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窃听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叫天
“那是肯定了,皇上出手的招数,什么时候没用过的?”曹变蛟听了,顿时就感慨地说道,“也只有皇上能想出这样的招数吧!建虏看似强大的骑军,估计等到战事再次开始的时候,就是银枪蜡烛头了!”
他们古人或者能意识到类似的手段,但绝对没有崇祯皇帝对于这种心理攻势的认知更清楚。这一点,只要是后世长在红旗下的人,其实都非常清楚。
不要舍不得那点羊肉,等到积累到足够程度的时候,带来的效果会是难以预料的。贺人龙和曹变蛟两人从一开始有点舍不得羊肉,到如今每日看到战果汇总起来,他们就是再迟钝,也知道这个羊肉攻势对于建虏那边骑军的影响。
说真的,大明现在对上建虏,唯一还是比较顾忌的,就是建虏的骑军了。如果连建虏的骑军都能瓦解,只是步军的话,来来来,弹药招待就成!
在今年以来,崇祯皇帝陆续从京师运来了弹药火器,重新开始储备起来,以待战事的再次来临。
上一次盖州战事中,不要钱一样的消耗火器弹药,让贺人龙和曹变蛟都不由得有点感慨,一身武艺,从此之后怕是要没有多少用武之地了!
不过与此同时,他们也暗自庆幸,自己不是在枪林弹雨的对立面,要不然,真不知道怎么打了!
想着这些,贺人龙忽然转头又看向曹变蛟问道:“老曹,你觉得,什么时候会再发起战事?我这手,都痒了好久了!”
“我估摸着,应该快了吧!”曹变蛟听了,有点不确定地说道,“我们这边的火器弹药比之前攻打盖州还多了,而且总督行辕也搬到了长生岛,搞不好,就是一场大反攻,是要彻底光复辽东吧?”
听到这话,贺人龙就想起了自己的疑惑,便问道:“总督大人怎么到长生岛来了?如此一来,万一建虏逃去了朝鲜那边怎么办?”
()
崇祯窃听系统 493 耗敌之地
曹变蛟听了却是无所谓道:“逃到朝鲜去了又能怎么样,正好可以来个瓮中捉鳖!”
“啊……哈哈……”贺人龙听了稍微一愣,随后哈哈大笑起来。
最近这两年来,贺人龙开怀大笑的时候,那是越来越多了!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亲卫快步过来,向他们两人禀告道:“总督大人的座船马上就到连云岛关,传令让两位大帅过去议事!”
连云岛本为盖州海边一座突兀的孤岛,占地面积约3.75平方公里。一面倚海,三面环河。但因其山控河海要塞,地扼边防险隘,故自古以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不说远的,就大明开国之初,这里就发生过一次大战。盖州卫指挥使吴立、张良佐设伏打得拥兵数万的北元残余纳哈出部,几乎全军覆没。曾有一段时间,这里也是东北最早的海运码头之一。
此时,曹变蛟和贺人龙一听卢象升要到连云岛关,立刻互相看了一眼,就见对方都是带着点兴奋,看来都想一块去了。
“走,搞不好就要开打了!”贺人龙一挥手,便急着转身就走。
对于这一点,曹变蛟也是赞同,跟上的同时也说道:“眼看着没多久,辽东这边就要秋收了,在这之前,我们肯定要动手。你信不信,搞不好就是皇上的旨意到了?”
“有可能,不管了,反正有仗打就是了,要不都要闲出病来了!”贺人龙是个急性子,说着话,越走越快。
曹变蛟见了,不由得摇头一笑,也赶紧走了。他也不例外,同样盼着早点打建虏!
…………
大概半个时辰之后,曹变蛟和贺人龙双双赶到连云岛关。还没上岛的时候,他们就觉得不对了。一上岛,看到来迎接他们两人的,竟然是关宁军的李过,顿时,意外之余,不由得大喜,贺人龙耐不住性子,连忙问道:“你都过来了,这是要来一场大战了?”
之前的时候,李过一直守着旅顺,是负责陆地上防御的主将。如今,因功已经升到副将,就是俗称的副总兵。听到贺人龙问话,他便笑着说道:“是啊,再不赶过来一起打建虏,我什么时候才能升总兵,对不对?”
一听这话,贺人龙当即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两人,说起来还是老乡。贺人龙号称贺疯子,李过号称一只虎,都是猛将来的。以前的时候,就是对头,一个官,一个贼。双方也交手过多回。如今都是大明官军,成为同袍一起抗击建虏,自然就惺惺相惜了。
“请!”李过转身,带着尊敬之意,伸手示意,带他们去见卢总督。
一路上,目光所及,都是东江军的精锐,也就是原来的积年老贼,说着秦地口音的话,正在收拾军备,这让贺人龙听着,就感觉很是亲切。
没多久,他们就到了连云岛关上最大的建筑物,传说中修自唐代的龙王庙,卢象升的临时总督行辕就在这里。
贺人龙和曹变蛟一起进去见到卢象升时,看到他正在一副挂着的辽东地图前看着,便立刻上前齐声见礼。
卢象升听到,摆摆手示意了一下,然后让他们两人走近,用手一指地图问道:“这个地方,如今是不是还在建虏手中?”
曹变蛟听了,定睛一看,却是盖州和海州之间的耀州驿,刚好是在两州中间,各自相距六十里左右。
于是,他立刻点头回答道:“是还在建虏手中,不过是我们不去打,要不然,就这一座驿站而已,可以轻松打下!”
耀州驿,周围二里三百步,有南北二门。主要用途,就是承担盖州和海州两城的中转,并不像鞍山驿那样,是修筑两山之间的险要之地。因此,曹变蛟才有自信,可以轻松打下这个耀州驿。
卢象升听了,便严肃地点点头道:“好,既然如此,那就在皇上到达之前,把耀州驿给拿下。”
“啊……”曹变蛟和贺人龙一听,不由得失声惊喜地问道:“大人,皇上要御驾亲征?”
如果皇上御驾亲征的话,那肯定又是一场大捷了!
卢象升听了,严肃地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道:“没错,本官接到旨意,皇上很快就要到了。这一次,我们的目标是要以海州为目标,尽量把建虏都耗在这里。”
之前时候,多尔衮一口气放弃了沿海的很多城池,不得不说,这一招是很不错的应对方式。
大明水师纵横海上,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攻击地点,而建虏被动防御,根本就防不过来。加上有骑军可用,这些城池也保不住周边的粮田和寨堡。多尔衮放弃了这些沿海城池,就避免了被大明军队各个击破的风险。而且建虏退守内陆之后,兵力得到加强,也能更好地防御明军的骑军,从而保护辽东腹地。
对于建虏缩回去的战略,虽然大明在名义上是光复了不少土地,但这其实没有一点用处。最为要紧的,还是要消耗建虏的有生力量。
为此,崇祯皇帝做出的决策,就是建虏既然要保海州,那成,我也不搞突袭了,就围绕着海州,和建虏好好打一仗,双方都集结主力,就在海州过招好了。如果能在海州消耗建虏的有生力量,对于大明将来光复辽东,就会省心省力不少。
如此一来,耀州驿就很重要了,可以作为攻打海州的大明军队的中转站。有城作为依托,和没有城作为依托,对于应付建虏骑军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区别了。
此时,曹变蛟和贺人龙听到战事目标之后,都是大喜,两人不约而同地抱拳,对卢象升说道:“大人,末将愿领军拿下耀州驿!”
卢象升见了,却是摇摇头笑着说道:“不,本官叫你们过来,只是问下耀州驿虚实。攻打耀州驿,就由李副将来完成,不过你们的车营要借走!”
曹变蛟和贺人龙两人原本就抢着想争这个首功,没想到总督大人却说他们两人都是没份,顿时就愣了下。
不过他们还没来得及说话,卢象升就给他们解释道:“如此做,就是为了让建虏知道,我们是集中了兵力,就要在海州打一场大的战事了!”
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建虏多派人过来,到海州这边来决战。
听到这话,曹变蛟和贺人龙就无话可说,只能看向李过,目光中都透着羡慕之色。
…………
两天之后,天刚蒙蒙亮,处于寂静之中的盖州城,突然之间就热闹了起来。城门打开,大队的骑军先出了城,只是在城外转了片刻,就等到了从海边过来的东江军骑军,在李定国的率领下前来汇合,大约三千骑,然后一起往北而去。
在他们的身后,从连云岛关出发的东江军步军,犹如一条长龙一般,往盖州城北这边而来。
李过骑马走在最前面,看到盖州城北,车营已经出城,便汇合了一起向北赶路。
步军的行军,大概一天就是五六十里。如果有建虏探马骚扰的话,很可能在天黑之前到不了耀州驿。因此,这边就把所有的骑军集合起来,向北推进,驱赶建虏探马。海州的建虏反应过来,至少也要等到明天了。
如今,明军这边有车营,毕竟是用牲畜拉的,速度比步军要快一点。因此就能在天黑之前赶到耀州驿,并炮击耀州驿,一举夺下。夜幕降临之后,有车营当围墙防御,也不怕建虏在夜里的突袭。
事实上,建虏也并没有在耀州驿留下多少兵力,毕竟这个耀州驿无险可守,且城墙不高,城池又太小。就算城里全部都是军队,也不够明军攻打。之所以还留着,也只是起到一个预警作用。
这突然发起的攻势,一如计划一般顺利。
建虏的探马一开始就遭到了大明骑军的大规模进攻,措手不及之下,立刻败退。与此同时,他们也感觉到了不对,便都派人回报海州。
“报,盖州明军有异动!”
“报,盖州明国骑军大举出动!”
“报,发现东江军骑军!”
“……”
海州之重要,对于建虏毋庸置疑,因此,多尔衮派了他最信任的多铎来坐镇。此时,多铎听到前线探马一次次地禀告,顿时就紧张起来了。
以前的时候,明军也有过类似情况,装出要大规模进攻的样子,诱使大清这边不得不做出对应的防御等级,结果到了最后,却是假的。
对于这种情况,多铎也算是打惯了仗的老手了。自然知道,明军这是想消耗大清的警惕心,消耗大清的钱粮。搞不好就在多次虚假攻势之后,突然就来一次真的。
但是,对于明军的这种招数,多铎却是没办法。只能加大斥候力度,及早探查明军的真正目的,以减少被明军愚弄的次数。
不过这几个月的斥候战,却让他不是很满意。大清探马这边,竟然出现了败多胜少的情况。他最近统计下来,光是满洲族人的探马,就损失了三四百之多了。
没办法之下,多铎传有军令,要探马及时汇报情况。
此时,他又一次听到说明军有异动,就准备多派一些骑军去查探情况。但是,还没派出骑军呢,就又收到了后续的禀告,说还发现了东江军的骑军。这个情况,可是以前没有过的,他顿时就警觉了起来。
不过多铎也担心,该不会是明军那边觉得之前的虚张声势已经没多少效果,就又出新招了吧?
斟酌之下,他派出了两千人的骑军,前去探查情况。至于海州城这边,还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实在是大军经不起折腾,只要一动,那粮草物资就如流水一般,哗啦啦地就消耗掉了。
这海州城的粮草物资的储备,是大清省吃俭用之下积存起来,就是为了应对大的战事用的。
等到傍晚时分,多铎在海州南门城头上,看到了远处的尘土飞扬,便立刻下令戒备。
没一会,他就发现是自己派出去的骑军回来了,有点狼狈,且只有一千多点人马,这让他大吃一惊。
“王爷,不好了,明军这次是大举进犯,骑军后面还有步军,耀州驿怕是守不住了。”只是一见面,逃回来的将领就带着慌急之色禀告道。
多铎一听,顿时就皱了眉头,盯着他喝问道:“明军来了多少人马,什么旗号?”
“王爷,明国骑军装备精良,末将原本还能抵挡……”听到问话,这人回答之后,略微犹豫了一下,才继续禀告道,“但明国骑军中似乎有科尔沁族的人,在他们的蛊惑之下,末将手下的那些蒙古人根本就无心作战。因此,末将就没法深入明国骑军后面,无法探查明国步军人数。不过从旗号上看,好像是东江军的李过所部。”
一听这话,多铎不由得大怒。
这一年来,对于蒙古人的种种行为,他是有很大意见的。就算他再讨厌汉人,却也不得不承认,就那些蒙古人的懒惰,还真不如当两脚羊算了,留着那些汉狗反而更有用。
此时,听到手下将领的控诉,他先强忍着发号施令,又派出一支三千人的骑军,大都有建虏本族人组成的,前往耀州驿核实情况。然后,他把同在海州的吴克善给传了过去,冷着脸,让那逃回的将领把情况一说,然后就喝问吴克善道:“大清对你们不薄,这个事情,怎么给本王一个交代?”
吴克善原本听到这个情况,还皱着眉头想怎么交代,可听他一说大清对他们不薄,顿时就火了,立刻顶嘴说道:“那么敢问王爷,大清对我科尔沁族是如何不薄?”
一听这话,多铎顿时就怒了,一下从主位上站了起来,那眼睛睁得圆圆地,好像要吃了吴克善的表情一般。
不过他也就保持着这个表情,却始终没有进一步发作。
多铎并不是如同豪格那样的莽夫,知道这个时候要是发作的话,对于当前的战事不利。而且没有盛京那边的允许,他也不能把吴克善怎么样。毕竟吴克善怎么说都和大清皇帝,大清的两宫太后有血缘关系。
妙书屋
崇祯窃听系统 494 让你当叔父摄政王(为盟主岳氏肥牛加更7/11)
过了好一会,多铎才压抑着怒气,盯着毫不示弱,同样在回视他的吴克善,几乎是一字一句地说道:“科尔沁族和我大清乃是荣辱一体。如果大清败了,明国也不可能放过你们科尔沁族。战事在即,本王不想再听到这种情况,如何?”
很明白,多铎是退了一步了。
见他如此,吴克善也没有再继续,因为他同样是没有那个底气继续去和多铎斗。再者说了,他也认为多铎说得有理。以科尔沁族和大清皇室的关系,明国肯定不会放过他们的,至少他吴克善,那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因此,他也退了一步道:“下次出兵,我亲自带着,敢有犹豫投敌者,我自会处置!”
话都说到这里了,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
还没到午夜,派出去的三千骑军,回来了两千多,向多铎禀告说,耀州驿沦陷,确认明军是大举进犯,兵力由盖州明军和东江军两部分组成。至于多少兵力,还有待核实。
多铎一听,顿时就忧虑了。之前的时候,东江军从未有和盖州的御林军一起作战。如今却出现,那说明,明国是动用了在辽东这边的所有兵力。
得到这个结论,他终于下令开始全城战备。另外,派出信使,急报盛京。
虽然明军这边有三千骑军,可建虏这边,骑军至少有一万多。两边的骑军军力,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数量。
不过建虏受限于粮草物资,长期的斥候战,他们也负担不起每次大规模出动骑军,因此,就双方的斥候战来说,明军这边其实是一直占优的。
但眼下一旦真的开战,除了第一天大明骑军突然增加到三千骑军,一下打了建虏骑军一个措手不及之外,等第二天的时候,耀州驿这边就全是建虏骑军的踪迹了。数量上的差异,让大明骑军也都退回了耀州驿。
此时的耀州驿,有车营的偏厢车作为依托,而建虏口中的御林军又受过专业的土木作业训练,手中有传至崇祯皇帝的工兵铲,只是一个晚上加一个早上的时间,在建虏骑军大规模出现在耀州驿之前,就已经扩建了耀州驿,足足大了三倍不止。
当然了,就这么短的一点时间,是不可能修筑高大的城墙,而是类似壕沟,女墙,拒马等等,加上明军大量的火炮火器,构成了一个简易却有效的防御阵地。而偏厢车内运来的粮草物资,都存放在原来的耀州驿内。
远处建虏的骑军,目光所及之处,到处都是明国军卒,就躲在乌龟壳之内,这让他们所有人看了都是脸色阴沉。
闻讯赶来的多铎,更是眉头紧锁,他是主帅,自然知道自己手中军队的战力如何,事实上,他其实是高估了,不过就算这样,他看着被明军改建之后的耀州驿,他就知道,如果想夺下这个耀州驿,至少要付出两三倍的损失,而这,还要建立在没有明国援军的基础上。
“殿下,耀州驿这里的明军,大概有东江军步军三千,骑军两千,明国御林军的车营兵马在三千左右,骑军一千。”早一步负责赶来耀州驿的建虏头目已经大概弄清了明军兵力,在给多铎禀告道,“奴才猜测,这只是明军的前锋,要不然,就凭这点兵力,不可能打我海州的主意!”
说到这里,看到多铎收回目光,转头看向他时,便继续禀告道:“但派往盖州的探马已经回来,说盖州那边明军严阵以待,却没有继续发兵的迹象。”
多铎听了,又转头看向耀州驿,盯了一会之后,忽然喃喃自语地说道:“该不会,明军这是要把耀州驿经营成攻打海州的大城,再出兵攻打海州?”
如果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只有这一万不到的明军,而后续却没有继续出兵的迹象。
说完之后,多铎的脸色忽然变得狰狞,厉声低喝道:“真当我大清军队是泥捏的?”
就只是这一万不到的明军,在明知大清军队有两万多的情况下,竟然还敢在眼皮底下这么明目张胆地修筑扩建耀州驿,这真是前所未有过的事情!
要知道,在以前的时候,明军要是敢离开宁锦那样的坚城,绝对是被大清歼灭野外的下场。如今,虽然他承认明军确实比以前强大了,可是,嚣张至此,就超出了他的忍耐度了。
如果换成多尔衮,或者阿济格等人,他们尝过明军的厉害,说不定还不会这么生气。哪怕是换了岳托,他当年在平壤城外和卢象升结结实实的打过一仗,也绝对不敢小觑明军战力。
但是,多铎可从没有和如今的明军正面交手过,也就不知道,如今的明军到底有多厉害!以前嚣张惯了,又怎么可能忍受这种在他鼻子底下羞辱他的事情。
因此,他恨声说了之后,并没有鲁莽地下令攻击,他并没有傻到这程度。
多铎当天便回转海州,动用粮草物资的储备,开始调兵遣将,派出一万骑军,分左右两营,就驻扎在耀州驿和盖州之间,用意是阻断耀州驿明军的退路,也防盖州明军增援耀州驿。
另外再派出一千骑军,分散耀州驿和盖州所在的方圆几十里,特别是海岸线一带,监视有无明国新的援军出现。
做完这些之后,他就下令打造楯车等军械,就准备等耗掉耀州驿明军的锐气,看机会主动发起战事,歼灭来军,给明军一个狠狠地打击。
…………
盛京城崇政殿,多尔衮已经在视察完辽河平原的农田情况之后,就立刻赶回来了。他不敢离开太久,否则这个摄政王什么时候被搞掉,他都不知道。
通报了辽东平原那边的情况之后,盛京城这边,都是松了口气。纷纷称赞摄政王英明神武,看来困扰大清的问题,终于要能解决了。
不过这个情况,让范文程等人都暗暗嫉妒。因为他们所出的主意,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并不理想。
首先是分布各处的捕鱼分队,每天打到的鱼,真得是看老天脸色,运气不好的时候,甚至都不足以解决捕鱼分队自己的口粮。运气好,倒是会多一些。不过终归来说,对于解决目前大清缺粮困境,是杯水车薪。
而和虾夷那边的贸易,也如同这个捕鱼一样,能换来的粮草物资,其实极为有限。总得来说,虾夷之地也不富裕,他们自己都生活在有上一顿没下一顿的日子里。只有那些头人,才有那个实力来换个绫罗绸缎显摆下身份而已。
另外,大清还没有船队过海去虾夷之地,这让他们打劫的想法,也只停留在了计划之中。实在是就算花大力气造出了船,可要是去抢那虾夷之地,搞不好就是亏本。
于是,范文程就又向多尔衮建议,不时派出骑军,前往朝鲜之地扫荡,反而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对于这一点,多尔衮倒是肯定的,并且还下旨,派往朝鲜之地的骑军,以后不要再乱杀人。只要不反抗,就别都杀了。留着他们,这样来年说不定还能收获更多的粮食。
总而言之,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大清的局势,总算比以前要好一些。只要熬到秋收,也就个把月的时间了,大清的缺粮困境就能缓解一大波。再等个几年,在北方再多开荒种田,估计就不会再为口粮发愁了。
当然了,多尔衮其实自己心中也是清楚。粮食困境将会缓解,一方面确实是孔有德那边出力很多,另外一方面,就是辽东人口少了很多,不说逃走的那些汉奴,光是被明军歼灭的军队,就达三万左右了,还有被明军所杀的满洲族人也是不少。这前前后后算起来,那是少了很多张吃饭的嘴!
“多亏了摄政王日夜操劳,我大清才能缓过劲来。”布木布泰这一日,带着小皇帝,难得地来到崇政殿,当众表扬多尔衮道。
这话让豪格听得格外不舒服,看着容光焕发的布木布泰,他心中忍不住嘀咕道:“操什么劳?那点破事,谁不知道?”
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多尔衮和布木布泰的事情,已经有一些传闻。不过如今多尔衮如日中天,而布木布泰又是全力支持他,就算豪格这样的莽汉子,也知道不能和多尔衮去正面冲突,要不然,绝对会被他们给整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