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清隐龙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心净
“什么不好了?你快说……怎么大喘气啊!”奕?啪的一声猛拍桌子。
“不好了,一群太学生们把理藩院给包围了,日本国常驻大清的一个什么官,好像叫慎太郎的……被太学生们给活活的打死了!日本人长期租住的民房也给烧了……”
“啊!”整个大殿里面一片惊呼,醇亲王奕譞赶紧拿起帽子往外走“本王去看看,还反了他们了!”奕譞是九门提督,这种事情他出面最合适。
翁同龢也坐不住了,他是清流领袖,这些太学生他得护着点“臣也去看看,尽量劝解着点……”随后就追了过去。
京师太学其实就是国子监了,具体位置就在雍和宫的西边一点,自从西周开始太学就是国家培养知识分子的最高学府。
晚清时候太学的重要性已经大不如从前了,由于西学东渐再加上卖官鬻爵现象日益严重,京师太学里的学生已经很难得到好的职位了。
不仅如此,地方督抚势力的抬头,让中国古代的幕僚政治开始复兴,就算你混到了府台、道台,影响力也未必能超过曾国藩身边的一名幕僚,这些在野的政治家们依附于汉臣督抚势力,想要做官那是轻松无比。
国家取士的正途越来越窄了,那么走科举这条老路的读书人也就越来越艰难了,如今的太学学子规模已经不如康乾时期的三分之一,在京师存在感非常低。
可是这群太学生就算只有一个人,文人的风骨还是有的,当同治帝在日本遇刺的消息传来之后,要求出兵日本,严惩幕府的呼声就从他们的嘴里喊了出来。
这些学生聚在一起串联,给各位大臣们上书,义愤填膺的恨不得一脚把日本踹个天翻地覆,到最后甚至连肖乐天他们都不肯放过,要求朝廷严惩一个保护不力的罪名。
学生们喊的凶,但是朝廷不可能听他们的这种意见,几乎所有衙门和高官都对他们拒之于千里之外。
情绪得不到发泄的太学生们,就跟要爆发的火山一样,开始琢磨要闹事了。
注:这是今天的第二更,希望大家多多订阅。





大清隐龙 730 太学生大游行
在同治朝,日本并没有跟英法等国一样在北京城建立大使馆,因为大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完全执行的是宗主国藩国的制度。
大清是世界的中心,其他国家都是附庸,只要你们上赶着来见我们那就理藩院的干活,什么是理藩院啊?就是管理藩国呗,反正在大清皇帝的眼中,其他所有的国家都是下一等的藩国,天朝上国世界的中心永远是大清。
结果两次鸦片战争给了大清两记响亮的耳光,圆明园一场大火,避暑山庄咸丰一条命,让满清彻底低头了,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英法俄美开始率先在东交民巷建立使馆,派遣常驻的大使。
后来根据协议,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开始建立大使馆,只不过时间都比参加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四国要晚一些了。
建立大使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承认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因为在外交规则里,使馆虽然建立在你们的土地上,但是却等同于他国的领土,拥有绝对的外交豁免权。
而且大使还有权申请见帝国的皇帝,并对两国关系进行探讨。显然满清和儒臣们是不愿意接受这种平等的,可是军队没出息还打不过帝国列强,所以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当然了,在满清和儒臣的心中,这种建立大使馆的权力,只能赋予强者。欧洲列强谁也打不过,所以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但是象日本这些亚洲国家,满清是绝对不会赐予建立使馆的权力的。
这时候处理大清和日本外交事务的依然是传统的理藩院,这个地方位置在哪里呢,其实就是今天北京饭店的那个地方,紧挨着王府井。
从太学一路往南到理藩院这距离着实可不近,一百多名太学生盯着大风,喊着乱七八糟的口号就往南赶。
本来这些学生以为他们振臂一呼自然百姓群情激昂,到时候先围了理藩院甭管有没有什么结果,先把爱看热闹的百姓给鼓动起来。
只有百姓多了,这些学子们就可以转头向西走,直奔天安门到时候煽动百姓叩銮,不逼着朝廷宣战那就不算完。
小小日本都敢欺负到头上了,真是叔叔可以忍,婶婶就是不能忍了。
太学生们一个个信心满满,因为就在三个多月前,已经有人干过同样的事情了,那群八旗废物们居然聚集在一起,包围了恭亲王的总理事务衙门,那天夜里灯市口人山人海。
最后理藩院不也妥协了吗?京师卫生条例从此之后再也没人敢违逆了,这不就是逼宫的功劳吗!
所以今天太学生们有样学样,既然你们敢逼宫,我们当然也敢,而且我们这是为了大清国的尊严,道理大过天。
今天就是一个好日子,早就有消息灵通的内线告诉了大家景山上的议事安排,朝中王公大臣还有二位太后都聚齐了,这不正是逼宫的最佳时机。
“宣战……宣战!撮尔小国日本居然敢侵犯大清的尊严……呸呸呸,怎么一口的沙子……”
“四九城的父老乡亲们,同去理藩院……咱们去问问那些大老爷,皇帝到底怎么样了……哎呦!”啪的一声不知道哪里飞来的梧桐叶拍在了他的脸上。
开始还有百姓被鼓动的上街看热闹呢,但是抬头看了看黑沉沉的天,还有越来越大的旋风,所有人又都缩了脖子了。
“这群学生要上书啊?怎么不挑一个好日子,这大暴天的要是冷热一激弄个热伤风那可不得了……回家回家,要看热闹明天再说吧……”
太学生们根本就不懂,游行示威这种事情得讲究一个气氛和气场,尤其是头三脚得踢响了,只有裹挟了第一批群众,然后才会有第二批第三批,最后等到群体性狂热之后,哪怕天上下刀子都这群人都不会离开的。
可是今天这个破天气,已经把头一批跃跃欲试的百姓给吓跑了,人数越少人们就越觉得这群太学生象个小丑,最后除了一些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半残闲汉们跟着他们满街跑之外,还真没多少百姓跟随。
要不怎么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呢!百姓再狂热,至少本性还是良善的,他们不会安心眼的去害人。可是那些让肖乐天砍掉大拇指的半残闲汉们,经过一年的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早就成了京师的一大毒瘤。
他们成天吃着八旗皇粮,满街坑蒙拐骗去,哪里有热闹绝对少不了他们,而且绝对把事情往不可收拾里折腾。
等到理藩院之后,本来一百多的太学生却被两百多半残闲汉们给裹挟了,剩下不到一百人才是真正爱开热闹的老百姓呢。
理藩院门口的士兵一看这架势赶紧关大门啊,嘴里还高喊“大人们都不在,这里没人,一个人都没有……”
“我呸!没有人?没人你算什么东西……”就在这群半残闲汉准备往里冲的时候,靠近理藩院的胡同中闪出了三个身影,仅仅是一露头然后扭头就跑。
“什么人?鬼鬼祟祟的?”一帮闲汉抬脚就去追“快看啊!是日本人!丫的这衣服我认识,就是日本人穿的衣服……”
被围困的正是慎太郎和他的随从,这家伙其实根本就不是日本官员,他真正的身份是一名日本商人。由于日本和大清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不密切,隔着大海都是各过个的日子,有限的联系也都是靠商人完成的。
有时候德川幕府有什么外交事宜需要和大清沟通,就临时认命一个商人当个临时的小官,回头把信送过去,然后再把大清的回执带回国内,这任务也就完成了。
反正两个国家都是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相互之间的交集少的不能再少了,有时候一年都派不了一名外交官。
今天这还是因为肖乐天带着同治帝突然来到日本,为了怕出现误会所以紧急认命慎太郎当这个联络官。
由于同治帝遇刺的事件突然发生,让原本计划住十来天就走的慎太郎没法离京了,也不知道究竟要逗留多久,所以慎太郎不敢常驻旅馆,就在理藩院南边的胡同租了一间房子,准备常驻北京城了。
可是谁都没想到,号称礼仪之邦的北京城,却成了慎太郎的丧命之地。




大清隐龙 731 群殴日本使节
“日本人……抓住这个日本人!”一群闲汉风一样冲了过去,三名吓的脸都白了的日本使节用怪腔怪调的汉语大声的辩解。
“我们是日本国使节……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更何况我们两国是和平的……和平!”
慎太郎在两名随从的保护下躲到墙角,他实在是不明白了自己明明就是号了一套房子,来理藩院登记地址的,以后理藩院想找他们也容易不是。
怎么就这么点事就遭到清国人的攻击了,不过当他看见人群中混杂了大量没有大拇指的人之后,他后脊梁都冒出凉气了。
坏了,怎么就遇到这群坏到骨髓里的垃圾人了?整个四九城现在谁不知道少了大拇指的这群八旗闲汉已经是可以止儿啼的恶人之首了。
拍花子、碰瓷、设赌局、出老千、仙人跳……反正是坑蒙拐骗什么坏事都干,所有人都知道这群半残已经是破罐破摔了。
啪的一声闷响,半拉砖头就把一名随从的脑袋给开瓢了,鲜血顺着手指缝就往下流,人群中一片哄堂大笑“哈哈,打的好,这群敢刺杀陛下的小矬子,就得这么收拾他们……”
人群中的太学生压根就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程度,怎么还没容我们义正言辞的讲几句话呢,就开始打了?我们要的是上书啊,又不是杀人泄愤。
可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还想阻止这样的暴行,那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一阵垃圾雨噼里啪啦的把三名日本使节给砸的晕头转向。
如果光是垃圾,慎太郎他们也就忍了,可是没想到这里面还有黑砖啊,砸的三人头破血流,看上去十分恐怖。
“我们是日本国的使节……你们不能这样攻击我……”慎太郎一直在呼喊求援,可是理藩院里总共就十几名守门的老兵,根本就管不了他们。
“罢了罢了!我们不能白白送死……跟他们拼了!”说完慎太郎从怀里拔出一把小太刀冲着敌人就杀了过去。
剩下两名血流被面的侍从也拔刀冲了上去,但是再凶悍他们也只有三个人,这次反击倒是给了这群暴徒杀人的口实。
“看看,他们怀中带刀,一看就不是好人,没准就是要刺杀朝中大臣,干掉他……”人群一拥而上,如海浪吞噬三艘小舟。
等到醇亲王奕譞和大学生翁同龢骑马带兵赶到理藩院的时候,闹事最凶的几名八旗闲汉早就逃的没有影子了,只有一群脸色煞白的太学生看着地上三具血肉模糊的尸体吓的浑身抖如筛糠。
自古以来学生都是狂热的,尤其是读书读多了,读书读傻了的酸文人,明明手无缚鸡之力却总以为自己是文武全才,上马定军、下马安民。
这样的人你让他杀一只鸡都不敢,更别说杀人了,要是到战场上去真正见到尸山血海的景象,估计第一个疯了的就是这些读书读傻了的文人。
翁同龢气的手都哆嗦了,他指着一个个太学生“你们……你们……你们要造反吗?国事已经艰难到这个地步了,你们居然还在添乱!”
“师傅……”所有太学生委屈的喊了一声“我们也是为了朝廷好啊!大清不能这么下去了,打不过英法列强,现在难道连日本人都欺负到咱们的头上了吗?”
醇亲王奕譞气的鼻子都要歪了“说什么呢?为超挺好?你们不帮倒忙就算我们烧高香了……现在朝廷正在商量如何对付日本,你们可倒好直接宰了三名日本使节,这在谈判桌上对我们得多不利……”
奕譞说的一点错都没有,本来日本占了十成的责任,结果这三条使节的性命一丢,大清国反而替他分走了三四成的责任,这下变成双方都有问题了。
假如说之前能赔偿一百万两,现在让这群学生这么一闹,能赔六十万就不错了。哪怕你让西方国家调节,人家也得这么说‘你都杀了人家的使节了,还想怎么样?毕竟同治帝有惊无险啊!’。
象这样的道理,这些被天朝上国洗脑的儒生们是不会懂的,太过理想主义的年轻人,天然的就拒绝这种妥协的思想。
但是治国如烹小鲜,国与国之间甚至国内各个派系之间,也没有说往死里弄的,相互之间有斗争同时也得有妥协,这才是发展的正道理。
但是狂热的学生们是不会懂的,面对醇亲王的身份他们不敢明着顶嘴但是所有人的眼睛里都充满了不屑。
“所有人都回家闭门思过!在朝廷的处置结果没有出来的时候,谁敢闹事我就开除他的学籍,革掉他的功名……全都走!”
翁同龢怒了,这些学生不敢跟文人领袖顶嘴,一个个拱手回家去,顺天府的衙役赶紧上前收尸。
与此同时,景山绮望楼内,会议已经进行不下去了,核心的问题还是一个钱字。
恭亲王沉声说道“出兵惩戒日本,本王当然赞成,举着双手赞成,但是钱怎么解决?现在夏粮赋税还在地方的手里,根本就没有往京师送,就算送上来也不过三百多万的样子……”
“多说国朝一年赋税千万,可是谁算过花销?打仗、河工、洋人的赔款、百官的俸禄……当然了八旗的旗饷也是一个大头,经营这么一个家不容易哦!”
慈安这时候突然开口道“你们都说英国人赫德管着海关,这些年干的不错,难道他哪里就不能挤出一部分来?”
户部尚书摇头叹息道“太后有所不知,国朝赋税一共是三项,夏粮和秋粮的赋税,还有国内商人贸易的商税,最后就是海关对外的关税,大体上是一分为三的……”
“粮食赋税就那么多,三百万两也就到头了,毕竟土地不是凭空变出来的,粮食产量不会有大的变化……至于说国内的商税由于南方闹长毛,这几年才刚刚有所恢复,能维持一年三四百万也就到头了……”
“至于说关税,虽然越收越多,可是赫德必须得按照条约的规矩,每年先还给英法两国条约赔款……想让他多掏钱,难啊!”




大清隐龙 732 户部欠款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大清国确实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一年上千万两的国库收入放到任何一个国家都算是一笔巨款了,可是进来的多出去的也不少,算来算去整个绮望楼里一片唉声叹气之声。
现在就连闹的最凶的清流翰林们火力也小了许多,他们虽然大都是不同经济的书呆子,但是不管怎么说在朝堂上混了这么多年,多少也比那些太学生们懂点事,打仗不是开玩笑那是要动钱粮的。
慈禧一看气氛有点冷场,眼睛立刻就立了起来“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反正皇上不能有一丁点闪失,这是大清国血统最正的独苗了……千顷地一根苗,先皇可就这么一个孩子!”
“呵呵,南方闹长毛,你们喊打喊杀舍得花钱,甘陕回乱、新疆阿古柏造反你们一样舍得花钱!左宗棠带走的可是一千万两的军费啊,现在陛下有危险了,朝廷却连一个银渣子都掏不出来?”
慈禧真是有点破罐破摔了,她自知距离权力中心已经越来越远,这个大清国好也罢坏也罢跟她也没什么关系,现在唯一的指望就是儿子。
在她的算计中,只要熬到儿子亲政,到时候他还是得跟亲额娘走到近,毕竟是从自己肠子里爬出来的,而慈安早晚都会推出权力中心的,她慈祥等得起。
所以,她明知道国库里没有钱,兵部手上也没有新军,但是她都不管,能给慈安添点膈应,就是她最快乐的事情了。
在场的人听着慈禧不入耳的讽刺,一个个面色尴尬,尤其是慈安更是对这个妹妹非常的失望,自己真的是后悔过去对她的纵容,现在居然如此不识大体。
但是人家毕竟是苦主,儿子都遇刺了,心情都是可以理解的,所以谁都没有反驳她。
慈禧今天典型的有点人来疯,当她看见从回忆到现在一言未发的总理大臣富庆后,心中一股无名火就窜起来了。
她心中暗骂,这对狗男女在景山上明铺暗盖行那苟且之事,当所有人都是瞎子不成?你富庆之前搞特区,弄电报线上蹿下跳的好不热闹,怎么现在就彻底哑火了?
你想低头装孙子?没门,哀家绝对不会放过你的!
慈禧看着庆三爷魁梧的身板,又看了看他男人味十足的硬朗面容,不由自主的咽了一口干唾沫。
该死的,这慈安真是够浪,勾搭了这么好的一个男人。再看看奕?那个软趴趴的样子,怎么都不如富庆身板好,这晚上得多带劲啊!
慈禧想了想跟自己亲密的那些男人里,也就荣禄的长相能和富庆相提并论,可是荣禄那个废物居然在辛酉年动了歪脑筋,这才给贬到西安去当了将军,这要是还在四九城,多少也能解决一下西太后心中的饥渴了。
不顺,到处都是不顺,内心一股邪火四处攻伐,慈禧决定自己不痛快也不能让敌人痛快了。
“说话啊?怎么都哑巴了……呵呵,富庆啊!庆三爷?您楞什么神呢?今天这场会议您可一句话都没说啊!”
富庆一听这阴阳怪气的声音,吓得赶紧跪下磕头“奴才容不得一个您字,请太后不要折煞奴才……奴才不发一言,只是因为差事不涉及兵部,所以不敢妄言……”
“不敢妄言?好一个不敢妄言啊!兵部的差事没你的事,可是这户部的差事你可管了不少去了……修这个北海和景山你都能掏出六百万两银子出来,现在陛下有难你在这给我装哑巴!”
怒吼的慈禧吓的富庆脸都白了“奴才……奴才……奴才岂敢染指户部的差事啊,奴才只不过是牵线搭桥,让乐天洋行承兑了一部分户部债务,仅此而已啊!”
“好啊!你庆三爷本事大,六百万两的债务说填上就填上了……林大人啊,跟我说说户部现在还有多少白条欠款?”
户部林尚书下意识的和奕?对视了一眼,心说真是瞌睡来枕头,刚刚他俩在松树林里面议论的就是这个办法,他们打的就是乐天洋行的主意。
按照林尚书的办法,既然乐天洋行能承兑六百万的债务,而且还不吃力,干嘛不多给他们点国债,反正乐天洋行和银行也有办法销售出去。
可是他们也清楚,想从商人手里尤其还是琉球藩国手里拿银子,这名声实在是不好听,再者说了肖乐天脾气也臭,真要是翻脸了朝廷的军队还真打不过人家。
所以奕?和老林愁眉苦脸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太好的办法来挤兑富庆。可是万万没想到慈禧今天开了头一炮,这可太及时了。
“启禀太后,户部债务问题从道光年间就已经开始有所抬头,尤其是经过道光二十年和英国一战之后,国库亏空愈演愈烈,不过那时候多少还能维持住……”
“可是自从长毛祸乱南方半壁江山之后,咱们大清的钱袋子算是彻底被打漏了,每年户部亏空都在三四百万两之上,各省递解到京师的钱粮不及往年的一半……”
“够了,你唠唠叨叨的说个没完没了,我就问你到底有多少白条……”慈禧气的差点没把指甲套给拍断了。
“三千万……回禀太后,户部现在历年积欠的赋税钱粮足有三千万两之巨啊!”
轰的一声整个绮望楼里彻底炸开锅了,谁都没想到户部的窟窿会这么大。其实他们都不知道户部尚书其实玩了一个文字游戏,他是按照太平天国之前的赋税水平来计算的漏洞,十多年来国库比战争前少收入了三千多万两,这还不算对外的赔款。
但是账不能这样算,南方太平天国都建都金陵了,好几个省份都已经成了敌国了,那么那几年‘敌国’的赋税怎么能加到大清户部的窟窿里去呢?
陷入户部老林这是给了朝廷一个讨价还价的余地,其他按照他的盘算只要大清现在多出一千万两的富裕钱周转一下,所有的财政难关就全都解决了。
注:头疼啊头疼!这个月都17号了,可是主站订阅数量还不及上个月的三分之一,心净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不求订阅增长但是也别往下掉啊!这个月可好几天都是两更啊,明明更新多了,怎么订阅的人反而少了呢?
大家真是要逼的心净不写了吗?一天一毛钱的订阅谁花不起呢?都去看盗版了,最后正版一个人没有了,这不就是逼着心净断掉这本书吗!
看盗版的朋友仔细想想吧,正版不更新了你们上哪去看盗版呢?回头还不是骂骂咧咧的自己去脑补剧情。
所有人都喊书荒书荒,可是这书荒是谁造成的?




大清隐龙 733 逼迫庆三爷
慈禧冷笑着看着富庆“怎么办呢?我的庆三爷,朝廷现在艰难到这个地步,要是人人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怎么共度危机呢?”
“他肖乐天不是有财神爷的称呼吗?我也不多要,一千万两的国债让他承销去……别说我不讲道理,陛下在他身边遇刺,我没治他一个护主不利的罪名就算开恩了!”
富庆脸都气的涨红了,这朝廷也太不讲理了,乐天洋行刚刚给解决了六百万两的国债,现在居然蹬鼻子上脸又要一千万?真当我兄弟是肥肉了,谁都可以随便咬一口?
三爷重重的磕头“太后明鉴,乐天洋行和银行确实有钱,但是也不能有钱到这个份上,商人的资金大部分都在生意里来回的转,谁家能背着银山睡觉呢?”
“朝廷的意思我可以给洋行转达,但是可能性不会太大……”
“呵呵……办正经事没钱,盖房子就有钱了?金丝楠木都敢用,还说没钱?真当朝廷是傻子吗?”慈禧尖声怒叱就跟个疯子一样。
1...314315316317318...15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