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学神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曾经拥有的方向感
就是庶支里,平时不受待见的那些,都压根不想上船。
那些不受待见的,日常生活可没得到什么照顾和好处,也基本和普通平民百姓生活的差不多,一听留在薛城,都可以像齐国百姓一样幸福,谁还愿意跟着以往忽视他们的嫡系人员跑路啊。
所有家族都收拾的差不多了,许家、王家、薛家等一些家主、嫡子之类人物,才站在港口船只上遥望薛城,各个表情都复杂的厉害,其中当然不缺仇视、怨恨等情绪。
“出发,去梁道府,我们不是没有一点机会的!”
…………
时间点即将抵达,许继骞才怒喝一声,号令起了船工。
但他口中的机会,是指杀回薛城镇压李元书的机会,还是逃离薛城后,重新在其他城市安家,置办一份新产业作威作福,就不好说了。
我真不是学神 第1852章 彼辈乐土,吾之炼狱
一艘艘排水量二三百吨的商船扬帆出海,为首的船只,就是许继骞、许继明、许伟平和许伟凡等许家子弟所在舰。
一间宽敞舒适的船舱内,许继明拿着一个鼻烟壶狠狠吸了一口,才开口道,“大哥,你之前说我们还有一点机会,是指到了梁道府,就安顿下来等战机么?”
这话一出,许伟凡眉头大皱,许伟平则是多了一丝希冀和期待。
许继骞大骂,“说什么鬼话,我们的机会,只是到了梁道府,尽量和刘家沟通补充足够多的人员,然后远离飞云岛,重新找地方安顿下来。”
顿了一下,他才低骂道,“既然李家小儿已经得到了仙缘,我们就不能指望和他为敌了,或许你们会说,李家小儿飞的不快,一次制造风暴也只能吹翻十几人,几十人,若是箭支枪炮密集一点也可以杀了他……但杀了他有屁用?他只是被真正仙人随手赏赐来的能力。”
“那位赏赐给他超凡手段的上仙,才是真正不可力敌,只能仰望……”
说着说着,许继骞都忍不住哽咽起来,哭了。
上仙不开眼啊,怎么就选了李元书那样的家伙,而且上仙的站位,竟然站在了那些大字不识粗鄙不堪的普通百姓那一边。
不管怎么看,他们这类不止相貌出众,还掌握各种学识学说的有才华人士,才值得仙人看重吧?
薛城府府城十几万普通百姓,九成以上都是大字不识,相貌粗鲁,不知礼数等等,谈外在谈内涵,他们这样的士绅之流,哪个不把那些普通屁民甩开了几百里?
可现在,事实就是许家损失惨重!
上百年打拼来的家业,各种田产,商铺宅院等等,一下子全没了,你以为这容易么?田产商铺之类,不都是一年接一年,专门等着那些小门小户受了灾,在低价吞并过来的?
这不容易啊,不止等着小门小户受灾时间长,他们主动去制造灾难,也不容易啊,需要花销和注意影响、形象的。
府城之外沿海平原那成千上万亩农田更是如此!
一百多年好多代人,才累积出一份值得自豪的家业,一下子全没了。
金银珠宝,字画绸缎等等,这些浮财都没能全部整理干净,留在薛城的也等于没了。
这些还不是最大的损失,最大损失是人口!
其实,士绅们很清楚,人口资源,才是最值得重视在意的资源,你就算没钱,没地,没产业,但若有几百上千人,被你指挥着去劳动,只靠正场正当的劳动方式,用不了多久也能置办出一份大基业。
前提得是,那些被你指挥的几百上千人,只需要最基本的吃饱,不要其他薪酬。
放在现代科技社会,哪怕一个普通毕业生,一穷二白没家世没背景没人脉没能力,最多找一份月薪两千块的工作……但你若有几百人,听你的话工作,他们只需要吃馒头米饭管饱?一个月下来,搬砖也能让你富贵起来。
许家几百年累积,之前初听到李望江带着二三百披甲精锐来闹事时,一声令下,一炷香时间就拉起了二三百披甲执锐的青壮!那里面七八成全是卖身奴。
你可以想象,诺大的许家,到底有多少人力资源了!
只是许家庄园内,随时拉起二三百青壮年男性,那么丫鬟婢女之类女性呢?年长一些的家仆,年幼一些的家仆又有多少?
许府庄园之外,他们一个个商铺里做事的家仆又有多少?许家商队里,盐场里的家仆又有多少?
但现在,那几乎全没了。
不是全没有,是几乎,就是因为,目前在帮许家操控这一艘大船的,是许府多年来的外宅管家,还有管家的儿孙子侄辈。
到了许家这层次,他们的管家,管家子侄辈,生活远比普通的齐国平民优越的多。再如各商铺管事,内外宅管事等等……都跟着一起走了。
许家近海商队里,原本能当上船长、大副、水手长之类职务的,也在帮忙操控着其他船只在跑路。
但许家依旧处于严重的人力不足状态。要不然,他们此刻就不会只驾驶三艘二百多吨的船只出海了,许家本身商队,船只数量都有十几艘的。
十几艘二三百吨商船,远远比不上萧家那类十几艘近千吨大舰的规模,但这样的“小船”,你想全部顺利运转起来,也没那么容易。
到梁道府招人,通过以往老生意伙伴刘家的力量,尽快搞定,尽快远离,这才是许继骞心中的决断。
这话下,许伟凡倒是苦笑起来,“父亲说得对,李元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背后真正的仙人,神话传说中,各种仙神神魔,都是能毁天灭地的,哪里只有李元书一道龙卷风,吹翻几十人那么孱弱?”
“真正仙人,怕不是挥手就能制造几十个,几百个李元书。”
“我们只能退让,我现在担心的是,到了梁道府,咱们也不容易招到人手了,昨天咱们在整理家产的时间里,估计就有梁道府的商人,已经把消息传回那边了。”
“只要不是太笨,那边的士绅,也会做出足够聪明的选择,李元书,不是一府之地能抗拒的,说不定,刘家之类,已经提前招收人手,抛售产业跑路了。”
说到这里,许伟凡都有些小绝望式的抱怨,“话说,仙人既然插手了人间事,在薛城提拔了一个李元书,那我们鲁国,还能有乐土么?”
仙人插手人间事,提拔李元书,让薛城成为了普通百姓的乐土,可这对士绅豪门,就是炼狱。
他们向往的乐土,是以往的那些时代,百姓任由他们盘剥压榨,吸髓吞骨的美好时代。
就算逃离了云州,万一仙人也在其他州府培养第二个,第三个李元书,他们又该怎么办,该逃去哪里?
现在没有足够的人手,他们甚至要担心,这一路的海路,会不会安全,会不会被海盗突然出现抢杀一空。
薛城附近的事,若是被三狼岛的三狼岛、一线岛的一线匪知晓,即便以前三狼盗都是听许家指挥做事,也未必不会反水,一口吞下他们所有的财富。
我真不是学神 第1853章 一进一退,仙凡殊途
许家等士绅豪门远航而去时,薛城,李望江则是大笑着抓住鲁振南的手臂,“鲁兄,从今天起,我李氏与鲁氏共治薛城府,还要鲁兄多多出力才行。”
许家、王家之类被赶走,但鲁振南代表的鲁氏一族,还是留在城内,这主要是鲁国兴和李元书关系好。
真要严格计算一下,其实鲁氏也不比许家、王家之流好到哪里去,可真要谈这个,你就会发现李家内,抛开李元书之外,其他家族高层也不会比许家、王家高层好到哪里去。
所以,鲁氏就因为鲁国兴的原因留下了,不管以前如何,有了目前李元书可以飞天凌空,操控龙卷风的实力,鲁家也只会安安静静听李家安排,一起去造福薛城府的百姓子民。
若只是薛城府城,李家也不是必须鲁氏留下来帮忙,只谈府城他们一家的精英,还有原本的各种吏员衙役,足以轻松搞定,架不住薛城府城之外,还有三县,以及众多的乡镇、村落呢。
就是以后,把薛城府全府所有百姓生活水准,都提升到了齐国子民的高度,他们李家再继续向外扩张,吞下梁道府之类,那更加需要帮手来管制。
目前这个阶段,普通的鲁国百姓,九成以上都不识字,还真没办法不借士绅之力。
笑声持续几息,李望江又凝重的道,“不过鲁兄留下来帮我治理薛城,可不能像以往的官差士绅一样,无度盘剥欺压百姓了,就是鲁府之内,也不能再出现卖身为奴的情况,我们都只能去聘请,花之前三四倍的价格去聘请人来工作。”
“除此外,更不能随意打骂家丁仆婢,更别说杀了,若是鲁兄不能坚守这一点,尤其是鲁兄府内几个作风比较不靠谱的子弟,若有违反,我也只能公事公办了。”
“不知鲁兄意下如何?”
鲁振南满脸的苦笑,他能意下如何?他只能毫无意见,深吸一口气,他才保证道,“李兄放心,我鲁家既然愿意留下,那就会全心全意辅佐李兄的大业。”
“我府中也已经烧毁了所有卖身契了,所有家丁仆从的月例薪酬也调整到了齐国水准,就从这个月开始计算的,那几个行事比较纨绔的,我也已经下了禁足令。”
“从此以后,李兄怎么说,我鲁家上上下下就怎么做,绝无推辞!”
天地可鉴,这一刻鲁振南的心情是崩溃的,超级崩塌,李元书是和他儿子鲁国兴一起遇到的苏恒,一起遇到的那位大仙啊,因为上仙卖相不凡,气质出众,鲁国兴都也和李元书一样,去主动尝试接触,交流,一开始就是低姿态,只是想示好。
结果好嘛,对方发话了,有事让两人办,因为还不清楚对方的具体身份,李元书直接莽起来做了,鲁国兴退了一步。
这一进一退,就是仙凡殊途啊!!
若早知道一进和一退之间,就是仙缘,登仙路的恩赐,当时鲁家说什么也要拼啊。
可他们不可能有后悔药,也没有早知道。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不管你能不能接受,想不想接受,都必须认清现实。
现实就是李元书已经成了修仙路的领跑者,鲁家,必须把握这一线机缘,是啊,李元书被上仙恩赐,就是因为他身怀仁善,对百姓,有着重视和施善之心。
他也只是拿着普通金银这样的财货,去施善的。
那鲁家就算亡羊补牢,从现在开始舍弃普通家财,去善待百姓,也未必没有一丝丝丝希望,重新得到那位上仙的关注啊。
这就像商帝国,从赵煜展露了修炼术法之后,就刺激的众多帝国豪门勋贵们,不惜散尽家财去善待百姓,只求那么一丝希望,而商帝国众多的勋贵豪门,求得还只是让赵煜有兴趣去检测一下,他们有没有修炼天赋而已。
若鲁家留下来,从现在起大散家财善待百姓,能重新得到苏恒的重视,他们说不定也会有机会,像李元书一样,直接可以凌空飞天,可以操控风雨呢。
不管这样的机会多渺茫,这都值得拼一把,拼下去啊。
为了这样的机会,散一散家财算什么?只要以往鲁家的各种经商渠道还在,市场还在,那就是把现在所有金银珠宝都送给薛城百姓,过不了多久,又能快速席卷积累出庞大财富了。
接下去,鲁振南就是带着鲁国兴,还有鲁家其他高层,快速在薛城统计起来……先统计整个城市具体有多少人。
然后,若是孤儿或者孤寡老人,直接送进幼慈院免费赡养起来。
下一步就是乞丐,或者流民,若有病症在身的,直接有两大家族请聘来的医生免费是治疗,若是身体还行,只是饥饿虚弱的,就免费发放米粮衣衫等等,先让他们调养起来。
李府接管薛城的第一天,只是两件事就忙到了夜幕降临,这样的事,也让不少旁观的,或者中途加入帮忙的百姓们,越来越期待,越来越欢呼起来。
到了晚上,无数百姓都是在外面点着篝火欢庆起来。
要知道以前薛城可没有幼慈院,这还是今天刚建立起来的,住在里面的数百孤寡老人,失家儿童,全是李府、鲁府里的婢女们在照顾照看的。
幼慈院的地址,就是以前薛城餐饮住宿包括青楼方面的大亨,王家庄园。
亲眼目睹旁观了这样的事,即便好事还没轮到他们头上,也足以让普通百姓欢呼欢庆了。
事情也不出百姓们所料,第二天开始,阳光刚起,李府、鲁府两大家族,就开始从薛城最贫困的那些正常家庭开始,招聘,只要你还能劳动,那么李家鲁家的商行,盐场之类,就会给与你足够的工作岗位,让你忙起来,待遇薪酬?绝对是高薪中的高薪,比以往两府的帮工们高了三四倍……但要知道,薛城最贫困家庭,对比李鲁两府以前帮工家庭,要更差的多,这就是他们以往收入的十倍以上了。
薛城的自治,以最快速度和效率,让全城子民幸福感暴增。
我真不是学神 第1854章 你为什么不早说?
薛城进入稳步的发展期时,鲁国另一座大岛所在州,修岩州州城外数十里出,一片广袤的平原地,苏恒正带着一丝感慨看向左右,修岩州一州,也是八成平原,一成多湖泊河流,外加山岭。
在此刻州城修岩府,却正上演着一场旱灾。
海量农村、乡镇的百姓,面对已经三个多月滴水未下的天气,无不面露忧愁。
常理来说,这是不应该的,鲁国所在地,算是亚热带,一年三熟,一亩地丢下种子,不去打理都能收割200斤以上的麦子,一年一亩至少六百斤以上,这气候和齐国差不多。
一家四口只要有十亩地,算下来至少就是六千斤以上的收成,一个成年男子一天三顿,吃两斤,也才吃700多斤,6000斤?一家五口也轻松养得起。毕竟封建时代,有多少人是一天两顿的?有多少并不会吃饱,只是吃个半饱的?
表面数据看,就算一个季节大旱颗粒无收,也能熬下去。
但,事实真没这么简单,就像齐国只要落户,一人就送十亩田,以后你还可以垦荒,开垦了新田就是你的,单人上限五十亩。理论上齐国的农民,一家四口能有200亩天的上限。
可在鲁国,经过无数年土地兼并,失地的家庭都不在少数,就说一家四口没有一分地,全指望在城里做工养活自己的,大把抓,目前的平原农田里,家中无地帮大中小地主耕种的佃农,才是占据百姓中最主要群体。
这些佃农,耕种一年,收成基本是三七分,佃农拿三,地主拿七,有更苛刻的达到了二八,你辛苦操弄一季农田,到了收获的时候才拿二成,什么都不做的地主拿八成。
一亩地一季若只有二百多斤粮食,你最多留下六十斤,少的四十来斤。一年算,一亩地就是一百多斤的样子。
当然,这是撒下种子不去打理的数剧,实际上很多佃农都是精耕细作,亩产可以翻倍,一年二百斤以上。
但是国家税收,农税方面,地主们也会甩到你头上,再加上乱七八糟的苛捐杂税,一家佃农家庭,哪怕是精耕细作一亩地,最后落到手里的不足百斤。
四五个人齐上阵,租种地主十亩田,总收成也就是七八百斤。
七八百斤,一个成年男子一天三吨吃两斤计算,一年的口粮,这一人份口粮,分给四五个人吃??
若没有荒年,还能熬一熬,顶一顶,一旦出现旱灾水灾之类,哪怕只出现一季,就算佃农家庭到不了饿死人的地步,也会饿的奄奄一息。
苏恒横跨千里抵达修岩州,州府所在地,就是感觉到了,这里的旱灾即便还没爆发到最严重的程度,还没出现饿死人或者卖儿卖女的地步,可很多家庭已经有了一定的绝望感,甚至也有不少,都有了逃荒的打算了,反正这一带,八成以上人,都只是佃农或者无地的手工业者。
匆匆感应了一番修岩州的大体情况,苏恒的视线,也很快落在了一条变窄的河流旁,一群穿着粗布麻衣的青年身上。
“墨家,这里竟然也活跃着不少墨家,看来就算我不出手,这个灾年也未必不能对付。”
……
苏恒对墨家印象深刻,好感度很高,十多里外那一群墨者,大越三十多人,此刻做的事,也正和旱灾相关。
………………
修岩州州府所在地,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不止地处修岩岛最中央,四面八方全是坦阔平原,在北部二百多里外,还有一个面积不小的内陆湖。
整个修岩州有16万平方公里左右,而北部的淡水湖,也足有3000多平方公里,比肩三个香港大小,比肩无灵地球华夏排名前几的淡水湖了。
鲁国内,称其为望月湖,望月湖向各方都延伸出的有河道,其中湘河,就是自北向南,一路从修岩府府城而过。
庞大内陆湖和内河航道,孕育出的修岩平原,很少出现灾荒。
此刻的湘河支线之一、被人工修建出的一条水系边,三十多墨者边走边看,为首一名中年,更是越看脸色越阴沉,男子是墨家在鲁国修岩州的墨农百领。
墨家体系,正副百领、正副五百长、正副千农令、正副万农令、正副墨农令,就是一级级逐渐上扬,百领之下,就没有十人长、五十人长之类的称为和阶级了,毕竟墨家汇聚在一起的墨者,本身就是志同道合的理想者,正副百领下,没有区分必要,谁站在道理那边,或者威望更大,普通墨农或者墨侠、墨商等等,就听谁的。
而墨家主要地盘,是在商唐两大帝国,两大帝国才是人口最多的,如鲁国这样的小国……一国之内,职位最高基本就是千农令了。
修岩府这里,能有一个正百领,基本是墨家在这州府之地,最高领袖了。
中年百领走着走着,就开口道,“眼前的丽水支脉,还是我们墨家内的墨工同袍出力修建的,为的是让望月河的河水,覆盖更多的农田,免得出现旱灾,丽水修成以后,我们也鼓励民间百姓,挖渠引水,为什么以往的沟渠,全部被封填了?”
墨家修建的丽水支脉,也有上百里长,沿途若再多修水渠,在这次旱灾里,至少可以浇灌千万亩农田,远远不会让这次旱灾变威胁得这么严重。
他都记得,上次修好丽水和那群墨工者临走之前,是看着一群群百姓包括一些乡村的小地主们,在挖渠引水的。
这次在远方听闻修岩府持续几个月滴水未下,他才赶来看看,结果,以前修建的水渠全被封了?
伴随着他的话,一名出身修岩府,也一直没离开过的墨农才苦笑道,“赵百领,你有所不知,那些水渠修到一半,你们离开修岩州后,这里的士绅望族,已经下令废弃水渠了。”
“甚至,这几年里原本丽水两岸的自耕农,或者小地主的田地,都已经被纷纷兼并,早已经不是他们原主人的了。”
这个时代,以往的上千年,正常士绅贵族的节操,根本不值得丝毫信任,这都是基础操作了。
大部分士绅望族,那是巴不得出现各种天灾的。
赵百领大怒,“你为什么不早说?”
开口的墨农满脸尴尬,“赵百领你们离去,是有其他要事,总不能让你们一直困在这里。”
“为了避免百领你们浪费时间,我们本地的墨农,才想着尽量研究出更先进的耕作方式,习惯等等,或者培育良种,希望能更帮助主本地平民,……”
赵百领哑然不语,他上次和那群墨农离开修岩州,就是去其他地方修水利去了。
商唐两帝国,海洋中大量的岛国,需要兴修水利的地方太多了。
我真不是学神 第1855章 暂时也只能这样了?
封建时代的士绅贵族,其实可以用一个略显文雅的称谓去形容,食肉者。
但这个食肉,吃的不是鸡鸭牛羊之类的肉食,而是指,他们吃的是民脂民膏,吃的是平民百姓的一切,并不是表面意义上的吃人,是吃尽平民的财富,劳动力等等。
别说华夏古代,绝大部分时期是这样,每一个封建王朝,不管汉唐还是宋明,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就有士绅贵族不断运作着兼并土地,蓄奴等等行为,一直到王朝崩塌,这样的行为从未停止过。
就是西方文明里,一样如此,甚至可能更残酷,就说西方历史上,被无数人津津乐道的罗马共和国,那是公元前的时代,就有了公民选举,保护人民利益的操作,还有三权分立等等,猛一看,公元前的罗马共和国,是不是人间乐土?是旧时代的文明典范?不,猛一看那好像是民主,实际上,公元前的罗马共和国,是奴隶制!奴隶制!
罗马共和国民分三等,公民,平民,奴隶!
你看一眼这个三等人类划分,就知道什么选举与被选举,都只是扯淡了,那和西周时期,民也可以分为国人,野人之类,没什么区别,要知道西周的国人,也是有一定参政权利的。
这个阶层,具体到鲁国修岩府这里,就是从鲁国建立的那一刻起,士绅官吏等等,就开始兼并土地,争取让一代代自耕农,小地主之类破产,他们才好拥有更多土地,拥有更多奴仆。
不管以前的修岩府士绅如何操作的,到了这一代,就是墨工们修建丽水水系时,士绅们就只是看着不动,墨工和墨农们大部队没走时,他们依旧不做事,等赵百领等大部队走了?那就马上行动。如何兼并土地,不管是他们,还是他们的祖辈,都是有着无数套路可以使用的。
粮食大丰收,大家手里都有粮食,依旧可以出现谷贱伤农的成语,足以见证他们的套路和节操了。
更别说到了灾年,那套路就更可以被玩出花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