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窃听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叫天
说句实话,这些天来,一直是东厂在做事,或者说在明面上做事。查这个,查那个,搞掉了这个,搞掉了那个,甚至还干掉了大明首辅,曹化淳就在担心,他和其他人的关系算是彻底完蛋了,要是他们联合起来攻击他,到时候也不知道皇帝还会不会护佑着他?
就如同方逢年此时,一口一个魏逆,就把曹化淳给吓到了。
崇祯皇帝对此,其实也是心中有数,因此他便开口淡淡地说道:“朕在这里,哪来的魏逆?”
面壁中的方逢年听到曹化淳的话,正吃惊之时,又听到了皇帝的话,顿时,吓了一跳,连忙转过身子,看到皇帝果然站在牢房外面,吓得立刻伏地奏道:“罪臣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着他,崇祯皇帝略微沉默了一刻后,才冷冷地问道:“你可知罪?”
方逢年依旧伏在那里,不敢抬头,只是回奏道:“罪臣鬼迷心窍收了银子,罪臣知罪!”
大明官场上谁不贪腐?要是每个贪腐的人都要抄家的话,那大明也就完了。不管是为了大明,还是为了将来的自己,他都不想让皇上重罚贪腐官员,因此才会为他们说话,顺便收点银子。
崇祯皇帝听了,却是冷哼一声道:“看你面壁思过,还以为你想通了自己犯了什么罪过?看来,朕是高估你了!”
ps:下周五上架,肯定暴更,上架后没有了字数地制约,暴更可以交给我,但是订阅,最重要的订阅,千万不要忘记来订阅。一般是周五十二点上架,订阅越多,码字动力越足,暴更就越多!不在阅文看的朋友,来给个首订也行,千万支持啊!
崇祯窃听系统 118 君臣关系
方逢年听了不由得一愣,之前曹化淳不就是为了收取那两名贪腐官员家属银子的事情抓了自己么?怎么听皇上所说,真正对自己不满的,其实不是这个?
他能成为内阁辅臣,说明他并不傻,只是稍微一想,心中便一惊,大概明白了,肯定是皇帝知道了自己的心思。
这么想着,方逢年忽然有一种被皇帝看透的感觉,这让他被曹化淳审讯还要感到不安。什么时候,崇祯皇帝能对臣子洞若观火了?
依旧不敢抬头,伏在那里继续回奏道:“罪臣辜负圣恩,请陛下处罚!”
崇祯皇帝看着他,就是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对于方逢年,收贿赂,为贪腐官员说话,这种事情在眼下不要太正常。如果因为这个事情就大动干戈,那满朝文武都会惶恐,甚至会逼迫他们抱团做出一些难以意料的事情,这是崇祯皇帝所不愿看到的。
之前的时候,杀王之心等御马监的太监,一是因为他们是皇帝家奴,生杀予夺全凭皇帝一人决断,谁也说不得什么。二是王之心等人所犯罪行严重影响了大明王朝的稳定,直接就败坏了几支亲军,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容忍的。
另外,崇祯皇帝毫不犹豫地砍了首辅刘宇亮的脑袋,那也是因为刘宇亮犯下欺君之罪,竟然敢谎报军情,颠倒黑白,贪生怕死却说成功劳不小,还为了一己之私攻击有功的地方官员。这些行为,任何一个君王也都不会容忍的。因此,杀了刘宇亮,和大部分官员也并不会有直接关系。
当然了,崇祯皇帝杀的大臣武将也已经不少了,如果一直不管不顾地杀下去,刻薄寡恩的评价就跑不了,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背负着这种评价,不说后世如何,对于治理朝政也是有负面作用的。
至少有这样的口碑之后,肯定有一些有底线的官员,不会愿意当这个官的。所谓君择臣,臣亦择君,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所谓有的是愿意做官的人,那么这些人做官的真实意图就要打个问号了。用后世的话来说,君主不行,还冒着大风险做官,难道是冲着为百姓服务去的?很显然,这样的官员更多的,怕是有一己自私的需求吧?
要靠这样的官员治理天下,能治理得好么?
所以,君主的声誉,也是要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崇祯皇帝在知道方逢年这边没有查出更多问题的时候,就决定区别对待,而不是一个个的都杀头问罪了事。
或者说,任何一个有点脑子的当权者,在普遍贪腐的背景下,因为一点贪腐就一律杀杀杀。哪怕是在后世,香港被英国殖民统治的情况下,黑警成了普遍情况下,也只能是成立廉政公署,抓为首的黑警,赦免大部分普通黑警,从而迅速稳定了香港的治安。如果当时英国殖民者不管不顾地一律抓抓抓的话,估计会引来黑警的暴动而得不偿失。
盯着方逢年好一会,崇祯皇帝才冷冷地说道:“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最重要的是,有担当!否则的话,就算你成为内阁辅臣,又有何用?一遇大事,就怕担责任,不敢做事,不敢得罪人,何以忠君报国?”
边上的曹化淳听到这话,不由得微微侧头,瞅了一眼皇帝,他心中感觉,怎么皇上好像也是在说自己?
自己之前不就是有这样的心思,只是被皇帝逼迫,没有退路,一直在做事。
而地上的方逢年听到这话,此时确认无误,皇帝是看穿了自己上书辞官的真正原因。不过他并没有多少悔过,暗自在心中回奏皇帝的话:要是你这个当皇帝的圣明,能分清好坏,不会因为他人弹劾就对臣子喊打喊杀,那自己也不会如此担心。我就怕得罪满朝文武后,你听信谗言而处罚我的话,我也不会未雨绸缪,想着避开那个风头!
崇祯皇帝不知道他心中所想,依旧在说话道:“你看卢尚书,如今统领天下兵马和强大的满清军队交战,责任大不大?可朕旨意一下,夺情起复,他便不再守孝,立刻赶来为朕分忧。哪怕朕之前有降罪于他,也没有任何怨言,依旧在为朕征战。你自己想想,你可有他的这份担当?”
降罪于卢象升,其实是原来崇祯皇帝的锅,不过此时的他,也必须背了。
方逢年听到这个例子,不由得心中一愣。说起来,还真是,卢象升确实是个有担当的人!这一点没人能否认!
可天底下有几个卢象升,出了卢象升这样的人,那也是异数而已!
他的心中,如此宽慰自己,给自己找了一条理由。
“还有,就连举人出身的晋州知州陈弘绪,都比你有担当得多了。”崇祯皇帝说话的声音大了一点,让方逢年听得好像皇帝对自己很是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意味,“作为晋州的父母官,替朕守牧一方,在首辅的强迫之下,却依旧能坚持住底线,不放祖宽这等败类之军进城祸害,这又是一种担当,你可有之?”
“换你是卢尚书,陈知州,你的选择会和他们一样么?”
听到这个话,方逢年真有点震惊了。他伏在地上,在内心问自己,卢象升且不说,可连举人出身的陈弘绪,都比自己有担当?要是自己处于他的那个位置,在那样的背景之下,是否真能和他一样去做?
如果说,卢象升对他的触动还没什么的话,因为陈弘绪只是举人出身,他们这些进士出身的人,天然就看低他们一等。可是如今,还入不了他眼的陈弘绪,却都比他要做得好,要有担当地多了,这个事情对他的震撼就大了。
崇祯皇帝盯着他,仔细看着,发现方逢年的身子都略微有点在抖。他便明白,自己所说得话,应该是打击到他了。
得到这个结论,他心中便松了口气,既然这样,那就还有救。于是,他就又说道:“当然,朕也知道,没有担当,无非是有一种借口,害怕朕会责罚担当的人。也可以说,是对朕没有信心的一种表现。”
听到这话,方逢年没有再沉默,声音有点低,立刻回奏道:“罪臣不敢,罪臣确实没有担当,有负圣人教诲,有负君恩!”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人臣忠君的一种表现,至少在士大夫口中,是这么倡导的。可是,真能做到这样的臣子,相信历朝历代以来都是很少的。
崇祯皇帝听了,看着他说道:“至少在证明你有担当之前,辅臣是没资格做了。朕可以再给你一个机会,让你证明自己。”
一听这话,方逢年心中黯然,同时也是松了口气,而后又心生感激,连忙回奏道:“陛下教诲,罪臣铭记在心,不敢再忘。”
“战后,你且去当个德州府知府,好好地做好战后重建。”
崇祯皇帝说完这话后,便没有再停留,转身离去。
他心中其实明白,方逢年要证明他的担当,而他,也要用具体行动来证明,他这个当皇帝的,不会让有担当的臣子受到报复!也唯有如此,手下才有更多有担当的臣子!
崇祯窃听系统 119 诸臣误朕
在家养病的方逢年被东厂抓入大牢,这个事情不可谓不大,很多官员都在关注这个事情的后续。
虽然方逢年死不死,对他们来说关系不大。可如今这个时候,时机却有点特殊。
御马监掌印太监王之心等人,首辅刘宇亮全都被砍了脑袋挂在那里警示后来人。隐隐感觉,似乎有一场暴风雨要来临,而且不管是什么官员,只要犯事了,被东厂抓了,基本上就在劫难逃。
对于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众多官员也不得不想起了天启朝时候,掌握东厂的魏忠贤,利用东厂的特殊,不知道抓了多少人,又搞死了多少人!
因此,满朝文武,可谓是人人自危。有的人,已经在想着要去抱曹化淳的大腿了,而有的人,则开始串联,试图就方逢年这个事情上和曹化淳过招,一时之间,京师这边也是另类的风雨欲来。
然而,让他们怎么都想不到的是,他们还没有做出行动,东厂那边就很快放出了方逢年,除了查抄脏银之外,连贬七级,从正二品一直贬到了正五品的德州府知府,去那个被满清军队攻破后的废墟为官。
惊讶之余,他们也很快打听到了一些细节,比如说是皇帝亲自驾临东厂大牢,因此方逢年才有了这个处罚,而不是他们所想象中的杀头之罪。
如果要是没有之前杀了内外廷的高级官员的话,这些官员很可能会认为,对方逢年的处罚太重了。毕竟也就一千多两脏银而已,却降了那么多级,还被罚做废墟地的父母官。
可此时,他们却一个个心中松了口气,认为这样处罚方逢年,那是皇帝仁慈!
同一个事情,期待值不一样,得到的结果就是这样不同。而这,也是崇祯皇帝要区别对待的目的之一。
不少官员跑去慰问方逢年,毕竟他可是从东厂大牢里出来的。这在文官看来,也是荣誉来的。
他们在方逢年的面前,一个个义愤填膺,痛斥东厂,痛斥曹化淳。原本以为,这会引起方逢年的共鸣,可没想到,方逢年的态度却很冷淡,只是对他们说道:“老夫有负圣恩,何来抱怨?做官做久了,都忘记做官的本份了。你们啊,要以老夫为前车之鉴,做好自己的本份,不要辜负圣恩!”
这个世道,有几个人愿意听这种逆耳之言,反倒感觉是热脸贴了冷屁股,不免不欢而散!
由此,内阁辅臣,刘宇亮被杀,方逢年被贬,内阁就只剩下了薛国观和杨嗣昌。大明帝国那么庞大的疆域,每天的奏章都不知道有多少,才两个辅臣而已,实在是有点少了。
当然,在大明朝的历史上,两个辅臣其实还不是最少的。在万历末期,曾只有一个辅臣,也就是叶向高,持续了七年,人称“独相”。
此时的崇祯皇帝,知道济南失陷的消息会很快传来京师,到时候朝堂上的重心,肯定是这个事情。因此,他便赶在消息到达京师之前,想先补上一些辅臣来处理朝政。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下旨催了之后,吏部尚书最终还是苦着脸说没有候选人可供廷推。
有那么一刻,崇祯皇帝还以为是那些臣子担心入了内阁被杀,毕竟首辅就是被砍了首级挂在正阳门上的。不过回过神来后,他就觉得不是这个原因。毕竟方逢年,他就放过了。
因此,崇祯皇帝奇怪之下就问吏部尚书田维嘉道:“何以到如今连个名单都没有?这算算日子,也过去了好几日了吧?”
田维嘉的表情有点尴尬,无奈回奏道:“陛下所提之辅臣基本条件或者略微有些模糊,百官就怕自己不符合条件而不敢报,故此无法给出廷推名单!”
其实,想当官的人,还是有的。但是吏部尚书和科道掌印官这边怕啊,要是被东厂查出来不符合条件而列到廷推名单上的,那是要负连带责任的。
要是以往的话,只要和厂公曹化淳商量好,说不定还能以此捞不少外快。可如今,那曹化淳变了性子,东厂还异常活跃,已经被东厂查出了几个大案,结局最好的方逢年,都是连贬七级。如此严峻的形势,他们承受不起可能的后果。
崇祯皇帝听到他的回答,就有点无语了。因为他记得很清楚,廷推官员的基本条件是:奉公廉洁,要有地方为政经历,且政绩良好以上的封疆大吏。
按理来说,这个条件应该是最基本的条件了,要求也是一目了然,不至于有模糊之意吧?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皱了眉头问道:“田卿说明白点,有什么地方模糊的?”
“这……“田维嘉有点犹豫了,不过随后回过神来,这样犹豫回答属于御前失礼,就连忙补充道,”不知陛下要求的奉公廉洁,是具体到一个什么程度?“
这话一说出口,联想起之前王承恩所招供的,崇祯皇帝就立刻明白了。
看来这大明朝,基本上是无官不贪啊!这算是眼见为实了!
想着这个,崇祯皇帝不由得摇头,从另外一个侧面来说,也亏得整顿了厂卫,如此才能让百官忌惮,不敢为所欲为。要是不整顿的话,就如同原本的崇祯皇帝一般,被外廷官员勾结厂卫联合欺瞒,估计也只有到上吊前的那一刻,才会醒悟过来,从而发出“诸臣误朕”地绝望控诉。
吏治败坏如此,法不责众,也只能考虑仿效后世香港整治黑警的做法了。不过不是现在,而是要等战后。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没了继续谈下去地兴趣,挥手让田维嘉退下了。
宫里裁撤人员的事情还在继续中,毕竟这是大事,不是一下就能搞定的。有关银行地事情,崇祯皇帝这几天也在操心。
他发现,这个时代,银行的雏形已经有了,不过不止是钱庄、票号,其实还有当铺,而且利率很高。按后世的算法来算的话,全都是高利贷。国家层面的银行一旦搞起来的话,利润绝对可观,但是会与现有的那些从事者有利益上的冲突。
不过这些先不管,在济南消息传来之前,至少先挂个牌子,免得被后面的事情所影响。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选了一间没收的商铺,挂了个牌子出去:大明皇家银行!
嗯,大明皇家银行就是这么静悄悄地开业了,其实里面什么都没有,就只是一个招牌而已。
但是,这个名字太大了,“大明皇家”,一听就知道这是宫内的,有人自然关注到了,不过还没等他们去搞清楚怎么回事,卢象升的急递便到京师了。
崇祯窃听系统 120 朕亲自领军好了
“什么,满清军队突然南下,攻打济南府了?”
“德王不是在济南府么?宗藩要是失陷,这在我大明朝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啊!”
“对啊,要是满清军队拿德王来要挟怎么办?”
“……”
满朝文武,一听卢象升的急报,都是非常震惊。最为关键的,不是又一个城池被满清军队打下来了,而是宗藩失陷。
在大明朝的历史上,明英宗被也先俘虏,这是大明朝的奇耻大辱。不过大明朝没有妥协,立刻另外立了一个皇帝。如今这个事情虽然不是皇帝被俘,可藩王被俘,也是从未有过地事情。
皇上是要脸面的人,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摆在他的面前,一方面是朱家的骨肉之情,一方面是朱家的脸面,将来让皇帝如何抉择?这对大明朝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得不得了的事情,皇上肯定会震怒。
想着这些,不少官员不由得幸灾乐祸了。卢象升不是很牛么,不是很得皇上宠信么?这下好了,犯下这么大的事情,就算你再得宠又如何,这下肯定是完蛋了吧?
包括范永争那边,闻讯更是大喜,知道他哥的计划已经得逞,如今便是京师这边配合就成了。
于是,他联合其他商人,纷纷发动他们在朝堂上的代表,开始上奏章弹劾卢象升,强烈要求卢象升为此负责!
就这,范永争觉得还不够,又对范福交代道:“你趁着宫里出来采买之时,联络宫中之人,让他们在宫里也传播这个事情。大老爷来信是要求趁这个难得的机会,一定要扳倒卢象升!”
范福一听,立刻点头答应,匆匆地去忙这个事情了。
至此,可以说在京师,随着卢象升的这份急报一到,几乎整个舆论都是一边倒,强烈要求处罚卢象升。
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皇帝为此非常震怒,命杨嗣昌议文武诸臣失事罪。
五月初一日,杨嗣昌奏失事五事:曰守边失机;曰残破城邑;早失陷藩封;曰失亡主帅;曰拥兵观望。
于是蓟镇总监中官郑希诏,分监中官孙茂霖,顺天巡抚陈祖苞,保定巡抚张其平,山东巡抚颜继祖,蓟镇总兵吴国俊、陈国威,山东巡抚倪宠,援剿总兵祖宽、李重镇,及他副将以下至州县有司,凡三十六人同论死。被贬削者为数更众。
而统领天下兵马作战的卢象升已经战死,死后尸体都不得收敛,达八十天之久;第二年卢象升的夫人请求抚恤,不准;第三年,卢象升的兄弟请求抚恤,还是不准。
这样的历史,实在是让人叹息不已!
总得来说,这一次满清军队入关,因为失陷宗藩而引发的议罪,最终导致被崇祯皇帝杀掉的大明高级文武官员,是最多的一次。由此可见,皇帝有多震怒!
在满朝文武百官的期待中,崇祯皇帝果然不负他们之望,当然是龙颜大怒。
不过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崇祯皇帝大怒的方向,却是偏了。
“大明天下百万军队,何以过去三个多月了,前来勤王的军队却只有那么一点?”崇祯皇帝面对满朝文武,大发雷霆道,“卢卿手中军队才多少人?难道大明和满清军队交战,已经到了以少打多的地步?兵力如此悬殊,会发生如此之事,已是没有意外。你等告诉朕,朕的百万军队去哪里了?是不是畏敌不前,不愿前来勤王了?”
惊愕之余,满清文武都有点跟不上崇祯皇帝的脑回路,按理来说,不是应该处罚统兵之臣卢象升的么?怎么却怪起其他人来了?
虽然吃惊,但皇帝此时震怒,而且还说出了重话,一时之间,所有人都不敢去面对皇帝的怒火,一个个沉默以对,跪下挨训。
主忧臣辱,就是指这种时候了。
崇祯皇帝一脸怒火地看着底下群臣,厉声大喝道:“看来靠人不如靠己,这是要朕以后亲自领军打仗对不对?”
趁着这个机会,先给出了一个伏笔,告诉他们,自己以后要亲自领军了,谁要敢反对,就拿这次的事情来说事好了。
底下臣子听了皆是一惊,这又在他们的意料之外。
皇帝亲自领军,大明朝历代以来,除了太祖成祖之外,明英宗玩过一次,结果被俘,后来也就明武宗干过这事,其他皇帝是再也不碰的,如今看来,皇帝被刺激地不轻,竟然也想到了要亲自领军打仗了?
这种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不愿意看到的。正想劝谏之时,崇祯皇帝又已经在厉声喝道:“杨卿来负责,替朕看看那些军队过了三个多月了,还是该到未到?朕再给他们最后一次机会,在满清军队出关之前还没赶到的话,朕要他的脑袋!”
说完之后,不给底下臣子说话的机会,起身就走。临走之时,还仰天长叹一声道:“朕对不起德王啊!”
底下群臣听到了,都觉得皇帝这次是真得被刺激到了,伤心德王之事。
不过他们没想到,其实在崇祯皇帝的心中,却还有下一句:终于少了一个藩王了!
崇祯皇帝一回转宫内,便立刻分别传召内官监掌印太监和尚膳监掌印太监,秘密问了他们今天派了那些人出宫采买东西?
在皇宫之内,内官监主要掌管采办皇帝所用的器物,如围屏、床榻、桌柜等;而尚膳监则掌管御膳、宫内食用和筵宴等,也是要出宫的。
崇祯皇帝在窃听系统中,看到了范永争吩咐范福的事情,就有了如此一问。
对于他来说,这个事情并不出乎他的意料。外面的人,要是在宫里没有人才怪了!不说别的,当初在内书堂所听到地,不少宦官受到外面的人资助,就已经知晓宫内外必然是有联系的。
这些联系的人,未必是宫内高官,可隐藏在宫里,就是一个隐患。这次裁撤宫内人员之后,也将会方便整顿宫内。
崇祯皇帝在得到名单之后,就秘密传旨给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让他盯上那些人。
而与此同时,在山东境内南部,有一支军队正在北上,军纪严明,一看就是一支精锐。
崇祯窃听系统 121 区别对待
看着这支军队行进,路人并不躲避,反而会驻足旁观,和身边的同伴讨论一二。
“如今的大明军队中,还有这样纪律严明,不扰民的军队,还真是不多见了啊!”
“可不是,要说起来,以前嘉靖年间的戚家军,那可是一等一的军队。这个虽然比不上戚家军,却也差不了多少了!”
“呵呵,你们也不看看,这可是天子劲旅,属于我们大明皇帝直属的亲卫禁军啊,是普通军队能比的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