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枭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高月
汤怀问完便一刀杀了探子,他祖父死在梁山军手上,使他对梁山军恨之入骨,没有了用处的梁山军士兵他一律杀死,绝不留活口。
这时另一名手下也回来了,向汤怀交代了询问的结果,和他问的答案完全一样。
这样,汤怀便可以确定得到准确情报了。
“灭口了吗?”
“已经干掉了!”
“我们走!回大营。”
汤怀翻身上马,便率领骑兵奔下山岗,向西面三十里外的大营奔去。





寒门枭士 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袭须城
官军大营占地数千亩,四周修筑了两丈高的板墙,士兵可以站在板墙之上,实际上就相当于一座简易的城墙了,不过没有城墙的坚固宽厚,被攻城槌或者投石机猛烈撞击就会坍塌。
汤怀率领一队骑兵奔回大营,他们翻身下马,快步向大营内走去。
中军大帐内,种师道正在听取两名情报司参军汇报他们最新收到各种情报。
“今天上午,斥候发现梁山军主力约五万大军出现在白丘岭一带,那里是郓州和济州的交界处,另外一支军队约两万人正从任丘县向巨野县方向杀来,大概距离巨野县越八十里。”
“白丘岭距离巨野县有多远?”种师道问道。
“大约八十里,大帅,这应该不是巧合,两支大军距离巨野县都是八十里。”
“是不是巧合我会判断,我想知道巨野县内有多少驻军?”
两名参军对望一眼,皆无奈道:“目前还没有准确情报。”
“准确情报已经有了!”
张叔夜出现在大帐门口,走进来道:“我刚刚得到了斥候最新关于巨野县的情报。”
两名参军连忙行礼,张叔夜摆摆手,让他们退下去,他走上前对种师道说:“城内有八千守军,主将是林冲,全部都是步兵,大部分都是皮甲,但也有小部分盔甲。”
“情报可准确?”
张叔夜点点头,“应该准确,汤怀抓住三个探子确认了情报。”
种师道脸上露出忧虑之色,负手走了几步,半晌道:“八千梁山士兵并不可怕,但让我担心的是守城主将,居然是林冲。”
“林冲离开禁军快十年了吧!”
“整整十年了,我和他岳父王进很熟悉,据他说林冲不仅武艺高强,兵法也不错,算是文武双全,由他镇守巨野县,就算我们攻下县城恐怕也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况且还有两只巨狼在八十里外虎视眈眈,等着我们攻城受挫。”
张叔夜笑了起来,“大帅不会准备就这么被动地去攻巨野城吧!”
种师道也笑了起来,“其实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须城县到底有多少军队?”
“情报说白丘岭一带有五万主力,任城县以西有两万军队,加上巨野县的八千军队,如果以总兵力十万大军计算,那就还有两万余军队分布在外。”
“张司马忘记他们的梁山老巢了,山上该有多少军队,还有至少一万人的水军,如果再算上河北被剿灭的一万军队,张司马想过没有?”
张叔夜沉吟片刻,缓缓道:“大帅是说须城县空虚吗?”
种师道点了点头,“我觉得不是一般的空虚!”
在黑咕隆咚的夜晚,一支千余人的骑兵正疾速向须城县奔驰,风呼呼地从他们耳边刮过,每个骑兵都抿紧了嘴,神情肃然地注视着前方
当次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他们已在一天一夜内奔驰了四百余里,抵达了郓州东阿县,这里距离须城县还有六十余里,李延庆见不远处有条小河,当即令道:“就地休息!”
骑兵们纷纷下马,牵马去河边饮水,这时,牛皋走上前向李延庆行礼道:“指挥使找俺吗?”
李延庆点点头,指着大约两里外的东阿县城道:“你带几百弟兄去一趟县城,搞点草料来。”
“这样会暴露我们行踪的!”
“我知道,你可以向他泄露一点,就说有五千军队前往须城。”
牛皋顿时醒悟,连忙点头,“俺明白了,这就去县城!”
他大喊两声,便带着三百士兵向东阿县城跑去,东阿县是小县,没有军队驻扎,只有数十名乡兵负责守城门,乡兵见是官兵到来,吓得连忙向知县汇报。
东阿知县早已不是朝廷任命,而是宋江任命,知县吓得双腿发软,连忙跑上城楼,探头道:“请问各位军爷有什么事吗?”
“我们从齐州过来,路过贵县,问贵县要一些草料和粮食!”
“请问要多次粮食和草料,粮食要五千人吃两天的,草料要够两千匹战马,你算算要多少?”
知县心中迅速盘算一下,便道:“那就一百石粮食和一千担草料,可以吗?”
“可以!赶紧送出城来。”
知县不敢怠慢,连忙跑去筹措粮草,不多时,城门开启,数十辆牛车送了粮草出来,牛皋领着牛车队向军队驻扎地而去。
这时,知县急对左右道:“立刻发鸽信通知须城,就说有五千官兵正向须城杀来,其中还有两千骑兵!”
李延庆付给牛车车夫每人五百文钱,让他们赶着跟随自己前往须城县,队伍休息了一个时辰,便沿着官道继续向南进发,这下他们倒不着急了,而是不慌不忙向须城县行军
须城县确实很空虚,城内只有三千军队,宋江一心想和种师道的三万军决战,押上了八万大军,致使须城县空虚,目前须城县的守将不是别人,正是宋江的心腹爱将王英。
须城城内一片混乱,王英正率军向城头上奔去,他心急如焚,一边派人以八百里加急快报向大哥宋江求救,一方面又在城内强征青壮守城,很多士兵趁机劫掠店铺,将须城县闹得鸡犬不宁。
王英站在城头上向北方眺望,这时,两名骑兵探子从远处疾奔而来,在城下大喊道:“将军,我们已发现了官兵,距离县城还有二十余里!”
“有多少军队?”王英在城头上问道。
“好像只有千余骑兵!”
王英一怔,怎么会只有一千骑兵,东阿县不是说有五千人马吗?
旁边一名将领低声道:“这必然是敌军先锋,大队主力在后面!”
王英点点头,这话有道理,他急忙又问道:“派了多少人给主公报信了?”
“已经派了两队报信兵去了!”
“再派一队报信兵,务必请寨主火速回援!”
又是三名骑兵带着王英十万火急的求援向两百里外的梁山军主力大军疾速奔去。
李延庆很却清楚自己此行的目的,并不是要攻占须城县,他知道仅靠一千骑兵是无法占领县城,宋江再大意也不会让须城县变成一座空城,几千人总会有的。
他只要让军队出现在须城县一带,对县城造成某种巨大的压力,宋江就得分兵来援,甚至大军撤回,毕竟梁山军所有重要将领的家眷都在须城县内,宋江承担不起须城县被攻破的后果。
直到天黑后,李延庆才率领一千骑兵姗姗来迟,不过他并没有前去城下,而是将骑兵分为三路,一路由王贵率领前往位于须城县以南约十里处的大军营,那里原来是朝廷的西城所,现在是宋江梁山军军衙所在,现在军衙和军营内都没有军队,李延庆要求王贵务必一把火将军衙和军营全部烧毁。
第二路由牛皋率领三百骑兵赶往济水码头,那里有一百余座仓库,是梁山军重要的物质囤放地,他同样要求牛皋放火将仓库全部烧毁,第三路则由李延庆率领,他率军埋伏在前往仓库的必经之路上,等待伏击梁山军士兵的机会。
王英在城头上整整等了一个下午,一直等不到敌军大举杀来,他实在疲惫不堪,便先下城去休息了。
此时,王英正独自坐在房间内喝酒,今天晚上他压力颇大,便破天荒地没有找女人来陪自己,他便独自饮酒解闷。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奔跑声,有士兵急声禀报:“王将军,城外起火!”
王英吓得腾地站起身,开门问道:“哪里起火了?”
“是码头那边,还有军营那边也起火了。”
王英只觉得脑袋里‘嗡!’的一声,码头起火,必然是敌军把仓库给烧了,他急忙向西城头奔去,一口气奔上城墙,眼前的一幕让他呆住了。
只见五里外的码头上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直冲天际,滔天大火形成了一片火的海洋,那是数十座仓库同时被烧才出现这样的情形,几十座仓库里可存放着大量的粮草和各种物资啊!自己怎么向大哥交代?
王英又转头向南望去,南面军营也同样火焰滔天,最大的一处火焰定是军衙也被烧了,王英欲哭无泪,急得他直跺脚,这下可怎么办?
就在这时,码头仓库那边忽然赤亮迸射,发出了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整个大地都晃动起来,城墙也跟着摇晃,王英站立不稳,一屁股坐在地上,只见一个巨大火球直冲天际百丈高,赤焰腾空,百里外清晰可见,有士兵大喊起来,“是火器库,火器库爆炸了!”




寒门枭士 第四百一十八章 老姜弥辣
夜里,宋江心中颇不安宁,站在大帐前独自眺望北方,他在黄昏时分一连接到王英发来的两份八百里加急快报,有五千官兵突袭须城县,须城县形势危急,王英恳求撤军救援。
这个消息着实令宋江坐立不安了,他开始意识到自己重兵南下的失策,自己应该留一部分军队在须城县才对。
宋江这次应对种师道的三万大军进剿,他依旧采用前几次打败官军的办法,集中优势兵力和对方决战,一举击溃对方,这次宋江深受招安的刺激,太急于击溃官军,以至于他将八万大军都压在巨野县一线,想和种师道在巨野县决战,但事态的发展并不如他想象。
这时,远方天空骤然闪现了一个小火光,片刻便消失了,士兵们都惊呼起来,能在两百里外看见须城县闪现火光,可以想象爆炸是何等剧烈。
“寨主,那应该是码头上的火器库爆炸了!”军师吴用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宋江身边,和他一起凝视着北方的火光。
“一定是李延庆!”
宋江暗暗咬牙,恨声道:“我还是低估他了。”
吴用没有吭声,在大军南下之前,他们便和张岑失去了联系,他们估计到了张岑可能已全军覆灭,自己也提醒过宋江,但他一是坚决不相信张岑会失败,其次是认定李延庆会驻防河北,不会轻易南下,事实证明宋江不仅错误地判断了河北局势,也低估了李延庆。
“亡羊补牢,寨主还是尽快派一支军队驻防郓州,毕竟郓州是我们经营多年的根基,不光须城县,其他县城也有大量的军队家属,郓州不稳,军心不稳啊!”
这个道理宋江何尝不明白,他已经决定派兵回援,只是派多少军队回援,他始终拿不定主意。
“军师认为我应该派多少军队回援郓州?”尽管宋江不想在吴用面前示弱,但吴用那句‘郓州不稳则军心不稳’,着实刺中了他的要害。
“卑职觉得至少要派两万回援!”
“两万!”
宋江吃了一惊,“要这么多兵力吗?”
“寨主,两万是最低的人数,毕竟要控制郓州各县,依我看,两万还是不够。”
“好吧!”
宋江下定了决心,“那就依你的建议,派两万军队回去,我让史进率军回去如何?”
“史进武艺不错,但只能单打独斗,没有统帅万军能力,只可为将不可为帅,我建议派呼延绰或者董平统军北上,两人统帅能力都不错。”
宋江沉思不语,呼延绰是朝廷降将,他一直不太信任,让他统帅三千军队都嫌多,更不用说统帅两万军队了,董平更不行,他不仅是禁军将领,还是卢俊义的人,他怎么能让这样的人掌控郓州?
吴用明白宋江的心思,又劝他道:“大敌当前,必须要用可用之人,一些小的缺憾寨主就不要太计较了。”
宋江负手叹了口气,“军师不明白人心可怕,我这辈子是深有感触,被人出卖了一次又一次,朝廷开出了丰厚的条件,朝廷旧官若能率军投降,不仅既往不咎,还能封官升爵,呼延绰、董平之流能不动心?给他们两万军队,正好是进身之阶啊!”
宋江之虑并非没有道理,平时大家喝酒吃肉,称兄道弟,一片祥和,真到了危机时刻,梁山军平时隐藏的各种矛盾都会显露出来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作为一向善于洞察人心的寨主宋江,他更是心知肚明。
吴用无言以对,半晌,宋江终于下定决心道:“我让柴进率军北上,他有文才,一向冷静,虽然武艺稍逊,我再让史进和石秀两位武艺高强者辅佐他,这样文攻武略都有了,这件事就这么决定。”
虽然吴用觉得还是不太妥当,但既然寨主已经下定决心,他也只能表示支持,“情况紧急,希望尽快北援!”
宋江点点头,“我今晚就连夜出发!”
当天晚上,宋江便命柴进为主将,史进、石秀为副将,三人率两万大军疾速北上,赶去救援须城县,反击李延庆对郓州的骚扰
就在两万梁山军援军刚刚出大营北上,便被潜伏在外围的官军斥候发现,他们急返回大营向种师道汇报这个重要情报。
时间已经渐渐到了深夜,种师道的大帐内依旧灯火通明,种师道负手在大帐内来回踱步,等候着斥候的消息。
种师道也同样接到了李延庆派人送来的紧急快报,得知李延庆已率军杀进了郓州,他知道今晚梁山军必然会有动静,他十分关心梁山会怎么救援郓州,这关系到他整个战局的成败。
种师道从军五十年,他当然知道自己怎么才能以三万军队战胜敌军十万大军,关键就在于他要捏住梁山军的七寸要害,种师道很清楚梁山军的七寸要害之地在哪里?就在郓州。
他以主力拖住敌军主力,然后以奇兵侵袭郓州,一步步地将宋江的十万大军拖散拖死,李延庆既然能在河北完成任务,种师道也相信他能胜任自己的奇兵任务。
这时,大帐传来急促脚步声,种师道连忙走到帐门前,只听士兵在外禀报,“启禀大帅,刘将军送来消息!”
种师道略略有点失望,他还以为是宋江的消息,当然,刘錡的情报也很重要,他便问道:“刘将军现在在哪里了?”
“刘将军已经过了郓县,但没有惊动郓县守军。”
种师道回到地图前,注视着刘錡的行军路线,郓县位于梁山泊以西,和郓州的寿张县一起,成为梁山的外围防御线,虽然不知道宋江在这两县部署了多少军队,但驻兵是可以肯定的,梁山是宋江的发家之地,尽管已经比不上须城县重要,可依旧是梁山军的精神圣地。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张叔夜的声音,“请禀报大帅,我有重要情报。”
种师道连忙走出大帐问道:“可是宋江出兵了?”
张叔夜微微笑了起来,“看来大帅就在等这个消息,确实出兵,斥候判断,大约两万人左右,不过暂时还不知道由谁统帅?”
种师道忍不住摩拳擦掌,果然被自己猜中了,宋江不可能全部撤军回去,军队太少也没有效果,两万人是最合适的兵力。
“刘錡那边有消息吗?”张叔夜又问道。
种师道点点头,“已经过了郓县,明后天应该抵达须城了。”
“那岂不是好戏要上演了?”
种师道眼中闪过一起难以掩饰的期待,他望着黑黝黝的天空叹息道:“我期待他们二人的联手能为我们带来最后的胜利!”
李延庆率领骑兵在须城县四周大肆破坏后,又退到了须城县西南面二十里外的郓山,郓山也位于梁山泊畔,一半山体是在湖水之中,和梁山隔湖相望,它其实和梁山是一脉而成,相对于梁山的山高谷深、沟壑纵横,郓州要低矮得多,更象一座丘陵山岗,地形也不复杂,不过森林茂盛,一望无际的森林将郓山和梁山连为一体。
这天下午,李延庆站在湖水旁凝视着三十里外的梁山,水面波光粼粼,一望无际,梁山就像一只黑色的锥子从湖面上钻出来,如果能一把火烧了梁山的忠义堂,对梁山军倒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可惜他手中兵力太少,很多事情只能想一想,难以去实施。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来,单膝禀报道:“启禀指挥使,西面来了一支军队,说是种帅派来的援军,好像是朱雀营!”
李延庆一怔,随即大喜,他的援军也来了。




寒门枭士 第四百一十九章 意外升职
之前种师道在信中告诉李延庆,他会在适当的时候酌情派兵支援李延庆,这个‘适当的时候’究竟是何时?派多少援兵?信上都没有细说,李延庆也一时摸不清,直到这一刻,刘錡率领五千人赶来支援,李延庆才忽然明白了种师道的意图。
李延庆跟随士兵来到树林中的一片空地,数千士兵正坐在草地上休息,这时,刘錡快步走上前大笑道:“老弟别来无恙乎?”
李延庆也忍不住大笑,上前和他紧紧拥抱一下,又给了他肩窝一拳,佯怒道:“是不是在军营闲得无聊,过来抢我的生意?”
“看你这话说的,我就算想抢也没那个本事,还是老规矩,我来当你的副将。”
刘錡又指着四周五千军队道:“这是大帅交给你的军队,另外恭喜你荣升军都指挥使。”
这时,种霖带着几名指挥使走上前,他给李延庆介绍了几名指挥使,一营指挥使朱森,三十岁左右,身材魁梧高大,满脸大胡子,相貌极为威武。
二营指挥使裴群,长得文质彬彬,看起来像个读书人,但刘錡后来私下告诉李延庆,裴群也只是外貌文雅,骨子里却是个大老粗。
三营指挥使顾长春,年纪只有二十五六岁,但长得十分阴险,目光有着一种掩饰不住的傲慢,他侍卫出身,是权贵向家的孙女婿。
然后就是朱雀营指挥使刘錡,他带了两千军队,出任李延庆的副将。
种霖当着众将的面宣读了大帅种师道的命令,正式提升李延庆为军都指挥使,授都指挥使剑,统领七千军队,这七千军队是指李延庆玄武营的两千士兵和这次北援的五千军队,如果包括李延庆带来的相州乡兵和战俘编制的军队,李延庆实际统帅已超过了一万军。
权力增加了,但责任也重大了,李延庆已不仅仅是负责骚扰郓州,还包括了大量杀伤敌军的任务,削弱郓州梁山军的实力,为最后的决战做准备。
李延庆坐在一块大石前,默默听着种霖给他传达大帅种师道的战略计划。
“大帅认为你这次率军侵袭郓州,必然会引来梁山援军北归,大帅希望你能尽可能地歼灭郓州梁山军,逼迫宋江不断派北援,一旦宋江被迫放弃济州撤回郓州,那时我们就开始掌握战局主动了。”
李延庆点点头,这一点他其实也想到了,种师道给他五千精锐之军,就是希望他能在郓州打开局面。
李延庆沉思片刻,对身边士兵道:“速传令所有指挥使到我这里集中,我有重要决定要向大家宣布!”
不多时,包括刘錡在内的四名指挥使来到了李延庆身边,这四名指挥使除了刘錡之外他都是第一次见到,虽然三名指挥使刚才都纷纷表态服从军令,但李延庆已经知道他们全部都来自殿前禁军,这是禁军中最难伺候的一支老爷军,这些人可不是西北军,他们连种师道的命令都未必执行,更不要说是自己了。
关键是他现在没有时间和这些将领磨合了,梁山援军已经北上,他必须尽快安排伏击,迎头给梁山援军一记痛击。
“我知道在军中资历我比不上各位,但军令如山,既然种帅任命我为军都指挥使,那么在我任都指挥使这期间,你们每个人都务必听从我的指挥,如果战败我来承担责任,和诸位无关,但如果因为你们不听指挥导致兵败,那就休怪我李延庆军法无情。”
李延庆目光凌厉地注视着四人,四人一起躬身施礼,“愿听将军指挥!”
李延庆点点头,“现在我没有时间和大家一起操练军队,既然宋江已派援军北上,那战机将转瞬即逝,我们必须抓住战机,希望这一次我们全力配合,打好这一仗,我会为各位将军请功!”
禁军虽然待遇优厚,但最大问题就是升迁困难,百年不遇战争,禁军没有立功的机会,将领们只能靠各种人脉后台,挤破了头向上爬,稍微正义一点的将领几乎就会无出头之日,所以这些将领一方面瞧不起资历浅薄的李延庆,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军功,获得升职的机会。
李延庆便抓住他们的软肋,将军功突出,暗示这些军官,如果听从指挥,服从命令,将会获得军功,相反,如果背后做小动作,军功就不要指望了。
众人都听懂了李延庆的言外之意,都默默点头,即使心中有什么不满,这个时候他们都只能乖乖听令。
李延庆看了看夜色,便对众人道:“现在是一更时分,大家先回去安排弟兄休息,我们五更时分准时出发!”
“遵令!”
几名指挥使都纷纷回各自的队伍了,李延庆叫住了刘錡,笑着问刘錡道:“你的骑兵还是重甲骑兵吗?”
刘錡摇摇头,“大帅认同了你的判断,已经全部改成轻骑兵了,我才能长途跋涉北上。”
“那我自己的一千骑兵也交给你,两千骑兵都由你一并指挥,他们将是破敌的关键,你务必要听从我的安排。”
“请都指挥使放心,我一定会严格执行命令!”
“那好,你跟我来!”
李延庆便带着他向自己的骑兵驻地快步走去
五更时分,包括李延庆一千骑兵在内的六千官军起身向南出动了,他们沿着一条废弃的官道向南面疾行军,前往李延庆选定的伏击地点,这处伏击地点位于须城以南约三十里处,当初梁山军便在这里伏击杨戬,杨戬也就在这里被李延庆射杀。
1...164165166167168...4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