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窃听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叫天
“禀告将军,这个算命先生想跑!”一名流贼在边上禀告道,“我们怀疑他是官府的密探!”
李自成听了,转头看向这个宋半仙,心中也有点疑惑,官府密探假扮,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宋半仙看到李自成这个样子,便心中暗暗叫苦。不过表面上,他却是一点都不慌乱,露出那种很自信地神情,对李自成一礼,而后不卑不亢地说道:“将军要是怀疑在下,那在下说什么,将军都不会信的!”
这话一说出来,顿时,就堵住了李自成有可能的疑惑。不过李自成不但没有不高兴,反而更感兴趣了,盯着面前这人道:“仙人指路是不是?如果你能解出我心中疑惑,帮我指出一条明路,那我就信你不是官府密探。不但如此,还赏银百两,如何?”
一听赏银百两,顿时,宋半仙的眼神中立刻闪过一丝贪婪之色。
一百两银子,相当于后世的五千块钱,对于普通算命先生来说,已经是很多了。
不过表面上,宋半仙却似乎依旧波澜不惊,没有被这点赏银打动,而是听完之后上下打量了一下李自成,然后伸出一只手开始掐手指头,慢慢地,脸上露出了惊讶之色。
看着他的表情,李自成没来由地感觉,似乎此人很有本事,应该是算出一点什么了!这么想着,他不由得有点期待起来。
宋半仙的脸色变得非常郑重,他严肃地对李自成说道:“阁下是有大气运的人,在下必须择一静地占卦才可以!”
大气运?一听这个词,李自成便立刻想起自己的经历,从当年被人呼来喝去的驿卒开始造反,哪怕身边那么多熟悉的人都丧命了,可自己还是活得好好地,这是不是也算是有大气运的人了?又或者说,还有更大气运?
这么想着,他立刻转头看了下,发现边上的宅子似乎还不错,便立刻吩咐道:“把里面都给清空了,守在门口,任何人不得打扰!听明白了么?”
“遵命!”他的亲卫一听,立刻答应一声,然后有几个亲卫立刻冲入宅子,很快就轰出来一群兵卒。其中有两人,就往门口一站,显然是不让任何人入内了。
宋半仙一直默不作声,暗暗地观察这一切。看到这里之后,他心中一笑,对面前这人的身份,已经有底了。
刚才他装神弄鬼一番,而后说有大气运,其实可以对任何流贼头目用的。能活下来的,不就是大气运么,这么解释,谁能反对?再一个说了,谁都喜欢听好话不是,又有谁能反对自己有大气运?
而后,他看到眼前这人竟然说不让任何人过来打扰,那要是闯王来了,也不让打扰?所以,答案就只有一个,眼前这人,只能是闯王,才能说出这番话!
另外一个,他虽然没见过李自成,可多少听说过李自成的,毕竟是贼首。从这点上看,也是和眼前这人比较吻合。因此,他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进了宅子,就在院子里的一处石桌坐定。而后,宋半仙便开始占卦了。
占卦过程就不用说了,反正就是好像很耗宋半仙的精神,半饷之后,他才算搞定,而后看向李自成道:“从卦象上看,吉人自有天相,有大气运者,自然得天佑。虽有困境,也都只是暂时的。不出一年半载,必出困境,心想事成!”
听到这话,李自成先是高兴了一会,不过很快回过神来,当即眉头一皱道:“如何个暂时法?还请明言。只要说得好,赏银五百两!”
五百两?!宋半仙一听,顿时乐疯了,于是,他也不管了,就准备好好忽悠一番这位有钱的主。
不过表面上,他却是眉头一皱道:“不是钱的问题,天机不可泄露!要是在下说了,会折损阳寿,非大补养身保命,可就算如此,至少也要折寿十年!”
听到这话,李自成不由得一愣,难不成关系自己的天机,竟然那么厉害?
他正在想着,随身保护的亲信护卫却听不下去,当即厉声喝斥道:“装神弄鬼,想蒙骗我家将军是不是?”
一听这话,李自成回过神来,不由得脸色一沉。这人说了半天,可自己什么话都没得到,该不会真是骗自己的吧?还亏了他看着仙风道骨,以为是个有本事的人。
宋半仙一见,却是一点不慌,因为他是故意的,这叫欲擒故纵!
事情已经到火候上了,他便装出别人强迫的样子,叹了口气说道:“既然贵人不相信,那在下不妨送贵人六个字!”
“嗯?”李自成一听,有点疑惑地嗯了一声。
就听宋半仙非常严肃地一字一句地说道:“十八子,主神器!”
崇祯窃听系统 236 猛虎潜于山林怕怕
明末这个时候,“十八子主神器”这句话,其实已经非常流行,源自造反专业户白莲教。
甚至这句话在原本的历史上,福王登基的时候,都拿来用过,解释出来,说合该他福王当皇帝。
宋半仙把这话说出来,就是因为这句话的流传度非常高。
李自成自然也是听说过这句话的,因此,听了之后,他不由得一愣,以前的时候,他可从没想过自己和这句话有关系。
联想起这个宋半仙说自己是有大气运的人,顿时,李自成就有点不淡定了,连忙带上了谦虚地语气请教道:“您是说我也是这十八子之一?”
听到这话,宋半仙立刻摇摇头,而后,似乎因为说出了天机,感觉头疼,就自己开始揉脑袋了。
李自成一见自己的猜测被否定,便皱着眉头问道:“那这句话和我有什么关系?”
宋半仙听了,也不说话,继续揉了会脑袋之后,感觉李自成要没耐性了,他才伸手指到嘴边,一狠心,咬破了手指,然后就在石桌上写起了字。
一边写,他一边心中说着,自己下了这么大本钱,你要是不大赏一笔,说得过去么!
李自成没想到这个宋半仙竟然用自己的血来写字,虽然他是刀口舔血之人,可还是吓了一跳,连忙定睛瞧去。
只见宋半仙在石桌上写了一个“十”字,而后看了李自成一眼,见他不解,便又添了一个“八”字。
李自成看到这里时,猛地一震,随后,脸上出现不可思议地表情,到这个时候,他隐约猜出宋半仙要写什么字了。
果然,就见宋半仙又添了一个“子”字便停手了,石桌上,就留下一个“李”字。
言外之意,就是十八子,也就是“李”,主神器。就是说,李自成是有大气运的人,以后合该得天下的。
李自成怔怔地盯着石桌上的“李”字,仿佛从未见过一般,一直盯着瞧。
不过半天之后,他还是抬起头来,看着宋半仙,带着疑惑问道:“这个是不是搞错了?我……我怎么可能得天下呢?”
如今皇帝御驾亲征,带着天子劲旅而来,自己根本打不过,都在想着怎么逃命,还想着得天下,明显不可能啊!
事实上,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位宋半仙要在崇祯十四年才遇到李自成,而后献上了这个六字真言。而那个时候,李自成已经是势大不可制了。
不过在这个位面,因为蝴蝶效应地存在,让这宋半仙早了几年遇上李自成,还阴差阳错地一如历史上,献上了这个六字真言。
宋半仙听到李自成这问话,不由得叹了口气道:“在下不该泄露天机的,贵人不信,恐来日会有影响!”
“……”李自成一听,这还了得,原本是个好事来的,自己要不信,那岂不是没了!
说起来,不要说这个时代了,就算是后世的科技再怎么发达,类似宋半仙这样的人,也都有生存空间。
而李自成只是一个驿卒出身而已,对于这些事情,其实原本就是比较相信的。因此,无论如何,他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一呢,万一真得当了皇帝呢!要是自己不信,把这个皇帝给整没了,那去那哭去?
这么想着,李自成立刻长身而起,对宋半仙双手抱拳,郑重一礼道:“不知仙师高姓大名?得蒙仙师折寿指点,李某岂能不信!”
见此情况,宋半仙也站了起来,回了一礼道:“在下姓宋,名献策,号卧龙便是!”
他就是历史上的宋献策了,不过他的这个名字,其实是假的。一如李自成这个名字,也不是李自成以前的名字一般。
宋献策临时起意,给自己取了个假名献策,理所当然地,三国演义是看多了,顺口就来了个人人喜欢的卧龙,一如罗汝才自称曹操一般。
然而,这被李自成听了之后,就更觉得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因为他刚刚还在感慨,自己的卧龙在哪里,这转眼之间,一个卧龙就出现了。他指点江山,明确他以后是当皇帝的人!这和以前的那个刘备三顾茅庐所说的,不是差不多了,都是想要争霸天下当皇帝!
于是,李自成便非常诚恳地对宋献策说道:“我得先生自助,犹如猛虎添翼,以后先生就是我军中军师,他日共享荣华富贵!”
“……”宋献策一听,不由得想骂娘,说好得五百两银子呢?你眼瞎了么,没看见我都咬破手指写血书了啊!
他还没想到,怎么把五百两银子讨到手里再跑路,就见李自成伸手,一把抓住了他的手,十指紧扣,另外一只手还拉着他的手臂,笑呵呵地说道:“走,军师,去和兄弟们认识认识!”
李自成是打仗的军头,平时也吃得好,力气大着呢;而宋献策却是个江湖上的算命先生,东奔西走,不少时间还饿肚子,因此,哪能挡得住李自成的热切拉扯,当即被拉走了。
没法挣脱,宋献策暗暗叫苦之余,就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到了县衙大堂,李自成重新让人叫来了他的手下头目,然后给他们引荐宋献策,并把宋献策的那番泄露天机的话也说了。
对此情况,不少人大喜,他们没想到,亡命天涯的他们,竟然有当开国功臣的命!这简直是喜从天降!
当然了,也有的人不信,比如李自成的侄儿李过,就立刻当场质问了起来。
不过有李自成的维护,不好太过直接,就问宋献策,既然当了军师,那对眼下处境,总要拿出一个办法来吧?要是连眼下的困境都没法解决的,还谈什么开国当皇帝,那肯定就是骗人的了!
宋献策见此情况,就知道自己必须要先过这一关才行!
也好在他确实是有点本事的,看过不少书,加上走南闯北地算卦,也算是见多识广。因此,在听了李自成所部目前的困境之后,他想了想,便给出了对策。
“诸位有如今之担忧,无非是打不过官军!”宋献策不慌不忙地说道,看着就有那种羽扇纶巾,谈笑间说话的样子,“如此,不外乎增强我军之实力。”
“这不是废话么?”刘宗敏听了,立刻大声说道,“要是能打得过,还用担心个屁!我们就想知道,怎么增强实力!官军都已经围上来了!”
“莫急,莫急!”宋献策也不恼,只是带着淡淡地笑意说道,“闯王乃是有大气运的英主,天下归心,其中均田免赋乃是闯王称霸天下的基础,这一策实在是高!在下相信,以闯王的威势,天下诸侯,莫不敬佩,如若收其他诸路则大军实力暴增,如此,再辅以计谋,当能与朝廷抗衡之。只要能坚持住,天命便在闯王这边!”
听到他夸奖均田免赋,李自成心中非常高兴,这可是他的得意之作。听宋半仙的意思,就是这个均田免赋的提出,才让他有了帝王之相,就更是心里美滋滋的了。
不过刘宗敏的关注点和他不一样,因此,当宋献策说完之后,就立刻追问道:“这不是废话么,要是能吞并黄虎曹操他们,那当然是最好了,可是,这可能么?就眼下的实力来说,他们吞并我们还差不多呢!”
听到这话,宋献策伸手摇了摇道:“非也非也,在下可没有说要闯王行蛇吞象之事。”
说完之后,他就不理刘宗敏了,转头看向李自成,认真地说道:“闯王,离此不远,有两路人马,数万之众,为首者为一斗米,另外一路首领叫瓦罐子,在下愿为闯王当一回说客,说服他们来投闯王。”
听到这话,李自成不由得大喜,连忙站起来向宋献策一躬身道:“要是真能得数万人马,则我军实力大增,军师实乃李某之在世卧龙也!”
其他流贼头目听到这个对话,有人不服气,有人高兴,不过都没说话。毕竟宋献策都只是说了而已,真要去做了,失败了可以讽刺,做成了就佩服,到时候自然见分晓。
宋献策说出这话来,其实是有把握的。因为他之前在撞见李自成这边时,就已经忽悠过一斗米和瓦罐子,有了伏笔在那里。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自成的名气,在造反的流贼中很响亮,毕竟混了这么多年了,就是不死。
随后,李自成派了人,带着礼物,跟着宋献策出发。
还真别说,很快就传回了消息,一斗米和瓦罐子愿意投奔闯王,以闯王为首。如此一来,这两人就比原本的历史上要早了一年成为李自成的手下,这也算是蝴蝶效应的影响了。
只是几天的时间,李自成所部就有七八万的人数,这让李自成等人顿时就乐观起来。很自然的,李自成对于宋献策也就待为上宾,恭敬有加,而后又要宋献策继续出主意。
宋献策对此,不由得心中暗暗叫苦。他感觉,自己上了贼船后下不来了。这李自成,还真把他当卧龙了,连睡觉都要拉着他抵足而眠,根本就没有逃跑的机会。
不过好在他游历江湖,见识什么的,确实比这些流贼要多。因此,他就又占卦开始装,然后得到上天旨意,建议李自成立刻分兵,四处攻打,四处收编各地的反贼,尽快地壮大实力,同时宣传均田免赋之策,收买人心,再宣传朝廷官军之残暴,让百姓最终站在闯王这边。如此一来,得百姓之耳目,有百姓为内应,能让朝廷官军应接不暇。
不得不说,目前朝廷官军能战之师太少,而在以往的时候,如左良玉所部的朝廷官军,也如同贼人一样祸害百姓,朝廷官军的口碑早就被败坏了。宋献策的这一招,还是有用的。
于是,在短时间内,李自成所部发展迅猛,就在河南西北角这一带,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声势越来越大。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有留在陕西的流贼到了河南,找到李自成,禀告那边的情况。
“什么?”李自成听了,很是诧异地说道,“三边总督没有带着人马南下?”
“是不是你没发现,搞错了?”李过也是不信,之前的时候,整个陕西的边军云集,都马上要扑过来了,这让他们再也待不住,才放弃了那边的地盘跑来河南的。可如今的消息却说,那边风平浪静的,压根就没事。这种情况,一时之间让他们怎么可能相信!
再三确认之后,李自成就纳闷了。秦兵到底去哪里了?干什么去了?
想到这个,他又想起皇帝领着禁军主力,好像也一直没有踪影,这又是跑哪里去了?
还是说,皇帝就犹如山林中的猛虎,调集了这么多精锐军队,就躲在某个地方,冷不丁地就会突然蹿出来灭了他们?
他最怕的就是这种了,如果官军在明处,他就不怕,大不了带着官军四处乱窜,以前就是这么做的。可如今,有一头猛虎就藏在某个地方,这就让他担心了。
于是,他就又问计他的卧龙。
宋献策本身的有用见识,其实已经用得七七八八了,也没有别的良策。但是,他必须还得要装啊,要不然,如今要什么给什么的待遇就不一定能有的。
很自然地,他就想到了老办法,立刻建议,增强兵力,也就是收服其他各路,至少也要联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实力抵御潜伏在暗处的猛虎。
像这种事情,以前就做过。李自成听了,便推翻了自己之前的想法,开始考虑南下和张献忠、罗汝才等流贼汇合的事情了。
而他们所担忧的皇帝,其实还在陕北,不过心情也不错。
逃散在黄土高原上的土默特部残余,由五千多骑军的加入搜捕,已经清剿地差不多了。而之前关心的柴时华借兵乌拉特部入关劫掠之战,被吕大器带着总兵王世宠所败,已经仓皇逃回草原了。
最让崇祯皇帝开心的是,宣大总督洪承畴那边已经把土默特部老巢给抄了,如今已经回到关内,挑选出来的不错战马就有一万五千多匹可用。更不用说,还有其他牛马羊等牲畜,这一次,算是发了一笔大财了!
打仗,就应该这样,不是亏本买卖,而是赚钱的行当!
ps:推荐票是免费的,可以加更,其他地方看书的,都可以来支持一下!
:。:
崇祯窃听系统 237 大明官员学习的榜样(为五月月票八百加更)
乌拉特部虽然逃回去了,可这笔账还是要算的。只是眼下最重要的是围剿关内的流贼,这笔账只能先拿小本本记下再说。
另外,柴时华也被他逃走了,这个人,不管他逃多远,也一定要擒回来正法。
由此,崇祯皇帝对于甘肃这一仗,就很快给出了定论。
任命固原副使吕大器为甘肃巡抚,而王世宠也正式成为甘肃总兵。他们两人,就驻守甘肃,防范乌拉特部卷土重来,又或者,他们纠结其他部族再次入侵关内。
至于刚刚打下的河套,已经被洪承畴烧成了白地,因为按照崇祯皇帝的意思,并没有去驻军的意思。毕竟这个时候,大明对满清还是得采取防御状态。更不用说,河套平原上无险可守。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陕西经过多年战乱、天灾,其实已经是人口锐减,成为一个地广人稀的省份。河套虽然打下来,也没有那个人力去开发。
这种种原因加起来,结果就是烧了河套,谁爱占,谁占去。等回头大明有实力了,再去打一次便是!
安排完了这一切,崇祯皇帝就和三边总督郑崇俭一起,领着秦地精锐之兵开始南下围剿流贼,合计骑军六千左右,步卒两万多点。
不要看总兵力似乎不多,这两万六千的兵卒,可都是战兵来的,可不是那种少量家丁多数滥竽充数的老弱残兵。如此一来,这支军队的战力就很强了。至于粮草物资的补给,随军携带一部分之外,皇帝亲临,自然是有沿途各城供应。
在崇祯皇帝刚出发到达延安之时,就第一次收到了来自京师的奏章。
第一份奏章是原应天府巡抚张国维已经到达京师,就职内阁。对此,崇祯皇帝御批,交给张国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他赶到陕西这边来,查勘地形,兴修水利。
这么做的原因,一是因为崇祯皇帝御驾亲征之后,他相信大顾毛贼不会再有,又有各藩王府出了钱粮,多少能缓和一点粮食危机;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亲眼所见了陕西这边的干旱。原本很多地方都是粮田的,可都已经干涸,甚至连地面都干旱得龟裂了。只有沿河少部分粮田,还能看到长庄稼。不过多是农民用尽各种办法在灌溉,才保住为数不多的粮田。
第二封奏章是山东北部以及河北南部,这些经过建虏荼毒的地区发生了瘟疫,死了很多人,甚至连派去德州府的方逢年都没逃过一劫,感染了瘟疫没了。
一般来说,当官的很少会感染瘟疫,都是躲得远远的。有什么事情,让手下人去做。但是,方逢年在瘟疫刚起来的时候,只是让家人回了老家,而他自己去了疫区安民,不慎感染而死。临死之时,方逢年交代身边人说,他有负圣望,没有把德州府治理好!如果有来世,定会从始至终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看完之后,崇祯皇帝忽然觉得手中这份奏章沉甸甸的,想起自己最后见方逢年,训斥了他之后,他对自己说道:“罪臣不敢,罪臣确实没有担当,有负圣人教诲,有负君恩!”
记得当时自己说要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他没有拍胸脯保证,也没有垂头丧气,只是感激地对自己说道:“陛下教诲,罪臣铭记在心,不敢再忘。”
如今想来,他当时是真把自己的话放心里去了,一直想要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只是很可惜……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心中不由得叹了口气。
随后提起朱笔,就在奏章上批示:方逢年恪尽职守,急百姓之急,实为大明官员之表率!因公殉职,叹哉惜哉!
就此,另外再发一道圣旨,方逢年官复原职,令司礼监和内阁给方逢年拟一个谥号,并号召天下官员以方逢年为榜样,恪尽职守,做一个有担当的父母官。
做完这个事情之后,崇祯皇帝想起后世看到过的一部有关明末的电影,主人公有两个,一个是孙传庭,另外一个叫吴又可,而电影的主题,就是瘟疫!
这一刻,他是真正认识到了,有关瘟疫的严重性。
其实,在原本的历史上,瘟疫远比他此时想象得还要严重得多。
据史料记载,崇祯十四年始,大名府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广平府大饥疫,人相食。京师大疫,天津大疫。河南全省大疫,开封府阳武县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荣阳,民死不隔户,三月路无人行。山东青州,济南,德州,泰安相继发生大疫。安徽大疫,青蝇大如枣,凤阳府,安庆府,庐州府相继被鼠疫攻陷,死者最多的地方死亡人口达到90%。
甚至就连大明灭亡,也是因为崇祯十六年的时候,京师开始爆发鼠疫,守军全部被感染,也是如此,李自成部才轻松攻下了京师。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李自成不知道这个事情,进了京师,他的兵基本上也都感染了鼠疫,还在潜伏期的时候,满清被吴三桂引入,这时候,李自成所部鼠疫爆发,于是,就如同历史上的,李自成部压根就没有一点抵抗力,一退再退,最终被满清得了天下。
这时候的崇祯皇帝,立刻回忆起后世有关瘟疫的知识,甚至他还传来三边总督郑崇俭,问他有关瘟疫的事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