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枭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高月
李延庆确实看不出郑胖子居然是亿万身家,望着郑荣泰的一脸严肃,李延庆有点意外,郑胖子居然把这个家族秘密告诉了自己。
李延庆笑眯眯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放心吧!我嘴牢得很,比如你在解试中干的那些事,我什么都没看见。”
郑荣泰咧嘴大笑,“我就知道你肯定看见了,其实也没什么了,从小学堂开始,没有哪次考试我不作弊,反正我也不想当官,自娱自乐,人畜无害!”
“走吧!去州西瓦子,我请你喝酒。”
郑荣泰撇撇嘴,“州西瓦子那种破地方有什么好东西,哥哥请你去矾楼喝酒,让你开开眼界,”
.........
如果说瓦舍勾栏是普通汴京民众的娱乐之地,那么矾楼则是汴京最高大上的代名词,出入矾楼的客人非富即贵,这里有天下最好的酒菜,有天下最美的女人,有最奢侈的享受,甚至连天子也会慕名前来偷偷喝上一杯。
矾楼位于内城御街上,四周有高墙包围,底座为一丈高的白玉基石,上面修建了五座三层高楼,由飞桥栏槛明暗相通,高低起伏,檐角交错,无数珠帘绣额点缀其中,显得极其富丽堂皇。
尤其到了夜间,矾楼上千余盏明珠灯一燃,灯烛晃耀,璀璨满城,形成了东京夜间一大盛景。
李延庆坐着郑荣泰宽大的马车抵达了矾楼大门前,两名衣着华丽的侍者上前给他们开了门,他们认识郑荣泰,不敢怠慢,连忙扶他上了台阶。
“老李跟着我,这矾楼可不是那么容易进的。”
李延庆穿着比较朴素,穿了一件浅白色的细麻襕衫,头戴青儒巾,腰束角带,虽然不是下层人穿的皂衫纱帽,属于典型的士人衣冠,但因为质地不是绸缎,所以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一个穷书生。
台阶上的一名衣帽侍者本想上前盘问,但听到郑荣泰这句话,又退了回去。
走进了院子,又走上一丈高的台阶,只见仙台上也同样铺着白玉石,四周有栏杆,仙台下林木茂盛,三五酒客站在栏杆前闲聊,大门前丝竹声悦耳,一队美貌的舞姬正长袖曼舞,两名歌妓低吟浅唱,欢迎客人到来。
这里没有一般酒楼的伙计迎客,只要进了大门,任由客人随意出入楼阁,很多初次来这里的客人反而会不知所措,不过大部分初来客人都是由熟客带领,这也是矾楼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虽然外面看不到多少客人,但走进矾楼,一股热闹的气息顿时扑面而来,酒楼内极为热闹,宾客满座,一个个劝酒美姬穿着华美罗裙如燕子般在席间穿梭。
酒楼内陈设华丽,到处是精美的屏风和昂贵的大瓷瓶,中间空旷处却是一座花园,种满了各种奇花异草,还有池塘假山,正中搭建了一座木台,用绢花包裹,台上几名舞姬正轻歌曼舞,歌声极为婉转动听。
而在花园的小道上,三三两两美妓手执扑萤罗扇,徜徉在花丛之中,细细看去,足有上百名之多,一个个美貌娇艳,仪态婀娜。
“那就是歌舞美妓,有三百余人,这只是一部分,会轮流出来,任君挑选。”
郑胖子满脸暧昧,低声对李延庆道:“注意她们裙色和扇子,桃扇、圆扇、芭蕉扇、八角扇、梅花扇,然后每一种扇子都有不同的裙色,你看中谁了,就可给劝酒美妓提出,我最喜欢那个芭蕉扇绿罗裙,她叫可儿,她给我陪寝过,简直神仙一样的享受。”
“这里还可以上床?”李延庆四下张望,并没有看见红栀子灯啊!
郑胖子连连摇头,“这里绝对不行,天子规定这里只准喝酒寻欢,欣赏歌舞,不准行苟且之事,不过可以带出去,而且还要人家愿意,我花了三百两银子她才肯陪我一夜,哎!胖子就是没有优势。”
李延庆成熟较早,他已跨过了青涩之年,而且他心理年龄比成年人还要沧桑,只是他自制力极强,远不像郑胖子那样垂涎美色。
尽管郑胖子常常给他吹嘘,自己十二岁就睡了女人,至今御女已不下百人,李延庆也只是一笑了之。
“我们在哪里喝酒?”
李延庆现这里太大,让人有点无所适从,郑胖子立刻笑道:“这里的春白桃、夏芙蓉、秋红叶、冬腊梅四座楼随意出入,你想坐哪里都可以。”
“那座黄楼怎么样?”
李延庆现一座浅黄色的玉楼极为典雅,他一眼便喜欢上了,“我们去那边坐!”
郑胖子吓了一跳,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那里不行,那是丰月楼,我们进不去的。”
“为什么?”
“进去的条件太苛刻了.......”
郑荣泰忽然停住话头,上下打量李延庆,仿佛第一次认识李延庆,绿豆小眼中闪烁着惊喜之色。
“我居然忘记了,今天我是和解元来矾楼啊!说不定我要沾你的光了,快跟我来!”
郑荣泰也不要别人扶持了,精神百倍地拉着李延庆向丰月楼走去,进丰月楼是一扇朱漆小门,上面有块金匾,写着‘请君低头’四个字,典型的瘦金体,一看便知道是赵佶的手笔,有这块天子牌匾立在这里,谁也不敢放肆硬闯。
门口站着一个小童,梳着双罗髻,长得唇红齿白,格外可爱,不过他看见郑荣泰时,眼中闪过一种难以掩饰的鄙视。
郑荣泰顿时有点恼羞成怒,“怎么了,我就不能来吗?”
“郑公子想进当然可以,按规矩来吧!”
小童一指旁边的书房,“请吧!”
“先给我说说,有什么规矩?”李延庆问道。
郑荣泰没好气道:“要赋诗一,或者填词一阙,里面的诗官看中了,才可以进去,他奶奶的,我那帮狐朋狗友吃喝嫖赌个个是行家,但赋诗填词嘛,谁都不会,所以至今没有人进去过,不对!高衙内进去过,跟着一个大学士进去的,回来后整天吹嘘他见到李师师了。”
这时,一群衣着华丽的士子从书房内走了出来,说说笑笑道:“今回一定能进去了。”
其中一名士子正好回头看见了李延庆,顿时脸色一变,“是你!”





寒门枭士 第一百六十章 初见师师(下)
李延庆也着实感到意外,这个士子竟然是赵玉书,两人在相州交恶后便再也没有相遇,李延庆原以为会在太学遇到他,没想到会提前到矾楼相遇,可谓冤家路窄。』
周围一群士子估计都是他的同窗,杨度和武邦昌却不在其中,他们没有现赵玉书的异常,却看见了郑荣泰,不少人掩口笑了起来。
有人低声笑道:“这年头癞蛤蟆不吃虫了,改口要吃天鹅肉了。”
“还是两只癞蛤蟆!”显然,李延庆在他们眼中是另一种癞蛤蟆。
郑荣泰重重哼了一声,扭过头去,他心中着实感到窝囊,怎么会遇到这帮混蛋?
李延庆却笑眯眯向赵玉书抱拳道:“人生何处不相逢,赵兄,我们和酒楼有缘啊!”
赵玉能地伸手摸了摸鼻梁,脸色顿时变得铁青,恶狠狠地盯着李延庆,周围士子终于看出一点端倪,纷纷问道:“简之兄,这是何人?”
“这是我们相州的一个神童,能喝酒,会打架,还是堂堂的相州解试举人!”
‘举人?’
士子们眼中都露出不屑的目光,在一般民众眼中,举人或许高不可攀,但这些太学上舍士子早已对举人不屑一顾,他们的目光都盯住了进士,一个相州的举人怎么让他们看得上眼,况且还是和土财主郑胖子混在一起,十有**也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这位小兄弟也想进丰月楼?还是回去再好好读几年书吧!这是东京丰月楼,可不是相州的风月之地。”
这几个士子嘴里虽然没有粗话,但说话却相当刻薄,言语夹着一般人听不懂的暗刺,李延庆却并不动怒,只是面无表情地冷冷看了他们一眼。
这时,门口童子催促一群士子道:“到底要不要进去?”
“进去!进去!”
一群士子也顾不得李延庆,把自己的作品递给了童子,童子却不急着拿进去,而是望着李延庆,“这位小官人有没有诗词?我可不想跑两趟!”
所有人都回头向李延庆望来,“一个举人还想进丰月楼,不知天高地厚!”有人撇撇嘴,嘟囔了一句。
李延庆淡淡一笑,“既然来了,总归是要试试,稍等我片刻!”
他转身走进书房,片刻走出来,也将一张素笺递给童子,童子躬身行一礼,“请各位夫子稍等!”
童子匆匆走进楼内,郑荣泰连忙将李延庆拉到一边,低声道:“趁他们不注意,我们还是走吧!”
“为什么要走?”
李延庆这句话稍微大了一点,旁边为士子听到了,他立刻摇头晃脑对众人道:“丰月楼乃矾楼镶金嵌玉的招牌,岂是庸碌之辈能进?癞蛤蟆尚知天鹅难觅,怎么某些人连癞蛤蟆都不如?”
众人一起大笑,向郑荣泰和李延庆望来,郑荣泰又气又恼,偏偏又被人家说中了心事,着实令他难堪。
李延庆却心闲气淡,他懒得理睬这帮狂妄的士子,和他们吵架争论只会拉低了自己,只要不越过他的底线,他也不会轻易动手,可真逼他动了手,那就不是断胳膊短腿那么简单了。
这时,童子走了出来,抱拳道:“各位夫子!”
一群士子一拥而上,七嘴八舌问道:“怎么样,诗官通过了吗?”
童子歉然道:“诗官说,各位夫子学识高博,诗文出众,将来前途必不可限量,请大家以学业为重,不必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小小的娱乐之所上,各位夫子请回去吧!”
李延庆也不得不佩服丰月楼的诗官说话有水平,连拒绝都这么含蓄,士子面面相觑,他们当然听懂了诗官的言外之意,‘你们的诗作还不能进丰月楼。’
这时,童子又问道:“请问,哪位是李延庆?”
李延庆举手道:“我就是!”
童子笑道:“小官人的诗作颇有新意,正是矾楼所需,诗官说,小官人可以进丰月楼饮酒听歌!”
众人一起张大了嘴,不可思议地望着李延庆,眼睛里充满震惊。
李延庆淡淡一笑,“我的朋友可以一同入内吗?”
“按照丰月楼的规矩,官人可以携带一个朋友入内。”
郑荣泰登时得意万分,走上前毫不客气反击道:“丰月楼乃矾楼镶金嵌玉的招牌,岂是庸碌之辈能进?癞蛤蟆尚知天鹅难觅,怎么某些人连癞蛤蟆都不如,我老郑听不懂,各位,这是在说谁啊?”
士子们羞恶难当,可又不敢在丰月楼前作,只得恨恨瞪了李延庆一眼,悻悻走了。
李延庆笑道:“真是奇怪了,他们说那么难听的话我都没吭声,怎么一个个深仇大恨地瞪着我,我哪里得罪他们了?”
童子微微一笑,“或许是他们刚才说话太满了,有点下不来台,这也没办法,他们的诗词,师师姑娘实在看不上。”
李延庆一怔,诗官居然是李师师?
童子明白他的疑惑,笑着解释道:“诗官有三人,师师姑娘只是其中一人,今天正好她在,李官人还有问题吗?”
李延庆没想到闻名遐迩的李师师居然也在,那今天他能否有幸见到这位美人呢?
不等李延庆开口,郑荣泰早已心痒难耐,他忍不住涎脸问道:“不知师师姑娘能否赏脸和我们一起饮酒听歌?”
童子心中顿时憎厌之极,这个郑胖子真是个不折不扣的癞蛤蟆,得脸进了丰月楼还不知足,居然还想让师师姑娘陪他喝酒,简直太过分了。
他又迅瞥了一眼人品皆佳的李延庆,真不知道他怎么会和这个龌蹉的郑胖子混在一起?
李延庆也着实有点尴尬,虽然他也有这个想法,只是被郑胖子说出来就完全变了味。
看来有这个郑胖子在,今天休想见到李师师了,不如改天再来碰碰运气。
想到这,李延庆回书房又写了一诗,递给童子笑道:“我今天还有事,改天再来丰月楼,这诗送给师师姑娘,烦请小哥转递。”
童子见李延庆不进丰月楼,心中有点遗憾,但也有几分庆幸,他便接过诗笺笑道:“邀请不会消失,小官人随时可以来!”
李延庆抱拳行一礼,不管郑荣泰的抗议,强行将他拖走了。
“你这个混蛋,丰月楼啊!我还一次也没进去过,高衙内都进去两次了,这么好的机会你居然不给我.....”
郑荣泰极为不满地大声嚷嚷,李延庆却一句话堵住了他的嘴,“你想不想让李师师陪你喝酒听歌?”
“想!”
“想就听我的安排,咱们下次再来,我给你写诗,你直接进去找她!”
郑荣泰不再闹腾了,他眨巴眨巴绿豆小眼,“你是不是哄我啊!真有这么好的事情?”
......
丰月楼二楼,一间布置华丽的大堂内,一名须皆白的老者正在细读今天的入楼诗词,这名老者年约六十岁,身材高大削瘦,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之感,他叫周邦彦,是宋朝颇有名气的词人,现在朝廷主管音乐的大晟府出任提举。
他的另一个身份便是矾楼的席供奉,为矾楼的舞姬和乐女填词作曲,他在朝廷事务比较清闲,大量时间都在矾楼内享受美酒,这也是北宋很多词人的特点,才华横溢,同时嗜酒如命。
“月娘,这几词都写得不错嘛!为什么不让他们进丰月楼?”
周邦彦心中不解,这群太学生的水平还是不错的,看得出这些诗词都是精心准备好的,绝不是临时的仓促之作,以前比这个还差的诗词都进了丰月楼,怎么到今天却被师师驳回了呢?
在周邦彦的对面坐着一个正在调整琴弦的年轻女子,她年约十七八岁,穿一身素白长裙,脸上不施粉黛,长着一张清丽绝伦的脸庞,一双深潭般的美眸如宝石般闪亮,长长的睫毛,肌肤晶莹如雪。
但她的美并不在于容貌,而在于一种夺人魂魄的气质,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极具美感,令人心动神摇,她就仿佛是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只可远观而不可亵渎。
这个年轻女子便是号称大宋第一名妓的李师师,宋朝的娼和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娼是指以卖身为生,她们大多生活在青楼妓院,地位低微。
而妓是指卖艺为生,往往都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在宋朝的地位也和平民一样,并不受到歧视,她们主要生活在乐馆、舞馆和教坊,寻常人家迎亲祝寿都会请舞妓、歌妓到家中歌舞助兴,甚至新娘的伴娘也往往由女妓担任。
不过妓也分等级,等级较低的妓混迹于酒楼茶馆,在卖艺之余,也往往会无奈卖身,而等级稍高的妓则服务于宫廷教坊以及各大名酒楼,兴之所来,也偶然会为客人献身,这就看她们自身的兴趣,比如郑荣泰用了三百两银子才打动矾楼的一名歌妓为他陪寝。
而到了顶级名妓,象苏小卿、阎惜姣、谢素秋、李师师、梁红玉这样的名妓,她们的出名却是靠才艺,而且守身如玉,绝不会轻易把自己的贞操献出,很多客人为她们一掷千金,也只能博得美人一笑。
李师师极为擅长音乐和舞蹈,三年前,还只有十四岁的她便以一曲天籁之音轰动汴京,她在象棚演唱时,原本只能容纳五千观众的象棚竟挤进去了两万余人,她从此声名鹊起。
李师师并不是她的真名,而只是艺名,象婆惜、小小、师师、红玉都是一些常用的艺名,神宗以来汴京已经有两个名妓李师师了,她只是因为出身李记乐坊,才得了艺名李师师,至于她的真名则没有人知道,连她的乳名月奴也只有极少人知晓。
周邦彦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李师师忘年知己,和李师师情同父女,也只有他才真正了解李师师的心境,了解她的孤苦无依。
李师师浅浅一笑,“旁边还有一诗,醉翁为何不看?”
周邦彦这才拾起旁边的一张素笺,上面是一七律诗。
矾楼
梁园歌舞足风流,
美酒如刀解断愁。
少年空负幽燕志,
夜深灯火上矾楼。
周邦彦细细读了一遍,不禁哑然笑道:“就因为一句少年空负幽燕志吗?”
“周兄觉得好笑吗?”李师师抬起头,一双妙目注视着周邦彦。
周邦彦淡淡道:“我只是觉得你太认真了,只是一群太学生出来喝酒散心,不能因为他们出来喝一次酒,就认为他们不忧国忧民,不思进取,在商言商,矾楼只是一座酒楼,赚钱才是主业,丰月楼稍稍设点门槛,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我劝月娘还是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带到酒楼中来。”
李师师沉默了,她从来不会和周邦彦翻脸,如果两人想法不一,她就沉默以待。
周邦彦心中暗暗叹了口气,把李延庆的诗递给她,“把它烧了吧!若被有心人看到这诗,会给这个士子带去灾祸。”
李师师明白周邦彦的意思,她将素笺放在香炉内点燃,默默望着它烧成灰烬。
这时,小童出现在门口,“姑娘,那个叫李延庆的士子没有进丰月楼,他已经走了,给姑娘留下一诗。”
小童对李延庆的印象很好,便替他做了掩护,绝口不提他和有名的纨绔子弟郑胖子厮混在一起。
李师师心中奇怪,别人巴不得进丰月楼喝酒,这个士子有了进楼喝酒的资格却又走了,当真与众不同。
她接过素笺细细读了一遍,顿时呆住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她一遍又一遍细读品味,又想到了自己的身世,不知不觉,她的人已经痴了。




寒门枭士 第一百六十二章 新店筹备
李延庆决定放弃蚊香,一方面是出于成本和销量的考虑,另一个原因也是他无意中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那就是化妆品。
以香水为例,大宋市场上目前最好的香水是蔷薇水,这是从大食进口的香水,非常昂贵,小指大一瓶就要五贯钱,让无数普通人家女子望而兴叹。
李延庆事后也买了一瓶蔷薇水,他很快便现了大食香水的秘密,大食香水是用蒸馏法提炼,而宋朝的香水是用浸润法制作,在香气和持久上就差了很多,直到南宋以后商人们才逐渐掌握了香水蒸馏技术,制造出不亚于大食蔷薇水的香水。
而且蔷薇水带有典型的西方香水特点,气味浓烈,缺乏东方人喜欢的含蓄幽香,只是因为宋朝香水持久性太差,大家才不得不选择昂贵的蔷薇水,让大食商人赚得钵满体满。
在李大器回来的当天,月宫胭脂铺便钱货两清,铺面正式交割,原来的伙计已被遣散,留下一屋子的存货和半亩店铺,万东主也带着老伴回乡养老去了。
在李延庆的要求下,李冬冬从汴京最有名的张古老胭脂铺和染红王家胭脂铺买来了一批化妆品,足有数十种之多,仅各种香型的胭脂就有十余种。
李延庆在新桥胭脂铺的天井里放了一张桌子,将买来的各种脂粉香水和自己的存货摆了满满一桌。
李延庆对父亲李大器和李冬冬笑道:“没有对比就不知自己的差距,我们看一看自己差在哪里?然后学习别人的长处,再拿出自己的绝活,相信很快就能赶上去。”
李大器拾起一瓶张古老胭脂,和月宫胭脂瓶对比,他不由轻轻叹了一声,“瓶子就不一样,看看人家这种瓷瓶,晶莹剔透,釉面细润洁亮,如冰似玉,一看就是上窑烧出来的好瓶,光这个瓷瓶就价值不菲,我们这个虽然也是瓷瓶,但质地就差得远了。”
李冬冬在旁边补充道:“我听说张古老最出名的是胭脂都是自己配置,有二十多种,已经开店一百多年了,口碑代代相传,百年沉淀,想过它恐怕不容易。”
“那王家铺子呢?”李延庆又问道。
“王家胭脂铺倒是时间不长,好像也就两三年,听说是宫里有人,宫中采购他们的胭脂,名声就传出去了,其实王家胭脂铺的胭脂很一般,和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区别,也就十几个品种,估计也是从外面买来的,但王家的眉香墨特别有名,叫做画眉七香丸,还有一家蜀香胭脂铺也极有名气,它是以润膏出名,叫做西蜀油,宫中专用,不过胭脂也一般。”
李延庆又仔细看了看张古老的其他化妆品,包括香墨、粉底、香水、甲膏、香饼等等,他现就算是它号称汴京第一品牌,其实除了胭脂有特色外,其余化妆品也就比他们好那么一点点。
但价格却是月宫的数倍,王记胭脂铺虽然稍微便宜一点,但价格也是月宫的五倍,同样一两胭脂,月宫只要百文钱,但张古老要一贯钱,王记胭脂铺也要五百文。
李延庆便道:“张古老胭脂虽然是自己研制,但也只是品种多,香料放得足,成色和我们没有什么区别,王记胭脂更是和我们完全一样,为什么它们就能卖这么贵?而且生意火爆,关键原因就两个,一个是口碑,另一个是有特色好货,张古老的胭脂、王记的香墨、蜀香铺的润膏,都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我们要想追上它们,一个是口碑要做好,另一个是要有自己的好货。”
李冬冬叹了口气,“道理我也明白,但要做到这两点,何其之难!”
李大器虽然没有吭声,但从他的神情,便可看出他也没有一点信心。
李延庆将张古老胭脂瓶底部翻过来看了看,底部有标记,是马记瓷窑烧制,他便问李冬冬,“这个马记瓷窑你知道吗?”
“知道!是封丘县的一家瓷窑,汴京有他们家开的店。”
这时,李大器在一旁道:“如果要瓷瓶,不用买他们家的,王家在安阳县开的瓷窑就很好,烧出的瓷瓶一点不比这个差,而且便宜得多。”
1...6364656667...4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