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珍禾
傅氏有些不好意思,耐不住莫氏喜欢她,感觉两人能说到一起,一同坐也能解了这旅途的苦闷。
苏宛平也想让傅氏多出去接触一下,以后开了铺面,她多半在外头跑,那时傅氏也得独挡一面的。
于是傅氏不好推辞便坐上了莫氏的马车。
马车内只有苏宛平一人,她便叫苏义回车里去,毕竟是孩子,今个儿这么早起来,回马车里眯一会儿,这得赶一日的路,得到半夜才能进城了。
苏宛平在时烨身边坐下,时烨是顺手便握住她的小手,小两口虽没有别的亲密举动,外头的人一看就知道感情好。
“时烨,辛苦不?呆会晌午过后,换我来赶,你去休息。”
苏宛平眉眼温婉,时烨看着心痒,他小声道:“有一点辛苦,不过不要紧,晚上我能睡你房中去么?”
“我娘在,你想找死么?”
苏宛平故意吓唬他,时烨却是哈哈大笑,“你能吓唬谁?我不怕,只是我怕你哭。”
“你才哭呢。”
苏宛平有些不好意思了,不过才哭了一次吧,就上次被苏大丫的人追杀的时候,她很少哭的,上一世一个人自立,有苦也是往肚子里吞,从不曾在人前哭,这一世遇上了时烨,自己的确要脆弱一些,或许有了一个人依赖,心态就变了。
两人有说有笑的,时间过得快,也不觉得这样赶路乏味,反而觉得时间过得挺快的。
晌午到了一处荒郊,所有的车队停了下来,苏宛平的马车停在中间,对各自隔得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倒也互不影响。
吃午饭了,各家拿出看家本事,傅氏再次被莫氏留着去吃饭了。
苏宛平和时烨却是熟门熟路的架起了火锅,要炒菜要煮饭多辛苦,直接吃肉吃青菜吧,反正时烨也是一个好吃肉的家伙。
火锅最是简单,火烧旺了,锅子架上,放入肉和骨头加上自制火锅底料,就这样香味就出来了。
人家那边带来的厨子还在忙碌,他们已经吃上了。
时烨还顺手拿出了果子酒,不醉却很香。
三人也不吃主食,就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很是惬意。
那边俞家的厨子做了好吃的,学政夫人便叫下人去喊秀才公的姐姐过来吃,这学政夫人还记得那日与她喂鱼投她眼缘的小妇人。
下人去喊了,苏宛平正吃得欢,见状,便直接将火锅叫时烨给搬过去,到时一起拼桌子。
于是三人各拿一样,叫两护卫,直接去了那边。
学政夫人陆氏看着几人搬着家当过来,忍不住好笑,“莫不是你们还弄了好吃的。”
那陆氏忍不住好奇的看着锅里的吃食,可是看着也不过是水煮的肉,但是这肉汤里有鲜辣,陆氏立即来了兴致,好可是好食辣。
于是陆氏也跟着坐了过来,厨子送来的美食摆了一桌,反而只剩下时凌和苏大丫坐在那儿等着。
苏宛平立即给陆氏添了一个碗,夹了里头最好吃的骨头肉。
陆氏第一次毫无形象的吃骨头,开头有些不好意思,吃着吃着却觉得过瘾,反正这野外也不比平时在府上,倒不必注重这些礼节。
什么食不言寝不语,在苏宛平这儿全部破功,一边吃一边说话,聊着天,陆氏竟跟着笑了起来,于是陆氏回头朝苏大丫和时凌招手,“来,一起。”
是学政夫人叫的,苏宛平也不好制止,这边一青一白两护卫立即起身让位。
苏大丫和时凌也不推辞还真的过来了。
俞家厨师做的美食不吃了,反而都凑合过来吃火锅。
苏大丫吃不惯这辣味,辣得眼泪都要来了,可是时凌却是喜欢,他来了梅岭县后就没有好好的吃过辣,这边多清淡,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满足吃辣人的心。
陆氏高兴,便忍不住问苏宛平叫什么,以前总是叫着秀才公的姐姐,如今相熟的,自是不能这么叫的。
于是苏宛平想也没想的将自己前一世的名字公之于众 ,苏二丫这个名字着实不方便与人结交。
连着苏大丫现在也叫苏燕,改了名字。
“我叫苏宛平。”
陆氏一听愣住,接着念了一遍,“倒是顺口。”
时凌和苏大丫却是惊讶的朝她看来,苏大丫怕是不曾想她还会改名字,而时凌却觉得这名字多半是弟弟帮她取的,早知道当初就该早点为她起个名字的。
吃完午饭,又休息一下,准备起程了,学政夫人想要苏宛平坐她马车上来,苏宛平自是不想跟苏大丫同处一室,于是看向时烨。
时烨是秒懂,跟她很有默契,立即说道:“她平素坐在我身边帮我搭把手。”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77章 参加秀才宴
第177章 参加秀才宴
陆氏看着这对恩爱小夫妻,自然也不想拆开两人,便不再说了。
上了马车接着赶路,傍晚那一顿饭所有车队都没有停下来,全部都想急忙赶到余城,到时再吃。
于是一直到了天黑透了,他们才进了余城。
接着是寻客栈的事,知县夫人倒是想得周到,早已经给他们都打点好,不过住店银子自付,知县夫妻两人在余城有朋友投奔,而其他人就都住进了福来客栈了。
再次来到福来客栈,这一次苏宛平和时烨住到了四楼,虽然这住店银子贵,但是她家弟弟初次来参加秀才宴也不能太丢脸。
没想四楼是最快订走的,接着是三楼,二楼却是没有人住,各家的下人们都住在一楼大通铺去了。
苏宛平的两名护卫开了一间住在了四楼,接着苏义一间,苏宛平和时烨一间,傅氏一间。
一进店,伙计早已经准备好了吃点和洗澡水,苏宛平最喜欢洗澡,虽然肚子也很饿,但她还是决定先洗干净了再吃。
苏宛平洗完澡出来,与母亲、时烨和弟弟约好在一楼吃饭的,她便准备下楼去,正好经过楼道口挨着的这一间,没想此时这间房居然打开条缝隙。
苏宛平本不是一个爱听墙角的人,这会儿听到那门缝里传来的小声音,她的脚步下意识的顿了顿 。
她来到那门口,憋着声气听着。
里头住着的正是苏大丫和时凌的住处,时凌这会儿已经下去大厅中,苏大丫却吩咐苏三丫连夜出去办一件事。
“将这封信送到俞学政手中,多费些银子,不够了跟我讲,一定要在今夜送到。”
苏三丫有些疑惑,看着手中的信,那上面的字迹也不像出自苏大丫的手笔。
苏大丫这会儿算是心情极好,于是解释道:“这是白衣案的全部经过,当然里头还有一些证词,是时凌在知县那儿得到的,其实苏义也曾买下过白衣,我想俞学政应该知道此事才好。”
苏三丫怔住,如果这封信落到俞学政的手中,那岂不是梅岭县小三元的苏义名声要不保了,就算公布出来的结果不能撼动,但至少也能让苏义在俞学政面前失宠。
苏大丫见苏三丫似乎想到了不少,自个儿心情也不错,只说道:“你可能还不知道,不仅时凌想收其为弟子,俞学政甚至想将此子弄来府学院,这样的机会岂能让他得逞呢。”
苏大丫与苏三丫都笑了。
苏宛平听完这番话,她没有立即冲进去,而是转身迅速下了楼梯,这会儿四楼的住客都下去了,苏大丫没有防到她因为洗澡而延迟,听到了这番话。
到了大厅,苏宛平刚坐下不久,苏大丫带着苏三丫从楼上下来,很快在时凌身边坐下。
大家都累了,也没有时间再与人交际,各自吃了饭便上楼。
苏宛平很快吃完,他们一行人比那边苏大丫一桌先上去一步。
夜深了,大家伙也都辛苦,很快楼道上安静下来。
苏宛平从箱拢里翻出她当时给苏义做的白衣,好在她当时做了一件新的,还故意将衣摆处的花绣得不相同。
这一次她带上,只是有备无患,心里犹豫着要不要这一次秀才宴让弟弟穿上,免得这几县的才子个个怀疑她弟弟作弊,沾上这白衣案,就算没有作弊,能随意相信那外头传言,什么高僧开光的衣裳,也是让人笑话的。
时烨看到她拿出这套衣裳,有些疑惑,“如今大家对白衣案讳莫如深,还是别穿上了。”
苏宛平却是摇头,“不,我弟弟若不让大家看个明白,他以后再去乡试,指不定还当成一件笑话,我弟弟向来实诚,我怕他脸皮薄,这一次我倒是有个法子解了这个疑惑。”
于是苏宛平在时烨耳边低语了几声,时烨点头应下。
第二日参加俞学政大人的秀才宴,所有新晋秀才都来了,到了俞府门前,只觉得这寒门学子何其少,一共几十位秀才公,寒门出身的只看到三位,其他的或多或少家中都有些底蕴,就像苏宛平一样,至少也不会让秀才公穿普通的布衣。
果然这些寒门出身的秀才没能考上案首的话,不太受人待见的,只能当陪衬了,反而这些富家权贵子弟出身的,受尽了尊重与追棒。
连着苏义过来,开头还有不少人不知道他是案首的,皆不曾理会他,只是他穿着一身白衣,让不少人好奇。
直到阮知州看到了苏义,竟朝他走过来,还问他在家可有温书,接下来三年得勤读苦学,到乡试之时,便能一举高中。
得到了阮知州的鼓励,令不少学子羡慕不已。
苏义恭敬的应下,又与阮知州说了一会儿话,很快这边各地知县相拥过来,阮知州不得不先行离开了。
到了宴场上,男女分开,女眷跟着管事的到了后院,这一次由学政夫人陆氏主持。
知州夫人也来了,身边还带着刚及笄的小女儿,母女一出现,引来不少双目光,这才是贵女的样子,瞧着就跟这地方上的夫人小姐不同。
苏宛平坐在傅氏身边此时陪着莫氏说话,此时三人都朝那边看去,苏宛平看到了一位真正温婉如画的古典美人,原来是阮知州的小女,非常有礼貌,行走之间又极有风仪。
开了宴,苏宛平和傅氏这一次坐在了莫氏的身边,与苏大丫隔得相当远,她吃饭都吃得多些。
而前堂秀才宴上,坐着的全是新晋的秀才们,他们身姿端正,正好这一次俞学政通过秀才宴选拔人才入学府学院,若是再能出彩一点,还能由俞学政亲自指点学识。
这才是这一次秀才宴上的头彩,便是阮知州到了现场,也没有俞学政吸引这些秀才,俞学政是京城里来的,在京城里也极有名气,若是能拜入俞学政名下,将来前程必定好,身为俞学政的弟子,就算是个举人,也比普通的举人有靠山。
苏义穿着一身白衣坐在所有秀才当中,时烨坐在不远处,他得了媳妇的吩咐,要好好看着弟弟,这一次弟弟敢将这一身在考场上的白衣穿来,那是他的勇气。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78章 明正其身
第178章 明正其身
此时所有的秀才都三五人群聊着,就数他一个最是孤独,没有人跟他说话,除此之外,这些人似乎还嘲笑他敢穿着白衣现身,这不是要提醒俞学政梅岭县的白衣案么?
梅岭县的白衣案在早已经坏了名声,能不提就不要提,看来此人最不懂讨人欢心,也可以说是没心没肺的,什么也不懂。
此时所有知县到了场,那赵知县刚一进来,就一眼从秀才堆里看到了苏义,他居然穿着那件白衣,赵知县是知道的,此子也曾私下里买过白衣,基本梅岭县的考生都穿上了,而且中了秀才的几位也在场,当时没有被翻出作弊,但吓得也不轻。
这些人如今都不挨着苏义坐,只觉得这白衣是耻辱。
赵知县连忙叫身边的人去找苏义,乘着俞学政还没有发现,赶紧将衣裳给换下来,免得呆会俞学政看到生气。
那人赶紧去了,来到苏义身边小声低语了几声,苏义有些犹豫,于是眼神朝时烨看去,时烨立即明白怎么一回事,便走了过来,与赵知县的人说明了一下,并将那衣裳下摆翻出来,那人怔住,接着满心欢喜的去了。
俞学政来了,所有人都起了身,与俞学政一起来的还有阮知州,两人过来后朝新晋的秀才们看去一眼,再一次的苏义又显眼了,俞学政皱眉,昨夜收到一封奇怪的信,也不知谁送到府上的,信里头是梅岭县赵知县审案的底稿副件。
赵知县没能将这副件处理掉,却落到了他人手中,如今到了他的手上,俞学政看完后,原本还想着今日秀才宴考验一下这位小三元的,看来他也不必要的,虽然那场院试没能将人抓住,但动机也不纯,岂能做他的弟子。
俞学政和阮知州在主座上坐下,开宴了。
吃饭途中,各位秀才不但要上俞学政与阮知州面前敬酒,还要当场接俞学政的话题,或是做诗,或是做赋,反正各显才能,如若被俞学政看中,便能拜入他的门下了。
苏义身为小三元,又是此次秀才试的案首,自然是第一个上前的,分批上前,也领头带着五人上前敬酒,人是学政府上的管事安排的。
那俞学政看着他穿着一件白衫,脸就绿了,眼神直接略过。
阮知州却看着苏义,点了点头,当时阮知州在场,最是清楚当时的情况,此子当时吓得不轻,却还是考中了案首,果然他没有看错人。
苏义上前恭敬的行了一礼,给俞学政敬酒的时候,俞学政目光淡淡地看了一眼,都没有喝就直接放下了。
苏义有些苦恼,他今日听了姐姐的话,穿上了这件衣裳,没想到果然惹学政大人不高兴了。
苏义喝下果子酒,接着再倒满,朝阮知州敬去,阮知州却是爽落的拿起酒杯喝了。
终于没有闹出大笑话来,但是苏义站在最头前,受众人注目,年纪这么小,还是有些慌张,虽然面色不显,瞧着沉稳,可是心思却再也不能平静。
俞学政开始出题了,就借着今日的良辰美景做一首诗吧。题出得这般随意,苏义却还是恭敬的很快出诗一首。
是姐夫逼他临场发挥,那几个月里,不停的做下诗赋,他相当的努力,如今派上用处,苏义很是感激这个姐夫。
待几位秀才都做好了诗,俞学政也一同表扬了一番,却没有刻意指点谁,这让苏义有些失落,也让不少人想看小三元重头戏的也都有些疑惑起来。
莫非这位案首当真也作了弊不成,不然今日做的诗怎么如此不出彩了。
这时时凌从宴上起了身,他如今是梅岭县学教导,他必须站出来,挽会这颜面,何况他打定了主意要收此子于门下的,自然不能坏了名声。
于是时凌上前向俞学政行了一礼,便说道:“禀大人,苏义此子向来勤奋,苦心钻研学识,年纪在一众秀才当中也最小,还请大人点评一二。”
这会儿赵知县也反应过来,上前来求点评了。
俞学政看向苏义的一身白衣,忽然看向赵知县,问道:“此子是否也曾买下白衣?”
赵知县听了心惊,这调查的副卷底稿收在县衙,俞学政怎么知道的?
赵知县立即看向时凌,对了,这副卷底稿正好被时凌借走,莫不是他告诉俞学政的?可是若是他告诉的,那又何必出言帮苏义?
这一下使赵知县糊涂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赵知县不得不开口相答,既然俞知县已经知道,他自是不能相瞒了,正要说是,这时烨出列。
“我弟弟不曾买过白衣,你们看看,他当场下考场的正是这件衣裳,而这件衣裳的下摆处绣的花,出自我媳妇之手,绣功并不精湛。”
时烨的话立即引起所有人的注意,纷纷看向他的衣摆,果然看到他的衣摆处与那白衣案的不同,尤其是赵知县,看到这一点后,立即振奋精神,说起这白衣案的衣裳底下绣的是缠枝花纹。
除了这衣摆处不同,还有那襟口也有不同的,襟口背面绣有花,白衣案中是纯白的,没有花。
除了衣料一样,细下看还当真不同的。
阮知州朝苏义看去,见所有人都关注着苏义的衣裳,于是为他证明,“此子身上穿的白衣正是那日下考场的这一件,本官当时收到消息,带着人马去了,此子当时因为这一件衣裳被差兵翻看,吓得不轻,但事后他却依旧能沉稳心神,中了案首,着实是个小神童。”
十三岁中秀才,的确是个神童了,人家阮知州都为他出面澄清,再加上赵知县对衣裳的评价,在场的人才发现人家不但没有信那高僧开光的衣裳,而且还凭着真实能力考上秀才的,眼下再也不必质疑了,再质疑就是嫉妒人家的能力。
三人出来相帮,又有阮知州为证,俞学政发现自己也错怪了此子,只是那赵知县衙门里的案卷怎么会丢的?而且上面的记载明明写着此子也曾买过白衣。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79章 误会解除
第179章 误会解除
俞学政叫来随从,随从立即拿来了信,俞学政将信甩给了赵知县,赵知县展信一看,惊了一跳,若说先前还是猜的,现在就已经证实了,果然有人将此物交给了俞学政,不然今日不会生如此大气。
赵知县眼神意味不明的朝时凌看去一眼,接着连忙上前向阮知州请罪,县衙里的东西岂能随便流落在外头的。
阮知州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后,立即叫上赵知县出了宴场。时凌却是暗自心惊,刚才赵知县那一眼意味很深,如今赵知县被阮知州叫了去,在政迹上怕有所耽搁了,改日赵知县还不恨着他么。
好不容易结交来的权力地位,就因这一次毁于一旦,时凌将事情前因后果一想,他想到了苏大丫,或者是苏三丫。
俞学政见自己误会了此子,再仔细想起先前他做下的诗赋,便开始点评起来,这一次提点的多,甚至脸色都好看多了。
之后其他的秀才再来敬酒吟诗,俞学政都不提点了,以至于苏义小小年纪又成了注目的对象。
俞学政没有当场指下收谁为弟子,但大家伙都能猜得出来,多半是这位小三元的神童的。
然而到了宴会后半场,时凌却当着不少人的面说苏义已经拜入他的门下,又说起两人还是亲戚的关系,原来时夫子的妾正是苏义的堂姐。
此话传到了俞学政的耳中,俞学政面色一变,提前离开了宴场,这次秀才宴便没有收下弟子。
于苏义来讲也是万幸,他已经有了师父,但是却不能说出去,至于时夫子的一相情愿,事后再澄清便是,反正那都是回梅岭县的事了。
宴会散场了,苏宛平一心记挂着前头的事,早早的到了门口等着,看着弟弟和时烨开心的出来,两人还被不少人围着,都在问苏义是怎么读书的,可是有什么技巧。
苏宛平听了只想说这学霸是天生的,过目不忘的本事,有几个人能有,这种可遇不可求。
时凌与各位权贵告别,来到苏义身边,再次说了一番勉励的话,同时秀才宴后,就要去县学里报到,便叫他好好温书,不可以偷懒 。
听在外人的耳中,这正是一位师父与弟子的对话,不少人都信了,这位小三元神童投靠到此人门下,此人倒是运气好,收了一位这么好的弟子。
待人少的时候,时烨却当着大兄的面告诉苏义,“县学里尚有一位教导是梅岭县本地人士,叫陈律,你应该在他的名下才是。”
时凌听到这话,脚步一顿,朝时烨看来,面色微冷。
苏大丫出来,看到时凌,脚步快上两步,就见时烨跟苏二丫两人边说边笑的上了马车。
“时凌。”
苏大丫看到时凌面色很不好看,以为他在宴会上遇上了什么事。
时凌看了她一眼,什么话也没有说便上了马车。
马车内,时凌挺括的身姿端正的坐在马车内,一张俊郎的面容上是冷硬的表情,苏大丫在他身边坐下,时凌便将她揽入怀中,说道:“今日苏义差一点拜入俞学政名下,人被我抢了,恐怕俞学政会对我有异议。”
苏大丫开始听到差一点拜入时,她的心都提了起来,她不相信这一世的她还是不如苏大丫,不甘心的,以前是傻人傻福,而今忽然变得精明的,却连着苏义也会读书了,实在让苏大丫不甘心。
她的背往后靠了靠,挨着了车壁,静静地听着时凌说话。
“你如今多去学政夫人身边走动一下,我上次听人说俞学政挺喜欢寿山石,只是这东西价格昂贵。”
时凌只是这么一提,眼神却看向苏大丫,苏大丫想也没想便答道:“好,我想法子一定弄到上等的寿山石送去。”
“多亏我还有你。”
时凌吻了吻她的发,苏大丫见他心情好了,提着的心也放下了,好在苏义没有拜入俞学政的门下。
这一路上两人各怀心思到了客栈,下车的时候就看到傅氏一家人的背影上了楼。
入了屋,时凌抓紧时间与人交集会友去了,他们都会在福来客栈再休息一日,后日再一起出发回去。
苏大丫洗漱出来,就将苏三丫叫到了身边,手里拿出五百两银票,“你明天去城隍庙那儿,有一位姓滕的人家,你想法子将他们家的债还了,但是要收了滕秀才的身契,为我所用。”
苏三丫疑惑,她跟在苏大丫身边多月,什么时候冒出一个滕秀才出来了?不过看到这些银票,她立即起了心思。
苏大丫淡淡地看了苏三丫一眼,就知道她起了什么心思,于是交代道:“不要贪钱,跟在我身边你还拿得少么?平素你拿一点没关系,但这一次你不能拿,还有我找滕秀才的事,你谁也不准说,尤其是苏家院的人。”
苏三丫这一次更加搞不懂苏大丫的意思了,苏大丫今日心情不太好,也当真把她当成自己人,便解释道:“我打算在余城开铺,便是我并不想让苏家人知道,你既然跟在我身边,你知道的,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你自己掂量,不然你知道我手段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