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真不是学神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曾经拥有的方向感
不公啊,连他这个太监,宦官,都很为季从游鸣不平,更为鲁国那些世代被压迫压榨的草民们感到不公。
他也更加痛恨,那些能席卷走海量财富的士绅豪门了。
季从游也逐渐被感染的悲从中来,蹲下身子慢慢拍打李怀的肩头,他何尝不希望阻拦下大撤退的萧家、王家等商队?何尝不想拿下对方累积好多代的财富?那毕竟是各家几代以来搜刮民脂民膏,从全鲁国平民百姓身上盘剥出来的,就这样带走?若是拦下来,再把那些财富归还于鲁民,那该有多好!
民间吸收上来的财富,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是国家昌盛之道,而不是被那些家伙带走,继续享受他们奢华无度的贵族生涯。
可是季从游做不到。
他甚至有种希望,希望薛城李元书突然出现,拦下那些顶尖豪门的商队,哪怕之后李元书就让他这个鲁王禅位,李元书成为新王建立新朝代……
那又有什么不好的呢?想想以往自己只是保一些心向他的太监,宫女不被处死,都要经常没脸皮的跑到那些豪门里一哭二闹三上吊,这样的王位,坐着也没多大意思的。季从游今年才25岁,他难道是天生不要脸面的么?
就在两人相顾无言的时候,一阵阵巨大的喧哗声,突然就从远方响起,而且这类喧哗还在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大,越来越近。
季从游惊醒后,起身抓出百里镜眺望,看了几眼就放声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哈,笑死孤了,笑死孤了,没想到竟然梦想成真!”
“萧贼、王贼、林贼,我看你们这次还向哪里逃!李元书来了,伴伴,李元书真的来了。”
他所在内皇城城门楼,其实比曲阜外为城墙还要高大一些,站在城门楼上,一眼就越过数里,看到了南城门外,浩大的水运码头上,正在上演着各种人生百态。
码头边一艘艘即将杨帆的大船上空,更凌空悬浮着一道身影,凌空飘在空中,手握一道数米高的小型龙卷风。
毫无疑问,几米高的小型龙卷风,可吹不翻萧氏、王氏、林氏等最顶尖豪门执掌的数百吨大船,这还是因为地处内陆的水运码头,曲阜外的横河,不足以让上千吨大船通行,这里才会只存在百吨级别的船队。
等这些顶尖豪强,依托横河到了出海口时,肯定就全换成千吨,两千吨大舰了。
但,几米的龙卷风吹不翻船只,又如何??关键是威慑力啊!
有一个能凌空飞渡,掌控自然风暴的人物到了船队上空,只是这类似仙迹的威慑力,足以让萧家、王家、林家上上下下,所有的家丁水手,炮兵等等,全部绝望,不敢升起抵挡心态了。
李怀也起身,抓着一个百里镜眺望一番后,脸色变换的极为精彩,最终他还是忍不住叹息,“王上,李元书此来,对萧家、王家等是灭顶之灾,可对大王,也未必是福啊。”
情报中,薛城李元书一直以薛城为根基在向周边扩散,连云州州城所在地,都没有急着去收编,云州十几府,李元书至今才拿下了两府而已。
这才是王家、林家、萧家等顶尖豪门,还能控制节奏变慢家产,去跑路的底气。
就连次于萧家那一档次的接盘侠们,也还有心情准备在坑王都一代的最基层士绅地主。
可李元书突然杀过来……就拦住了萧家等大撤离,最后也是最精华的商队?
这对士绅贵族是灭顶之灾,对季从游?是福是祸也不可知。
季从游笑的差点都笑出泪了,“不怕,不怕,即便我禅位又如何,看着昔日高高在上的各位老贼,沦落的和孤一样处境,我就满足了,这辈子,我就没想过能善终,父王被当猪养了一辈子,但也只是三十许壮年就病死,难道真以为我不清楚,那只是父王想暗中尝试一番,就死了!”
“登位十几年,我也最多护住你们这些人了,连多年前的名帅杨定远,孤听闻他作战不利,却被兵部各种坑害,催促出战,孤不忍老帅被坑,又如何?只能像是老鼠一样不敢发出丝毫声音,否则就是和父王一样的下场。”
“当年争取让你们能和孤一起活下去时,我一哭二闹三上吊,是真的抱着自吊城门楼的决心,才逼迫的几位老贼退步,可那又如何?我顶多护住了一个王城,王城之外,不敢有丝毫动作。”
这样的日子,他早就过够了!
他早在几年前就知道,曾经吃喝玩乐十多年病死的父王,并不是真的是头猪,父王只是表面上隐忍,迷惑外界,暗中尝试想收回一些王权,才刚第一次尝试,就病死。
八年多前的杨定远,赵王何俭都来招揽过对方,而赵王何俭,甚至算是季从游的偶像,更自认为自己远远比不上对方的才华,那位都来招揽杨定远啊,他能不知道,这位名帅,是否有能力?是否忠于鲁国?
那样的老帅,其实被各方面综合坑死,也算是,国都那些顶尖豪强弄权,想把他尽量逼一逼,磨一磨对方的傲气,想磨得杨定远不再有傲骨,成为某一家的门下走狗。某一家,无非也只是萧、王、林之一罢了。
结果名帅选择为国尽忠,他也没有选择低头。
季从游知道那一切内幕,也极为心酸杨定远的处境和难处,但他什么都不能做,一旦做了,搞不好就是一个身死下场。





我真不是学神 第1918章 万民沸腾
曲阜城外横河边,人潮拥挤的码头上,此刻已经有无数人跪在地上,跪拜着看向李元书,并高呼仙神之名,码头区域一艘艘数百吨大船上,甲板同样跪了一甲板一甲板的人。
毋庸置疑,对于萧、王、林等顶尖豪强,对于鲁王季从游来说,李元书的一切早不是秘密,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是曲阜的平民百姓,包括被各大家族忽悠走的家丁家仆,却都不知道李元书的存在。
开玩笑,如果普通的家丁家仆,都知道了李元书一事,以及李元书在薛城做的壮举?那么,每家几千户的家丁家仆,就不可能老实跟着他们走了。
不走,留下来,李元书来了就会免了他们的所有卖身契,恢复自由身,清理所有士绅豪强家中财产,用于大幅度提高屁民的生活待遇。
走,那么他们依旧一家几口,全是萧、王、林等等老牌豪门的家仆,随时可以因为主人的心情不好,不喜,打死你不用负什么责任。
只要有点脑子的,若得知李元书一事,和他在薛城做下的事,就不可能跟着萧、王、林各士绅豪强远走大商!
不知道,那他们突然间看到有人可以飞天凌空,操控自然风暴?这就是妥妥世界观碎裂,仙神之名瞬间席卷脑海,本能就仰望,想膜拜的。
萧家某一艘大船上,听到了动静和呼声,一起走出船舱的一群萧家精英,在家主萧广的带领下,目睹到了李元书的飞天之威,所有人脸上都涌现出了浓郁的苦涩之意。
几个呼吸后,萧广才瞥了不远处的第三子萧继晨一眼,萧继晨立刻清了下喉咙开声,“见过李兄,不知李兄突然驾临曲阜,有何指教?”
萧继晨是萧家,乃至王家、林家等等顶尖豪门里,唯一一个近距离和李元书交流过的人,后来,他们也分别派遣了家族子弟去查探情况,可其他子弟,就在没有近距离接触过那位了。
李元书朗声轻笑,“见过萧相,元书此来只为一件事,若萧相想要携带家眷子孙离开鲁国,自无不可,但萧家世代累积的财富,还是留下吧,这些从鲁国子民中盘剥的财富,正应当归还于民。那些卖身于萧府的家仆,自然也要留下成为一个自由人。”
萧家是五代三尚书三宰辅的豪族,目前的家主萧广,也正是鲁国左相。
以李元书的情报体系,也早就知道了萧家等在变卖家产,打算跑路大商的,他怎么可能让这些百年豪族如愿?
就算是遇到苏恒之前,李元书也是一个有志于中兴鲁国的热血青年。若坐视萧家、王家、林家等一批批豪族组成超级船队,携带无数财富远离鲁国,那么,鲁国想要中兴,百姓想要尽快过上比肩齐国的好日子?
估计又要向后拖延好久好久了。
他突袭杀到曲阜,亲自拦一下就能拦住的财富,为什么不来这么做?你说他对云州州城的豪族都还没处理?那些豪族不是还没跑成功么。
他一句话,萧广这个左相之尊举家跑路大商,抛弃鲁国的大人物,面皮瞬间就变得血红无比,是,在这之前,萧家、王家等等已经派遣了一部分子弟,携带财富去大商了。
但那些只是探路先锋。
试探以往趴在他们头上抽三成利的大商士绅贵族,对于他们举族内附的态度,以及查探,等各家到了大商后,在哪个城池居住,如何平稳融入新生活等等。
那些探路先锋,带走的财富,都不及各家上百年累积的财产千分之一。
剩下的千分之九百九十九,就在连绵不绝的船队里了,甚至还有大量财货,人丁等等组成的船队,在入海口等候着,等他们这批船队到了入海口,就一起杨帆去大商。
现在,人可以走?东西全留下?家仆也得留下?那他们去了大商,别说享受以往的优质生活了,会不会被随便一个地痞无赖欺压盘剥,都不好说。
你说那些大商的士绅贵族里的姻亲?萧家没了财货,没了家丁,跑去他们那边寻亲?这和穷亲戚投奔富贵人家有什么区别?只会被各种嫌弃。
到时候,长得好看的男女或许有条路,有才华也会成为对方的手中棋子,老头子没用的,纨绔等等,去街上要饭还差不多。
萧继晨猛的咳嗽几声,才再次酸涩的开口,“李兄,何至于此?我各家上百年一代代人的累积……”
李元书哑然失笑,“不用多言,我本也是士绅一员,对于你口中一代代人的累积,很清楚,也很明白那是什么样的累积过程,无非是压榨平民罢了。”
“萧相不要自误!我不觉得,你麾下家丁家仆组成的队伍,还能有几个,敢为你等对我发起冲杀之资,没了那些人,萧家诸位真正的世家子,又有几个挡得住我手中仙法?”
能成为一家之主,高居左相之位十多年,萧广蠢么?
几个呼吸后他就狼狈跌坐在了甲板上,“老夫不走了,不走了,我萧氏一脉,任你处置,我就不信你敢把我萧家上下,杀个一干二净。”
李元书大笑,“怎么会,萧相一脉,能人还是有的,靠自己能力挣口饭吃,不难。最多是萧相一脉,在无法像以往那样威震天下了,对了,我听说萧相的家宅产业,全部售卖一空?也没关系,等曲阜房价平定下来,买一些普通宅院住进去,还是可以实现的。”
这些话一出,堂堂左相差点泪奔。
不过李元书已经对他不感兴趣了,开口就让自己的话席卷整个码头,说的,也正是目前薛城的各种新政策,新局面,以及他即将会在曲阜一代,以及青州推行新的政策。
这,立刻引发了万民沸腾。
这种沸腾比百姓们突然发现有谁能飞天还更加恐怖,声势也更加浩大的多。
李元书解释片刻,让所有的船队水手家丁有序入城时,他才闪身飞向了王城。
鲁王?以前就是一个热血青年,恨不得鲁国也能出现如姜仁美、何俭那样的雄主,奈何在他印象中,现任鲁王季从游就是一个毫无存在感的青年,他也不知道此刻,自己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去见一见这位大王的。




我真不是学神 第1919章 养士三百余年
李元书飞向内皇城时心态很有点好奇,但是,等他到了城门楼,一眼看到季从游那一刻,好奇就转为了诧异。
以前默默无闻,仿佛透明人一样的鲁王殿下,竟然就在城门楼上,一脸灿笑的看着他,大太监李怀则是颇为复杂,情绪莫名的仰望着他,这位大太监甚至还侧开一步站在了季从游身前,似乎是以保护姿态,在护卫着季从游。
李元书真好奇了!
连左相萧广那样的大人物,和他简单对话之后,都像是泼妇一样瘫坐在甲板上撒泼,这位鲁王,竟然这么淡定镇定的迎接他的到来?
连左相萧广,瘫软时身侧都没有谁去顾得上搀扶,或者护卫那位老家主,眼前一个太监,竟然还能在他凌空飞天之资,悬于两人头顶高处时,还秉承着一份原本的职责,半保护姿态护着透明王?
心下大感意外,李元书也快速降落在城门楼上,“元书见过大王。”
季从游也大笑着拨开了身前的李怀,“伴伴不用那么紧张,元书先生远道而来,以他得仙神赏赐的仙缘,怎么可能对我一个凡夫有恶意。”
笑声下,李怀再次复杂的看了李元书一眼,才躬身行礼,“内廷总管李怀见过先生,奴婢只恳求先生高义,即便要取了这大好河山,以先生之尊,也不需要忌惮我等凡夫俗子,只求先生留大王一条活路,李怀愿意代大王赴死。”
李元书看的啧啧称奇,他毕竟有了强大的感知力,即便以前只是个画家,现在从感知力出发,也能确定这两位,一个是真的淡然,开怀,另一个是真的有种慷慨赴死的决心。
鲁王……不就是一个傀儡么。
竟然还有着一位内廷总管真心愿意替他赴死??内廷总管啊,这不是掌控大内的首领么?常理来说,既然王室是傀儡摆设,内廷总管这样的职位,就不可能落在鲁王自己人手里。
几个呼吸后,李元书才小道,“李总管说笑了,元书怎么可能行弑君之事?我倒是好奇,李总管执掌大内,是从何时开始的?”
在他想来,萧、王、林等等世家肯定要全面管控王城内的一切权利,所以,这个李怀,九成九是各种乱象上演后,才匆忙上位的。
这个乱象,指的就是萧、王、林等一批世家豪强,决定撤出鲁国开始。
这个时间,不会早于三个月。
李怀长出了一口气,脸上也多了灿烂的笑容,“先生既然好奇,怀自然不敢怠慢,奴婢是三年前执掌大内,领总管一职。”
李元书震惊了。
三年前就成了大内总管?那时候,可远远没他李元书得仙缘之类的事,那还是左相萧广一言决小半个鲁国天下的时代。
李怀也不愧是聪明人,很快就从对方表情推断出了什么,灿笑道,“奴婢本是曲阜街头一苦命儿,活不下去才被萧家看重,阉割入宫,早前几年自然是听从萧府行事,当时只是浑浑噩噩不明大义,后被大王感化,才知道了义之所在。”
“奴婢多年前本就有慷慨赴死,为大王明言一切后,就自领萧家处置的决心,是大王良善,宁愿去萧府舍弃一切颜面,才换来我一条生路……”
说到这里,见李元书越来越惊讶,李怀才笑道,“不敢欺瞒先生,我王城内,如奴婢这般愿意为大王送死之辈,少说也有数十,只要先生保证善待大王,让其一生安康的活下去,我等义士即便全体代王命赴死,也定可含笑九泉。”
王城之内,真心服从投靠季从游的太监,宫女,各有数百之多,但投靠服从不代表愿意替你去死。
李怀也只能保证,拉出来数十位甘愿舍生取义的义士了。
李元书震惊了。
这次是真的震惊。
就算是薛城地头蛇之一的李家,在他得到仙缘之前,说起来,李府上下能养得起几百上千精壮,拉出去就是兵,可那些,有多少甘愿真的为李府家主,以及他李元书慷慨赴死?
若真起了战事,那些家丁私兵,不得不听命作战,战死在军事中,这是谁都没办法的事,谁也无法预料未来。
但扪心自问,若是一场注定了会失败的战争?不管李家对那些家丁掌控力有多强,家丁们都不会踏上百分百的送死之路。
现在,自己挟仙术仙法而来,明眼人都知道以及确定,自己想罢免鲁王,就是一言而决,想杀了鲁王,又有谁敢反对?哪怕他本就没有杀王的心,可举个例子不是小事么?
若他摆出想杀鲁王的架子,正常情况,不该是所有太监宫女之流,冷眼旁观或者一动不动?
现在,自己都没表态,李怀竟然有自信,轻松拉出来数十位愿意舍生取义的太监,宫女?替鲁王去送死?
震惊之后,李元书忍不住感慨,“总管高义,我鲁国养士三百余载,还真不缺义士……”
即便这群义士,是被阉割的残疾之人,或者宫女之流,鲁国养士三百余年,在王朝末期还能拉出这样的存在,也很不错啊,这就是养士三百余年的威力么?
这话一出,李怀笑了,他没有说什么只是笑,笑的还很灿烂,似乎在认同附和李元书。
可李元书是谁?感知力撒出去,一眼就明白,那家伙是在嘲笑什么养士三百余载。
不该嘲笑么?鲁国开国三百多年,开国先祖季云,即便不是比肩姜仁美、何俭那样的人物,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季云在位时期,鲁国才是新生王朝,处于开国盛世的时代。
对于士绅读书人,季云给出的待遇也是不差的,然后就养士,养到了目前的局面,随便一任两任普通些的君主,综合素质比不上士林里的顶尖精英,多正常?然后就是王权一步步被剥夺。
子民在这个过程,没得到过什么好处,反倒是士绅豪门,一个个都发展成了畸形的怪物,鲁国目前的士绅生态,和史书上的东西两晋差不多。
官方的官府架构,往往没实际权力,县令、知府、巡抚等等,也只是士绅们给自身增光的名片履历,所有州府县,实际权力完全掌控在一个个家族手中。
一代代鲁王,越到后期越像个花架子,若非有大商集团在这里搞事,高高在上,其实季氏一族,早就被有野心的士绅豪族给取代了。




我真不是学神 第1920章 鲁国这一届队友又不好带了?
为什么说是因为大商集团的搞事,震慑,才维持住了季氏一族的王位?
因为这是事实,别说现任鲁王季从游了,就是他那个花天酒地享乐十几年才死掉的父亲,上任鲁王季良玉,再至上上任鲁王,都丝毫没有任何权利,王命出不了王城。
这情况下,萧家、王家、林家等等顶尖豪族,若有谁想进一步取而代之?多简单啊,偏偏没有哪家那样做,还会一直提供出不少物资,保证鲁王能吃喝玩乐安享人生。
就是,大商的士绅勋贵们,不让鲁国乱。
进入全球大航海时代,一个稳定的有序的鲁国,对大商士绅利益更大,还是混乱不堪,毫无安全感的鲁国,对他们有利?大商的士绅豪门,只要脑子不傻,就知道鲁国安稳有序,才有利于他们来往行商,以及稳稳的抽本地士绅豪族的三成利。
历史这位小姑娘,虽然经常被装点,改写之类的,可大局不会变,你就能从以往的旧有王朝忠,吸取教训。
就说最被盛传的汉末三国,黄巾之乱怎么上演的?张角几位发展出声势浩大的黄巾贼,难道不需要时间?难道全朝文武都是瞎子?
董卓霍乱王朝中枢,关外诸侯联军,真的是打不过?为什么董卓之乱后,四世三公的袁家,轻松成了天下排名前列的诸侯,还是两位诸侯!一南一北虎视天下。
哪怕史书上鼎鼎大名的董卓董魔王,也曾经是四世三公的袁氏,门生故吏之一,有了袁槐的提点,他才在被免职后,一路火速升迁,而当初董卓会被调兵入京,也是有了袁绍建议,才成功的。
可以说汉末三国的史书,即便各有说辞,但大家都不是傻子,大商帝国里一些顶尖的士绅豪族领袖,更不是傻子,真要鲁国有人升起了取季氏而代之的心思,等着吧,肯定是鲁国数百万人口,演化为群雄争霸,十八路反王七十二路诸侯,轻松就出现了。
到时候不把这里打成一团乱,是不可能的。
他们的利益就会被严重削弱,甚至引发另外的,不可忽视的局面,比如罗马看到机会,大力度推动罗马人后裔组成的海洋王国向这里派兵。
毕竟鲁国五六百万人口,也有一成左右的混血,以及几万罗马后裔。
华夏血脉占据八成多人口,物力人力等等,加上天下太平还有大商帝国的撑腰,罗马不敢在这里搞事,一旦彻底乱起来,一船船的罗马人不停从西方偷渡而来……
就算这里战乱结束,也决定出了雄主,还能否被大商士绅掌控一切,都不好说了,他们可不希望这群岛上空,再多出来一堆的罗马贵族上下插手。
所以,早在季从游的爷爷辈,甚至太爷爷辈,盘踞鲁国本土的士绅豪强,就未必没有谁能取而代之的能力,实力。
但,有了一点念头和趋势?大商士绅团队的大棒就会一下子砸落,打的你胆颤心惊。
大商集团甚至都不介意,本土士绅豪族,把鲁国内的王室全部杀光,大家都不傻,都很聪明,大商的那群士绅们,难道不懂狡兔三窟的道理?每一代鲁王登位后,他的一位或两位儿子就会被接到商帝国,即算是小国向宗主国安放的人质。
也是大商集团反杀的利器。
你就算把鲁国本土的王族杀光了,那边拉起大军以平叛的姿态,护送一位王子过来,就是新王了。
商王都朝歌城内,就有足足三位季从游的亲兄弟在。
因为上任鲁王季良玉,在位十多年日日花天酒地寻欢作乐,还是很能生的。
所以,季从游一次次去萧家、王家等豪族内上演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招数时,萧广之辈即便又气又狼狈,却也还是忍了,即便让季从游掌控王城内一切,只要季从游听话且看清现实,不去试探王城外的权势,他们一样会忍。
真要逼得季从游自吊城门楼,传出去不只是国际丑闻,他们会名垂青史,大商那边的士绅集团,也会立刻觉得,这一届的鲁国队友又不好带了,心生不该有的心思了……
1...572573574575576...6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