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为国家修文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三闲客
说完,这老头一脸痛心疾首,颇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模样。
“唉,这要是向南,还用我说得这么清楚?这一上午的时间,别说是清洗了,就是除霉、回潮等步骤都已经处理完了吧?”
这老头的学生也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此刻也是一脸的委屈,心里暗道:“我刚刚问过您的呀,您自己说用蒸馏水虽然会溶解一些,但没什么大的影响呀!怎么现在又怪起我来了?”
不过,他也就心里想一想,可没胆子反驳,只好低着脑袋,一脸委屈地重新去取去离子水,重新再来一遍。
已经转过身的黄云轩却是忍不住嘴角上翘,笑了起来,“这老头,心里怕不是嫉妒得要发狂了吧?”
心里这么想着,这一段时间因为忙碌而显得有些疲惫的心情,也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他在三个学生的身后看了一阵,偶尔出声指点两句,语气也是温和有加。
这让几个学生都受宠若惊。
他们可都是知道,自己的老师可也不是什么好脾气,尤其是最近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要是出了错,被训斥一顿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有时候碰到老师心情不好,被骂得狗血淋头也不是没有过。
可今天这是怎么了?老师不但没训斥他们,连语气也都好得出奇,还有心思跟他们开个小玩笑。
这让他们心里有些忐忑不安,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一想到这里,他们立刻绷紧了神经,做起事来更是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慎惹毛了老师,那就不得了。
看到学生们都是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黄云轩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他摇了摇头,笑道:
“怕什么?老师我又不是老虎,不吃人!”
顿了顿,他还是没忍住,透露了一点,“今天向南来了,他在小修复室里做事,等中午的时候,大家一起吃个饭,你们师兄弟也见个面,免得以后碰见了也不认识!”
“原来是向南来了。”
三个学生对视一眼,心里大松了一口气,原来老师是真的心情好,不是什么反常啊。
“老师怎么对向南这么好?我们三个才是嫡系啊!”
黄云轩的三个学生心里都忍不住有些酸溜溜的。
我们才是魔都历史博物馆的修复师啊,向南是个外人。
老师你太偏心了!
当然了,这话也就在心里想想,真要说出来,那就真的是傻叉了。
黄云轩才不管学生们心里怎么想呢,就算知道他也不会在意——
我偏心怎么了?
你们要是也像向南这样又有天赋又努力,我也偏心你们。
可你们没这个能耐啊!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九百三十一章 缂织补缺材料
中午在历史博物馆的食堂和黄云轩,以及三个师兄一起吃了顿饭,向南继续回到小修复室里做事去了。
一上午的时间,他实际上也就给缂丝织机上了经线,连纹样都没来得及描摹。
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用墨笔把荷花纹样勾画在经面上。
修复文物的残缺部位,无论是古书画、青铜器,还是纺织品文物,所准备的补缺材料都不可能与残缺部位的大小刚刚合适,而是需要准备得比残缺部位稍稍大上那么一圈。
补缺材料大了还可以进行修整,可如果小了,那这补缺材料就废掉了,还得重新再准备一份。
不仅浪费材料,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所以,这个度就需要掌握得非常好。
从工具箱里取来一支新的墨笔,向南根据原作《缂丝荷塘鸳鸯图》上的画风、技法,以及画面上残存的荷花形象,在经线上勾画出了一朵怒放的荷花。
实际上,如果是其他缂丝织匠,比如马二叔、徐敏他们,在勾画之前,必须在宣纸上先将《缂丝荷塘鸳鸯图》描摹出来,然后再将残缺的部位接笔完整。
但向南在书画艺术的造诣上,比大部分的缂丝织匠高明了不知道多少,直接就省略掉了这个步骤,如果把这朵刚刚在经面上勾画出来的荷花放回到原作上,依然是天衣无缝,完美契合。
完成这一步后,向南深吸了一口气,开始在缂丝织机前坐了下来,将脚放在织机踏杆上,两只手拿着长约十厘米的,穿好了各种色彩纬线的舟形小梭子,操作着织机开始缂织了起来。
用脚踩一下缂丝机的脚踏,缂丝机上上下两层的纬线就分开来,向南眼明手快把梭子从两层纬线中的间隙穿过。
待梭子完全穿过纬线后,把脚踏松开,此时上下两层纬线就合拢,把彩色丝线夹紧。
随后,他再用拨子把纬线排紧,待丝线完全和上一道丝线紧密相连后,又开始踏脚踏、穿梭子、拨丝线,循环繁复……
纬线在织梭的引领下,灵活得如同一条水里的游鱼,似乎无所不能。
可难的是,每变换一种颜色都需要更换一只梭子,一幅作品的完成,甚至需要几十上百只梭,同时编织进去的,还有缂织匠人们的智慧和心血。
操作织机是一项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手和脚之间的动作必须协调一致,否则就很可能出错。
向南一边操作着织机,一边注意着动作的连贯性,脸上的表情认真而又专注,渐渐地投入了到缂丝织造的世界里……
……
黄云轩今年六十多岁了,尽管身体依然健朗,但毕竟过了知天命的年纪,精神状态自然不能跟年轻人相比。
和向南几个学生吃过午饭后,他就回到办公室里,靠在里面的躺椅上舒舒服服地小睡了一会儿。
说是午睡,实际上到了他这个年纪,睡眠已经不多了,只睡了小半个时辰,他就醒了过来。
从躺椅上站起来,黄云轩端起桌上已经放凉了的茶水,“咕咚咕咚咕咚”地喝了大半杯,整个人一下子就清醒了许多。
随后,他又提起热水瓶,将保温杯倒满,然后拧上盖子,这才端着杯子,慢悠悠地出了办公室的门。
这一次,他没有再去大修复室,而是直接往小修复室走去,他想看看向南这大半天都做了些什么。
实际上他也知道,向南这一次采用的是“以缂丝补缂丝”的手法来修复这幅《缂丝荷塘鸳鸯图》,想要在这大半天时间里能有什么工作进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知道,哪怕是纺织品文物修复专家,要修复一幅残损严重的缂丝书画作品,起码也得大半年的时间,要是工作再做得精细一些,一幅缂丝作品修复一年甚至两年,也不是没有过。
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向南要是今天能给缂丝织机上完了经线,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缂织《缂丝荷塘鸳鸯图》的残损画面……那真是想太多。
“还不知道这小子,有没有完成那些丝线的染色工作呢。”
黄云轩想到这里,忍不住笑了笑,自己对向南,还真是期望太高了,要是换成另外那个李明宇,他要是能在一天时间内把修复材料挑选完毕,那就已经很不错了。
李明宇,就是黄云轩那三个学生里面最小的那个,今年25岁,毕业于魔都大学纺织材料专业,两年前通过应聘进入了魔都历史博物馆,跟在了黄云轩的身边学习,今年刚刚通过了纺织品文物修复师的考核,也算是有点天分。
不过,李明宇的这点天分跟向南比起来,那就真的差太远了,而且,他性格比较散漫,远不如向南那么努力,也不如向南能吃苦。
你说说,你既不如别人那么有天赋,又不如别人那么努力,你还拿什么跟人家比?
走到小修复室门口时,黄云轩回过神来,不再去想这些事情,他伸出右手轻轻推开了门,一阵“嘎达嘎达”的声音就传了出来。
“嗯?这是……开始缂织了?”
他愣了一下,手上不自觉地使了点劲,将门开得更大了一些,视线里,小修复室里的场景就清清楚楚地呈现在了眼前:
只见向南腰杆笔直地坐在缂丝织机前,手里拿着小梭子,脚下踩一下踏板,手上的梭子就飞快地穿线,然后拨丝线……
他的表情专注而认真,动作一丝不苟,甚至都没发现门外有人来了。
“这小子……半个月就学会缂丝织造技术了?”
看到向南熟练的动作,黄云轩犹自不敢相信,要知道当初他学习缂丝织造技术,那也是花了好长时间才学会的,哪怕是到了现在,也谈不上熟练,只能说是勉强够用而已。
毕竟,他只是个纺织品文物修复师,又不是什么专职的缂丝织匠,学得那么精细干什么?
可向南这是怎么回事?
感觉他的缂丝织造技术,好像练习了好几年一样,这太夸张了吧?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九百三十二章 我看到了什么
实际上,和其它类别的文物修复师一样,身为一个纺织品文物修复师,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五花八门的,因为纺织品文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织造的技术也是多种多样。
要修复一件纺织品文物,不仅需要知道这件文物的历史文化背景,还需要懂得这件文物的材料构成,以及熟悉它的织造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将它完美地修复。
因此,缂丝织造技艺只是纺织品文物修复师需要了解的织造技艺之一而已,除了这个,还有刺绣工艺,还有提花、织锦技术等等。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精通所有的技能,因此,一个纺织品文物修复师往往只会精通一两种纺织品织造技艺,其它的能够稍稍掌握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就比如黄云轩,他擅长的还是刺绣和提花,缂丝织造技艺就很一般了,当然,他眼里的一般,那也要比那些资深修复师厉害得多。
毕竟年纪摆在这儿呢,这么多年时不时地练习一下,也要比那些年轻人练习的时间要长得多。
可是,在实际的文物修复工作之中,无论是刺绣、提花,还是缂丝织造技艺,用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就比如缂丝织造技艺,也只有在修复缂丝作品,而且要用到“以缂丝补缂丝”的修复手法时,才会亲自操作织机,缂织待修复文物的残缺部位。
黄云轩看着向南行云流水般的缂织动作,心里面略略有些复杂,忍不住嘀咕了一句:
“这小子……”
站在门外看了一会儿,他实在忍不住心里面的好奇,轻轻咳嗽了一声,然后迈步走了进去。
向南没什么反应。
他早已经感觉到了黄云轩的到来,不过这会儿他可没时间招呼对方,第一次正式缂织作品,哪怕只是缂织一部分修补材料,向南依然需要打起十二分的注意力来对待。
黄云轩自然也不会介意向南“无视”自己,实际上,这种认真对待修复工作的态度,也是他极为赞赏和推崇的。
在修复工作面前,任何人都是可以忽略的。
还有什么能比文物更重要的?
黄云轩尽量不发出任何声音,又很显眼地出现在了向南的身边,然后退了一步,退出了向南的视线范围,最大限度地不给向南造成影响,然后静静地站在那儿,这才将目光投向了缂丝织机。
缂丝之所以会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正是因为缂丝织造的难度极高,一个成熟的缂丝织匠一天最多能缂织三四寸,也就是十来厘米的样子。
向南接触缂丝织造技艺,也不过是半个月的时间,自然还算不上熟手,而且他一整个上午都在做准备工作,一直到下午才开始正式缂织。
可是,黄云轩看到了什么?
他只不过是中午小眯了一会儿,到现在也才三点还不到的样子,向南就已经缂织出了小半朵荷花,足足有两寸,也就是六厘米长的图案!
“等等,我怎么感觉有点晕?”
黄云轩抬手轻轻拍了拍后脑勺,闭上眼睛仔细想了想,“我刚刚午睡,是不是睡过头了,难道一睡一整天?”
这想法也只是在脑海里转了个圈,他又没有老年痴呆,怎么也不可能忘了自己睡多久了,可他实在是难以置信,向南缂织纹样的速度会这么快。
哪怕是他的那两个学生,都已经是资深修复师了,他们在缂丝织造技艺上也没有达到这种程度。
“现在的后浪都这么猛了?”
过了好一会儿,看着向南娴熟无比的操作着缂丝织机,黄云轩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平静下来,然后仔细观察了一下向南缂织的半朵荷花。
这修补材料以淡黄色丝线为地,采用简单的平缂技法,粉白色的荷花花瓣则采用长短戗,花与茎的轮廓线用构缂或环缂技法等。
尽管只是半朵荷花,但已经能够看出整个画面的风格,与原作一般无二,如果再加以做旧,以织补法将这修补材料修复到原作上以后,基本上看不出什么破绽来。
正所谓“眼见为实”,可现在看到的这一幕,连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算了,我还想多活几年呢,还是不要在这里受刺激了。”
苦笑了一下,黄云轩摇了摇头,又悄悄地走出了小修复室,顺带着将门也给轻轻带上了。
这里已经不需要自己来多嘴了,让向南自己来搞定吧。
黄云轩的离开,向南也是感知到了的,他心里还有点小纳闷:
“黄老师怎么了?看上去好像有点心情不好?”
不过,他也没有细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时间上很紧,现在都已经快三点钟了,下班之前估计自己没办法将这朵荷花缂织完毕了。
“看来以后要多努力了,这速度还是慢了一点。”
向南心里面对自己有点不满意,太慢了。
这还只是缂织一朵荷花而已,甚至都不是一幅完整的缂丝作品,要是以后的速度都这么慢,那自己缂织一幅完整的作品,岂不是要花好几个月的时间?
自己哪有那么多的时间来浪费?
向南这想法也就没人知道,如果让他的老师柳河川知道了,估计柳河川会不屑地瞥他一眼,然后冷冷一笑:“你还真是图样图森破。”
你也不想想,缂织一幅完整的画作,哪里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
哪怕是缂织技艺高超的柳河川,他要完成一件缂丝作品,少则半年多则数年时间,曾经他独立缂织了一件《莲塘乳鸭图》,就足足耗费了十五个月的时间。
否则的话,缂丝又怎么当得起“织中之圣”的美誉?
小梭子在缂丝织机上穿梭而来,又穿梭而去,时间就在这丝线之间,悄然逝去。
很快就到了下班的点,原本安静的走廊上,一瞬间就热闹了起来,几个修复室里,博物馆的那些修复师们一个个疲惫中带着笑意,一边聊着天,一边外办公室的方向走。
忙碌了一整天,总算是下班了。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九百三十三章 我们学的是假缂织吧
李明宇在大修复室里收拾了一下,和两位师兄一起往外走。
今天中午的时候,他见到了一直都很钦佩的向南,而且还跟对方一起吃了午饭,让他感觉很兴奋。
这种兴奋,一直持续到下班还没有散去。
和两位师兄一起走出大修复室,李明宇扶了扶鼻梁上的黑框眼镜,笑着说道:
“王师兄,向南一直待在小修复室里做事,也不知道他今天一天做得怎么样了?”
王师兄是个长相普通,身材也普通的中年人,他听了李明宇的话后,笑了笑,有些憨厚地说道:
“听老师说,向南才刚刚从柳河川柳大师的工作室学习回来,还没正式缂织过作品,今天一天能够将那些材料准备好,就已经很不错了吧?”
“这谁能知道呢?”
王师兄边上的另外一个中年人也插话道,“向南可不是我们,人家当初在魔都博物馆跟江教授学习古陶瓷修复技艺,三个多月就能做到无痕修复了,要是我们,别说三个月,就是三年也达不到人家一半的水准。”
这中年人,是黄云轩的另外一个学生,姓何,也是一位资深修复师。
“这倒也是。”
王师兄也不跟何师兄争辩,笑着点了点头。
李明宇对这种争论没什么兴趣,快要经过小修复室的时候,他探头往那边看了看,发现门还虚掩着,里面还不时地传来“咯哒咯哒”的声音,立刻一脸兴奋,转头对两位师兄说道:
“师兄,师兄!向南好像还在里面没走,要不咱们进去看看?”
“这不大好吧?”
王师兄有些迟疑,侧头瞟了一眼何师兄,低声说道,“咱们就这么进去,会不会影响向南做事啊?”
“咱们就把门推开一点点,站在门口看两眼。”
何师兄还没说什么,李明宇立刻说道,“只要咱们不弄出声响,也不进去,应该没什么问题的吧?再说了,咱们又不是外人。”
咱们跟向南是师兄弟呢,说起来,他还要叫我一声师兄的。
当然,向南中午是喊了他师兄的,他不好意思答应罢了。
王师兄也有点好奇,转头又看了看何师兄,说道:“那就看看?”
“看看吧,向南要是准备下班了,那咱们再一起到外面聚一聚。”
何师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中午老师在场,咱们也不好喝酒,晚上小喝两杯也没什么问题。”
“好,那我去把门推开一点,大家一起看一下。”
李明宇一听,顿时眉飞色舞起来。
黄云轩三个学生的性格都还不错,关系也挺好,李明宇说是黄云轩的学生,但实际上,纺织品文物修复方面很多基础性的技巧和知识,都是王师兄跟何师兄教导的。
李明宇说完之后,就几步来到小修复室的门口,伸手轻轻推了一下门。
门没有锁,轻轻一推就开了,露出了一条巴掌宽的缝隙。
李明宇透过门缝往里面一看,顿时就瞪大了眼睛!
“诶,向南已经开始缂织了?”
王师兄就站在李明宇的身后,一眼就看到了小修复室里,向南正坐在缂丝织机前,手法娴熟地操作着织机。
他感觉脸上微微有些发烫,就在一分钟之前,他还说向南今天能将准备做完就已经很不错了呢,没想到人家已经开始上机操作了。
“这么快?看他的缂织手法,很娴熟的样子啊。”
何师兄也是略感意外,他之前虽然说向南不是一般人,但也只是说说罢了,缂丝织造技艺比古陶瓷修复可要难得多了,没想到向南还真的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将它掌握,而且看他的样子,似乎已经很熟练了。
“天才在哪里都是天才啊,比不了,比不了!”
就在李明宇三人在门外观望的同时,向南也感觉到了有人在窥探,他微微皱了皱眉,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看就看吧,反正这朵荷花马上就要缂织完毕了。”
他心里想着,手上的动作又加快了两分,没过一会儿,原本只剩下一点点的图案,很快就缂织完成了。
到了这时,向南也有点开始紧张了。
因为在缂织的时候,匠人们看到的都是缂丝的背面,毛头都在上面,正面是在下方,只能通过一面小镜子去观察正面的效果,只有等缂织完成之后,将经线剪下来,才能看到缂丝作品的完整效果。
但等到这时候,如果缂织时出现了错误,那也没有办法去修改了。
停下织机之后,向南长舒了一口气,然后从工具箱里取来一把剪子,将经线平整地从缂丝织机上剪了下来,然后迫不及待地翻过来,仔细地观摩了一下自己第一次缂织纹样的效果。
这一看之下,他不禁松了一口气:小拇指粗细的绿色茎干上,一朵白里透着粉红的荷花嫣然绽放,空气里都似乎飘荡着一阵阵清香。
还好,和自己勾画的纹样一般无二,和原作的画风、笔意也很契合。
这件修补材料,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
又看了两三遍,向南这才翻了一遍,开始进行最后一步的处理,修剪毛头。
就在向南修剪毛头的时候,李明宇和另外两位师兄也纷纷走了进来,一个个眼里满是震惊。
“向南,你,你一天时间就把那幅《缂丝荷塘鸳鸯图》的补缺材料给缂织出来了?”
李明宇一张口,才发现自己居然说话都有点结巴了。
其实他没发现,他的两条腿也已经开始打颤了,没办法,太激动了。
“啊,三位师兄还没走?”
向南抬起头看了李明宇等人一眼,又低头继续修剪毛头,笑道,“刚刚才完成,主要是只有一朵荷花,纹样不是太复杂,要不然也没这么快的,我毕竟也是才刚刚学习缂织技术。”
“……”
李明宇三个人被噎了一下,顿时面面相觑,一脸无语。
不是太复杂?缂丝织造有简单的吗?
我们学的怕不是假的缂丝织造技艺吧?
这13装的,我给你99分,少给你1分是怕你骄傲!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九百三十四章 来个人邻居
俗话说,莫装13,装13被雷劈。
实际上,向南也不是装,他心里面真是这么想的,可奈何李明宇等人不信,这就没办法了。
为了“报复”向南,当天晚上,三个人将向南好好灌了一顿酒,哪怕向南再三推辞,也照样被灌得晕里晕乎的,连怎么回家的都不知道。
第二天天刚微微亮,向南就醒了,前一天晚上喝多了几杯,早上起来脑袋还是有点胀痛,不过不影响他下楼锻炼身体。
1...295296297298299...48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