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光阴留不住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寂寞之鸽
于是他让孙莉画了图,找找设计师设计装修一下。原本打算用这个40万来弄,结果发现自己想的简单了,最后3个40万才打住。
按照他的设想,就是草坪复绿,果树,花草都要种上,围墙上再来一层qiāng篱笆,隐私加深是次要,他喜欢qiāng篱笆的感觉。
然后二楼重新设计加盖玻璃房,要透气采光,他自己做主卧。底楼阿嬢的主八角形景观窗,开出一角做门,阿嬢不用绕来绕去出入了,直接房门对着院子。
饭厅和亭子间,厨房都重新设计。违建的车库和司机房改成休息室,顶上开玻璃窗,墙面砸掉一半,上玻璃观院子风景。
后来设计师一来,又说管道是解放前的不行了,线路也老化不行了,还有解决卫生间数量的问题,蒲素要每个房间都有,这是最不好解决的事情。
总而言之后来开挖地面,墙面重新开槽,等于大修了一次,结构也稍微改动了下,不影响承重。老房子的质量十号,墙体厚的钻头都打不进去。
就这样,施工差不多弄了10个月才大致进入内部装修阶段。进了院子现在入户门就在侧面,一进门左手就是上二楼的楼梯,同时这里是挂衣服,换鞋子的玄关区域。然后一条天井走廊,进饭厅,饭厅现在改成一楼客厅。
厨房还是老样子不能动,但是现代化的灶具在里面完全不一样了。设计费没少花,外国公司开的设计所里接的私活。设计师一直就是做洋房设计的。
而且孙莉和蒲素审美都不错,一直出点子改善。
之前的两辆奔驰早就卖了,收的现金。蒲素带着孙莉到处钻花鸟市场和老家具旧货店,淘了一大堆旧货老古董,配上新家具摆在老房子里。
古董家具都被他收来当装饰品了。当中大部分是清末民初的东西,也有不少是做旧的。90年代外国人来中国的已经很多了,国内某地做假古董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总之那时候蒲素的品位也只能如此了,老房子最后差不多搞成了像是外国人在上海开的一个咖啡厅,土洋结合,中西合璧,到是在当时很是有味道,其实,放在现在也是有些品位的。
只不过现在的他已经从喜欢过很多风格的阶段转变成崇尚极简了。
他花大力气的就是花园,推翻了好几次,浪费了不少钱。先是买草坪,后来觉得不好,再硬化,又不好,直到最后他才想明白了自己要什么。
然后他把院子做出枯山水的风格,有些日式,院子角落里买了太湖石造了个景观,下面一个鱼池养了锦鲤,太湖石里埋了喷泉,一开哗啦啦流水,晚上还有红蓝的灯会亮。
但是开了太吵,而且灯一亮很俗,蒲素基本不开。
枯山水对他胃口了,其实他没仔细想过,最初就是到首都,在观鱼台里第一次看到的枯山水,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东面那一角还撒了些白色的鹅卵石,上面用青石裁好了,隔个二十公分铺一块石板,栽了两颗红枫。放了两盆花了2000元买来大型的树桩盆景。
西边的围墙你栽了一颗柿子树,一颗琵琶。在后面栽上花了9千元,要不是因为树冠缺了一角,苗圃说起码要两万的挂花树,金桂。
现在整栋房子,旧中有新,土中有洋。光是外观看上去和之前是完全不一样了。大铁门到是没换,民国时期的铸铁门很难得了,蒲素就是把上面原本乱张贴的小广告和喷涂的bàn zhèng号码给重新清理了一下。
然后刷上进口的哑光黑漆,拆掉了以前钉在门边的奶牛箱,送报箱,把以前的小缝隙观察眼扩口,里面装了个抽屉样的兜子,牛奶和报纸从外面都能直接塞进来。
还在门里院子冲着门的位置,两边摆了两尊在旧货摊上淘回来的瑞兽,灰兮兮的,看上去是老物件,40公分高,小小的两尊,陶制的,造型和开脸很是喜庆,讨价还价花了110元弄回来的。
蒲素一直没明白这两尊是属于什么归类,不是麒麟不是貔貅也不是任何他认识的祥瑞,来的客人,也是说什么的都有。只是蒲素有眼缘,一眼就看上了,蹲在摊子上和贩子墨迹半天。
贩子当时到是说了名字,但是乡音太重,蒲素怎么都听不懂,着急还价也就算了,心想弄回来自己翻翻书总能找着。结果就成了不解之谜,不过估计当时小贩也是张口胡诌。
最是光阴留不住 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州
之前两辆车卖了320万,给沙军的好处费,忽略不计了。成本140万,来回路上的其他费用也忽略不计,蒲素觉得阿标的失踪,让他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这个生意毫无风险,而且只要老刘那里办好手续,除了提车那一段有点风险,剩下的都是合规合法的买卖。
沙军兴致勃勃,s320非常抢手,眼睛瞄上了他自留的那一辆,声称只要想卖分分钟可以出手。
这辆车现在已经挂好牌照了,孙莉名下的行驶证。沙军介绍了一个专跑车管所的黄牛,这个老林不光车管所里熟悉,和几个区的中队长都有些关系。
而且还能买到铁路很紧俏的卧铺票,这些老林基本都是帮忙,一张票加个20的送票费,应该不是他收,还有收据。
蒲素总觉得这个人很厉害,是真心的觉得他路子很野。而且跑车管所的业务收费也不高,一单也就200左右,事情帮你办的漂漂亮亮。
当时的违章被查到,除非是现场开单子罚款,还有就是直接扣掉副证,开个单子去交警队处理。
这个时候给那个叫老林的黄牛一个电话,过几天就拿张条子来,条子上就是一个签名。第一次是静安区的违章,蒲素让郭胜去处理,回来说,到了后门,门口还站着几个人,过一会就有个胖警察开门出来,然后招手,大家进去就递条子,然后现场开单子罚钱出来,一分不扣。
而且老林还报了几个交警队头头的名字给蒲素,说:“碰上违章被查了,在静安区就说xxx,是你表哥,在徐汇区就说xxx,你是他侄子……”
蒲素还真记住几个名字,有一次晚上没开大灯,被拦下来,报了个名字结果当场处罚30元就让他走了。
装修老房子期间还有一件大事。蒲素和蒲泓秘密潜回了一次南州,带着孙莉和郭胜,开车回去的,外公,这个老劳模快要不行了。肺癌晚期,见到他时已经不住院了,人瘦的脱了相。医院的意思是,人回去想吃什么酒吃点,享享福……
蒲素回去组织了几次大聚餐,老爷子和外婆也都参加了,看上去除了人瘦了许多,精神也还可以。所以一家人在餐厅包房里,吃吃笑笑,竟然不像是老人快要不行了,气氛非常欢快。
蒲素甚至觉得之前那么多年也没现在家里的气氛好,感觉这些熟悉的亲戚好像都陌生了。而且明明自己是回来参与一件很不好的事情,结果搞成这样他也觉得恍恍惚惚,像是不太真实。
既然回去了,外公暂时还能拖延,蒲家和孙家在南州见了面。定了个饭店,两家家长见了面。算是把自己和孙莉的事情明面上也定了。
老蒲没怎么评论孙莉,这是准儿媳,他做公公的不能乱说话,不像是以前蒲素带来一个,回头心情好了他就会和蒲素评头论足一番。
只是和蒲素见面就批评他对姑妈不好,把她们一家人赶出去……结果蒲素还没说话,梅芳和蒲泓都不乐意了,把各种他姐姐的自私和贪婪的行为细数了一遍。
确实,真要计较起来,这么些年,蒲秀纹确实就没做过几件好事,好事都在她自己身上。老蒲完全一点桑海的光没沾上,说的不好听的就像是无依无靠的人。
老蒲顿时就没了声音。蒲素也懒得再解释,只说道,那房子是爷爷的,就该姓蒲。你下次去桑海看他们现在住的地方就知道了,家家都开心的很。
老蒲还以为什么呢?自己硬把他们赶出去的?蒲秀纹那信里也不知道怎么写的,大概是说被人强拆迫于无奈才搬走的,所以,对不起你这个弟弟了,谁叫你没户口,一毛钱分不到呢?真想要钱,母亲那有40万,可名义上也不是你的,你可以去找时惠卿去要。
老蒲以后就再没提过这件事,之后有时候家里有人说到蒲秀纹,他还帮着说几句,再然后,等他自己也来了桑海,就是连他也经常抱怨这个姐姐了。
梅芳见到孙莉是十万个满意,不能更满意。一天到晚要蒲素好好对人家,别像以前那样。当然,最后一句说的很小声。
婆婆的见面礼也包了,外婆给她的戒指也硬塞到孙莉手里,其实蒲素知道现在没人愿意戴,但这个算是传统吧,他还是让孙莉收了。
就是蒲泓现在和陆子明应该是结束了,好久没看他们联系。孟菲斯现在老板应该是蒲泓,一直都看不到陆子明了。
梅芳和老蒲也没问,知道女儿的脾气,问也问不出什么,说多了反而不高兴,现在都算是难得回来的。
在南州待了几天,蒲素也都是住的酒店,孙莉名字开的房。这几天成天就是和亲戚朋友们吃饭,吃完还打牌。
现在南州新开的酒店包房都大的不可想象,尤其是他们这种需要大台面的包房,一个包房上百平米是有的。麻将桌什么都有,扑克牌崭新的免费。
包房有最低消费,然后随便你在里面折腾,还有那种效果一般的卡拉ok在包房里。也就是南州人工和地皮便宜,在桑海这是不可想象的。
蒲素车里带了两箱酒,和老刘又见了一面,看到蒲素的大奔,他也是羡慕的很。感叹蒲素成长的太快了。
“都是托刘主任的福!”
“别的不敢说,这辈子,刘主任喜欢喝洋酒,我包了!”
蒲素现在关心毕业证,老刘很轻松的说:“算你运气好,赶得巧,正好这个时候毕业,很快就出来了,到时候寄给你。”
蒲素没给老刘现金,所以还是送了两箱酒,当时办手续时他提出来过另外给老刘一点好处费,老刘明确不要,直接说他的那份在那30万里已经体现了。
这也是蒲素尊重老刘的一个原因,明人不做暗事,不会又拿了好处还一脸在帮忙的嘴脸。
这种人社会上非常多,蒲素很多时候没办法也会应付,但是转身就会吐口水。既让对方赚了钱,得了好处,还得让人在嘴上占便宜,卖了面子。这事搁谁都不痛快。
和老刘见面时,他把莫权和劲松都喊来了。说好都不带家属,所以就四个人喝的酒。酒桌上给老刘介绍了他两,以后有啥事在南州,免不得要麻烦。
莫权还是老样子,劲松结婚以后胖的非常迅速,结婚才多长时间,人已经像是肿起来了,变化非常大。他们两人自从蒲素不在南州,来往比较少了。但是听他们之间说话,还是偶尔会一起去舞厅,搞搞以前他们一起经常干的事。
老夏也已经回来了,当中一天蒲素把老夏叫来,喊他吃了顿饭,只有莫权和劲松他们几个,让他这段时间在南州帮帮忙,老刘过几天就去弄个办公室,到时候总要有人布置布置。
南州这边搞起来对他有一定作用,主要是倒腾。他更大的目的是让兄弟沾点自己现在的光,很多事情不用明说,光是他现在出行的派头就遮掩不住。
他两很希望蒲素自己和他们说怎么回事。但是蒲素除非酒喝多了,大概会,现在的他不是和以前一样了。话是绝对不会乱说的,他要对很多人负责。而且也算是差点做了爸爸,有老婆的人。
走的那天是中午吃过饭走的。两家人一起吃的饭,然后郭胜去停车场把车开来,孙莉上车时也没啥舍不得,蒲素是说等年底房子要是弄好了,叫两家人来桑海看看,一起过个年。
结果老房子结束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是明年这个时候了。
郭娟现在的业务很熟练,主要钻研的怎么钻漏洞,这是目标明确的学习目的。各种财会班,蒲素都给她报了,强迫性的。
时间长了,她也真喜欢上了,而且学校里还有各种各样的人,她觉得也开拓了眼界,起码朋友不像是以前一样,只有一个张怡茗了。现在她逛街的朋友都多了不少。
而且非常海派,桑海话虽然口音仔细听马脚不少,但是糊弄外地人是没问题了。她现在的日常口音就是桑海话,没办法人家就是自信,一贯如此。
回想在香山,她那时也是到哪都是一口白话,想来也是洋泾浜的白话。只是在蒲素当时听起来都一个样子,分不清。
原本买的三套房子,倒腾一圈,损失了百分之十的样子。结果又拿了现金再买回来,蒲河和汪素还是邻居,换个楼层而已。
孙莉还是买了那个虹桥路的小区,蒲素想想也好,丈母娘看上的,以后让他们住那,就算到时候觉得不好,也怪不得他们小两口。
秋香花园的公司牌子也摘了,换成新公司的牌子。仓库里的酒剩的不多了,现在账面上他们拥有的资金已经比较吓人了。不过,基本上在新公司的账上还算安全。
蒲素每天看报纸,想找点什么其他合法的事情做做。哪怕不赚钱,把公司里那些人养起来就可以了。维持这个场面,手里没人是不行的,那就真成了皮包公司了。
现在让哪个来看,他蒲素不像是位年轻企业家?
按照正常纳税来算,孙莉挂名的公司,起码在区里以她的这个年纪就能拿一块年轻企业家的铜牌去政府大楼开表彰会。
偶尔蒲素会去老房子一去就是一天。他不亏待工人,老房子里买了几十箱立波啤酒和嘉善黄酒给工人喝,还买了台冰柜,半扇猪几十斤的大排放在里面,让他们自己开火做着吃。
他去就加餐,买熟菜,各种买,和工人在一起喝酒。听装红双喜一去就带一盒子,发给他们抽。
房子这种事,百年大计。爷爷的房子到现在各种质量都很好,一个当时材料实在,用到木头的都是好木料,当时的别墅墙砖,现在用电钻开孔都很不容易,很难打。
第二就是那年代的手艺人都讲究,不偷工减料。老房子里一些工艺,他们现在的工人看了也觉得没法比。
蒲素原本就是个对不如他的好人,一直有着相当的尊重。同样是好人,他肯定对不如他的还客气点。而对于不好的,不论比他行不行,他都一个态度。
而且他深知装修工人的重要性。要是留下点隐患,这么大栋房子,要是线路管道以后出了问题,再返工就头疼了。就算墙皮脱落开裂,他也完全不能接受。
人都是将心比心,蒲素款待他们。工人也投桃报李,干活很认真,压根不需要监督。那时候天热,蒲素电风扇都买了几台,消暑的物品也准备了不少。
夏天睡觉晚,很多工人都做活做到很晚。当然,那时候也没噪音投诉。邻居只能算是倒霉。其中还真有人上门来抱怨的,到也是客客气气,就问什么时候完工,肯定是实在受不了了。
这里的邻居也都是洋房里的。都认识阿嬢,蒲素小时候他们也都见过,只不过他现在大了认不出了。
蒲素只能赔礼,说原本就准备三两个月,没想到工程越搞越大……连着打招呼,但是该干活还是敲敲打打,不含糊。
他原本都想挖个地下室的,结果桑海这个地方不能搞,不像是北方。一挖就是一口井……按照现在的技术和工艺也没问题,当时地下水上涌这个问题想解决就复杂了。
于是原来司机房那个位置,现在做玻璃屋的门前多了一口井。蒲素拿去给去蒲泓饭店检查卫生认识的卫生防疫站的拿去化验了,说可以喝,比自来水好。但是不建议喝,城市里管道太多,一旦渗漏……
所以蒲素也就是当个景观,去花鸟市场托旧家具贩子,去淘换个古井井圈来,要有年代感,最好有井绳勒出来的一道道印子。
顺便再让他收点老的门和屏风,踏脚凳这类的,放家里当装饰。还有石槽多搞几个,丢院子里,种点菖蒲,养点金鱼,看似随意的装逼。
这个旧货贩子是山西人,送货来过老房子,知道蒲素是大客户。定金都没要,第二天就回老家了。
最是光阴留不住 第一百八十五章 户口
旧货贩子姓林,回去以后,有时候一天给蒲素打几个电话。问他这个要不要,那个要不要。后来把一扇以前进士家里的门帘牌匾整只一起拆下来,加上其他东西,装了一个大解放开回来了。
当中蒲素还给他汇了一万元钱,他给蒲素打电话的时候,支支吾吾地说资金实在不够了,能借的都借了,问蒲素能不能先预支点。
蒲素之前和他交易了好几次,再说他在将印路花鸟市场还有个门面。该相信人家的地方还是要相信的。所以问他要多少?那里不好意思说,说是5000就够了。蒲素放下电话让郭娟安排给他汇了一万。
山西到桑海,山高水长,按理说运费也很多了。可人家是做买卖人,自有办法。不着急回桑海,东西收的差不多了,就到处去运输公司打听。
桑海不少厂矿企业的产品还是全国数得上的。果然就给他打听到有一家单位要去桑海拉机电设备,使了点小钱,反正是单位车放空过去,顺路就给他连人带货捎上了。
等他到了桑海那一天,好家伙,满满一大车都没装下。大货车停在外面,好在装修工人有五六个在,一起出来搬了很久才卸完。
“您先挑,看上的留下,看不上,我明天找车再来拉走。”
送货的卡车,一卸完就走了。老林陪着笑和蒲素说道。
蒲素也是蹲在那堆看上去都是垃圾的旧货里翻着。石槽这次拉来的都是有年份的青石和黑石石槽,一个怕就是要几百斤。还弄来一个老石磨,配件齐全。
这几样蒲素都准备要的。
他主要是看井圈,,老林弄来这个井圈大概没少花功夫,花岗石的,已经被岁月浸润的乌黑发亮,井口有着十来条井绳磨出来的印子。
怎么切割下来的蒲素搞不明白,底部切口是新鲜的。连原本井里面的水桶和井绳老林都一起带来了。
这玩意大概不是偷来的,要切下来动静太大。蒲素知道这些旧货贩子,能偷就偷。农村这些石槽到处都是,还有石磨,只要附近没人大概就搬到他们三轮车上骑走了。
还有几扇拆下来的花窗,起码是明代的,蒲素也打算着留下来了。正儿八经做家具用的物件他是不要的,他收这些东西主要就是搭配。
比如新款的本白布艺沙发,前面搁一个清代雕花的大樟木箱做茶几。席梦思床头下面摆个1米5长的清代踏脚凳。
朝北墙上挂一扇明代窗花当个假窗装饰,饭厅和厨房之间,横一扇明代的立式屏风,做个私密阻断……
后来他看着那一扇进士及第的门楼犯了难,榫卯结构,老林是完完整整拆下来了。正好蒲素这里有两个木匠,给他们看了以后说,最多两天能装上去。
但那个门楼太高了,往哪装?东西绝对是好东西,雕梁画栋的,还有飞檐伸出来,上面还有木雕有人物和飞禽走兽,过去的大漆工艺还保留了不少,这种工艺现在只有斫古琴还在用,非常精美。
想了半天他只有靠着西边的院墙,在这里装上。紫气东来,在这里迎接紫气不错,西晒也晒不到,靠着墙被墙挡住了。
最后这一卡车东西大多数被他留下了,这里不合用的,他可以放到秋香花园去,在那里摆几样,立刻腔调又不一样了。
总共这些东西蒲素花了3万多,老林报总价他没吭声,最后算出总账是4万3千,蒲素也不废话,直接说3万5.明天来拿钱。
老林一声没吭,嘴巴动了动最终还是啥都没说,硬是装作自己非常爽快的样子,其实蒲素觉得他心里大概是美的不行。
那种石槽老林算他100到200一个,按照材料区分。其实蒲素觉得自己开个车去农村收,大概有的人家不要钱都让他拉走。
那扇进士及第门楼,是有名有姓的,这里就不说了,蒲素让木匠做了个横档盖住了。既然在他家了,以后这个是要让家里人沾沾光的。以后总要有孩子的,沾沾书气多好,有人家的名字看着膈应,但是铲掉他也下不了手。
这批东西里还有一个大中药柜,大大小小很多抽屉,上面包着铜片,每个抽屉上都用极其老道颇具功力的毛笔写着药材名字。
一拉开抽屉,都有一股浓郁的药香。蒲素准备把这个中药柜搬到二楼去,放到一上楼的那个位置。以后请人清理干净再护理一下,打个珠光腊什么的,放点零零碎碎进去。
还有两条凳子样的蒲素说不清是干嘛用的。六十厘米宽的样子,很长,有一米八。当中是篾编制的,四边是榆木,形制很简洁,像是明代的东西。
保存的非常完好,成色很好,篾编部分油光水量,一看就是经过了历史的洗礼。
这个他准备放到玻璃屋里,贴着玻璃放,旁边配两盏宫灯,上面摆个香炉,阿嬢喜欢点香,他已经搜集了不少香料了。都是越南,柬埔寨那边弄来的,海南那里也有,但是桑海几乎看不到。
阿嬢现在和他住一起,孙莉和她两个人在家现在快活的很。
电动缝纫机买回来了,孙莉现在的兴趣得到了发挥,不知道从哪打听到虬江路专门批发零售各种面料,去搞了一大堆进口的,劣质的面料回来,在家写写画画,裁裁剪剪,一天到晚脖子上挂个软尺。
有几回,都让蒲素回忆起了在南联时的那个邱厂长和朱大姐。
呃,你们还好吗?
阿嬢是有经验和老派审美的,给了不少孙莉实际上的帮助。什么面料适合做什么,做出来的效果到底会怎么样,阿嬢往往一语中的。
孙莉没有实际操作过,很多都是她想象中的样子。她画出来给阿嬢看,阿嬢有时候微笑不语。先让她用劣质面料,或者报纸去裁。等孙莉弄出来才知道,理想太丰满,现实很骨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