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窃听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叫天
城下,范文程没看到卢象升从城头上冒出来,心中有点没底,就怕卢象升这厮躲起来用箭射他。虽然待在一箭之地外,可他始终觉得不大安全,就立刻吩咐他的家丁齐声大喊起来,等喊完话之后,他就算完成皇太极的旨意可以回撤了。
“明国皇帝领着区区五万人马就想攻打海州,不知道死字怎么写,如今大清主力回师辽东,就等着你们皇帝被大清抓住的好消息吧!”
“……”
就怕城头上听不清楚,范文程让他的家丁连续喊了三遍。
第一遍喊的时候,其实城头上就听清了。顿时,所有的明军将士都是听得一愣。
等底下建虏在说第二遍的时候,不少人都转头看向“卢”字帅旗下的卢象升,不知道他怎么看这件事情。
就见卢象升只是转头看向那门红夷大炮边上的明军军官道:“准备好了就开炮!”
那明军军官一听,不敢怠慢,立刻命令手下开炮。
“轰”地一声,很突兀地炮声响起,与此同时,已经散去了硝烟的平壤城头,重新冒出了一股硝烟。
几乎是电光火石间,一颗铁弹便呼啸而至,就砸在范文程他们不远的地方,而后向前弹起,刚巧不巧地,就刚好砸在了一名范文程的家丁身上。
顿时,“嘭”地一声,这个倒霉的家丁,连惨叫声都没有来得及发出来,就四分五裂,鲜血溅了其余的家丁一身。
范文程等人傻了一下,回过神来后,那还管什么皇太极的旨意,立刻落荒而逃,真是有多远就逃多远了去。
城头上的明军一见,不由得都哈哈大笑起来。刚才一瞬间起来的担忧神情,顿时就被眼前这一幕给冲没了。
卢象升冷眼看着那狗贼逃远,心中暗道一声可惜了。而后,他才大声对身边的亲卫以及其他明军将士说道:“没想到是皇上亲自领军策应,让我们转危为安。皇上英明神武,必不会让建虏得逞。吾皇万岁!”
听到的人,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他们也没想到,会是皇上亲自领军策应,这得有多受皇帝重视!
这么想着,他们便激动起来,立刻跟着卢象升的话音大声喊了起来:“吾皇万岁!”
听到没听到卢象升话的明军将士和朝鲜军卒,也都纷纷跟着大喊了起来,声音之响,再次响彻在平壤城上空。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
听着城头上再次响起的声音,皇太极的脸上,重新阴沉地像要拧出水来。他当然知道,平壤城头上的那个吾皇,绝对不是他,而是明国崇祯皇帝!
范文程的这个馊主意,不但没有打击到平壤守军,反而让明国皇帝的声望,在平壤守军这里更增了一分。
一种偷鸡不着蚀把米的感觉,让皇太极非常地不爽,看到范文程落荒而逃,就心中更是生气,直接下旨道:“着范文程领三千汉军旗步军,立刻出发,日夜兼程赶往辽东,不得有任何耽搁!”
而城头上,卢象升其实也确实就如同他所说得那么想的,这一点范文程就想错了。
对于崇祯皇帝,可以说,卢象升是一次又一次地收获惊喜。
想当初,他领着勤王军,因为勤王军中一直拖欠军饷,士气低落,他正有点发愁时,皇上就派人送去了好多钱,不但补足了欠饷,而且还有赏银发下,让他得以重振军队士气。
想当初,他想到了退敌之策,但是却缺乏畜力运送军队赶去拦截建虏。正有点发愁的时候,又是皇上把整个京师的畜力都事先为他征调了,而且还下旨命沿途的城镇做好了运送人力的准备。正是因为皇上的这种种支持,才有了天津之战的成功。
想当初,他要重建东江军,面对一穷二白的基础,正有点发愁的时候,皇上慑服了东南的郑芝龙,让他一下便有了足够的水师,而且还是最强大的那种;又亲自御驾亲征,消灭了河套鞑虏,夺取了足够的战马,让他有了骑军这个兵种。而且还从流贼中挑选出了有觉悟,有战技的老兵成为了东江军的主力。
…………
所有的这一切,无不证明当今皇上的英明神武。
如今,他又料到了朝鲜这边发生的战事,知道自己会策应朝鲜从而转变为和建虏的决战。皇上肯定是担心关宁军不可用,怕耽搁事儿,肯定是亲自领着御马监辖下三大营亲征辽东,绝对是狠狠地打疼了建虏,因此,建虏主力才会立刻回师辽东。
作为英明神武的皇上,肯定是会料到大概什么时候,建虏主力必定回援辽东,如果正面打不过建虏主力的话,一定是会撤兵的。建虏来回奔波,注定是水中捞月一场空!
不但以前,包括眼下,可以说,当今皇上的种种做法,有着很多解释不清的地方,可是,皇上就是能做到。这大概就是因为,皇上就是皇上,天纵英才,太祖指点,能人所不及,是老天特意降下皇上来中兴大明的!
因此,卢象升对崇祯皇帝是充满了信心,绝对不会有事的。
随后,他就开始巡视全城,救治受伤将士,整理战死将士的遗体。所过之处,都能看到将士们的兴奋之意。甚至有个别大胆的将士,比如李来亨等人,还会当众询问卢象升,真得是皇上亲自领军策应了平壤之战么?
对于这些将士的疑惑,卢象升非常乐意回答,也非常乐意把皇上的英明神武,多加宣传一下。
因此,当他说出崇祯皇帝的种种英明神武之举时,周围围着听着的将士们,不管是明军将士还是朝鲜军卒,无不露出崇敬之色,高喊“吾皇万岁”!
东江军的主力,就是原本的流贼,用后世的话来说,他们在以前的时候,是很少感受到大明皇帝的温暖。如今,当他们成为了明军将士之后,深切感受到了崇祯皇帝对他们的重视,只是眼前的一条,皇上亲自领军策应,才让他们转危为安,就足以让这些曾是流贼的东江军将士,一下对皇上感激涕零了。
所有人都不是傻子,建虏主力气势汹汹而来,兵力雄厚,远超守城的兵力。如果没有皇上的亲自领军策应,只要建虏坚持攻打平壤,按第一次的攻打烈度,都不用多少天,恐怕平壤就会被建虏攻破的。
真得是皇上英明神武,才能及时解救平壤,吾皇万岁!
到了第二天一早的时候,就见城外建虏大军,开始大规模地撤兵了。平壤城头上,所有的明军将士和朝鲜军卒,无不高呼欢送建虏。
此时,城内城外,或多或少都有疑惑,崇祯皇帝如今在哪里,在干什么呢?





崇祯窃听系统 382 被耍了
等建虏军队都撤走之后,平壤城内的明军夜不收才出动,警惕小心地尾随建虏军队,要确保建虏军队是真得撤走了。
建虏中军,皇太极听到探马的禀告,不由得又多了一点希望,别是那陆先生真是救主心切,还想着打自己这支主力步军的注意吧?
这么想着,他便立刻下旨,全军再加快速度赶往辽东。
一是确实需要这么做,皇太极都恨不得自己能一下飞到辽东,截住明国皇帝和他大战一场!
二是这么做的话,说不定能吸引卢象升担心之下也急忙赶上来。要真是这样的话,皇太极不介意派出部分军队,突然杀一个回马枪,把卢象升这支明军给灭了,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皇太极不知道,当明军夜不收把情况禀告给保定总督之后,卢象升便立刻下令道:“弃守平壤城,全部往海边转移,尽快登陆海岛方为安全!”
听到这道命令,李来亨就有点不解了,连忙问道:“大人,建虏都去增援辽东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弃守平壤啊?”
边上在守城之战中有负伤的林庆业,也是吊着一条胳膊,有点不情愿地跟着说道:“大人,如今我们都打赢了,为何还要弃守平壤?真要这样的话,我王那边怎么交代?”
卢象升看着他们好多人都有点不解,便给他们解释道:“皇上只有五万人马左右,就是御马监辖下的三大营。就这么一点人马,要和建虏主力决战的话,兵力还是弱了一点。因此,本官猜测皇上的计谋,就是用雷霆之势狠狠地打击了辽东建虏,做出光复辽东的姿态,由此吓得建虏向朝鲜这边的建虏主力求援。这样一来,就能策应我们这边了……”
听到他的这话,一众人等,包括李来亨都不由得深思了起来。而卢象升在继续解释道:“以皇上的英明神武,必然会在建虏主力回援辽东之前就撤军,让建虏扑个空。你们也看到了,建虏骑军先走,而后才是步军。这里的时间,就不是很好把握了。”
说到这里,卢象升的脸色严肃了一分道:“要是建虏步军主力未走远,而辽东那边的信使又来传递新的消息,说皇上已经撤走。那建虏主力肯定会返回,至少步军回返回继续攻城。不是本官长建虏威风,平壤城以后就是一座孤城,肯定会被建虏攻陷的。与其这样,不如我们现在就撤了,把平壤让给建虏。我军人马,尚有两千骑军,而且还有水师的方便,择建虏之薄弱攻之,才是最佳策略!”
看到李来亨等人都是恍然大悟的样子,卢象升便又转头看向林庆业道:“本官会手书一封,派人送给你们国主,解释放弃平壤的必要。要不然,大明是不可能再守平壤的,你们自己看着办好了。”
明军为了朝鲜,已经正面和建虏军队野战了一次,而后,又在建虏主力围城,兵力悬殊之下打败了建虏的攻城。不管怎么说,明军都已经尽力了。
卢象升也绝对不是迂腐之人,他会策应朝鲜,救援朝鲜,但是,不等于他把大明军队给朝鲜当打手,最终导致全军覆没,这种事情,他是不可能去做的。
林庆业刚才也听了卢象升的解释,心中当然明白,撤出平壤城的必要性。王上那边,如果有大明保定总督的手书,那相信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至少经过平壤这一仗,汉城的危机就已经解除了。建虏要再去打汉城,明军也没说不再救援。
于是,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休整一天之后,伤员全部由水师的十艘战船运走。其他军队则沿着大同江往出海口开拔。途中遇到郑芝龙领着水师返回,就把所有人都给接去了沿途海岛。
等卢象升到达皮岛的时候,崇祯皇帝让关宁那边派快船沿着海岸线赶来报信的使者,也刚好到达皮岛。
看了皇帝的旨意,卢象升不由得哈哈大笑。皇上果然是英明神武,把建虏耍得团团转,真得是太厉害了!等到将来,大明军队在战力上能超过建虏军队的时候,那绝对是光复辽东的时候了。
于是,他这边,也立刻写了奏章,派快船立刻送往京师。
再说建虏这边,多铎领着骑军,用最快的速度赶回辽东。一路上,真得是日夜兼程,不眠不休。因此,他的速度很快,没几天,就过了鸭绿江,而后赶到镇江堡先行休整。
他这支一万人左右的骑军,进入镇江堡的时候,人都歪来歪去,就差在马背上睡着了。哪怕是一人双骑,可战马也都累得够呛。一个搞不好,弱一点的估计恢复不过来,估计要损失几百匹战马。
建虏骑军都去休息了,多铎虽然眼睛里全是血丝,满脸疲惫之色,可他还强撑着问镇江堡守将,有关辽东军情的事情。
明军有没有打下大清的城池,如今在那里活动,明军兵力是否有变动等等,一连串地问题,立刻就问了出去。
镇江堡守将的脸色有点奇怪,不过在多铎的盯视之下,也不敢犹豫,就立刻回答道:“盖州,海州,析木城还有鞍山驿堡的八百里加急过来之后,就再没有消息了。末将这边离得有点远,明军也没有过来,并不知道具体战况。”
看到多铎的脸色很不好看,他就连忙补充道:“但是,有各种传言,末将觉得未必是真的,也不知该说不该说?”
“说!”一听这话,多铎便厉声喝道。
镇江堡守将得到允许,就把听到的一些传言都说了一遍。
“有传言说,明国皇帝率领的御林军,用上百门红夷大炮,硬是把鞍山驿堡给轰塌了,如今正进军辽阳那边。”
多铎听到这条传言,不由得心中一急。辽阳暴露在明军兵锋之下,盛京都会有危险。不过这是传言,他还是耐着性子保持了冷静。
“有传言说,明军打下了海州,盖州,又有明国的水师在海上增援,如今在辽东的明军,已经达到十万之众了!”
多铎听到这条传言,又是一惊。不得不说,这个传言比起说明军去攻打辽阳,还要靠谱的多。因为明军之前毕竟只有五万人马左右,如果打下了盖州,有明国水师支援的话,进可攻退可守,对明军确实是一个好招。
“还有传言说,明军其实就只是派来了骑军,根本就是虚张声势,听着吓人而已!”
多铎听了,不由得还是一愣。他心中想着,会有这种可能么?明明说是明国皇帝御驾亲征,领着五万人马的,这一点是多尔衮说的,那就不会有问题,这个传言,应该没可能。
镇江堡守将说到这里,露出一丝苦笑道:“至于其他的传言,就不当真了。说什么明国皇帝摆了擂台,从明国的百万军中挑选出了五万人马,个个都是以一当百的巴图鲁,所以明国皇帝才领着五万人马,就杀向盛京去了……”
多铎听得脸色有点黑,这肯定不可能。
“甚至还有传言说,明国皇帝是真正的真龙天子,能掐会算,刚好算到我大清主力离开辽东,就领兵打过来了,说千里奇袭,盛京都已经被明国皇帝拿下了……”
多铎越听越觉得不靠谱,便厉声大喝,打断了镇江堡守将的话道:“够了,每一条消息是有用的,如今皇上领着主力,马上就要杀回辽东,没有一条确切消息,你的脑袋还要不要了?”
镇江堡守将的脸色瞬间变白,连忙辩解道:“末将守着镇江堡,要确保朝鲜大军的后路安全,又离海州太远……”
“够了!”多铎一听,再次打断他的辩解道,“本王不想听,明日一早,骑军出发之前,你最好给本王一条确切消息!”
说完之后,他便不管镇江堡守将了,必须要去休息才行。毕竟他也不是铁打的身子,日夜兼程地急行军,实在有点坚持不住了。
第二天一早,太阳才从东边升起。劳累了一天的多铎就立刻惊喜了。他记挂辽东战事,便第一时间传令召见镇江堡守将要消息。
正在这个时候,镇江堡外传来如雷的马蹄声。他出去一看,是豪格领着第二批骑军赶到了。
“怎么样,明军在那里,如今辽东战事如何了?”一脸疲惫的豪格一见多铎,便连忙问道。
虽然他和多铎兄弟都不对付,平时见面,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要不叫上一声叔王,反正豪格是不情愿的。不过如今事关老巢安危,他便顾不得了,只是一见面,就立刻追问起来。
但关键是,多铎也不知道啊,他懒得理豪格,立刻再催镇江堡守将,当着豪格的面,厉声喝问道:“情况可曾查探清楚了?”
“回殿下的话,好像没消息了。”镇江堡守将硬着头皮说了一句,而后看到多铎脸色不渝,便连忙解释道:“各地没有再派八百里加急入朝,要不然,经过镇江堡,末将必定是知道的。这说明,局势至少不会再坏,要不然,肯定有八百里加急的!”
听到这话,不得不说,还是有点道理的。
镇江堡守将连忙又继续说道:“末将虽然把探马派远了去探听消息,可是,不管是盛京方向,还是海州方向,又或者其他什么方向,根本就探听不到什么消息。虽然说可能不是足够远,但是,这多少也能说明一点问题,搞不好,末将猜着,还真是明国骑军到大清这边耀武扬威了一番,吓得人心惶惶,然后就跑了!”
听到这话,不管是多铎还是豪格,脸色顿时就不好看了。要真是这样的话,都不知道皇上还会不会再吐血!
好好地,原本平壤城肯定是会打下来的,还能按照预定目标灭掉明国的东江军。结果四个八百里加急,由各城派出的信使,催得大清主力最终立刻回援辽东,放弃了攻下平壤城,所有朝鲜布局的心血都白费了。
多铎自己也很难接受,不说他日夜兼程的劳累,这算是小事了。如果压根就没有明国皇帝在辽东腹地,他这一趟,就算白跑了。没有拿住明国皇帝,回头论罪的时候,多尔衮那边就很难说话了。
豪格也难接受,不过他的理由和多铎不一样。他是觉得,以大清的厉害,竟然被明狗耍得团团转,跑来跑去的,还连累父皇吐了一口血,这就太丢脸了吧?
因此,多铎和豪格,下意识地不肯接受镇江堡守将的猜测。他们两人一合计,多铎立刻出发,先去海州看看。豪格在休整之后,就先回盛京去再说。
隆隆的建虏铁骑声,再次从镇江堡这边响起,而后远去,扬起的尘土,真是一波接一波,染得镇江堡都灰不溜秋的,很是难看。
到傍晚时分,多铎赶了将近一百五十里路,人和马都累得不轻。
虽然如此,可多铎心中却越来越不好受。因为他一路赶过来,并没有见到一丝一毫有明军在辽东大动干戈的痕迹。明国皇帝真要领军攻打辽东腹地的城镇。说句实话,辽东其实也就这么大,多少都会有迹象能看到的。然而,就是什么打仗的迹象都没有。
“主子,还连夜赶路么?”多铎亲卫,看着他在发愣,便向他请示道。
多铎听了,刚想说话时,忽然前面有动静,大军探马领着一个信使过来,不是八百里加急信使。
看到多铎,就给他禀告道:“明军是否退兵了!”
“什么?”多铎一听,比明军正在攻打辽阳,还要让他难以接受。因为他最不想听到的,就是这个情况。
信使以为他不信,就连忙解释道:“小人是析木城的,在明国骑军丢了首级到城外,耀武扬威了一番,原本以为他们是等步军到了就要攻城,结果没想到,步军没有到来,骑军就突然撤走了。探马查探消息,直到海州城那边,确认了消息,说都只是见到明国骑军,并没有见到步军,且明国骑军也才撤走不久。海州那边,也在核实情况。”
说完之后,信使有点陪着小心地看着多铎。




崇祯窃听系统 383 谁是叛徒?
虽然和他没关系,可这一次,毕竟闹了这么大一个乌龙,上面的人肯定会很不高兴。比如眼前的这位亲王,这脸色要有多难看,就有多难看的,还是陪着小心好一点,免得被迁怒。
不过话也要说回来,谁让明军一开始表现得那么强势,一上来就直接把塔山的大清军队给灭了,还把首级丢丢到各城的城墙下。就冲这种来势,谁都觉得明军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如果明军没有图谋辽东的野心,就完全可以在打赢塔山之战之后,就押着和硕睿亲王,带着上万个首级回明国京师,那绝对是非常光彩的事情。可是,明国皇帝就没有那么做。
这种事情,不管是谁遇上了,都会想着明国皇帝肯定野心勃勃,要继续攻打大清的城池。谁能想到,明国皇帝竟然虚晃一枪,只是派出骑兵耀武扬威了一番而已!
信使作为建虏小兵,当然无法从大局上去考虑问题,不知道崇祯皇帝这么做,是为了策应平壤之战。因此,声势要足够大,就是要吓到建虏,以为他会领着五万人马,继续在辽东攻城略地。
原本多尔衮应该是有大局观念的,不过他是塔山之战的败将,被崇祯皇帝打击地不轻。而且崇祯皇帝在军中,有意给多尔衮看到的,当然也是做出姿态,要继续进攻辽东腹地的态势来误导他。
最后,从多尔衮最终得到明军这边消息,那建虏肯定深信不疑。有多尔衮的证明,更会让皇太极担心辽东的局势。
而此时,多铎听到信使的话之后,他基本上已经肯定,明国皇帝还真是虚晃一枪而已。那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他都已经静不下心来想了,就只是盯着析木城的这个信使问道:“和硕睿亲王如今在哪里?”
“小人离开之前,和硕睿亲王殿下已经离开,好像是回盛京去了。”
信使在回答完之后,见多铎没有再问话,只是低着头在发呆。他还有要务在身,就告辞离开,继续赶路去给皇太极报信去了。
“主子,我们接下来怎么办?”多铎的亲卫,看着信使远去之后,眼见着天黑了,便只好开口提醒多铎道。
多铎回过神来,不由得仰天长叹道:“贼老天,为什么这么喜欢作弄人,如今,我该怎么办?”
说真的,皇太极的威势已经很高,多铎都没有那个反抗皇太极的念头。可是,多尔衮要是被皇太极处死的话,那该怎么办?
多铎有点六神无主了,第一次,他感到非常地彷徨,不知所措!
最终,他决定休整一夜之后,也赶回盛京去,先去见见多尔衮再说。
至于皇太极,他当然是还不知道这些情况。亲自领着建虏步军主力,紧赶慢赶地赶回辽东。
这一天,他终于领军赶到了鸭绿江边,跨过去就是辽东,他便稍微松了口气。
可以说,从平壤赶到鸭绿江边,他还真是一点都没休息。由他亲自镇着,步军哪怕没有从平壤之战中恢复过来,被迫强行军回辽东,也没有多少怨言。
不过就皇太极本人来说,他是心急如焚的,恨不得再快一些。不过毕竟是步军,也只能这么快了。
还让他有点遗憾的是,那卢象升并没有领军追来。看来这卢象升虽然表现得好像很忠君的样子,但被大清狠狠地按地上打了一次之后,他还是怕了,不敢追过来骚扰。
呵呵,明国的臣子,其实也就这样而已!
皇太极正这么想着,对岸的镇江堡守将看到皇帝仪仗,就带着人亲自赶过来见驾了。
1...176177178179180...4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