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无疆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瑞根
看见宋大成澄澈的目光中没有太多的杂色。虽然经历了二十年仕途的风风雨雨,早已经把他这个昔日的青葱少年锻炼成了浸淫于复杂人性中的“老油条”了,他自认为还是可以看得清楚人性真实的一面的。
宋大成是真心还想做点儿事情,看来天梁的脱贫还真是宋大成的一块心病,所以想要在这项工作上发挥一下余热。
照理说他到人大去了,可以悠哉悠哉的喝喝清茶。看看报纸,锻炼锻炼身体,顺带也履行人大的义务,但是在党委主导下的人大,定位本来也就比较模糊,虽然各种法律法规写得花团锦簇,但是国内体制如此,人大过于突出,也就会削弱党的领导,所以在现实工作中,人大更多的还是起着监督的作用。
现在宋大成想要在天梁脱贫的工作上尽一份心,陆为民也很能理解,每一个在任领导总还是有些遗憾的事情,现在宋大成要到二线去了,还有点儿遗憾,当然希望在彻底退休之前能达到自己的心愿。
“也好,大成,你还是十多年的那样啊。”陆为民满意的点点头,“那就这么说定了,你回去和老潘说说,我相信他也能理解,这也是好事,我们俩就再携手来干一番事情来。”
宋大成似乎也被陆为民这番话勾起了当年在阜头的种种回忆,爽朗的笑了起来,“陆书记,您现在是省委副书记了,手里边工作肯定很多,就算是您在主抓脱贫工作,也不可能丢下其他工作,您只要多关注一下这边就行,能有一些资源向我们这边倾斜就行,我到人大去了,相对清闲,我想没事儿我也就扎在天梁那边,琢磨一下,怎么来为天梁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子来。”
“行。”陆为民也不多言,宋大成是个干实事的人,他这么说了,就会这么做,“黎阳今年情况不错吧,你下来到人大,嗯,老田也要下来,到政协,这一下子你们班子里空缺不少,市里有什么考虑没有?”
宋大成犹豫了一下。
陆为民问的话有些玄妙,市里有什么考虑,这个市里的含义太丰富了。
一般理解这个市里应该是指市委,但是自己和市委副书记田蕴天都要下来,一个到市人大,一个到市政协,市长人选省委组织部那边已经明确了,由省委组织部选派而来,但是这个至关重要的市委副书记人选,省委组织部大概有意要在黎阳市委班子里产生,所以现在形势很微妙。
黎阳市委的班子情况比较复杂。
市委书记潘晓良是黎阳人,但是成长却不在黎阳,而是在昌州,先后在在昌州宝德县担任过县长县委书记,后来调到省经信委担任过副主任,才到黎阳短暂担任市长,最后接任书记。
市长宋大成是丰州人,但是丰州在十多年前却是隶属于老黎阳地区,所以应该算是一脉相承,渊源很深,所以宋大成也算是和黎阳有些瓜葛。
同样市委副书记田蕴天是土生土长黎阳人,而且一直成长在黎阳,影响力很大。
这一次市长和市委副书记同时退二线到人大和政协,市长人选由省里安排,但是市委副书记的人选却足以让人打破头。
现在市委副书记的竞争人选有三个,常务副市长葛建本,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海鹏,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朱森。
“陆书记,这个话题我有些不好回答啊。”宋大成宽厚的嘴唇动了动,似乎觉得有点儿为难,“市长人选大家都知道是省里安排,关于市委副书记的人选问题,争议比较大,碰头会上交换过意见,分歧比较大,潘书记的意见是倾向于宣传部长张海鹏,老田则倾向于组织部长朱森。”
陆为民敏锐的觉察到了一些异样,按照惯例市委副书记缺员,一般说来会是由常务副市长来递补,当然市纪委书记或者市委组织部长递补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可现在潘晓良居然提名宣传部长,这无疑是个冷门人选,怎么都觉得有些意外。
如果说常务副市长年龄偏大,或者资历太浅,当然也可能不合适,但是陆为民印象中葛建本年龄不算大,而且资历同样好像也浅,陆为民还是有点儿记忆的,2002年自己还在丰州担任市长时,葛建本好像就是黎城区委书记了,担任常务副市长也应该有几年了才对。
“你呢?”陆为民淡淡的道。
“我?”宋大成自我解嘲的笑了笑,“我么,觉得老葛不错,但……”
看见宋大成又摇了摇头,似乎不太愿意说下去,陆为民微微蹙眉,“怎么了,你还是市长,还是市委副书记,难道连表达自己意见的勇气都没有了?”
“不,不,陆书记我没有这个意思,我也阐明了我自己的态度,不过可能潘书记态度很坚决吧。”宋大成赶紧道。
“唔,潘晓良这么坚决认可这个张海鹏,嗯,宣传部长,这个张海鹏表现很优秀,或者说有什么特别出众的成绩?”陆为民觉得张海鹏的名字有些耳熟,但是也没在意,这个名字实在太普通了。
“呃,陆书记,张部长有年龄优势,也在多个岗位历练过,多面手,……”宋大成觉得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打了个哈哈。
“行了,大成,在我面前你还给我打马虎眼,说吧,什么情况。”陆为民有些不耐烦了,很显然这里边有故事,秦宝华也和自己谈过黎阳市委班子的调整问题,但是当时陆为民只注意到了市长可能会由省里派下去,就没有在意秦宝华提的市委副书记人选问题,现在回想起来,好像秦宝华也的确提了一下黎阳市委班子结构需要年轻化的问题,没准儿也就是在为这个张海鹏埋伏笔呢。
“陆书记,张部长曾经是翟部长的秘书。”宋大成绕不过去了,才道。
“翟部长?那个翟部长?”陆为民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见宋大成没说话,陆为民心念急转,大脑如同检索一般对黎阳和中央的干部进行联系和检索,迅疾反应过来,“翟文广翟部长?”
目标1800,兄弟们请再给力一把未完待续
官道无疆 第二十卷 冷眼向洋看世界 第一百一十八节 各有背景
宋大成点头,6为民顿时就明白过来,难怪如此,原来是中*组部翟部长原来的秘书!
翟文广是中*组部下来挂职锻炼的,曾经在黎阳地委担任了两年的地委副书记,后来回了部里边,先后担任过干部三局的局长,部务委员,后来升任副部长。要看书
6为民在担任中央政研室副主任兼中联部副部长时,曾经和这位翟部长见过面,因为对方曾经在昌江工作过,和当时的自己一样,都和昌江有些瓜葛,所以也还聊起过昌江的情况。
当然,没有太多交道,只能算是点头交。
也难怪宋大成表情复杂,一副唏嘘感触的模样,翟文广的秘书,哪怕是多年前的秘书,6为民印象中翟文广在黎阳挂职锻炼的时候,应该是1996到1997年之间这个时段,虽然翟文广已经离开黎阳十多年了,但估计这条线谁也不愿意放下。
这个张海鹏那个时候还是给翟文广当秘书,十三四年间就能走到市委常委这个级别上,很难说这里边没有翟文广的渊源在里边。
就算是人家翟部长没有过问过,但是下边人也会主动的揣摩上意,估计这个张海鹏也是很会利用这方面的资源,而且是把这份资源用到了极致,否则你很难解释怎么就能从一个秘书走到市委常委这个份儿上。
当然,要和自己的际遇比,不算什么,但是6为民知道那不能比。
“哦,翟部长的秘书啊,难怪。”6为民点点头,不做评价,“那朱森的情况呢?”
这个时候的6为民似乎已经进入了工作状态,他不是省委组织部长,但是作为分管党群的副书记,党建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就是组织建设,所谓组织建设。也就是组织人事,再说通俗一点,也就是干部班子的配备调整工作,他作为省委副书记。当然也是有权力和义务来过问的。
宋大成觉得自己好像被6为民牵引着话题在走,他本来是不太愿意介入这一类事情,但是要说心里半点隔阂没有也不是。
葛建本在给他当副手期间,两个人合作得相当愉快,在工作思路上往往都是葛建本帮助宋大成完善。也能提出一些新的点子,这几年里两个人从原来的普通同事渐渐演变成了较为默契的搭档关系。
当这一次市委关于副书记人选问题上意见不统一时,其他人两位都各显神通,但是相比之下葛建本显然在上层关系上就要弱一些了,而对葛建本比较欣赏的常务副省长乔国章却又不早不晚的调离了昌江,这也是给了葛建本一个重大打击,这让葛建本一度沮丧无比,而恰巧6为民重返昌江,担任省委副书记,这顿时就让葛建本生出了希望。
宋大成和6为民曾经是关系极好的搭档在昌江不是秘密。起码在黎阳丰州这一片不是秘密。
都知道6为民起家于双峰,迹于阜头,正是在阜头县*委书记上干得极为出色所以才高升到宋州担任常委,而那个时候也正是6为民和宋大成搭档,而宋大成也同样延续着这条路,从阜头县*委书记升任丰州地区行署副专员,然后才交流任职到的黎阳。
6宋二人的良好关系葛建本是很清楚的,6为民在宋州担任市*委书记,到齐鲁之后担任蓝岛市*委书记,宋大成仍然与6为民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往来。这个情况葛建本也知道,如果不是宋大成的年龄原因,葛建本深信宋大成是完全还可以再上一层楼的,这么些年来葛建本对宋大成工作很支持。也建立起了比较好的私交,但他知道宋大成这个人的性格,是不太愿意在这些方面去跑上跑下的,这也是宋大成在黎阳沉浮了几年才爬起来的主要原因,但这一次对葛建本来说实在太关键太重要了,所以葛建本才会厚着脸皮拜托宋大成。请宋大成帮忙牵这个线搭这个桥,或者说请宋大成帮助美言几句。
对于省委主要领导来说,地市一级的常委和副职们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大多都是比较模糊的,除非有一定的私交或者工作关系来往。
6为民不算是主要领导,但是他作为副书记又要比一般的省领导的分量要略高一些,而且葛建本也同样清楚一个情况,那就是6为民与现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的秦宝华也曾是搭档,而且一样是关系相当密切的常委,秦宝华也同样是接了6为民的班,才升任省委常委,一直干到现在组织部长位置上,也就是说,6为民对秦宝华也一样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的。
如果能够获得6为民对自己的支持,毫无疑问自己就可以争夺中占据优势地位,尤其是在面对张海鹏和朱森这两个强劲对手时,这个优势更为关键,这一点葛建本也很清楚。
葛建本知道自己和6为民沾不上关系,也幸亏有宋大成这个桥梁,所以他必须要争取宋大成在这一点上对自己支持。
“朱部长的资历也比较老了,……”宋大成琢磨着怎么来说这话,资历老显然不是你能上的原因,6为民要听的显然不是这个,犹豫了一下,宋大成才又道:“听说朱部长和闻秘书长是老乡。”
“和闻一舟是老乡?”6为民略感惊讶,“闻秘书长好像是东北人啊。”
“是啊,朱部长老家也是东北那边的,他原来是2厂的组织部副部长,黎阳撤地建市时调到了地委组织部担任副部长,后来又到博北担任了县委书记,才回的市委。”宋大成解释道。
2厂是三线建设时期在黎阳山区建起来的一家企业,主要生产精密曲轴和齿轮,原来在燕谷县山区中,2ooo年才从燕谷搬到了黎阳市区。
2厂的工人大部分都来自东北,六十年代从东北搬迁到燕谷县山区的盘谷镇,从八十年代就在闹着要搬出山区,但是一直拖到2ooo年才算是拖拖沓沓的搬到黎阳,很大程度也还是受到了北方机械厂和长风机器厂搬迁到丰州的影响。
闻一舟算得上是尹国钊的左臂右膀,专门从辽省调过来,关系自然不一般,听说尹国钊也在想办法做工作,希望闻一舟到省政府来任职,大概有点儿想要让闻一舟出任常务副省长的意思,但是估计这个难度比较大,倒是另外一个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同时也还挂着副省长职务的杜克锡年龄也即将到点,闻一舟进入省政府担任仅次于常务副省长的常委副省长倒是很有可能。
杜克锡是在马道涵离开后兼任副省长的,但这一兼任就在没有卸任,一直拖到现在他年龄即将到点,中央大概也是考虑到他年龄将到,所以也就没有做调整。
“大成,你觉得葛建本更适合?那你和潘晓良交换过意见么?”既然宋大成表明了态度,6为民当然要问一问黎阳市委内部的酝酿问题。
“交换过,我和他两人之间谈过,因为分歧比较大,老田很支持朱森,而且朱森多年在组织部工作,现在有几位常委当年朱森在担任市委组织部常委副部长时,都还是县长县委*书记,所以潘晓良大概担心在市委常委会上过会出问题,所以一直没有真正研究这个事情,我估计他大概还在个别做工作吧。”话挑明了,宋大成也就不再遮遮掩掩,笑着道:“我觉得老葛更适合,老葛也找过我,希望我能向您‘如实客观’的介绍他的情况,我也是犹豫再三,但是想到‘如实客观’向您反映情况也是我的本分,我本人或许在感情上有所倾向,但是我还是坚持无论是老葛还是老朱,都应该比张海鹏更适合担任市委*书记。”
6为民笑了起来,抬腕看了看自己手表,然后道:“大成,我明白了,今天我就不留你了,改天我来黎阳,我们再好好聊聊。昌大那边还有一个形势政策报告会,宣传部和团省委组织的高校百场形势报告分析会,我也是赶鸭子上架,要承担五场,今天是第一场,我还得酝酿酝酿,……”
“行,6书记,那我就在黎阳恭候您了。”宋大成也站起身来,笑着道:“把话说明了,我心里也踏实了。”
*************************************************************************************************************************************************************************************************************
从省委后门出来,6为民步行出门到昌大。
省委距离昌大直线距离并不远,但如果从前门开车,还是得要十来分钟给,但是如果你走后门,抄小路,过葫芦巷子,沿着鹤门堰走,那步行也就是十五分钟的事情,所以6为民很果断的选择了步行。
还有四十分钟,正好可以借着走路整理一下思绪,酝酿一下情绪。
第二更送到!18oo票这么难么?
晚上12点来继续求,就不信感动不了你们!(未完待续。)
官道无疆 第二十卷 冷眼向洋看世界 第一百一十九节 路遇
宋大成今天来的目的固然有向自己反应天梁县的情况,希望自己能够多给天梁一些支持,扶持天梁尽快脱贫这个事情,但是还有推荐葛建本这件事情
陆为民知道宋大成是个实诚人,但是实诚人在官场上厮混了这么多年,也一样有心机了,当然这个心机并非恶意,葛建本和他工作配合得很好,于情于理他应当不违本心的反映自己的意见,当然也可能葛建本专门找了他,希望他出面帮这个忙,这都可以理解,换了自己也一样。
没有谁能在决定自己仕途命运的关键时刻无动于衷,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恐怕现在这个阶段,少之又少。
天梁的事情不算是事情,于公于私,于情于理,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已经纳入了省委工作的主线,而且陆为民也打定了主意,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自己的主要工作来推进。
在昌江工作十多年,要说在宋州和丰州,自己在经济工作上的成就算是相当耀眼的了,把宋州带入了全国经济十强城市,至今仍然屹立于十强之列,而且巧的是自己担任过市委*书记的蓝岛现在处于第九,比排位第十的宋州要高一位,而宋州也是整个中西部地区除开重庆这个直辖市之外唯一一个内陆城市,同时也是十大经济强市中第二个普通地级市,另外一个是苏州。
应该说自己在以工业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这条路径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无论是丰州还是宋州,都是在具有一定基础条件下自己才得以实现了既定目标,而现在省委交给自己的这个脱贫工作却不同。
19个贫困县,分布在各个市州,县情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基础条件差,自然条件恶劣,要在这些县份上通过发展经济来帮助当地民众实现增收致富。这不是单纯引进项目和资金那么简单,陆为民判断,必须要多条腿走路,一二三产业都要并行,尤其是鉴于这些地方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条件,第一和第三产业恐怕需要扛起大旗。
陆为民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但是要具体落实下去。还得要好好筹划筹划。
黎阳市委班子调整这件事情他还这没想到水是如此之深,背后牵扯到这么多关系网络。可谓牵一发动全身。
翟文广的前秘书,当然分量不轻,就算是翟文广不给任何人打招呼,但是下边人谁又能忽视隐形的影响力呢?怕是尹国钊也要掂量一番。
朱森也不简单,闻一舟对尹国钊的影响力不小,但不知道朱森和闻一舟的关系到了什么程度,单纯的普通老乡那就不算个事儿,这年头哪里没有几个老乡?你走到泰国越南这些地方街上,喊一嗓子。没准儿都能钻出来一大堆老乡,但能让宋大成这么说的,估计这老乡关系渊源也不简单。
陆为民突然意识到,自己从一开始参加工作,但一路辗转升迁,几乎什么岗位都干过,党政一把手不用说了。宣传部长/政法委书记/常务副市长/分管经济的副书记,甚至连统战部长和总工会主席都短暂干过,可算来算去,没干过的就是分管党群的副书记/组织部长以及纪委书记没干过了,纪委书记不说了,特别。可分管党群的副书记和组织部长这一块应该是党委这条线上最具分量的工作,自己以前都还没有接触过,一直到现在才算是接触。
也难怪自己会突然意识到这里边的水是如此之深,竟然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的感觉。
还好自己不是组织部长,其间还有一些回旋余地,毕竟自己不需要正面应对,方案的提出。那是组织部门的工作。
陆为民估计秦宝华现在大概也不好过,毫无疑问,除开外界影响因素,葛建本应该是最合适的,但葛建本最缺的就是没有人力挺他,如无意外,他应该是最先出局的;如果单论外界影响,张海鹏这个本身实力最弱的,就会变成最大的黑马了,但朱森如果能够通过闻一舟获得尹国钊的点头,那么应该说朱森才是最合适的。
这里边的关键要素在于尹国钊的态度,要说实话,这盯着这个市委副书记职位的人恐怕更多的心思还是着眼于一两年后。
按照任职时间来算,潘晓良担任市委书记已经快四年了,按照惯例一届任满,估计不会再在黎阳市委书记任上呆太久了,而以当下省委组织部在研究这个市长人选的谨慎程度来说,陆为民估计这应该是在为下一步接任市委书记做准备,而一旦市长接任书记,副书记就应该是市长的最有力接班人选了,这大概才是争夺如此激烈的原因,否则无论是朱森还是张海鹏,如果真的做到这一步,跳出黎阳来,安排一个合意的位置,应该不是难题才对。
陆为民也知道这只是自己的判断,具体情况如何,还要等到自己慢慢入局之后才能了解清楚底细。
沿着鹤门堰走,河风有些凛冽,吹得人脸皮有些发僵,进入12月之后,气温骤降,夜间最冷的时候已经逼近零度,比起北方的那种干冷气候,南方这种阴冷更让人难受,即便是陆为民这种在昌江生活了几十年的人,也不喜欢冬日里这种阴霾天气。
绕过鹤门堰走出头,就是光华路,从光华路过团结桥,就可以看到昌江大学的校门了。
鹤门堰河风太大,加上树木不多,夏日里在这里散步的人不少,但是冬季走的人就很少了,但是陆为民却很享受这种河风吹面让人头脑为之一清的感觉,所以他经常从省委后门出来,然后穿葫芦巷子到鹤门堰上走一圈。
眼见得就要到走到头,陆为民看见前面二十多米远的地方似乎半躺着一个人,旁边还歪倒着一辆自行车,这个时候从对面过来了一辆踏板摩托车,骑士是好像是一个年轻女性,似乎也看到了这个情况,把摩托车停在了一旁,顺手把头盔也放下,然后下车来,扶住那个半坐在路上的老人。
陆为民也没有意识到会发生什么事情,时间不是很赶,他的步速也不快,所以当他走到距离正在对话的两人身旁时,才发现那个半坐在地面上的老人已经死死的揪住了那个打算扶起他的女子衣角:“就是你撞倒了我,我的腿好疼,你必须要把我送到医院里去,哎哟,疼死我了,我的腿……”
“喂,大爷,你搞错没有?谁撞你了啊?我看你倒在这里,好心好意来扶你一把,怎么就成了我撞了你?”女子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给弄得懵了,但是迅即反应了过来,开始四处打量:“喂,二位大哥,你们可是看见了的,我从那边过来,看见这位大爷倒在这里,起个好心来做好事,没想到这位大爷是摔昏了头,还是怎么地,还以为是我撞了他,……,二位大哥帮个忙,帮我证明一下,……”
陆为民也是一愣之后才反应过来,也才发现走到自己后面几米的还有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男子。
那个男子显然不太愿意招惹这一身麻烦,皱着眉头放慢脚步,想要绕过在路中央的两人,陆为民则停下脚步,“怎么回事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