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窃听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叫天
当然了,有一部分银子,在投标完后,不管中与不中,还是会被提取出去,继续藏到地窖里去。可是,至少有很大一部分,他们感觉到了银票的好,就会留下了。
这一次,也变相地壮大了大明皇家银行,让银票进一步成为大明真正的纸币,做出了不少的功劳。
:。:





崇祯窃听系统 324 满清后宫惨案
当然,在这其中,崇祯皇帝是亲自盯着大明皇家银行系统的。因为在这过程中,就有官员曾有提议,不让那些商人把银子兑换出去,又或者,多印一些银票出来,反正库房里已经有好多银子存在哪里了。如此等等,崇祯皇帝全都没有同意。
这个时候的银票,其实就真得只是银票而已,还不是纸币。从银票到纸币的转变,其实就是朝廷信誉的培养。崇祯皇帝还没幼稚到,就只是这么一两年的时间,就能把负值的信誉值给培养起来了。
因此,在这培养的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朝廷信誉的事情,他都盯着,绝对不能干。
这次借着盐政革新的东风,崇祯皇帝相信,这个银票向纸币转变的过程,会大大缩减,但还是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就在崇祯皇帝忙着国内这事的时候,辽东半岛上,新一轮的战事又即将开始。
皇太极让老成持重的代善为统帅,领满清八旗和汉军共两万人,出征金州。这一次出征,蒙古人少,因此那块狭窄的地方,骑兵并没有多少用处。
说实话,这一次出征,皇太极并没有太担心。在他看来,就算明军有备而来,可旅顺城之前已经拆掉,就算不拆掉,那也只是一座小城而已,根本不能和锦州那样的坚城去比。更何况,这次的旅顺之战,甚至都不用从盛京运炮过去,在金州那边,就还有几门以前孔有德带来的红衣大炮。
这种笨重的红衣大炮,拉去打野战,并没有多少优势,但是,摧毁小城的话,就是真正的杀手锏了!他就不信了,有红衣大炮助阵的情况下,加上大清精锐兵马,还不能把明军赶下海?
如果真要说担心的话,他就担心水师那边不能及时截断明军在海上的退路,被明军逃走,那就不好了。也只有歼灭了这些来犯的明军,相信明国下一次再凑集军队渡海而来的话,就更为困难了。
因此,陆地上的军队攻击,皇太极还特意交代了,不要逼迫太甚,免得明军被吓到了,不等大军攻过去,就直接坐船逃跑了。
另外一方面,皇太极还又给朝鲜发了一道严旨,要是朝鲜水师不能在限定时间内赶到金州的话,他就要朝鲜国主自己到盛京来请罪。
对于这支朝鲜水师,他还打着主意,调过来之后,就不准备还了。就让尚可喜去训练,成为大清水师的一部分。也只有如此,才能以最快速度壮大大清水师,从而渡海前往明国,不但能劫掠明国漕粮,还能保证江南大盐商和大清的买卖。
这不,皇太极就在崇政殿内,看着和大盐商乐庆生的盟约副本,心中很是开心。
自从范永斗等晋商被明国端掉之后,他其实一直是忧心忡忡的。
说句实话,皇太极确实是个有为之君,他想要做的,是比野猪皮更强大,开创出更大的局面,而不是混吃等死,就满足于辽东现状。正因为他有这个目标,所以才格外重视和明国江南盐商的盟约。
伍忠这一次为了尽快传回这个盟约,对于明国国内的情况,并没有详细刺探。不过多少,也带回了一些消息。
比如说,之前由多铎和豪格所带回的消息,再次得到确认。还有,明国皇帝正在革新朝政,派钦差去江南整顿吏治,还闹出了民变,不过随即派兵镇压下去了。另外,又在兴修水利,防治天灾。
这些消息,让皇太极很是警惕,甚至心中隐隐有点害怕。
不可否认,明国是一个庞然大物,底蕴极强。明国皇帝要真是奋发图强,被他理清了国内矛盾,而后集中全力来对付大清的话……
想到这里,皇太极就不敢往下想了。
当然,他其实不知道,给他的这些消息虽然都是真的,但其实是经过崇祯皇帝允许的,特意传递给他的。
一来这些消息不好隐瞒,二来这些消息传递到辽东之后,就能逼迫皇太极做些事情,让他整军备战而不至于休养生息。毕竟辽东的资源有限,如果皇太极把物资用于军事,那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民生,也就难以消化原来被掠去辽东的汉人。
此时,皇太极忽然一下没了笑容,叹气出声道:“唉,大清的底子还是太弱了点啊!”
皇帝突然之间变了脸色,让边上伺候的内侍宫女都吓得不敢出声,敛声屏气的,尽量降低存在感。
皇太极自然不会注意他们这些奴才,而是继续在想着自己的事情。
就算大清水师强大起来了,可要想大清更进一步,就必须要做更多。而这,就要更为倚重远在江南的驸马伍忠了。
他是锦衣卫出身,对于明国官场熟悉,收买明国的官员,没有人比他更有优势。
明国国内必须乱才行,要给明国皇帝添堵,也少不了伍忠。
只是可惜计划没有变化快,伍忠首要的任务,是去江南联络商人,因此他坐船离去,就不方便假装救明国郡王回去。但伍忠和锦衣卫指挥使的这条路,以后也肯定是要走的。
皇太极这么想着想着,就越发地感觉到伍忠的重要性。再看看手中这份盟约,要是伍忠不尽心的话,也不可能这么快拿到手上。
这么想着,皇太极忽然冒出一个想法,便立刻开口说道:“传旨,召几位公主回宫。”
他决定办个家宴,对三女儿好一些,如此一来,以后伍忠回来,他也有话说。
这样的事情,还真是很少见。皇太极的那些女儿一听,立刻收拾地妥妥当当,赶紧回宫来了。倒是皇太极的三女儿有点特别,似乎不想来,但去驸马府传旨的内侍得到皇帝交代过,这可是正主,不能不到的。因此,这个固伦靖端长公主不得不到。
在皇太极还没到时,后宫主要的妃子,以及皇太极的儿子女儿都已经就位,就等着皇太极驾临。
当然了,皇帝还没来得时候,她们肯定不会静静地坐着,什么事都不干。
说话间,不管明里暗里,互相攀比,那是少不了的了。
一个说,我家额驸是林丹汗儿子,黄金家族后裔,巴拉巴拉地一堆,抬高身价;
另外一个说,我家额驸是跟随大清打天下,是爱新觉罗家最铁杆的盟友,巴拉巴拉地,显示自己的地位。
说到后来,很自然地,都对固伦靖端长公主冷嘲热讽起来。因为她的额驸,原本只是一个汉奴而已。
对此,这个固伦靖端长公主压根就回她们,只是低着头,好像努力在压抑着什么。
没多久,皇太极终于来了。
于是,该有的戏码自然是有的,这些嫁出去的女人,为了自己前途也好,还是为了夫家,都极力在皇太极面前表现起来。
满清后宫的戏码,不要太多,就不一一细说了。
然而,让她们所有人想不到的是,皇太极却非常关注固伦靖端长公主,甚至还发现了她脸色有点不对。
这么一来,皇太极就担心了,别是伍忠不在的时候,没有照顾好到时候冷了他的心。
于是,不顾固伦靖端长公主的反对,立刻召来御医给固伦靖端长公主看看身体怎么样!
“恭喜公主,贺喜公主,有喜了!”谁也没想到,御医突然之间惊喜地反应,让所有人都一愣。
皇太极听了,立刻大喜,没想到伍忠竟然有了孩子,那样一来,就更能牢牢地绑着伍忠,让他为大清卖命了。
可是,紧接着,皇太极就发现,所有后宫妃子,一个个脸色古怪,看着固伦靖端长公主不说话。
这一见之下,他立刻醒悟过来了,伍忠离开多久了?这肚子里的孩子,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是伍忠的!
想明白了这一点,皇太极当场大怒,指着固伦靖端长公主,那手都是在抖的,半天说不出话来。
随后,皇宫内很快有消息传出来,据说有宦官宫女失礼,惹怒皇上,当天伺候皇帝家宴的那些宫女内侍,一共三十多个人,基本上全部被当场杖毙!另外,再加上一个御医。
皇太极的心情非常不好,虽然杀了人灭口,可那些后妃皇女什么的,那就没法杀的,又是这么多人,虽然下了封口令,可纸包不住火,将来肯定会传出去,这让他不得不担心,这事伍忠要是知道了,肯定会对大清不利的。
如果皇太极要是知道,伍忠压根就没把他女儿当回事,之所以要娶,就是因为他女儿不把汉人当人,还要追着他打,是故意报复的。
皇太极更不知道,他所谋划的那些心机,其实一点用都没有,伍忠一回明国,就立刻坦白一切,继续履行他那锦衣卫密探的职责。
正当他心情不好的这当口,又有急报到了,说塔山祖大寿所部,有攻打海州的迹象,派出的夜不收非常活跃。
这一下,皇太极怒了,自己不去打他,他竟然敢来招惹自己?
不过生气归生气,如今金州方向,已经开始战事,物资粮草,都拨给那边去了。以大清的实力,没法两线开战。于是,他就只好写了一份信,让人送去塔山。
没多久,在塔山总兵府,祖大寿一目十行,就看完了皇太极让人送来的信,脸上先是惊讶,随后就笑了。
“大哥,这信上写什么?”祖大成有点好奇地问道,“我们派出的夜不收,都去海州城外晃荡了下,他就不生气?”
祖大寿听了,笑着说道:“我们这是藐视建虏,他怎么可能不生气呢!”
“那大哥为什么看着这信,竟然还笑?”祖大成有点好奇地说道,“搞不好就发兵来打我们,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祖大寿站了起来,走到兄弟面前,直接把信递了过去,同时笑着说道:“他没出兵,只是恐吓我而已。如此看来,洪总督所说确实不假。卢总督已经重建东江镇,牵制了建虏的兵力。因此,他只能是恐吓而已,并没有出兵。”
说实话,洪承畴的军令刚来之时,祖大寿是不信的。因为东江镇重建,在他想来,是非常难的事情。就算卢象升派兵渡海过去辽东金州那边,能不能打下来,损失多少,能不能站住脚跟,有没有足够的实力威胁到建虏,这些可都是未知数。
不过,祖大寿和皇太极也算是打了多年的交道,一看这封恐吓书信,他就知道,登陆金州的明军,让皇太极费心了。
如今大明这边,东江镇不再属于关宁这边管,也就不存在从关宁分去军饷粮食的问题。
如果属于保定总督麾下的东江镇能在金州站住脚跟,能让建虏感觉到威胁,那无疑能减轻关宁这边的压力。认识到这点,祖大寿才会这样高兴。
看着那封皇太极的信在他兄弟手中传递,祖大寿走回自己的座位坐下,忽然感慨说道:“亏得我们当初没有选错,照这样下去的话,建虏那边,以后有得是烦恼,辽东局势,会有变化了啊!”
“是啊,大哥,我这都替皇太极担心了!”祖大成看完,有点幸灾乐祸地说道,“要是卢总督那边,往金州那边派出像我们关宁军这样的精锐,以后皇太极估计睡都睡不安稳了!”
“这应该是没可能!”祖大寿听了,当即摇头道,“大明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精锐?皇上总不可能把御马监辖下的三大营派去金州那边吧!所以说,希望金州那边,能坚持住吧!”
“我觉得有点难,皇太极肯定要拔出这颗钉子。”祖大弼此时也看完了,当即摇头说道,“那里又没有坚城可守,难啊!”
听到这话,祖大寿也是点点头,认可自己兄弟的这个话。
他想了下,就对自己兄弟说道:“这封信,转交给洪总督。另外,夜不收再多派点,不过要注意,一旦有动静,就立刻撤回。”
他的这些兄弟,自然不会有意见。
之后,他们就把目光转向了辽东半岛的那个尖尖上。不出所料的话,那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战事。
明军胜,则能在那里站住脚跟,以后建虏的日子就会难过。
建虏胜,则一切恢复到以前,辽东还是建虏的辽东。
事实上,也不止祖大寿等人关注,包括满清那边,以及大明这边,都在关注这场即将开始的战事。
:。:




崇祯窃听系统 325 情报之战
旅顺这边,很早以前,在野猪皮努尔哈赤时代,就被建虏占领,遭受过一次大的兵灾。
天启三年,登莱巡抚袁可立派大将张盘领兵收复。因为有袁可立的支援,旅顺这边就一直在大明手中。
可是,到了天启五年之后,袁可立去职,辽东半岛这里缺乏有效接应和后援,建虏重兵来攻,张盘陷入重围力战而亡,旅顺再次落入建虏之手。
到后来,毛文龙又派兵拿回旅顺这边,因为有东江水师的存在,建虏一直无可奈何,直到毛文龙死,东江散,孔有德投降建虏,最终就又落到建虏手中。在原本的历史上,从此之后,大明就再没拿回旅顺这边。
原本要遗忘了的这块辽东尖尖角上,因为明军的再次反攻,又成为了所有人关注的所在。
旅顺这边是丘陵地带,因为几次战事的原因,这里人迹罕至,因此交通并不方便。丘陵中的树木众多,成为了埋伏者上佳场所。
这不,就在几处丘陵密林中,就有明军将士潜伏在这里。他们身上,都批有杂色披风,和树林的颜色差不多。毕竟没人是笨蛋,穿着大红战袍的,那也太显眼了。
没有动静,有点无聊,一员小将忽然低声嘟哝道:“今天好不容易轮到我们过来埋伏,鞑子怎么连个人影都不见,不会这么倒霉吧!”
听到李来亨的抱怨,为首的李定国微微一笑,心中很是理解他的心情。
自从他们登陆旅顺,把鞑子杀跑之后,就有军令传下,不得追击。
全军上下、包括解救出来的汉人百姓,全部开始赶工,修筑旅顺城。为了防备金州鞑子的骚扰,卢象升就派了一千兵力在最狭窄地段伏击建虏的探马,不让他们知道明军在旅顺这边的情况。而这个潜伏兵力,是轮值的。
大部分军卒,都在热火朝天的修筑旅顺,修筑防御工事,为即将到来的战事做准备。相对这个来说,明军将士当然更愿意去杀敌立功了。因此,所有将士,都很珍惜潜伏的机会。
李来亨已经等了差不多一天了,还没有见到鞑子摸过来,心中自然郁闷,忍不住说道:“该不会金州那些鞑子怕了吧,不是传闻鞑子勇猛无敌么?”
就是因为该死的传闻,曾经吓得陕西边军抽调前往辽东的时候,往往半路溃散。不能返回家乡,就只能落草为寇。
这不,李来亨说完之后,就转头看向他边上有一个年级比较大的同伴。
这个同伴叫陈新觉,看到李来亨看过去,不由得老脸一红,讪讪地辩解道:“这些鞑子都是假鞑子来的,是原来的东江军,也就那样子!”
“呵呵,真鞑子又怎么了?”李来亨一听,才不屑地说道,“回头肯定能见到真鞑子,回头小爷照样杀得他们没卵蛋!就问他们敢不敢来?”
听到这话,李定国也插嘴说道:“没错,真鞑子又如何?总督大人的天津之战,还不是打了个大胜仗,连他们的固山额真都被我们大明生擒了!我们大明强大了,真鞑子也能让他们有来无回!”
一直以来,因为明军自己的无能,辽东建虏的威名,一直非常地响亮。
卢象升担心这些流贼出身的将士,会对从未谋面过的建虏有畏惧之心,因此,平时在军中,就没少宣传当初的天津之战。让这些西北中原地带的将士们知道,建虏也是人,没什么了不起的。
听到李定国这么一说,李来亨就笑了,过了好一会才道:“想想也真是好笑,天津之战,我们明军可是骑着骡马驴子冲锋的!就这,那些传说中厉害无比的真鞑子,还不照样吓得屁滚尿流。真得,每次想起来,我就觉得那些真鞑子可真逗!”
听到他说得这话,周围趴着的所有明军将士都笑了。隐藏在不少人心中的,那种对真鞑子的顾忌,全都不翼而飞,没了!
他们真说着话,忽然,远处树上传来了鸟叫声,很有规律,突兀而起。
李定国一听,脸色立刻认真起来,当即低声吩咐道:“有情况,全体噤声!”
所有明军将士听到,不但没有那种上了战场要搏命的忐忑,反而一个个露出兴奋之意。那李来亨更是,甚至还在数着手指头,也不知道他脑子中想什么。
李定国看着他们,他却是严肃地,又低声交代道:“记住了,总督大人有严令,不得让鞑子抢走一个同袍,记住了没有?”
为了保住明军的不少秘密,比如说,到底跨海而来多少人,为首的统兵将领是谁,水师多大规模,战船几何,统领是谁,这些事情,就算普通的明军将士,也基本上都了解一些。而这些消息,是越晚让鞑子知晓,那就越好。
也亏了这里是辽东半岛的尖尖角上,因此,要守住这些秘密,还是比较容易的。卢象升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派出来潜伏的军队数目,算是很多了,而且百人为一个小队,互相照应,严令不得被建虏生擒将士回去。
听到李定国的叮嘱,李来亨不由得笑着低声说道:“那些假鞑子,来了也好多次了,哪次不是损兵折将,狼狈而回的。呵呵,倒是让我们知道了金州的虚实,就那点兵力,还在做着美梦,要打败我们水师,也不想想水师总兵是哪位……”
他还在叽叽咕咕,然后就看到李定国黑脸了,于是,声音越来越小,很快闭口不言。
以前当流贼时候养成的一些习惯,短时间内很难改掉,对此,李定国也心中有数,便没和李来亨这个话痨多计较,立刻开始分派任务,准备好好招呼摸过来的那些假鞑子。
与此同时,在金州城头,满清所封的智顺王尚可喜,就在西面城头上,远眺着旅顺方向,脸色严肃,沉默不语。
伤势已经好了的班志富,就站在他的身后,虽然没有说话,可班志富心中却是明白,王爷在担心。
这都过去多少时间了,明军在旅顺那边的情况,竟然一直探听不到。每次派出去的探马,全都铩羽而归。运气差一点的,甚至全军覆没,就没有能逃回去的。
这个情况,让尚可喜很是不安。毕竟也是多年打仗的人,不清楚卧榻之侧的猛虎在干什么,就有种如坐针毡,锋芒在背的感觉。
唯一的好消息是,随着三封八百里加急奏疏发往盛京,尚可喜这边也得到了好消息。大清皇帝相当重视明军的这些反攻。不但同意了王爷的要求,已经传旨给朝鲜那边,调朝鲜水师过来,而且军队也已经出发,应该很快就要到金州这边了。
可正是因为如此,王爷心中才很是不安。
等和硕礼亲王领军到了之后,王爷要是一问三不知,就算不责罚,那也会非常难堪的。
要知道,王爷和王爷,虽然都是叫王爷,可终归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事实上,王爷手中的兵力也很有限,就算加上水师,兵力都不满万。要说手中精锐的话,那就更少了。派往旅顺那边去探听消息的,可都是王爷手中的精锐,却没有一次成功的。事情的严重性,其实也可以想象得出来了。
想到这里,班志富不由得看了下尚可喜的侧脸,忽然之间又发现,王爷好像这几天一下瘦了不少。当了大清这几年的智顺王,好不容易养胖了点,就只是这么一点时间,竟然就回去了!
班志富想着,他心中的忧虑也多了不少,转过头,同样看向旅顺方向,眼睛中带着渴望,就希望这一次能看到,王爷派出去的探马,能带回几名明军军卒,哪怕只有一名,哪怕损失惨重,但只要最终带回一个活口,能让王爷了解到旅顺明军的情况,那也是好的啊!
隐隐地,他感觉到,旅顺的明军很强大。甚至他怀疑,如果旅顺明军愿意的话,金州可能就不在王爷的手中了。但是,为什么旅顺的明军一直没有攻过来,这都过去了多久,为什么还不攻过来?
明军的反常,也实在让班志富想不明白。好不容易反攻回了辽东,为什么不开疆拓土,那在明国朝廷那边,应该算是大大的功劳,能够让为首的明将升官发财吧?
这时候,班志富就感觉,旅顺那边的明军,简直是谜一般的存在,和以往的明军,完全两样,根本没法理解!
日头渐渐西斜,按理来说,尚可喜站了那么久,眼睛估计都瞧花了吧?可是,他就似乎没感觉到累,还是在瞧着旅顺方向。就连水师统领许尔显过来了,他都没有转头去看。
倒是班志富转头看了一眼许尔显,见他问询的眼神,明白他要问什么,便摇了摇头。
许尔显见了,脸上也明显出现一种莫名的情绪,跟着远眺了下旅顺方向,沉默了一会之后,忽然转身看向尚可喜,大声说道:“王爷,要不末将水师出动吧,肯定能知道旅顺明军在干什么!”
听到他的声音,尚可喜终于转过头,看着他,却是摇着头问道:“战船派少了,你有把握打败明军水师么?”
一听这话,许尔显顿时哑然。
之前的时候,尚可喜不是没想过派船过去打探情况。但是,很快发现明军的战船就在海上巡查。如果战船要开往旅顺去打探消息,就必须要先击败明国水师才行。
可是,之前的一战,明国水师的实力,他们都是亲身体会的。
在他们看来,大清和明国的水师对比,大清胜在战船多,有数量上的优势;但是,明国水师却胜在精锐上,有质量上的优势;如果同等数量的战船在海上遭遇,不管是许尔显,还是尚可喜,都没有一点把握,觉得能打赢明国水师。
1...145146147148149...4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