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学神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曾经拥有的方向感
又过了这些年,大商云边、梁西、梁东三省士绅豪强恢复的差不多了,主要是,老一代上一代豪门没有了?很快会有新的豪门冒出来啊。
但赵国也被折腾的不像样子了,这一串事情之前,赵国其实有上千万人口的,就是在何俭继位的十多年,才衰落到了八九百万,死伤百万之众。
逼反了无数子民。
我真不是学神 第1797章 第二个三年
抛开十几年来死亡的上百万赵国子民而言,赵王何俭称得上雄主,中兴明主,但赵国实际上,不止十多年死伤了上百万子民,就是目前的八九百万子民,绝大部分都是生活的极为困苦。
甚至,若苏恒没有插手改变天语星的上层形态,在给何俭十几年,他未必不会把赵国打造成类似齐国的海洋小霸主。
之前那十多年,赵国已经从原本的渣渣,变成王室坐拥五万精锐陆军海军的区域小霸了,不要忘了,就是诺大的大唐帝国,在苏恒出手改变上层形态前,忠于李唐皇室的,才三万精锐禁军!
真的谈整体局势,李唐太上皇李归,个人政治能力甚至远远不如何俭……
李归登基称帝时,不管皇权再怎么松动,不管士绅和资本力量发展的多么强大,李归也是年纪轻轻,接受过系统的皇储教育,才登位为唐皇的。
他绝对不是傀儡。更别说大唐立国上千年,在民间的民望,又有多强大?历史上东西两汉四百年,都能在百姓中塑造出无限皇威。何谈这里的上千年?
那样的李归发展二十多年,只是打造三万绝对忠于皇室的禁军,和14岁登基,纯粹傀儡的何俭对比,不管怎么比较,好像何俭的政治手腕个人魅力等等,都远超李归。
当然,这也有船小好调头的因素在。
何俭继位以后,一次次利用北岸省、云边、梁东、梁西、云上、云下等诸省的外力,来左右赵国局势,还利用商帝赵煜的力量……这都能借来极为强大的外力,给自己起势,对比那些外力,赵国内的士绅和资本力量,只是弱鸡。
反观李归那边他就是大唐皇帝,外力……根本没多少强大外力,能让他借用着去对付唐国内士绅豪强和资本力量。
林林总总,对比诸国,现年31岁的赵王何俭,不管个人能力魅力等等,都算是诸多帝王、国王中极为出类拔萃的一个。
但苏恒此刻对赵国内,最满意的人,还真不是李归。
反倒是被何俭定义为“三大贼”之一的江贼。
赵国三大贼,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历史沉淀感了,还是那句话,李归登位以前,赵国百姓也是经历西北三省豪强士绅,和赵国士绅、资本新贵层层盘剥压榨,这里也不缺少想效仿齐王姜仁美的豪杰。
拉着百姓想起义的人,在历史中屡见不鲜。
若是旋起旋灭,刚起势一两年或者两三年就挂掉的,根本不配被官方冠称三大贼。
江贼江士武,已经在赵国造了二十多年的犯,他起势的时候李归才几岁,还是属于儿童呢。
宋贼宋献安,越是李归登基之前就崛起的。
只有三大贼中的高震,才是造反八年,属于妥妥的后进大贼。
赵国多山,诺大的中央岛屿比肩三个山东省地盘,总面积接近五十万平方公里,其中名山大川也极为繁多,江士武就是盘踞在赵国北方,华山、泰山等诸多崇山峻岭中,在当地打造根据地,聚民众休养生息,对部众极为优待。
生活在这连绵大山中的赵国子民,都有八九十万之众,接近赵国人口的一成,这一城,已经算是割据自立,早就甩脱了赵王室的统治。
八九十万人口,还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行政军事班子,赵王室称他为江贼,实际上,这说是割据藩镇,一点也为过。
江士武起兵二十多年,目前四十六岁还算当打之年,七个儿子中,长子对于政事已经是极为熟稔,有着出色政治家的潜质,二四五子,各自在军中有着不俗声望,七子在经商中有着极为优秀的天赋。
根据地里出产的各种矿脉,都是由第七子掌控的商队来往各海洋国度,甚至和赵国其他地盘内的商行经商。
江士武也是原赵国士兵出身,以个人魅力感染身边几十名基层士兵,看不惯那些喝兵血吃空饷、甚至动不动化身兵匪侵扰地方的将官们的操作,在二十多年前兵变,杀了几个中下层官吏反出军伍。
他一路崛起,真的是效仿姜仁美,兵过之处不止对民众秋毫无犯,还往往像是子弟兵一样,谁家有难直接帮忙,前三年,这只能算是一个流寇团伙,但他流过之处,所有基层百姓平民,几乎都是对江士武感恩戴德,只有那些士绅豪强或资本家血亏。
三年后江士武就把几十人的团伙,发展成了上万青壮,当他打算从流寇转型成根据地时,一把就被当时的士绅资本力量打成了狗,只带着几十个亲兵逃亡。
但是没关系,江士武的名望,早在三年中打出来了,那就是换个地盘,报出自己名气,就有海量百姓相应,想加入江军的声望。
大军失败第一次,给江士武打击也不小,他沉淀了第二个三年,依旧是流寇形势流窜各方,才在第二次建立根据地时,用两万多兵马挡住了赵国各种军队的一次次围攻,从那时起,江士武就在赵国北方一步步坐大,直到现在。
江士武治下八九十万子民,百姓待遇当然没法和齐国比,但这里,能做到让九成以上子民丰衣足食。
丰衣足食,其实已经够了!
绝大部分封建时代的子民,能让全家人吃饱穿暖,已经是无数平民的毕生追求,这一点,大商大唐绝大部分地区,还有很多百姓都实现不了这个梦想。
江士武能做到,虽然比不上齐国的免费养孤儿,免费养老人,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
但他在赵国这片地盘,已经是名望暴增,一年年来,有的是其他地区的百姓,想偷渡到江士武地盘。
不过江士武最大缺陷,就是产量区不足,粮食方面江士武一直是靠着商路,用各种矿石去交易粮食,运回来才能供养八九十万子民,供养三万山地精兵,以及五千精锐海军。
他地盘大部分全是山,各种矿脉多得是,兵也自然是山地军为主,五千海军,都只是为了保护商船才养起来的。
手掌三万山地精兵,别说齐王何俭没能力进攻,就是从大商或大唐来十几万陆军,进入江士武地盘,也会被江士武打崩的。
在苏恒心目中,江士武这个江贼,不管个人能力魅力,还是对普罗大众的功德,都远超何俭。
赵国在何俭中兴中,死伤百万之众,江士武崛起制霸赵国北方,却是二十多来年,一直善待百姓,尽最大力气养民保民那一个。
八九十万人,若江士武赚取的财富,大部分不是用于卖粮食布帛等物资去养民,全用于军事?他何止能拉起三万多军队?十万都养得起。
我真不是学神 第1798章 人杰辈出的大时代
江士武身为“三大贼”之一,其实个人能力魅力还有对赵国人的贡献,都要超越中兴之主何俭。
但与江士武并称的另外两贼,宋献安、高震,就远远无法和江士武比肩了。高震还好,比不上江士武,但对平民百姓并没有什么侵犯,高震八年前崛起,是拉着一艘隶属于当时的,云下省士绅控制的巡洋舰起兵,反出了军伍成为海寇。
一次次一年年劫掠,他从来不会动那些平民百姓,因为高震也知道,平民百姓根本没油水,他劫的就是来往赵国各地,以及来往赵与大商之间的商船。
那些商船,九成以上都是士绅豪商才能运作的。
劫来的财富,就是被高震用于扩军了,八年发展,靠着自身杰出的军事天赋,海战才华,高震都是坐拥三艘千吨级战列舰,十多艘巡洋舰的大海贼了。
手下精锐兵马接近两万,谈海战远比无灵时代明末的郑志龙都强。
真要让高震的两万精锐,和赵王何俭麾下三万海军硬干一场,谁胜谁败还真不好说。
高震的两万精锐,官方称之为贼,但海军军官出身的高震,一直是以练兵姿态去训练的。
当然,不管何俭还是高震,都没那么蠢,外有大商多省士绅豪族对着赵国虎视眈眈,他们之间一直很克制,基本没发生过冲突。
大海贼高震最大缺陷,是没有属于自己可靠的陆地地盘,他只在军事上有着超凡的天赋和能力,崛起八年,谈海战,几乎还没有败绩,但管理行政方面?高震就坐蜡了。
高震目前的状态,就是被多方拉拢,不止大商西北诸省的士绅豪强,想把高震诏安,何俭一直也想诏安他,就是江士武那边都来和高震谈过……
高震目前是属于一个犹豫不定的状态。
三大贼中最恶最凶的,就是宋献安,这位起兵十多年的大贼,也是军旅出身有着非凡的军事才华,谈军事能力,称得上一时俊杰,可他就是妥妥的流寇模板了。
起兵初期不止劫掠地方,还裹挟青壮,几乎见什么有利润就打什么,士绅、资本新贵、平民百姓,都在他攻击之下,所过之处就是各种悲剧。
流到任何地方就是祸害一地。
最搞笑的是,这位流寇没有任何根据地,最多在一方呆个一年半载就不得不狼狈逃亡,但他称王了!
宋献安在三年前就自封宋王,向天下宣示宋代赵是昭昭天命,但他登基的邺县,才呆了半年就舍弃了,那段时间,不止来自大商诸省的士绅力量在集结,似乎要搞死他,就是赵王何俭也在调遣兵马,有干死他的趋势。
宋献安在陆战上军事才华再出众,也知道若被多方合围,他妥妥死路一条,卷着大量财富和后宫团就跑了,宋献安目前,也算得上兵强马壮,有属于他绝对力量的两万精兵,其外还有十万裹挟的青壮。
这些年,赵国百姓死伤上百万,里面有接近二分之一,都是宋献安造出来的。
他会被各种势力针对,最大原因也是造的杀孽太大了,不管是赵国还是大商士绅文武,资本力量,还是赵王何俭,都知道,放任宋献安继续造下去,死伤太多的话……对大家都太不利。
没有那么多平民百姓给你统治、盘剥,你哪来的那么多利润?
就连卫周等海洋国度,大唐荆州士绅文武,大商东两省士绅,都知道封锁海路,免得有太多的子民逃亡齐国,这里的士绅也不傻,继续让宋献安造下去,死伤百万变成两三百万,三四百万?那赵国哪里还有人给你去种田开矿,给你当壮丁家丁水手?
宋献安声势浩大,但不管怎么看,就算没苏恒插手,这也是最快速会消亡的大贼。
若没有太多的强大对手,宋献安未必不能称雄一世,取代赵王室。
可不管何俭,还是江士武以及江家虎子,都算得上一个时代里的人杰。
这是一个属于赵国的,人杰辈出的大时代。
目前赵国整体局势,就是这么错乱复杂,没有外来干扰的话,鹿死谁手真不好说。
何俭只要能诏安高震,三万海军变成五万多,再加上高震的非凡海战才能,可以一把就把江士武的海军打成傻子,一旦没有海军护卫商队,就没有外来的粮食,食盐等等去供养八九十万民众,那么江家的割据,也会快速衰弱。
都若是江士武一家能招安高震,事情又是另一种变化了。说不定就是江代赵的局面。
哪怕江士武加上高震,军事力量也做不到碾压何俭,偏偏在目前赵国八九百万百姓中,民心民望,江士武占优。
何俭是正统,自带天然优势,但登基十多年从没做出多少利民惠民的政策,他的军事政治中兴,越来越强大,但民意民心,对比江士武差的不是一点两点,而是好几条街。
江士武也不是不能走出群山,图谋平原,而是绝大部分财富要去养民富民,才导致了军备一直发展不起来。
若他有了一块平原根据地,以江士武的名望,绝对能吸引几十上百万赵国子民去投靠,哪怕拖家带口,远离家园,也会有那样的盛景。
平原?
赵国内群山中的湖泊平原,全在何俭手里,群山之外靠海的平原?你没有强大的海军陆军,就守不住,这里不只有赵国自身的各种争霸,还有吃了血亏的大商多省士绅力量,不甘心。
十多年来,云边、梁西、梁东、北岸、云上、云下六行省,几乎都在这个泥潭里打过滚,损失惨重。
最顶尖层次的士绅豪强,损失惨重甚至被商帝灭门?没关系,次一档的士绅豪强会顺势接收前老大的底盘资源,重新成为新一波豪强的。
那些家族里,又有多少人盯着赵国?
连拥有三万海军精锐的何俭,都不敢在群山之外和大海之中的广袤平原发展太多,江士武就更不行了。
“江士武、高震、宋献安。”
“三大贼里前两个都是值得肯定,甚至欣赏的人杰,但是宋献安,还是人道处理吧。”
苏恒感知力笼罩赵国,轻松找到宋献安所在地,那里上演的就是一片歌舞升平,犬马声色,但只是宋献安临时行宫,以及两万精锐老兵地盘,算得上歌舞升平,犬马声色,除此之外,和人间小地狱差不多。
苏恒决定在处理了首恶之后,把两万精锐老兵,十万青壮,直接打包发配给江士武,那里多山,全去挖矿吧。
我真不是学神 第1799章 船小好调头?
赵国北、泰山华山两条山脉,就像是两条长龙一样,以接近平行线的姿态盘踞而下,最靠北,临海的被命名为泰山,偏向南则为华山。
这两条接近平行线的山脉,中间夹着的就是各种小平原,山谷,河流等等。
江士武治下八九十万百姓,就是分散居住在各个大山谷,或者小平原上,而在这两条长龙似山脉的出入口,东部有一座大城名云中,西部山脉口建有大城晋阳。
可以说,只要守好了两个出入口的城池,外界不管是那些大商的各省豪强私兵,还是何俭的军队,都对这两条山脉夹着的地带里,近百万百姓毫无办法。
云中城,就是江士武常驻的城池,江家开府建牙,设置的各种行政班子也全在云中城,因为这里靠海,出了云中城向东十多里,就是归属云中城的云中港,江士武第七子来往各地,通商全是依托云中港。
话说江士武第二次沉淀了三年,要打根据地,就是从攻下云中城开始的,这里依山傍海,就算失败了向茫茫山脉中一窜,也是很好退路,进可以以云中港建立海洋同道。
地利上,云中城绝对是一个易守难攻,而且攻守兼备的好地盘。
至于两大山脉西方入口晋阳城,则是有江士武第四子江怀率军镇守,二十多年戎马生涯,江士武的一个个孩子基本都是在战乱中成长的,加上江士武的倾囊相授,他排行二四五的三个儿子,也算上杰出的军事将领了。
治民这三个孩子远远比不上老大江授,可谈到打仗,还真是一个赛一个优秀。
云中大将军府,此刻,除了第四子江怀坐镇晋阳不在这里,老大江授、老二江猛,老五江涛,老六江培、老七江华全部汇聚一堂,都在认真看着江士武,等待江士武发话。
江士武七个儿子,老三早早就死了,死于战阵。
老六江培则是没什么天赋,从政、从军、经商等不是那块料,往日里都很少出现在江士武面前,这次也是江士武发号施令,才让五个儿子汇聚一堂。
不过从进入大堂以后,江士武一直沉默不说话,他们在最初见礼后也就坐下开始等待了。
诸子等了一盏茶功夫,江士武这才环视下首,发声道,“天下局势多变,我今天叫你们来,就是想让大家议一议,我们平北将军府,日后何去何从。”
在江授、江猛、江涛三个眉头一皱就要有开口趋势时,江士武才摆手打断,“我知道你们一些大致想法,但我思考了很久,也知道,有些事不定是不行的。”
“我反出赵国那一天起,能走到今天除了是有一定运道外,最重要的一点,定一个大方向大策略,就一直坚定走下去,原以为,只要闷头走下去,总有一天可以效仿齐国姜仁美,打出一片朗朗晴空,可现在这个大方向,有些模糊缥缈了。”
已经死去几十年的姜仁美当初是怎么做的?其实和江士武崛起过程差不多。
反出原有的朝廷后,流窜各方,对平民百姓不止秋毫无犯,还是能帮就帮,经常客串子弟兵,只对原本的士绅豪强,商唐士绅爪牙下手,流窜的多了,名声彻底打出去。
哪怕起势初期一败再败,只要人活着,不管境遇多落魄,走出去走到人民之中,轻松拉出一只追随者大军。
再然后占根据地,一步步扩大地盘,最后再以堂皇大势,席卷天下。
齐国的崛起,就是史书,齐王姜仁美的威名和一场场经典战例,早就被齐国内的有才人编成戏曲传唱诸国。
曾经只是一个草头兵的江士武,早期大字不识一个,纯粹是看多了齐王姜仁美的各种经典戏曲,内心才出现了火苗,不止江士武,这几十年海洋诸国内,一个个起势的豪杰,都是照搬那一套。
齐国就摆在那里,有明显的例子可以照搬就能崛起,还谈其他做什么啊。
偏偏,江士武的大将军府,和当年姜仁美崛起过程,最大不同就是……赵国这里有一个雄主英主,何俭。
若没有何俭,江士武早就带着精兵去霸占了大岛屿中部,山与山之间的巨大的内陆湖平原了,那些平原就像是地球上的蜀中平原一样,才是宝贵的产量带,能做到自给自足。
偏偏,江士武无奈的发现,当年在他心里以为是一个傀儡王式的小孩子,竟然真打出了一次次惊天骚操作,现在的江士武要是兵法邯郸,根本毫无胜算。
他若兵发邯郸,说不定还会被何俭一把打成傻子,毕竟邯郸就在群山之中,那一片最大的内陆湖平原之间,何俭手中两万精锐陆军,谈野战,和他将军府三万精锐山地兵谁胜谁输不好说,可若是自己去攻城,对方守城?败的八成是他江士武。
邯郸城城墙上,多得是青铜炮防守,反观江士武这边,想让炮兵运输各种大炮去邯郸?你外面的山路不好走啊。
山地兵轻装穿山,绝对是小儿科,但加上各种辎重就尴尬了。
“何俭才31岁,正值大好年华,若我们的路线不动摇,时间持续下去,只会坐看何俭越来越强,现在他有水陆五万大军,再过几年就可能是十万,二十万。”
“毕竟赵国最多的人口,还是在邯郸平原一带。”
“而我将军府,若要扩军,却有着致命的缺陷。”
和齐王姜仁美一样的崛起过程,他最大障碍就是多了一个中兴明主级别的对手,拉拢高震?到现在几次试探,他也确定高震投向他的概率,真不大了。
以何俭超凡的政治手腕判断,高震就算是反出赵军的叛贼,但那时期的高震,反的又不是赵王室,只是他背后那些士绅豪强。
一旦高震哪天愿意投入何俭怀抱,江家努力二十多年的成果,九成九也会成为泡沫。
只一点,搞定云中港,将军府治下八九十万子民,不战自溃。
江士武的眼光老辣,当然不是第一次发现这问题,只是以前,他还一直在等,等着观察局势,就说何俭崛起的过程,哪一次不是在玩火?商帝都派兵入赵,让何俭政权流亡几年呢。
但那位撑下来了。
他现在已经到了不议一议,议论是否改变大方向,就对未来没多少信心的关键时刻了。
船小好调头,可发展到现在,江士武将军府这艘船,也不算小船了。
我真不是学神 第1800章 除非有奇迹发生?
伴随着江士武的话,长子江授才果断开口,“父亲,不管最初我将军府的政治口号是什么,坚持二十多年,这已经是深入所有人心的主张了,这个不能动。”
“我们只能从其他方面,寻找出路。”
政治口号和主张,有时候真的不容更改,就像是无灵时代明末的闯王李自成,均田免赋的主张策略,才是他最后能席卷天下,攻下明都的最大助推力之一。换成民歌就是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了。
即便事后,拿下了明帝国都城后,李自成也发现不纳粮不行,百姓不纳粮他就会没有收入……但他也不敢一下子推翻自己的主张,最多是轻缓的改成了前三年不纳粮。
至于李自成在京城大肆拷打文武百官,搜刮金银财富,除了有他仇视豪强的因素在,更重要还是,自己不得不收集财富犒赏三军。
不犒赏三军,麾下大军就会乱,若改了迎闯王不纳粮的主张,估计以前对他欢迎无比的各地百姓,也会一下子弃他而去。
那就只有拷打文武百官了。
而江授所言的将军府政治主张,就是爱民养民那一套了,虽然目前的将军府,形式上要比明末李自成攻下帝都后的尴尬,好出很多,比如他们只要让治下子民,一日两餐的饭食,缩减几成,让原本百姓能吃饱变成七分饱,就能省出来大量粮食去养军。
再如,近百万百姓若哪里有受灾的,救灾不那么十足十,也能省出不少金银财富去扩充军备,但,江授还是不赞成那么做。
这些年,将军府已经让麾下百姓习惯了,只要你愿意遵守将军府律法,只要愿意付出劳动力,就能丰衣足食。
突然间要是削减……很容易引发百姓的各种胡思乱想。
你以为将军府能有着充足的各种矿石运出去销售,是谁在开矿?不就是那近百万百姓里的青壮劳动力么?他们经常在矿山劳作,辛辛苦苦干活,不就是为了养家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