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诸天万界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熊二先生
“来,跟我一起去瞧瞧!”
说着,就直接起身离去了。见状,二代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就一起跟着了。
“我们元叹乡啊,起初的时候,只有六个村,三千人。土地也只开垦了一万亩。到了现在,已经有了十个村,一万人。光是开垦好的土地,就有整整四万亩。今年的收成……”
一边走着,顾雍还在不断地介绍着眼前的场景。有的时候,走着走着,就忽然停了下来,指着某处地方,诉说一下在此地所发生的事情。
这些事情,大都只是一些琐事。有的是乡亲们吵架了,顾雍前来劝架。有的是某家的狗啊、猪啊之类的走丢了。有的是……
尽管都是些琐事,可正是这些琐事,慢慢的改变了二代们的看法,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
毕竟,以往的时候,他们的眼睛,都是长在额头上的,哪里会看到这些小事儿?可是此时,却突然好像发现了另外一番天地一样,自然很感兴趣。
同时,内心之中,也都决定,一会儿只要不是太难看,只要能该说的过去,就多投资一些。看着众人的神情,顾雍也得意的笑了起来。
自己的这群小伙伴啊,虽然个个智商超群,可毕竟没有出来真正的历练过,随随便便的就被自己给忽悠了。
看到他们,顾雍就好像看到了数月之前的自己一样。一样的单纯,一样的天真。那时的自己,听了吴国公的一席话,就直接屁颠屁颠的下基层了。实在是,往事不堪回首啊。
很快,就到了目的地。毕竟,只是一个乡而已,不大!
这是一处院子,院子很大,长三十余丈,宽三十余丈。院子的里面,则是一排排的器械,每一个器械的面前,都有着一位妇女。
这些独特的器械,似乎是用来织布的。上面有着一个飞梭,在不断地来回上下飞舞。伴随着飞梭的移动,一根根细丝直接就变成了布匹,速度很快。真的很快,才一小会儿罢了,就织出来了好大一块儿布。
仔细一数,就会发现,这院子里面,有着三十乘三十,一共九百台造型奇特的织布机。
“咦,这是织布的吧,不过,好快的速度,这速度未免也太快了吧!一般的织布机,只有一个纱锭,而你的这个,至少有三十个纱锭,莫非,速度是三十倍?”黄月英好奇的道。
毕竟是传说中的工神,发明木牛牛马的那位,对于这些器械,还是很感兴趣的。
“一匹最普通的,没有花纹,也没有染过的棉布价格,是三十文钱。随便使用染料,染上颜色之后,至少价值五十文钱。也就是说,在原材料充足的情况下,一日一夜之间,可以出产的布匹是……”
“是一百匹布,不过,这仅仅是理论上的结果!实际上,考虑到器械损坏问题,考虑到工人效率问题,实际上一日一夜之间,一台元直织布机,仅仅可以纺织八十匹布。”顾雍笑着道。
(之所以叫做元直织布机,是因为,这是徐庶徐元直发明的。所以,为了收买人心,林扬就直接起名叫做元直织布机了。)
在这个布匹等于银钱的时代,布匹的本身,也是很有价值的。因此,众多二代们,微微一算,眼睛就亮了起来。
“原材料是多少,在我看来,这织布机所生产的棉布,线与线之间的距离,要小得多,也柔软得多。整体质量,也要好上至少一半!论价钱的话,哪怕是六十文甚至是七十文,也可以卖得出去!”黄祖连忙说道。
本来是想着过来帮帮忙的,结果谁知,现在竟然真的有发财的可能,又怎能不高兴呢?
“嗯,每一位妇人的工作时间,是四个时辰。其实,只有三个半时辰而已。另外半个时辰,是检查机器,进行维修的时间。每天呢,是三班倒。每一个妇人每日里的薪水是三十文钱,这些原材料的价格是……”
“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一匹布的成本,不过是区区十文钱罢了。如果按照五十文钱的价格售卖,其中的净利润是四十文一匹,每日八十匹的话,那就是三两二钱银子。一个月,就是九十六两银子!”
“对了,熟练了之后,织布的速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到时候一月一百两银子,简直是轻而易举!”顾雍开心的道。
这可是实打实的银子,一点儿都不带虚的。哪怕是朝廷,都承认这些布匹,可以直接当金银使用。
(在古代,由于货币短缺的原因,也就是缺银子,缺铜钱,布匹长期以来,都是货币的一种。)
而且,不要觉得区区一百两的利润,不算什么。要知道,哪怕是实力达到了后天巅峰,也就是所谓的一阶巅峰的州兵,每月的薪水,也就才区区十两银子罢了。
“那么,这个什么织布机的价格,又是多少呢?”庞统睁大了眼睛,直接问道。
如果价格便宜的话,就真的要掏钱购买了。毕竟,这所谓的织布机,简直就是在抢钱啊!
要知道,他庞统,身为庞家这一代最杰出的人才,在进入先天之后,每年的用度,也就才五万两银子而已。
这些银子,去掉修炼所需,去掉日常的应酬之后,每年可以自由支配的银子,也就才两万两银子而已。
“是啊,元叹,这织布机的价格,究竟是多少。如果是一千两以下的话,我就先买个几十台回去试试。”黄祖关心的道。
闻言,顾雍忍不住笑了起来,而后看了看周围一脸关心的小伙伴们,终于开口了。
“这东西不贵,相反还很便宜。只需要一百两银子,就能购买一台!”
“这么便宜?”
“不会吧,这么说来,岂不是一个月就可以回本?剩下的就是净赚的?难道,是机器的寿命有问题?”
“额,寿命没问题,一台完整的元直织布机,可以使用三年!不过,购买条件,有问题。一百台以下,可以直接以银子支付。一百台到三百台,就需要带来至少一千人口。三百台到一千台,需要三千人口。一千台到……”
“既然如此,那就先来三千台,人口的话,暂时定位一万!”蔡瑁财大气粗的道。
“嗯,我们黄家,也先来三千台吧,人口也是一万。”黄祖掐了掐手指,计算了一会儿说道。
“哎,我们马家,没有你们这么财大气粗。就两千台吧,人口定为八千。”
“一千五百台……”
“两千五百台……”
三国之诸天万界 第四十六章:污污污,呜呜呜……
文向乡,文向二字,取自徐盛的字,因此此时的乡长,自然也是徐盛了。
不过,和顾雍不一样,徐盛出身破落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穷人。也不认识什么有钱有势的大人物,自然也就拉不来多少投资。
所以,到了现在,整个文向乡,都仅仅只有小猫两三只,都是些地方上的小商小贩,家资不过百万的样子,对于他们来说,一次性投入上千人口,或者十万两银子,已经算是一件很要命的大事儿了。
因此,尽管他们有意投资,可还是问来问去的,很是小心,也很是谨慎,搞得徐盛都有些不耐烦了,只好让副乡长前去接待他们了,自己则是抽空出来了。
看着周围的环境,徐盛忍不住有些头疼。特产,文向乡里面,哪来的特产?都是些日常生活用品罢了,根本就没有像元直织布机这样的,抢钱一样的特产好不好!
想当初,元直织布机刚一出来,自己才得到上面的通知,还没反应过来,就直接被顾雍那个家伙,给抢去了。当做了元叹乡的特产。
此外,还有好几种比较有意思的,一看就能发大财的特产都被抢走了,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事儿。
久而久之,哪怕徐盛再傻,也知道这是有人在针对自己。可是,又能怎么样呢?谁让自己出身寒门,还幸运的成为了五个提前改名的乡长之一呢?
没有根基,也不是名门出身,还没钱,上面也没人,这种情况下,隐约的被针对,也就不奇怪了。
更何况,别人使用的手段,都是潜规则之一,根本就不算出格。也通知了自己,只不过别人的速度更快罢了。
烦闷之下,徐盛看了看一旁金黄色的稻子,就直接驾驶着刚刚研发出来的收割机,开始收割了。
污污污……
不对,应该是呜呜呜……
伴随着收割机的响动,不过是一小会儿罢了,一条长达十余丈,宽大一丈的路径,就出现了。
无数的稻子,在收割机经过之后,自动就被收割,同时,一堆堆装好的稻子(都是有壳的),就出现了。
说起来,这收割机也是好东西。尤其是收割的时候,一台收割机的收割速度,至少能顶好几十个壮汉一起干活。用来抢收的话,实在是在方便不过了。
可问题是,现在大汉的总体情况是人多地少。再加上一到农忙之时,全家老少齐上阵,自己就把那些稻子给收割完了,哪里还需要什么收割机呢?
不过,伴随着不停地收割,本来有些郁闷的心情,自动就好了起来。罢了,谁让自己本就是贫民出身呢。能够当上乡长,就已经不错了。未来可期,前途无量啊。
然而,干着干着,徐盛就忽然感到了不对劲儿之处,抬头一看,收割机后面竟然出现了一个,穿着大红衣裳的大胖子。
这个胖子的腰很粗很圆,就像是水桶一样。衣服也很宽敞,风一吹,就露出了袖子里面粗壮的胳膊。这么热的天,头上还带着一顶帽子。手里则是拿着一柄,读书人经常使用的折扇。
这柄扇子徐盛见过,是大街上几两一柄的折扇,谈不上贵,也说不上便宜。此时,正在努力的扇着扇子。
见状,徐盛当即就大喝一声!
“你是谁?想干什么?”
“哎呦我的天,这么大声干嘛?就不怕把客人吓跑了吗?我是来考察投资的。”大胖子猛然一跳,而后忍不住拍了拍脑袋,说道。
“客,客人?好吧,你是谁啊?”徐盛郁闷的停下了收割机,回头说道。
“哎,别停呀,继续继续,我好仔细的看看这收割机的具体性能,好决定购买价格!”大胖子认真的道。
看着大胖子认真的样子,徐盛有些皱了皱眉,不过还是继续开动了收割机。尽管他下意识的觉得,这个胖子不靠谱,不过,万一成了呢?
污污污……
“对了,你怎么不去四处拉投资呢?哪有像你这样做生意的啊?不说提前准备多少了,至少也应该跑到路口显眼的地方,好让客人看到啊!”大胖子直接说道,同时,睁大了眼睛,仔细的观察着收割机的运行过程。
“这收割机好是好,可是……”很快,徐盛就把自己的看法,说了一下。
“呦呵,这就是你们的集体看法,真是暴殄天物啊!吴国能发展到今天的这个地步,真是多亏了吴国公啊!”大胖子摇着摇头感慨道。
老是被眼前的这个死胖子挤兑,徐盛的暴脾气也上来了。
“怎么?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见状,大胖子不禁抬起头来,看了看盛怒之中的徐盛,而后笑着道:“好吧,我就和你说道说道。整个中原,确实用不上此物。毕竟,中原之地,人均才两亩多的田地。北地的话,也用不上,毕竟,北地的人均,也才三亩地上下。”
“因此,收割机无用的说法,看起来到蛮有道理的。可是,那些新封建的天选者需要啊!要知道,那些天选者,可都是不差钱的主。”
“对于他们来讲,百姓本身更值钱。有了此物之后,一个百姓负责的田地,可以一下子从五六亩变成三四十亩。单从种田的数目上说,至少可以翻个七八倍!产量哪怕无法变成七八倍,可是三四倍总是有的。”
“再者说了,南方的荆南四郡,长沙郡、桂阳郡那里需要啊。还有更南方的交州,也需要啊!此物完全可以卖出许多许多,可是现在,如果不是我偶然路过此地,听到了污污污的声音的话,这么好的一桩造福万民的好定西,不就错过了吗?”大胖子慷慨激昂的说道。
看了他身上那一阵阵翻滚起来的肉浪,真不知道这胖子到底是为国为民,忧心不已,还是为了赚钱……
“对了,我叫糜芳,是徐州糜家的人,不用担心我没钱。”糜芳忽然拍了拍脑袋,而后说道。
闻言,徐盛瞬间就睁大了眼睛。在此次盛会之前,林扬特意找了一个富豪榜单,一个世家榜单,还有一个门派书院榜单,甚至还有一些强人榜等诸多榜单。
在那些榜单之中,详细的介绍了,哪些家伙是有钱的,哪些是有势力的,哪些是有实力的,哪些是有影响力的。分别从他们的身上,可以压榨出人口、银两、资源、好评……
而眼前的这个糜芳,就名列其上。虽然名单上没有图像,只是一个名字,可是此时,徐盛还是第一时间反映了过来。
“莫不是徐州糜家的糜芳?糜竺之弟?”徐盛好奇的道。
“不错,如果没有第二个糜芳的话,你说的那个,就是我了。”糜芳点着头道。
“这玩意,叫什么名字啊?”
“额,叫做元直收割机。”
(徐庶发明的,所以就叫做这名字。以后但凡出现元直。。。的,都是徐庶发明的,不在做额外说明。)
“它的动力是什么?灵力?难道是烧灵石的?”感受着收割机之中,所传来的些微灵力波动,糜芳不解的问道。
同时,内心之中,也有所怀疑。如果真的是烧灵石的话,那就坑爹了。这么贵的价格,哪怕是天选者,也承担不起吧?
“不是烧灵石的,使用的是太阳能。能源的关键,叫做太阳能晶石。关键是,里面的晶石。”说着,徐盛就拿起了后备箱里面的工具,打开了收割机。
掀开了盖子之后,露出来了密密麻麻的铜线。在最中央的位置上,有一块闪烁着微光的晶石。
虽然没有触摸,可是神识一感应,糜芳就发现了这块晶石的特点。里面储存的都是太阳的能量,很温暖,缓缓的释放出来。
接着,这些释放出来的能量,伴随着开关,传到了这些铜线之中,然后,收割机就开始工作了起来。
“这种晶石,乃是特制的,据说内部还含有一点点儿的灵石。外部则是普通的水晶。里面有着许多特制的符文,可以用来吸收太阳光,转化为能量。”
“这么大的一块晶石,大概可以供这台收割机,不眠不休的使用三天三夜。另外,能量耗尽之后,可以直接使用灵石补充,也可以慢慢的放置在太阳之下,暴晒一段时间,自然就会恢复如常,再次使用。另外……”
听着徐盛的介绍,糜芳也不禁点了点头。而后说道:“那么,多少银子一台呢?”
“这个,只需一百两。对了,如果大量购买的话,还有优惠。”徐盛有些紧张的道。
“我能不能亲自操作一下?”
“好的。”
污污污……
良久,在稻田之中,飙车飙了好几十分钟之后,糜芳忍不住点了点头。东西,确实是好东西,质量硬是要的。
“先来个一万台吧。”
“嗯,好的,不对,多少台?”
“一万台啊?不要嫌少,如果有效的话,后续的订单,可就不是区区一万台了。算了,看你也不容易,就两万台吧,不能再多了。”
“哦,好的,两万就两万台吧。对了,我这里还有好多和太阳能晶石有关的,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器具,你感不感兴趣?”
“哦,都有什么?说来听听。”
“有冰箱,有空调,有……”
三国之诸天万界 第四十七章:司马徽的质疑
就在徐盛、顾雍他们忙着的时候,林扬这位吴国公,也没有闲着。此时的他,正化身导游,亲自接待一群老头呢。
这群老头的身份,都不简单。比如这位满头白发,但是精神很好,手里还拿着一片龟甲的老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水镜先生司马徽了。
比如这位身穿黄色衣袍,满头黑发,很有精神的老者,叫做庞德公,是襄阳庞家的家主。庞统,就是他的侄子。
又比如这位走到哪里,就观察到哪里,同时,右手不断地掐算着东西的老者,叫做黄承彦,也就是黄月英的父亲,诸葛亮的未来岳父。
而此时众人的目标,就是林扬安排流民(百姓)的地方了。用他们的话说,那就是从这里可以看出很多东西。而且,如何处理安置这些百姓,也可以看出整个吴国的一些特性。
看着这群老头,个个坚持的样子,林扬也就只好带着他们来到了此地。毕竟,他们说的也算是有些道理吧,百姓从别的地方,来到了吴国之后,如何安置,如何处理,确实很重要。
“好了,就是这处大营了。此地有山有水,还有一个校场,还有许多房屋,乃是专门负责安置新来的百姓。一般而言,三个月后,这些百姓,就可以离开此地,分配房屋,分配田地,安居乐业!”林扬得意的道。
不要小看这三个月,在接连不断的宣传(洗脑)的情况下,铁人都能给你宣传傻了。
看看后世的传销,那些传销精英们,只需短短数天,就可以改变你的三观,让你对他们的说法深信不疑,然后心甘情愿的掏出大笔的银子出来。
而此时此地,虽然没有那种传销精英在,可问题是时间长啊!连续三个月的封闭式管理,再加上不间断的,各种细节之处的宣传洗脑,绝大多数百姓,都会变得不理智起来,疯狂的崇拜林扬!
尤其是,在真正获得了房屋、田地,过上了每天都能吃肉的好日子之后,这种崇拜和感激,也会越发的深入骨髓,说不定,还能传扬下去,影响子子孙孙呢。
因此,在林扬看来,此处重要无比,甚至比起许多部门,都要重要得多。因此,负责此地的,乃是林扬当初的家将头子,胡永。
此人虽然实力不够,命格不行,能力也一般般。可是他却有一样别人无法比拟的本领,那就是足够的忠心,准确的说,是愚忠!像岳飞一样的愚忠!
这就够了,许多事情,并不需要太聪明,只需听话就够了。就像现在,胡永负责整个大营的工作,负责给醒来的百姓洗脑,其实就蛮好的。
“诸位,进入看可以,可是此地乃是我吴国,最重要的几个地方之一,诸位可否保证,在观察之后,不告诉别人?”来到了大营门口之后,林扬忽然说道。
“可以,这一点老夫还是能保证的。老夫庞德公在此承诺,无论老夫看到了什么,绝不外传。”庞德公捋了捋胡子,笑着道。
“不错,我也是如此。”
“这本就是应当的。”
“是啊。”
见状,看着一群老头都笑呵呵的样子,林扬也不好多说什么。以他们的身份,自然不可能说话不算话了。这也算是,古典时代,古人的优良品质之一吧。
说话算话,一个唾沫一个钉,在这个时代,只是最基础、最普遍的事情之一。
这也是为何,陈世美的故事,会流传这么久的原因。因为陈世美这样的坏蛋,实在是太少了,所以偶然发现一个,才会广为流传。
(看看后世,那么多比陈世美更坏的坏蛋,可是又有几个人记住了呢?因为大家普遍变坏了!都觉得,哦,谁谁谁干的坏事儿,不过如此。)
很快,就进入了大营之中。说是大营,其实就是一睹围墙,围墙的外面,有着军队镇守。围墙的内部,许多路口,也有军队守卫。
“岩峰(胡永的字),你就带着我们,把我们当做新的流民处理吧。流民该怎么安排,我们就怎么安排。一切都要做到原生态,不要因为我们的身份,做额外处理。”看着站得笔直笔直,就像是一棵大树一样的胡永,林扬吩咐道。
“诺。”
说着,胡永就亲自当做向导,带着众人前往一处营地,这里很宽阔,有一个棚子。棚子之中,则是传来了阵阵草药香味。
“当流民进入大营之后,会先来到此地,服用药膳。这些药膳,很是简单,也不是什么名贵的补药,药性很淡,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防止水土不服。”胡永指着棚子大声的道。
闻言,一位老者下意识的就抽了抽鼻子,而后说道:“金银花、田七……不错,都是些常见的,补气所用的药物。用来调理身体,缓解长途跋涉所带来的疲劳,倒也正常。”
见状,胡永不得不睁大了眼睛。没有服用,光是远远地闻一闻,就闻出来了药膳的原材料,这也太神奇了吧。
“在下长沙郡太守,张机。长沙那里天气异常炎热,气候和中原之地,完全不同。再加上蛮汉杂居,经常引发许多奇怪的怪病,久而久之,老朽也就练就了一身医术。”张机淡淡的道。
闻言,林扬则是忍不住打量了这位张长沙一眼,名字叫做张机,还是长沙郡太守,这不就是历史上的医圣张仲景吗?哪怕在后世,也可以见到形形色色的张仲景大药房。
从某种角度上说,张仲景、华佗、孙思邈这样的人物,其实比郭嘉、诸葛亮这等谋士,更管用!
不过,林扬已经过了那种见到名人就惊讶不已的时期了。身份不同了,地位不同了,有什么好惊讶的?
紧接着,胡永便继续出发了,这一回走着走着,就来到了一个露天的地方。
入眼之处,是一个深一丈、长十丈、宽十丈的大池子。池子里面,则是清水。有一个进口,有一个出口。还好,这里没有疯狂的水池管理员,同时打开进出口……
“左边是清水,右边是生石灰。在这三天的服用药膳的时间内,每日都要在这里泡上至少一个时辰。当然了,他们泡澡的时候,生石灰已经变成石灰水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