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魔工业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别说,狮鹫的出现带来的效果非常显著,大家都相信狮鹫部队面对死亡利爪能提供很好的预警,世界门的人流物流开始回升。
雷兽蛋的孵化很快,特意留下来的侏儒士兵在友谊城花了二十天等待,纷纷抱着小雷兽回铁堡做下一步训练。
鹰角兽的待遇很特别,不管铁堡还是赛博坦都是。
鹰角兽能够接受的骑手,八成都来自于各个精灵种,精灵在很多方面都不比人类战士强,但是寿命很长,鹰角兽本身也能活到两百年左右,据说有的精灵部族里甚至有五百岁以上的鹰角兽,能力堪称神兽。
长寿,使得鹰角骑士相对狮鹫具有很高的投资收益比,战斗力较弱的鹰角兽配合长寿的骑手,更适合作为侦察兵使用,因为侦查并恰好是个需要大量知识的兵种。
先期的六个鹰角兽蛋,铁堡把二十个符合标准的妹子都派去友谊城了,商人们贩卖的蛋都是同季节的适龄蛋,不过也要一到三个月才能完全孵化。
赛博坦为鹰角兽和预备骑士们开放了二十四区作临时营地,免费供应面包和水,预备骑士们要做的只是配合每半个月一次的体检。
通过赛博坦的租借方案,首批24只空中单位,月均租借负担不到一千金币,算上成长期的食物也不会超过两千金币。
两千金币养24个飞行兽肯定不算便宜,带来的侦查能力也不是地面单位能比拟的,只是刚正面的时候会比较吃亏,但有了赛博坦的城防炮弥补,综合来说还行。
说起城防炮,被搬到城墙上后有很多人眼馋。
“第一事态”发生一个月后,铁堡进行了第一次操炮演习,之后这种非公开销售的产品让平均两三天就会接到一次转售请求,有的商会甚至开出上万金币的价钱。
要说西格斯完全没被金弹攻势诱惑,肯定不现实,可惜他也只能含泪拒绝。
赛博坦并没有对炮提出不得转售的要求,然而它们却限制炮弹和药包的销售。每门炮首期只配备有三十二发炮弹和相应的药包,和矿用炸药一样,如果有弹药去向不明就会停止供应,演习用掉的,每一发都要有详细运输记录和着弹点记录,并且要能通过第三方证实。
铁堡方面经过演习,确认了赛博坦火炮的强力,就通过精兵省下来的钱增加火炮订单,至于单兵装备的更新换代则往后挤一挤。
空中兵力和赛博坦火炮出现在铁堡,虽然还没有经过实战,却很真实的让人们有了更多的安全感,人流、物流都在稳步恢复,赛博坦联系铁堡的目的也算达到了。
三十几个人的死亡,在龙元世界根本称不上什么严重事件,只是牵扯到赛博坦和死亡利爪才让它受到过多的重视,在铁堡配合赛博坦尽力恢复世界门繁荣的时候,月神教会一边在外面修大教堂,其他方面也没闲着。
经过查询教会里的秘密文献和几次实地侦查,已经能确认暗影森林龙巢里那副骨头,就属于生前的死亡利爪。
多罗特娅·裂冰·温特这个名字,是一条只存在于几千年前典籍中的冰霜龙,没有任何关于她亡灵化或被人干掉的记录。甚至暗影森林的巢穴,也只是疑似她的临时巢穴。月神教会是通过特殊追溯法术,才能确认骨头生前属于冰霜龙。
做出冰霜龙温特就是死亡利爪这个判断不得不说有点奇怪,见过死亡利爪的职业者都知道,那不是正常的亡灵形态,考虑到它在普通人眼里是完全隐身状态,行动过程中跟那副骨头肯定没有联系。
月神教会得出该判断,依据是冰霜龙温特生前的习惯。
温特生前很喜欢圈养女性人类,在几百岁的时候甚至有自己的龙城,堪称男性的禁地。即使无法确认死亡时间点,温特死亡时也有非常大的概率带着一大波女性陪葬。再联系死亡利爪几乎被动释放的冰霜力量,把二者联系在一起就不难理解了。
让月神教会为难的情况,找到温特的遗骸并将二者联系起来,却不意味着就找到死亡利爪。
他们搬了几根骨头回去,结果没半个月,看守骨头的人和骨头一起消失了。
同样根据回溯法术,看守人竟然活着发生亡灵化,把温特的骨头送走了。
这意味着根本不需要面对死亡利爪,仅仅是温特的骨头,就能作为很可怕的武器来使用。
下一次侦查的时候,没有意外的,被拿走的骨头又在原位,亡灵化的教士装备散落在旁边,找不到踪迹。
这回他们没有再轻举妄动,回去先讨论个净化方案,看看能不能把骨头给净化掉。
:。:
屠魔工业 第三百二十六章 上天
因为油湖“第一事态”的发生,坐镇玉剑山的沈文剑也不得不把上天计划推后。
“第一事态”发生的很突然,但早前制定的应对预案发挥了作用,意外之喜则是对世界门稳定机制有了更多的了解。
借助预埋核弹和不限量的法术倾泻,镇压行动在几十分钟里就达到预定目标,后面的时间都在用于“调试”世界门。
调试带来的结果,证明世界门的确需要额外的外部邪能环境才能稳定下来,相对而言,深坑存在的呢喃似乎只关系到世界坐标的确定。
用到似乎这个词,因为当时沈文剑坐在联合指挥中心,也没下定决心把深坑影响全面屏蔽。
借助来自龙元世界的祝福系知识,玉剑山现在有能力构建屏蔽型阵法,它不止对呢喃有效,对魔音也有一定的效果。
龙元世界的市场很重要,如果真的因为“调试”导致断开连接,实在有些难以接受,而对深坑存在的成功压制,也让玉剑山有更多的时间在这个问题上慢慢耗。
深坑存在关系到世界坐标的推测,带来新的猜想——深坑存在也许是暗影森林形成过程中来到中原星的异界生物,在深坑里常年受灵月祭典影响发生了某些变化。
这些猜想暂时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豌豆湖、大裂隙处于不同的祭典阶段,没有发现类似的结构无法从旁佐证。
唯一能侧面印证猜想的,是在龙元世界一侧被抓回来的几个强力灵体。根据闻双双的实验和设计院提供的远程帮助,能判断出几个灵体都不是中原星的原生生物形成的。
从稳定世界门的角度出发,通过一些较为冒险的测试,已经得到了一组重要数据,包括维持世界门稳定的邪能最低浓度和偏低的呢喃效应阀。
用数字说话,维持世界门稳定的最低邪能浓度为每立方0.1,每24小时世界门会吸走约七万邪能,其中五分之一会流入龙元世界。
但是最低值并不算稳定,通行行为本身会消耗能量,如果再有死亡利爪之类的去吸两口,会濒临崩溃。
调试到最后,定下的实际常驻浓度保持为每立方0.11到0.116,只要对面不要再被死亡利爪吸,就不会有任何通行风险。
总的来说,由中原星部分提供的邪能,应该还是世界门能耗的小头,比较节能,大头还在灵月人手里。
经过这次调试流入龙元世界的邪能有所减少,在龙元世界实现邪能转灵能,肯定是接下来比较重要的课题。
可惜的是铁堡那边的科研成本受限于高级炼金师的身价,很难展开更多的项目,当地的社会环境和商业习惯也不利于做高投资低回报的研究项目,玉剑山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只能先拖着。
其实一个月四十万灵能的输入,对数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根本没什么影响,即使完全不发生自然转换,也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侵蚀。
通过观察龙元世界的邪能影响,反过来看中原星人。
中原星人的幸存者,包括动植物都已经适应邪能,可又不是什么暗影生物、深渊生物,对比暗影森林里被邪能侵蚀的生物,也能得出“中原星人不是单纯人类”的结论,而这个结论,之前是从历史角度和灵月人角度判断出来的。
不管进化论还是规则论,总之几个世界的人和人之间不同点还挺大的。
安排好世界门通行量的恢复计划,沈文剑觉得上天的事不能再拖,几个世界门带来的事情会越来越多,搞不好还有新的世界门要开,空间站里虽然也能遥控,总不如在地面上和刘丹长老及相关人员面对面商量效率高。
原本预定的上天时间,应该在陈月回来之后才开始准备,陈月在轨道上要留半年,加上准备期,沈文剑上去应该在49年六月份左右。
油湖发生意外后,计划往前挪了一些,二月份沈文剑已经开始做地面训练,三月初,地面训练的时间每天达到八个小时。
这时沈文剑就穿着特制的配重式潜水服,在航天训练水池里晃荡。
一边在水里爬训练舱,一边还在跟冷云通话:
“灵月上的那个家伙已经在进行第二次行动,他们这次投入的土豆在三吨以上,很可能造成另一个祭典区瘫痪。”
沈文剑正好到训练用接驳舱口的操作区,按程序启动舱口的同时,没忘记回答:“暂时不用理会,年底如果祭典效果没有准时启动,再让机器人去拖一拖,两个祭典区瘫痪已经足够搜集对照组信息。”
冷云停下来,在旁边做记录,弄好了转为日常聊天:“如果一年内没弄好,你是不是下来修养一段时间再上去?”
沈文剑已经启动舱门,把自己推到另一边做关闭操作,嘴里回应着:“不用,师叔的体检数据你不是看到了吗,有重力模拟,影响不大,我担心这轮祭典过后事情会忙不过来,还是专心先把上面的事做好。”
“香湘也要上去怎么办?”
“让她排队。”
边训练边聊天看起来不太好,其实等沈文剑上天也是差不多的生活方式,现在也算提前习惯一下。
三月初三,水下训练时间缩短,增加了一项高危训练,束身式太空服的真空舱训练。
这项训练对肺部压力很大,吸气时需要很用力才能把气体从头盔吸入肺部。
沈文剑作为掌门,冒险度还低一点,他的太空服每次训练后都会有工程师帮忙微调,保证服装压力的同时降低吸气难度。他自己都觉得没必要,可是航天组的伙计们硬要搞特殊,说了两次也懒得再说。
三月十三,花了三天审核、签署一大堆预案后,他第一次登上自家的空天飞机,可惜不是驾驶舱,液压航天舱算是运输物,位置在闪电的货仓里。
升空过程里航天舱能看到的画面,沈文剑已经在地面看过很多次,除了身体承受些过载和震动,没什么特别的。即使是过载,空天飞机的运输方式也把数值降得较低,稍微强壮点的普通人都不至于晕过去。
十几分钟后过载消失,束缚装置解锁,他两辈子来总算是把自己给弄到轨道上了。
屠魔工业 第三百二十七章 空间站日常(上)
玉剑山的地面训练装置其实都是些水货,因为没精力组建地面训练设备的专项课题。
实际应用中,沈文剑进入失重状态就感觉到,和地面训练的体感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不过认真追究起来,体感差距也跟玉剑山的修真者宇航服结构有关系。
玉剑山的束身型航天服集中了抗荷服的功能,在地面穿戴完毕,上天之后带上头盔就能往舱外钻,这种灵活度是水下训练无法模拟的。用法阵倒是能够实现更接近拟真的状态,不过那又回到没有人力做专项课题的问题上了。
闪电上天之后,与空间站交轨和减速的过程还比较长,沈文剑飘在航天舱里闲着,打开相关设备查看空间站进度。
现在空间站24个舱里,有八个重力模拟舱,里面只有三个舱属于高重力区,但这个“高”也比较水,模拟出的重力值为0.45g。
重力区的占比不大,不过空间站常驻人员就那么几个,还是很宽敞的。
“嘟嘟——!”通话请求。
接通。
“掌门,我们能看到闪电4了。”出现在屏幕里的是还留在天上的陈月师叔,这回闪电4下去会把她带回去,算是交接班。
沈文剑给个笑容:“让师叔担心了。”
“对接还有三百多秒,你还是坐好别撞到头。”陈月师叔温柔的嘱咐着。
沈文剑也配合的坐回椅子,把腰间的拘束带绑好,顺便把头盔也带上。
液压舱对接的震动很小,师叔的担心有些多余,不过他不是上来破坏安全手册的,该有的程序还是要有。
“那一会儿见。”确认到沈文剑的姿态,陈月师叔主动关闭通讯。
一会儿过去,随着“嘭”地一声轻响对接完成。
解开拘束,蹬一脚飘到舱口,开始操作旁边的实体面板顺便刷卡。
空间站进入二期,人员身份卡片在宇航服的手背上,换舱内服的时候需要随诊带着。
一通操作确认气密和连接稳定度,手动把机械阀转半圈摇开舱门。
没有风,站内和航天舱的气压对接很好。
“师叔也太紧张了吧,不用到门口接的。”沈文剑看到等在里面的陈月师叔,挥挥手。
“我怕你刚上来不惯。”
沈文剑挠头,摸到头盔,拉着门边的把手把自己带到接驳舱,取下头盔放到专门的架子上。
“嘶——”一声漏气般的轻响,头盔被固定住,旁边的氧气符号闪着黄灯。
与束身型航天服配套的头盔比较小,但重量也有四公斤,里面最重要的结构是一套十分钟的供氧装置,长时间出舱行动需要配合另外的空气/喷气背包。
陈月夸道:“训练的很用心嘛,比我上来时熟练多了。”
“那可不。”
说到底,空间站的建设,都是沈文剑一步步引导到现在的地步的,站里有些甚么功能,不需要像陈月上来前一样硬背下来。
陈月笑着在舱壁上拉一下,面对着他的方向慢慢飘向右侧的通道,沈文剑跟上。
通过三个舱,进入大中转舱,这是空间站的自转核心结构。
陈月做演示,沈文剑笑着看。
大中转舱没有直接接通重力区的通道,舱里只能看到前后方的通道,和六个小门。
陈月一边操作还一边叮嘱:“1号通道1层,别按错啦。”
“嗯。”沈文剑轻轻应声。
小门打开,是个只能容纳一个人的圆形小区域,中间有根棍子如果两个人都是陈月的体型,也勉强能挤进去,不过考虑这里是失重状态,也不太好挤。
陈月飘进去抓着棍子调整姿势让自己立着,按下通道按钮,小门关闭时,门变成透明的,能看到里面的结构被打横丢出去。
沈文剑也随便找个小门刷卡等待系统响应,门开之后站进去。
这个装置其实并不是直接把人投送到通道里,打横之后进入的是内圈运输单元,在这里把人员小舱调整到与自转单元同步,再开门的时候是脚下的地板打开。
地板开启后,还要手动推一下柱子给个加速度进入自转区。
一进自转区里就有重力,只是很低,随着距离大中转舱渐远,重力增大的时候下落的速度也会增加,有足够的时间给人抓紧管子,急的话也能再推一把。
这个中转装置其实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第一次弄,还是以包括气密度和人员安全方面的可靠度为重要标准,第二期完工前还需要两个中转装置,会尝试更便利的结构。
空间站的中转通道有两层,分别代表着两个不同的重力区,二层的重力只有0.3,选中这个楼层时,半路就会被挡住,陈月和沈文剑现在是一次到底。
落地时,脚踩的方向是自旋结构的最外沿。
陈月在旁边等他落地,抱怨说:“这个装置快是快,感觉还是有点危险,分神的时候容易摔跤。”
沈文剑抬头看着上百米的直通通道,结构类似于消防队的紧急出动滑竿,不过落差太大,哪怕外沿的重力还不到0.5,稍不注意也可能扭伤脚。
其实做的时候,设计院的人有考虑过弄个脚下的小圆盘,随着人下降用来限速,不过通道是单向的,人流加大时圆盘的回收有点麻烦,要应付那种情况,需要较为复杂的机械结构把下行通道和上行通道连在一起。
“慢慢来吧,人还是少啊。”这是一直以来的怨念了,到空间站这个复杂度级别,就算是设计院里的老伙计们也很难兼顾所有的细节。
重力区部分每过一个舱,能看到两个舱地面有一点角度,不是纯平的,要做到肉眼无法发现,两百米的自旋半径完全不够看,第三期的最外圈才能达到那种效果吧。
“你先换衣服,吃过东西我带你去看个好东西。”陈月招呼沈文剑。
高重力区现在有一个双层的居住舱,一共八间小房,一个房子大概八平米,应该说空间站里有这么大的单人居住空间,算的上奢华了。
给沈文剑留下的是位于上层的21-2-2号房,他进去还在看呢,陈月在门口问:“要帮忙就叫我。”
“呃……不用。”他回答着,按下墙边刷着颜色的一块,墙内弹出个一人高的衣柜,换上站内常服。
:。:
屠魔工业 第三百二十八章 空间站日常(中)
仙宫号空间站上的常服只有一种款式两种配色,男的是黑白蓝,女的是黑白红。红、蓝两色只在臂章、左胸上方名牌至左肩甲下、髋关节两侧、膝关节几个部分做点缀,主色调是大片的白色与黑色几何构造。
与常服搭配的装备有手环和便携联络器两部分。
借助龙元世界炼金师们的努力与共享的技术,空间站上现在使用的空间装备是特制手环,与身份卡片绑定后,船内活动就不需要实体卡,它同时还是站内定位装置。
只有一立方空间的手环戴在手腕上还比较大只,优点是它在太空里的稳定性更好,不会因灵气、神念的断绝致使亚空间丢失,更适合用于人员的站外工作。
便携联络器就是个小巧的单边挂耳式的耳机,通过站内无线充能体系供应能量。
把东西戴好,沈文剑先联络指挥舱的工程师:
“对,我已经换完常服,大家和地面站的伙计们都放松点,闪电4离开前还有足够的时间。”
闪电四本次任务,会为太空站补充十吨人工液态空气和十吨液氧,需要几个小时,另外还要做一次站外检查,三十个小时后才会带着陈月和人员舱下去。
离开卧室,跟陈月转入上升通道。
上升通道和下降通道看起来差不多,中间的棍子要粗不少,抓住棍子,双脚踩住两个支撑杆,按下楼层,就跟单人电梯一样。
到达内圈,人离开时支撑杆会直接被抽走,防止拥堵,抽走的支撑杆一部分会落回底层,一部分留在内圈待命。
空间站第一期的时候没有专门餐厅,第二期的十六号舱才出现这个功能舱。
0.3倍的重力让食物变得轻飘飘,但至少不会出现被一个水团淹死的危险状况。
陈月准备的食物是豆沙糯米团子,因为现在还没有普通人在站里,量很少,就四块,够尝个味。
别看只是糯米团子,在没有重力模拟的空间站里粉尘非常危险,做糯米团子等于找死。
沈文剑塞个团子到嘴里吃下问:“是站里种的吗?”
陈月点头:“太空育种还是要有专人来做,现在产量很少。”
第二期工程结束前要有一百人的维持能力,包括维生素类食品和主食,一百人每年的消耗要四十吨左右,即使按赤道区的生产力也是一公顷地的产量。当然太空站里都是人工调制光源24小时照明,恒温恒湿的条件下,作物生长周期会缩短很多,种植空间占比不会很大。
“还是等几年,到时候把太空育种交给农业系的人做。”沈文剑说着问起,“师叔要带我看什么?”
“秘密。”
“是天体吗?”
“嗯。”
聊着天,很快把团子吃掉,盘子丢进自动清洁器里,洗手擦嘴。
洗手擦嘴在地面是小事,忘记了不要紧,在太空站里却是大事,尤其在离开重力区之前。
吃过东西,两人再次进入上升通道。
送入大中转舱内圈运输单元,就是下来时那种罐头状物体,在无重力状态下关闭脚下的出口。
封闭后运输单元启动法术除尘气雾,等通风系统把气雾吸走,整个过程有十几秒,才动起来,很快把罐头摆正,开门后就是之前来过的大中转舱“电梯间”。
“没有不舒服吧?”陈月飘着问。
“还好,没问题。”这么说,自然是有点不适,十几分钟经过几个重力区没什么事,主要刚刚吃过东西,这时候正是胃酸分泌高峰期。
“要不要带个袋子?”她说的袋子是呕吐袋,经过近二十名工程师的实地体验,这东西还是有必要准备的。
“没事,去天文舱看看。”
陈月又盯了一会,点头带路。
天文舱在中段的方形接驳舱右转,经过一个仪器舱才到。
路上沈文剑还试着用浮空术飞,立刻发现加速度太大,赶紧拉着扶手中断。
转弯之前,刚好看到有个工程师从指挥舱出来,顺便打了个招呼,飘来飘去的状态下实在不好讲究什么礼节,随便招招手说声“辛苦了”就算过去。
天文舱本身不是个单一舱,它由三个舱组成,分别是天眼望远镜、星图光谱分析舱和连接两个部分的概览舱,概览舱里有照片展示区和资料数据库两部分,还有一个封闭着的预留接驳口,留给后续的天文单元。
陈月在照片展示区停下来,指着其中一张照片说:“这个东西这两天可以看到,已经确认上面有液态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