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我欲乘风归
即便是要下手也是在背后,瞧不见的地方多了!
和张柏想法一样的人不在少数,各家商号拿着拜帖的伙计出门去了,但却一个也没有送出去,显然人家是拒绝了他们的“善意”。
这便是不得体了,毕竟当初官营买卖出现在东京城的时候也是互相“交流”过的,眼下这些人的出现连“交谈”都不愿意了?!
张柏隐隐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于是便派人盯着这些商队,看他们是打算如何,但不探不要紧,探听回来的消息让张柏的心凉了半截。
这些商队并没有去官营买卖之前开设的商铺,而是有条不紊的化整为零,不断的入住早已准备好的铺面中…………
宋缔 第两千二百五十五章张柏的不安
张柏心中已经有了最坏的猜测,但还是保存一份希望,可仆从带回来的消息却让他绝望,显然这些商队的到来不光是为了给原有的官营买卖注入力量,相反他们是一个个独立的商号。
现如今大宋的商人非常敏感,一点点的风吹草动便会让他们警惕起来,何况是帝国资本的这么大动作?
张柏作为商号掌柜,他的职业嗅觉也不差,很快便做出推断,无论是官营买卖还是利国监亦或是蔡记,他们出现在东京城中必然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
眼下的市场已经饱和,那从谁的手中争夺份额?简单的分析之下,傻子都能看出来,这些人都是冲着东城豪门的产业而来的!
既然他们不接自己的帖子,也不接各家的帖子,那便说明来者不善,根本就没打算和东京城中的各家商号谈。
此时的张柏不敢再往下想,别人不了解这些官营买卖他却是知晓,这些官营买卖要比眼前看到的强大得多。
思细级恐,张柏不敢懈怠,立刻对身边的仆从道:“拿着府上的拜帖速速去往东城买办的各家,既然请不到这些官营买卖,那就咱们自己聚一聚,此事非同小可,事关我等存亡,请各家的二掌柜务必前来!”
仆从被张柏的话吓了一跳,他没觉得这其中有什么问题,为何掌柜的如此紧张?
他哪里知道,张柏已经被自己心中的猜测给吓破了胆,他现在需要的是和所有东城商贾的二掌柜相商,大掌柜都在神都城中,可能还不知道这个消息。
匆匆叫来自己的贴心管事,张柏小声吩咐道:“老马,你带着老爷我的亲笔信笺速去一趟神都,什么都别问,路上不耽搁,回来后我给你家婆娘在商号里谋一个差事!”
这样的好事老马自然不会多说什么,向张柏点了点头道:“掌柜的放心,此事老马绝不懈怠,必然把您的信笺送去神都城中,待我回来拿了家主的信件,便让掌柜的安心!”
在老马看来,只要能获得家主的信件,那就一定会平安度过,东家的产业可不是一般的大,地位也不是一般的高,谁人能打垮商号的产业?
对于老马的自信,张柏没有说什么,这时候不能让太多的人知道这件事的严重,一旦消息走漏了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经营商号这么多年,张柏看透了商贾之道中的许多东西,无论是之前侵吞祁国公府的产业,亦或是民间商贾的涌向,说到底都是归结于“信心二字”。
院中的那颗大槐树明显已经不及去年景气,去年盛夏的时候这里早已经是苍翠殷殷,但此时除了树枝还在叶子已经没剩下多少。
慢慢走过院子,张柏转身进了内厢,今天晚上的饮宴自己要穿的体面些,各家的二掌柜都会到,若是不把态度严肃了便会让人觉得此事不甚重要。
……………………………………
和张柏的紧张不同,无论是官营买卖还是蔡记,此时都在热火朝天的忙活起来,他们早已打算在大宋境内处处开花,不光如此还要赚更多的钱。
谁不希望过上好日子?官家原先不允许他们在大宋境内开设太多的商号,生怕与民争利,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他们也只能认下。
说到底,无论是蔡记还是官营买卖都是资本,只不过他们是被赵祯捏在手中的帝国资本,一切的一切都要为大宋服务,这和东城豪门以及民间商贾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但资本的性质就是扩展,赵祯的“解禁”对于大宋的官营买卖和蔡记来说是一件极好的事情,要知道这些商号中不是没有人才,相反大宋绝大多数的商业人才都在其中。
原因很简单,赵祯重视人才储备,对于这一点他从未怀疑过,无论是官营买卖还是蔡记有钱,有钱专门用来养着这些闲人。
被人养着虽然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可说到底这些拥有商业头脑的人知道自己的价值,他们不愿这么被人养着,做着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事情。
这种郁闷积攒了许久,而释放的机会到来了,此次无论是官营买卖还是蔡记,全部开始放权并且明确的把目标告诉他们,运用自己所有的才学,击垮指定的商号!
发挥自己才智的机会来的这么突然,并且还是如此自主,当然这些人都有自己管理商号的经验,而不是一群空有热情而无经验的“赵括”。
这些人从离开神都城开始,便获得了来自官营买卖和蔡记的资助,给了他们每人十万贯的限额,允许他们在这个限额之内兑换物资或是直接拿钱。
每人担心他们直接跑掉,拿了国家的钱即便是跑路了也会被找到,朝廷的钱每人敢动,三司会死磕到底,官家的钱更没人敢动,黑手能把你从“老鼠洞”里揪出来!
东京城是个好地方,这里是大宋的最为中枢之地,也是天下商贾的云集之地,这些商业才俊之所以会选择在这个地方,最简单的原因便是这里的市场环境成熟。
来自天南海北的客商都有,而且坐商也是这里最为繁华,只要到了这里,号称就没有买不着的东西,所以大宋的商人们都喜欢到这里进货,无论南北皆是如此。
就因为这样的环境,所以在这里开设商号才是最好的选择,当然这是对于一些有野心和有能力的掌柜来说的,寻常人若是没有能力和手段,单单依靠本钱和一腔热血便前来东京城做生意,那结果自然是输得底掉……
忙活了整整一天后,也就自然归于平静,无论是什么重要的事情,都要等到睡醒一觉,第二天一早精神十足的去忙活。
神都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一个商号想要从开战到正常运转,再到生意兴隆,这需要一个过程,因为是官营买卖和蔡记,所以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被简化了许多。
但这并不是说商号可以瞬间开起来,其中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打理,尤其是人情往来……
惠丰商号的张掌柜发出了请帖,虽然官营买卖和蔡记的掌柜都没去,但这是为了把影响降低,否则别人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是一起的。
那问题可就不一样了…………
宋缔 第两千二百五十六章开张大吉
东京城的早晨要比其他地方稍稍晚一些,这个城市和大宋的其他城市不同便是繁华的所在,也是不夜城,即便是和神都城比起来也不差。
就是这般的城池才是充满活力的,每天早晨都有无数的工人,伙计穿梭在街道上,也有小摊小贩不断的出现。
相对于后世,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所有的土地都是皇帝的,所有的街道自然也是皇帝的,谁能驱赶他们?!
卖面汤的伙计不断的叫喊,甘冽的清泉在夏日的早晨透着一股凉气,用这样的泉水洗个脸那叫一个舒服。
卖冷食的小贩更是推着小车不断的叫卖,他的冷食不光早晨卖得好,中午卖得更好,没人会在炎炎夏日拒绝香甜可口的冷食。
茶楼已经开门,有钱人家的子弟已经在这里聚集起来,今日是休沐日,在这一天学堂放假,也有些工厂放工。
当然,为了多赚一点钱,还是会有人选择这天上班,毕竟工厂可是按天算钱的。
大宋的百姓其实非常会享受,生活节奏要远比其他朝代要慢得多,这也是大宋商贾繁荣的原因。
今天是东京城的一场盛事,许久没有出现过的奇景,无数的店铺在这一天开张,店铺的位置也相当不错,南门大街的小甜水巷…………
这里原本是暗娼最多的地方,小甜水巷一直都是如此,但因为迁都和一系列的变动,小甜水巷早已被正规的青楼所取代,而原本这里的“住客”也都转移到了东水门的第一甜水巷去了。
想想也是,南门大街上的土地寸土寸金,怎能被这些暗娼所占据?在一场激烈的竞争中,没人拿下这里的土地,因为这是官府的搬迁行为,所以土地充公。
这么多年下来南门大街上的小甜水巷已经被人遗忘,因为没有店铺开张,也没有人家搬入,原本大家都在猜测时候是官家拿下后赏赐给朝臣或是勋贵的,但事实并非此次,这些房舍被推到重新建立起来。
原本的水泥地也变成了古朴的砖地,房舍也是重新修建的二三层小楼,黑瓦飞檐相当别致,但从未开放过。
谁也不知道这些小院小房是做什么用的,时间长了自然被人遗忘,只是知道南门大街中的小甜水巷变得奇怪起来。
这模样其实非常好,宽阔的小巷,对门的店铺,小小的院子…………这一切或许对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有些新颖,但对于赵祯来说却在熟悉不过,这小甜水巷是赵祯早先的计划,在大宋开办第一条商业街!
但因为迁都等等事宜一弄,小甜水巷的开发工作被迫中止,而赵祯也渐渐忘记了这个“野心勃勃”的计划。
那时候的赵祯还没打算打造帝国资本,也没有发现资本的强大和弊端。
现在官营买卖和蔡记前往东京汴梁开始与东城豪门手中的商号和产业争夺市场,那这条搁置许久的商业街便成为赵祯手中的“王牌”。
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响了很久,不光如此还有各种各样的杂耍队伍在小甜水巷中卖力的表演,号称“飞仙儿”的秋千女子几乎要把自己荡到天空之上,高高的秋千堪比三座楼的高度。
整个汴梁城中有不少的百姓前来围观,巡城虞侯和开封府的官吏都在现场维持秩序,这么多的人若是发生踩踏可不得了。
当然最吸引人的却是四周的店铺,这些店铺开张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个“让利酬宾”的活动,之前只听说过店铺降价的,还从未听说过让利的。
十贯钱的玻璃镜本就是极为便宜的,虽然只有巴掌那么大,可镶嵌在木匣之中随时戴在身上那可就不一样了,谁还去买惠民商号的铜镜?
不光如此,十贯钱的玻璃镜今日居然还能让利一贯钱,这可是让人惊诧的,一贯钱!整整便宜了一贯钱,这是多么惊人的让利?
一时间便是维持秩序的衙役或是小吏都打算进入店铺中买上一面玻璃镜,这还只是一家而已,别的商铺只要是官营买卖或是蔡记的,都在出各种各样的让利,手段不尽相同,花样百出。
有些是买够了多少钱的东西就可以减免一部分钱款,有些则是购买特定的东西就能减钱,亦或是给予一些特有的票券登记姓名之后下次来可减免一些商品的金额!
这些促销手段是大宋之前从未出现过的,所以对于东京城的百姓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事情,不愧是官营买卖和蔡记的商铺啊!
也只有财大气粗的他们在开业这一天才会用这般让利的手段,何况这是官家的买卖,良心的很!
但最吸引人的却是一家卖冰的店铺,名叫“送雪斋”店如其名卖的是冰!
大量的冰块被制作出来,炎炎夏日进入店铺之中凉意袭人,只需要给出府宅的地址,每天都会有人送去特制的盛冰器皿,同时每天还有人送冰去!
送雪斋每月按量收钱,价格公道童叟无欺,二十贯钱可用整整两个月,每天都有人送冰!
至于效果…………反正甜水巷中的各家店铺都已经用上了,即便是炎炎夏日,前来围观的百姓也能在店铺内纳凉,而且小伙计从不驱赶,只不过一些店铺人实在太多了,纳凉的人也不好意思久留。
昨夜和各家二掌柜商讨了一夜的张柏,在看到眼前的场景后顿时眼冒金星,头晕目眩,说实话这些手段有些甚至是连他都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百姓们一边买着东西,一边夸赞官营买卖的好,而且若是七天之类买回家的去东西出现质量问题,只要拿到这里便能原价退货。
这是什么?这是官营买卖对自己家东西的保障,因为他们代表了天家!
百姓们自然是兴奋,舆论也一面倒的偏向官营买卖和蔡记,在百姓心中,蔡记便是官家的买卖,更值得相信。
张柏咽了一下口水,只觉得喉咙干得厉害,还没等他说话,边上的店铺小二递过一杯冰镇的饮子道:“这位老丈喝些冰饮子,咱们家的冰饮可是各种果味皆有,不知您…………唉!这杯不要钱,老丈莫走啊!”
宋缔 第两千二百五十七章张柏的决断
张柏仓皇而走,眼下他才发现事情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这条小甜水巷就是东城豪门的一道“断头铡”!
看似是官营买卖和蔡记的店铺在这里开张,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这些店铺只能争抢一些东京城中的生意,但却无法对东城的商号产生冲击,毕竟东城的商号做的是大量出货的批发买卖。
但眼下张柏却看出不同来,最简单的便是这些店铺完全有能力做批发!
便是送雪斋也如此,这不是张柏的臆想,而是实实在在出现的情况,他刚刚已经派人去打听了,实际上“送雪斋”做的大宗买卖是批发硝石!
硝石制冰在大宋算不上什么秘密,不少人都已经知道,但硝石这东西却是官营买卖垄断的,任何人不得私自开采买卖。
但送雪斋便是做的硝石买卖,制冰的利润谁不知道?硝石甚至可以反复使用,所需的便是场地保存,人工开销以及店铺经营。
可以说这在某些程度上算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最要命的是夏天到了,这买卖一定是出奇的好。
宋人爱冰品,也爱甜品,夏日里,甚至是秋日里一碗冰乳酪下去,便是极大的享受,张柏自己也爱吃,所以他知道一旦送雪斋的买卖开设起来,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而惠丰商号的重要一部分便是卖冰品!
惠丰商号在大宋各地都有冰品铺子,而且每年都从官营买卖中买来大量的硝石制作冰品,这看似不怎么样的生意却是日进斗金,一年四季中夏秋两季生意最好,但即便是春冬时节也有人愿意花高价买来冰品吃。
但照眼下这架势,汇丰商号在大宋的冰品买卖将会被彻底打破,张柏想到一个可能,一个让他汗如雨下的可能。
在送雪斋大量出后硝石之后,掌握硝石制冰方法的人便会每天大量的制造冰块,但他们不会制作冰品去卖,而是直接卖冰,卖给谁?当然是走街串巷的贩夫走卒!
他们每日把冰买回来,再进行炮制,利用牛乳,乳酪,果蔬之类做成花样繁多的冰品,一副扁担,两个箩筐和棉被就能让汇丰商号的冰品彻底消失!
更不用说大宋遍地开花的酒楼茶肆,甚至连刚刚兴起的咖啡馆都会出现模样别致的冰品!
张伯心中的绝望,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他发现,昨天夜里和众人的商讨其实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眼下他看到的还只是宋雪斋这一家商号,而整个小甜水巷中的商号只会越来越多,而且都是官营买卖。
别看这些官营买卖在这里生意做的红红火火,但事实上他们也都是做批发生意。
在大宋一般商号的生意在门店中,并不是全部,最值钱的永远是做大宗交易买卖的。
这个时代的商人已经总结出了相当宝贵的商业知识,张柏的想法,其实就是产品的上下游之分,这种想法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这就是赵祯常说的经济运行规律。
张柏的背后已经被冷汗所湿透,昨夜所有人的想法都是殊为可笑的,所有人都觉得官营买卖和蔡记的出现不过是官家对东城商号的一次震慑而已。
但事实上,在此之前东家和大掌柜们就已经开始想尽办法应对这一危机。
官营买卖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大宋的市面上,之前在各家动手打击民间商贾的时候他们已经出现。
这一次和之前相比却有很大的不同,事实上连张柏自己都清楚,眼下已经彻底的进入了决战的环节。
商场如战场,这句话不知何时从宫中流传到了东城。
开始的时候没人当回事,商场的竞争即便再过激烈,也不会如战场厮杀那般的要命,但现在看来,商场之争商贾之道之争,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官营买卖出现的时候和东城豪门的竞争并不激烈。但现在看来却并非如此。
许多人觉得官营买卖和东城豪门权贵之家的买卖乃是一丘之貉,但张伯却知道这并非如此。
这应该是一种试探,试探东城豪门各家的商号对官营买卖的态度,而现在,试探已经结束。
眼下张柏突然发现自己之前和大多数人一样的猜想是错误的,或者说试探只是一种假象。
张伯觉得这并非试探吗,而是一次有计划有预谋的,针对东辰豪门的一场阴谋。
东城豪门庞大若斯,家资雄厚。每年所赚之财可谓万巨,但和官营买卖以及蔡记的规模相比,东成豪门的各家商号相比起来却有所不及。
随着不断的思索和发掘。张伯突然发现。
这是针对东城豪门的一次围堵,也可以说是一场绞杀。之前官营买卖对东成豪门的买卖冲击并不强烈。
双方之间的对抗也是你来我往,但就在东城壕门压上全部身家的时,官营买卖和蔡记却突然发力。
这其中难道就没有不正常的意味?
张伯觉得自己发现了许多别人并不知道的事情,然而东京城中的,各家二掌柜们并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
张柏觉得“决战之日”已经到来,如果现在还不早做打算,事发之后再做打算便已为时晚矣!
东城豪门的商号将会彻底完败,再无翻身的可能。昨夜各家二掌柜已经聚聚一堂,商讨了各种应对官营买卖和蔡记突然到来,所产生的影响和不利。
但现在看来,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张伯乃是王家的人,不光心思缜密。而且精明善于盘算,常常能想人之所不想。谋人之所不谋。
他的直觉非常准确,但却并没有多少人相信,大多说他是“杞人忧天”罢了。
谁也不会想到官营买卖和蔡记会直接下场参与搏杀。
他们是大宋商场上最为强大的力量,在东城豪门的眼中这股力量属于帝王,岂能与民争利?利国监就更不用说了,利国二字便道尽了其中深意。
被被人耻笑的同时,张柏却毫不在意,他现在只想着把王家在东京城中的所有财富变现,且一样不留!
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家主王雍,王雍不是一个锐意进取的人,相反他是属于温和的儒者,毕竟王家乃是帝师之后,能赚钱是好,但若是因此得罪官家,甚至赔掉买卖他是一万个不愿意的。
王雍就是看好张柏的机敏才把东京城中的产业交给他打理,在某种程度上,张柏拥有处置东京城商号的所有权利。
而这样的权利在其他各家的二掌柜手中却是没有的。
宋缔 第两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
王家和东城豪门的其他豪门都不相同,地位特殊自不用说,而且王家的家主王雍为人沉稳低调,不喜张扬。
王家和东城豪门走在一起并非是利益驱使,相反王雍和王素都比较反对这件事,三槐王氏一项是书香门第,从一开始他们便抵触从商,但王冲却不愿意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在王冲看来,这是一件极好的事情,最少家中的钱袋子鼓了起来,门风,风骨这些东西能当饭吃?
王家这段时间过的相当不错,王旦和王素二人没有拿出多少钱来,但王冲却把全部身家都投入到了惠丰商号中。
王家二房也是最先尝到甜头的,王雍和王素二人架不住妇人的枕边风,于是便也拿出钱来让妇人投了进去。
于是在赵祯和东城豪门的蜜月期时,惠丰商号飞速成长,壮大,眼下已经是了不得的存在,再加上三槐王氏的名号,一时间无论是神都城还是大宋各地都是名声响亮。
资本就是这样,你要么不涉足,一旦涉足其中便会越陷越深,家风淳朴的王家自然也不能例外,许多事情都是被赶着驱使的。
王雍在某种程度上也开始改变,他在朝堂之中的权利很小,一个区区国子博士能有多少的权利。
这也是为何他淡泊名利的原因,王雍虽然没有多少政治智慧,然而他却谨记父亲的一句话,没有手段不要紧,只把学问做好便是!
开始的时候他也是如此践行的,在国子监中也算是不错,而官家对他也颇为照拂,升他为国子监主簿一职。
这也是他能走到的最高位置,再往上他便是不敢奢望,但相比之下他在东城豪门的权势却与日俱增。
王冲不糊涂,他是二弟,一切都应当以大哥位尊,各家都是家主商议,自己的身份不妥,于是便把王雍给推上了人前。
王雍很快发现自己的权利变得很大,一些官职比他高的官员都不如他,甚至要托他办事,而拥有实权的小官更是对他礼敬有加。
渐渐的,王雍发现权利的感觉特别好,他享受这种权利的过程,而王冲享受财富带来的“幸福感”,至于王素,并不待见这件事,相反他觉得和东城的权贵豪门混在一起太久,反而会让王家受到牵连,让官家厌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