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魔工业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
屠魔工业 第三百九十四章 玄武
仙宫空间站,工作会议。
“方盒子好。”某工程师发言,“盒子形状容易处理,内设安排也容易很多,没必要弄那些花哨东西。”
这次的工作会议主题,会决定首款外层飞行器路线。
“盒子形状的隐身太差了,我觉得不行。”吴姓女工程师反对,“外层飞行器不用考虑气动能力,能在隐身方面做得更好,我认为应该趁这个机会试试。”
“嗯嗯,我同意吴师妹的看法。”
几人说了几句,吴姓女工程师转头问青柳:“青柳姐姐,你支持哪边?”
青柳看一眼大伙,说:“我在想,要是大家知道天上这么寂静,会不会很失望。”
当年首次发射卫星时,几乎是公开行为,脑子没坏掉的人都能猜到卫星部署在什么地方,但是大概没有修士愿意相信九天之上是个绝地,这方面玉剑山的情报封锁做的很好,连自家弟子也不是都看过对外层空间拍摄的图像。
“嗯……说的也是。”
“那我们干脆做个神兽出来?”
青柳摇摇头:“还是以小圆的意见为主吧。”
小圆就是吴圆,女工程师的称呼。
吴圆倒是没心机,带着点兴奋的说:“反正也要做试验机的,气动力不考虑,多做个神兽形状的也没关系啊!”
男工程师们也有点兴趣,总比做方盒子有意思:“那选什么?”
有理智的就开始分析了:
“龙形第一个排除,如果龙形飞行器在近轨道飞行,说不定会把真龙引上来;凤凰形态的内容量太差了,而且轨道上没有风,尾羽不摆动缺乏美感,摆动又白浪费能量;剩下的三个只考虑内设空间,麒麟、白虎其实没有区别,都不算好。我个人倾向于玄武。”
“我们部署天基系统几十年了,从来没在轨道层捕捉到过龙,真的会飞上来吗?”
“就因为没有龙,才不会想上来看看吧,它们也是有知识传承的。”
嗯,很有道理。
如同明知道某个标价一千万的东西实际价值只有十块,正常情况下肯定不会去买,但如果这件东西是“唯一遗物”、“指定信物”之类的,做出决定的思路就会不同。
“那我投麒麟!”
青柳想一想说:“我也投玄武吧。”
六个人纷纷投票,结果玄武以三票获得通过,说明现场的几个人还是实用主义占比较大。
被分析淘汰的龙和凤凰也都有一票,大概是不甘心。
玉剑山早期学做机关兽的时候就是从凤凰开始,还有个用蛟龙珠造出来的高级货呢,那个蛟龙珠后来也被炼器坊重新移植过,仍然作为设计院的漂亮门卫。
反正凤凰形态的机械美观有余,实用略差,可惜找不到真的神兽来凑热闹。
龙形作为外层飞行器,功能空间和外观的综合值不比玄武差,但如果让它动起来就会让结构很复杂,同时也存在被真龙发现的风险。
中原星的玄武形象追究起来也有点说道。
它是蛟首龟身蛇尾,这种形象在沈文剑上辈子所处的世界里是没有过的,那边汉代前是龟,之后则是龟蛇双生。
同时,中原星的蛟与龙也是严格区分的,蛟的角两根都是直的,上吻部前端有喙质体,没有这两个特征就能归属到蛟龙类。
对了,最后蛟龙所化之龙和真龙是否有区别也难以断定,毕竟没有照片图像和摄影图像流传下来,古人画的太写意,一点小区别根本体现不出来。
几个工程师商量好,趁机做个玄武样机出来玩玩,开始分组做论证和设计。
论证的部分主要考虑需要什么功能,比如是否要收纳结构还是直接背着补给箱子飞,乌龟脚需不需要回缩功能等等。
列出所需的功能,再开始做设计。
过程中也有考虑到对雷达隐身需求。
说起来玄武的形态,龟背那面很容易做到见效电磁波反射面。头尾部分稍微麻烦,不过不要紧,大家商量之后,觉得把头尾姿态固定下来,不给活动能力,加上特别的鳞片设计以获得更高的雷达抗性。
动力比较奇怪,玄武试做机跟钢铁系列机器人一样,四条腿的掌心部分提供推力,头部以及后面一小节有一定活动能力,嘴巴有推力,加在一起能获得全向动力。
但是!
这个设计丢到空间站超算里计算的时候,飞行自带十分诡异,经常翻跟头。没办法,只能把尾尖也加一节活动的,配上小号等离子发动机。
折腾半个月,头尾长度约三米的玄武试做机被弄出来,只有遥控和燃料舱,内设只有用于限制加速度的配重,进行第一次短暂飞行实验。
接下来才开始动真格的。
取消所有的正常发动机,一伙人在二号样机时采用了全新的水发动机。
水发动机最近才有概念,追究起来也算是等离子发动机的一种,区别是燃料不一样。
水发动机的燃料真的是水,水经过加速充能区充能的过程中会破坏分子结构,之后继续加速形成推力。
水发动机比之前的等离子发动机,相同推力时能耗更大,结构也更复杂,优点则是燃料的储备密度高,能量充分的情况下续航力会高几倍。
为玄武配备的水发动机是碳素软管,这样玄武的肢体会更灵活,而且喷口更小,稍微有点距离就能以假乱真。
做到更真实从技术层面看也不是问题,甚至可以完全不用推进器做到纯法术动力以及全动关节,不过那样就太浪费脑细胞了,毕竟这只是个有趣的玩具,这组工程师接下来的一年里还有很多东西要做。
外层飞行器的初版弄出来后,要由他们制定很多后续标准,包括卫星燃料补给标准化程序、空间站载机舱自动收纳补给标准等等。
这些东西不但需要大量的运算和实际作业,还要考虑到未来体系升级的情况,比如卫星燃料以后变成非罐装的一体化结构,补给飞行器需要什么类型的升级。...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蓝色中文网”,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屠魔工业 第三百九十五章 祭典新阶段启动
仙宫空间站上的工程师,做了只玄武出来。
沈文剑看到视频信息时笑了:“挺有趣不是吗?”
冷云单手撑着下巴问:“你不担心有修士好奇飞上去看吗?”
“没什么可担心的,以我们的保密工作,那些人连上去需要什么速度都没概念。”他倒是放心。
近地轨道的高度很低,玉剑山的近地卫星飞行高度在220千米至450千米之间,返虚后期的修士拼一拼要飞到同样的高度其实不难,但搞不清状况的话结果就很难说。
实际返虚修士到四万米左右就很危险,要防备超低压、超低温、缺灵气,还会因稀薄空气阻力逐渐偏离地面参照坐标等,状况很多,每一种都需要真元去应付,高度越高灵能消耗越大。
想要到近地轨道看“神兽”,除非能一鼓作气飙到轨道速度,不然绝对没好果子吃。
可是用人力飙到轨道速度的难度何其大,不是有个持续推力,能护住自己不炸掉就够了。
不过支撑信心的不仅仅是飞上去的难度,而是外层空间动辄几百上千公里就开打的战斗形态根本不是修士能适应的,即使真能加速到轨道速度,面对专业的轨道拦截器也只有挨打的份。
两人聊了聊仙宫空间站的事情,冷云说起另一件事。
“机器人在指挥中心做的不太好,今天工程师来检查的时候说有很多问题。”
第二代“变形金刚”系列的生产线改造完成后,就衍生出很多分支工作,极乐地区、冷却带地区的任务安排的差不多,开始进入人力替代阶段。
这一代机器人有中级人工智能,很容易就承担起变化率小的普通工位,也不需要天火监管和重置程序。
可是天基联合指挥中心的工作对机器人就有些复杂了。
指挥中心有超算负责将卫星图像做初步处理,后续还需要人工提炼重点情报上报,机器人在替代人力时需要有类似人的重点判断能力。从规章上情报重要度有列表,可还有更多突发情况需要判断。
中等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人员指导,逐步接近人员处理的效果,不过处理起卫星画面,还存在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
比如卫星画面像素太大,单体机器人面对稍微大一点的区域时,数据储存器连实时读写都完成不了,只能缩小处理范围。而直接接入天基动态数据库时,它们的处理器处理能力又不够,根本检索不到实时重点。
“他们说要解决这些问题,还不如新搭建一个小超算配上智能系统。”
沈文剑听了也点头:“是该试试智能超算了,不知道香湘那边安排没有,下次你跟去指挥中心维护的工程师提一嘴吧。”
沈文剑不太考虑智能机械危机之类的情况,因为有感情的生物太难保持长期的绝对理智,自动管理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当然智能化也要有限制,有感情的智能会有与人类一样的缺点,没有存在的意义与必要。严格遵守底层程序且学习能力有极限的中等智能,最适合做城市乃至世界管理。
这次他没有直接找刘香湘,因为设计院的工作在聚变核弹实验后排的比较满,让冷云通过工程师转达,院里的压力会小一点。
机器人调试不是一天能完成的,冷云第二天就把话传给还在指挥中心的工程师。
刘香湘也意会到沈文剑的意思,上半年总结完成,到七月份的工作会议,才提出智能化人力替代超算的项目,向玉石峰提出预算与超算配额。
超算是核心竞争力,在玉剑山内部也受到严格管理,不是想搭建就能搭建的,违规的话会坐很长时间的冷板凳,弄那些基本没有资金的纯理论工作。
智能化人力替代超算被设计院弄成了合作项目。
中级人工智能,是工程院“智慧机械”项目诞生出来的成果,原本就是用于匹配变形金刚系列的,无法直接移植到超算上,需要改动的地方还不少。
设计院提出的要求是:“大工作站”级智能管理程序及卫星情报审查程序。
两院之间有默契,工程院的人虽然法接触到最新超算的细节只能调用其算力,也知道设计院压根看不上工作站的性能,肯定会有后续的升级计划,或者干脆为超算匹配。
有了这样的认知,新的人工智能开发,就可以抛开“优化运算序列”、“计算分散”等一些为节省计算资源所做的工作,后面有要求再去弄。
找到重点,进展还比较快。
九月初,所谓的智能化大工作站已经进入实机测试阶段。
这种工作站配备有一百块芯片,其实就是一个天机超算单元加个数据阵列单元,扩展成超算还需要阵列单元的帮助。
测试机直接用于审查新岛周边的卫星情报,由工程院和设计院组成的专项小组跟踪调试。
调试工作会比前一阶段还麻烦,因为前面都是现成的东西,调试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任务目标,编制一套甚至多套新算法。
很快就来到月。
“灵月祭典开启新阶段了。”冷云咬着下唇,把邪能感应缩略图拿给沈文剑看。
“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灵月祭典的每一阶段,以邪能源的感应图形变化为起始点,接下来会花一段时间完成最后的“充能”。
从时间来看,灵月流放者游击队的成果还不错,邪能源变化的起始点被延后了几乎一年,再算上同样可能被延缓的“充能”段,这一阶段的完成说不定要拖到明年二、三月份,甚至更晚。
沈文剑看了看平板上的缩略图,画面虽然不大,重点已经被圈起来,倒不至于看不到。
有一个新增点,位于大创伤带,距离断崖约两千公里,接近北极圈。中原地区没有新增点,已有邪能源里变化率最大的,是恶狱!
根据恶狱镇守的行动,恶狱里的世界门似乎还没开?这次会开吗?里面是什么?
为什么会在大创伤带产生新的反应源?对于灵月又有什么用处?
其他门会有什么变化吗?
问题实在有点多。
屠魔工业 第三百九十六章 两个门?
发现邪能源产生变化,玉剑山的各部门都动了起来。
针对中原地区倒是没有多少可以安排的。
豌豆湖中心五百公里左右的地方,或有特殊地形庇护且更近的位置,作为能源支撑点存在的十来个节点,开始扩建安置。
天魔现在已经普遍存在,施工时经常会发生战斗,还要避开联合体部队的飞行巡逻,进度很慢,这个工作一直在做,也不需要特别去加速。
恶狱地区没有部署,蜘蛛机器人和独角仙机器人随时待命跟着恶狱镇守下去探秘。
大裂隙地区没太多可提的,这里的部署非常完善……由于康特罗姆世界的深渊是混乱阵营,也无需担心它们冒出来群殴。唯一需要防备的是,世界门通行能力继续提高,纱布的子嗣甚至分身有可能过来闹。
中原星所在的世界,实体力量的极限不高,真仙、龙就到顶了,天仙们则不能称其为实体。
纱布的子嗣要通过世界门,必然无法以实体存在,而灵体的形式很容易会被赛博坦网络的能量对抗体系克制。
因此大裂隙区的威胁级别即使提高,也比较有限,赛博坦网络有足够的力量将危险限制在荒漠地区内。
油湖地区,深坑下面的那堆玩意才被k了一顿,根据后续的邪能追踪统计,至少也要蛰伏个几十年,世界门开的越大玉剑山越爽。
这一轮的部署,主要还是集中在新地带,玉剑山给该地区取了个新名字——激流区。
激流区这个名字,比较好的反应出大创伤带北极圈地区的环境。
中原星的北极圈环境很特殊,完全不适合生物生存。
把正常世界和创伤带分为东西半球,东半球有冰盖,西半球有四分之一的区域是冰川,剩下的为干燥区,也就是现在的激流区。
激流区经常发洪水,造成洪水的原因是热流袭击冰川及冰盖。
但是激流区的环境,恶劣到洪水都维持不住,可能今天的洪水,后天就变成冰川,再过两天蒸发消失!
专门调取激流区的温度监控历史,能看到它年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距,达到260度之巨。
短期内最大温差,被记录在案的,是结界涡流区过热气旋最活跃的几年,可以在五天内飙升230度!
这种激烈的温度与湿度变化,决定激流带的地貌也极为特殊。
上千米深的巨型沟壑、超大型的岩层滑坡极为常见,看起来就跟刚刚爆发完十级地震一样,呈现一种天然废墟的状态。
玉剑山首先要做的是确定邪能源位置,尝试找出世界门的部署符文组。
这里出现邪能源一旦证实为世界门驱动组,第四世代天魔的嫌疑也会升至最高。
邪能源变化的第三天,刘丹长老来跟沈文剑汇报情况。
“机器人部队已经先过去,但是能源有点跟不上,只大体确定位置,没办法深挖,我已经让工程院定做设备。”
沈文剑看着刘丹长老问:“我看勘测图,似乎有两处?”
“是的,两处,规模还不一样。”
真是麻烦的情况,居然同时在一个区域里启动了两处邪能源。
“我会让天火配合好后续的设备供应,工程院那边需要的项目资金长老也给充裕些,时间不等人啊。”
“知道了。”
负责统筹的刘丹长老分下任务和拨款,勘测任务本身主要还是由联合指挥中心管理。
第三代机器人投产后,天火的算力得到释放,因此专门空出来一个厂子,由天火指挥进行非量产型设备的制造。
量产设备成本低、质量稳定、生产速度快,但是生产线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成型,有的任务只需要几十件装备或设备,而且几乎可以断定以后不生产的,肯定不会使用生产线。
之前这类生产任务由工程院和炼器坊负责,现在把这部分生产解放出来,让两个部门能够更专心于本职工作。
战队激流区的特殊环境需求,工程院很快凑出一套支援设备来应急。
应急设备的标准和常规产品不一样,要求先形成功能,再考虑材料、可靠、能耗等方面的改进。
激流带支援设备,包含大温差热回收阵列、高稳定度百吨级飞行运输平台、设备防护箱等几种。前面两种都是露天使用的,设备防护箱则采用标准集装箱造型,用于保护内部设备。
这套应急设备最大的特点是大温差防护是通过防御类阵法实现的,尤其是低温区,材料特性有些跟不上。
激流带记录到的最低气温为零下96度,年均最低气温为零下83度,这个温度伴随十级以上大风时,对普通材料非常有破坏力,很容易造成材料冻裂、改变传导性。
玉剑山的材料研究偏向于高温区,低温区只有容器型材料的需求,现在一时半会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
设备和机器人需要花费灵能保护自身,还要施工,能量开支已经不是热阵列能平衡的了,只能暂时调两台单棒装置过去顶着。
忙忙碌碌一个月,总算在激流区靠近大创伤带一侧建立起支撑点,将能量支持力度提起来,开始展开深入调查。
激流区的地形呈现超级地震后的破坏形态,根本不存在稳定地质的概念。
而邪能源在地表上方的呈现范围,有几十平方公里,难以精确定位,要挖到邪能符文阵构成的“门框”,工作量很大。
这时候还是依靠曾经的知识积累来帮忙。
在开门前就被挖到邪能符文阵的世界门,只有油湖一处。
油湖的下层是水银池,灵月祭典的祭台里也有水银。激流区的环境,水银无法长期保持液态,要么汽化要么固态,那是否有可能以汞化合物或汞齐(汞合金)的形态存在于邪能符文阵周边呢?
从这个角度出发,还真的很快有结果。
两个区域都有发现汞齐存在,而且都是以银汞齐为主体。
又经过近四十天的挖掘作业,过程中和大创伤带第四世代天魔打了十几次,终于让两个邪能源重见天日……这个词有些不妥,为维持邪能浓度两处都没有完全挖开,只是坑洞形式,开口用阵法保护。
从挖掘过程中发生的攻击来看,基本能实锤第四世代天魔的行为,和灵月的祭典,有非常近的关系,至少是能够直接或间接的被灵月祭典指挥!
屠魔工业 第三百九十七章 复数门?
通过定位汞齐富集区找到阵法之后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录入符文。
玉剑山借闻双双和深渊生物的集体力量破译了大部分邪能符文,即使还有一部分没有解开,也能勉强用来分析两个新出现的阵法。
世界门阵法中,包含有空间系的构架端和远程能量输入端。
远程能量输入端比较容易理解,玉剑山现在有密磁灵能数据链和灵能透射系的知识,不计代价的话,也能做到超远距离的能量输送,邪能规则或许有所不同,本质是差不多的。
空间系构架端的情况比较复杂,似乎并不是纯粹用能量去打通世界通道。
纯粹的虫洞如果要长期稳定运行,需要以太阳做为引力单位,里面涉及到的能量是个天文数字。
邪能似乎在这方面有特长,或者是中原星所处世界本身的物理规则问题,玉剑山以超算计算出来的结果,启动能耗其实很低。
东侧邪能阵法的计算结果在五十亿到七十亿邪能之间。这相比上辈子的世界开虫洞所需的能量,少了十来个零,几乎可以算是无成本启动了。西侧的更高,约两百亿到两百八十亿之间。
五十亿和两百多亿都是天文数字,五十亿吨就已经相当于140万吨煤炭的燃烧能量,对于连石油能源都没有掌握的灵月,的确是一个需要连年积累的天量,假如传输还存在损耗,数字会更庞大。
玉剑山随后建立了一套简易算法,这套算法的基础,根据是灵月人的营养收入、邪能收入与日常消耗之间的差值。
可能不太准确,得出的结果,灵月现有的人口规模,以一百亿邪能为基础能够启动的最大世界门数量,不会超过十个!
实际上由于维持世界门的能耗是持续不断的支出,一旦激流区的两个门打开,后续灵月还有没有能力凑出另外一个上百亿,都是需要存疑的。
总之本轮可能启动的点,已经有三个。
按之前的经验,三个门应该只有一个会启动,但是前面的经验其实很难作为“证据”,因为至今为止,都没有万魔吞天全阶段的全球采样报告,灵月的秘密都掌握在全知者手里,玉剑山也无法判断到底会启动几个门。
这方面需要灵月流放者游击队帮忙。
游击队经过两年多的休养生息,不但储备下一定数量的土豆,还与地下世界的一些线人通过独角仙机器人建立了联系。
独角仙机器人在灵月的境遇很特别,疑似有全知者做出选择性的无视,它现在已经是地下世界很受欢迎的“收藏品”。
灵月人的人口规模不大,能自由活动的人数不足五亿,但再怎么说也是以“亿”为单位,实际被捕捉、破坏的独角仙机器人连五千都不到,平均一百万人都分不到一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