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窃听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叫天
说到这里,忽然发现,自己这么说会打击这两名家丁的信心,于是,他不敢说出惶恐两字,立刻改口道:“不过你们放心,等我们逃出去了,每人两万两,老爷我决不食言。”
听到这话,这两名家丁明显振奋了一下,领头那人立刻表态道:“老爷放心好了,到前面先喝口水垫垫。等躲开了那些骑卒,小人就给老爷打个兔子垫垫饥,保证好吃!”
“对,就那些骑卒,别想抓到我们。老爷尽管放心,我们两人跟随老爷多年,一定能把老爷带出去的。”另外一人听了,也立刻跟着表态道。
这两人,要不是他的心腹,也不会跟着他从密道逃出来。因此,他对这两名心腹家丁也是了解的,知道他们都有些本事。
这么想着,他便点点头道:“好,老爷我自然是放心的,我们一定能逃出去,对不对!”
“对,老爷放心!”两名家丁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可就在这时,又有声音响了起来:“呦,这么有把握么?哪来的自信?”
听到这话,三个人吓得犹如兔子一般,一下蹦了起来,闻声看去,只见八个明军将士已经围住了他们。其中三人,还拉着弓箭对准他们,只要敢动一动,估计那箭就能招呼到他们身上。
一看到这个情况,三个人的脸都绿了。他们再怎么样,都没有想到,这些明军军卒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各位军爷,我们……我们只是路过的小老百姓,真不是坏人!”那当老爷的脑子灵光,立刻求饶了起来。
说话间,他还对其他两人说道:“各位军爷都很辛苦,把你们身上的碎银都拿出来吧,好歹要孝敬下军爷们!”
那两名家丁听了,心中会意,连忙点头,然后就想有动作。
可是,他们两人才刚动,就感觉脚上一疼,随后就看到两支箭钉在他们的脚上,那箭羽还在不停颤动。
“啊!”两声惨叫,这两名家丁不由得都跌倒在地,握着那箭鬼哭狼嚎起来。
明军将士其实已经潜伏过来好一会了,他们之间的谈话,都已经听到,又怎么可能相信他们是普通百姓。这两名孔武有力的壮汉想要有所动作,他们自然不会客气。
作为夜不收,对于危险的嗅觉,比任何人都要明锐得多。
这个突然发生的情况,差点把这个老爷吓尿了。下意识地抱头蹲地上,腿脚不由自主地打颤。
远处的骑军,看到这边的动静,已经往这边过来。
“说,你们到底是什么人?叫什么名字?”
小旗说了之后没见反应,就伸脚踹了那老爷一脚,把他踹了个面朝天,同时冷笑一声道:“竟然还敢拿碎银来贿赂我们,真是胆肥了!”
听到这话,那老爷忽然一愣,随后恍然大悟,连忙又爬了起来,抬头仰视着那小旗,带着讨好说道:“这位军爷,是草民糊涂,不该用碎银侮辱军爷的。我有很多银子,你想要多少都可以,求军爷们高抬贵手,放草民一马,想要多少银子,草民都能给!”
那小旗一听,同样楞了下,他刚才所说,只是转述了他们之前的话而已,并没有其他想法,可这人说话,却好像以为他们是嫌少的原因。
那老爷看到他们的神态,又领会错了,就连忙说道:“草民姓黄,名云发,在这边也算是生意做得大的,钱真不是问题,每人两万两如何?要不,三万两?”
带着一点期望,八大晋商之一的黄云发,看着那小旗,又看看其他人,心中想着,你们一个月军饷才多少一点银子,我砸个几万两,总没问题了吧?
那小旗听了一愣,和其他几个同袍互相看看,然后用有点难以相信地神情问道:“你是黄云发?和范永斗,王登库他们齐名的那个?”
听到这话,黄云发还没有回答,他的那两名家丁以为有了希望,都是抢着回答道:“对,我们老爷就是最有名的晋商之一,黄云发黄老爷,家财万贯,不不不,家财无数,肯定能付各位军爷银子的。”
“对,诸位军爷放心,我黄某人做生意,讲得就是诚信!”黄云发心中有底了一点,神情也变得淡定了一点道,“答应给诸位军爷多少,就一定是多少,绝对不会拖欠耍赖!”
他刚说完这话,还没有来得及再说其他话,就见这小旗和其他明军将士忽然一起哈哈大笑起来,好像笑得很开心。
黄云发和他的那两个家丁一见,先是一愣,随后也跟着笑了起来,不管真笑假笑,反正都陪着笑了。
在他们看来,这些军汉知道自己能发财,就这么高兴了!
可突然之间,那小旗却忽然笑声一收,一脸地严肃,冷声喝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你可知道,你黄云发可是皇上钦定要犯,通虏谋逆,还想用银子收买我等?”
刚准备站起来的黄云发,一听这话,脚一软,顿时又一屁股跌倒在地。他怎么样都没想到,自己竟然是皇上钦定要犯,还是通虏谋逆地罪名。自己刚才还傻到主动说了身份,完了,全完了……
不远处,马蹄声已经传来,骑军将士也赶到了。
与此同时,在长城的外侧,有一处山坳处,出来了五个人,牵着马匹,站定身子,而后回头看看身后,一时之间,为首那人,神情似乎有点复杂。
“老爷,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有一名管家模样的人劝为首那人道,“朝廷如此大规模地出动军队,肯定是势在必得,可我们还是逃出来了,总有一天,我们还会回来的。”
“对啊,老爷!”另外一人也跟着说道,“以老爷和大清的交情,还有本家可以投靠,我们去了辽东,也不会差到那里去的。”
“对,范大人在大清皇帝那边,可是红人,肯定会替老爷说话的。”另外一名家丁也跟着劝道。
这个老爷,不用说了,自然是逃出来的范永斗。他给自己留的后路,就是一旦有事,就出关,逃亡辽东。因此,他甚至都在山中备了马匹和吃食,这一次,还真被他用到了。
转回头,看着还有家丁想说话,他当即摇头先说道:“你们放心好了,辽东那边,其实我都有布置,还有一处宅子的。大清皇帝也承诺过,任何时候都欢迎我过去。只是……”
说到这里,他又转头看向关内方向,而后叹口气才说道:“多年的基业,就这么没了,还有家小,也都留在那里,不知道会怎么样?算了……”
说到这里,他忽然振作了一点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范某人总有一日,会回来的!”
说完之后,范永斗率先翻身上马,对那些家丁,毫无犹豫地说道:“走,去辽东!”
随后,“驾”地一声,策马而行,慢慢地加速,往草原而去,目标,辽东。
他的那几个家丁一听,也都是翻身上马,跟着他们老爷后面,策马奔腾。
离身后的群山远了,眼前就是无尽的草原,视线也不再受到阻挡,一眼望不头尽头。
可是,跑在最前面的范永斗却突然一下勒住胯下的马,来了一个急刹车,不顾马地吃疼嘶鸣,愕然地望着前面。
崇祯窃听系统 200 统统抓起来(为打赏次数300加更)
只见在他面前的草原上,竟然停留着一支军队,身穿红色鸳鸯战袍,火红的颜色,在太阳的照耀下,格外的亮眼。
这是一支骑军,大明的骑军,帅旗那,一个“虎”字,此时此刻,显然让人有一种虎虎生威的感觉,让人望而生畏!
这关外,怎么……怎么可能有明军?范永斗异常惊讶。不过他也知道,没有时间给他考虑这个问题了。急忙一带缰绳,就准备转头逃进大山里。弃马登山,等到天黑之后,说不定还能有一线希望,能逃出升天。
然而,当他转过身,没有管身后家丁脸上的惊慌,看向他们的后方时,却见各个方向,都有一队队地骑军,从山那边缓缓地驱马走出来。
天罗地网,无处可逃!
这一刻,范永斗便知道,明军应该是早就等在这里,等着有人万一从张家口堡逃出关外的人!
一想起调动几万军队,先是把主将给调走了,然后厂卫和军卒潜伏进城,大军攻城,以雷霆之威控制张家口堡,甚至还在关外又布置了一支骑军,这么大的手臂,除了紫禁城里的那位,估计也是没谁了!
可是……可是紫禁城的那位,都不出紫禁城地,为何却对自己这些人如此大动干戈,事先还一点消息都没有,这又到底是怎么回事?
范永斗怎么样,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个样子?
“老爷,我们怎么办?”有家丁慌了,连忙问他道。
其他人,也不由得靠近他们的老爷,希望他们老爷能像以前一样,想出一些办法来,化解眼前的麻烦。
范永斗能有今日,自然不可能是草包,他抛开心中的疑问,冷静下来说道:“记住,我们只是张家口堡内做买卖的普通人,我姓钱,被大军惊吓,才跑到了草原上。不管明军怎么问,我们就咬死了。我就不信了,朝廷难道对普通老百姓都要赶尽杀绝?”
“好,我们听老爷的!”他的家丁一听,纷纷附和。
范永斗算是有急智,立刻又交代了一些细节,然后就准备装普通人了。也幸亏昨晚从密道逃走地时候,来不及换衣服,身上都是脏兮兮的,看着也不像体面的那种做大生意的。
四面八方的明军将士围了上来,把他们带去了帅旗下。
“老爷,这主帅是蒙古人,虎大威。”一名家丁眼尖,看清了之后马上偷偷提醒道。
虎大威之前是山西总兵,在卢象升麾下效力,被新任总督陈新甲排斥。建虏入关时,就把他和宣府总兵杨国柱一起,全部派去卢象升麾下和建虏死战。
因此,范永斗自然是认识这个蒙古人的,也知道这个蒙古人却是因祸得福,反而成为了天子劲旅中的一名总兵官。
从这上来看,也印证了这次针对张家口堡的这个事情,是由京师那位皇帝下得旨意,否则别人是不可能指挥天子劲旅的。
范永斗心中松了口气,对面的是虎大威,那就好办多了。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只知道战阵厮杀的一个蛮汉子而已。
没有见过面,那一会好话哄他,说不定就能骗过去了。
这么想着,范永斗的神情又恢复了几分自如。被押解到虎大威面前后,就按照他的原定法子,连忙求饶,说是做小买卖的普通老百姓,将军大量,求放过之类的话。甚至还说了为表达谢意,愿意捐献马匹,留下随身银子。
虎大威压根不理他的自述,也不管范永斗手下的那几个家丁在点头附和他们的老爷,而是偏头问道:“带上来问,看认得这些人不?”
听到这话,范永斗不由得心中一惊。该不会,这军中还有认识自己的人?
想想看,似乎又不可能。和这些军汉是有打过交道的时候。可是,多是自己的手下掌柜之类打交道,自己又从来没有和这些兵头打交道。那会是谁,有可能认识自己呢?
他正想着的时候,就见从军阵后面推过来几个人,一脸的血,很显然是被打过了。
范永斗定睛一看,顿时心中暗暗叫苦。
被推上来的这几个人,不是别人,就是被他派出来,去草原求援的那几个家丁护院。
此时的他,只能希望他们不会供出他了。当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连使个眼色都不行,就唯有在心中向满天神佛祷告,千万不要把他供出来。
或者是满天神佛没听到,又或者是他做得恶事太多了,今日重要遭受报应,就见那几个人抬头看到范永斗后,先是一愣,随后其中一人立刻欣喜地指着范永斗,连声对虎大威说道:“大帅,他是范永斗,他就是范永斗,是他,就是他……”
这个人开了口,其他两人也就不客气了,纷纷跟着喊了起来道:“大帅,就是他让我们送信的,真得。他和大清,不不,建虏皇帝特别好,还和一个叫什么范文程的是本家,他卖了不知道多少物资去辽东……”
虎大威听着他们说话,眼睛盯着范永斗,络腮胡子上明显露出一丝嘲笑之意,就那么盯着看。
对于范永斗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这个,他似乎是很喜欢看。
刚才还想骗人,来欺负自己这个忠厚草原汉子,呵呵,骗啊,继续来骗啊!
过了好一会后,他才一挥手喝道:“这是钦定要犯,绑起来,送去监军处,严加看管好了。我们再等等,看还有没有人从张家口堡逃出来。”
看着范永斗被押下去之后,虎大威便让人给总督大人送信,禀告这边的情况。
至此,八大晋商,无一漏网,全部被抓。
洪承畴在接到各处消息汇总之后,立刻把手中的情况整理了一下,然后,派人快马赶回京师,继续向皇帝报捷。同时,他还继续主持晋地的事情,一边抄家,一边清点物资,除张家口堡之外,还有其他各地,也都要抄家抓人。这些晋商的老巢,可不是在张家口堡的。
其实,都不用他派人禀告,崇祯皇帝通过他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已经大概了解了情况。
知道八大晋商全部被抓,也让他感到欣慰。
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老天都能让自己穿越成皇帝,在这么大的省份,还把这八个人全都抓获,这就是报应的力量!
另一方面,崇祯皇帝对于缴获的物资,也是感到非常地欣喜。
后世的时候,听说过倒了和珅,富了嘉靖。那这一次,也可以说抓了晋商,大明能喘口气了。
要不然,朝廷国库没钱,京畿之地包括周边几个省份被建虏肆虐,还有中原各地被流贼肆虐,南方涝,北方旱,这日子都不知道怎么过好!可如今,至少前期赈灾,重振军队就没什么问题了。甚至还能有资金,让自己把心中的计划,一步步实施起来。
到这个时候,终于能松口气了!
眼下,手中有了军队,又有了钱,还有了粮,这底气也就够硬了!
崇祯皇帝就决定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地整顿下京师官场。
于是,厂卫还是在继续行动,重点整顿吏部、都察院这两处地方。特别是都察院,基本上御史言官都被抓入狱。
按理来说,都察院是监察百官,弹劾贪官,给皇帝提利国利民的建议;然而,到明末这个时候,不要说监察百官了,自己都是一个腐败窝,没有不贪的,没有不收钱的。
比如廖国遴、杨枝起等人,更是明码标价,谁给钱,就给谁说话;谁给钱,就给谁做事!还有的,更是成了党争工具,为了自个集团的利益,弹劾人不分对错,只看是那边阵营的。凡此种种,明末官场的腐败,和都察院自身的腐败,是有密切的联系。
加上都察院这些御史的活,就算换人,也不可能比他们做得还差。因此,崇祯皇帝就丝毫没有手软。反正抓了几个御史之后,他们又供出其他御史,那也就不客气了,接着抓便是。
很快,锦衣卫诏狱和东厂大牢都关不下了,就开始往刑部大牢那边关。甚至一些和晋商卖国谋逆没涉及,只是单纯腐败的,也转到刑部大牢去。
对于这种情况,一开始,很多官员都是人心惶惶,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
之前的时候,他们试图装病罢工来要挟皇上。可是没想到,皇帝竟然派了厂卫和御医出来,连堂堂吏部尚书,一旦被查实是装病,一个欺君之罪的罪名下,那首级已经在和原首辅刘宇亮的首级作伴了。
皇帝这么严厉的手段,谁还敢装病?甚至连磨洋工,糊弄皇上,就是不干活的这种事情,他们也不敢做。就怕皇上派人过来一查,然后又是脑袋不保,那就亏大了。
怎么说呢,从宋开始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地理念,在大明朝弘治皇帝开始,又冒了出来。甚至很多次,一来,文官和皇帝对着干,都是荣耀。
就算精明如嘉靖皇帝,为了让自己亲爹入太庙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都要闹那么多年,闹出那么多事情;还有万历皇帝,想换个儿子当太子,结果在文官的反对下,硬是没有换成。
可以说,大明后期的文官,已经开始抱团对付皇帝,只是在天启朝时,才受过一次挫折。宦官势力膨胀,强力压制了文官集团。这种情况,其实也算是对文官势力膨胀的一种反应。
如今,在崇祯皇帝手中,他完成了部署,掌握了军权之后,如此强势地表现,又再次打击了文官集团。而且这一次,是他占着理的。不管是谋逆,还是贪腐,全都是人人唾弃的。文官就算想反对,他们在道理上也没法站住脚。而这,又是他们能反对皇帝的根本。
因此,这一次,文官集团可以说连个还手的能力都没有。
因此,在崇祯皇帝把都察院快抓空的时候,这些文官反而找到了一个反击的点。就是皇帝你如此大规模地抓官员,打得旗号,不是谋逆么?
要是说贪腐,那他们没话说,可谋逆这种大案,又有几个人敢犯?他们相信,绝大部分人是不敢犯谋逆大罪的。因为,你皇帝如此大动干戈地抓人,甚至连内阁辅臣到普通粮商都划到了谋逆案犯里面去,这就夸张了。
皇帝一直说有证据,可是,这个证据却迟迟拿不出来。这又给了他们信心,觉得皇帝之前所说得证据,只是一种托词,如今抓了那么多人,骑虎难下,不敢再亮出证据,免得这些证据太过荒唐,让天下人看清了皇帝在任性胡作非为!
为此,皇帝在抓人,他们就在暗地里鼓动这个事情。把焦点集中在谋逆一案上。试图从这方面突破,给皇帝一个教训,告诉他,就算是皇帝,你这样胡作非为,那也是要在史书上留下骂名的,暴君!
同时,他们把能各处送上来的奏章,各种要钱要粮,反正各种困难的奏章,全都送去内阁,呈送御前。又各自写奏本,强调这些困难,必须要立刻解决。
比如说,原勤王军救下的还有十多万百姓,还有各地受此次兵灾的百万难民,各处被攻破烧毁的城池,全都需要朝廷救助,百废待兴,皇帝你看怎么办?你要是把当官的都抓了,谁来做这种事情?
甚至民间开始流传一个传言,说皇帝失心疯了,不去救助百姓,反而疯狂地抓做事的官员,这大明,是要亡了啊!
对于这种情况,崇祯皇帝不理,哪怕接到了洪承畴传回来的捷报,他还是不理,一直按照计划,基本上把都察院和吏部给抓了个遍,审讯出结果。
也到了这个时候,山西那边的事情基本有了个收尾,八大晋商在各地的产业,包括那些依附在八大晋商下面的其他走私晋商,全都被抄家抓人。
总结了的奏章,快马送到御前后,崇祯皇帝才开始召集朝会,准备好好说道说道谋逆一案了。
崇祯窃听系统 201 皇上是暴君么
一听说在京所有官员都要参加明天的朝会,所有人便知道,有些事情该是摊牌的时候了。
谋逆大案,到底有个什么说法?估计也在朝会上会有个分晓。
一时之间,官员之间,又或者民间,都是议论纷纷。他们都很好奇,皇上到底有什么证据,能证明上至内阁辅臣,下至粮商都参与了谋逆大案?
刚好又在这个时候,京师的戒严终于解除,所有人可以自由出入,就算出京师也没关系。
于是,酒楼茶馆的生意重新红火了起来,无一例外,每个地方在讨论的热点话题,都是明日的朝会。
“你们说,杨阁部……杨嗣昌到底有没有谋逆?”
“这个谁知道呢?人隔肚皮心不是!”
“本公子觉得不会,他一个内阁辅臣,难道权势能比得上万历年间的张首辅?一个文官谋朝篡位,在我们大明根本就不可能!”
“对哦,他又不执掌兵权,又不是朝中一言独大,怎么样都不可能谋朝篡位啊!”
“可皇上不是有证据么?明天看证据是什么就是了!”
“……”
不管哪里,基本上的观点都是如此,没有人认为,杨嗣昌有谋逆的可能,哪怕他勾结宣大总督陈新甲,还有御史刘美才等人,以及那些粮商,基本上也没有谋逆的可能!至少在大明朝,还从未有过谋逆的事情发生!
这么一来,他们就更好奇,皇上到底会有什么证据来证明这些人谋逆了呢?
与此同时,在绝大多数的人心中,多倾向杨嗣昌等人没有谋逆,有点同情他们,觉得崇祯皇帝很可能是凭借皇权,硬是把他们打成了谋逆之臣。
更有的人,从厂卫抄家这个角度出发,觉得皇帝是因为国库没有银子,所以就用这种手段来短时间内搜刮大量的银子。这种手段是什么,所有人都不敢明说,可这其实已经不用明说,大家都明白,无非是诬陷他们谋逆罢了。
“呀,那些粮商确实可恶,可要当谋逆论罪的话,那可是诛九族的,这真是太惨了!”
“可不是,还有那些御史大人,寒窗十年,千里为官只为财,捞得钱财多了,抓了也就抓了,这一判为谋逆,呀,真是太惨了!”
“那杨阁部不也是,好不容易当上了内阁辅臣,这……”
“……”
如此一来,不管是那些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隐隐地对崇祯皇帝都有一种排斥感。觉得皇帝这么做,实在太过份,太残忍了。但是,他们也没办法,皇帝终归是皇帝,只能是心中同情那些被判为谋逆的臣子了。至于那些粮商,同情的人倒是不多,唯一同情的,只是他们的家人罢了。
于是,在万众瞩目之下,所有人期待的朝会终于开始。
这一天早上,在京有资格参加朝会的官员全都早早地赶到了紫禁城外。不少人的手中藏了奏章。如果皇帝对于谋逆一案给不出让人信服的证据,他们就准备辞官不干了。要任由皇帝这样下去,动不动就扣谋逆帽子的,谁能受得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