
不得不说,国家对自己老百姓是很不错的。大米照样还,还给钱,以及其他的生活品,非常优渥。
更重要的是,这件事,会上新闻,吴老爷子父亲的名字会宣扬出去。
吴老爷子万万没想到,国家这么大方,一直以为,要真拿着借据去政府讨个说法,也就如数奉还而已,麻烦不说,而且还会被人说小气,就那么两担谷子,那么多年过去,还要找回来?
顶点
鉴宝直播间 第一百七十二章 云板
镇里的领导都出动,来到吴大山家中,村里不少人都被惊动,尤其是村干部们,都跑过来。
领导到他们村,他们作为村干部,不能当没看见吧?
得知吴大山家里的事,都表现出吃惊的表情。几十年前,两担谷子的付出,换来今天的荣誉,还有一万块钱,怎么看都是划算呀!
另外,吴大山家里来的那两个年轻人,一看都是非富即贵。
看来,吴大山家是时来运转了呀!那些曾经说过这家人坏话的,都寻思着,怎么改善一下关系。
吴老爷子容光满面,一直到深夜,都睡不着,今晚要失眠了。
冲了凉之后,胡杨准备睡觉,华仔敲门进来。这房间,算是吴大山家里最好的,收拾得干干净净。
大家知道胡哥不习惯和别人睡,所以小莉把自己原来的房间让出来。
小莉两姐妹一起睡,孩子也放在身边。华仔则是睡在小莉弟弟的房间,安排得很妥当。
“胡哥,要睡觉了吗?”
胡杨看了他一眼:“怎么?有事吗?”
华仔才跟胡杨说道:“老爷子说,以前的人也留下一些东西,但具体什么时候留下的,值不值钱,就不知道。我想,请你过去帮忙看看。”
这小子,人家都不着急,你就自奋告勇跑过来请我过去。
这种举动,有心人都能看出,你小子司马昭之心呀!分明是看上了人家的闺女。不过,小莉的家里人,似乎看华仔也很上眼。尤其是小莉的母亲,之前吃晚饭的时候,还夹了几次菜。
胡杨甚至特意留意了一下,给他夹了两次,给华仔却夹了五次。
这种事情,胡杨懒得管了。感觉也不是不行,现在大家都是新时代的人,没那么多条条款款的限制,只要双方喜欢就行,什么二婚之类,根本不重要。人家国外,同性恋都合法了。
当然,胡杨并不赞同什么同性恋,感觉那就是反人类。
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物种,就有责任繁衍后代。同性恋不是反人类,是什么?
“行,那就去看看吧!”胡杨将准备看的合起来,放在桌子上,然后跟着华仔走出去。
农村,旧东西多,这是事实,但想要遇到精品,也有点难。农村以前生活本来就艰苦,能有什么艺术品?就算有点历史的物件,很多时候就是生活用品。
所以,不能抱太大的希望。
大厅,小莉一家人满眼期待,刚才,听华仔和小莉两人对胡哥的描述。他们才了解,原来那年轻人是专门做鉴定古董的。
古董,哪怕他们是农村人,也听说过呀!很值钱的嘛!
也就难怪,华仔说这个年轻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赚了快要一个亿。
一个亿,是什么概念?反正他们整个村子卖了,也不知道值不值这么多钱。这才是人家一个月赚的钱。
听到这个数的时候,吴大山等人心神巨震,难以置信。
于是,老爷子忍不住想起,自己家也有些年份很老的东西。如果,要是古董的话,他们家就翻身了。
小薇看见胡杨出来后,一双眼睛牢牢地看着,全是崇拜,比起方雪初,她更像脑残粉。
年轻人,喜欢财富,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喜欢赚钱厉害的人,更是理所淡然。
“胡大哥,华哥说你这个月赚了快一个亿,是不是真的?”那丫头凑过来,差点没拉手。
一股少女的芬芳钻到胡杨的鼻孔里,胡杨稍微挪了一下屁股,保持一点点距离,摇头笑道:“都还没到手呢!只是大概而已。这行,看似很赚钱,但风险也高。一件古董,几百万,上千万,要是买错,不少人就是倾家荡产。”
利润高,风险高!这道理,所有人都懂。
尽管胡杨这么说,但大家还是忍不住露出震惊的表情,他们无法想象,那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财富。
他们村里,最富的老王家,也就是一百多万的身家吧!
但同时,他们对华仔也更加满意。能跟在这样的人身边做事,还得到重视,明显就是前途无量,前途光明呀!
刚才,小莉的妈妈甚至还问了华仔家里的一些事,那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
“小胡,你帮我瞧瞧,这些有没有值钱的。”老爷子指着自己翻出来的一堆东西。
其中,大部分物品的年纪比他还要大一两轮。就比如,那块牛角,他记得自己爷爷的时候留下的。
胡杨点头,随手就拿起那块牛角。
“这是号角,古代军旅中使用的号角是用兽角做成的,故称角,东汉时由边地少数民族传入中原。
由于号角发声高亢凌厉,在战场上用于发号施令或振气壮威,如‘鸣角收兵’,后来角也用于帝王出行时的仪仗。
吴老你家的这一个,牛角做的,没有经过雕饰,做工很简单。材料普通,做工也不太好,所以价值不太高,尽管它有些年头。”
胡杨没有明说,这么简易的号角,没什么人收藏的。没有收藏价值,那就卖不到什么钱。
他潜藏的意思,大家都听懂了,所以没有追问什么,连上有些失望,只能期待其他东西,希望有哪怕一件的宝物,他们家的情况就能逆转。
“这碗和盘子呢?”华仔问道。
胡杨都没怎么认真看,摇头道:“解放后烧的瓷器,而且,还是比较粗糙的民窑作品,专门供应作为生活用品的。
这样的瓷器,同样没什么收藏价值,不用看。”
也不是,这回,大家没有打扰胡杨。
而胡杨也不说话,没有一件件解释,而是翻了一会,寻找有价值的。
最后,他从一大堆物品里面,翻出一面类似板斧一样的金属片,一两厘米的厚度,有点重。金属“板斧”的两面,都刻着一些文字。
“这东西,怎么来的?”胡杨忍不住问道。
眼前的这种东西,叫云板,上系绳,悬而用槌击板发声。旧时官署用来召集群众或富有的大家族有事通知内宅有敲击之用。
比如,《红楼梦》里面,也有这方面的描写,第十三回:“只听二门上传出云板,连叩四下,正是丧音。“
简单来说,其作用,就像是寺庙里的大钟和古代打更用的铜锣一样,敲击发出声音,给世人传递一些信息。
眼前的这一面,还有文字,记载了一些信息。这种云板,稍微会高级一些,不像是民间用的,反而像是军事上用的。
比如城墙上的楼阁,通常就会挂一面这样的东西,一旦发生什么重大意外,比如有敌兵来袭,就会敲响这面东西,发出警戒声。
“太久了,怎么得来,无从知道。”老爷子摇头。
这东西,根据自己爷爷说,在他小的时候,已经存在的,是谁弄回来的,都不清楚。
“胡哥,这是什么宝物?”华仔问道。
既然胡哥这么问,一般情况下,说明是一件宝物。
“这叫云板,作用类似寺庙的古钟,敲击发出声音,通知大家。不过,一般都是大家族,或者官府,或者军队里面的。”
说到这,他忽然看向那牛角,好像都是类似的作用。
他怀疑,这家人的祖上,有人去当过古代的“通讯兵”,然后回家的时候,就带了回来。牛角做的号角,他能理解,但这面云板也带回来,是不是心有点大?胆子有点肥?
“值钱吗?”吴大山问道。
胡杨点头:“算是值点钱吧!这种云板,锻造它的金属不一般,发出的声音特别响亮,能传出去很远。加上还铭刻了文字,身份就不一般。
非要估价的话,二十万到五十万之间,具体还要看收藏的人什么心情。”
其实,这种云板,也有很珍贵的,甚至是稀世珍宝。比如努尔哈赤云板,货真价值的国宝,专家们苦苦找了几十年都没找到,最后被意外在一所小学发现,被充当上课铃声。
因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它是一个军事用品,在军营中充当报警设备。大部队一旦发现有敌军入侵,就会敲响云板,军营中的士兵会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进入战备状态。
其实,云板在我国使用的历史极为久远,在唐代之前即已有应用。至宋代,云板除了应用于寺庙里,在宫廷中也有皇帝御用的记录。在民间,云板造型还被用于其他器物,如制成云板形铜镜等等。
但是,云板保存下来的非常稀少,所以古代遗留下来的云板,还算是比较有价值。
从宋、元、明、清各朝的传世云板看,大多铸造精细,纹饰精美,其外观和工艺绝不逊色于其他珍贵的艺术品。
眼前的这一面,品质就相当不错,清朝早年的东西,几十万应该是值的。
小莉一家人听了,脸色激动起来,家里还真找出一件像样的古董。几十万,在胡杨口中,也就是值点钱,但在他们看来,那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我帮你们留一下买家吧!不用着急。”胡杨跟他们说道。
顶点
鉴宝直播间 第一百七十三章 军嫂(加更)
因为鉴定出宝物,原本只是吴老爷子一个人失眠的,现在搞得小莉爸妈也要失眠,毕竟几十万呀!
也不知道是谁的嘴巴大,第二天,胡杨等人起床后,吴家鉴定出古董,价值几十万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村子。
村民们这才知道,原来昨天小莉带回来的两个男人的中一个,是鉴定古董的专家,宝物就是他鉴定出来的。
这下子,大家都眼馋了。
谁家没有一点老物件?说不定就是宝物呢?但没有人认识,一直被他们当成垃圾杂物一样,堆在家里的角落。
此时,所有人都想请对方帮忙看一下。但是,人家和他们不熟呀!
于是,不少人将目光投向小莉。有些人就头疼了,因为他们说过对方的闲话,这回,人家怎么帮你?结果,很多人就后悔了,后悔自己大嘴巴,说人家干什么?人家怎么样,跟他们有一毛钱关系吗?
以前,要是不八卦,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吗?
他们村长出马,胡杨等人还没起床,就代表大家,来到了吴大山家里。拜托这件事情,各家各户,都希望自己家的东西能被鉴定一下,起码让大家死心呀!
“大山,那些长舌婆的事,你就别计较了。那件事,我已经严厉警告过她们。她们也知道自己多嘴多舌,晚一点会过来道歉。
眼下,最重要的是全村子的人都觉得自己家有宝物,不请人看一下,都不死心。”村长跟吴大山说道。
吴大山对那件事还耿耿于怀,很多人都会这样,你可以骂我,但你不能对我身边的人说三道四。
“村长,说实话,这个事,我可能帮不上什么忙。人家小胡跟大家无亲无故的,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可没有这个面子。”
村长很无语,暗道:你是没有这个面子,但你女儿有。说到底,你小子还是耿耿于怀呀!都是些什么破烂事?
这时候,胡杨走出来,大概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
他笑道:“吴大叔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叔,要怎么做,你说吧!我也呆不久,今天就走的。”
所以,现在要做什么,尽管开口。
吴大山一愣,心中感动,知道胡杨是在给他撑面子。可惜,这个男子跟自己女儿差距太大,不然……
村长大喜,连忙恳求的目光看向吴大山。
作为村长,他肯定希望村里大家都富起来,无关太多的私人恩怨。他心想,看来,真的要好好做一下大家的思想工作,那些背后暗伤的长舌妇,应该治一治的。
“那让那几个人跟小莉道歉,不过分吧?”吴大山问道。
村长立即摇头:“不过分,不过分。”
除非,她们家不打算请人鉴定自己家的老物件。
村长他刚才打听过,如果不请这个年轻人帮忙鉴定,也可以带去市里请人做鉴定。不过,需要多少费用,那就不好说了。
说不定,一文不值,还倒贴了一大笔的鉴定费进去,那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那村长,你让他们把东西搬到这里。我尽量今天上午之前帮乡亲们看完,大概下午就要走的。”
“好咧!你稍等,我去去就来。”村长带着好消息匆匆离开。
小莉的妈妈招呼大家吃早餐,他们这里没有吃早餐的习惯,通常都是等到九点,十点左右,就开始吃早饭,然后到下午两三点吃一顿粥,晚上吃一顿饭这样。
但是,有胡杨等人在,也就一大早起来做早餐。
没有大鱼大肉,有点清淡,但胡杨等人很喜欢。
首先上门的,还是吴大山的亲戚,小莉还要喊她表婶的。可就是这么一个表婶,当初暗地里议论得最起劲。
此时,上门很尴尬,吴大山等人也不请她进来坐,就晾着她。
最后,还是小莉开口:“表婶,坐一下吧!”
那妇女讪讪一笑,艰难地开口:“小莉,以前表婶多嘴,不好意思呀!”
没办法不道歉,先不说自己现在有求于人,就说吴大山家,以后肯定是时来运转的,不再是以前的穷亲戚,关系还是不要闹得那么僵比较好。
“……”
小莉不想谈以前的事,没有接话,只是给她递一杯茶。
很遗憾,她带来的东西,没有很值钱的。有是有两三件值那么三几千的东西,但这样的东西,也比较难找买家。
那妇女满脸失望和遗憾地离开。
然后,又是一个妇女上门,也带着不少东西。比起前面的那位,这妇女一进来,就受到吴家的热情招待。
小莉偷偷给胡杨介绍,这是个寡妇,但村里人都比较敬重。她的老公,以前是子弟兵,可是一次抢险救灾的过程中,壮烈牺牲了。
那时候,这个女人才二十三岁,大把的青春年华。但为了照顾家中的老少,不顾娘家的劝说,继续留在这里,一边赡养老人,一边抚养幼儿。
这个家,可以说是她苦苦支撑了差不多十年。
才三十三岁,看上去就比小莉的妈妈还要老几岁,皮肤粗糙,衣着朴素,头发就是一根橡皮筋扎起来,很简单。
原来是军嫂,对这种人,胡杨很钦佩,所以鉴定她带来的东西,也就比较认真。
然而,很可惜,都是一些普通物件,根本不值钱。胡杨摇摇头:“这些都不怎么样,一会,我到你家看看吧!”
“要这么麻烦吗?”军嫂有点不好意思。
听到前半句,说不失望是假的。只有当过家,才知道油米柴盐贵!这些年,赡养老人,抚养孩子,占据了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几乎是一心扑在了上面。
要是能有点东西,能迅速改变家中的境况,那是最好不过的。
听说吴大山家里,被鉴定出几十万的宝物,她就找家公家婆商量,将家里那些很久以前就有的东西翻出来。
胡杨笑道:“有什么关系?反正等鉴定完毕,我也打算在村里走走,看一看风景。”
果然如同胡杨所料那样,农村虽然老物件多,但基本上都是一些古时候用的生活用品,算不上艺术品,所以价值非常有限。
全部看完,也就找到了两件还算不错的古董文物。其中一个瓷器盘子,清朝的物件,能卖十多万左右。
另一件,则是一面铜镜,有点来头,似乎是元朝的。
“你这面铜镜,有点历史,差不多有一千年,属于元朝早期的物件,值点钱。”
胡杨知道,元代铜镜一般沿袭宋金时代的铜镜图案,但纹饰已趋粗略简陋,不工整。不过,镜体却比宋金铜镜的厚重,镜径大,铜质中一般铅锌量增多,故黄铜质,粗糙。
眼前的这一面,整个镜背饰有流云、明月、海浪,云水相接,有童男、童女和仙人。
镜背中央上方一轮明月,祥云缭绕,中央部位一童女手擎花式旗,锦衣广袖;童男双手托物,仰视仙女,仿佛聆听仙女的叙说。
“大概值多少?”汉子问道。
他惊喜不已,那么多人都败下来,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意识到,古董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所以,刚才他其实已经不抱什么希望,权当随大流,将老物件搬出来晒一晒太阳。
可没想到,人生就是这么戏剧化,在你不在意的时候,好事反而自己找上门来。在他已经不抱希望的时候,忽然有人告诉他,他的那堆物件中,有一面铜镜是宝物。
惊喜之下,现在就想知道,值多少钱。
“古铜镜,精品的话,挺值钱的。你这一面,算不上精品,但也算是中上水准,元朝的物件,存世也比较少。我觉得,这面铜镜七十万上下吧!”
此话一出,全场瞬间安静下来。
谁都不曾想,这面镜子,才是今天最贵的一件。七十万,岂不是比吴大山家里发现的那件还要值钱?
“七十……七十万?”那汉子嘴唇都哆嗦起来。
这也是值点钱吗?很值钱了好吗?
其他村民一道道羡慕的目光看向那家伙,走了什么狗屎运呀!七十万,要一举成为村里最富的那几个人。
他们不知道,唐朝宋朝,甚至明清时期的古铜镜,一些精品,能拍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天价。
元朝的物件,似乎除了元青花,其他艺术品都比较一般。或许,这个朝代虽然辽阔,但文化发展不怎么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