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窃听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叫天
一听这话,所有建虏头目都是一愣。没想到还真是明国皇帝御驾亲征辽东了?那明国皇帝竟然还真得敢来!
“臣弟领旨!”多铎打千跪地领旨,咬牙切齿地神情,就好像明国皇帝就在他眼前,他要扑上去把明国皇帝碎尸万段一样。
“儿臣遵旨!”豪格也打千跪下领旨,不过他心中有点疑惑,就又补问了一句道,“父皇,那明国狗皇帝领了多少人马?”
周围的建虏一听,纷纷看向皇太极,对于这个消息,他们心中很好奇,同时也很关注。
按照他们的分析,明国那边应该没有多少兵力可以调动才对,可是明国皇帝都御驾亲征辽东了,兵力又怎么可能会少?
那明国皇帝到底领了多少人马,是多是少,是什么人马,这个问题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皇太极听了,盯了多铎一眼,而后冷声喝道:“按照多尔衮所奏,明国皇帝领着御马监辖下三大营,共五万左右的兵力,一战而下塔山,如今又兵锋直指辽东腹地。知道辽东大清兵力空虚,试图一举打下辽东!”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吃了一惊,才五万人马?塔山多尔衮所部都有一万多人马,一战就败了?还有,明国皇帝是怎么知道辽东空虚的?
他们正在想着,却见皇太极突然又暴怒起来,厉声骂道:“多尔衮那个杀才,亏他平日里一副精明的样子,朕交给他的一万多大清军力,竟然被他一夜之间给败亡了。蠢货,该死,蠢货,该死啊……”
且先不说,一万多大清军队的败亡,对于大清也是伤筋动骨,就直说多尔衮败亡地如此迅速,以至于明军能迅速挺进辽东腹地,让皇太极精心准备的朝鲜战事,顿时功亏一篑,所有心血,还有大清勇士的鲜血,全都白流了。
正是如此,皇太极那口老血,才没有忍住,还是吐了出来。
其他建虏头目,其实也有点难以想象,为什么多尔衮有一万多大清军力,竟然会在一夜之间就败给了明军。按理来说,大清有一万多军力,就算明军有五万人马,哪有如何?不说打赢明军吧,有来有回的战事,总要僵持一段时间的吧?
说实话,他们有点理解皇太极为什么会被气得吐血,这真是太让人生气了!
多铎虽然也想不明白,不过他还是要帮多尔衮说话,便开口说道:“陛下切勿生气,当以龙体为重。明国狗皇帝一战而胜,对我大清来说或者还是好事。骄纵之下竟然试图攻打辽东腹地,臣弟定然不眠不休,日夜兼程赶回,拖住明国皇帝,决不让他逃走!”
如果要是能把明国皇帝留在辽东,那这笔账算起来的话,应该也划算了。搞不好,论罪多尔衮的时候,他的罪责也会少一些。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多铎都不只是说说而已。他心中就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不计代价,日夜兼程,赶回辽东,用大清骑军的优势,缠住明军,拖死明军,等皇太极这边领着主力赶到,就不信灭不了五万明军!
都在这种地步了,皇太极当然也希望能留住明国皇帝,因此他又立刻下旨道:“给科尔沁等草原部族传旨,八……”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停了下,感觉有点不吉利的样子,不过最终还是继续说道:“八百里加急,让他们立刻派出骑军入辽东,断明军后路,务必不能让明军撤回关宁!”
总之,明军如此胆大妄为,那明国皇帝还真以为打仗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竟然也往御驾亲征的把戏。他去对付蒙古部族,去对付关内流贼,想玩就玩了,但是,敢用到大清头上来,就一定要让他知道,大清不是那么好惹的,既然来了,就别想着回去!
和辽东那边的战事比起来,平壤之战就显得不重要了。
“呜呜呜”地号角声响起,正在战场上的建虏骑军听到,都有点诧异,怎么在这种关键时刻要他们撤退?
不过军令如山,他们也不敢不从,因此,建虏骑军第一个从平壤战场上撤了出去。
至于步军的攻击,都打到这个份上了,皇太极也不可能直接让他们撤下来,好歹打一打,万一打下平壤呢,好歹能有点安慰不是!
ps:一章四千字,如果拆分成一章两千字的话,我每天都是四更,如果有加更,那就是六更了。可以说,下班之后,我没有了一切娱乐活动,只是码字,码字,还是码字。大家订阅支持下,我才有动力一直保持下去,谢谢大家!
崇祯窃听系统 380 咸吃萝卜淡操心(感谢ZhengyuanHX的堂主打赏)
事实上,战事打到这个份上,骑军其实已经无需再冒着伤亡进行掩护了,此时撤退的话,其实也还算正常。
但是,这个动静在城头上的卢象升看来,却又是一个非常好的迹象。这让他更坚定了信心,紧盯着建虏骑军,他觉得,搞不好还会有后续。
果然,只见建虏的骑军撤出战场之后,就立刻进行了整队,而后竟然也不休息,匆匆地往辽东方向走了!
“没错了!肯定是关宁军攻入辽东腹地,建虏的骑军才连休息都不休息,从战场上一下去就立刻开拔!”卢象升兴奋着指着远处建虏骑军动向,大声说道。
他的亲卫听了,也都是非常地兴奋。这一仗,虽然还没有结束,可是,在他们的心中,却已经分出胜负来了。
“拿本官弓箭来!”卢象升兴奋地要亲自参战,他的亲卫听了,也不啰嗦,立刻奉上弓箭,这个时候,要不多杀几个建虏,等建虏逃了,短时间内怕是没机会继续杀了。
城外,一队队的建虏步卒,抬着云梯已经冲到了城墙底下,“啪啪啪”地,沉重的云梯纷纷用力靠向城墙,然后建虏吆喝着又用力往后拉。云梯顶端的弯钩,立刻牢牢地勾住了城垛。
只是眨眼间,早已准备着的建虏,便立刻开始攀爬云梯,蚁附攻城。
与此同时,建虏的投石车也接到皇太极的旨意,开始延伸攻击。磨盘大的石弹,带着尖锐的呼啸声砸向城墙里面。每一发石弹落下,都会发出巨大的“轰”声,然后溅起无数泥土石块。
明军将士和朝鲜军队的军卒,倒霉的,被砸个正着的话,顿时就成了肉泥;而运气不好的,只是被砸胳膊砸腿,或者被飞起的碎石击中,则无不痛苦喊叫。
战争,在这个时候,是六亲不认,不会因为正义与否而网开一面。
当然了,城头上的剩余红夷大炮,也都还在轰鸣着,不时能看到城外的投石车,不管是否正在投弹,忽然“哗啦”一下,就如同纸糊一般垮了下去,同样砸得底下正在忙碌的建虏断臂残肢,头破血流。
远处的皇太极,他嘴角的血虽然早已擦掉,但其脸色极其阴沉,一直盯着平壤城头,看到一架架云梯架到城头上,大清勇士纷纷开始往上爬,而城头上的明军和朝鲜军卒,显然被大清的投石车、弓箭手等等压制,不但伤亡惨重,且还手能力似乎弱了不少,他的心中稍微松了口气。
只要大清勇士攻上城头,城内守军才那么一点人,肯定守不住,平壤城必破!
“恭喜陛下,大清军队要攻上去了!”边上范文程看到,不由得心喜,连忙对皇太极说道。不管怎么样,皇太极的心情不好,这时候凑个趣,恭喜一声,或者能缓解下他的心情吧!
可是,皇太极听到他的说话后,转头看了他一眼,那眼睛中,竟然不是平时的和蔼亲近之色,而是……而是吃人恨极之色,这让范文程心中顿时一惊,不知道自己哪里说错话了。他无法承受皇太极这种眼神,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
皇太极看到他跪下,才回过神来。刚才他之所以那么凝视范文程,就是因为在多尔衮的奏章中还提到了他在明国皇帝身边见到了驸马伍忠,且由明国皇帝亲自确认,说那伍忠根本就是受明国皇帝旨意,特意被大清抓住而潜入辽东的。
一想到这,皇太极不由得又咬牙切齿。没想到自己不但赔了一个女儿,还泄露了辽东的内情。可笑自己还寄希望于他能和明国大盐商合作,为大清提供足够的粮草物资。搞不好,东江军会重新出现在辽东,甚至明国以总督之尊亲自坐镇东江军,这一切的背后,都有他伍忠的一份功劳。
他之前所吐的那口老血中,就有伍忠的功劳在。
多尔衮还在奏章中说,明国皇帝亲口证实,其他汉人也不是真心投降大清,有不少人都和明国有联系,甚至有可能的情况下,会立刻反叛大清,重新投向明国也不一定。
一想到这,皇太极的脑海中,不由得又想起了一件让他同样咬牙切齿的往事:刘爱塔,在明国那边应该叫刘兴祚吧,就是如同明国皇帝所说那边,表明上投向了大清,还成了大清的总兵一级武官,可是,他却又偷偷联络原登莱巡抚袁可立,还试图带金州投向明国。虽然最终没得逞,可他还继续玩弄大清对他的信任,竟然还假死投向明国,可笑当时以为他真死了,还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
如今在大清国中,还有多少汉人是怀有异心的?
皇太极这么想着,低头盯着范文程的金钱鼠尾脑袋,忽然又回过神来,这个范文程,至少应该不会是那样的人。他虽是汉人,却真得对大清忠心耿耿!
这么想着,他稍微和缓了一点脸色,淡淡地说道:“起来吧,你又没有做什么亏心事,无需动不动就下跪!”
“奴才对陛下,对大清国忠心耿耿,天地可鉴!”范文程听了,立刻用力磕头,“咚咚咚”地响,大声回答道。
见此情况,皇太极心情又好了一点,翻身下马,亲自走了过去,伸手扶起他道:“朕亦知之,卿无需多虑。”
这个范文程的才能是有的,不能让他寒了心。
至于其他汉人,等这次事情之后,就要一个个再梳理,胆敢有二心的,一律杀无赦!
心中的杀机一闪而过,皇太极换了个心情,拍拍已经站起来的范文程肩膀道:“卿就和朕一起看看,平壤城破的绝美时刻吧!”
范文程也是个子高大之人,见到皇太极要拍他肩膀,立刻弯了腰,能让皇太极舒服地拍他肩膀,同时脸上露出媚笑道:“陛下说得是,奴才也是喜欢看城破那一刻,看到大清勇士登上城头的一瞬间,真是恨不得把这样的场景画下来以作纪念!”
说着这话,他和皇太极一起,转头看向远处的平壤城头。
这时候,已经靠到城墙上的云梯,都有许多大清勇士正在往上攀爬。爬得最快的,都快爬上去了。
城头上的明军和朝鲜军卒,试图推开那些云梯,可是铁钩牢牢地勾在城垛上,根本就不容易推开。长枪刺出来,身子往往会暴露在城垛处,立刻就会招来城外大清弓箭手的射击。
“陛下,奴才猜着,那边会马上攻上去了!”范文程见了,带着欢喜之色指着一个方向说道。
皇太极听得点点头,他在看着,自然也有判断,和范文程一样,他同样觉得是那边会最先登上城头。
就在他们都看着的时候,忽然,只见平壤城头上,一个个东西从城头上往城下抛,带着一尾巴的硝烟。
只这么一看,皇太极心中便咯噔一下,看着有点眼熟。
马上,那些从城头上抛下的东西,有的弹起,而后冒出火光,冒出烟雾;而有的,则在落地的时候,就已经喷出了大量的火光,就在地面上快速旋转着,同时还有很多烟雾喷出。
就只是一下子的功夫,火光喷到云梯下面的大清勇士身上,顿时就着火烧了起来。
如果只是喷火的话,其实还没什么。关键是那烟雾,显然有毒,云梯上的大清勇士,还有云梯底下的大清勇士,全都没有再继续往上攀爬攻击,纷纷用手捂着口鼻,甚至已经有人直接从云梯上掉了下去。
“万人敌!”皇太极的脸色顿时变得惨白,失声说道。
他终于记起来了,在崇祯三年的时候,他第一次领军攻入关内,纵横京畿之地。明国重镇遵化,蓟镇,永平府等等,全部被大清攻陷。可是,大军兵锋,最终却被小小昌黎县给挡住了。甚至皇太极亲至,领大军攻打那个小小的昌黎城,最终也都没有打下来。
当时,昌黎守城的一种武器非常厉害,非常适合于守城之战,就是眼前见到的这个万人敌。没想到多年之后,竟然在平壤城又见到了。
事后他也有过了解,这种万人敌乃是用瓷器装填火药,再配上砒霜等毒物,用木框固定住。从城头上抛下后,会喷火吐毒物,对于攻城方会有巨大的影响,不是被烧到,就是被毒烟熏到。而城头上的守军,因为有城墙掩护,对他们就不会有什么影响。
“败了,败了……”都不用继续看了,皇太极心中就已经知道结果,不由得喃喃自语了起来。
崇祯三年的时候,范文程虽然也随军入关,不过他没有参与昌黎之战,而是奉命守在遵化,因此并无见过这种守城利器。不过事后他有听说过,也曾研究过。
此时,他听到皇太极竟然如此丧失信心,他连忙向皇太极奏道:“陛下,这万人敌也不是无敌的。等下次攻城,我军用湿布裹着口鼻,当能减少毒烟对大清勇士的影响。而此种万人敌,最厉害的也无过于那等毒烟而已……”
说到这里,他看到皇太极似乎并没有反应,就立刻又补充说道:“陛下,这种万人敌极其耗费火药和药材,那卢象升肯定不会有太多的。”
都解释地这么清楚了,皇太极应该能听进去了吧?按照以往的惯例,他回过神来后说不定就会夸奖自己了!
范文程这么想着,却见皇太极露出地则是苦笑,精神状态似乎遭受了重击一般,似乎哭着说道:“朕还有时间耗在平壤城么?朕还能再赌那卢象升已经没有其他守城手段么?”
一听这话,范文程顿时哑口无言。
他并没有看到那些八百里加急的奏章,心中对于整个战局的通盘考虑,自然就没有皇太极多。此时的他,只是就事论事,用他的头脑为皇太极分忧解难而已!不过这一次,他显然是失败了。
“轰轰轰……”
这时候,忽然响起了一阵密集的炮声。
皇太极和范文程闻声,下意识地转头看去。
只见大同江上,明军水师的十艘战舰,一字排开,冒着风险,抵近战场一侧,开始炮轰了起来。
而城头上,明军的红夷大炮,也始终未曾停息,时不时地会响起来。和战船这边呼应,就仿佛奏响了一首战场乐曲。
“哗啦”一下,又一架投石车被铁弹击中而四分五裂。
看着这一切,皇太极终于叹了口气,有气无力地吩咐道:“鸣金收兵!”
之前的时候,他是觉得虽然会付出较大的代价,但只要能拿下平壤城,把明国东江军一举歼灭,他就还是赚的。
可是如今,他已经可以明确,这第一波攻势肯定打不下平壤城。要想攻下平壤城,像这第一次的攻势,还得来几次,耗掉守城军卒,耗掉守城器械,如此才能攻破平壤城!
可是,他实在是没时间了,必须立刻领着主力回师辽东,和明国皇帝决战,那才是最重要的大事。
随着皇太极的一声令下,建虏这边,响起了“铛铛铛”地声音,传遍了整个战场。
已经明确攻不上城头的建虏,就如同潮水般退去。
他们扶走了受伤的同伴,背走了同伴的尸体,也尽力推着投石车,想要撤出战场。
目睹这一幕,城头上的守军,顿时欢呼了起来。
“大明万胜!”
“我们赢了!”
“……”
红夷大炮继续在轰鸣着,这个时候,没有建虏弓箭手和投石车的干扰,这炮弹也是打得格外地准。
“轰”地一声,城外的一架缓缓后退中的投石车便哗啦一下垮了。
“轰”地一声,又一架缓缓后退中的投石车便哗啦一下垮了。
每一架投石车被铁弹砸得四分五裂时,城头上的守军便响起了震天的欢呼声。
忽然,建虏本阵中,有一骑飞驰而出,沿着投石车狂奔传令。而后,就见到那些在推投石车的建虏,纷纷放开了投石车,撒开脚丫子逃走了。
这一幕,让城头上的守军愣住了:建虏这是什么意思?这两投石车都不要了,他们下次攻城怎么办?
正当他们咸吃萝卜淡操心的时候,卢象升所在的中军,已经有大嗓门的将士高声喊了起来:“朝廷大军攻入辽东,建虏要退兵了!”
:。:
崇祯窃听系统 381 吾皇万岁
建虏连投石车都不要了,这么明显的事情,当然能得出结论,建虏绝对是要撤兵了。
而此时,战事已经告一段落,也有了机会,终于可以公布推断到的事情,因此,卢象升第一时间,便让手下传话,吆喝了出来。
城头上的明军将士一听,在稍微一愣之后,看着败退到愿出去的建虏,看着被建虏抛弃了的剩余投石车,他们立刻就回过神来,顿时,就爆发出了更大的欢呼声。
“大明万胜,大明万胜……”
之前的时候,以为只是打退了建虏的第一次攻城而已。可是如今已经知道,建虏这是要直接退兵,赶着回去救他们老巢了,这个喜悦之意,当然就更为狂热了。
看着他们那么疯狂的欢呼,朝鲜军卒中,有听懂了事情经过的,也跟着大喊了起来。他们没有喊别的,全都跟着明军将士一起高喊“大明万胜”!
而那些没听懂的朝鲜军卒,则连忙问他们在欢呼中的同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啊,我也不知道啊,反正肯定是好事,跟着一起喊就好了啊!”
除了这种坑人的回答之外,也有的朝鲜军卒回答了同袍的疑惑:“总督大人说了,大明天兵攻入辽东腹地,城外建虏要急着回去保他们的老巢呢!”
搞清楚了是什么事情,所有的朝鲜军卒也跟着欢呼了起来。甚至就连那些伤卒,一时之间也忘记了疼痛,跟着高喊了起来,哪怕牵动伤势,他们还是乐意继续高喊。
如此,“大明万胜”的呼声,就回荡在平壤城的上空,久久不散。
相对平壤城这边,撤回去的建虏,就显得垂头丧气地多了。虽然他们之中,有的悍勇之辈,还是向平壤城这边吐着口水,说着什么“等着瞧”之类的话,可绝大部分人,还是士气有些低落的。
准备了这么久的平壤之战,承受了不小的伤亡,结果却还是没有打下平壤城!
不过,绝大部分建虏,士气有些低落归低落,他们还都是相信,平壤城迟早会被他们打下来。
然而,他们却没想到,刚撤回大营,还没有好好休息一下,就接到了军令,说立刻恢复体力,马上就要拔营回转辽东。
这一下,建虏步军就有点炸了。
“这到底怎么回事,就这么退兵了?平壤城明明能打得下来的啊!”
“没有投石车了么?那些投石车丢掉多可惜?要不再打造就是,还怕明军跑了?”
“就是啊,就一座平壤城,我们只是围着,就能围死他们,为什么要撤?”
“……”
说真的,这一刻,这些刚退下来的建虏步军,实在有点难以接受立刻退兵的军令,情绪有点不稳。
不过很快,皇太极的最新旨意下来了:“明国皇帝领着五万兵马到了海州附近,朕领着你们回去逮明国皇帝!”
听到这份旨意,所有的建虏步卒顿时就不闹了。
一是因为这是圣旨,就说明是他们皇帝的意思,他们没法反抗!
二是明军竟然到了海州那边,大清国的腹地受到明军攻击,而大清主力却在平壤这里,当然是要回援了。
三是明国皇帝竟然只带了五万人马就到了海州这边,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敢来,那就一定不能让他走了。抓明国皇帝和打下平壤,当然是抓明国皇帝更重要了。
军队的军心是安抚住了,但是,皇太极听着平壤城头上的明军那一阵阵的欢呼声,感到格外的刺耳,让他的脸色一直就没有好看过。
边上的范文程一见,心生一计,便对皇太极奏道:“陛下,不如派人向平壤城头喊话,说明他们明国皇帝领着五万人马就到了海州,这次我大清主力回辽东,就是去抓明国皇帝去了。相信城头上的明军该知道,就算明国皇帝的五万人马是天兵天将,也绝对不是我大清的对手,让他们担心担心他们皇帝的安危,就不会如此嚣张开心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偷瞧了下皇太极的脸色后又道:“另外,那保定总督卢象升是明国崇祯皇帝一手提拔上来的,因此他对那崇祯皇帝皇帝可谓是忠心耿耿。如若他知道,我大军主力回师辽东,明国皇帝有危险,指不定他会不自量力,出了平壤城,试图拖住我大清军队返回辽东。如此一来,说不定能顺带着灭了他!”
听完了范文程的建议,皇太极想了想,感觉还真有道理,于是,他便稍微和缓了点脸色,点点头对范文程说道:“范卿言之有理,此事就交给卿了!”
范文程一听,心中其实有点不乐意的。在他想来,他就是动动嘴皮子出出绝妙主意,具体干活,就让那些粗人去做便是。可是,如今皇太极却让他去面对卢象升,说真的,他有点怕卢象升的神箭,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不过皇太极既然已经开口了,他就没得选择,只能领旨。
没过多久,他就领着几名自己的家丁,举着白旗靠近平壤城。
城头上的明军将士一看,都有点好奇,便纷纷停止了欢呼,有点好奇地看着城外过来的建虏。
就站到了一箭之地外,范文程便让家丁上前喊话道:“请卢总督出来说话!”
卢象升在城头上看到竟然是范文程这个狗贼,他都已经说过,去和这狗贼说话,那是掉身份的事儿。就见他当即吩咐一门红夷大炮边上的明军军官道:“瞄准了,轰了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