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窃听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叫天
对此,这些晋商自然是同意,而后就立刻按照陈新甲的建议开始行动了起来。该躲得躲,该造假的造假,该去京师的去京师……
他们自然不知道,他们所讲述的这一切,都被陈新甲身上的窃听种子如实反馈给了远在京师的崇祯皇帝。
而此时,崇祯皇帝刚好摆驾回宫休息一会,毕竟外面寒风呼啸地,确实是有点冷的。就这当口,他顺便看了下窃听种子,就第一时间看到了他们的商讨内容。
看完之后,崇祯皇帝稍微想了一会,忽然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有的时候,不立刻抓他们,让这些猪一样的对手,推动自己想要地革新,也是极好的。
就比如,陈新甲和那些晋商在商量着,让范记钱庄的顾客闹事,让有范记钱庄银票的人来求情。而回过头来,他们这些股东就撇清了关系,那范永斗还要藏起来,又对外宣称分家。
这种种事情,表面看起来是给自己添乱。毕竟不管存钱的还是有银票的,全都是大富大贵,或者有一定权势财力的人。至于平头老百姓,估计一辈子都见不到一张银票。这些人通过各种手段闹起来,对于原本的崇祯皇帝来说,肯定是会头疼的。那么多人忽悠忽悠,说不定就忽悠瘸了。
可是,对于自己来说,这岂不是一个最好的机会,把所有私人钱庄印制银票的权力都收归到大明皇家银行所有,至少也要让他们存放一定额度的储备金到大明皇家银行,同时也要接受朝廷的监督。
毕竟私人钱庄有像范记钱庄的这种风险,说倒就倒了。大明皇家银行,除非是改朝换代,否则不可能会倒。
回头的时候,再让厂卫去查查,类似这种私人钱庄挤兑破产或者卷款潜逃的事情,肯定也有,就趁机一起宣传。如此一来,银票收归大明皇家银行的事情,以前不容易办,可这一次,却十之八九应该能办成了。
至于陈新甲出主意,要大肆宣传满清军队入关以来的惨状,企图以此来攻击卢象升等人的责任,对自己来说,也是一次助攻。等这舆论闹到极点时,自己再公布,最大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通虏卖国的晋商。
呵呵,到时候,全部抄家灭族,也不会有人说自己心狠了吧!更有可能,是拍手称快!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就决定,让那群跳梁小丑先跳欢腾着,自己先把军权给牢牢掌握再说。
正想着曹操时,曹操就来了。内侍前来禀告,勤王军统帅卢象升、洪承畴和孙传庭等候觐见。
于是,崇祯皇帝立刻在文华殿单独召见他们。
在见礼之后,崇祯皇帝便先关心地问勤王军的情况。
“陛下放心,众将士都高兴着呢!”卢象升笑着回奏道。
崇祯皇帝听了,便开门见山地对这三名股肱大臣说道:“朕欲重建御马监辖下军队,勇卫营不变之外,再改编出三个营,每个营都按勇卫营一般,设两总兵,一万余人。主要作战目标,就是辽东建虏,至少眼下是这样的。不知道诸卿有何看法?”
卢象升和其他两人互相看了一眼,显然对崇祯皇帝这个问题已经有所准备,毕竟皇上已经两次提过这个事情了。
按照官场上的惯例,最终由官职最大的卢象升回奏道:“陛下,臣等对辽东建虏多有讨论,特别是此次交战三个多月,更是有感触。另外,这次俘获了一些建虏,也获悉了不少事情。因此,臣等以为,陛下如若改组御马监辖下来对付建虏的话,不妨先了解建虏之军。”
崇祯皇帝原本还想着说就按照戚继光的兵书来做便是,不过此时听了卢象升的建议,倒也是点点头道:“知己知彼,这个朕知道,卢卿说给朕听听。”
“微臣遵旨!”卢象升严肃着脸,而后便开始给崇祯皇帝介绍了起来。
“陛下,如今我大明之辽东大敌,实为建州女真。而以前的时候,建州女真之强,只是强在其重装步卒。相对此等单一兵种来说,其实不足为虑,只是我大明未曾认真对待,被其壮大了起来。”
“建州女真之前奴酋努尔哈赤先是吞并了叶赫女真部,而叶赫女真部是以重骑兵闻名,由此,建虏军中补上了重骑兵这兵种。而后,建虏又拉拢吞并草原部族,得到了蒙古的轻骑兵,还攻打朝鲜,强征了两万左右的火铳手。另外,东江叛将的投敌,又为建虏带去了重炮和水师船队。由此,建虏军中各兵种皆已完备,实为我大明之劲敌也!”
卢象升说劲敌,其实还是为了照顾皇帝的脸面。要是说难听点,建虏军中兵种之齐备,其实是完爆明军这边的。
卢象升说到这里时,并没有自己一个人说完所有的,而是看向了洪承畴。
洪承畴会意,由他接着给崇祯皇帝介绍道:“除卢本兵所述之外,建虏装备之精良,也是花了很多心思的。其精锐之白甲兵,每逢战事,穿三层甲,防护力极强,刀剑难伤,箭矢难穿,很不好对付。”
“除此之外,如建虏之火铳,炸膛之事极少,做工皆很精良。还有建虏所用普通之长枪,也比我军所用还要长几尺。我军将士还没刺到敌人,建虏的长枪便已刺中我军将士了。如此种种,微臣说句不好听的,建虏之军械装备不但精良,且针对我军将士还特意改良过。每次战场上,我军在装备军械上都要吃亏不少。”
洪承畴的这些话,崇祯皇帝有的知道,有的是第一次听说,不由得很是吃惊。从这能看出来,建虏能崛起,确实是用心了的。
这么想着,他转头看向孙传庭,觉得他应该也有话说。
果然,看到皇上看向他,孙传庭便也恭声奏道:“不止如此,建虏对打仗的军卒,不但待遇极厚,且赏罚分明,军纪严明。就连名声最差的朝鲜火铳手,到了建虏军中之后,也变得骁勇起来,敢于正面和我军将士对射而不后退。”
说到这里,他便给皇帝举了个例子道:“奴酋皇太极当初以汉人为兵丁组建炮兵营时,一等炮手赏银八十两,二等炮手赏银五十两。而我军精锐之夜不收,一个月也不过二两银子而已。当然,这是极限,虽然不代表全部,可却能说明奴酋之魄力,也是如此,我大明之军卒,原本一触即溃之军队,一旦投敌,反过来攻打大明的时候,却是变得骁勇善战起来。他们所劫掠走的财物,奴酋也会分一部分给他们。这种种手段,皆是让人难以置信,这如何会是边陲蛮夷能想出来的!”
听到这种夸奖奴酋的话,崇祯皇帝并没有生气,而是认真了起来。
后世有一种观点,说满清最终夺取了天下,实在是偶然的机会太多,是走了多少狗屎运才中了这么大一个头彩。可一旦身临其境,这么仔细分析之后,崇祯皇帝却认为,满清最能夺取天下,并不全是运气。
要说满清很烂,只是大明蒙古更烂,这种说法其实也不妥当!
满清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只是一群蛮夷,就因此看不起他们,这显然不是正确的看法。以前席卷全世界的蒙古帝国,他们最初不就只是漠北的小部族而已么!到后世嚣张到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的英格兰,不也只是区区一个小岛国家而已么!
听着三个臣子的分析,崇祯皇帝在心中不由得对辽东建虏的认识,又更深刻了一些。
见到孙传庭说完,卢象升这边接过话题又奏道:“此次臣等能建功一二,实则不是我军实力胜过建虏,而是陛下运筹帷幄之功,远超建虏平时对我军的印象,才有了这个机会,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取得了这么一个胜利。真要比建虏强大的话,臣等早就把剩下的百姓救回来,把剩下的那些建虏消灭在关内了。”
他说这话,确实是真心实意,并没有一丝拍崇祯皇帝马屁的意思。如果不是崇祯皇帝,那明军就还是原来的明军,就算个别骁勇善战又如何,兵力不及建虏,照样会被建虏所灭。
就比如说以前的戚家军,白杆军等等,对于大明来说都是一等一地强军了,可最终还是被建虏打了个全军覆没。不管其中有杀伤多少敌人,可终归是建虏赢了。
看到崇祯皇帝在思索的样子,卢象升并其他两人都齐声向崇祯皇帝建议道:“陛下欲建对虏之强军,须得对症下药,不下大决心,大精力,只是抽调此次勤王军的敢战之士,怕是不够的!”





崇祯窃听系统 175 不小心就秀了一把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严肃地说道:“朕发誓必灭建虏,剿灭流贼,中兴大明,诸卿但有想法,尽且说来朕知便是!”
如果是以前的崇祯皇帝,恐怕他说得话,这三个封疆大吏也只是听听而已。说大话而已,那个皇帝不这样!
可是,在这次的勤王战事中,崇祯皇帝已经身体力行,已经向这三个臣子证明了他有做这个的决心和能力。因此,在他说完这话之后,就立刻有了回应。
只见卢象升恭声奏道:“陛下,我大明要对付建虏,其实也有一大优势,就是我大明人口充足,而建虏人丁稀薄,一个可行之策是分化瓦解建虏中的各方势力,并且消耗建虏人口,不求一次杀掉建虏多少,积少成多,建虏也是吃不消的。”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这个是显而易见的,这条计策要是可以的话,当然要用了。
之前的时候,他听卢象升等三人分析了之后,就再也不相信后世网上看到地,出了燧发枪,所谓的排枪党,然后就能横扫建虏的小说了。
“蒙古各部族,以前都是和建虏敌对的,是拿我们大明银子去和建虏打仗的。如今在建虏麾下,也只是利益结合而已。”卢象升继续侃侃而谈道,“还有朝鲜那边,是迫于建虏淫威,签订城下之盟才给出了两万左右的火铳手。另外,辽东汉人,除了那种死心塌地为建虏卖命者之外,也有很多是迫于无奈才投降了建虏。”
说到这里,他郑重地提高了点声音说道:“如若分化出这些势力,则靠建虏本身,就没有多少可战之军,死一个少一个,最多也就只是一个大部族而已,迟早被我大明耗死!”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点点头道:“此事,朕会考虑的。对于建虏中的不同势力,会根据情况区别对待!”
“陛下,就算要分化建虏,那也必须是在打了胜仗的前提下,让那些势力看到,建虏不再能压着我大明打,不再有以前的那种威势,如此一来,人心浮动,哪怕是要分化他们,也会容易很多,更可以由我大明来提条件了!”
对这个说法,崇祯皇帝再次点头表示赞同。求来的分化,只会让他们趁机漫天要价,而且也不靠谱,转头反悔又能奈之何?
“陛下,如要在局部战事中打赢建虏,首先必须是军械装备皆是精良。”洪承畴跟着开口奏道,“我大明同样做到这点,再加上奖罚分明,那我大明将士,多得是忠勇之士,未必就不如建虏,正面堂堂正正地打翻他们,沉重打击建虏的士气,也不是不可能!”
崇祯皇帝听了,再次点点头,他也理解这点。
建虏这次虽然吃了一个大败仗,可他们应该没人会认为,是真得打不过明军!他们只会认为,是他们大意了!
如果是堂堂正正地实力来碾压他们,就能打出明军的气势,打垮建虏的士气。这对于以后和建虏的会战,会有很大的好处。当然了,这和用上计谋,也并不冲突。
军队打仗,只要能赢,各种手段都用出来,从军事角度来说,其实就是这样的。
他正在想着,忽然孙传庭就面无表情地开始泼冷水了,就听他奏道:“陛下,这些说着容易,可实际上……实际上怕是很难做成的。别的不说,国库没钱,只是军械装备精良,就无从叹气了,更不用说,军卒军饷的按时发放了。因此,臣建议,在全国实施清屯充饷之策,至少能保证将士们能吃饱肚子打仗!”
听到这话,卢象升和洪承畴不约而同地在心中叹了口气。分析地再好,展望地再好,可现实就是如此残酷,皇上又不是神仙,又如何能做到呢?
可没想到,崇祯皇帝听了孙传庭的话之后,不但没有一点尴尬之色,反而微笑着说道:“这些事情,朕早就有解决之道了。孙卿的清屯充饷之策,乃是祖制传下来的,也确实该严格执行才行。不过要全国推行的话,朕可不相信那些地方官真能做到实处,没有足够的可信人手,暂时没法在全国推行的。”
见皇帝有一个清醒地认识,一边的卢象升不由得心中又多了一分惊讶。
相对于孙传庭所搞得清屯充饷之策,他自己曾经搞过的因粮之策,就更是要依赖执行官员的节操了。也因此,他没有向皇帝提出来向全国推行的事情。
听到皇帝的回答,孙传庭也不在意,反而带点疑惑地问道:“不知陛下有何解决之道?”
文华殿内就这三个股肱之臣,另外就是自己培养地四个贴身内侍了,因此崇祯皇帝也不瞒他们,至少要给他们一点信心不是。
于是,他就对他们说道:“之前京师发生的事情,相信你们也有所耳闻。原武清侯府抄出了四十万两银子,原嘉定伯上缴了三十万两银子;还有原成国公府抄出了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原临淮侯府中抄出了一百万两银子。这其中,还不算田产商铺之类。这些银子,除了用来赏赐此次勤王军所立功劳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就可以用来给将士们发军饷,改良军械装备等等了吧?”
说到这里,洪承畴似乎想开口,崇祯皇帝料到他会说这军备上的花费,银子如流水一般地用掉,听着银子虽多,也终归会有用掉的时候。因此,他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而后对他们说道:“另外,朕估摸着,还能抄出上亿的财富,如此,可够卿等有一番作为了吧?”
听到这话,三个人,不管他们家境如何,经历多丰富,全都大吃一惊,上亿的财富,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
卢象升在震惊之余,很快回过神来,连忙担心地提醒道:“陛下,这怕是不妥吧?这么多银子,那是要抄多少家了?这……”
之前勋贵是犯了谋逆大罪,被抄家灭族,别人也不会说什么。可要是经常动不动就抄家灭族,那这样的皇帝,哪怕是卢象升等人,也是怕得了。
“卢卿放心便是!”崇祯皇帝一听,便微笑着说道,“朕是那种不讲理的人,是会随便抄家得人么?等他日朕准备好之后,公布罪状,相信卿等只会叫好!”
听到这话,卢象升张了张嘴,就不好多说什么了。不过孙传庭却是直性子,他还有话要奏道:“陛下,抄家所得终非正途,赋税这些才是长久之计!”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对于这种直肠子的臣子,他还是很喜欢的,就对他们说道:“三位爱卿皆是朕之心腹,那朕对未来的计划,就对三位爱卿交个底好了。”
听到这话,卢象升、洪承畴和孙传庭都不由得很是好奇,看皇上这样子,好像很有把握一样,对未来也有一个清晰的想法,可是,这个钱的时候,不就是历朝历代以来最难以解决的事情么!皇上到底有什么想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农事是一个国家地根本,如果粮食不够,则百姓无以为食,如今流贼之多,粮食不够就是明面上的主因。”崇祯皇帝说这话时,脸色认真了起来道,“因此,在朕的想法中,要控制粮食,价格不能上涨太多,就如建虏入关以来,粮食暴涨,朕现在有精力了,对于这种囤积奇居的做法,必然是要出手的。不过要是一直压制着粮价,就会如同江南那边一样,农民自己就改稻为桑,种植起更值钱,收入更高的其他农作物了。”
“因此,等未来朝廷有了实力之后,就会逐步减少田赋,朝廷平价收购粮食,就能始终控制住粮价了。”崇祯皇帝说到这里,见面前的三个人都面露吃惊之色,特别是孙传庭嘴巴一张,又想说话时,便伸手一拦,同时继续说道,“同时,朝廷要对经济作物征收相应的赋税,以及朝廷对于一些不想让其快速发展的,都要征收高额赋税,也就是说,以后的趋势,用赋税的高低来控制我大明的买卖产出,而不是再向以前一样,对什么都只是一刀切地收税,对什么地区都只是一个标准,还没钱了就加征,这些都要废除。”
听到这话,孙传庭终于开口说了,不过却是一脸诚恳道:“陛下英明,西北百姓土地贫瘠,实在是被赋税给压垮的,而不是西北百姓天生就是叛逆。如今流贼肆虐之势头,虽已被臣等镇压,可依臣之见,他日必定死灰复燃。如若朝廷以后从根子上解决,微臣敢保证,流贼平定,指日可灭!”
这三人中,其实要论起学问,当属洪承畴最高。他从小家境贫寒,是从偷听别人上课开始地学习之路,从小就有神童之称。可是,他对崇祯皇帝所说得经济方面地阐述,却听得半懂不懂的,不由得也问道:“如今光是赋税都已经征集到很多年后了,陛下还想减少田赋,难道朝廷靠征收其他赋税,就能补上不足?”
崇祯皇帝听了,呵呵一笑道:“粮田产出,其实还真未必有多少价值,最主要的,其实还是解决吃饱肚子的问题。以后朕会鼓励其他高价值行为,另外,再成立朝廷控制的商铺,专门用来做一些会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生意。嗯,就是卿等所想,这些事情就是要与民争利,或者说,民就不能参与进来,这是底线!”
看到三个臣子都想说话,崇祯皇帝便对他们三人摇头,同时解释道:“比如,朕刚才说过得粮食生意,朝廷也要做这生意,如同此时,粮商囤积奇居,抬高粮食的话,朝廷控制地粮商就保持价格不变,如此一来,那些黑心地粮商自然无利可图,就影响不到百姓生活了!”
这个例子算是浅显易懂,卢象升等人听了,便沉思了起来,不再想争辩了。这个国企地概念,他们算是初步接受了。
本来崇祯皇帝还想从货币发行再来阐述,但这个对于这个时代地人来说,可能还难以理解,他也就放弃讲解了。
“另外,朕会鼓励大明百姓创新,鼓励买卖,也只有买卖红火起来,才能带动货物的流通,从而让货物卖出更高的价值,进而带动货物更多的产出,赋税也就将更多。”
“举一个简单地例子,就如同丝绸,在江南是一个价,在京师这边,又是另外一个价,那么去了海外,比如那些西夷地国家,那又将是个高价,如果能卖去那些地方,则商人必定大赚。以前的时候,他只能赚一两银子,朝廷要是收他一两银子的税,他会愿意么?可如若他能赚五两银子了,那朝廷收其一两银子,他乐意吧?高赋税不一定会让百姓反对,只是看怎么个收法!”
这个例子很直白,让三个领兵大臣都是点点头,一脸若有所思地样子。
实在是他们受时代的局限,眼光只能看到自家地一亩三分地上,只能着眼于粮田上。如今被崇祯皇帝这么一开眼界,自然就给他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赋税世界。
崇祯皇帝此时,转头看了下殿外照进来的光线,知道自己已经说了很长时间,便不再细讲,总结道:“总之,卿等放心,抄家灭族的事情,朕必定是十恶不赦地人,才会如此对付他们。抄家之银子,只是解决目前朝廷之急需。朝廷财赋来源,也是另有规划,三位爱卿不必担心!”
听到这话,卢象升等人不约而同地奏道:“陛下圣明,学识渊博,高瞻远瞩,臣等不及也!”
如果说之前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敬重皇上,并为皇上能成为他们强大的后盾,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而感受到了崇祯皇帝的个人魅力,那么从此时开始,崇祯皇帝的学问见识,也让他们感到震惊和钦佩。崇祯皇帝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便是更上了一层楼。
崇祯皇帝对此,只是微微一笑。今天讲得很多内容,对于后世来说,其实也就是一个常识而已。可提前了四五百年,这么一说出来,就能震慑这个时代的精英人物了。
这个事情,其实不是今天的重点,他也没想着装逼,而是要讨论军队革新地事情,只是被孙传庭等人给扯远了。
于是,此时,他就再提军队革新。卢象升、洪承畴和孙传庭三人没有了后勤上的疑虑,便开始针对建虏军队的情况,给崇祯皇帝提出了一条条具体的建议,从而让御马监辖下的军队改制,有了具体的框架。
君臣四人,一直商议到天黑,才算有了个结果。而后,崇祯皇帝提拔王承恩为御马监掌印太监,开始随同卢象升等三人改编勤王军,先把具体的事情做起来。
:。:




崇祯窃听系统 176 军权在握(为月票五百加更)
有了崇祯皇帝透露的银两数目作为打底,卢象升和洪承畴以及孙传庭便针对建虏的情况,提出了几个方面的改编。
骑兵要组建,也同样分为轻骑兵和重骑兵两种。另外,又分出善骑射的轻骑兵以及骑马步兵两种。
这其中,重骑兵的作用就不用说了,当然是用来冲锋陷阵,冲垮敌人阵型用的。
善骑射的轻骑兵,主要是牵制骚扰以及追击溃敌用。
骑马步兵,主要用于机动,并且随时可用来保护或者抢占重要地点,己方军阵用。
火炮营也要组建,从红夷大炮到最小的虎蹲炮,都要有,以适应不同作战需求。基于建虏目前也已经有轻重不等的火炮,因此明军这边,数量上最好具有压倒性地优势,至少要胜出,对算互相消耗,必然也要达到耗死敌人的目的。
火铳手也要大量配置,这其中,火铳的打造一定要精良,绝对不能出现一用就炸膛的情况。
另外,车营也要组建,当然,这其中也要分轻重车营。所谓的重车营,自然就是能携带重炮,车辆非人力可拉,需要配置畜力牵拉的那种。这种机动性会差一些,可随大军行动。不过轻车营配置相对重量较轻的火炮,可人拉,又或者能用较少的畜力便能较快速地机动。
冷兵器部队自然也要有,比如长枪兵这种最普通,却又非常实用地兵种。不过长枪兵必须都要携带弓箭,临阵之时,长枪插于地,先快速射出尽可能地箭支,而后取长枪在手列阵迎敌。
1...6364656667...4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