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级黄金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牛行空
徐景行说这只小壶的市场价是大六起步,给出的并不是标准价,只是说这只小壶的价格绝对不会比七十万更低,真实的成交价可能是七十几万,也可能超过一百万,达到小七的区间。
也就是说,他赚了,赚大发了。
买家报价六千八,他转手就能赚最少七十多万,这样的好事儿上哪儿去找?
不过他依然不动声色的摇摇头,“太高了您这价儿,不值。”
“这是清代的紫砂壶,还是名家作品,值这个价,”老太太寸步不让。
名家作品?
徐景行还真没细看,一听老太太这话,下意识的翻转小壶,看了看地步的钤印,是方形篆书四字款的“陈鸣远制”白文印。
卧槽,是陈鸣远的作品?
他悚然一惊,还真是名家之作,一点折扣都不打的名家之作,甚至“名家”这两个字都不足以形容陈鸣远在紫砂壶制作方面的造诣和成就,那是真正的宗师级人物。
陈鸣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阳羡籍紫砂艺人,是数百年来的为数不多的宗师级紫砂艺人之一,而且是时代比较靠前的宗师,为紫砂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如果没有陈鸣远,现在的紫砂盛世就要失色好几分。自从陈鸣远横空出世以来,他的作品就始终处于有价无市的地步,到现在为止,人们依然以拥有一把陈远鸣制作的紫砂器为荣,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这一点从陈鸣远的作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就能看得出来,比如说去年刚刚上拍的一件陈鸣远制传香壶,就拍出了3450万的天价。另外陈鸣远还有一件南瓜壶、一件素带壶的成交价也在三千万以上。
至于成交价在百万以上的作品,更是多达二十多件,而这还只是上过拍卖会的统计数据,如果算上私底下的交易,这个数据就算翻个番也不奇怪。
神级黄金手 第498章 这可是高仿
既然是陈鸣远壶,还是造型这么奇特的壶,那徐景行的估价显然要低一些。
作者的名气对作品的加成是非常恐怖的,这一点在古玩市场以及艺术品市场中更加明显。就拿陈鸣远来说,只要证明一件作品是陈鸣远亲手所作,哪怕水平很一般,也能轻松的卖到十万以上,如果是个无名之辈的同样水平作品,能卖到大四位数就不错了,想过万都难。
普通水平的作品都这样了,精品那还了得?
虽然艺术水准这东西没办法量化,但既然有了市场,就会有一个大致的衡量办法,根据一件作品的材料、做工、尺寸、艺术含量等内容来判断还是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的。
按照这些基本要素来判断,这只小壶确实也就大六位数的价格,但加上陈鸣远这三个字可就不一定了,送到拍卖行去,起拍价可能就会定到七位数上,成交价自然更加恐怖,至于流拍?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网络上那些标注着流拍的陈鸣远作品,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卖家临时取消了拍卖,在私底下成交了;另外一种则是并不能百分百的肯定就是陈鸣远的作品。
也就是说,只要确定一件作品真是陈鸣远所做,那基本上就不愁卖不出去,至于精品就更不用说了,搞不好能让人抢起来,毕竟陈鸣远是清早期的人物,他的作品存世量是有限的,进入市场的更少,一年可能就那么一两件,有的时候可能要好几年才有一件。
因此,看到那“陈鸣远制”四个篆字以后,他的心情更加激动,要不是自制力还算可以,他差点都要叫出声来了。
这次真的赚大发了。
如果每天都能见到这么一个漏儿,他还做什么雕刻啊?整天在古玩市场里混得了,一天一百多万,一年就是四五个亿打底。这种逛逛街就能完成四五个小目标的日子,想一想都美得冒泡。
可惜,那是不可能的,捡漏儿这种好事儿本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捡大漏儿?一辈子能有一次就算是烧高香了。也就徐景行有作弊手段,才不能以常理来判断。
当然就算他捡漏儿比较轻松,也不会轻易松口,因为捡漏儿也是要讲究手段的。比如说现在,老太太报价六千八,他要是想都不想的就答应下来,老太太肯定会心生怀疑,有很大的概率发现其中的玄机从而直接反悔,毕竟卖家也没人是傻子,就算不懂古玩鉴赏,也懂得琢磨人心。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自然得砍价,跟他之前拿着内画壶讨价还价一样,都是非常必要的套路。
套路的要诀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让卖家相信他卖的东西就是一件普通货色。只有这样,买家才能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将心仪的物件收入囊中。
徐景行也是在古玩市场上混过的人,怎么能不懂这点东西?因此他面对着顽固的老太太同样一点都不松口,直接报出一个八百块的价格,“就这个价儿了这壶,也就是品相还算不错,保养的可以,不然的话八十块我都不要它。”
“怎么可能,这可是陈远鸣的壶,搁拍卖会上都是好几十万起步的,”老太太瞪着眼睛说道。
“陈远鸣?是陈鸣远吧?呵呵,这壶要真是陈鸣远的,还用得着摆摊儿啊您?早就满世界潇洒去了,”他毫不留情的讥讽道:“这就是一仿品,虽然仿的还算逼真,可仿品就是仿品,根本不值您说的那价儿,因为陈鸣远的仿品实在太多了,这偌大的潘家园里,陈鸣远的仿品没有一万件也有八千件。”
老太太的气势立刻弱了下去,因为徐景行的话点中了她的死穴。确实,如果她知道这只小壶是陈鸣远的真品,早就送到拍卖场换成钱了,怎么会在这里辛辛苦苦的摆地摊玩?又怎么敢把这种价值大几十万的真品这么随意的摆在地上?又怎么会只报一个那么低的价格?
明知道是陈鸣远的真品却只卖六千八,这种事儿就算是傻子都做不出来吧?
当然,这种讨价还价的手段并不代表什么,但徐景行毫不留情的戳穿,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果然,老太太气势一弱,便降了价格,“就算是仿品,那也是精品仿品,是高仿,也不是几百块钱能买到的,最少五千。”
这就是第二轮报价了,也是试探各自心理价位的开始。而且有了第二轮的报价,也说明这件小壶的价格是可以商量的,可以继续砍下去,也算是双方不言而明的一种默契。
如果这个时候老太太依然丝毫不退让,那就表明这个价格没有讨论的余地了,要么买,要么走人。
徐景行自然懂这一点,见老太太松口,心里也松了一口气,因为这表明到现在为止,老太太还没有起疑,他只要再砍两轮,就能拿下这件小壶了。
心里暗喜,脸上却满满的都是无奈,“还高仿呢,就算仿的再好那也是仿品,何况您这连高仿也算不上,顶多能算中等仿品,这样吧,看您也不容易,我再加二百,凑个整数儿。”
“不行不行,太低,最少也得四千八……”
“超过一千五我就不收。”
“三千,三千不算少了。”
“一千八……”
“两千五吧……”
“各退一步,就两千了,成就成,不成就算,”到这个价格,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老太太一步步降到这里,说明这个价还是有得赚。
至于他本人,那根本没什么心理价位,只要能成交就行,如果不是怕引起老太太的怀疑,他在第一轮报价的时候就掏钱了。
两千块,在地摊上也算是中高价了,最起码比平均成交价要高很多,毕竟地摊上的物件一般都是几十百八块钱的成交价,少有上千的。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拿到小壶以后,他压制着心里的狂喜,强作平静的拉着安心离开,而且直接挤出人群回到酒店,他现在要做的是搞清楚这壶到底算什么形制,造型这么奇特的紫砂壶,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不搞清楚心里难受。
神级黄金手 第499章 博浪锤壶
徐景行拉着一脸茫然的安心回到酒店,找来一块细棉布轻轻的擦拭干净,擦拭的过程中,那神态要多专注就有多专注,跟抚摸爱人的肌肤一样。
把壶里里外外的浮尘擦拭掉以后,这才小心的拍了一张照片发给唐先海,“老唐,这壶的造型有什么说法吗?”
半分钟后唐先海回复道:“这是博浪锤壶,知道博浪锤不?就是那个意思。”
看到“博浪锤”三个字,徐景行恍然大悟。
博浪锤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重兵器,形制简单粗暴,就是一根铁链子栓着一个大铁锤,攻击的时候扔出去砸人。说的直白点,就是后来的流星锤。
但博浪锤这个名字还是早早的被人所熟知,而这要归功于“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张良为刺杀秦始皇,在秦始皇巡游至博浪沙时,派大力士带着一只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埋伏在路旁,等秦始皇经过时掷锤偷袭,可惜误中副车,刺杀行动宣告失败。
然而这次失败的刺杀行动不但让张良本人名声大噪,更让博浪锤这种重型兵器名闻天下,许多铁匠以及大力士纷纷仿造这种铁锤做兵器。
至于这个名字,很明显跟刺秦事件的地点有关,刺杀行动在博浪沙发生,所以行动中使用的锤子被人称之为“博浪锤”。
严格说起来,这博浪锤与其说是一种兵器,不如说是某一件兵器的名字,不过因为仿造者众,这个名字也就这么叫开了。
当然,徐景行没打算研究这博浪锤跟流星锤之间有什么异同,他只是在听到这个名字以后,立刻懂了这只壶这个造型的来历。
博浪锤壶,挺有意思的一个造型。
别说,这造型还真像,壶嘴和壶柄被塑造成两个穿铁链子的扣环,壶钮设计成链子状,整体造型溜圆溜圆,除了壶盖和壶底是平的以外,其他地方都是标准的圆形,奇特,但也确实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加上这壶是用底槽清料烧制的,颜色并不限量,反而带着一种紫泥所特有的细腻和质感,看起来真的铁锤差不多,只不过尺寸小了点。
陈鸣远制底槽清泥博浪锤壶,嗯,这个名字不错,陈鸣远自己是紫砂艺人中的大宗师,这泥料也是紫泥中最好的料子,博浪锤壶又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形制,这三个元素中的任意一个都能提升一件紫砂器的收藏价值,集三者于一体,这还了得?
这个时候,就连他也不太好估价了,因为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就算是专业的拍卖师过来估计也说不出个准数儿,想知道这把壶值多少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拿到市场上去卖,等卖掉以后就知道它值多少钱了。
可是,他怎么能舍得?
这壶虽然算不上是国宝级的宝贝,可也是难得的小精品,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留在手中保准能升值,不管是用来收藏还是用来投资都是非常好的选择,在不缺钱的情况下,他还真舍不得卖掉。
而现在,他就不缺钱。
不过这不妨碍他炫耀炫耀,现在他的朋友圈也都不一般,拿出去显摆一下正好。得了这么一件宝贝要是不显摆一下,那跟锦衣夜行有什么区别?
就像买了一辆限量版的跑车却悄悄的放在仓库里欣赏,那多扫兴?车是用来开的,跑车是用来体验那种急速飞驰的快感的,甚至就是用来显摆用来吸人眼球的,如果藏在仓库里不让人看也不上路,那就连一丁点的存在意义都没了。
这玩收藏的也一样,要么是为了投资,要么就是单纯的爱好,爱好总不能自己孤芳自赏吧,总得有两三个同好才更有趣味。
徐景行也一样,把小小的博浪锤壶摆在茶几上,喀嚓喀嚓的拍了好几十张,最后选了九张效果最好最唯美的照片传到朋友圈里,其中中心的那一张的画面正好是壶底的钤印,“陈鸣远制”这个篆体方印在识货人眼里比什么细节都亮眼。
照片上附字:早晨逛潘家园,喜得小壶一枚,嘿嘿。
然后不到一分钟就有人评论了,唐先海:“这壶好,是鸣远真品吗?”老唐虽然是制壶大家,但对古董却没什么研究,能看出来这壶很好,但却不敢肯定是不是陈鸣远的真品。
老唐之后是何老头儿:“这四个篆字刻的有水平,”看看人老何的口气,只是有水平,如果让老何知道这是真品,估计会羞愧到哭吧?
跟着是程琳,“又捡漏了?陈鸣远的壶值不少钱吧?回来了记得请客。”
于涵青:“好漂亮的小壶,赞一个,是真的吧?”
孙萌萌:“我喜欢这个,舍得割爱不?”
连月婷:“徐大哥好厉害,半早上的功夫就捡了个大漏儿,我已经等不及要跟着徐大哥一起去发财了。”这姑娘是在提醒徐景行答应过她的事情。
这是最早评论的几个人,他挨着回复几句接到了连云海的电话,“小子,气儿消了?”
“咳咳,您老说笑了,我哪有什么气儿来着?”但很显然,这话言不由衷,事实上是当他得知徐顾两家的情况时,是有气的,非常生气,觉得徐顾两个那样的大家族却任由他们兄妹在外地相依为命是非常冷血的事情。
不过冷静下来后他便意识到他的反应有点强烈,甚至有点不知所谓,因为十几年前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还不知道,而且他也不需要什么徐顾两家人的照顾就能活下去,还能活的非常精彩,徐顾两家那庞大的家族对他而言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被可有可无的存在无视,是很难接受的事情吗?想通了其实很简单,当他们不存在就可以了,大家各过各的,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谁也别影响谁。
想明白这点,之前心里那点委屈自然烟消云散了,只是为他父亲感到不值而已。不管当初发生了什么,他父亲都是徐家的血亲,是顾家独女的夫婿,死了以后竟然连一句哪怕假惺惺的悼念都没有得到。
可悲!
神级黄金手 第500章 北斗二号
徐景行觉得他父亲挺可悲,也觉得徐顾两家同样可悲,跟跟至亲相处成老死不相往来的仇人,还不够可悲的?那样的家庭就算再怎么显赫又能如何?迟早要落下个六亲不认的下场。
想到这些,他心里的悲愤之情自然会烟消云散。
当然他这么点心思肯定瞒不过连云海那种老江湖,不过连云海也没在这个问题上多说,而是笑着问道:“又得了一件宝贝?”
“嘿嘿,没错。”
“确定是陈鸣远的真品?”
“反正我觉得不错,”他自然不会把话说满,因为这种事情谁也不敢把话说满,就算是专业的鉴宝师在鉴定这种价值比较高的物件时也会在话语中给自己留一些回旋的余地,何况他的鉴宝能力还很一般。
当然,说他的鉴宝能力一般,是指真正的鉴宝能力,不包括作弊一般的如意手套。就算是理论知识,他也不如那些专业的鉴宝师,毕竟这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他的记忆力虽然强,这些天看过的相关书籍、资料也不少,但很多东西在网络上是搜不到的。
理论知识尚且不如人,实践经验自然更弱,这些天来,满打满算他接触过的真正古玩都不到一百件,可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鉴宝师,经手的实物数量得以万为单位来计算才行,光看图片和文字资料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鉴定师的。
所以他在说话的时候很是谨慎,尤其是面对连云海这样的老狐狸,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有可能露出破绽。
连云海则笑道:“我帮你瞅瞅?”
“不是我不相信您,实在是您的眼力貌似也一般吧?能看得出个三长两短?”他笑着调侃到。
他倒不是舍不得给连云海瞅瞅,而是连老爷子的眼力确实一般,老爷子虽然也玩老玩意儿,但主要心思却不在这上边,甚至连个专业的收藏家都算不上,虽然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但跟他一样不专业,尤其是给古董断代方面,两个人都是半瓶子水的水平。
连云海笑骂道:“我眼力劲儿是一般,可我朋友中有厉害得啊,快点过来,我约了两个老朋友过来玩,他们可都是真正的老玩家,眼力甩你我好几条街,捎带让他们帮你掌掌眼。”
他心里一动,笑道:“老爷子,是您想看吧?那您把那好茶准备好了,我一会儿就过去。”
“小子,原来还惦记着我那点茶叶呢,来吧来吧,母树产的没了,还有一小罐的北斗二号,”连云海笑着说道。
北斗二号也是大红袍的一个品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从母树上剪穗扦插培育成的,当时只成活了三株,在北斗峰培育的是北斗一号,在九龙窠培育的是北斗二号,经过几十年的繁殖发育和培养,现在已经大量种植于武夷山的不同山岩上,不过产量相对而言还是要小很多,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卖到的。
尤其是连云海特意点出是北斗二号,意味着那一小罐茶叶很可能是最早在九龙窠扦插的那两颗茶树出产的,虽然不如母树出产的珍贵,但也相当不错了,毕竟那三株扦插的茶树也算是北斗这一品牌的母树了。
当然,母树上出产的茶叶不一定就比新茶好多少,但那是一种身份和品位的象征,喝的就是一般人喝不着的那个感觉。当然,大红袍能闯出这么大的名头,那滋味肯定也不会太差就是了。
跟连云海约定好时间,等上午九点钟左右打车直奔鸦儿胡同,再次踏足连云海的四合院里,小姑娘连月婷已经在等着了,看到他以后甜甜一笑,“徐大哥,你早上怎么不叫我啊?我也早早的起床了呢。”
“女孩子要多睡眠才能更美丽,起太早也不是什么好事儿,”他笑着在小姑娘的脑袋上轻轻的弹了一下,“下午再去,好吧?”
“嘻嘻,当然好了,不过下午没有早晨热闹,好东西也都被人挑走了。”
“有我在呢,就算捡不到漏儿我也给你变一件出来,”他哈哈笑道,“你爷爷呢?”
“在屋里泡茶呢,就等徐大哥你来了,”连月婷笑着把徐景行师徒二人领进屋里,然后乖巧的跑到连云海身边坐下了。
没办法,屋里好几个老头儿往哪儿一座,真没小辈们说话的余地。
几个老头儿都是七老八十的样子,不过看着也都挺精神。当然,这也正常,如果精神头儿不足,那老头儿们就算想折腾也没那个心气儿了,只有这种老而弥坚的老家伙们还能在这个年龄段跑来跑去的折腾。
连云海坐在沙发上指着茶几上的茶壶笑道:“你来得正好,这一泡茶刚刚冲起来,马上就能喝,快坐。”
徐景行朝几个老头儿点点头,然后笑道:“就冲着您这茶来的,这次一定要喝个够,”他这是说上次一次来的时候没有喝好,有点浪费了那极品的母树产大红袍。
连云海哈哈一笑,“喝茶没问题,不过陈鸣远的壶呢?先让大伙儿过过眼瘾再说,好意思让这么多前辈瞪着眼睛看你喝茶?”
他连忙道:“你自然是不敢的,不过您这个当地主的不给晚辈介绍一下几位前辈的来历?”
“哈哈哈,小子坐稳了,这些老家伙一个个的来头挺大,别被吓趴下喽,”连云海哈哈笑着介绍几个老头儿的身份。
别说,这些老头儿一个个的来头真不小,其中两个看着还有点面熟,一介绍他便恍然大悟,原来是经常在央视某鉴宝节目上露面的,而且人家上央视也只是做个兼职而已,本职工作都挺牛,一个是故宫博物馆的副馆长,一个是国家收藏家协会下属紫砂艺术收藏委员会的常务会长兼。
这两人或许没什么实权,但在古玩行里绝对是令人高山仰止一般的存在,故宫博物院的副院长那就别提了,专业水准绝对没得挑剔,紫砂艺术收藏委员会常务会长和《收藏家通讯》主编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尤其是《收藏家通讯》主编一职更是了不起。
神级黄金手 第501章 架天梯
就算徐景行这样的外行都听说过《收藏家通讯》的大名,这本杂志是绝大部分古玩爱好者必订的期刊之一,甚至很多人都是因为这本杂志才爱上古玩收藏的。这本杂质不光内容包罗万象,不光咨询丰富及时,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也相当严谨,每一期都要经过数位特聘的顾问进行校对,几乎从不出错。
而作为《收藏家通讯》杂质的主编,专业能力自然毋庸置疑。
也因此,徐景行记住了对方的姓名——韩振刚,一个很普通的名字。
而那位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则叫滕亮。
另外其他几位也都是文化人,其中一位还是前朝皇室后裔,是一位资深书法家,虽然不能跟启功先生比,但造诣也非同小可,不过那一家子人大多比较低调,连姓名都改了,因此不怎么为大众所知,但在圈内却几乎是无人不知的存在。
反正能跟连云海来玩的老头儿们,能是简单的?
徐景行挨着打过招呼以后才坐下,然后给几个老头儿倒茶,毕竟他是晚辈,这点姿态还是要做出来的,等两轮茶水过后,才招呼安心把他带来的小盒子拿出来,小心翼翼的摆在茶几上拆开,取出里面的小博浪锤壶。
看到小茶壶的瞬间,几个老头儿眼睛顿时亮了,尤其是徐景行,直接扑到茶几上死死的盯着面前拳头大小的小壶,使劲儿咽了一口口水后十分肯定的说道:“绝对是陈鸣远的手笔,一般人做不出这种气度。”
滕亮也点点头,“先不说别的,就这壶给人的第一印象就非常特殊,”说着对徐景行解释道:“别看我们的名头这个大,平时做节目时说的头头是道,其实很多的时候也是靠感觉来的,第一印象不错的物件,往往是真品的概率很高,因为好的不好的物件看的太多了。”
关于这点,徐景行自然是清楚的,之前他就用这种说辞忽悠过连云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