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窃听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叫天
这么想着,这些鞑子都不顾肚子饿,也不顾一身的疲惫,立刻卖力地干活起来。
这大冬天的,要挖一个大坑,绝对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崇祯皇帝这边等了一个时辰左右,伍忠就回来复旨了。
崇祯皇帝听到自己吩咐的事情都做好了,便下旨全军集合。
立刻,在归化城北门外,似乎出现了一个红色的海洋。就好像全草原上,都是穿着红色鸳鸯战袍的明军将士。
他们站成一个圆形,神情肃穆地看着圆心的一个巨大的坟墓,还有他对面,有一个相对就小很多的坟墓,这两个坟前,都有一块巨大的墓碑,不过还是空白的。
天空阴沉,看样子,好像快要下雪的样子,肆虐的北风,在呜呜地呼啸着,吹动着明军旗帜在发出“哗哗”地声响。除此之外,就再没有其他任何声音了。
崇祯皇帝就站在这两座坟墓之前,看了好一会之后,便从内侍蓝天保手中接过一支朱笔,大步上前,先是到了埋葬大明百姓尸骨的坟前墓碑处站着,题下了一行血色字体:“血债血偿,此乃朕之承诺!”
而后,他又转身走到另外一块墓碑前,又“刷刷刷”地题了一行字:“大明忠烈与国同休!”
写完之后,随手就把朱笔扔给了蓝天保,而后转身看向面前的大明将士,大声喝道:“来啊,血祭大明忠烈和枉死的大明百姓!”
“末将遵旨!”已经事先得到吩咐过的贺人龙和虎大威一听,双双出列,大声回应一声,便大步转身走了。
不一会的功夫,骠骑营的明军将士们,押着那些鞑子来到了坟前,就一排排地排着,此起彼伏地喝斥声音不断响起:“跪下,跪下……”
此时,虽然这些鞑子感觉到隐隐有点不妙,可是,他们在之前的时候,已经耗尽了体力,压根就没有什么反抗的力气,只能任由明军将士摆布。
几千名鞑子,在红色的海洋中也确实不多。但是,在坟墓面前,却是占地甚广。
虎大威和贺人龙一人一边,看着自己的手下已经把鞑子都押到跟前了。便一起转身,看向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的脸色肃穆,只是一挥手。虎大威和贺人龙便一起转过身,大声下令。
“血祭大明忠烈,杀!”
“血祭大明百姓,杀!”
随着他们两人的“杀”字出口,早已等候多时的命将士,便毫不犹豫地挥刀砍下。
这些鞑子,还以为自己投降了大明,听大明的话,把原来的主子干掉,就会有活命的机会。
如果只是双方正常的战事,那说不定还真有这种可能。
但是,这一次,是他们肆虐了大明西北,给大明百姓带去了深重的灾难,多少无辜的百姓枉死都不知道。崇祯皇帝御驾亲征,就是要来给大明西北百姓报仇的,又岂会轻饶了这些刽子手!
再者说了,大明的粮食也不多,又何必浪费粮食呢!直接宰了,给大明百姓报仇,用事实证明,血债血偿绝不是空口白话!只要大明的敌人敢对大明百姓动手,那大明也必将进行血得报复!
君王一怒,流血千里。
崇祯皇帝这一生气,几千颗鞑子头颅,便与身体分开,喷出的鲜血,染红了坟墓前面的草原。
祭奠完了战死明军和枉死百姓之后,崇祯皇帝便没有再在归化城逗留,立刻下旨返回关内。
血祭的现场,就没有再动过。两座坟墓前面,是身首异处的鞑子尸体,还排成了好多排,就那样倒在地上。
在明军启程的时候,稀稀疏疏地雪花开始飘落。
临近年关之际,草原上终于开始下雪了。
也是这个原因,崇祯皇帝才没有多待,立刻返回关内。要不然的话,一旦雪下大了,积雪太深的话,恐怕就回不去关内了。
归化城这一战,除了被放走的阿济格之外,当然也有个别鞑子逃掉了,比如说英俄尔岱,他当初见势不妙,就直接跑了,还真被他跑掉了。这一点,崇祯皇帝看到他身上的窃听种子还在起作用,就知道这人命大,还想着要继续当大明的“金牌卧底”。
除此之外,没有被明军正面打败的,还有乌拉特部和察哈尔部的精锐骑军。此时的他们,简直是马不停蹄地赶回自己的部族营地,一东一西,就如同两股洪流,慢慢地开始分流,或一百两百的,或一千两千的,从大部队中分出来,冲向各自小部族的营地所在。
这部,在东面察哈尔部的一个大部族营地所在,一群两千左右的察哈尔部骑军终于赶了回来。而后,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原本很大的营地,几乎就成了一片灰烬。不知道从哪里东拼西凑起来的蒙古包,就那么孤零零地扎在灰烬之中。
原本还是有很多人的营地,几乎就看不到什么人了。
为首的察哈尔部头目一见之下,当然是往那几个蒙古包闯去。
然而,就在那蒙古包的外面,他忽然看到了一堆堆的尸骨,而后又闻到了从蒙古包里面传出来的肉香。顿时,整个人就如同被雷击中一般,一动不动了。
蒙古包里的人也听到了动静,不少人冲了出来看动静,看清情况之后全都吓得伏在地上,一动不敢动。
事实上,草原上如果发生牲畜的瘟疫,部族饿肚子的情况下,也一样是易子而食。这种惨剧,在明末那个年代,都是有记载的。
然而,这种事情,发生在别的部族身上,那也没什么,关键是发生到了自己身上,察哈尔部的头目就有点受不了了。他能带两千精锐出去,就足以说明他这个部族是个大部族来的。
回过神来后,他发疯地要砍人。可是,那些伏在地上的人却也不甘心被砍,就纷纷七嘴八舌地大叫了起来。
“是你把族里的粮食都拿去给了清国,我们还能吃什么?”
“是你把族里的战士都抽掉去帮清国,明军打过来,也就两三千人马而已,那个时候,你们在哪里?”
“是你得罪了明国,却让我们都遭了殃。看看部族,都没了,是你,是你的罪过……”
“……”
面对这些控诉,又如何能驳?
如果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帮清国,最终却不但没有换来清国的许诺,反而给族里带来了灭族的灾难!
想着这一切,察哈尔部的头目看着吴三桂立在那里的“血债血偿”木牌,忍不住仰天狂吼,似乎想把心中无尽的悔恨都倾述给长生天知道。
不管他怎么发疯,最终却要面对一个现实:族里的人,基本上都没了。而军队所带的一点点粮草物资也要吃完了。眼看着就要下大雪了,接下来该怎么办?
这样的情况,几乎发生在乌拉特部和察哈尔部的每个营地,几乎所有的部族头目都面对这样的一个难题。
:。:





崇祯窃听系统 421 瑞雪兆丰年
于是,各种建议就都有了。
有的人,红着眼睛向其头领喊道:“族长,血债血偿,我们杀进关去,为我们族人报仇!”
“疯了么?你嫌死得还不够快啊!”立刻就有人反驳了,“明国已经不是以前的明国了,族人为什么都会死,你自己心里没有一点数么?”
“对啊,族长,千万不要再去惹明国了,看看,都追到族里来报复了。难道以后,还要再遭受明国的报复么?”更多的人也都附和,他们怕了,不敢向大明报复。
这种想法,其实也自然,因为草原民族,就是信奉弱肉强食,强者为王!草原上的部族,互相之间,也都有吞并灭族,只不过,他们会杀成年男人,留下妇女和小孩,成为本族之人而已。
很快,这个话题就被他们抛开了:“族长,快想办法吧,要不,就连我们都要饿死了!”
“对啊,族长,看这天气,好像也马上要下雪了,再不想办法,就连我们都要死!”其他人纷纷跟着提醒道。
面对绝境的情况下,不同的部族终于做出了不同的抉择。
有的部族,决定回归化城去,还是要保建虏的大腿,好歹渡过这个冬季;有的部族,死都不敢再去和建虏凑一块了,而是当了草原上的马贼,去进攻抢夺其他部族的牛羊和吃的。以前他们可能会有所顾忌,或者因为别的部族强大,或者因为怕受到报复,可此时,他们都已经无所谓了。
就这样的情况,原本因为各部臣服满清暂时比较平静的草原局势,再也不复存在,草原上的动荡,就从崇祯十四年的年末开始了。
有几支察哈尔部族和乌拉特部族的骑军,怀着希望,匆匆赶回归化城时,大雪已经开始下了。不过他们没见到他们活着的主子,只见到了两座坟墓和那几千个排得整齐的主子尸体。
这个场景,再次震撼了他们。没想到过去才几天,大清军队竟然就惨败,数了数死掉的尸体,竟然差不多到了全军覆没的地步。
“血债血偿,此乃朕之承诺!”这十个字,在明军临走之前,已经刻在了那墓碑上,着的是红色,格外的醒目,刺眼,让这些还存在侥幸,回来抱建虏大腿的蒙古部族,心生寒意。
连强大的大清军队都如此下场,明国的强大,已经是毋庸置疑了,还有一个睚眦必报的皇帝,谁要再去惹明国,那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这么想着,这些蒙古部族军队就带走了一些尸体当作他们的军粮,然后加入了对周边蒙古部族的劫掠中。
…………
草原上的局势,三边总督郑崇俭是不知道的,自从皇上领军出关之后,他就一直在担心。
茫茫草原,皇上这一战,到底会如何?
中原王朝攻打草原上的敌人,就算是在最强大的时候,成祖五征草原,也只是把蒙古鞑子击溃而已。皇上这一次出征,最多也就和成祖一样吧?毕竟草原是鞑子的地盘,是他们的天下。
建虏和蒙古鞑子的兵力加起来,那可是有两万多精锐骑军的。而皇上所部,加上所有的边镇骑军,一共也就两万左右,就骑军的兵力,和敌人是差不多的。至于车营和步军,到了草原上,其实只能是防御用,压根没法进攻。
这么想着,郑崇俭就盼着皇上快点凯旋,他相信以皇上的英明神武,应该不会有事,没法全歼敌人没关系,千万不要去追杀,以免落入圈套。
等啊等的,越等他就开始越担心了,每天都用手掰着手指头,皇上怎么还没凯旋呢?
京师那边,也派来了信使,催问皇上今年还能不能回京师过年?可皇上都还在草原上讨伐敌人,要想赶回京师去过年,显然是不可能了!
这一天,郑崇俭正在府里处理军政事物,忽然,就听到有亲卫在外面喊道:“下雪了!”
一听这话,他顿时就一个激灵,下雪了?那皇上怎么办?
这么想着,他立刻赶出去看情况。
果然,阴沉的天空,已经飘起雪花来,不过好在并不大,稀稀疏疏的。但是,郑崇俭的心情却没好起来,凭他的经验,他是看出来了,这只是一个开头而已,指不定回头这雪会越下越大。
这些年来要么整个冬天没雪,要是有雪的话,那都是很大的。不管是人马,都难以出行,甚至有不少民宅都会被大雪压垮。
“皇上还没凯旋么?”郑崇俭忧心之下,立刻冲亲卫大喊了起来。
“回大人,没有消息!”他的亲卫,回答这话的时候,同样显得忧心。
皇上这一次出征草原,几乎可以说,带走了边镇所有的骑军,如果发生意外的话,大明边关燃起烽火,没有了骑军,就只能固守挨打。更何况,要是连皇上都出了意外,那大明这边,就会出大问题了。
虽然他们都对皇上有信心,可是,老天却突然下雪,这就不在他们的意料之内了。皇上英明神武,可也抵不过老天爷发威啊!
没有能及时返回关内,被大雪困在草原上的话,光是吃的,就会成问题的。
郑崇俭想着这个,就更是担心了。因为他知道,崇祯皇帝出关的时候,带走的粮草物资并不多。虽然说皇上派了边镇骑军去扫荡乌拉特部和察哈尔部的营地,多少能缴获一些牛马羊回来补充,而且皇上也是打了这个主意。但是,到底能为大军带来多少物资的补充,他心中一样是没底。
郑崇俭忧心之下,有心想要派人去草原查看,可是,他手中就没夜不收可派了,熟悉草原的将士,都被皇上带走了。要是派不熟悉的去草原,这人去少了,指不定会迷路,就回不来了。
这么一来,郑崇俭就更担心了。
一开始,他不担心皇上会打败仗,可是,老天爷却突然下雪了,那对战局的影响肯定很大,皇上就是再英明神武,也肯定算不到这点吧?
就希望皇上还是那个皇上,一见情况不好,就赶紧撤回来。草原上的敌人,明年再去讨伐便是。再者说了,皇上之前不是用了计策,让草原上的敌人粮草紧张么?这场大雪一下,就更能加剧敌人的粮草紧张局势,等到明年再去讨伐时,指不定敌人已经饿死了好多,讨伐的难度也会降低不少。
就这么着,郑崇俭想啊盼啊,每过一天,就越担心一天。不止是他,榆林重镇这边留守的明军将士,全都看着雪花飘落而担心。特别是看到积雪越来越厚,都没掉鞋背了,就更是担心。
皇上要是被困在草原上了怎么办?随驾出征的亲朋好友没了怎么办?他们虽然只是小兵,可也有太多的担心!
这一日,郑崇俭按照惯例,一起床之后,就立刻披着衣裳看积雪的厚度,而后忧心忡忡地往城头上而去。
不过就在他快到城头上时,忽然,就听到城头上,有一个明军士兵大喊了起来:“看,好像回来了,皇上好像回来了……”
随后,更多的城头守卒也都跟着大喊了起来:“皇上回来了,看到大军了,红色的,肯定是大军回来了!”
“……”
听到这些喊声,郑崇俭在一愣之后,随即大喜,连忙加快了脚步上城头。没想到激动之下,脚下一滑,亏了身边的亲卫扶住,要不然就绝对跌倒,那就太损官威了。
不过此时,他都顾不得这些,不记教训,还是走得飞快,赶着上城头,他要亲眼去看一看才会放心。
很快,郑崇俭就上了城头,看到城头上的守卒,都在欢呼着,那兴奋高兴的神情,也立刻就传染给了他,还没看,自己的情绪就高涨了起来,然后,他连忙就抬头望向草原方向。
只见远处,确实有一条红色的长龙,从草原深处笔直地往榆林重镇而来。看着那长长的队伍,看着不慌不忙的新军速度,郑崇俭心中顿时放心了不少:看样子是没事,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啊!这雪下得实在不是时候,等来年再去讨伐也是一样。
好消息传到城内,大小官员都纷纷拥上城头观看,等到离得近一些了,郑崇俭便领着城内的官员和军卒,大开城门迎出城去。
出城之前,他便严厉地提醒道:“此次出战,乃是老天大雪影响,能平安归来已是幸事,不得提战况,以免皇上不高兴,这马上就过年了,最重要的是,大家一起开开心心!”
他从时间上推算,觉得战事肯定没那么快结束的,估计是在路上看到下了大雪,皇上就回转了。
郑崇俭的这些话,底下人当然不敢违背,事实上,谁没个眼力,肯定不会去触皇上霉头的啊!
大军越来越近,皇上也没派出信使提前告知,就这么正常行军回来了。
离得近了,就看到御驾在队伍的前头,当他们看到皇帝的身影时,就都放开了最后的一丝担心,皇上也没事!
直到这时候,从队伍前头,有一名锦衣卫校尉,骑马加速,来到郑崇俭他们面前,大声地宣布道:“归化城一战,敌人全军覆没,生擒奴酋伪清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生擒奴酋伪清多罗武威郡王爱新觉罗阿济格……”
他的这嗓子喊声,顿时就让郑崇俭等人全都呆住了。皇上这是真凯旋?而且还真得做到了,把建虏给全歼了?甚至连奴酋都没能逃掉?
草原上全歼敌人啊,这比成祖都要厉害了!
这也就是说,此战之后,秦晋两地的边关,就会有非常长时间的和平了!
实在有点难以想象,不过事实俱在,听着战况简报,看到皇帝已经临近,顿时,郑崇俭和他身后迎接的队伍,全都在雪地里躬身迎驾,那脸上的惊喜,是怎么都掩盖不住。
郑崇俭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奏道:“微臣还真是白担心了,陛下天纵神武,古之孙武,也不及陛下万一也!”
他可不敢说,皇上比成祖还厉害,虽然事实上他就是这么认为的,就只好拿孙武出来当了背景板。
崇祯皇帝笑着让他们平身,而后对他说道:“朕之前答应过晋地百姓,让他们不再遭受兵灾,朕做到了;还有西北百姓的仇,朕也给报了。接下来,大家一起过个好年!”
说完之后,他抬头环顾白色的一切,又大笑道:“瑞雪兆丰年,希望明年的天灾能少一点!进关!”
这马上就是年关了,崇祯皇帝当然赶不回京师,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外面过年了。
皇上御驾亲征草原的大捷,随着大军回到榆林重镇之后,捷报就向四面八方传去。所有听闻到的百姓,官员,军卒,无比惊讶。
接着,皇上连发几道圣旨。
免除大明西北遭受兵灾之地五年赋税,济尔哈朗的首级也传给了那边,同时通报,被建虏掠去关外的百姓,尸骨已经收敛,血祭了几千建虏。
第二道圣旨,是从草原上带来的牛羊肉还有很多,崇祯皇帝给延安府这边的百姓派发牛羊肉,让他们过年都能吃道一顿肉。
延安府这边,虽然有的百姓,是在过完年了才收到皇上派发的过年肉,可他们一样非常激动,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可以说,随着崇祯皇帝打完这次胜仗,全歼了归化城的建虏,还有严惩了乌拉特部和察哈尔部之后,可以说秦晋两地的关外,就再无大明的敌人,这两地的百姓,也能真正地安居乐业,如今还有皇上赏赐的肉吃。
这一个接一个的好消息,让秦晋两地的百姓,把这个年关,过得比以往任何一个年,都要快乐得多!
看着这一切,崇祯皇帝心中才算松了口气,感觉自己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等年一过完,就开始论功行赏,崇祯皇帝也实现他的诺言。按照军功高低,选拔边关将士入京营。另外,崇祯皇帝也交代给郑崇俭,让他看着河套这块肥沃的土地,看有什么蒙古部族会来占据,消息要及时上奏。
这块地方,之所以先不纳入大明管辖,一是兵力还不足够保证安全,二是当一个诱饵,继续引诱蒙古部族到这里来。




崇祯窃听系统 422 皇太极的懊悔
过完年之后,大雪的原因,崇祯皇帝一直到二月份,才凯旋回京,随驾的除原本的御马监辖下三大营之后,还有归化城之战立下军功的新京营军卒。
大明京营的兵力,在开国之后的几个时期,是有四十来万人马的。但土木堡之变,四十万京营精锐全军覆没。新设京营为十五万人,在英宗复辟之后,又增为二十三万人。
等到明武宗继位时,京营兵力又只剩下了六万多人而已。于是,正德皇帝召边军入京,在册共达三十八万人,实际上只有十四万,而精锐就只有两万人马。
等到嘉靖朝俺答汗入寇京畿之地时,京营人马是五六万人。嘉靖皇帝因此整军,从各地选了四万精锐入京。
崇祯年间,京营已经完全不能打仗,平时出操的,就只有一两百人而已,就这,没到黄昏人就散完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十八年李自成进攻京师的时候,能守城的京营兵卒就只有三千人左右,这又如何能守得住这么大的京师!
而如今,崇祯皇帝从秦晋两地的边军中,抽调了有功将士共六万人进京。不是说,选不出精锐来了,而是崇祯皇帝口袋里的钱不多,这个人数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军队,要想是精锐之军,训练不可少,精良军械不可少,凡是和精锐军队有关的帐要是算起来,那绝对是花钱如流水。
“养不起啊!”崇祯皇帝心中感慨地说道。
这还是走精兵路线,不要看好像花费很多。但一旦用了,能打胜仗,那就是赚的。否则的话,养再多的兵又有何用?派出去打仗,打个败仗的话,养兵的花费都是打了水漂不说,还会丧权辱国。
在回京师的路上,崇祯皇帝又自己算了下这次出征的成本。
虽然战事打赢了,有不少战利品,比如几万匹马,还有无数地牛羊肉等等,但还是没法弥补这次出征的钱粮消耗,至少在崇祯皇帝看来,他以为会赚或者持平的,到头来还是差了点。
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一次离京师远,又没法速战速决,消耗就特别大。万历三大征,耗空了国库,也不是随便说说的。打仗,特别是明军依赖火器的,就更是耗钱。
不过,要是算上这次胜仗所带来的其他东西,那绝对是赚的。
秦晋两地百姓能安居乐业,不再受兵灾,那他们所创造出来的价值,就会远超以前。
还有河套平原这块肥地,可以说大明已经吃下了一半。要不了几年,就会是大明的了。
还有歼灭了一万多建虏,对辽东建虏又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这么削弱几次下来,辽东建虏的军事实力就会被大大削弱,等到他日收复辽东的时候,就会省很多力气了。
另外,就更不用说崇祯皇帝自己的威望,随着战事的胜利,也是越来越高;大明的民心、军心在胜仗的滋润下,也都往好的方面发展;而建虏那边,必然也会受到影响;草原上的蒙古部族,肯定也会受到影响……
1...197198199200201...4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