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拐个王爷去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花花
而另一边,黄春生和陈莲儿进了屋,就见屋子里空无一人。
黄春生疑惑。
九爷呐?
陈果儿家看似挺大,但是却很空,不大的屋子里一目了然。
而九爷身份尊贵,来了自然要在主屋,不可能去东西厢房,黄春生的心里瞬间失望透顶。
真没来?
这时候陈果儿正好从外面进来,将黄春生的失望尽收眼底,笑容更是覆上了一层冷意,“都说了九爷没来,你还不信,现在信了吧?”
黄春生的眉心隐隐跳动着一丝恼意,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笑道:“那又如何,我又不是冲着九爷来的,是不莲儿?”
说着转向陈莲儿,他脸上虽然在笑,只是笑容却有些勉强。
陈莲儿低着头,说了句帮李氏做汤,就转身出去了。
陈莲儿一出去,陈果儿和黄春生脸上虚假的笑容同时消失不见。
“还不赶紧献殷勤去?”陈果儿瞄了一眼陈莲儿消失的方向,嘴角含着讥诮,睇了眼黄春生。
以往陈莲儿做饭的时候,黄春生都争抢着抱柴禾,陪着一块做饭……





拐个王爷去种田 第870章 不装了
陈果儿让黄春生还不快去献殷勤。
黄春生脸上的肌肉抽搐了几下,陈果儿这是埋汰他呐,好歹他也是堂堂秀才,他爹又是里正,也算是官宦门第。
陈果儿算什么?
陈家又是什么门第?
竟然也敢挖苦他?
黄春生有心发火,又不敢,只能暗气暗憋,挤出了一个不自然的笑,“既如此,失陪了。”
说完转身出去了。
陈果儿看了眼他的背影,拌了个鬼脸。
门外再次想起了脚步声,陈果儿以为是黄春生去而复返,正要再出言挖苦他几句,就见李二狗从外面进来了,手里还抱着账本。
“姑娘,这是两个铺子的账目。”李二狗说着把两个账本都放到陈果儿面前,“俺合计着姑娘这两天肯定忙,来回跑太折腾,就把账本带过来给姑娘看。”
铺子里不能没人,他和小成子必须留下来一个照管着,就留下了小成子,他自己带着两个账本过来。
陈果儿点头,李二狗想的很周到,不然她待会还要去铺子一趟,委实够折腾的,尤其她现在浑身酸痛。
账目一直都是李二狗和小成子负责,也从来没出过什么大错,陈果儿对他们两个放心,查看账目也是一目十行的看。
很快的,陈果儿看完了账本,记好了帐,又叮嘱了一些事情,才问李二狗这两天铺子里发生什么事没有?
陈果儿今天还没去铺子,昨天也是去转了一圈就回来了,发生什么事她都不知道。
李二狗摇头,说跟往常一样,“就是昨天赵管事去了,俺问他有啥事,他也不说,打听了姑娘两句就走了。”
赵管事?
陈果儿立马就明白了为什么六子他们今天来了,想必是赵管事听说了她家里种地,赵九才派人来。
赵九有他的体贴,他不像黄春生那样油嘴滑舌,专门说些好听的话哄陈果儿,但是他背后做的更多。
一想起赵九,陈果儿的心里就暖暖的,连带着脸上也浮现出一丝羞赧。
李二狗汇报完了账目。
陈果儿又问他家里什么时候种地,要不要帮忙。
李二狗摇头笑道:“家里就俺和俺娘,俺没工夫,俺娘身子骨又不好,种不过来,租出去省心。”
就算李二狗在家,他一个人也种不过来,他现在每月二两银子,足够他们母子过上很不错的日子。把地租出去种,还能存些钱,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行了,你去忙吧,有事随时过来找我。”陈果儿让李二狗先回去。
李二狗应是,转身走了。
李氏做好了肉汤,全部装在两个硕大的木桶里,满院子飘荡着肉香的气息。
眼看着快晌午了,得把肉汤送到地里才行,可陈果儿家的车还在地里,之前她们回来的时候坐的里正家的马车。
回去地里把车赶回来太费事,李氏就想着不如再去里正家借了马车,把肉汤送过去。
却听说里正晌午出门了,有一个在陈果儿家干活的媳妇正从地里回来,路过里正家门口,“坐马车走的。”
李氏为难的看了眼两个大木桶,这就难办了。
木桶特别大,相当于水缸了,因为考虑到六子他们人多,李氏特意把家里最大的两个木桶搬出来,把煮好的肉汤放在里面。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大木盆里装着很多碗,光是抬这些碗就得两个人,更别说还有两个大木桶了。
“早知道还不抵把咱家马车赶回来。”李氏犯愁。
家里离地里也要好几里地,走上一个来回,不等汤送到地里,人们都吃完饭了。
正好罗老五和几个汉子从外面进来,他们起早下地干活,中午回来陈果儿家吃午饭兼歇晌。
李氏就跟罗老五商量,借他家的平板车把汤送到地里去。
罗老五满口答应,“成,俺这就回去。”
说着一溜烟的回了家。
罗老五家就住在陈家老宅的西院,和陈果儿家隔着三趟街,没一会的功夫,罗老五就推着平板车回来了。
同时叫上两个汉子,把两个大木桶以及装满了碗的木盆抬上去。
木桶都是五十斤装的,再加上平板车的重量,李氏和陈果儿姐俩根本推不动,闹不好半路还得洒。
罗老五就主动提出帮忙把汤送到地里。
李氏也没矫情,总比汤洒到路上强。
罗老五推车,李氏和罗老五媳妇在两边帮忙扶着木桶,陈果儿和陈莲儿跟在后面,一路去了地里。
他们到地头的时候,正好六子他们把这一整片地都种完了,齐刷刷的坐在地头,拿出自己带来的干粮吃。
见李氏送来了肉汤,众人都很高兴,过来两个兵士把木桶抬下来。
李氏和罗老五媳妇站在木桶边,给众人盛肉汤,陈果儿和陈莲儿给两人递碗。
六子他们人虽然多,却都训练有素,在场除了西里呼噜喝汤的声音外,几乎没有人交谈。
陈志义见六郎也在人群里,跟着众人一起啃干粮喝汤,有点心疼,毕竟是亲侄子。
眼下老宅的人又都去了京城,他这个当叔的不照顾着点哪成?
就偷偷来到六郎跟前,让他跟着回家吃口热乎的。
“四叔,不用,俺在这跟大家伙一块吃挺好。”六郎憨憨的笑了笑,举了举手里的肉汤,“这不是还有汤呐。”
赵家军军粮充足,吃饱是没问题的,但要讲究食物精致却是不可能了。
六郎这些日子跟着行军,也已经习惯了军队里粗糙的生活,此刻吃的津津有味。
吃过了晌午饭,六子等人休整了一会,就去了陈果儿家另一块地里,继续种地。
陈志义对此很有些不好意思。
“九爷让我等尽快帮陈四老爷家种完了地,好回去复命。”六子道。
陈志义也不好再说什么,也带着陈志孝、三郎、七郎、姜富贵父子一起下地干活。
下午,黄春生并没有来,连家里的长工也没来。
陈果儿觎了眼脸色不太好的陈莲儿,不由得摇了摇头。
想是黄春生知道赵九没来,也懒得再装了。
一直到天完全黑下来了,六子等人终于种完了最后一块地……




拐个王爷去种田 第871章 送卷子
六子带来了一百多人,把陈果儿家的地一天就种完了。
晚上回到了谢家窝铺,陈志义和李氏坚持要六子他们歇歇,好好招待他们,“忙活了一大天,咋地也得喝两盅。”
六子摆手,酒是绝对不能喝的,“九爷还在等候我等的消息,劳烦陈四老爷给将士们打点水洗脸洗手,把水葫芦都装满就行,我们马上就得赶回去。”
任凭陈志义怎么说,六子始终坚持,最后李氏等人赶紧打了洗脸洗手的水,又把他们的水葫芦都灌满。
陈果儿让人去铺子里拿来了一些馒头和烙饼,和两大包酱肉给他们带回去,“这不算骚扰地方,是一点干粮而已。”
六子又推脱了一番,才接过了干粮和酱肉,一行人飞身上马,朝陈果儿等人一抱拳,而后策马而去……
陈果儿一家回了屋,在饭桌上的时候,陈志义感慨不断,“还得人多干活快,要不的这些地咱家八成半拉月也干不完。”
李氏夹了他一眼,脸上也带着笑意,“那还说啥了,一百多个壮劳力在地里忙活,俺都瞅了,眨么眼就是一大片。”
李氏想了想又道:“话说回来,你得赶紧再踅摸踅摸长工,过个月巴的还得铲地呐,到了秋天还得收地,还老指着九爷派人来?”
李氏的话说的有道理,陈志义也点头,“这两天忙,等过两天种完地,俺再找找张万年,叫他帮着踅摸。”
张万年虽然是买地的掮客,不参与人口,但是他人头多,办起事来自然事半功倍。
陈果儿家的地全部种完了,一家人也松了口气。
七郎的休沐日虽然还没有结束,却也搬回到了铺子里住,再过几天就是童生试的日子了,他得抓紧时间背书。
而且陈果儿家的地虽然种完了,但是大多数雇工的地还没有种完,雇工们又不想耽搁赚银子,只在每天干完地里的活计再继续去陈果儿家干活。
所以陈果儿家每天崩锅的轰鸣声都要持续到半夜。
这会影响到七郎念书。
李氏虽然舍不得儿子,却更不想耽搁儿子念书,也同意他住回到镇上。
陈果儿依旧白天去铺子里记账,晚上回家睡觉。
一眨眼又过去几天,这天陈果儿刚记完了账,就听伙计说黄春生来了。
自从那天黄春生带人帮他们种了半天地之后,他就没了影子,听说是去县里念书了。
怎么这会倒来了?
而且他不去看陈莲儿,却跑到铺子里来做什么?
陈果儿让人把黄春生叫到后院来。
黄春生一身青布长衫,头上戴着秀才帽,手中拿着把折扇摇晃着走进了院子。
明明天气一点都不热,他却自命风流的拿着把扇子,陈果儿就顶看不上他这幅姿态。
真搞不懂陈莲儿到底看上他啥了。
虽然心里腹诽,陈果儿脸上却没带出来,让黄春生坐下,又给他倒了杯茶水,才问他今天来是有什么事?
私下里只有黄春生和陈果儿在的时候,他就不再像在陈莲儿和陈志义面前装的一本正经,而是轻蔑一笑,从袖子里拿出一卷纸放在陈果儿面前。
“听说七郎要参加童生试,这是我托人找到的卷子,是几个私塾的老先生根据历年亭长所出题目,以及根据现任的孙亭长所好给出的。并且上面也有历年来考中的童生的卷子,可作为参考。”黄春生指着那卷纸道。
童生试是迈入读书人行列的最的考试,考中了童生才有资格继续考秀才,而考中了秀才之后,才算是正八经的读书人了。
秀才之后是举人,中了举人,才算是迈入了仕途。
历年的童生试都是由本地亭长出题,由学生作答,再挑出优秀的卷子给予童生的资格。
而锦阳镇的试题,自然是由孙亭长出。
每到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老先生拿出各种卷子高价卖给考生们,以增大考中的几率。
当然老先生们并不知道亭长会出什么题目,但也会根据现任亭长的一些经历和所作所为,揣测出会出的题目的大致内容。
陈果儿睇了一眼桌上的纸卷,前几天她也听说了有不少人在卖卷子,要是能把这里面的背下来,对七郎也是有好处的。
“你想怎么样?”陈果儿只看了一眼卷子,就把目光放回到黄春生身上。
他不可能无缘无故的送来这些,肯定有他的目的。
黄春生一笑,就知道陈果儿一定会问,来之前他已经准备好了说辞。
“妹子这话说的可就见外了,怎么说七郎也是我兄弟,现在兄弟要考童生试,我这个当兄长的怎么也要略尽绵薄之力才是。”黄春生脸上呈现出得意之色。
他当然不可能白白把这些东西给陈果儿,只是必要的遮羞布也是要有的。
陈果儿冷笑了声,也不说话,等着黄春生的下文。
果然就听他话锋一转,“不过么,这些卷子我也是千辛万苦才拿到的,自然不会白白送与人。只要妹子肯帮我跟九爷之间做个引荐,再在九爷面前美言几句,这些就都是妹子的。”
说着把卷子往前一推。
从陈莲儿的口中,他知道赵九之所以跟陈家不错,完全是因为陈果儿的关系。
偏陈果儿跟他不对付。
黄春生就想出利用七郎,让陈果儿服软,达成自己的目的。
七郎是陈家唯一的男丁,他就不信陈果儿会不在乎七郎的前程。
这些卷子对于考生来讲,无疑是很重要,每年那些买了卷子的考生们也有不少能考中的,当然就算上面的题目没有押对,也是有些好处的。
但陈果儿却并不打算要。
这是作弊。
对于那些平时不上心念书,一心想求取功名的人来讲,无疑是无价宝。
但是对于认真念书的人,这东西就很鸡肋,有还不如没有。
毕竟这只是那些落地秀才的生财之道,试想如果他们真的才高八斗,又怎会一辈子都只是个秀才?
而且七郎念书很用功,如果拿这些东西给他,就等于抹杀了他平时的努力……




拐个王爷去种田 第872章 自欺欺人
陈果儿情愿七郎考不上,也不想他用这种方式取得功名。
这是自欺欺人,更是误人误己。
“引荐九爷?”陈果儿轻笑了下,正要严词拒绝。
就听黄春生说,“妹子想是以为认识九爷,七郎考中自是不在话下吧?”
黄春生话里有话,聪明如陈果儿又怎么会听不出来?
暂时打消了拒绝的念头,想听听他怎么说。
黄春生也知道陈果儿不会轻易相信,毕竟赵家在辽南府可说是一手遮天,谁能越过他们去?
可他敢这么说,自然是有倚仗的。
“妹子怕是不知道孙亭长可不是一般的官,他曾经在京城,是御书房行走。”黄春生面露得意的道:“而且他跟当朝的国舅爷关系密切。”
陈果儿没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黄春生。
并非是她不想说,而是黄春生说的这些她都不知道,对于未知的事情,她倒是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黄春生虽然也不过是一届学子,他没什么本事,但是他在县里念书,或许他从别人那听到些什么风声也说不定。
见陈果儿沉默不语,黄春生更形得意,“妹子怕是不知道国舅爷跟镇北王可是对立面,你想想孙亭长有国舅爷撑腰,他能怕镇北王?所以么……”
黄春生已有所指的看向陈果儿,那意思是七郎要想考上,就不能走赵九的门路,换言之陈果儿最大的倚仗指不上。
“那春生哥可是有什么好办法?”陈果儿淡笑了下。
黄春生既然话都说到了这份上,他肯定是有备而来,否则不是吃饱了撑的?
“所以么,小兄倒是有个主意,只要妹子给我引荐九爷,我就保证七郎能考上童生。”黄春生自鸣得意道:“而且秋下就是县试,届时小兄也能助七郎考中秀才,届时你们也可改换门庭了。”
“你先说说看。”陈果儿笑眯眯的,看黄春生就像在看耍猴。
“简单。”黄春生再次把卷子往前一推,“七郎想考中,就不能在锦阳镇,小兄倒是有些人脉,可以让七郎在三十里地以外的乌山镇参加童生试。”
黄春生一脸神秘的道:“恰巧乌山镇亭长师爷的儿子正是小兄的同窗,而这份卷子就是乌山镇亭长所出的试题。”
陈果儿笑了,原来这就是黄春生的打算。
“春生哥八成不知道,乌山镇的祁亭长我们也有数面之缘,他曾经还邀请我们家去他那开铺子。”陈果儿笑道:“我想让我哥去那考,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黄春生的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
他办这件事要去求同窗,再去找他当师爷的父亲,再偷偷把七郎的卷宗放在里面参考。
而后还要运作一番,才能让乌山镇的亭长发下童生试的资格,当然这番运作少不得花银子。
不光是给乌山镇的祁亭长,也要给同窗的父亲好处。
可陈果儿轻飘飘的一句话,就直接去找乌山镇的祁亭长。
这嘴巴打的响。
黄春生顿时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你……”黄春生霍然站起,怒冲冲的瞪着陈果儿,好半晌才一甩袖子走了。
陈果儿则是在身后笑呵呵的来了句,“不送。”
眼看着黄春生负气离开,陈果儿也琢磨起他的话,说是让七郎去乌山镇参考倒也不是陈果儿吹牛。
仙客来两次开张,赵九都来了,而附近乡镇的官员们也都到了。
尤其上次新铺子开张的时候,阳山县的县令就曾主动提出让陈果儿去县里开铺子,还说到时候找他,一切手续都从简。
而当时不光是阳山县的县令说过这句话,她记得乌山镇的祁亭长以及其他几个县镇的官员们也都说过,当然这不过是借着讨好陈果儿家,暗中在讨好赵九罢了。
童生试虽然筛选严格,但是往里面加一个名额倒也不算难事,或许真的该考虑让七郎去那?
陈果儿暗自想着。
毕竟孙亭长跟他们家不对付,万一他暗中使绊子,陈果儿也不知道。
这时候七郎回来了,看到桌子上黄春生没来得及拿走的卷子,就问陈果儿这是什么。
陈果儿说这是黄春生拿来的。
七郎脸沉了下,这些天私塾里也到处在传这种卷子,从几百文钱到几两银子不等。
那些同窗们连念书都没心情了,整天的背上面的考题。
“考取功名要凭借真才实学,靠这些个旁门左道,就算是考中了又如何?”七郎连看都没看一眼,拿起那些卷子丢到一旁,让进来送饭的伙计拿出去烧火。
七郎这么上进,陈果儿很高兴,就说他也不用这么生气,“哥靠的是真才实学就行,别人的事咱也管不着。”
七郎也不再言语,坐下和陈果儿一块吃饭。
陈果儿又把黄春生的话说了一遍,“我也觉得哥去别的镇上考比较好。”
陈果儿不知道孙亭长会不会动手,什么时候动手,又是怎么动手。
但是防患于未然总是好的。
陈果儿不忍心七郎这么用功却平白丢了前途。
七郎摇头,“虽说只是童生试,但是县衙门也会派人来监考,孙亭长想使坏也没机会。”
他还是想在锦阳镇考。
七郎生在这,长在这,对于他来讲,谢家窝铺才是他的家。
因为生活条件所限,念书的人并不多,而真正能考中的更是少之又少,一旦考中了就是光耀门楣。
到时候衙门会派人敲锣打鼓的来通知,那是十分风光的。
陈果儿家虽然现在也算是富户了,但是七郎知道这都是陈果儿的功劳,而他这个当哥哥的一点力都没出。
他心里一直很愧疚。
他能做的就是好好念书,给家里改换门庭,光宗耀祖,七郎自动抗下了这个责任。
而他每一步都要走的光明正大,这是他的坚持。
陈果儿也明白七郎心里所想,就不再劝了。
而且七郎也说了,到时候县里会派人来监考,陈果儿也算稍稍放了心。
此刻,衙门后院。
孙亭长正坐在花厅里品茗,瞄了眼范师爷手中托着的几张银票,嘴角勾起一丝得意的笑……




拐个王爷去种田 第873章 考试
范师爷手中托着若干银票,数额从几十两到上百两不等。
“大人,这是张大善人孝敬的一百两,说是给张家两位公子拜做大人门下的束脩。”范师爷笑的一脸谄媚,又拿出一张银票,“这是程家的一百两……”
孙亭长很贪婪,凡是上交朝廷的赋税,以及各种进项,他几乎都是雁过拔毛。
偏他又喜欢自欺欺人,总说自己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总之是不会承认他贪墨银两的事实。
范师爷跟在孙亭长身边多年,自然是明白主人的心思,故意把各家送来行贿的银票说成是拜入师门的束脩,这样孙亭长既收下了银子,还落得了好名声。
对此,孙亭长自然是十分满意。
孙亭长扫了一眼,粗粗算一下差不多有差不多两千两,眼睛瞄向张大善人那张银票。
程家是一个人一百两,张大善人家资巨富,却给两个儿子才花一百两,孙亭长心里十分不悦。
这不是张大善人不舍得银子,而是根本没把他这个亭长放在眼里。
“大人,今年的题目出点什么才好?”范师爷将银票收好,放在一个小匣子里,推到孙亭长给跟前。
孙亭长想了想,提起笔在纸上刷刷点点写下了孝道两个字,看着这两个字,他似乎感触很深。
孙毓秀对他的打击很大,多年来悉心培养,结果她坏了他的好事。
1...249250251252253...6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