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珍禾
贾琳在苏宛平身边坐下。
“大嫂霸气,我服。”
生四个孩子,简直不可思议。
此时赵大宝上前抱住苏宛平的大腿,一张稚嫩的小脸仰着看向苏宛平,“姑母,我要吃糖糖。”
吃糖还知道抱大腿了。
苏宛平还没有开口,贾琳更制止了,“不行,你成日只知道吃糖,来,看看你的牙,都要坏了。”
然而赵大宝找到了救星,他只抱苏宛平的大腿,一来就知道谁是靠山似的,他顺着苏宛平的大腿爬到了苏宛平的腿上,然后端端正正的坐她怀中,还朝自家母亲扮了一个鬼脸。
贾琳一脸的郁闷。
苏宛平朝孩子仔细看了看,瞧着牙齿还好,于是从袋里摸出一颗糖来交到赵大宝的手中,她说道:“姑母是从乡下来的,乡下的孩子都是兄弟之间一起分食,便是糖也会掰开一半给弟弟的,大宝会不会瓣开一半给二宝呢?”
二宝虽说在贾琳的怀中,不过眼神却停留在大宝手中的糖上,瞧着模样有些羡慕,果然坐在姑母怀里有糖吃。
大宝听了这话,他万般不舍,看着手中唯一的糖,犹豫了好久,最后剥开糖纸,掰了一半给弟弟,二宝高兴坏了,拿了半颗便往嘴里塞。
苏宛平看着两人这模样,忍不住想笑,贾琳却是无奈,“瞧着这法子好,以后也这么用,免得一人一粒,转眼也是吃完了。”
苏宛平却用帕子擦了擦大宝的汗水,看着孩子,她越发的想时烨,要是当年她也生下孩子,恐怕比大宝还要大了。
有了孩子的陪伴,果然苏宛平的心情好了不少,赵朋远放下心来,他事后听到苏宛平说时烨去燕北打仗了,怕是快要回来了,于是赵朋远便派了人仔细留意燕北的战事,等着时烨回京。
苏义最近不出门,但还有些应酬却是挡不住的,范海和韩跃在他的劝告下也不出门了,孙蒲约不到他们便不来约。
但是这一日是篙仲酒楼里最热闹的一日,原来举行了一场诗会,与平素的小打小闹不同,这一次却是有官员出了题的,由这些全国各地赶来的才子们答题,如果答上了,得了满意的答案,自是要呈给官家看的。
范海和韩跃听到这个消息后便来找苏义,三人都有些动心,毕竟年轻气盛,苏义内心还是想去探一探,只是他可以小心低调一些,不要出面对诗。
于是苏义跟赵朋远说了,赵朋远只叮嘱他在外小心些便也由着他去。
这日天气晴朗,春风和煦。三人来到篙仲酒楼外,这儿早已经人满为患,苏义三人发现连挤进去都困难,何况上面的座位,岂不是都满了。
没想那楼上栏杆处的孙浦却是朝苏义摇手,显然他那儿有位,看到酒楼外这阵仗,他们便觉得今个儿没有白来。
于是三人挤进酒楼,上了楼便宽松的多,楼上的位是固定的,没有定到位的自然就没有了。
而且为了公平起见,篙仲酒楼不接受提前预定,着实是京城权贵太多,这位篙东家也是厉害,免得得罪各方人物,倒不如直接说不能预定,要占位置,自是派下人早早来占位。
而孙浦却是巧了,昨个儿他在酒楼喝醉了,于是一觉醒来,得知今个儿的诗会,便坐在桌子前不走了,才定下了这一桌的,其他外地来的才子们却是不曾订到,余下的几桌都被京城里的权贵给定了去。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672章 与权贵子弟拼桌
第672章 与权贵子弟拼桌
苏义三人到了三楼,孙浦回头看向三人,邀三人入席,眼下楼上的人还没有到,左右位置已经被下人占了,孙浦也没有想到这么多,他不能离开酒楼,先前与他一起的酒肉朋友也没能来。
孙浦也暗自感觉到,自从自己进了京城后,这些每日与他会诗吃酒的人,似乎都不及苏义三人真诚,他也并不傻,那些人不邀请也罢。
“苏兄怕是不知道吧,今个儿来的人当中不一定全部是今年应试的才子们,听说会有一些权贵官员穿便服一同来,只是咱们未必认得出来,倒是长了见识呢。”
瞧着这一次诗会办得很大,苏义心想着,莫不是官家之意?今年是开恩科,又是新帝即位第一场应试,想来是极为重视的。
范海听了这话便问道:“孙兄可认得几人?我们几人初来,也不及孙兄见过世面。”
范海这话孙浦很爱听,原本也没有认识几人的,不过相较于他们自是认得些的。
“我倒是见过几位官员的马车,怕是能认的,咱们就在栏杆处呆着,指不定看到对方的马车便能认全了呢。”
这个法子不错,于是四人又来到了栏杆处,正好此时底下来了两辆马车,马车上的府徽让他们认出来了,正是郑家与傅家的马车。
苏义看到傅家的马车,他微微错愕,他母亲也姓傅,然而这个念头也只是转瞬即过,并没有深想。
很快从马车上下来几位身姿挺括的青年男子,一共三人,傅家马车上下来两人,正是先前认过的傅家表兄弟两人,小的那位还只是个秀才,却说名气在京城都是不错的。
至于郑家的这位公子,可是护国侯府的嫡子,自然身份极高,不过与苏义的想象不同,先前匆匆一瞥还没有看出真性情,眼下下了马车,三人却显得还算和善,尤其是那郑公子,有才子挤到他的身上,他也没有生气,虽说旁边的护卫很快将人制止。
这些才子们发现几人的身份,便下意识的分开一条道来,三人便悠闲的入了酒楼。
到了柜台前,年纪最小的施皓从身上拿出银袋往掌柜面前一放,说道:“还是老位置。”
那掌柜的露出一脸讨好的模样,“真是对不住了,三位贵人平素爱坐的那个位置,早已经有王家的人订走,如今上头已经没有空位了。”
三人特意早点赶过来,结果告诉他没有空位了,施皓脸色大变,怒目看向对方,“你可知我们是什么人?”
那掌柜的吓出一声冷汗来,好言解释道:“自是知道公子的身份,只是上面订位的,除了王家的、李家的、张家的,还有几位也皆是权贵之家,我们开门做生意,谁都不敢得罪,只好一个先来后到,对不住了,要不一楼还有位。”
“你让我们这样身份的人坐在一楼大厅,与这一群寒门挤在一起?”
施皓气得不得了,那掌柜的却是差一点要跪下了,但那掌柜的精明,他向郑公子求饶,“还请郑公子体恤,我们开铺做生意也不容易。”
郑泽瑞果然是三个里最好说话的,他问掌柜,“这样吧,我们先上楼,到时我们看哪家有空位,便挤一挤,左右他们我们都是认识的。”
那掌柜的一听,连连点头,便亲自引着三人往楼上去。
施皓还是不高兴,到了三楼门口,也是朝那掌柜的瞪了一眼,“今个儿这事儿我记住了,以后若还敢这样对待爷,小心你的命。”
那掌柜的吓出一身冷汗,连连呵腰点头。
郑泽瑞却是朝施皓看去一眼,“为难一个下人有什么意思,不过是来参加诗会,别节外生枝。”
施皓显然有些怕他,便不再看那掌柜,也不再说狠话,三尊神终于进门了,掌柜的赶紧走,心想着还好东家的厉害,早早的往那几家官员府邸传去了帖子,有这些世家镇住,乱不起来。
三人一进入厅中,每一处都打了屏风,但还能看到一些,都是每桌坐着一个下人,一看他们的穿着便知他们是哪家府上的,京城的权贵说多也不多,真正的新贵,自是跟着从燕北来的,而护国侯府正是新贵,所以说这些人的府上都是认得的,的确身份高,也没必要惹事。
只是在那几家之后的一个角落,却坐着四个寒门,还有些眼熟,尤其是其中一个,听说是北边才子的解元,这一次正与他们一同下考场的人,指不定还是对手。
于是这边三人毫无顾及的便朝那边四人走去。
苏义几人起身,朝对方作揖,那施皓却是不予理会,不过是个寒门,弱的像只蚂蚁,还轮不到他回礼,甚至他的眼睛看向别处,却是不请自坐了。
旁边的傅洪却有些看不惯了,“表弟,你且起来,若是中了,以后他们都是我的同年,将来指不定站在一个朝堂上的,同为读书郎,连这一点儿礼节可都是忘记了?”
傅洪说话虽小声,却还是让对面几人听到了,苏义对傅洪顿生好感,的确,姐姐常说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在生意上这样,做人方面更是这样,如今他们是寒门,可是将来的事谁知道。
他们一起下考场,中了那便是同年,也算有同年之谊。
郑泽瑞朝施皓看去一眼,施皓只好起身,三人回了一礼,才相继一同坐下。
傅洪朝四人看来,试探的问道:“不知这一桌可还会有人来?我们今个儿来晚了,倒是没有位了。”
孙浦一听连忙摆手,“只有咱们四人,傅兄三人若是没有订到位,不如就坐这一桌,也是咱们的荣幸。”
傅洪一听,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又道了谢,于是就坐在这一桌了。
一时间桌前有些尴尬,往日里,这些权贵子弟高高在上,是绝不会与这群寒门一起的,没想到有一日会坐在一桌,如此近距离,孙浦已经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而范海和韩跃却是不好插话,生怕自己说错了话。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673章 一见如故
第673章 一见如故
唯独苏义一脸淡然,并没有因为他们的身份而拘紧,也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自卑,倒是让郑泽瑞有些意外。
郑泽瑞朝苏义看来,忽然问道:“不知阁下如何称呼?”
“我姓苏,叫苏义,字子坚,岭南人士。”
苏义语气不紧不慢,字句清淅又带着礼貌。
郑泽瑞莫名对他有些好感,虽说看到底下那些寒门才子们像是看什么稀罕之物似的堵在酒楼门口有些不雅,但此人却似乎有些不同。
郑泽瑞忽然想到一事,他问道:“你莫不是岭南季大儒的弟子?”
苏义原本不想道出自己的身份,可是对方忽然这么一问,如若再瞒着便是说谎,于是他只好点头,“正是,我师父已经隐世多年,想不到公子还记得他老人家。”
在座的众人一听,都惊讶的看向他,前朝季丞相的弟子,这位季大儒可是岭南的代表,也曾与官家有同朝为官之谊,而且官家还极为看重岭南的科举考试。
孙浦忍不住问道:“难怪了,你是岭南解元,原来是季大儒的弟子,不知季大儒有多少位弟子?想来苏兄一定是最受看重的那一位了。”
苏义只好如实答了,“我师父只收了我一位关门弟子,不过外门院学会有众多弟子。”
孙浦听到这话,倒吸了一口气,连忙说道:“那苏兄怎么不早说,我还以为……我还以为……”
他有些说不下去,眼前这人可是他的最大敌手,季大儒的关门弟子,那先前必定藏了拙。
这边傅洪也对苏义重视起来,看他的眼神都不同了,唯有那位小的秀才郎施皓却是冷笑一声,“既是季大儒的弟子,想来今天必能得魁首了。”
苏义却并没有因为对方的态度而生气,反而一本正经的答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不敢妄自菲薄,只能尽力而为。”
郑泽瑞却是接了话,“苏兄说的对,今日咱们来也不过是长长见识,才识上自是人外有人,咱们并以平静之心待之。”
施皓被郑泽瑞的眼神给制止了,有些不甘心,不过就是个寒门出身,有一个好师父又怎么了,季大儒也只不过是前朝的丞相,若不是官家念及旧情,这样的人就该杀,岂能留下,所以有什么得意的。
“我倒是没有想到苏兄是季大儒的弟子,我一听到岭南便想起了季大儒,官家很看重岭南的科举,苏兄这一次恩科考场,一定要为岭南争光。”
苏义一听,倒对这位护国侯嫡子有了新的看法,也不是每位权贵子弟都看不上寒门的。
郑泽瑞接着介绍道:“我是护国侯府的郑泽瑞,字元煦,家里排行老二,这位是傅家二房长子傅洪,这位是傅洪表弟施皓。”
对方主动介绍自己,显然是有心结交了,孙浦感觉到不可思议,连忙自我介绍,而同时范海和韩跃也相继介绍,转眼桌前的尴尬没有了。
三位权贵子弟当中,护国侯嫡子郑泽瑞反而是最和善的,并没有半点轻视,而傅洪也会时不时接上话,似乎也没有介意与他们结交,只有那个施秀才,却是不太爱搭理。
直到几位才子谈到学识上的问题时,施皓才发现自己秀才出身当真学识不如人,竟是插不上话,他一时间很是气恼,转头起身向郑泽瑞说是打算回去了,于是也没有理会表哥傅洪的意思,却是直接走了。
傅洪脸色有些不好看,这个表弟今年也有十七岁了,怎么还像个孩子似的,平素在家里头娇惯着也就算了,可是在外头却是半点不给他面子,连着在郑公子面前还敢如此嚣张,若不是郑公子好说话,若不是他与郑公子是同窗,表弟这样的性子,恐怕早已经将人得罪了。
不过施皓一走,六个人反而聊得更加开心了,一说到学识上的话题,苏义原本想低调些的,可是耐不住郑泽瑞与傅洪都是有才之士,有些惺惺相惜,不知不觉便将自己的才识展现出来。
旁边坐着的孙浦、范海、韩跃都忍不住暗自心惊,皆朝苏义看来,原来苏兄如此有才,果然先前藏了拙,不愧是岭南的解元,也不愧是季大儒的弟子。
倒是郑泽瑞对苏义的不少话题都很感兴趣,也有自己的见解,两人反而成了桌上的主导,颇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
几人许是聊得太过投入,又有屏风挡着,厅中各桌都慢慢坐齐了他们也不知道,这会儿几人的话题还没有停住,其中一桌上的一位中年官员,此时听到角落屏风后的两位才子正说着这市场商户的价格指导一题展开辩论,他觉得颇有意思,于是起了身。
苏义刚说起商户行商的意义与国民经济之间的依赖,这话题也正是时下人讨论最频繁的,只是不会这么具体的分析过,而且官家新政刚出,官家也欢迎天下有才之士去辩论楼里体现自己的才识,一但有对新政有独特见解的,都会收集到官家的手中, 指不定对恩科考试还有帮助呢。
也正因为官家对言论的开放自由,这些才子们才敢大庭广众之下去辩论去评价。
这会儿苏义话才落,屏风后便走出一人,此人一身紫衣长衫,瞧着像个老学究,不过此人身板挺直,身姿高大,模样又有些不怒自威,瞧着像是朝中的官员。
“这位才子所说的,民间粮价几何,布价几何,看病药钱又几何,倒是有趣,不知你刚才所说的价格与民间行情,讲的是哪个地方的?”
此人声音宏亮,看向几人,眼神很专注,那郑泽瑞与傅洪一看到来人,立即含笑起身,朝对方行了一礼,“见过范大人。”
苏义几人自是跟着起身了的,也跟着一起行礼,他们四人自是不知道对方的身份,听到两人称对方为范大人,想来必是官员了。
范井在郑泽瑞旁边坐下,看向苏义,接着问道:“这位不知家乡何方?”
苏义只好如实说了。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674章 冒尖答题
第674章 冒尖答题
范井一听,脸色大变,他再将苏义上下打量一眼,似乎很眼熟,尤其郑泽瑞补充说他是季大儒的弟子后,范井的脸色便有些奇怪了。
过了一许,范井才说道:“想来季大儒的弟子,必定是有才的,今年恩科会试,好好考。”
范井没有再纠结几人的话题,却是起身走了。
便是郑泽瑞和傅洪都不知范大人这是怎么了,明显刚才兴趣很浓的过来的,这会儿却败兴而归。
然而范井回到位上,却是叫来心腹长随,在他耳边低语道:“派几个人查一查苏义旁边三人的底细,务必派人将三人盯紧了,在恩科会试前,苏义的身份不能走漏。”
那长随立即点头退下。
范井却是端着茶杯陷入沉思当中, 他想起当年流放到岭南之时,是时烨三人将他救出,而提供他银两盘缠又找了镖师护送他回到家乡南阳的,却是梅岭县人士的一位姓苏的女子,正是时烨的妻子。
而这位苏氏当时尚有一位弟弟正在读书,他认出来了,虽说多年不见,人也长大了,但他还是认出当年那个小小的少年郎,那个温文尔雅的读书郎。
想不到,当年的救命恩人,会在这样的境地相见,如今处境互换,倒是他报她当年恩情的时候,至少在京城,他得护着他们姐弟两人安全。
范井心头却有些苦涩,待苏义考完后,瞧着他得见见姐弟两人了,到时早些将人送出京城去,京城这个是非之地,他们根本不该来。
而这边孙浦却是从头到尾没有搞清楚,那位范大人一来只问了苏义的名姓,却是没怎么与他们说话,也是匆匆便离开了。
孙浦便小声问傅洪,不知范大人是什么官。
傅洪倒也有问必答,说道:“刑部尚书范大人,你们初来京城,自是不知道,以后可别犯事,犯事便落入范大人手中了。”
孙浦几人却是笑了,然而苏义却对刚才范大人看他的眼神一直感觉到奇怪,他莫不是认识自己?
很快诗会开始,不过是国子监派了人过来将国子监祭酒大人出的三道题写在题板上,让所有才子都能看到。
题目公布出来后,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往那边看,苏义这一桌眼前的屏风合上了,将整个大厅一览无遗。
只见上面出了三道题,第一道题,父与子,第二道题,嫡与庶,第三道题,什么是大同之冶。
每道题都让这些才子们倒吸了口气,一时间竟然无人敢答,这些观点自是有很多派,可是每一派代表着一种思想,只是不知哪一种思想才是官家所要的思想呢?一个不好不是惊喜是惊吓,不但讨不到好,指不定还在官家那儿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苏义看到这三道题,他再想起自己乡试之时写下的策论文章,他心里暗自有了答案,正如他先前所说的,他那一次与众不同的答题,便是了解官家的开始。
这边傅洪和郑泽瑞两人却是面色严肃,傅洪说道:“父与子,君与臣,家与国,皆是论点,且看各位的能耐了。”
“至于嫡与庶,官家最近撤恩荫入士,重科举,重才识,嫡庶尚有,却也是能者居上,皆能重用的。”
“第三道题的大同之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皆是《礼记礼运》中提及,若有自己的观点,就眼下的情况,总归如今天下归一,新政刚施行,百姓的臣服与思想的统一,都是官家所乐见的,各位才子,各显其能,想来官家想听百家之言,而不是平庸之意。”
傅洪将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倒有些让孙浦意外,他们几人不了解官家,还不知道怎么答呢,但是傅洪一说,他们便有了方向,这意思是官家不喜随大流的想法,他想听百家言,纳百家之意,显然第三题便是官家想要的大同之冶。
如此看来,官家可是位明君。
为了不使答题者太过拥挤,另置一室,里头放置了桌子十来张,每次可进入十人答题,由国子监的人看守着,可答一题,也可以同时答三题,皆由各人喜欢。
同时国子监将各自署名的试卷拿上去,若有出色者,必会推荐给官家批阅 。
很快厅中陆续有人出列去答题,傅洪也有心上前去答题,于是看向桌前几人,邀他们一起前去,然而苏义却有些犹豫了,大哥叫他不要出头冒尖,眼下会试在即,他若出列答题,万一答了个好歹来,岂不是出事了。
然而苏义是有才的,他知道官家是什么意思,第一次与官家的碰撞,他猜到了,如今看到这三个题,他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相较于会试,眼下答题是最容易将自己的佳作送上给官家看。
苏义有些纠结,他所学所想自然想让官家知道,他是季大儒的弟子,他不想辱没了师门,总之,他有些蠢蠢欲动。
旁边的孙浦也邀苏义一起前去,范海和韩跃却有些犹豫不定,刚才虽然傅洪不藏着掖着的说出自己的观点与官家的喜好,可是两人还是没有把握会不会将此事弄巧成拙,于是两人打算不去了,想来两人这种随大流的意思很明显。
这会儿郑泽瑞起身,直接邀苏义去,见他还犹豫不定,却是上前拉了他的衣袖,“苏兄有才,不去却是官家的损失。”
在郑泽瑞和傅洪的坚持下,于是这一桌四个人便进去了。
范海和韩跃在桌前坐着,心里头却有些失落,气自己的懦弱。
不过在场还是有不少才子不曾去的,两人还算能找到安慰。
转眼一个时辰过去了,孙浦最先出来的,他只答了一题,便是大同之冶的题,至于前面两题,太过敏感,而且自古嫡庶之分,怕自己答的不好。
苏义、傅洪、郑泽瑞三人却是最后出来的,既然已经进去答了,自然将三道题都答了出来,三人出来时,已经过去了两个时辰。
外头还有不少人入内,这一次诗会时间延长到第二日上午。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675章 郑家击鞠赛请帖
第675章 郑家击鞠赛请帖
三人一出来,孙浦几人便迎了上来,恭喜三人将三道题都答了出来。
三人也着实累了,于是孙浦主动叫了一桌子好酒好菜,几人一桌子吃了起来,孙浦在算着帐单的时候暗自咬了咬牙,跟着他一同来的书童告诉他,那位支持的地方富绅说了,如果他不中,这一趟所有的花销他都得自己还回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