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窃听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叫天
周遇吉自然没有幼稚到,觉得这一次鞑子骑军会和以前一样耍花样,只是骗骗这边,临阵之时会偏向两边。这种紧急情况下,鞑子头目肯定是下了死命令的。
于是,他立刻催着手下,长枪阵结阵,一排又一排。这一次,弓箭手都在卫河这边,没有弓箭手的有效阻击,长枪阵即将承受建虏骑军的巨大冲击。可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一定不能让鞑子骑军冲破阵线,攻到卫河边来。
再远处,图尔格压根就不管四散而逃的明国百姓了,又组织了五千多步军,没有阵型,就撒丫子跟在骑军的身后跑着冲向卫河这边。很显然,他知道自己之前出了昏招,这次是真急了。
天津城头上,孙传庭的脸色很严肃。这次出城的明军,秦军和勇卫营的步卒加起来也就一万人而已。实在是天津城太小,容不下更多的兵力。城里城外加起来,就一万五千人是极限了。而天津城也要防守,剩下的五千人不能派出去。
周遇吉那边,能否挡住建虏的这次攻势?
这一次的出城战,其实要好过预期,战场上突发的几个事情,最终都是有利于明军这边。
首先是二十来万人畜突然四散而逃,严重迟缓了建虏的增援反应速度,能够让大明将士在压力更小的情况下赶到了河边。
其次,是建虏主将的昏招,竟然以为还能用百姓来要挟如此重要之战,又让大明将士能更轻松地杀穿阻击之敌人。
然而,不管战事前期多有利于己方,孙传庭清醒地认识到,如今才是战场决战的关键时刻。周遇吉等人能否扛住建虏的前后夹击,能否坚持到援军的到来,能否及时烧掉通道,是这次战事的关键。
援军,援军快点到吧!就算沉着如孙传庭,也忍不住在心中祈祷了起来。可是,他也知道,为了不让建虏探马发现,洪承畴所部的援军,离得有点远,并不一定能马上赶到增援。
而在通道这边,一条通道已经燃起熊熊大火,烧得岸边厚实地冰层都开始融化。这里,建虏是过不来了。
周遇吉转头看向另外两条通道,眼神中已经带着一点焦急。新上来的白甲兵,又是之前一直在休息,体力充沛,一上来就显出了战斗力的强悍。岸边的明军将士,竟然几次都没有引燃通道上大火。
“他奶奶的。”周遇吉抹了一把脸,顾不得休息了,立刻带着亲卫杀了过去。
这个通道,必须马上烧掉!
崇祯窃听系统 164 胜负已定(为老衲欲成魔长老加更4/4)
然而,建虏显然也知道,这两条通道绝对不能被明军烧掉。因此,不但派来了白甲兵,而且这白甲兵一个个都状如疯虎,就想冲上岸,把岸边的明军打退。
就算周遇吉带着亲卫冲了上去,可还有另外一座通道,没有一个勇将坐镇,渐渐地就被白甲兵越杀越尽,眼看着就要攻下通道了。
这个时候,秦军有分兵过来,一名百户见此,忽然大喝一声道:“搞什么,都给我把衣服脱了!”
他的这个话,顿时让他的手下都吃了一惊。
原本明军穿得就是最普通的棉甲,不但在这鬼天气能保暖,而且多少还能有些防护作用。可要是脱了,就这时候?什么意思?
没人想明白这个,不是应该握着兵器赶紧冲上去么?于是,有兵丁紧急之下立刻提醒道:“韩百户,快冲吧,要不白甲兵冲过来了。”
“他娘的,就让这些建虏看看老子的纹身!”韩百户喊着,已经手脚麻利地脱下了那身棉甲,不但如此,还连带着把里面的棉衣什么的也脱了下来,看样子,还真要脱光衣服了。
见此情况,一个千户着急之中厉声大喊道:“韩乐宇,你他娘的发什么疯?”
然而,韩乐宇没有理他,而是冲身边的手下命令,让他们也脱衣服,而后又从岸边的勇卫营将士大喊道:“猛火油呢,拿猛火油来,烧他娘的!”
听到他这话,周边的大明将士们稍微一愣,随后就立刻回过神来,明白韩百户的意思,是猛火油撒到衣服上,然后再拿着火的衣服去烧通道。
这个方法总比眼下这拼死厮杀要好!
顿时,韩百户身边的秦兵纷纷开始脱衣服,而手中还有猛火油的勇卫营将士,则抱着猛火油罐冲了过来,往韩百户铺地上的衣服用力一砸,顿时,猛火油流了一地,浸湿了地上的衣服。
一件、二件、三件……二十多名大明将士的衣服全部脱下,动作飞快地去占油。而又有其他明军将士,已经点燃了浸了猛火油的衣服,顿时,烈焰“轰”地一下燃烧了起来。
一开始,河对岸正在关注战事的多尔衮,看到白甲兵已经快冲到岸上,不由得心中稍微松了口气。而后,他就看到快增援到岸边的明军,突然开始脱衣服,甚至有人都光着上身,就把他给看糊涂了。这种时候,在这样的战场上,怎么都不会出现这一幕才对吧?
而后很快,他就看到对岸燃起了大火,顿时,他一下明白过来,脸色一下就白了。
通道上的白甲兵自然也能看到,也都急了,那么大的火,肯定没法扑灭的。这都快冲到对岸了,难道要前功尽弃?
只见光着上身的韩百户,握着一杆长枪,枪头上就裹着燃烧的棉衣,胳膊上的肌肉隆起,还真别说,他身上就有纹身,似乎还是左青龙右白虎,用力之下,似乎活了过去。嗷嗷叫地一下便往通道处冲了过去,瞅准机会便往白甲兵身上捅去。
枪未到,炙热的感觉就扑面而来。可是,这些白甲兵也不愧是满清精锐,竟然没有后退,同样嗷嗷叫地用武器来挡、劈燃烧地长枪头。
和韩百户一起冲过去的几名同袍,那长枪就被劈了,掉落边上的冰面上去。唯独这韩百户,还真是一身力气,猛地一甩,长枪头急震,竟然一枪头打在当面白甲兵的脸上,顿时,收拾了一个,随后长枪便往通道地面的木板上一砸。燃烧正旺的棉衣一下就引燃了原本洒在那里的猛火油。不管是尸体上还是通道地板上,不管有没有鲜血,都立刻燃起了火势。
刚才还骂韩百户的那名千户,此时瞅准机会,更是带着手下长枪兵,用长枪乱捅,在火势凶猛地帮助下,就算是白甲兵不要命了,也没法阻止这一切了。
“哈哈哈……他娘的鞑子,让你们瞧到老子的青龙白虎了吧!”韩百户见此,大笑着喊道。
可谁料,此时有冷箭飞来,一箭射中了韩百户的胳膊。
“呸!”韩百户却只是皱眉了一下,随后冲对岸吐了一口,同时大喊道:“盾牌,盾牌掩护!”
与此同时,另外一侧,勇卫营那边也看到了秦军的应对方式,自然有样学样。特别是周遇吉正面挡住了白甲兵的猛扑,就更顺利地烧着了通道。
多尔衮看着燃起的大火,知道从这三条通道增援对方的意图没法实现了。他没有骂人发脾气,而是立刻传令道:“快,立刻寻找其他过河地点,不管是跑也好,滚也好,都给本王冲去对岸。”
他这个命令,显然就是欺负对岸明军不多。没有通道就没法大规模地立刻增援,可卫河毕竟是冰封的,不计代价,从上下游地冰面上过去,多少还是能过去一些的。
不止如此,多尔衮又立刻发布了第二道命令道:“急调后军岳托、豪格所部增援,不用管尾随的明军了,那是虚兵。”
之前的时候,他的兵力分布,主要是在队伍两头。特别是队尾,因为明军跟随,更是布置了重兵。可没想到,如今队伍的前头突然爆发如此激烈的战事,让他一下措手不及,中军这边的兵力,是没法全部调上去的。因为至少还有十多万明国百姓要看押。如今北岸发生这么大的战事,这些明国百姓又不是瞎子,都有点跃跃欲试,想要趁机逃跑了。
这种情况下,他只能用最快的速度,把布置在队尾的兵力调上来,投入对岸的战事中。
他着急的同时,天津城头的孙传庭,平时一直面无表情的脸上,竟然罕见地露出了笑容,同时自言自语地说道:“不错,不错,这把火烧得好!”
说完之后,他便转移了注意力,去看岸上步军和骑军之战了。至于卫河南岸的建虏四散而开,零星过河的做法,他压根就没在意。
岸边上的周遇吉,把手中长枪往地上一柱,休息的同时,他也看到了建虏接下来的动作,不过却一点都不还,立刻开始指挥岸边的这些人马,沿着河道巡视,建虏要是敢零散地过河,这边就能以多打少,来多少能灭多少。
忙完这些,他看到秦军中的那些赤膊汉子,知道是他们这次建功了,便大声笑骂道:“冻死你们这帮关西汉,还不快趴衣服穿了。”
韩百户等人一听,都是笑着开始找地上的尸体趴衣服穿了。他们在退下来之后,所站地方就是一处沟壑,四周都是尸体,先扒些衣服穿里面,才能去趴那些盔甲穿。
韩百户的胳膊受伤,就用脚踢着地上的尸体。原本他是想着踢开尸体,找一具差不多身材的衣服穿。这时候,他们才不会管地上死得是明国百姓还是建虏什么的,有衣服穿就成,其他都不重要。
可谁知,他一脚踢了下,尸体滚到一边,压到了另外一具尸体。那个尸体受重,明显躲了躲。
“他娘的,还有个装死的?”韩百户心情正好,笑骂着过去,那尸体一看就是大明百姓,还是个女子,他自然是不怕的了。
这具尸体就是高青菊了,她躲着装死,突然看到一个打赤膊的发现她,心中害怕,连忙求饶。
韩百户见了,咧嘴一笑道:“怕什么,我们是官军,奉旨来救你们的。来,正好,帮我包扎一下!”
高青菊一听,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同时也看到他胳膊上有个断了箭支,便连忙答应一声。生死都见多了,对于见血,自然已经不在话下了。
而在岸上,满清骑军犹如一股洪流一般,没有丝毫停留,一下撞进了枪林之中。第一批撞上去的轻骑,顿时被斜插着的长枪,连人带马刺了个对穿。可同时,巨大的惯性,也一下砸塌了枪林,不少明军将士被撞飞。
这种战事,是最激烈的。不管是建虏还是明军将士,个体的力量份外的渺小,只能身不由地撞人或者被撞,没有其他选择。
满清轻骑撞破了一层又一层的明军阵型,终于力竭,再也撞不动了。骑军一动失去了行动力,那就成了待宰的羔羊,绝非后世电视上那种骑在马上停着不动,却还能左砍右杀的。没法闪躲,还没法前扑接力,又怎么可能是步军的对手。
顿时,这些满清轻骑,就立刻成了被屠杀的对象。不过也是因为他们的牺牲,为他们后续冲过来的步军打乱了明军的阵型。
一般来说,在这个时候,建虏的士气必将高涨,而明军这边,因为阵型被冲乱,肯定会慌乱。
然而,卫河上熊熊燃烧地大火,却一改这种一般情况。明军将士们都知道,通道被烧掉了,身后安全了。而满清鞑子则有点绝望,他们已经失去了这一次冲击明军阵型的意义。
对这种情况,远处的图尔格显然也看到了。他的脸色异常难看,不过还是在努力着,让身边的人通过号角传令,继续进攻。甚至为此,他不惜再抽调兵力前去增援。如果能击溃眼前的明军,那一切都迎刃而解。就算不能,只要击穿明军阵型,到达岸边,牢牢地守住一处岸边,那也能接应到对岸的军队。
在这片平原上,四散而逃的大明百姓,能逃得都已经逃掉了,没法逃的,都躲了起来,让出了巨大的空间。那些没有让的,也已经被鞑子杀了。如今能看到的身影,就只有鞑子和明军将士。
鞑子这边,拼命往河岸边冲;而明军这边,大部分兵力都在拦截,还有小部分兵力,则沿着卫河上下游巡哨,防止对岸鞑子过河。
喊杀声,在卫河北岸响彻天空。
后续地鞑子赶到之后,人数上明显要比明军多一些。他们或者也知道,如果不能冲到岸边的话,等待他们的就是失败的结局。因此,他们一个个厮杀起来,也都是非常地拼命。
他们的这种拼命,让明军的伤亡很大。而这,也让多尔衮的心中稍微有了一点安慰。此时的他,心中甚至升起了一线希望。或许,北岸这边,都不需要南岸的增援,凭着他们自己就能击溃这支明军呢!
然而,他的这个想法才刚冒出来,他忽然就感觉到有什么不对,连忙抬头远望。
只见在他视野的尽头,遥远地北方,有烟尘滚滚上天。就只是这么一看,多尔衮就立刻判断出来,那边有骑军过来,而且是大量骑军,才能带起如此之多的尘土。
“谁得骑军?”多尔衮的脑海中,第一时间闪出这个念头,有点疑惑。
以他的经验判断,正过来的骑军数目有点大,明军应该没有这么多骑军。可大清骑军过河的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在后面防着卢象升,难道是关宁军赶来了?
一想到这,多尔衮先是吓了一跳,可很快,他就否了这个想法,因为他相信皇太极,约好了这个时候攻打宁锦策应关内,就绝对不会让关宁军入关的。
如此一来,他就想不明白了,来得到底是何方神圣?
这个时候,不但飞扬的尘土可见,就连隆隆地马蹄声,都如同天边的惊雷,滚滚而至,沉闷,却又扣人心弦。
突然出现的骑军,甚至都让没有交战的鞑子都好奇地转过头,想要看看是那一边的骑军到了。而明军这边,却事先有告知,一听如雷的马蹄声,便知道是援军到了。顿时欢声雷动之下,顿时力气倍增,立刻明显地看到红色波浪开始向前滚动。
“杀……”
远处,出现了无数地骑军身影,都是身穿红色,远看就像红色波涛滚滚而来,那气势,不要太惊人。
南岸的多尔衮,一下傻在了那里,就他目测,对岸的骑军至少有两万左右,明国哪来的那么多骑军?完了,完了,北岸完了!
而图尔格也是吓傻了,两万左右的明国骑军冲杀而来,这仗还怎么打?根本没法打啊!
明知没有赢的希望了,建虏也是人,顿时,所有人都如同图尔格一般,或骑马,或撒开脚丫子,四散而逃。
北岸战事,随着大明援军赶到,胜负已分!
崇祯窃听系统 165 关键人物崇祯皇帝
多尔衮呆呆地看着北岸,当他看到一条红色的线在远方出现的时候,他就知道,北岸那边完蛋了。
因此,当他看到对面的大清军队,犹如过街老鼠一般在抱头鼠窜时,却无动于衷。因为他知道,这个情况必然会出现。对岸,再没有机会了。哪怕后面岳托、豪格所部都调过来,也已经没有机会去挽回败局了。
听着对岸明军喊起了“万胜”的喊声,多尔衮的脸色非常地难看。这种情况,他是第一次见到。说句心里话,他是真不想听到,就希望自己一辈子都听不到明军的这种喊声。
可是,这一次,终归是听到了!
这一战,北岸的大清军队,能逃掉的,估计也就是骑军了。至于那些步卒,根本就跑不过四条腿的明军。初步估算,估计会损失一万人马左右。这对大清军队来说,又将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损失,对己方的士气打击绝对很大。
这么想着,他便转头环视南岸这边。果然一如他所料,北岸的明军士气有多高,那么南岸大清军队的士气便有多低。很显然,很多人都无法接受大清军队战败的事实。
转回头,当多尔衮再次定睛去打量对岸的明军时,忽然,他的眼珠子一凸,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
就见对岸,刚才滚滚而来的明国骑军,胯下坐骑竟然是五花八门,什么马都有。
他虽然才刚壮年,可大部分时间都在军中渡过,因此只看一眼,就能发现,对岸的明军胯下,很多都不能称之为战马,根本不可能达到战马的要求。更有甚者,他竟然还发现姗姗来迟的明国骑军中,竟然还有人是骑着驴骡之类的。
顿时,他感觉一口老血都想喷出来。
刚才的情况,任谁见了,都会以为是明国骑军来增援了。事实上,也确实,冲锋在最前面的骑军,就是秦军和勇卫营中的骑军。再后面的,只能算是骑马(骡驴)步兵。都能看出来,有不少步卒的骑术实在不怎么样,只能勉强维持在马背上不掉下去而已。
这样的两万骑军,和想象中的两万骑军,战力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北岸的大清军队真要发现只是这样的明国骑军,也不会不加抵抗,就狼狈地四处而逃了。
如今已经逃散,就不可能再有勇气去打仗。再说了,跑散了的大清军卒,又如何是士气如虹地明军对手?
一开始,多尔衮的心中是非常懊悔的,觉得北岸的战事,不至于败得如此难堪,要是稳扎稳打的话,要是知道来增援的明国骑军只是这种货色的话,说不定还能逃回一部分也不一定。
可过了一会,当多尔衮的眼睛就盯着那些五花八门拼凑起来的代步畜力时,忽然回过神来,脸色顿时一变,变得异常难看。就好像比他刚才打败仗的时候,都还要难看。
因为他发现,明军的这次战事,能做到这一步,实在太超出他的意料了。几乎每一步,明军的所作所为,都和他印象中不一样。
比如,勇卫营和秦军,明明应该是在大清军队的屁股后面才对,可为什么,突然就出现在了这里,而且看样子,是早就料定大清军队会从这边走。因此不但天津城内有伪装,而且还把埋伏藏得那么远。更为可怕的,就是他们胯下的这些五花八门的畜力。
之所以多尔衮的脸色如此难看,是他认识到了一点。一盘散沙地明国或者明军,哪怕他们个别军队再精锐,也一点都不可怕。也因此,明国虽大,可大清入关,却能视同无物。
然而,如今多尔衮发现,明军不但联合起来,不再一盘散沙,而且明国的动员能力,也非常地让他意外。对岸的那些驴骡之类且不说,光是那些五花八门的马,他就能看出来,很多应该都是有钱人家的马,甚至有不少名贵品种,还有种马母马之类的。
明国为了这一次战事,竟然能把这些马都拼凑起来,岂不是能证明,明国的动员能力有多强大!不管这个动员能力,是否胁迫还是自愿,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想想明国如此庞大的疆域,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以后要是真能像这样动员,那大清只是区区一个酷寒的辽东,还怎么和明国打下去?
哪怕多尔衮不是很懂明国朝廷的事情,可也清楚,这绝对不是卢象升能搞定地事情。想到这里,他不由得转头西望,看着那个方向,心中想到了一个人。也只有那个人,才有这个能力去征集这么多的五花八门地马吧?
得到这个结论,多尔衮都已经无心去看北岸的情况了。他的心情格外沉重,同时也有些疑惑。如果紫禁城里的那个人真有如此能耐,那为什么前些年就感觉不到呢?不管怎么样,都已经登基十来年了,真有本事的,应该早就显露出来了啊!
且不说多尔衮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就讲天津城头,孙传庭早已站在城垛处,难得露出笑容地捋着自己的胡子,看着城外地一切。
到处都是骑卒在追杀四处而逃的鞑子,甚至有不少地方,都能看到一群群地大明百姓,把落单地鞑子围住,让明军能早点赶过来抓。又或者,彪悍一点的大明百姓,都直接动上手了,多少个人就围着一个鞑子打,估计等那些围着的人群散开,地上也不会有人形的东西了。
自从鞑子入关以来,给大明百姓造成了多少苦难,如今有了这个报仇地机会,谁还会手软?
孙传庭心中想着,目光再次移动,便看到了远处正由一队骑军护卫的帅旗,是三边总督洪承畴过来了。
于是,他便笑呵呵地下了城头去迎接了。
这边的战事已经结束,在满清军队的后军,信使才疾驰而至,飞奔军中。
“什么?”岳托听了军令,顿时吃惊地睁大了眼睛,大声确认道,“秦兵和勇卫营在卫河以北?这怎么可能!”
“是不是认错了旗号啊?”豪格也是睁着两只牛眼,大声喝道,“到底是怎么搞的,明军主力不是在后面么,还把老子都调后面来防着。”
他这么一喊,岳托却已经在最初的大惊之后,已经回过神来了,立刻急切地对豪格说道:“叔王急调,那肯定是不会有错的。战事要紧,必须马上增援!”
豪格听了,不由得大声嘟囔道:“该不会又是明军的诡计,想搞什么步骑分离吧?”
一听这话,岳托的脸色顿时就变得异常难看,看着豪格的眼神都有点不善。他压根就不理豪格了,立刻传令,带着他的手下赶往前军去了。
这一次他们作为后军防备明军,压根就没有步军。这个豪格的脑子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会想到步骑分离,分个鬼啊!
豪格看到岳托急急地走了,他转头看看后方,最终无奈,也立刻下令赶往前军。不管怎么样,军令一下,任何人都不得违背,否则军令可不会认人的。这一点,至少这时候的满清,还是执行地比较坚决的。
这么大的动静,夜不收当然很快就获悉了,也立刻将情况禀告给了卢象升。
“好!”卢象升一听,不由得大喜道,“建虏如此匆忙离去,定然是前方战事不利。看来卫河之战,我军大胜!”
他一听岳托和豪格所部匆忙离去,就立刻得出了结论,很是高兴。
说句实话,虽然事前已经进行过周密布置,可他还是有点担心的。战事的胜负,实在不是事先有周密布置就一定能赢的。各种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原本以为必定会赢的战事一败涂地。可如今得到确认,卫河那边的战事定然是赢了,而且很可能还是大胜,才让建虏军队的调动如此匆忙,甚至都不管自己这边,想着这些,卢象升就大大地松了口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