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侍从哆哆嗦嗦的点头去办事了。
年轻公子又转头看了看城下,最终鼻里哼了一声,转身走下城楼。
……
与此同时,曹操正长安和张鲁军激战。
论及战力,汉中军自然远非曹军对手,特别是五斗米教的教众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作为道士的能力远远强于他们当士兵的水平,虽然有大将张卫,杨任,杨昂等人坐镇,再加上李儒在暗中出谋划策,但张鲁军依旧是远非曹操的对手。
曹操亲自坐镇,在长安城下,大破汉中军,庞德和阎行,马超等关中宿将为前部先锋,将张鲁军打的节节败退。
五斗米将教众最终只能放弃攻打,转攻为守,向着西线的战场撤离。
曹操又分李傕,郭汜,樊稠等人北上三河,抗击牵招,田豫等人的河北军众,以解这两面夹击的困境。
在曹操的心中,他自认为只要不碰上陶商,就是天下无敌。
关中的形势一片大好,但后方的讯息却让他头疼,给他添堵。
陶商的大军尾随其后,进入中原境内,偷袭他的老巢。
曹操气的牙牙痒。
姓陶的着实是卑劣之极,自己刚一动地方,他立马进入兖、豫境内,对中原下手。
这不是纯粹的卑鄙小人吗?
幸亏曹仁,荀彧,曹昂等人坐守三城,方可阻挡住陶军,保住地盘不失。
但即使是如此,曹操的心情也是极为忐忑,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
毕竟,他也不知道荀彧,曹仁他们到底能坚持多久。
但是很快,曹操就得到了一个更闹心的消息。
这个消息是他的二儿子曹丕暗中送来的。
是关于荀彧和陶商见面的消息。





三国有君子 第七百八十六章 卸掉权力
陶商此时此刻,正和许褚,荀谌等人率兵返回濮阳军营。
半路上,许褚丝毫不予掩饰,充分的展现了自己智商不够用的一面……使劲的问这问那。
“丞相,咱们这一次当真能够离间曹操和荀彧之间的关系吗?”
陶商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转头看向荀谌,道:“友若先生觉得这事成功的几率大么?”
凭良心说,荀谌对这件事也并没有什么把握。
但他这个人还是非常讲道理的,当初陶商留下了袁氏一脉,对于他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恩惠,所以为了回报陶商的仁慈,他也是非常尽力的为陶商办成这件事。
不论结果如何,他都是尽力了,而且在他的角度,他觉的这事对他兄长荀彧有好处。
“丞相,这一次,咱们虽然使用的阳谋离间,但依照我对我兄长的了解,他一定是会受到触动的,我兄长自幼便立志入侍,光大荀氏,辅佐汉室……这是他前半生的志气,绝非旁人能够轻易触动,这次事情就算是他明白咱们的心思,他却也过不了自己心里的这一关。”
陶商点了点头,道:“友若先生的意见,我非常赞同,不同的计谋和不同的策略,用在不同的人身上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说罢,他转头看向许褚:“你听明白了吗?”
许褚虎痴的名头可不是白叫的。
“不甚明白!”
陶商长叹口气,解释道:“那我这么给你解释吧,这条计谋,主要是针对那些对朝廷有真正忠心的人,对汉室真正有感情的人,这计谋放在他们身上,才会有用,比如荀彧……但若是放在郭嘉,陈登那种没皮没脸,不长心的人身上,恐怕就不会这么好用了。”
许褚恍然大悟:“你要是早这么说,那我就了然了。”
却见一旁的荀谌突然转头对陶商道:“丞相,我要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丞相若无要事,在下想要返回徐州了。”
陶商点了点头,道:“你回徐州吧,收拾一下行囊,然后启程去邺城。”
“邺、邺城?”荀谌一下子有些傻了。
这什么意思?让我回邺城干什么?
迎着荀谌迷惑不解的眼神,陶商笑道:“河北目下已经趋于安定,眼下需要有志之士前往,一则继续替我安定民心,二则发展内政,加强商业流通,开垦土地等等……”
说到这,却听陶商道:“颍川荀氏乃是大族,英才甚多,曹操用荀氏治许昌就是一个英明的决策,而我用先生治邺城,仔细想想,却也不晚吧……”
荀谌沉默了一会,方才道:“可我是袁氏的旧臣……”
陶商伸手打断了他的话头,道:“陶某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荀谌深受感动,最终答应按照陶商的安排去邺城。
颍川乃是人杰地灵之所,而荀氏又是个中翘楚,安排荀谌去治邺城,待平稳之后,便可以慢慢恢复启用河北当年的那些旧臣,重新恢复河北当年的富庶形态。
金陵城,苏州城,杭州城,现在已经是富庶之城,下一步陶商打算开发潜力巨大的河北,这第一步,就是要让邺城和北平成为北方的经济重镇。
……
就在陶商筹办这一切的时候,曹操在长安也是闹心的不行。
他二儿子曹丕给了他一封密函,信中详细的叙述了许昌城内,荀彧身上所发生的事情。
曹操当夜嘴角就多了好几个大疱。
他这一次是真的上火了。
思虑了一宿之后,曹操找来了贾诩,把这件事跟他详细叙述了一遍。
贾诩沉默了好一会之后,方才淡然道:“司空,依老夫看来,这不过是陶商的离间之计,”还请司空不要怀疑荀君才是。”
贾诩说的不深不浅,他不会落井下石的去害荀彧,但也绝不会拼死的替荀彧担保。
这种事情实在是太过敏感,他只能是以自己的角度将真话说出来,对于他来说,这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曹操跟贾诩没有说几句话,随后便让他暂时出去了。
荀攸,程昱,满宠都是和荀彧关系极近的,问他们肯定是不行。
而贾诩又只是点到为止,不肯深说。
曹操思来想去,最终却也只能是向一个人询问。
这个人就是刘晔。
刘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汉室宗亲,他跟汉室的亲密程度,想来还是比荀彧要的高多,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刘晔的话,也相对的要更有一些话语权。
刘晔看了曹操递给他的信之后,平心静气的思虑了一会,道:“依照在下平日对荀君的了解,荀君对汉室的忠心是极高的,而他对司空您亦是极具忠心,其实最难办的,就是这样的人,咱们摸不清他对汉室的忠心程度到底是不是要高过司空……需知,汉室朝廷目下可是分别掌握在陶商和荆州刘氏的手中!”
曹操深吸口气,道:“若不是因为这天下有两个朝廷,只怕文若早就离我而去了。”
刘晔感慨的点头道:“眼下时局错从复杂,司空若是摸不准文若公的脉络,不如权且将许昌城的权柄交付于旁人手,待长安平定,回返中原之后,再做处置,如何?”
这话确实说到曹操的心里去了,他仔细的捉摸了一下,道:“可行!”
……
数日之后,便有曹氏的宿将曹洪暗中带领一支兵马,火速赶回到许昌城下令去了荀彧的全部职权。
许昌城外撒此事并无陶商的一兵一卒,他的大部分兵力都聚集在曹昂和曹仁处,而许昌城则是一片幽静,毫无战事的表现。
这样的情形,任凭谁看了,都不免心中疑惑。
曹洪只是奉命前来缴械荀彧的所有权利,但却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曹操也并不想把这件事跟曹洪说,毕竟他日后还想挽回自己和荀彧之间的关系,只是眼下事急从权,曹操要先把危险因素扼杀在摇篮里。
曹洪进了城,来到荀彧的府邸,取出曹操的令牌,并向他陈说了曹操的命令。
“文若公,对不住了!许昌诸事,目前全权由末将带领,还请文若公不要见怪!”
荀彧只是苦笑了一声,没有说话,他随即取出印绶和虎符,交给曹洪,并向他陈述了许昌城目下所有的情况。
曹洪听的很认真,就差从怀里掏出个小本本记上了。
虽然荀彧把目前的情况给他解释的很明白,但曹洪心中还是没弄明白,既然陶商眼下大举攻打中原,那这重镇许昌城,怎么却稳如泰山,没有一兵一卒来攻打?




三国有君子 第七百八十七章 曹氏叔侄
荀彧心中很是不舒服。
他能理解曹操的心思,虽然曹操还是很倚重自己的,但在这种关键时刻,特别是自己还跟陶商所管辖的朝廷有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之后,曹操是不可能让自己独掌许昌的军政大权的。
但理解归理解,心里不舒服归心里不舒服。
曹操只是派遣曹洪来收缴了自己的权力,却连一封书信都没有。
哪怕他让曹洪传话骂自己几句也好啊。
但这些统统没有,曹操的表现实在是太过平静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曹操或许在很久已前,对自己就已经起了疑心了,可能早在多少年前曹操就已经不信任自己了。
一想到这里,荀彧的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之感。
想起了陶商前番跟自己说过的话,荀彧感觉自己真的是在被姓陶的“啪啪”打脸。
自己跟陶商的对赌,居然真的是自己输了。
但就算事实如此,荀彧又能怎么办呢?
他只能继续忍耐,等待这一切结束便是了。
……
曹洪前往许昌的消息,自然是瞒不过校事府的探子,消息很快便传到了陶商的军营。
陶商一听是曹洪来了,心中不由大喜过望!
大事成矣!
曹洪的脾气暴躁是出了名的,若是派遣一个冷静的人回来替荀彧主持大局,这事或许还比较难搞,但若是曹洪回来,陶商相信自己的胜算一定是又大了几分。
其实曹操也并不想派曹洪回来,但许昌事关重大,曹操必须要派遣亲信家族的人驻守才能够安心,毕竟已经出了荀彧这么一个前车之鉴了。
夏侯惇已经死了,夏侯渊目前在前哨军阵,跟曹操关系最近的曹氏宗亲,扒拉来扒拉去,也只有曹洪才能让曹操放心。
说实话,这事对于曹操来讲,也是无可奈何。
只是他万万想不到,自己这个宗族弟弟的暴烈脾气,居然也传到了陶商的耳朵里,且会被他利用!
“来人,来人!”陶商急忙招呼裴钱道:“把我珍藏的那本书拿过来,火速拿过来!”
裴钱领命而去,留下陈登在旁边看着他不明所以。
什么书啊?还值得这样的珍藏?三军打仗之时都还带着?
莫不是兵圣孙吴的传世之作?
少时,却见裴钱急急忙忙的捧着一下匣子来到了二人的面前。
在陈登疑惑的目光下,陶商打开了匣子,为他揭开了谜底。
陈登拿起匣中的简牍,疑惑的翻看了一会,不由的满面羞红,鼻孔中也开始大量的往外喷气。
“这、这不是小春文吗?”陈登有气无力的看着陶商道:“你出门领兵打仗,怎么还随身带着这个?”
陶商微微一笑,道:“军旅途中寂寞啊。”
陈登不怀好意的上下打量着他:“丞相,不是我说你,你家中有那么多漂亮的夫人和准夫人,在家的时候本来就容易伤身,出门在外就不要带这种东西了……泄了元气,对身体不好的,对家中的夫人也不好。”
“谢谢你的好意,但这个小春文可是非同一般的宝物!”
陈登疑惑的翻开来看,奇道:“虽然写的还不错,但也并不是什么足可传世的文笔,还不至于说是宝物吧?丞相您未免太没见识,改天我给你拿两卷给你开开眼,让你知道什么才是这类书的传世之作。”
陶商笑了笑,道:“这书的水平确实一般,只得到了我几分真传,但你可知道,他的作者是谁?”
陈登疑惑道:“谁?”
“曹昂!这是曹昂当年仿照我的作品,而复制出来的,曾送到我营中请我鉴赏,我当时便留下了一份手抄本。”
“曹昂的手迹又能如何?也不过是……”
说到这的时候,陈登突然愣住了,他缓缓准头看向陶商,脸上露出了邪恶的笑容。
“字迹!”二人异口同声的说道,接着都咧嘴笑了。
……
曹洪在得到了荀彧对目下情况的解释之后,心中还是有一些疑惑,或者是不明白的地方,但他却不想在问荀彧了,而是告辞了荀彧,去问别人。
对于曹洪来说,眼下在整个许昌城内跟他最亲近的人无异于曹曹的儿子一家人。
曹操的长子曹昂,目前在濮阳城镇守,防备金陵军,城中剩下的人,只有曹操的那些夫人们,以及他其余的几个儿子们。
其中,岁数大些的,包括卞夫人所生的曹丕曹彰。
曹洪眼下也没有别的人可以询问了,他只能去问曹丕。
曹洪来到了司空府,下人匆忙进去禀报。
少时,却有曹丕代表曹府中的人出来,迎接曹洪。
二人来了正厅,分宾主之位坐下,却见曹丕对曹洪道:“子廉叔叔,你可是来了!你若是再玩来几日,只怕这许昌城早晚丧于荀彧之手!”
“什么?什么?”曹洪一脸懵逼:“贤侄,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可别吓唬我,我不经吓!”
曹丕露出了诧然的表情,道:“子廉叔叔,难道我给我父亲写的信,你都没有看到吗?我父亲也没把信中的内容告诉你?”
曹洪茫然的摇了摇头,道:“司空什么都没跟我说,你给他的信里说什么了?”
曹丕心中有点不太高兴,他给曹操写信的根本原因,是他想借着这个机会,打入曹军内部,让曹操高看自己,并重用自己,从而寻找机会入仕。
他本想借着荀彧的事情,立下一个大功劳,用以为近身之姿,但事实证明,曹操对这事好像并不打算种办,反而是有压的意思。
曹操把事情压下去,那他的功劳岂不就是被埋没了?
别看曹丕岁数小,但他的志气和野心可着实不小。
不过,幸亏回来掌控的人是曹洪。
等下曹丕不再有任何隐瞒,把从徐州使者来敕封荀彧为司徒的事情,再到荀彧在许昌城下,跟陶商勾肩搭背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跟曹洪叙述了一遍。
当然,曹丕眼下的行为纯粹是为了一己私欲,当中不免有添油加醋的地方。
曹丕的话直把曹洪听的义愤填膺,满面通红,恨不能现在回去掐死荀彧。
“想不到荀老儿如此不要面皮,司空如此厚待他,他居然这般行事,贤侄儿,这次这事,你说什么都得帮我才是!”




三国有君子 第七百八十八章 曹丕出仕
对于现在的曹丕来说,最大的愿望就是赶紧入仕。
毕竟他的大哥曹昂已经进入了曹操麾下势力的核心范围,这让曹丕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嫉妒。
都是曹家的儿子,他觉得父亲偏袒大哥好像多了一些。
这也难怪,曹昂是被曹操当做接班人培养的,跟他们这些弟弟的待遇自然是不一样。
但曹丕生来就不是一个甘于认命的人,他打从一出生就有着极强的攀比心理。
虽然表面上他一直装的谦恭孝顺,但那不过是表面。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他比英武大度的曹昂,更像曹操一些……比如说他的性格多疑。
但曹丕的年纪,让他们没有曹操那份能耐,能够很好的压制自己的这份性格弱点。毕竟他年轻,年轻人都好冲动。
多疑不可怕,有嫉妒心也不可抛,冲动更不可拍……但是一个多疑,有嫉妒心,还冲动的人,再加上这孩子特别能装,那就有些危险了。
曹操现在没有给曹丕入仕的机会,那曹丕就自己去找。
曹洪的邀请很显然就是一个好机会。
却见曹丕长叹了口气,道:“子廉叔,不是侄儿不帮你,只是侄儿一介白身,最多不过一个司空公子的名头,我又有什么能耐,能够辅助子廉叔你呢?”
曹洪拍着自己的胸脯,很是豪爽的言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曹某奉你父亲之命镇守许昌城,这许昌城的军政目下便是由曹某一手把持!我便任命你为参军,辅助曹某,如何?”
曹丕听了这话,立时便心花怒放。
若是能乘着给曹洪当参军的时机,在许昌城内立下泼天的大功劳,日后父亲回来,焉能不会对自己刮目相看?
少不得,到时候自己的地位会远远的超越大哥曹昂!
至于这泼天的大功劳是什么……还有什么功劳能够比把城内最大的叛徒揪出来更大?
这事说什么还得落在那个荀彧的头上!
曹丕站起身来,对着曹洪拱手道:“叔叔如此信任,小弟责无旁贷,为了许昌,为了父亲的基业,侄儿一定尽心尽力的辅佐叔叔。”
曹洪满意的点头,道:“好!难得你有这份心!这往后的日子里,便看你我叔侄的了。”
曹丕得到了曹洪的任命,很是兴奋的回去向丁夫人和卞夫人禀报。
两位妇人倒是没有多说什么,他们只是叮嘱曹丕,不要辜负曹操的基业和曹洪的信任云云。
紧接着,曹丕便去找他的两个同胞弟弟。
曹彰和曹植。
这两个人的年纪更小,特别是曹植,才刚刚满十岁。
但即使是如此,在同龄人中他们也算是早熟,曹丕有什么高兴的事,平日里没什么人可以诉说,于是便找他们的这两兄弟。
一进内院,便见年仅十三岁的曹彰,举着一个大鼎,在院子中一步一步的艰难的度步,浑身汗如雨下。
曹丕看的咧了咧嘴。
这小子虽然才十三岁,但身材之魁梧高大已经有异于同龄人,比他这当哥哥的还要高上一点,而且这股子天生神力,也不知道随谁。
曹丕这个人的心理很是阴暗,他有时候甚至暗自揣度,怀疑他的这个三弟,是他卞姨娘偷汉子和典韦生的。
而不远处的的台阶上,坐着一个瘦小的孩子,正认真的读着手中的书。
毫无疑问,是曹丕的四弟曹植。
“二哥,你回来了?子廉叔跟你说什么了?”曹植看见曹丕进来,急忙起身跟他打招呼。
曹彰也是“咣当”一声,将手中的大鼎扔在地上,差点没把府邸的地上砸出个大坑。
“二哥!出什么大事了?”
曹丕来回看着二人,道:“子廉叔任我为他的参军,助他处理许昌城中诸事。”
“哦?”
两个弟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一同拱手道:“恭喜二哥了!”
曹丕摆了摆手,道:“有什么恭喜的,现在外敌入境,金陵军在州内掀起腥风,这种时候被委以重任,可不是什么好事啊……而且这许昌城有着随时被攻破的可能,为兄年轻,这身上的担子……可是重啊!”
曹彰哈哈一笑,大咧咧的道:“些许小事而已,那陶商当年率兵西征董卓的时候,不也就是十七岁的年纪吗?大哥比他当年刚出仕的时候还小两岁,日后成了大事,威名定在陶商之上,而且还有我们俩帮你不是?”
曹丕闻言眼睛一亮,道:“二位弟弟愿意帮我?”
曹彰拍着胸脯道:“那是自然了,我们是兄弟嘛!我们不帮你,谁帮你?”
曹植亦是使劲的点头:“小弟年纪太小,也没什么别的本事,但舞文弄墨还是可以的,二哥当了参军,这撰写公文之类的事情,交待给小弟便是,小弟一定尽心。”
曹彰则是道:“我就给二哥你当个侍卫吧,也好有个照应。”
有了这两个弟弟,特别是曹彰,曹丕的心这才算是放下。
至少这也算是有了两个帮手。
这俩人虽然年幼,但一文一武远非常人,特别是曹彰,已经有了能媲美虎豹之力。
这样,他才能安心的去收集荀彧造反的证据。
……
与此同时,陶商命麾下的大军将濮阳城围的水泄不通,并每日派兵攻打,让曹昂苦不堪言。
就算是郝昭,面对这样的攻势也焦头烂额,数日来根本就没睡过一个好觉。
将濮阳城围定之后,陶商就按照曹昂当初留给自己的那卷书籍上的文字,开始命人仿造曹昂撰写求救书信。
经过他跟陈登的几番推敲之后,这封书信终于成型。
然后陶商又让尤驴子在校事府找了一名极为精干的细作,扮演成突围出城的战将,去向许昌城求援。
细作浑身浴血,奔驰到了许昌城。
曹洪接过“曹昂”的书信之后,立刻便变了脸色。
那书信上面的内容令曹洪极为恼怒。
曹昂说,他被陶商连番攻打,屡次派人往许昌求救,请求荀彧发兵,但荀彧却一直固守城池,丝毫未动。
曹昂本来已经是心灰意冷,但却得到了曹洪领兵回来,替荀彧接替许昌城的信息,这才燃起了最后一丝希望,写信给曹洪,请求他派兵支援。
不然自己身死事小,东郡失守,濮阳失陷才是头等的大事。




三国有君子 第七百八十九章 搜查荀府
曹洪心中气愤的不行,但却还保持着一丝理智,不敢专断。
1...333334335336337...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