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隐龙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心净
就比如说曹雪芹家族三代继承的江宁织造一职,其实就是属于内务府的产业,说白了就是皇帝的家奴在江南垄断了一部分丝绸织造业务,一部分高档货皇宫自己可以穿,另一部分可以拿到市场上去换钱。
丝绸和金钱进入内务府,也就相当于进入了皇帝的私人钱袋子了。
这样的产业数不胜数,从入关时候的圈地开始就没有停止过,丝绸织造、瓷器烧造、茶叶……无数中国传统的暴力行业,那个没有内务府的身影。
但是这一切都与同治帝无关,一方面他还没有亲政,而另一方面就算他亲政了,也未必就能入强势君主一样很快控制住皇族的资源,毕竟他头上还有两尊佛爷呢。
最后一条更关键,多年的战争让内务府的很多产业也都凋零了,最富裕的江南金饭碗已经打破了,想等那边经济恢复起来,没有个十年八年是绝对不可能的。
一方面是内务府现在钱越来越少了,另一方面是同治帝的权力还不能直接指挥内务府,那么肖乐天说他自己有私房钱,而且还不少这是什么意思呢?
很快师傅就拍了拍他的肩膀,顺手把自己面前的一份天妇罗给推到载淳的面前。
“不用瞎琢磨了,我说的不是内务府,指望那些贪官污吏,能给你留点银渣子就算不错了……其实当你从四九城征调那三百侍卫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给你盘算钱的问题了……”
“无财不聚兵啊!你不是想有一支完全听命于你的现代化军队吗?可是这军队没有钱怎么能行呢?想来想去,我就把目光投向了日本……”
“不要小瞧这个小小的岛国,虽然这里山多地少,人口稀薄农业基础很差,科技水平也不高,但是正因为这个岛国地质活动非常频繁,所以自古盛产金银……”
“金银?”载淳一听这两个字连美食都忘了吃了。
“没错,就是金银……石见银山、佐渡金矿都是亚洲有名的大型矿藏,可惜日本人技术不行,管理也不行,所以一直产量不高……”
“现在你以为我为什么带着兵北上日本了?真以为我吃饱撑的当日本的救世主了?大错特错,我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这里,不仅是为了我们的战略安全,也是为了你啊!”
肖乐天丢出那份大阪密约,载淳这还是第一次看见密约的详细内容,当他看见里面所写属于自己的股份后,眼眶顿时红润了起来,他没想到师傅居然把扶桑银行最多的股份给了自己。
虽然日本占据了六成的股份,但那可是幕府和诸位大名共同分割的,就算股权最大的幕府也不过占有14%其余股份都被稀释到各家大名的手上。
而载淳一个人就拥有了扶桑银行25%的股份,这不是师傅的情面还能是什么?战略是肖乐天指定的,仗是人家新军打下来的,自己仅仅是受到了一些惊吓,就得到了这么多股份,这实在是让人无法想象。
看着载淳惊愕的目光,肖乐天接着添了一把柴火“以后扶桑银行的效益我不敢说,但是经过专业人士测算,明年这时候你应该能有将近两百万龙纹银币的红利……怎么样,够不够你养兵的了……”
“孩子!求人不如求己,预期说求我帮忙承销债券,你干嘛不自己给国内发电文,就说你安新觉罗载淳,愿意承销三四百万两的户部债务,那样你这个皇帝的声望不就起来了吗……”
肖乐天一句话就点燃了载淳心中的一团火“我我我……我哪里有那么多的现银子啊?”
“傻孩子,你没有我有啊!你可以用你扶桑银行的股份进行抵押,然后先从乐天银行里借出一笔款子,用这笔款子送回北京城去啊!”
“可是……可是钱都送到户部去了,我练兵用哪里的钱啊?”载淳还是无法理解高深的金融知识。
注:今天第一更送上,一会还有一更,请大家去17k中文网观看正版,谢谢!
大清隐龙 737 债券和税收
肖乐天摇了摇头掰开了揉碎了给载淳讲道理“你看啊,你现在已经拥有扶桑银行25%的股份,你用这些股份的收益去乐天银行进行借款,我估计四百万枚龙纹银币还是能借出来的……”
“用什么东西来换借款和利息呢?当然就是用扶桑银行你的股份所创造出来的利润了,以后每年扶桑银行你股份的红利,可以给你留一部分比例作为零花钱,剩余的用来还债……”
“紧接着,你把四百万银币输送回京师去,除了得到朝廷的声望之外,你还能得到四百万的户部债券,那可都是各省欠朝廷的钱啊,他不可能不认账……”
“紧随其后,你把这些户部的白条委托给乐天银行进行销售,在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和托管费之后,四百万债务就被分解了,分解成小额债券……”
说到这里肖乐天从怀里掏出几张硬挺的纸出来,载淳一看就被吸引住了,他从来没见过印刷的这么精美的纸张。
他完全不知道这种纸张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手指弹上去发出咔咔的脆响,双手用力向两边扥也不会破。
面前一共三种式样的债券,第一种正面写着一百圆面额,见票即兑,认票不认人,北面是仿九龙壁图案的九条飞龙盘旋。
第二种面额的债券上写着十圆,依然是认票不认人,背面图案为长城。第三种面额为一圆,背面图案为泰山。
肖乐天接过一张债券,迎合阳光给载淳指认“你看,在债券的左侧还有一条团龙水印,这可是非常高超的防伪标识,一般人可伪造不出来的……”
“这样的小额债券其实就是户部国债的拆解,分成小面额就是为了方便百姓和商家购买的!”
“可是百姓和商家为什么要这些债务呢?这不对啊,就好比你欠了人家的钱,为什么我还要上赶着买你手里的债务,替你还钱呢?”载淳不解的问道。
“好问题啊,真是好问题,我家欠钱一把欠条,你家凭什么要用现银子去买我手里的白条呢?道理很简单,利息呗!”
“这种债券上都写着年份的,按照约定十年之后百姓可以拿着这种债券得到三成的利息,如果你等不及,五年我们给你一成半的利息,如果你只持有三年以上,我们就只能给半成的利息了……”
“三年以下,乐天洋行只会给予本金,而不支付任何的利息……”
“那要是乐天银行还不起了呢?大家都去挤兑了,你们手上没那么多银子还,这不就成了废纸了吗?”载淳够聪明,一下子就想到了关键点上。
肖乐天笑着说道“没错,是会有这样的担忧的,可是你别忘记了,白条的提供者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国家啊!地方督抚欠国家的钱,国家欠银行的钱,银行又欠百姓的钱,既然这个循环链条包括了经济活动的所有环节,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债券当成串项链的那根丝线……”
“同样串起项链的丝线还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东西,那就是税收!所以说不要怕债券这条丝线断裂,只要税收这条线不断,项链就散不了……”
“您是说用税收来保证债券的信用?”载淳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师傅真是天才啊,就算还不起本金利息也无所谓,只要朝廷认可这些债券,并愿意接受债券纳税,那么信用就永远不会动摇的……”
“这就已经不是废纸一张了,老百姓就算不图高额的利息,就为了能够用这东西纳税也不会拒绝债券的使用的……”
肖乐天哈哈大笑“没错,更何况用债券纳税还有千分之十的优惠呢,虽然不多但是对于大商家来说,千分之十可就不少了,为了这点优惠他们也会拼命的从市场上收集这些债券的,当债券供不应求有人抢着要的时候,信用不就诞生了吗?”
“可是……可是朝廷没有提出过税收优惠的政策啊?地方督抚怎么会给百姓这样的实惠呢?”
“地方督抚不给,我乐天银行给!你们大清不承认这个政策,我们琉球承认!现在东南沿海和琉球的贸易额节节攀升,只要他们发现琉球的税收官在给优惠这就行了……”
“更何况琉球商家和乐天洋行在同大清贸易的时候,也会给予这种债券千分之十的优惠,也就是说这些优惠出来的钱,根本就不是地方政府出的,而是琉球出的!”
载淳点了点头“我明白了,地方督抚也是避免不了和师傅您交易的,只要到时候提出用债券交易能有千分之十的优惠,那么地方督抚自然乐意接收这些债券了……”
“到那时候百姓一看,大商家愿意收这些债券,官府收税的也愿意要这些债券,不仅愿意要甚至还抢着要……就跟塘沽和琉球发行的军票一样,明明是一张纸却成为了士兵们的饷银,而且所有商家都不拒绝……”
“师傅啊,您这脑子怎么长的?也太聪明了……”
肖乐天喝了一口酒淡淡的说道“一个国家的经济不能太过依赖税收,就好像一串项链只有一条丝线串着一样,那样风险太大了,就好比南方闹长毛,一场战争就把东南的赋税给搅黄了,那一条丝线一拽就断掉了。”
“所以我要给经济这条项链多加一条丝线,弄成双保险,看起来好像繁琐了很多,但是却给朝廷争取了一次翻身的机会,国库一下子多了几百万两白银,财政危机这不就度过了吗?”
载淳这下可算恍然大悟了,他打蛇随棍上死皮赖脸的接着求师傅“好师傅,既然您有这样的好办法,那就多承销点债券呗!国库可有好几千万两的白条呢,您手笔再大一点,弄一千万不就得了……”
载淳果然聪明,他从这一整个债券承销的链条中敏锐的发现了乐天银行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一般的庸人一旦发现发财的机会了,大多数想到的就是独吞,尤其是那些听吹捧长大的帝王们,更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你肖乐天都能做到的事情,难道朝廷就不能做到吗?我踢开你,自己发行债券难道就不行?到时候钱我自己赚。
可是载淳现在已经不是养在深宫中的帝王了,自从游学到现在已经半年多了,风风雨雨让他很快的成熟了起来。
人贵有自知之明,他很清楚承销债券的事宜绝对不象师傅所说的那样简单,就凭户部或者内务府那些废物,想做这么大的生意肯定是没门的。
预期摸石头过河承受失败的风险,那还不如直接登上师傅现成的大船呢,至少安稳的多。载淳自己并没有感觉到,他现在已经越来越依赖肖乐天了。
注:请大家都去正版站‘17k中文网’观看大清隐龙,在正版站的阅读才是订阅,只有正版定阅多了,心净才会加更的。
主站的收费标准是这样的,一千字收三分钱,一万字收三毛钱,十万字收三块钱,一百万字收三十块钱……看看吧,正版其实一点都不贵,您冲十块钱足够您看三四个月的了。
最后说一句,当您在网上看《大清隐龙》并充值花钱之前,最好来群里询问一下你所看的网址是不是真正的正版,因为有很多网站虽然收费但是一分都不给心净,您们的钱其实都被骗走了。
书友群号:116253076来这里咨询吧,咱们别花了钱还没花对地方啊!
大清隐龙 738 白银的游戏
毕竟还是中古时代的思维啊,毕竟还是受到儒家思想教养长大的思想,满清朝廷包括载淳当然知道钱的好处,也知道朝廷没有钱是绝对不行的。
可是他们的思想还是停留在老旧的实物和金银上,丝绸是财富、瓷器是财富、茶叶珠宝香料当然也是财富。
田地、草场、山林、湖泊、河流……甚至牛羊、人口也都算朝廷的财富,唯独这个债务满大清的人谁都不会认为这也是财富。
这种思想并不是大清所独有的,整个亚洲现在基本上财政思维还是停留在最原始的流水账水平上,所谓大清的户部也不过就是算一算加减法罢了。
一年下来各省的商税是多少,农税是多少,海关税是多少,加在一起算一个总数,然后还要看各省欠多少,最后递解进京的实际数量又是多少。
算完收入就要算支出了,官员的们的俸禄,军队的饷银,河工的银两也不能差了,给列强的赔款更要算清楚……一桩桩一项项,最后得出的一个总数,那就是亏空了。
很遗憾我无法说出盈余那两个字,因为大清朝已经好几十年没有见过盈余了,按照户部的记录好像也就是道光初年曾经有几次营收平衡,至于以后那就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债务问题其实从道光年间就已经开始困扰朝廷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一共五代帝王,就没听说过又一年不被债务所困扰的。
朝廷穷啊,打仗需要钱,养八旗祖宗们需要钱,洋人的赔款更是需要钱……但是另一个让人困惑的现象是,纵观整个晚清,中国的白银其实是在净流入的。
你没有听错,别看赔款赔出几亿两白银,但是实际上流出国门的实物白银并没有多少。其中核心的原因就是白银在欧洲根本就不算货币,只有亚洲人才认白银当钱呢。
白银在欧洲就是一种相对比较贵重的矿石而已,尤其是十九世纪北美和墨西哥的银矿纷纷进入了丰产阶段,全球的白银供应平衡被打破了,供大于求是一个长期的现象。
这时候的欧洲人已经从不同国家金银兑换的比例中看见商机了,用北美矿山里产出的白银拉到中国去兑换黄金和各种名贵货物,然后运回到欧洲这样不仅能够赚取正常的商业利润,同时还可以赚取金银汇兑中的差额利润。
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年户部应该赔偿英国100万两白银的条约赔款,那么英国政府绝对不会傻傻的用船拉着这一百万两白银回国。
他们会在大清就把这一百万两白银花掉,一部分可以兑换成金子,而更多的则是用白银购买丝绸、茶叶、瓷器甚至猪鬃、皮革……等等东方特产品。
银子留在了大清,货物却被拉回了伦敦,这些货物在伦敦出售之后,政府和承包商得到的可是金本位的英镑啊!
这才是十九世纪东西方贸易的主要模式,也正因为如此纵观整个晚清市面上的白银越来越多,以银本位来衡量物价,你就会发现市场上的东西越来越贵了。
康熙年间四九城一套小四合院一二百两银子也就足够了,但是到乾隆年间同样的四合院就要八百到一千两纹银,而到了同治年间明明饱受战火摧残的大清,物价却更高了,那样的四合院没有三四千两白银是绝对下不来的。
还有一个旁证,红顶商人胡雪岩在杭州元宝巷里的豪宅,总造价就花掉了50多万两白银,而在康熙初年朝廷整修三大殿的拨款也不过一百多万两。
难道是胡雪岩的宅子要比皇城三大殿还名贵吗?显然不是这样计算的,两百多年的贸易中国净流入白银是多少?这些白银引发的轻微通货膨胀又是多少?同治年间的五十万两购买力跟康熙年间可完全不一样。
肖乐天清楚的看到了问题的核心所在,一方面是朝廷没有钱了,严重的赤字让中枢根本无法发挥正常的作用,试想一下一个连百官俸禄都要打折扣的朝廷,还能有什么威慑力?
而另一方面则是民间大量白银淤积,不是说中国没有钱,而是朝廷无法动员出来,这就是一个死循环。
朝廷需要钱,但是没有钱那就只能买官鬻爵包括加税,可是这种行为传导到民间自然会造成贪官污吏横行百姓苦不堪言。
赤贫的百姓就是社会动乱的源头,盗贼、强盗甚至叛军开始作乱地方,让原本就不好的地方经济更加雪上加霜,地方督抚们只能花钱采购武器训练军队去镇压。
这可好,原本应该递解进京的钱粮,在地方上就被花掉了,结果送到北京城的钱粮也就越来越少了。
你看看,压力又回到京师了,那么朝廷更没钱了,就得更加的想办法,他们能有什么好办法啊,无法就是加税和买官鬻爵,实在不行去找洋人银行拆借一点,可是最后还是得还利息。
结果朝廷更把压力传递给民间了,结果弄得民间更加苦不堪言更要反抗,结果地方更要镇压,这样的死循环一圈又一圈的往下转着掉,最后将清朝的国运彻底拖到了深渊。
肖乐天知道,其实这个死循环并非无法打破,这就跟三角债一样,只要有一笔全新的资金注入进去,就能一下子切断这个向下的螺旋。
而用债务捆绑税收然后发行信用货币,则是解决这个困局的最好办法,现在乐天银行在江南发行的户部债券,其实就是用大清和乐天洋行双重的信用来进行担保,抗风险性可不是一般纸币能比的。
之前承兑了户部六百万两,但是实际上肖乐天从江南一共发行了一千万两的债券,多出的那四百万两谁都不知道,反正户部也不敢来查账,只要肖乐天能保证准备金充足就行了。
现在户部看见甜头了,又要给自己一千万两债务让他承销,肖乐天就有点犹豫了,不是说他做不到,而是说做这些事情究竟值不值。
肖乐天在思考,我帮满清度过这场危机到底对不对,先别说对我有什么好处,对这个民族和国家来说究竟有什么好处?
注:一会还有一更的!大家多多订阅吧,请搜索‘17k中文网’这里是心净写书的正版网址,在这个网站里搜大清隐龙,谢谢!
大清隐龙 739 沉思
载淳突然发现师傅沉默了,手里捏着酒杯眼睛愣愣的盯着碧蓝的大阪海湾,阳光、碧波、帆船……那些美景映在肖乐天的眼睛里,闪烁的却是迷茫的神情。
他知道师傅在思考,一定是在思考很重要的问题,也许就在思考户部给他的难题。师傅已经承诺以我的名义承兑四百万两的债务,可是这远远不够,朝廷想要恢复正常运转至少需要一千万两白银的周转资金。
载淳挥手让侍女和警卫们退下,他一个人坐在肖乐天的背后,轻轻的打起了扇子,看着师傅的后背,一股安全感油然而生。
这是一个如同泰山一样的男人,如果他不是琉球的丞相,而是我大清的丞相那该有多好!对,我决定了,等我亲政之后,一定要恢复汉唐时期的宰相制度,师傅就是我大清的第一任实权宰相。
肖乐天不知道载淳脑子里在想什么,他正在权衡利弊。按照后世人的情感上来说,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灭亡是一定的,人类历史上统治能超过三百年的帝国没有几个。
万事万物都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人也有生老病死,包括一个政权也是一样的,所以肖乐天绝对不会真心的为满清朝廷续命,他的脑袋后面还有心里都没有那根辫子。
但是肖乐天也想过了,虽然满清必亡,这是历史的规律不可逆转,但是亡的方式却是可以选择的。
组建军队发动汉族武装,然后直接推翻满清打到白山黑水去,建立一个属于汉人的大大帝国,这个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太骨感了。
如果肖乐天这样干,那么他是可以得到广大汉人的支持,只要有钱有枪三四年时间把满人赶出关外那还是没问题的。
但是随后呢?满人和汉人又成了异国和异族,然后蒙古族和汉族也成了异国和异族,藏民、维吾尔族、回部也会相继宣布独立,他们可不会听从汉人的命令。
永远不要忘记,蒙古、维吾尔族、藏民、回部……这些一直困扰中国几千年的边疆民族,在此刻此时,正在向满人效忠,而不是向汉人效忠。
大战一旦开启没准就是一个百年啊!民族融合二百年的成果那时候也就一扫而空了。
直接军事推翻的想法,早就被否定了,那么第二条路呢?学习袁世凯,用权谋借势而为,逼迫满清下野怎么样?
这也是一个历史上证明可行的一个办法,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让满清的执政基础越来越松动,最后送给满清皇族一份优待政策,让他们自行宣布退位,这也是一个办法。
当年隆裕太后一份退位诏书,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和平政权交接,更是从法理上让五族共和成为了可能。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
这是开头点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九夏沸腾、生灵涂炭,说的是整个国家已经陷入了严重的内战之中,而命令袁世凯与军民进行谈判讨论,则说明满清已经没有了全面战争的想法或者说能力了。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於前,北方各将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
好了隆裕太后也不藏着掖着,直接明说,大家既然希望共和,都是人心所向的事情了,那么我就带着皇帝,将统治权交出来。请记住,是我们主动交出来的,可不是兵临北京城大炮轰炸紫禁城,我们娘俩在煤山上吊前所说的这番话。
“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最后的戏肉终于来了,这才是退位诏书里最有价值的闪光点,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这句话就已经把东三省、蒙古、青海、西藏包括新疆这些广袤区域的分裂企图给彻底打消了,从法理上就已经绝了他们的念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