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珍禾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474章 招募水手
第474章 招募水手
此时的离朝已经安定下来,边关不起战事了,陆路也已经恢复了太平,各地官员开始打压那些借机起事的义军,不过几个月的时光,又出现了陆路的走商,而海运更是不用说了。
余家的船队一直有通行,其他的小船队也开始恢复过来,虽然不及以前那般通顺,却也还是能做生意的,十桩生意里毁掉两三桩,还是有利可图的。
余江这一次带来了不少货物,彻底与苏宛平做起了长期的生意合作,苏宛平将他请下了船,就在清风楼里住着,于是苏宛平说起了自己的提议,她问余家船队可招收水手。
余江一听,倒是点头,“你是什么机会都不放过,各地陆运和海运恢复后,的确我余家船队要扩大规模,自然是要招收一些水手的,不过沿海一带要招些人手挺简单,尤其是现在,都是挤破了脑袋的想要加入我余家的船队。”
那是当然了,余家的船队在这乱世中还能通行,不仅他们的护卫队厉害,还有他们黑白两道的交际手腕,苏宛平点了点头,他今日特意将余江请下船,好酒好菜招待,又送来了美人,怎么说也是想为梅岭县的百姓争取一些水手的名额。
余江在听到苏宛平是为梅岭县的百姓着想时,他再看苏宛平的眼神就有些不对劲了,余江捋了捋鼻端下的八字须,无奈道:“遂不知你一个为利是图的商人还有这忧国忧民的心思。”
为利是图么?苏宛平却是笑了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自然也是一个俗人,不可例外,不过我的家乡在梅岭县,我看着梅岭县一步一步的繁华起来,可如今我却看到了梅岭县的庄户生活越来越不好了,我虽为商人,手中不缺银子,可是我还是会良心痛,余总管你说,我能怎么办。”
“余家船队在咱们梅岭县赚下不少银子,不就是顺手而为的事,便答应了我的请求如何?”
苏宛平说这话时,面上含笑,可是话里话外似乎也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余江看着她就有些牙痛,强龙难压地头蛇,她这个地头蛇还当真令人头痛的。
最后余江同意了,苏宛平知道余家船队能在梅岭县停留的时间不长,于是二话不说派分销商又在东西南北四区设点为余家船队招水手。
沿海的百姓个个都悉水性,做水手自是不成问题,有出路就好,而且余家船队同意了,每过三个月,他们便能回家一趟,见见自己的亲人,有时能呆半日,有时能呆一日,视情况而定,但相较于那些一去不归的船队,于梅岭县的百姓来讲,这已经是很好的忧待了。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原本应骋杂货郎的百姓转身投入余家船队中,这一下余江懵了,他怎么也想不到转眼几个月梅岭县出现了这么多的壮丁,他们余家船队虽然家大业大,可是也用不了这么多的人,不可能因为苏宛平的一句话“威胁”,还得他们余家船队养活整个梅岭县多余的壮丁吧?
于是余江叫来苏宛平,说余家船队最多要走两百名水手,多了便不要了。
好吧,能给百姓谋点差事已经不错,倒也没有强行要求,便将余江这个要求说了出去。
百姓们一听,更加疯狂了,精挑细选之下,终于要走了两百名水手,这些人不仅壮实,而且水性极为了得,余江到最后还挺满意的,发现真是万里挑一出来的,想来以后行船所需要的人手也不必在其他地方找了,就来梅岭县。
余家的船队一走,没想喜客来又得了民心,百姓们对喜客来的感激不言于表,从此后只要是喜客来卖出来的东西,百姓都会放心的买下,也不理会别的小商贩了。
这个时代不知道什么是品牌效应,但他们却看到了喜客来的名声,一时间让不少商人生出好奇之心来。
当皇帝需得民心,当知县需得百姓拥护成为地方父母官,没成想当一个商人,也需要民心不成?
自古商人地位低下,百姓的地位还是良籍,虽然没钱,地位也比商人高,如今得了民心的商人,地位看着低下,却是有一股无形之中的力量,这让不少商人纷纷效仿之。
就像医馆里的大夫一般,为百姓冶病行善而出名,喜客来却为百姓解决工作而出名。
余家船队招走了水手,转眼间苏宛平又给了赵家船队与贾家船队的总管事一封信,要招水手,先从梅岭县开开始。
苏宛平与赵家和贾家的关系,这些总管事哪敢不从,何况两位少主临去京城前便有所交代的,立即派了人手过来招骋水手。
再一次的引起梅岭县的百姓们对喜客来的拥护。
傅家院里,苏宛平却有些不开心,看着时烨说道:“赵朋远和贾淳去往京城见父母,可是汴京城如今落入了凤国人手中,那么他们还能回到离国吗?”
时烨也正为此忧心,他担心的是两人一路上的安危。
“时烨,你说撤都如此迅速,朝中官员跟着一同撤走,这些地方百姓与商人自是不能了吧,所以赵家和贾家算是哪国人?”
这是个严肃的问题,毕竟两家的本家在岭南,也就是离国,可他们的当家人却留在了凤国,平素行商也就算了,可是眼下正是敏感期,王家人当政,不知道这边关的王将军会不会对赵贾两家动手。
时烨安慰着苏宛平,叫她别多想,赵贾两家在岭南根深蒂固,不会有事的。
苏宛平眼下也着实没有能力护住赵贾两家,再想到离国此事正需要安稳,或许不会对这些商人下手。
随着水手的招幕,梅岭县的百姓似乎缓了一口气,赵知县知道此事后,忍不住在田氏面前夸赞,“傅家女心智高,竟能想到这桩好事来,多亏得她出生梅岭县,转眼替我解决了不少矛盾。”
田氏也是很欣慰,先前还有百姓闹县衙,转头因为水手招募一事,这些百姓们似乎得到了缓解,梅岭县的生意又恢复正常,虽然不再像以前那般能随手拿得出银子,但也不会攥着银子而不花销的好。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475章 知县的请帖
第475章 知县的请帖
赵知县说道:“不如请傅家母女来府上吃上一顿饭,此女为我解释了不少事,夫人可与傅家母女多走动一二。”
田氏应下了,便给傅家去了请帖。
苏宛平此时正为一事发愁,那便是随着苏宛平创造的喜客来牌子越来越响,梅岭县不少小商家都想加入喜客来,挂上喜客来的招牌,他们发现了一个事实,一但挂上喜客来的招牌,这些百姓就会光顾,一定比没有挂上喜客来招牌的店铺卖得好。
商人逐利,这个现象一但被发现,便有不少人想加入苏宛平的商会,这是个问题,她若是真的将这些地方小商贩联合起来,不知这些梅岭县的富绅们会有什么想法呢?
地毯式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方法,最终会不会消灭了这些地方富绅们的利益,到那时她便要与这些地方富绅们为敌了,就算不是出自她的本心,她也抵挡不住他们的猜忌。
为此苏宛平已经有几个晚上睡不好了,树大招风,这个道理她不是不懂,如果她真的要做这桩生意,与这些富绅们为敌,她倒也不怕,依着他们傅家如今的地位,一般人还当真不敢将她怎么样,她挤入富绅的行列也简单。
可是这样一来,她要交际应酬的事就多了,但凡她占有的行业,市场多是被她抓住,不就是布庄和杂货铺,这些富绅们对她已经做出了让步,想来也是极限。
新起之秀多受人打压,不是不可能的,若不是她平素的强势,恐怕早已经被这些人给排挤掉了。
正好此时收到了田氏的请帖,苏宛平便想着她是不是该高调一点了,不然接下来的生意恐怕要受人排挤了。
傅家应约,按着帖上的时日去了赵府。
宴上,苏宛平给田氏带来了余江从京城带来的香豆,香豆用在洗脸上,贵夫人自是要细致的妆容,而这香豆却是用来洗脸的,家中富有的,还用来洗澡用,显然田氏能看到这香豆的贵重,对苏宛平越发的喜爱。
这香豆也只有在京城的时候,她养在主母膝下时用过,嫁了人后来到这偏远之地,便是想买也没得买了,何况一位寒门知县,俸禄不多,也不够她消耗,便是好几年不曾用到过了。
苏宛平送了一盒上等的香豆,够田氏用上小半年的,同时苏宛平在宴间将自己的难处不小心提及到了。
田氏何其聪明,岂会不知道苏宛平的意思,她说的也不错,若是她同意这些小商贩的意见,想来会影响这些地方富绅的利益,到时对喜客来不满,随意动点手脚,都够苏宛平忙活的。
田氏对香豆喜爱的不得了,可是另一边却是苏宛平的生意野心,她有些犹豫,原本夫君便是要她来巴接这傅家母女的,傅家做生意与那些奸商不同,他们还会为百姓着想,这样的商户,却正是受他们这些当官的喜爱。
“宛平可有想过与这些富绅们合作?”
田氏忍不住提了个意见,苏宛平却是呆了呆,看着田氏,半晌露出喜色来,对啊,她要与这些散户做生意,不如先争取几位大富绅的名额,再与这些散户做,自然就不受排挤了。
想不到田氏思虑如此周全,苏宛平立即起身行礼道谢,田氏却是不以为意,她只是提个意见,同时表明自己的立场,但是具体怎么做还不得苏宛平自个儿来,所以也算不得帮了什么。
苏宛平从赵府回来便开始想起这桩生意来,是时候到她找县丞夫人合作了,莫氏是一定会同意的,得到了莫氏的支持后她再拜访几家富绅夫人,哪怕是名义上的合作,也能封住其他富绅夫人的嘴。
苏宛平这么想着,心情大好。
经过她一个月的努力,终于喜客来的牌子在不少铺面上挂了起来,百姓们果然对商铺挂有喜客来这个牌子的东西就必定好卖了不少,于是这些地方富绅也发现了这门商机,倒也没有为难苏宛平了。
再加上傅家与赵知县的关系,还有县丞府上的关系,一般人哪还敢有异议,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苏宛平将梅岭县的生意做顺当了,她开始想去一趟余城打点,项城和鹏城的生意也走上了正轨,耐何她不住在这两城,与这两城的地方官员甚少打交道,所以那边的生意只能是分销商会寻到的商家,还有招募来的杂货郎,生意倒也蒸蒸日上。
只是余城却还是遇上了一些阻力,毕竟是保昌郡的首府,她必须亲自走一趟,在那边建立起分销商会才成。
跟着苏宛平一同前去的还有滕海。
而苏宛平先前派去杭州送货银的镖师平安归来了,却是给苏宛平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石金夫和嵇猛两人得知两船的货物没了,苏东家还特意派人过来送来货银,心中感激,在得知离国安定下来后,他们便又派人送来两船好货,这一次海上太平了不少,可是苏宛平还是挺担心的。
于是她派杜储带着镖师去接船,时烨便也跟着一同前去,苏宛平担心他们在海上的安危,逼着华应和卫成一同跟着去了。
送走时烨,苏宛平带着滕海和几名护卫启程去往余城行商。
她家弟弟在余城城郊的季府别院里,正是季大儒隐退休养之地,此处安静,远离了城市的繁华,只有苏义承欢师父膝下,也不必去府学了,由季大儒全程辅导。
一对一对的名师辅导,那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耐何其他才子没有这么样的好机会,同时季大儒似乎对离国已经心死,不再置办学院,更不再接见任何人,便是才子们的拜访,他也一并拒绝了。
先前岭南三杰特意过来拜访季大儒,想受季大儒指点一二,没想连季府的门都进不去,根本不将这岭南三杰放在眼中。
如今的保昌郡对于读书郎的地位越来越低,先前的乡试受了波及,不少秀才已经挽袖下田成了农夫,梅岭县的县学都要办不下去了,季大儒的心也淡了,一向受人尊重的府学这一次也清静多了,连着俞学政也变得低调起来。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476章 去季府见弟弟
第476章 去季府见弟弟
而在这个时候,这日子夜时分,保昌郡余城的城门破例打开,一队人马匆匆入了城。
半夜能令阮知州下令开城门相迎的人不多,而来者却是身份不明,阮知州见到对方,竟是跪拜了下去,恭敬的喊了对方一声“殿下”。
那高头大马上穿青衣袍服的男子,瞧着模样不过二十六七的样子,可是一双凌厉的丹凤眼却是带着不怒自威之感,阮知州得见,竟不敢抬头与之对视。
此人带着随从进入余城,接着去了知州府。
城门迅速关上,而知州府上,却是灯火通明,迎接这位神秘的贵人。
阮知州府上的书房内,男子坐于主座,看着座上的阮知州,一道低醇而威严的声音问道:“保昌郡可有听到什么传言?”
阮知州连忙恭敬的答道:“百姓中流传,凤国出明君,但凡被凤国统治的地方,百姓们安居乐业,税赋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是百姓们向往之地,如今大离皇上不得民心,殿下,此时正是时候,不能让大离休养生息才是。”
男子那细长的丹凤眼朝阮知州看来一眼,不过一眼,阮知州便能感觉到那如实质般凌厉的眼神,他不敢抬头,心里打鼓,他想不明白,主公为何不一鼓作气,夺下南边。
“南边自是会落入我凤朝之手,只是此事不能操之过急,这个传言不错,接着保持,有必要还可以在百姓中加把火,离朝气数尽,但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劳,此番我来岭南,想见季大儒一面,同时还有时柏礼此人,你想法子安排一下。”
阮知州连忙应下,听到时柏礼三个字后,他反而皱眉,为何要见时柏礼,他们不是罪人村的么?莫非时家要平反了?
商定好了事情,阮知州连忙派人将男子引入东院休息。
……
苏宛平跟滕海骑马到了余城,余城还是很繁华,在这儿赚钱才能赚得多吧,自从她的杂货郎出现后,这余城是最先模仿的,街头已经出现不少杂货郎了,却是各家都有,不成体系。
她跟滕海牵着马站在街头,苏宛平深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说道:“余城,我来了,看我怎么夺下余城的市场,这些模仿我生意手段的人,岂能斗得过我喜客来的招牌,余城的市场我必须拿下。”
苏宛平信心满满,两人先在余城租上客栈安置,接着由滕海去寻找院子,他们得购下院子做长久的打算。
而苏宛平却是满心欢喜的带上了家中的肉干和干脆面,带上护卫便往城郊的季大儒府上去,想到马上要见到弟弟了,心情有些激动,也不知道他长高了一些没有,今年过十六岁了,她家弟弟越来越帅气了。
苏宛平一想起弟弟跟在她身边养成帅气的小哥哥,就特别有成就感,练过功夫的弟弟身板结实,长相俊郎,又是一个好衣架子,穿什么衣裳都是好看的。
这一次她娘做了好几套衣裳,就是担心弟弟又长高了,先前的衣裳又穿不得了,她娘的绣活好,衣裳穿上身,比成衣铺的不知道好了多少倍,真是衬人。
苏宛平今日一身女装,上身云纹褙子,下身葱绿色的长裙,腰间一块玉环绶,行走间就像画里出来的美人,她学会梳的一个发髻,不是很出采,却是她唯一梳得不乱的发型,说起来这时代的发型千变万化的,偏生她学不会,也着实奇怪了。
苏宛平手里提着两袋东西,坐在马车中,想起弟弟就忍不住扬起唇角,呆会弟弟一定高兴坏了,自从赵朋远去了京城,家里连个抢吃的人都没有,尤其她弟弟也离开了家来了余城,更是显得家中寂寞起来。
傅家的马车出了城快要到季府了,没想后头赶来一辆马车,他们赶得甚急,不小心撞到了苏宛平的马车,苏宛平坐立不稳,额头砸在车壁上,她捂着额头挑开帘子。
正好对面的车帘也挑开,露出半张冷酷的脸,然而大半部分隐在阴影中,苏宛平也没有看清,只觉得对方的目光此时停留在她的身上,她能感觉到威胁,此人的眼神比时烨的还要凌厉,莫不是他不是普通人?
想来过来见季大儒的,必定也不是白丁,苏宛平忍了忍额头上的痛处,语气提高了一点,说道:“阁下莫不是没有看清前方的路,前头正是季府,此去只有一条道,前头有辆马车,理该看到才是。”
她本就生得温婉的眉眼,虽然一直做生意行事干脆,可干脆的语气中还是带着女子独有的柔媚,她今日没有扮成男装,自然也没有伪装声音,所以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反而像是美人发怒前的征兆。
苏宛平看不清对方,不代表对面之人看不清她,自然将她的模样看在了眼中,那马车中的男子眼神不知不觉看向她清秀的脸,她捂着额头,一看就是撞到了,原本冷酷的男子却忍不住扬起了唇角,清冽的声音下令,“让他们先走。”
前头车夫面色古怪,朝旁边的傅家马车看去一眼,有些不屑,却还是听了主子令,放慢了车速。
苏宛平见对方那模样是没有道歉的意思了,想起这是在季府门前,她也摸不准对方的身份,如今对方已经让步,她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于是揉了揉额头,将车帘放下。
额头青了一点,倒也不显眼,苏宛平平素大大咧咧的,也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而是拿起包袱看,见吃食没有洒出来,她就放心了。
傅家的马车停留在季府门口,她从马车上下来,门防见是她,二话不说便放她进去了。
随后赶来的马车在季府门前停下,那车夫看着前方主仆几人这么熟络的入了府,瞧着就是与季大儒的人,倒也没有那么生气了。
车夫上前拜见季大儒,送上了请帖,那门防却有些防备,叫他们在外头等上一等,待他拿着请帖入府禀报去。
那车夫只好在马车边等着,这一等还当真等了不少时间。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477章 紫衣男子
第477章 紫衣男子
苏宛平入了季府,下人便将她引入弟弟的院子,与主院比邻,姐弟两相见,很是高兴。
苏宛平将吃食放到桌上,看到弟弟一脸的开心,拿起肉干便吃了起来,苏宛平看着就心疼。这还是她第一次来城郊的季府,上一次跟着时烨他们半夜出现在余城内的季府,方发觉两府之间区别还挺大的。
这里的季府要低调的多,也不显得奢华,反而显得很朴素,当真体现了季大儒隐退的意愿。
苏宛平问弟弟最近的学业,苏义便一一说了,季府的书库里全是书,没想到这一处府邸有一个地下书库,苏义很是神秘的告诉她,便是上一次特意藏起来的所有孤本全部在此处别院的地下书库里。
平素书阁里放置的都是誉抄后的,他多半是不翻看的,所以他平素去地下书库看书,一看就是小半日。
苏义很爱读书,自从跟了季大儒,那当真是打开宝藏,他看书向来过目不忘,不曾想这会儿派上了用场,如饥似渴的呆在书库里不愿意离开,若不是季大儒管着他的作息时间,有专门的书僮提点,他指不定呆在书库里几日不曾出来了。
同时苏义每看完一本书,季大儒都会找他前去写下读后感,提一些见解,同时还要考核他对上知识的理解,比当年的裘叔教导得更加仔细有章法,苏宛平能感觉到,此时的苏义很开心。
苏宛平看着弟弟侃侃而谈,面上带着笑意,便知他在季府过得挺开心的。
姐弟两人不知不觉聊了一个下午,苏义到这会儿反应过来,想到家中的绣品,还带来了一些香豆与其他杂货,于是便想着带着姐姐去向师父问声好,这些东西给师娘带来的,也不知师娘会不会收下。
姐弟两人提着东西去主院求见师父。
苏义前去,自是无人拦他,甚至府中下人对他极为恭敬,还称呼他为苏公子。
到了主院,便有管家引着两人去水榭,季大儒最爱呆在水榭上弹琴,不过眼下那边没有传出琴音,多半季大儒坐着品茶了。
姐弟两人到了水榭外头,便有一座小拱桥,那管家便让两人等一等,他这就上前禀报。
苏宛平站在拱桥上,隐约看到水榭里的模样,水榭四面被纱幔遮挡,此时纱幔迎着风翻转,就见亭中摆着一张琴,琴前燃有香,香味飘散出来,直令人心旷神怡。
而在琴的后头放置着一张画屏,屏后是茶台,可以在此处泡茶赏景。
湖光景色怡人,一看这湖面就知此处不是人工湖,多半就是沿湖而建的季府内。
苏宛平忽然觉得这一处府邸虽不奢华,却是最怡人的,最是适合休养。
此时苏宛平正要从那琴台上收回目光,就见那画屏后走出一人,身影有些模糊,但瞧着样子应该是季大儒才是了。
季贤听说季家姐弟前来,他的眼神朝画屏看去一眼,想了想便吩咐管家将人引过来。
苏宛平进入水榭,只觉得清香怡人,当真如她想像中一般,此处好风光,好景致,也挺惬意的。
苏家姐弟两人在季贤面前行礼,苏宛平将手中的礼物送上,接着坐于栏杆前。季贤倒是好心情,说道:“难得你还记挂着你师娘,如此便收下了。”
苏宛平高兴,苏义自然也是高兴的,师娘待他如子,很是细心照顾,在饮食上还会亲自过问,只是今个儿师娘回了本家,不在府邸里。
季大儒看向苏宛平,觉得此女当真是位行商的能手,明明寒门出身,却在梅岭县开了商会,转眼余城都效仿之,季大儒虽已隐退,却是对整个保昌郡的事不管什么都是知道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