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三闲客
但无论选择哪一种整形方法,有一点都是必须要注意的,那就是器物整形到什么样程度,必须严格尊重史实、掌握标准,决不能自我臆造。
就比如之前说过的华夏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那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剑,其剑身弯曲近似九十度,这很可能涉及到当时的一种葬俗“毁器葬”,修复师要是将剑身掰直了,那这个信息点也就丢掉了。
向南将这些变形的仿青铜器小杯碎片挑拣出来后,拿起来仔细看了看,脑海里顿时就浮现出了青铜器修复老专家丁春城老爷子在修复类似器物时所采取的手法。
此刻,他手上的这件仿青铜器小杯是明代的,距今也才六百多年的历史,和春秋、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相比较而言,这件仿青铜器小杯无论是延展性还是韧性,都要好得多。
因此,只是略略思考,向南就决定采取捶打法,来对这些仿青铜器小杯的碎片进行整形。
所谓捶打整形法,指的是针对那些胎质厚、延展性较好、韧性强的青铜器进行局部坑陷的整形方法。
如果青铜器是圆形、有弧度和凹面的器物,可以根据弧度的大小,制作出不同弧度的铅砧等器具,垫在变形部位,然后用铅锤在反方向进行捶打,使弧度或凹面逐渐向里收缩或扩散,直到恢复原貌。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铅锤敲打锤击器物时,要注意有节奏、时紧时松,敲敲停停,千万不能一股脑儿地敲砸到底,这样被整形的器物很容易就会被敲断裂。
向南将变形了的仿青铜器小杯碎片放在合适的铅砧上,然后拿起一把铅锤,开始捶打了起来。
康正勇站在一旁,看着自己一向温文尔雅的老师,此时正挽着袖子站在工作台前,左手拿着一把长柄的钳子夹住一块青铜碎片,右手拽着一把小铅锤,正“叮叮当当”地在那儿敲打着,脑海里忍不住浮现出了一个场景——
“这要是边上再有个风箱式火炉,边上坐着一个小孩在拉风箱鼓风,呃,那就更像是在打铁了。”
“幸好公司已经放假了,要不然让许弋澄那些人看到了,非得给老师取个‘打铁的’外号不可。”
康正勇暗自庆幸了一番,浑然不觉,这外号好像是他自己取的。
开了一会儿小差,他看到向南连着用小铅锤捶打了好几块碎片,后背上的汗水将衬衫都给湿透了,他赶紧小心翼翼地走出了修复室,到向南的办公室里取来杯子,然后烧了一壶水,给向南泡了一杯茶。
等他回到修复室里的时候,向南已经将本来就不多的几块碎片全都整形完毕了,此刻正拿着整形过的碎片在细细查看着。
过了好一会儿,向南才略有些满意地点了点头,转头对康正勇笑道:“整形做到这一步差不多就可以了,下一步就是粘接了。”
康正勇连忙将一条干净的热毛巾递了过去,开玩笑似的说道:“老师,您还是先擦擦汗,再歇一会儿喝口热茶吧,这青铜器修复,体力不够的人还真做不了。”
“这话你说对了。”
向南接过毛巾使劲擦了一把脸,然后笑着说道,“据说当年修复大师张老先生修复四羊方尊时,每天都把重达三十多公斤的器物放在腿上,你说辛不辛苦?”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六百零三章 我的老板叫向南 (更新完毕)
接下来,向南又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将仿青铜器小杯的十多块碎片全都焊接完毕。
为了保证结合的牢固性,向南采用了先粘接后焊接的方法。
首先,他把环氧树脂胶涂在断层两侧,拼对之后,用胶带初步固定住,竖立在沙盆里静置一段时间,然后就可以焊接了。
由于青铜去的硬脆性相对而言比较高,焊接时局部区域在高温影响下体积膨胀不均匀而产生的应力,或许会造成青铜器完整部分炸裂,对文物形成二次伤害,甚至影响焊接的完成,因此,在焊接时要非常小心。
即便向南已经熟练掌握了焊接的技能,但毕竟是第一次修复文物,因此每一步他都做得非常小心,时间损耗自然也就多了一些。
“走吧,一起去吃晚饭。”
向南将碎片焊接好后,也没打算再加班,将工作台草草收拾了一下,转头对站在一旁的康正勇说了一声。
公司放假后,做饭的阿姨当然也放假了,向南和康正勇这两天都是在外面的饭馆里解决饮食的,反正他们俩师徒都差不多,也不挑食,能填饱肚子就行了。
吃过晚饭后,向南便回自己的住处了,康正勇却没有回员工宿舍,而是来到附近的购物中心逛了起来。
过几天就要去老师家里过年了,总不能空着手去,好歹也要买点东西过去。
说起来,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去老师家里了,去年元旦的时候,他也跟老师回去过一次,老师的父母都很热情,让原本有些紧张忐忑的康正勇一下子就轻松了下来。
在超市里逛了几圈,康正勇思来想去,最终还是买了两瓶酒——这是给老师的父亲,也就是自己的师公的。
又买了一套名牌护肤品,这是给老师的母亲,自己的师奶的。
哦,差点忘了,师奶让他喊他们叔叔阿姨,不让喊师公师奶,这可得记住了,别等到时候又喊错了。
想起当初第一次去老师家时,自己喊“师奶”时,阿姨脸上那副忍俊不禁的表情,康正勇就觉得脸上开始发烫。
哎,这是人生的“污点”啊!
选好了礼物,到收银处付了款,康正勇提着酒和护肤品往员工宿舍走去,魔都一月份的天气潮湿阴冷,那冷空气仿佛能穿透血肉,冻入骨髓,让人从心底里就觉得冷。
“也不知道老爸老妈现在有没有下班,这个年他们又会怎么过?”
康正勇走在车来车往的路边,心里头忍不住想起了自己的爸妈,他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明年,明年一定要赚更多的钱,好让老爸老妈也回家一趟,和弟弟妹妹们一起过一个温暖的好年。
……
汪晓鸥回到庐州已经有两天了。
自从他当初决定私自跑到向南举办的古书画修复首期培训班里“偷听”时,就没想到过自己会留在魔都工作,因此,老城古玩街里的那间不大的小店依旧关着门,并没有租出去。
当然,就算如今自己已经确定会在向南的公司里待很久的时间,汪晓鸥也没打算将自家的店面租出去,这里不仅仅是一家店,还是他在庐州唯一的落脚之地。
最重要的是,这店面一旦租出去了,死鬼老爹留下的唯一痕迹就没有了。
他还想着等自己功成名就之后,好好向自家的死鬼老爹好好炫耀一番呢。
“哟,晓鸥回来了啊!”
早上开了店门,汪晓鸥睡眼惺忪地往街外面张望了一番,就听到隔壁另外一家古玩店的老板老孙笑呵呵地跟自己打着招呼,
“这么长时间你都去哪儿了?也不知道先说一声,我们都还以为你失踪了呢。”
“嗨,瞎混呗。”
汪晓鸥摆了摆手,一脸不在意地说道,“我要失踪,肯定也得先将店面卖了啊,这里人气虽然不太足,但好歹也能换几个车票钱,您老说对不对?”
也许是快过年了,这条人气本来就显得有些少的古玩街上,如今更是人影寥寥,偶尔有一两个人经过,也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连停下来看一眼的人都没有。
管他呢,反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都不会在这里开店营业了,留住这家店面,也只是让自己偶尔回来时,有个落脚的地方罢了。
“说得也是。”
老孙呵呵一笑,紧接着又语重心长地说道,
“晓鸥啊,别嫌你孙叔多嘴,我跟你老爸怎么说也认识了那么多年,也是看着你长大的,所以啊,还是要劝你一句,你如今也老大不小了,可不能再这么混下去了,这店要是开不下去,就趁年轻去学门手艺,好歹也能养活自己……”
“哎哟喂,这不是晓鸥吗?这么长时间没见你了,你都跑哪儿潇洒去了?”
老孙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人给打断了,他转头一看,只见古玩店最大的老板吴德兴皮笑肉不笑地看着自己,继续说道,
“孙叔啊,人家晓鸥可是要做古书画修复大师的人物,等学成了,修复一幅古画就能到手几十上百万的,您让人家去学门手艺养活自己,这不是埋汰人家晓鸥吗?”
老孙沉着脸不说话。
这吴德兴家里,从祖上开始就是修复古书画的,其修复技艺承自苏派,在庐州这一带都很有名气,很多收藏家、古董商都愿意将手上的古书画交给他们吴家来修复。
如今,吴德兴老爸年纪大了,就将店里的业务全都交给了吴德兴来打理。
按理说,这样一个人物,应该不会跟汪晓鸥有什么交集,可偏偏不知道为什么,这吴德兴总跟汪晓鸥作对,每次碰见时,都要冷嘲热讽一番。
“你说我说得对不对啊,晓鸥?”
吴德兴脸上泛着笑意,看着汪晓鸥一副没睡醒的样子,又问了一句。
“啊?哦!”
汪晓鸥愣了一下,随即反应了过来,笑着说道,“我哪有你吴老板这么大的能耐,动动手就能赚个几十上百万的,我是去了趟魔都,在那边找了个糊口的工作而已。”
“真的?”
老孙一听高兴了,汪晓鸥愿意走出去找活干,这总比死守在这老街上要好得多了,他一脸欣慰地说道,“那就好,那就好啊。”
“能让晓鸥看上眼的,肯定是很了不得的地方。”
吴德兴不动声色地轻笑了一下,说道,“那地方应该也是修复文物的吧?别的单位,咱晓鸥肯定看不上眼,修复一件文物,起码得几百上千万了吧?少了肯定不行啊,那可是魔都。”
“几百上千万?”
汪晓鸥抬手挠了挠头,似乎是想了一下,随后平淡地说道,“元旦前一段时间,我们老板在f国帮一家私人博物馆修复了半个月古董,修复费用也不算太多,带回了两三件国宝级古书画,总价值大概1个多亿吧。”
“1个多亿?!”
老孙哆嗦了一下,他飞快地心算了一下,好像自己一辈子也赚不了这么多钱。
“多,多少?修复费1个多亿?”
吴德兴一下子也被吓住了,紧接着,他反应了过来,冷笑道,“厉害了啊,汪晓鸥,去了一趟魔都,连吹牛都吹大了。两三件国宝级古书画?价值1个多亿?你以为你老板是谁?”
“我的老板是向南啊。”
汪晓鸥装作一副吃惊的样子看着吴德兴,说道,
“你不知道?国家电视台刚刚播过的‘大国工匠’啊!”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六百零四章 青铜器修复完成 (第一更)
第二天一早,向南吃过早饭后,便回到公司里继续开始修复那只明代铜兽面纹仿青铜器小杯,而康正勇则回到古书画修复室里,自顾自地去修复残损的古画了。
昨天向南已经将仿青铜器小杯的碎片焊接完毕,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补配。
补配是传统青铜器修复技术中复原残缺部分的重要技术。
青铜器在出土时,有很大一部分会由于腐蚀严重,又有部分缺失,因此,在修复时就需要进行补配。青铜器种类繁多,形状各异,残缺情况又是多种多样,补配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所使用的的补配方法可以分为四种:打制补配、铸造补配、玻璃钢补配和石膏补配。
打制补配,是利用加工金属的可塑性,通过特制工具的加工,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来完成所需要的的器形。
有的铜器福建形状特别,打制不便,则用铸造补配的方法来修复。比如爵的立柱、三角形的爵足、鼎足、兽耳和兽面等。
当然还有更为简略一点的补配方法,那就是用铜片或者是树脂直接补配,也可以选用树脂加铜皮的补配方式。
铜皮确保补配部位的强度分量,树脂确保纹饰的精美,各取所用。
向南手中正在修复的这只仿青铜器小杯,残缺的部位很小,只有铜钱那么大,因此并不需要使用打制补配或铸造补配这么复杂的补配方式,他选择直接用铜皮加树脂的方式来进行补配。
青铜器的补配,在材料上与古陶瓷残缺部位的补配有所不同,但在操作手法上相差并不太大,向南只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将残损部位给补好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雕刻纹饰。
花纹的雕刻,是青铜器修复技术中心最难的一种技术,是用钢錾在残损青铜器配补部位上雕刻出和原有部分风格统一的纹饰,除了要掌握雕刻技术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熟悉和掌握古代各个不同时期铜器纹饰的风格,同时还必须要会根据花纹的深浅宽窄、变化形式,打造各种直刃、弯刀、铲、沟、平、踩、挑、抹、眼等钢錾。
向南先将调配好的松香胶加热融化,然后灌入仿青铜器小杯内,等松香胶冷却变硬之后,他先用锉将配补部位先锉磨光洁,然后再用墨线摹绘上花纹,做到这一步,就可以开始用錾刀錾刻了。
实际上,錾刻还分为“初刻、复刻、修整”三道工序。
初刻,是按照补配部位上已画好的墨线进行初步雕刻,形成初步刻纹;复刻是重复初刻的刻纹,加深刻纹的纹槽;修整则是复刻完成前后,修整阳纹线的缺陷,使得阳纹线工整、流畅。
说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是相当复杂。一组花纹要錾刻成功,连同修整纹形,需要反复雕刻七八次,甚至十多次,复刻一次就需要用锉刀锉光一次,直到花纹的阳纹形符合标准、与青铜器上原有的花纹形制、风格一致为止。
仿青铜器小杯锁缺损的部位尽管不大,但雕刻花纹也同样不容易,相较于古陶瓷修复中的摹绘纹饰,要更为复杂,因此,向南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也要大了许多。
等向南将配补部位上的纹饰雕刻完成,又用锉刀锉平,再用磨炭蹭圆滑,最后又将仿青铜器小杯加热,让里面的松香胶再次融化,并将之倒出清理干净,仿青铜器小杯器身之上的残缺部位的补配工作才算彻底完成。
此时,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已经过去了。
和康正勇一起到楼下的快餐店里,随便吃了点东西填饱了肚子,向南也不休息,继续回到修复室里开始给仿青铜器小杯配补部位和焊接部位进行作旧处理。
作旧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也是青铜器修复的最后一道关键性工序,它能具体反映出一件青铜器的修复效果。
作旧主要分为传统作旧和化学作旧等方法。
实际上,历朝历代都对前朝的青铜器做过仿制,古人在仿制的实践中,从前朝青铜器器身上所长出的红、绿、蓝、黑、紫等多种颜色的锈蚀分析中,总结出各种锈色大都是某种金属的化合物。
于是,他们就在仿制前朝青铜器时,在器身上分别附着铜、铁、锡、银等金属屑,然后将之深埋在潮湿的地底下长达两三年之久,仿制的青铜器身上就会生出各种锈斑。
后来,人们发现将金属屑与盐卤、硝强水调和,涂在青铜器身上,再埋于地下,经过“三伏天”,挖出后金属屑即变为各种锈色,然后将它们拌入虫胶漆里调色,涂在青铜器的表面,以达到作旧的目的。
这些方法,实际上都属于传统作旧方法。
化学作旧方法则要简单得多。
比如说,用老醋、醋酸铜、氯化铵等几种材料,按8:1:1的比例配成溶液,反复涂抹在青铜器表面,等到青铜器表面呈现出微黑之色后,用潮湿的竹杆放在炉火上,使得炉火冒烟,然后将青铜器架在上面烟熏。
青铜器黄亮的表面会先变成棕色,逐渐又会变成咖啡色。此时再将炉火煽旺,对青铜器进行烘烤,咖啡色又会逐渐变成黑色。
如果光亮不太自然,可以用之前配制的药剂再涂抹一遍,然后放在潮湿的地方任其变化,几天之后再用清水清洗干净,亮光就会变得很自然。
向南没有选用这些方法,因为这些方法在修复室里都不大好操作,他采用了丁春城老爷子在青铜器修复视频里所使用的一种极为简单且效果也很明显的作旧方法——将比较粘稠的虫胶漆汁拌合多种矿物质颜料,然后再用层层点拨锈色的一种方法。
一般是先调出红色,再做绿色,绿松石的颜色最像铜绿,最后再做赭红色……总之,按照青铜器随时间而变化的层次来,反反复复不断渲染,直到让它产生自然的层次感为止。
对仿青铜器小杯补配部位和焊接缝隙进行了作旧处理后,整个修复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六百零五章 你真喜欢上了向南? (更新完毕)
仿青铜器小杯基本修复完成后,向南并没有停歇下来。
为了确保后期保存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避免青铜器受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侵蚀,向南又很小心地对这只仿青铜器小杯做了封护措施。
青铜器的封护,一般采用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缩丁醛、丙烯酸树脂喷涂于青铜器表面,青铜器表面就形成一层密闭的高分子膜,起到隔绝空气及水分作用,这样能大大减缓青铜器的腐蚀速度,对青铜器文物的保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做完这一切之后,此时再去看这只明代铜兽面纹仿青铜器小杯,已经和最初看到时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整只小杯的器身上呈现出颇为自然的铜绿色,杯子的把手和器身上的纹饰清晰而又精美,它静静地端放在工作台上,身上不经意间就流露出一种厚重、古朴的美感来。
“老师,就修复好了?”
向南正蹙着眉头审视着眼前的这只刚刚修复好的仿青铜器小杯,不知什么时候,康正勇已经来到了身后。
此刻,他两只眼睛里闪着光,一脸惊喜地看着放在桌子上的那只青铜器,想伸手拿起来看看,又似乎有些犹豫。
向南瞧见她这副模样,忍不住有些想笑,拿下巴示意了一下,说道:
“想拿起来看就拿吧,又不是古陶瓷,没那么容易坏。”
“哎。”
康正勇喜滋滋地上前一步,伸出双手小心地将这只仿青铜器小杯捧在手心里,仔细地端详了起来,看了好一会儿,他嘴里忍不住“啧啧”赞叹了起来,
“老师,您这要是拿出去跟别人说,这是您第一回修复青铜器,绝对没人敢相信,您真是太厉害了!”
“我都修复成这样了,你还夸?”
向南摇了摇头,轻叹了一口气,说道,“有好几处都没做好呢,你不懂青铜器修复,自然看不出来。”
他是真心不满意这次的修复成果,想了想原因,估计跟快过年了,自己一直想着快点修复完早点回家有很大的关系。
下次修复文物时,可不能光顾着赶时间了,要不然的话,再熟练的技术也弥补不了心态不稳所造成的缺憾。
“反正不管怎么样,我是看出来有什么明显的修复痕迹的。”
康正勇挠了挠头,笑着说道,“老师这修复水平,一般的青铜器修复师可达不到。”
“行了,不说这些。”
向南长出了一口气,一边开始收拾凌乱的工作台,一边说道,“辛苦了一整年,咱们也该好好休息几天了,明天一早咱们就回金陵。”
将工作台收拾干净,向南又检查了一遍门窗、水电,这才和康正勇一起离开了公司,到楼下吃了顿还算丰盛的晚餐,又说好明天一早在魔都博物馆门口碰面,便各自回了自己的住处。
……
同一时间,金陵。
姚嘉莹放假之后并没有当天就回家,她在魔都又待了几天,和几个闺蜜碰了碰,吃了几顿饭,直到前一天晚上家里打电话来催了,这才坐车回了家。
姚嘉莹的家,就在朝天宫古玩市场附近不远的一处小区里,这套房子足足有二百多平的面积,显得极为宽敞。
此刻,姚嘉莹刚刚吃过了晚饭,正毫无形象地光着白嫩的脚丫子,抱着抱枕整个人都缩在了柔软的沙发里看着电视,老妈则像平常的中年妇女一样,一边打着毛线衣一边跟姚嘉莹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闲话。
她的老爸姚齐声刚刚在书房里打完了电话,此刻走了出来,在一旁的沙发上坐了下来,看了看姚嘉莹,笑着说道:“莹莹啊,你还记得小哲吧?”
“小哲?”
姚嘉莹一脸迷糊地看了老爸一眼,问道,“哪个小哲?”
“蔡子哲,你蔡叔叔家的大儿子!”
姚齐声“啧”了一声,又提醒道,“以前咱们家‘博古轩’斜对面不是有一家专门经营古书画的店‘翰墨斋’吗?你小时候还经常跑过去,跟小哲一起学书法来着!”
“我想起来了。”
姚嘉莹拉长了声音“哦”了一声,又问道,“都十多年没见了,他怎么了?”
“刚刚就是你蔡叔叔打来的电话,他们家现在在京城那边混得风生水起,光是分店都有三四家了。”
姚齐声有些羡慕地说道,“你蔡叔叔的意思,是年后想再回金陵考察一下市场,如果合适,打算再在这边开一家大的分店。”
姚嘉莹听得有些不耐烦,打断了姚齐声的话,问道:“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坐在一边的老妈听了,伸出一根手指头轻轻点了点姚嘉莹的额头,嗔怪道:“你这孩子,你爸跟你说话呢,你就不能耐点心?”
“呵呵,你小哲哥会跟蔡叔叔一起过来。”
姚齐声倒是没有生气,他看了姚嘉莹一眼,笑着说道,“看他的意思,是想让小哲跟你见个面,聊一聊,要是合适的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