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为国家修文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三闲客
“嗯,没事,我开个玩笑而已。”
黄云轩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把箱子打开吧,我看看这是一件什么样的龙袍。”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八百六十九章 有人在骂我 (第一更)
龙袍,又称为龙衮,是华夏古代皇帝专用的礼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
龙袍的特点一般是盘领、右衽、黄色。
事实上,帝王的龙袍从隋朝隋文帝杨坚时起,就已经开始使用华夏最好的蚕丝辑丝作为经纬线,并采用手工丝绣的方式,绣龙等图案。
辑丝,又称辑里湖丝,是世界闻名最好的蚕丝,由于这种蚕丝是产于之江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
这种利用蚕丝辑丝制作龙袍的方式,一直延续到华夏封建王朝覆灭才最终停止。
向南将箱子放在茶几上,并将它打开后,黄云轩探过头来扫了一眼,就笑了起来:
“原来是一件清代的紫地缂丝龙袍。”
缂([kè])丝,又称“刻丝”,是华夏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
它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与“刺绣”和“织锦”的编织方法不一样,缂丝织物以纬缂经,只显彩纬而不露经线,由于彩纬充分覆盖于织物上部,织后不会因纬线收缩而影响画面花纹的效果。
缂丝由于织造过程极其精细,工艺复杂,因此,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
在拍卖市场上,因缂丝作品存世精品极为稀少,常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老师,你这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向南有些好奇。
在此之前,他查阅过龙袍的相关资料,知道一些龙袍的常识。
实际上,皇帝的服装并不只有龙袍,它按照功能不同,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便服和雨服等多种类型。
礼服是皇帝在朝会、祭祀时所穿的衣服,又分为朝服和祭服。
皇帝最隆重的礼服是朝服,吉服则是一种次要的服装,主要是在一般的吉庆宴会、朝见臣属时穿的,是皇帝最常见的服装。
皇帝的朝服、祭服规定为明黄色,而一般场合穿的龙袍颜色则没有严格的限制。
这件紫地缂丝龙袍属于吉服,这一点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但一眼能看出这是一件清代的皇帝吉服,黄云轩又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的?
“看得多就知道了。”
黄云轩看了向南一眼,笑道,
“从隋唐以来,每一个朝代的服侍都有些变化,龙袍实际上也是一样的,比如,隋唐朝服的样式,实际上还是承袭了汉朝隋朝旧制,是对襟大袖衫,下配围裳。而清代的朝服,它的式样为圆领、右衽、大襟、上下相连直身,下幅四开裾,窄袖笼等。”
向南抬手轻拍了几下额头,笑道:“我倒是把这点给忘了。”
“行了,把箱子盖起来,跟我到修复室去吧。”
黄云轩朝向南挥了挥手,笑着说道,“今天你不止要带上眼睛,还要带上脑子,好好看看我是怎么修复龙袍的。”
说完,他就转身出了办公室,往修复室的方向走去。
向南连忙盖上箱子,将它提起来,跟在黄云轩的身后往外面走去。
走廊外面很安静,偶尔有人经过看到黄云轩时,都会很客气地跟他打招呼,不过在看到黄云轩身后的向南后,大多数人都会先愣一下,然后才朝向南笑一笑,算是打了招呼。
这些人,大多都是修复师,虽然跟向南没什么交集,但对于他这种在文博界里都有着偌大名声、又在同一座城市里的大牛级人物,要说不认识就真的太假了。
尽管历史博物馆里有一部分人知道向南此来是跟黄云轩学习纺织品文物修复技术的,但还是有另外一部分人是不清楚这件事的,因此,看到向南后,难免会有些惊讶。
当然,等以后看到向南的次数多了,想必也就见怪不怪了。
向南也没说什么话,朝那些人点头笑了笑,就继续往前走去。
黄云轩的修复室在办公楼的三楼,是一间五十来个平米的独立修复室,修复室的布置很简单,里面除了一个靠墙的大柜子外,就只有一张颇大的工作台。
进门之后,黄云轩指了指工作台,回头对向南说道:“把箱子放那上面就可以了。”
向南点了点头,将箱子放在工作台上,然后就候在了一旁。
黄云轩洗了洗手,然后用毛巾擦干,这才走了过来,将箱子打开,然后伸出双手托在龙袍的下面,将它托了起来,轻轻地平放在工作台上,再一点一点将它完全展开。
完全展开之后,向南可以看得很清楚,这件龙袍上一共绣了十六条龙纹,其中,九条大型金龙是这件龙袍的主体纹饰。
实际上,按照皇帝龙袍的制式,这件紫地缂丝龙袍除了有十六条龙纹之外,还有相对应的辅助纹饰,比如象征江山版图、财富和尊严的山、水、暗八仙;也有象征福寿祥瑞的蝙蝠、仙鹤和蔬果等纹饰。
龙袍的领及襟缘位置,则装饰有冰梅纹。
黄云轩一边仔细检查这件紫地缂丝龙袍的病害情况,一边给站在一旁的向南解说道:
“这件龙袍,缺了两只马蹄袖,前襟领缘的位置,有很明显的剪断的痕迹。主体纹饰九条金龙破损得比较严重了,尤其是两肩,以及前胸后背上的正龙,它们的残破程度最严重,龙纹鳞片的盘金线已经大面积脱开或缺失,只能看出大致纹样。整件龙袍经线的牢固程度已经明显下降了,金丝断裂得也比较严重。”
黄云轩一边说着一边摇头,“你这朋友是怎么搞的,一点都不知道保护文物,估计他收到手之后,就没有保养过。幸好他今天没来,要不然我非得骂得他狗血淋头不可!”
“……”
站在一边的向南听得是一脑袋的汗。
幸好谢瑞东今天没来,要不然他被黄老师臭骂一顿,估计会觉得自己比窦娥还要冤,这件龙袍本来就不是他的,是他爷爷留下来的,没保养跟他有什么关系?
一间豪华的办公室里,正在看电脑的谢瑞东忽然没来由地连打了好几个喷嚏,他抽了一张纸巾揉了揉鼻子,心里有些纳闷:
“有人在骂我?我最近好像没得罪谁吧?”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八百七十章 简直亏大了 (更新完毕)
“我要开始修复了。”
检查完这件紫地缂丝龙袍的病害情况之后,黄云轩侧头瞥了一眼向南,说道,
“如果这件龙袍之前修复过的话,就会有修复师留下的痕迹,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将前人修复的痕迹清除掉,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处理。”
“刚刚我在检查的时候,没有发现这件龙袍有修复的痕迹。实际上,判断龙袍是否修复过,也很简单,丝线存在岁月的长短,会有不同的痕迹留下来。”
说着,黄云轩从一旁的柜子里取出来一件其他的丝绸制品,指给向南看,“你看,原本的丝线无论是色泽,还是韧性都是一样的,但用来修复的丝线,单单是颜色就要鲜亮很多。”
向南仔细看了一眼,发现这是一件唐代的宝花纹锦,在最中间的宝花纹饰上,有一处纹饰的丝线略微比周边的丝线亮了一些。
当然,如果不仔细看,是完全看不出来的,毕竟这是黄云轩亲手修复的文物,要是没点水平,也成不了专家。
“这件紫地缂丝龙袍既然没有修复过,那就不用拆除前人的修复痕迹了,按照正常的修复程序,下一道工艺应该是除尘。”
黄云轩见向南看明白了,就将手里的宝花纹锦收了起来,继续说道,
“但这件龙袍残破得比较厉害,丝线的坚固程度也不够,经受不了水洗,而且,它应该是一直都放在箱子里保存,没有太多污渍,那么就可以不用水洗,直接用微型手持真空吸尘器,沿着经纬线的方向,一点一点将隐藏在龙袍织物纤维之间的灰尘,以及其它细小颗粒物给吸干净就可以了。”
说着,他就从柜子里取出微型手持真空吸尘器,插上电打开开关,沿着龙袍经纬线的方向,慢慢地移动起来。
黄云轩拿着吸尘器,在龙袍上来来回回吸了好几遍,这才停了下来。
他操作得极慢,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希望向南能够看得更清楚一些,而且,他一边修复,一边还要跟向南讲解,经常举一反三,讲得极为细致,速度自然快不起来。
一直到中午,他才将龙袍给除尘完毕。
做完这一步之后,黄云轩长舒了一口气,笑着说道:
“今天上午就到这里了,讲太多怕你吸收不了,中午咱们爷俩到食堂将就一顿好了,下午我还要做别的事,你吃了午饭直接回公司好了。”
原本他还打算利用两三天的时间将这龙袍修复,顺带着给向南讲解一番,结果这一上午下来,他才发现没这么简单,敢情当老师也不好当啊!
就这半天时间,他都感觉比忙活了一整天还要累,腰酸背痛还是好的,反正也习惯了,最关键的是,这说话说多了,口干舌燥很难受啊。
没办法,只好先骗向南回去好了,明天自己再备点茶水,要不然,用不了两三天,自己的嗓子就得哑了。
想想之前江易鸿说的“半个学生”,一开始黄云轩还觉得没什么,现在一想,简直亏大了。
不行,下次见了江易鸿那个老小子,非得好好说道说道不可,必须让他还给自己一个囫囵学生来。
要不然……要不然,我就把他的糗事全都给曝出来!
……
在魔都历史博物馆的食堂和黄云轩吃了一顿午饭之后,向南就回到了自己的公司里。
许弋澄他们也刚刚吃过饭,看到向南以后,许弋澄一边摸着肚子,一边笑着问道:
“老板,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不是说要在历史博物馆那边学习纺织品文物修复技术的吗?”
“黄老师下午还有别的事情要做,就先让我回来了。”
向南给自己泡了一杯茶,又给许弋澄倒了一杯水,心里面还是有些郁闷的。
黄老师说担心讲太多了我吸收不了,但这一上午好像也没讲太多内容啊,我觉得我还可以再坚持个大半天的,可惜,黄老师不给我机会。
“估计你那老师也就只能坚持半天吧?”
许弋澄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水,笑着说道,“你也要体谅一下,毕竟要做你的老师,还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他知道向南的自学能力十分强悍,在学习青铜器修复技术的时候,他也没看到向南去过几次魔都博物馆找张春君老师,可向南还是很快就能上手修复青铜器文物了。
如果黄云轩老师真要给向南上课,恐怕会招架不住向南提出来的各种刁钻的问题,能坚持上半场就不错了,怎么可能还坚持得了下半场?
不过很显然,许弋澄是“冤枉”向南了,事实上,这一上午他都只带了耳朵在认真听,几乎都没有开口提问过。
“没这么夸张吧?”
向南皱了皱眉,抬起手来抓了抓头皮,说道,“不过,黄老师上起课来还是挺不错的,我这半天也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
他学了三四门文物修复技术,也着实听过不少人讲的课,孙福民本就是大学教授,上的课自然不会差,可江易鸿明显就是个不会带学生的老师,当初向南跟他学习古陶瓷修复技术时,他是直接将几个g的小视频扔给了向南,让向南自己自学去。
张春君说起来比江易鸿要好一些,但他也没有系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这种方式,估计需要学生接触修复大量的青铜器文物,才能够熟练处理青铜器文物常见的一些病害。
可要是碰上特殊的病害,估计学生又得傻眼了。
真要算起来,黄云轩讲解得既细致,又具有典型性,每次讲到重点地方的时候,他还会举一反三,将问题延展开来讲透讲明白了,绝不会像一般的师傅那样,只知道就事论事,而且还故意遮遮掩掩,生怕将自己的绝技让学生给学了去。
在向南所接触的这些文物修复专家中,估计黄云轩也是除了孙福民之外,最会带学生的一个了。
不过,黄云轩既然这么会讲课,怎么没听说他带过什么有名的学生?
看来,下次还是得问一问,免得碰见了师兄也不认识,那得多尴尬?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八百七十一章 考验一下 (第一更)
许弋澄在向南这儿坐了一会儿,就回去做事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已经可以熟练处理公司的各项事务了,空出来的时间,也能够回到古陶瓷修复室里,自在地修复一两件文物了。
他虽然也很年轻,可他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儿,自然不会跟向南一样,想着要再去学一门新的文物修复技术。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向南那样的天赋,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过向南那样的生活。
至少,许弋澄还是喜欢轻松自在一些:文物修复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生活可并不只有文物修复。
生活里,还有更多的精彩,等着他去体验呢。
等许弋澄离开后,向南也没有闲着,他打开电脑,又开始看起了自己之前下载的纺织品文物修复技艺的资料看了起来。
纺织品文物具体处理的技术有很多种,比如加固技术、清洗技术、针线法技术等。
加固技术主要针对的是粘附在器物之上的纺织品。
比如燕赵省藁([gǎo])城台西村商代遗址、陕省宝鸡茹家庄西周墓中,用丝绸或麻布包裹铜觯([zhi])、铜镜、刀剑、铁盆,作为随葬品埋入地下。
像这种纺织品文物,一般情况下,都会和被裹附器物身上的铜绿铁锈粘在一起,很不容易取下来。
因此,文物修复师在去掉织物表面的泥土和杂质之后,再用丝网贴在采样的织物上进行加固,以防织物散落下来。
然后,将取下的标本按照织物的纹路或密度拼接起来,粘贴在稀疏的锦纶丝网上,下面填上棉花或丝绵,再装进有机玻璃盒里保存。
后来,荆楚省文物保护人员将纺织品文物的加固技术,从丝网加固法改进为用微生物法来加固脆弱的丝织品。
主要的原理是,利用乳杆菌分解丝绸角质化的物质为糖类和有机酸,并将这些代谢物用醋酸杆菌转化为纤维素,从而达到加固已经没有强度的丝绸的目的。
而清洗技术,则是对纺织品文物表面的泥土或杂质进行清洗的过程。
事实上,国外已经有专家对纺织品文物表面的有些污渍该不该洗掉以及洗掉后的利弊进行了讨论,有的专家甚至开始质疑是不是应该对纺织品文物应用不可逆的湿洗操作。
然而,这种质疑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实际上,纺织品文物表面的泥土和其它杂质不清洗掉,只会持续不断地对纺织品文物造成伤害,缩短纺织品文物的留存时间。
因此,对于纺织品文物的清洗,只能遵循文物修复的最小干预原则,尽可能地留存文物本身的历史信息。
此外,纺织品文物清洗过程中,水质的好坏也会对纺织品文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比如,普通自来水含有杂质和重金属盐,如果用自来水来对纺织品文物进行湿洗或回潮操作,不但会影响清洗效果,而且还会带来新的污染;而软化水存在大量的钠离子,对某些染色的纺织品文物造成的伤害非常大。
总之,使用什么类型的水来清洗纺织品文物,还要考虑到纺织品文物的材质与老化等种种情况,并不能一概言之。
在今天上午修复那件清朝紫地缂丝龙袍时,黄云轩老师也因为龙袍残破程度比较严重,放弃了湿洗操作,而是选择了用微型手持真空吸尘器来清除龙袍内的灰尘等杂质。
当然,选择用吸尘器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件龙袍始终都是保存在箱子里,表面上并没有太多灰尘和污渍。
……
这一整个下午,向南都在仔细翻阅这些纺织品文物修复技艺的资料,也对上午黄云轩老师讲的那些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二天上午,向南又早早地来到了魔都历史博物馆,黄云轩已经在办公室里等着了。
看到向南以后,他笑着说道:“下次你再来,如果在办公室没看到我,就直接到三楼的修复室里来,只要没出差,我一般都在这两个地方待着,你也不是客人,我以后就不专门等你了。”
向南点了点头:“好的,老师。”
“那走吧,咱们继续修复龙袍去。”
黄云轩笑了笑,手里端着一大杯茶水,转身就出了办公室的门。
这大茶杯还是昨天下午下班后专门去超市买的,就是为了给向南上课时用的。
昨天上午就是吃了没带茶水的亏,口干舌燥地讲了一上午,结果一整个下午,嗓子眼都是火辣辣的。
真是太亏了。
到了修复室以后,黄云轩将手里的茶杯放在工作台一旁,再将那件紫地缂丝龙袍小心地取了出来,平摊在工作台上。
“昨天我们给龙袍除了尘,下一步我们该做什么?”
黄云轩并没有直接上手做事,而是忽然问起了向南。
向南愣了一下,很快就回答道:“下一步应该是针对龙袍破损的部分,进行针线缝合。不过,在进行针线缝合前,还需要准备修复材料。”
“没错,在修复之前,咱们要先准备修复材料。”
黄云轩笑了起来,他是突发奇想想问一下向南,并不是为了为难他,而是想看看,向南会不会提前做功课,有没有用心在学纺织品文物修复技术。
事实上,如今网络技术发达,大部分文物修复工艺,在网上都是可以查询得到的,只要向南稍稍用了点心,大部分的知识都可以从网上获取。
当然了,知道文物的修复步骤是一回事,会不会操作又是另外一回事。
否则的话,大家都可以不用去上学了,在家上上网多好?
他满意地看了向南一眼,又问道,“那你再说说,咱们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这就有点考验的意思了。
之前就说过,紫地缂丝龙袍存世量本就稀少,不要说向南这种从没接触过纺织品文物的人了,就是一些纺织品文物资深修复师都从来没修复过这类文物。
让那些资深修复师来选择修复材料,估计他们也要头疼好一阵子,更何况是向南?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八百七十二章 简直不当人子 (更新完毕)
“这件龙袍破损的地方比较多,我觉得应该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背衬。”
向南凝眉想了片刻,才开口说道,“根据这件龙袍的面料风格、主体色彩等各种因素,我认为选择绢纺作为背衬会比较合适一些,当然,还需要将绢纺染成和面料底部颜色一致的紫红色。”
“至于龙袍衬里的话,我觉得用电力纺比较合适,将它染成蓝色就可以了。缺失的马蹄袖,还是用绢纺染成藏青色重新制作。”
顿了顿,向南接着说道,“至于破损的袖口位置,可以选择用素绉([zhou])缎染成黑色,用来给袖口镶边。”
说完,他又皱了皱眉头,抬头看了看黄云轩,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老师,我暂时只能想到这些了,也不知道说得对不对?”
“……”
黄云轩此刻已经目瞪口呆了,他问向南这件龙袍应该选择什么材料来修复,只是习惯性操作罢了。
要是向南说不出来,他还可以趁机“教育”他一顿,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学习文物修复要端正态度,更需要勤奋,不懂的要多查资料,查不到资料要多问。
之后,他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将答案说出来。
这样多好?
既显得自己负责任,时时刻刻为了学生着想,又显得自己有水平,什么都难不倒自己。
可,可为什么向南不按照他写好的剧本来演呢?
你一个刚刚接触纺织品文物修复技艺才半天时间的学生,连这么难的问题都会了,让我这个老师怎么办?
一会儿我还怎么教(zhuang)你(bi)?
简直是不当人子!
向南问了一遍,见黄云轩没什么反应,有些疑惑地看了他一眼,轻声喊了一声:
“老师?”
“哦哦,你说得对。”
黄云轩一下子反应了过来,有些干巴巴地问道,
“你挑选的修复材料都还不错,不过有一点我不大明白,龙袍的里衬,你为什么会想到选择电力纺?如果说是因为电力纺是平纹织物的话,实际上双宫绸、塔夫绸也是平纹织物,你为什么不选择那两种?”
“双宫绸和塔夫绸,都属于硬挺类的真丝面料,两者都容易产生褶皱,一般都需要精心熨烫后才能恢复平整。”
向南想也没想,脱口而出,“而电力纺真丝面料通常都比较薄,本身就很适合做真丝类服装的里布。”
“说得对。”
黄云轩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他不想再问袖口镶边为什么用素绉缎了,很显然,向南的确是在“课后”做了大量预习工作的,要不然也不会讲得头头是道。
事实上,即便是一些纺织品文物修复师,他们有时候虽然知道选择什么修复材料,但往往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绝对做不到像向南这样,有理有据地说出选择的理由来。
1...277278279280281...48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