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学神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曾经拥有的方向感
萧家绝大部分家产,自然被没收充公了,三天大建设的时间里,所有士绅豪族的家产,被查抄的也七七八八了。里面一些以往里公认的纨绔,恶迹斑斑之徒,自然是毫不留情斩杀。
所以做不做这一笔国际生意,还是看李元书表态。
李元书沉默片刻,才无奈道,“虽然我也觉得东西方应该是大致和平为最好,但架不住……海商豺狼虎豹横行,若拒绝了刘国,反而是帮着文特拉公国侵略我华夏苗裔了。”
“卖,只要刘国价钱合适,肯定要交易的。”
不像鲁国这样背靠大商,背景通天,刘国地理位置,距离商和唐都太远,也不是海上的交通要道,所以那里称得上,荒芜贫瘠。
刘国那样的小国弱国,能撑得到现在,靠的就是源源不断的战争,以及战争利润。
总人口一百多万的国家,自身造血能力很弱,不管农业工业都如此,刘国能建国二百年还活的好好地,主要就是,从建国之前……那就是一个海盗头子带着船队劫掠西方公国、王国的商队,甚至军队。
劫来的货物转手卖给鲁国或者赵国等等。
每一代刘国王室继承人,都是上任国主养狼式放养,杀出来的狼王。
但文特拉公国,也是那样建立的。
这两个距离较近的国家,本质都可以称之为强盗集团。
李元书话语刚落,季从游、李怀的表情就逐渐变的微妙起来,那微妙姿态,更是让李元书有些诡异,“怎么,我说错了什么么?”
季从游苦笑,“元书先生,对我鲁国境内十数万罗马后裔,怎么看?”
李元书哑然,以前的他,还真没关注过这个群体,毕竟五六百万人口的鲁国,才十几万罗马后裔,一成混血,他从没正视过这个群体。
李怀这才怪笑两声,“元书先生不了解也正常,其实刘国和我鲁国的交易,历来是以人口为主要结算资源。”
这话一出就让李元书目瞪口呆。
李怀再次笑,“我鲁国境内,目前的十几万罗马后裔,基本都是女性,有姿色出众的是各大世家里的舞姬、妾室,姿色普通的就是豪强举办青楼里的西洋镜了。”
近一成的混血,也就是这么来的。
刘国从鲁国这里买粮食,买物资,刀枪盔甲,大船巨炮,全以白人女性为结算资源。
男性?别逗了,刘国可舍不得那些大牲口,训好了丢进矿山开矿吧,不同于鲁国三大岛几乎全是平原的地理环境,刘国众群岛多山,矿物资出产极为丰盛。
那些矿脉怎么开垦?自然是掠夺罗马后裔驯服了后就奴役。
李怀说着说着,都忍不住感慨起来,“传闻萧家二公子,府上有一位天姿国色的白女,是当年他以一艘千吨大船为代价,才买回去的。”
“他们虽然也会和我鲁国进行矿产交易,但各种刘国挖出的铁矿铜矿,在咱们这里走一圈,就又变成盔甲刀枪,火炮等等,继续换取白女了。”
“所以,我鲁国以往在和刘国贸易时,最后落在手里的只有人口了……”
李元书听得小崩溃,买卖人口之类的事,他其实也知道,士绅之流里出现几个走这门生意的,不意外,可他真的想不到,刘国以国家体量,竟然举国进行这种贸易。
白女什么的不稀奇,薛城府以前就有,听说以前某青楼里也有几个走异域风情路线的歌姬,还挺受追捧的,但他想不到,这是国际贸易的内容!
那自己是答应,还是不答应?不答应?刘国失去了这里的物资支援,岂不是会被文特拉那个强盗集团按着打?死伤的依旧是刘国的华夏苗裔。
答应下来?这是在有违他的本心啊。
无奈叹息后,李元书才绿着脸道,“这些事,还是交给大王处理吧。”
季从游也有些蛋疼,可还是对李怀示意,“继续交易,我鲁国还有不少壮丁是孤寡一人,这次交易来的,优先供应给兵部士卒。”
李元书又听得直抽抽,这是给那些大头兵发媳妇?不得不说,鲁国目前,男女比例谈不上失衡,成年男女基本还是总人数相差不大的,就算如此,依旧有无数底层男子根本娶不起媳妇。
世家大族里,一个少爷占据几十名女性资源都是常态,不说妻妾,就说丫鬟外室之类也是多不胜数,在加上不少世家经营着一座座大小不等的青楼,里面的女性又是从哪来的?
这情况下,底层平民男子,还去哪找对象?
李元书突然觉得,这曲阜官兵竟然还有发媳妇的待遇,哪怕你不娶为正妻,也可以当妾啊,这条件一出,曲阜官兵的战斗力,估计会飙升好几成,比他麾下李氏政权在薛城组建的新军还有战斗力!
我真不是学神 第1925章 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存在
一段时间后,曲阜王城不再是城门楼上,而是以往鲁王用于接见外国臣子的大殿内,季从游高居主座,李怀侍奉在册,殿中也罗列了几个大汉将军,太监之类角色。
等一声接一声通报声在殿外响起,由远及近时,季从游都忍不住感慨起来,鲁王室,有多少年没有以自身为主人姿态,在这里接见外臣了?
虽然以往萧广等世家之主,也会糊一层裱糊,让一个个鲁王以大王之尊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者,可那就是样子货,在这大殿内,鲁王向来是傀儡来着。
真正决定鲁国对外界姿态的,还是萧、王、林等一个个世家之主们,这次,才是真正属于季从游能当家做主的。
别说季从游心思复杂,浮想联翩,能在这大殿内的,不管充当脸面的大汉将军,还是太监等等,也全是早就效忠于季从游的,这群内臣,都颇为激动,有些比季从游都更激动。
等传报声再次响起,一行三人,已经在门外太监接引下进了大殿,为首一个是三十许英武青年,哪怕经常跑海晒得皮肤有些发黑,依旧难掩其一身霸气和权势感。
“外臣丁振武,拜见鲁王殿下。”
为首青年一番话,加上不卑不亢的参拜礼节,立刻让季从游精神一振,大笑道,“丁振武?哈哈,没想到在我曲阜的豪商,竟然是刘国九王子。”
“九殿下无需多礼,你我同为华夏苗裔,王室出身,孤仰慕九殿下久已。”
鲁国立国三百多年,在李元书等接触仙缘之前,王室早就是个纸糊的牌面,毫无存在感和权威可言,刘国立国二百多年,王权依旧稳固的很,原因很简单,在刘国王权即将衰败流失时,出了两任暴君,中兴了王权。
这回事,的确要看运气的,就说堂堂大唐帝国,在苏恒刚抵达时,大唐那位九五之尊,不也是才掌握了三万禁卫军,在和士绅贵族的斗争中,在和资本新贵的斗争中,屡屡被压制么。
就是皇权衰落时,出了几个能力不太行的,就一步步衰败,反观大商帝国,危难时出现过雄主,苏恒降临时才有了稳固的帝权。
你的下一代继承人,有没有充足能力,的确是一个国家是否重新兴盛的关键因素之一,就说赵国,若非苏恒插手,一个现年31岁的何俭,只要不横死,恐怕最终还是会压死江士武,收编高震,让赵国成为新的海洋小霸主。
中兴刘国的暴君,一个就是眼下九王子丁振武的爷爷。另一个就更遥远了……
同样是华夏苗裔里的王族出身,可实话实说,在李元书来曲阜之前,季从游这个鲁王,和丁振武这个刘国九殿下,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存在。
丁振武,就是萧广那样的鲁国左相,真正鲁国的主宰者之一,面对面时,也要对丁家九殿下客客气气,和蔼的很。
为什么?为什么修岩州之前的修岩王唐氏,家主风光程度未必比不上现任刘王,唐氏却只是萧广所在萧家圈子里的小弟,而萧家之主面对一个刘国九殿下,都要客客气气?
原因很简单,刘国富裕程度不足,所有群岛总平原面积加起来,比修岩州一州平原还少,总人口才一百多万,比不上修岩州一州之地……
谈荣华富贵,享乐之类,唐家的唐千让,都优胜于现在的刘王丁永志,可谈武力……那就是个暴利强盗集团的一把手扛把子。
还是一言九鼎的家伙!
修岩州的前修岩王唐氏,随便能拉出上万家丁私兵,可丁永志这个刘国扛把子,名下在编的兵马,就有十万之众!
奇葩么?一国之内接近十分之一人口都是兵?一点也不奇葩,因为刘国就是全民皆兵,老一辈跟着扛把子劫掠四海,他们不碰华夏苗裔组成的国度,只对罗马后裔组成的国家下手,抢了半辈子老了?
你的儿孙也长起来了,继续跟着新一代扛把子劫掠四海。
刘国全民,只有老弱妇孺才会进行一些耕种,打造修复战甲刀兵之类的活计,壮丁都是常年船上飘扬,陆上攻城略池的家伙。
这样的刘国,注定了他骨子里都是流淌着嗜血味道的,甚至,刘国还公开向其他国家招募壮丁,老老实实混不下去,喜欢铤而走险?或者占山为王,落海为寇?被官方打击了?
没关系,投我们刘国来,扛把子带你把这份光荣的职业,继续发扬光大,到时候你就是正儿八经的官兵。
这样的刘国,坚持着不劫华夏苗裔的基本国策,其定位,也深深被鲁国、赵国等海洋国度欣赏,喜欢。
没办法不喜欢,这样的刘国,没有太强的生产能力,全靠劫掠,劫来的财富只能转手卖给鲁国,赵国等等,去换取粮食、布帛,刀枪盔甲等等,然后,刘国就相当于鲁国、赵国等的小弟打手了。
抢劫是暴利?其实坐镇后方掌握着生产力,把刘国打造成鲁国、赵国等国家的倾销市场,对后者的利益也不输于抢劫了。
所以,兵强马壮的刘王丁永志,看起来权势富贵方面,和修岩王唐氏差不多,实际上,他的威慑力是远超唐氏的,十万海陆军队在手,就是国家内部的老头子,也是厮杀几十年活下来的老暴徒,这就让大家没法忽视丁永志的话语权。
丁永志最大的幸运,是有个好爹,上一代刘王就是能把破灭边缘的王朝,给中兴成盛世的暴君。
因此丁永志即便是中人之姿,只算个守成之君,这几十年干的也不错,但丁永志另一大幸运,生了一堆儿子后,靠着传统的养狼策略,他麾下好几个儿子都是凶名远扬。
九殿下丁振武,就是其一,这位九殿下最光辉的一战,就是四年前率领数十艘大船,两万海军,一战就干死了文特拉三万海军,对方几乎全军覆没,而九殿下麾下,只折损一成人马。
这个时代的海战,往往还是大家隔着几百米,你轰我我轰你,炮兵水平不行,可能轰上半天,战果寥寥的时代。
也就上次萧家商队,靠着从大商借来的一群炮王打了一个大胜,刘国可没有那么多大商帝国里都算顶尖的炮兵啊,能干出来那样的一次战役,真的足以轰传天下了。
我真不是学神 第1926章 一屋不平何以平天下
几个月前萧家商队大干了一把文特拉,让那边损失惨重,靠的是技术压制,手下炮兵实力太牛,各个都是炮王级别的存在。
几年前丁振武做下的那一场战役,却是靠的脑子了,是他自身军事才华打出来的硬仗,就是虚虚实实,示敌以弱,再用诈败引得文特拉公国的海军进入陷阱。
那是一场围绕着几个小型群岛进行的海战,近海战时靠各种兵法,把文特拉船队拉入了一片暗礁地,大量文特拉战船触礁,才有了九殿下那一场辉煌的胜利。
千万不要小看一战灭敌三万的威力,文特拉也只是一个小公国,举国才一百多万人口,能成型的精锐军队,无非是十万左右,其他都是老弱妇孺了。
一战死三万,相当于三成青壮尽灭,一旦刘国再大兵压境,打几次大胜仗,文特拉几乎就会有灭国危险的,无非是其他罗马后裔组成的王国,公国之类,不会坐视文特拉灭国,给与了文特拉一定的军事支援,才保住了几年前文特拉那次灭国危机。
这几年,四年而已,远不足以让文特拉公国的少年孩童成长为合格战兵,文特拉却快速恢复了军力?甚至敢伪装海盗对萧家商队下手?
那就是周边的罗马后裔组成的王国、公国之类,驱赶了境内一批贱民青壮,海盗囚犯之类,打包丢给了文特拉大公帮助他回血。
至于那些王国失了人口后怎么补充?罗马啊,罗马里最底层的贱民,囚犯等等,不就是一代代向海外赶,或者主动逃亡海外,才有了目前好几个的海洋王国、公国存在么。
就是齐、赵、鲁等等华夏王国,先祖们也都是两大帝国活不下去的人主动逃亡,或者囚犯被流放……
所以,季从游开口说自己仰慕九殿下久已,还真不是胡扯,他四年前就对这位也有着名将之才的九殿下,很仰慕向往了,甚至私下里对比过,不知道这位九殿下和曾经的百年名帅杨定远,到底谁更有军事才华,谁才是更牛的名帅。
或许现在的九殿下,还比不上当年的杨定远,可年龄呢?杨定远战死时都27岁了,这位九殿下当年一战灭三万敌军时,才26周岁。
不是文特拉背后有庞大的支撑力量,这位九殿下,未必不是一位能灭国的大牛。
他是真没想到,安全部外事司刘国处,梁处长所言的刘国海商,竟然是这位名帅啊。
随着季从游的惊喜言辞,丁振武也露出了灿笑,不过笑容里,总是蕴含着一丝难以遮掩的奇妙滋味,“大王太客气了,外臣区区小名何足挂齿,尤其是现在的大王……”
顿了一下,丁振武再次开口,“既然大王有元书先生支持,要在曲阜境内废弃所有卖身契,恢复所有奴仆自由身,我自然要为此善举添一份助力。”
“外臣这次来,本就是和萧家做交易,也有一批奴隶在手,大王若是愿意接纳,就全部送给大王处置了。”
“……”
季从游瞬间有点尴尬,还有些不知所措,他当然知道丁振武手中的奴隶都是什么,流淌着罗马帝国血脉的女人们,估计还都是妙龄。
只有妙龄女子,才算是刘国能拿出来卖高价的优质资源,以往这些都是流入世家豪门之中当异域风情的。
或者……也没有或者了,换了其他刘国商人来谈业务,肯定有一批姿色普通的女子,但让堂堂九殿下亲自出马?绝对都是妙龄优质资源,这些,若是恢复其自由身,让她们和鲁国曲阜百姓一样享受各种待遇?那他以后,还怎么给手下的兵发媳妇,发小妾?
可若是不解放的话?
几个呼吸后季从游就笑着开口,“殿下虽然高义,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鲁国不喜欢其他国家插手我国事务,自然也不会强令贵国做出有大损失的事。”
“贵国毕竟是用将士性命打下来的战利品,我愿意用以往的商业渠道去购买。”
目前的鲁国,还处于千头万绪,各州府大业刚刚展开的起步阶段,他连自己的国民子民,都还没全部拯救他们出苦海呢,怎么可能优先善待外国子民?季从游又没吃撑。
丁振武立刻眼前一亮,“大王此举没事?”
其实,哪里是什么外事司刘国处的梁处长,急速发现了丁振武这一伙大海商,还探明了一些目的?这是丁振武亲眼旁观了曲阜巨变后,主动冒头,来试探来了。
他试探的就是一个,李元书那个得了仙缘的家伙,对罗马人组成的国家,那些国民,姿态如何。
若是李元书,也让文特拉之类国家,全国都过上齐国水准的好生活,那就只能代表,刘国坚持了二百多年的国策,必须要全盘改写了,以后再也不能用去劫掠外敌,否则,任你凡俗兵马有多么雄壮威武,任你胸中有多少兵势韬略,都要放下武器,和和气气老老实实去种田,谁也不可能扛得住李元书那种跨时代的仙法打击。
他主动走出来,接触刚建起的安全部外事司人员,就是想用为善举增添一份助力的手段,试探下在李元书心目中,那些外族人的地位。
若对方收下了,还全部恢复自由身,让她们和曲阜百姓一样,都过上优越的自由生活,他就必须马上回刘国,和父王商议未来的大业该如何掉头了。
对方若不收,还是和以往的萧氏等士绅豪强一样,继续做这样的生意?这才证明刘国不止不用去改变国策,甚至可以更进取一些。
毕竟,目前为止他也只听说李元书这样的华夏苗裔掌了仙术仙法,罗马那边可从没有例子传出来的。
华夏苗裔有仙人大腿后台,罗马后裔没有?哈哈哈,丁振武扪心自问,那些在鲁国境内,习惯了各种发快财,劫掠的山贼海匪,不老实的地痞流氓,估计都会逃亡,刘国明显就是一个很合适他们发展的地盘。
有了这样的心态,丁振武才会在季从游表态后,隐晦的点明问题,季从游脸色有些发烫,但还是点头,“一屋不平何以平天下,我华夏苗裔还有无数人在等着拯救,自然没有不顾同族,先优待外族的道理。”
不要忘了,天语星的传承史,很齐全的,天语星的华夏苗裔没有什么匈奴、突厥之类的外族入侵威胁……可史书却写满了惨剧了,再则千年以来,大体和平环境下,临近王国间,华夏与罗马,也是打的很激烈的。
我真不是学神 第1927章 满脸的意气风发
几天后,刘国九殿下丁振武的船队扬帆出海时,站在旗舰甲板上,这位三十岁的名帅,满脸的意气风发。
主要是这一次贸易,他们刘国真是赚大了,超大。
以往虽然他也能和萧广所在萧家,其他王家、林家等交易,但那种交易也就是不赔不赚,往往最大的利益,还是被那些世家赚走了,这次不一样,新上台的鲁王季从游,几乎是大放送似的,给了丁振武极大的优惠。
就说那些装满青铜炮的千吨大船,萧家商队里真正的大舰,五折优惠!
其他刀枪盔甲,炮弹也是五折大放送。
当时对方开出价格后,丁振武都惊得不知所措,以为对方在忽悠他呢。但季从游一句话就让他放心了。
季从游的原话,“丁兄,我刘国如今有了李元书坐镇,还需要那么多强大的凡俗武装么?”
对啊,那边都有李元书了,凡俗世人装备的刀枪盔甲,甚至火枪火炮,还玩个屁啊,只要李元书那个威慑性武力坐在鲁国,还有谁敢随意对鲁国乱下手?
所以日后,若非大规模出口,或者为自己民间保留一点点象征性的武器装备,这些东西都没必要生产了。
但鲁国不需要,他们刘国需要啊,甚至他都开始考虑,以后要不要从鲁国招募一批雇佣兵了,他甚至还试探性和季从游提了提,那边态度也可以,有机会,合作不是问题。
就算你要把所有基层子民的生活水准全部提升到齐国标准,可齐国的平民百姓,和官员勋贵的生活条件对比,也是有差距的啊,吃饱穿暖,免费读书,免费医疗等等,只是保证一个人生活最基础最基层的事。
只要有上进心,谁不想在做到那些之后,赚取更多财富或者功名,享受更好的生活环境?所以,若真有一批批子民,成年壮丁,不想安心种田或者打工赚稳定钱,想投身杀场搏一把富贵,这,季从游也没必要拒绝啊。
这次鲁国大改革之前,那些已经习惯了偷鸡摸狗,打家劫舍,甚至欺压普通人的民众怎么办?怎么处理?一刀杀了?不合适,全抓紧牢房关着?那也有个刑期啊。
这类人,若是刘国愿意招收……其实鲁国卡着不放,非要关在监牢里改造他们,也是一个大工程,大麻烦。
季从游在和丁振武初次接触试探这个话题时,也是略一犹豫就有答应下来的趋势。
有过这样的接触,丁振武怎么能不兴奋?站在甲板上登高望远一番后,抽出一根雪茄点燃,每每的狠抽了几口,雪茄这玩意,也是从罗马那边的国度里流传到刘国的,常年行走在军伍之中,丁振武还是颇为嗜好此物。
不过,就在丁振武一根雪茄抽了一半时,突然就眼神一变,他发现旗手在挥舞传达一些旗语。
几分钟过去,甲板上就跑来一个壮汉,恭敬行礼,“殿下,旗手发现远方有飞梭船,是我刘国的旗帜……似乎还是处于万里加急状态。看情况,似乎是从修岩州出发的。”
飞梭船类似于飞剪船,这类船只就是海上国家之间,跑的最快的家伙了,一般一小时能有14节左右的速度,一节3.6里,等于一小时狂奔五十里!
十小时五百里左右!所以说真有飞梭船出没,这种船只航行速度是很快的,若日照时间长、也顺风顺流的话,陆地上的八百里加急,是轻松维持的数剧。
所以,海洋之上,紧急军情或其他重大情报传递,开启的万里加急姿态,何为万里加急?不指望你一天跑万里,是说在这样的紧急军情下,夜晚继续航行,遇到大型风浪,哪怕明知道有船沉了,一船人都要葬身大海的风险,你也得迎头继续上。
大海大洋上的危险,可比陆地跑死马的风险大多了,一旦出动万里加急的情况,一次出动一艘飞梭船根本不够。而每一艘登船的水手,其实上船出发之前,都已经领了安家费,写好了遗书的,当然,类似船只上,美酒、美食之类也会堆满了。
毋庸置疑,身为距离刘国比较近,也是其重要物资补充地之一,青州、云州、修岩州三座大岛上,都有刘国安排下去的探马在,不止暗地里有各种探子耳目,表面上,那也有刘国开在三州的使馆在。
暗地里的探子耳目,不可能一次出动多艘飞梭船,使馆就有这样的能力了。
早在曲阜城内,还没公开亮相时,刘国在曲阜的使馆,也已经召集了足够的死士,安排多艘飞梭船开启万里加急状态回刘国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