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枭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高月
王万豪想了想道:“去杭州买地需要再考虑考虑,不过我决定听小官人的劝告,过年后就去江夏买一座庄园。”
“我们也是!”
汤廉语气坚定地说道:“事实上我们已经决定是南方买地,只是方向没有确定,既然大家都去江夏,那我们也去江夏买地,方便互相照顾,然后再观望一下局势,局势不妙就立刻南迁。”
李延庆见他们都没有去杭州买地的打算,便不再多劝,他们愿意去南方买地留条退路,这已经是很大的觉悟了。





寒门枭士 第三百七十四章 卫州警讯
李延庆之所以力劝汤王两家南迁,也是为了给两个好朋友一个交代,当然也是为了将来汤怀、王贵能与自己站在一条线上,这种事情不能到了危机时刻才做,必须早早打算,这次借着送信来拜访王家其实就是为了劝说王家同去江夏,没想到汤王两家被时局困扰,都有了准备后路想法,正中他的下怀。
从王家告辞,李延庆又去了岳飞家,他知道岳飞父亲生病,家境比较困难,他便给岳家送去五十两银子,岳飞父母怎么也不肯收,但最终推却不掉李延庆的一番心意,只得收下了。
从岳飞家里出来,已经快到中午,李延庆便来到汤王村的永济渠码头上,这里有家小酒馆,他记得这里的鱼烧得不错。
“欢迎官人前来吃饭!”酒保热情地迎了出来。
“有新鲜的鱼吗?”
“有!刚刚才送来的鲤鱼,从冰窟窿里钓的,鲜活肥美,不是我吹,小店的酱烧鲤鱼可是汤阴一绝,吃过的人都拍案叫好。”
“我知道,给我来条鱼,再配几个小菜,有热的肉包子来一盘,再来壶酒,要你们窖藏的清酒。”
“那个可贵,要五十文钱一壶。”
李延庆扔了三钱碎银子给他,“剩下的赏你!”
酒保顿时眉开眼笑,“小人回头给你喂马!”
李延庆把马拴在店门口,酒保将李延庆请进店里坐下,又送来一只火盆。
由于永济渠结冰封冻的缘故,酒馆生意十分清淡,只有两三个客人,都是本村人,现在这个时候没有外地客商。
片刻,酒保端来几盘野味冷菜和一盘刚出笼的包子,又烫了一壶酒端来,“鱼正在烧,请稍等片刻,官人先喝酒!”
李延庆吃了两个包子垫垫肚子,这才给自己斟了一杯酒,这时一阵香风从后面飘来,李延庆一回头,只见身后站了一个十分秀丽的年轻少女,身材中等,长得珠圆玉润,一双大眼睛格外动人,穿一身上好的狐皮袄,下身是一条大红色的百褶厚裙。
“你是.....汤圆儿!”
李延庆忽然认出了她,汤怀的妹妹汤圆儿,长得和从前变化很大,只是那双灵巧的大眼睛让李延庆一眼便认了出来。
汤圆儿嘟着嘴道:“怎么是你一个人回来,阿贵呢?”
“他要参加武举,你知道的。”
“我当然知道!他为什么没有信给我?”汤圆儿显得很不高兴。她听祖父说庆哥儿替阿贵送家信,他却没想到给自己写封信。
李延庆笑了起来,“当然有信给你,只是口信,你要听就坐下。”
汤圆儿顿时眉开眼笑,连忙在李延庆对面坐下,用脚把火盆勾过去,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托着腮期待地问道:“说吧!什么口信?”
李延庆笑眯眯说:“阿贵告诉我,他这次去考武举,完全就是为了你,我也不知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汤圆儿眼睛一亮,俏脸上泛起一抹嫣红,有些羞涩问道:“他真是这么说吗?”
“其实我也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就等着喝你们的喜酒!”李延庆忍不住笑了起来了。
汤圆儿实在坐不住了,羞得起身就跑,走到门口想起什么,把一个小皮囊扔给李延庆,“庆哥儿帮我把这个袋子捎给阿贵,多谢了!”
说完,汤圆儿一溜烟地跑了,步伐异常轻快,李延庆看了看皮囊,里面应该是一封信,还有一块绣帕,李延庆笑着摇摇头,将皮囊收进了马袋里。
这时,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吵嚷,“不行!都给了你们,其他客人怎么办?”
李延庆探头看了一下,只见外面人影重重,似乎来了不少人,把他的马遮住了,李延庆有点不放心,起身走出酒馆。
只见外面来了老老少少足有十几人,看样子像一个家族,还有两辆驴车,上面装满了锅碗瓢盆之类,就象逃难一般。
只见一个老者正和酒保交涉,“我又不是不给钱,你们再做就是了。”
“我们包子每天只做十几笼,村里人天天来买,客人都是固定的,你们要买几笼可以,但全部买走不行。”
李延庆笑问道:“老丈是哪里来?”
“我们是从南面的卫州过来,那边在闹匪乱,我们只好来相州投奔亲戚。”
“卫州也闹匪乱吗?”
“梁山乱匪啊!”
李延庆微微一怔,“老丈说什么?”
“这位官人还不知道吧!梁山几千人在攻打黎阳仓,死了不少人,闹得卫州人心惶惶,这个乱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酒保拗不过老人一再恳求,终于把包子全部卖给他们,一群人继续沿着永济渠北上。
李延庆回到自己桌前,心中很奇怪,梁山军居然杀到了卫州,黎阳县是有一座中转粮仓,河北两路的官粮都要运到黎阳仓,然后再转运到汴京,这次他们北征西夏的粮食也是从黎阳仓运来。
但问题是现在是冬天,黄河都结了冰,水路不通,就算攻下黎阳仓又怎么把粮食运走?几千人又能带走多少粮食?他们若需要粮食完全可以在梁山附近攻打城池,奔袭千里来攻打黎阳仓,似乎得不偿失啊!
如果说梁山军想效仿隋朝瓦岗军开仓放粮,救济民众,现在并没有灾荒,也没有几十万灾民嗷嗷待哺,卫州、相州的民众并不缺粮,这样做也不会有效果。
那梁山军又是为了什么缘故攻打卫州黎阳仓?
李延庆百思不得其解,这时,酒保把热腾腾的酱烧鱼端上来,李延庆却没有什么胃口了。
他心中有点担心起来,毕竟黎阳县距离汤阴县只有一百五十里,这个距离太近了,李延庆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危险。
他匆匆吃了饭便起身向汤王村而去,身为情报司首领,他对各种情报有着天然的敏感,李延庆奔进汤王村,远远看见了汤廉迎面走来。
他连忙上前道:“老员外,我刚刚得到一个消息,梁山军目前在卫州一带出没,出于安全考虑,这几天老员外最好避一避。”
汤廉连忙道:“我也正要去找王员外,汤家在黎阳县的客栈发来鸽信,说梁山军队在攻打黎阳仓,小官人觉得他们会打到汤阴来吗?”
“很难说,就算主力不来,很可能小股的乱匪也会来骚扰,黎阳县离我们这里太近了,还是小心一点好。”
“好吧!我听小官人的建议,我们去县城避几天,我去看看王员外要不要一起去,要不,小官人和我们一起去吧!”
李延庆笑着摇摇头,“多谢老员外,我没有什么担心,如果梁山乱匪真的杀来,我也能避开。”
“好吧!你自己当心。”
两人分了手,李延庆催马向鹿山镇方向疾奔而去,鹿山镇依旧和平常一样熙熙攘攘,十分热闹,到处可见出来吃饭购物的学生。
路过一家杂货店时,他忽然听见有人在叫自己,“延庆!”
李延庆一回头,只见族长李真从杂货店出来,他连忙翻身下马,牵马上前笑问道:“二叔怎么在这里?”
“我来买点东西,我上午听说你回来了,却找不到你。”
“我去汤王村了,给王贵送封家信,二叔有事吗?”
“我有件私事想请你帮帮忙。”
“什么事情?”
“我们边走边说。”
李真骑上毛驴,两人一起向李文庄走去,李真叹了口气道:“就是我家光宗的事情。”
“二郎吗?”
李真点点头,“明年初他就要从州学出来了,我想让他去考太学。”
李延庆没有吭声,他知道李真想请自己帮什么忙,一定是想请自己帮李二进太学,可那小子从小就不是读书的料,就算自己托关系让他进了太学,他的学业能跟得上吗?
李真又补充道:“这次是他自己想读书,本来你爹爹叫他去帮忙,但他自己想再读几年书,既然他有这个心,我这个做父亲的当然要全力支持。”
“那三郎呢?”
“耀祖目前还在州学呢!但他不想读书,一定想做生意,我准备再过两年就把他交给你父亲。”
李延庆想了想说:“我不能保证他一定能进太学,只能说尽力而为!”
李真大喜,“那就多谢了!”
不多时走到村口,李真还要去一趟潜山村,两人便在村口分手,这时,李延庆忽然想起一事,连忙大声喊道:“二叔,我刚得消息,梁山乱匪在卫州出没,要当心一点!”
李真已经走远,远远听他哈哈大笑,“早就习惯了,卫州离咱们这里还远呢!”




寒门枭士 第三百七十五章 凌晨急变
次日五更,屋外还是一片漆黑,李延庆便起身穿鞋梳洗,准备出去奔跑一圈,他从进军营后便停止了每天清晨的跑步,开始了正常生活,不过,偶然他也会早早起来,呼吸一下凌晨的新鲜空气。
“忠叔,我跑步去了!”
“带把匕首,路上现在可不安全。”忠叔追到大门口又叮嘱他一句。
“我带了!”
李延庆话音远远传来,他已消失在黑暗之中,忠叔摇了摇头,关门回屋去了。
冬季的清晨格外寒冷,但空气也格外清新,吸一口气仿佛穿透了肺腑,李延庆一口跑到北面二十里外的杨村,又调头向回跑。
他穿过鹿山镇,这时,鹿山镇上已经有店铺开门了,开始准备新一天的生意,鹿山书院还是一片漆黑,年轻的学子们都还在沉睡之中,还没人起身。
李延庆想起姚万年打算请自己给学生们上一堂课,他一时还想不到该讲些什么,现在他想到了,关于早晨起床的问题,这样赖床可考不上太学,也考不过发解试,没有恒心和毅力,怎么可能出人头地。
跑过了鹿山书院,两边店铺消失,又渐渐变成了被白雪覆盖的原野,四周再一次荒凉起来,尽管头顶上依旧是漫天星斗,但天空已经隐隐出现了一丝青明,晨曦开始一点点渗透进了浓浓的夜色中。
不多时,李延庆又回到了村口,虽然已经跑了四十里,但李延庆丝毫没有疲惫之感,他决定继续向前再跑十里,但他只跑出不到一里,忽然停止了脚步。
他发现前面出现了一条火龙,上下起伏,正沿着官道向这边飞来,当然不会有什么火龙,这是一支正拿着火把奔跑的军队。
李延庆的脑海里顿时‘嗡!’一声,他立刻反应过来,这极可能是梁山的军队,他们居然杀到相州来了。
李延庆立刻冲进路边雪地,直接向村里奔去……
眼看着拿着火把的军队越来越近,李延庆就站在百步外村道上,注视着这支从他面前列队跑过去的军队,军队大约有七千人,前面五千人都是穿着禁军盔甲,扛着长矛的正规步兵,而后面两千人却是穿着布衣、扛着木棍锄头的青壮农民。
从这一点,李延庆便已经能肯定这支军队不是厢军,也不是乡兵,就是那支攻打黎阳仓的梁山军队。
只是梁山军队来相州做什么?相州虽然是重要的产粮区,但官府库存粮食数量远远不如黎阳仓,更不是财富集中区,大名府的财富还差不多......
想到大名府,李延庆的脑海俨如一道闪电掠过,他顿时想通了,这支军队的目的地应该就是大名府,周春给自己说过,梁中书率三万大军在博州一带和梁山军主力对峙,那么此时大名府空虚,梁山军绕过相州杀入大名府,就是从背后突袭梁中书的大后方。
他们攻打黎阳仓不过是个迷惑官府的幌子,在黎阳仓虚晃一枪,直接北上杀入相州,穿过汤阴县就能直接沿着东北方向的官道杀入大名府。
李延庆当机立断,这个消息他必须要立刻通知大名府官府,他可以通过汤家的鸽信,发鸽信到大名府的汤家客栈。
李延庆迅速奔回了家中,忠叔迎了出来,“小官人有什么要紧事吗?”
“帮我把马牵出来,我有急事出门!”
李延庆一边说一边奔出自己房间,拿了石棋子布袋、短剑以及弓箭便返回院中,这时忠叔已经将马牵了出来,李延庆翻身上马,握住缰绳对忠叔道:“外面来了很多梁山乱匪,麻烦忠叔去告诉族长一声,大伙儿千万不要出门。”
忠叔吓了一跳,“我马上就去!”
他上前开了院门,李延庆催马奔了出去,但立刻又勒住了战马,在他对面十几步外来了两名骑马之人,一高一矮,其中一人指着自己的屋子道:“爹爹,就是这里!”
是个少女的声音,李延庆心中一惊,这声音.....
对面两人走近了,果然是多年未见的扈诚和他女儿扈青儿,三双眼睛对视,扈诚满脸惊讶,“庆哥儿,你怎么在这里?”
李延庆克制住了内心的紧张,淡淡一笑,“扈大叔,青儿,好久不见了!”
女大十八变,扈青儿和在苏州分手时完全变样了,李延庆依稀她今年是十四岁还是十五岁,但已经出落成大姑娘了,长了一张秀美的鹅蛋脸,细细的长眉,一双动人的杏眼,高高的鼻梁,容颜十分俏丽,但她的目光却十分犀利,身穿软甲束腰,脚穿长筒马靴,头戴一顶鹰棱盔,更显得她英姿飒爽。
扈诚拍了拍额头,歉然笑道:“我糊涂了,这里是你家,你当然应该在这里!”
“不对吧!”
扈青儿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的神情,疑惑地问道:“李大哥应该在西夏作战才对,怎么回家乡了?”
李延庆笑道:“原来青儿也知道大宋在对西夏用兵,西夏战事已经结束了,双方议和,我特地回来祭母,倒是大叔和青儿怎么来汤阴了?”
扈诚略有点尴尬,勉强笑了笑道:“我们路过汤阴县,顺便回故地看一看,毕竟我在这里住了五年,青儿也是在这里出生。”
“很抱歉,以前的老宅没有了。”
“没事!村子还在,我种的老槐树也在。”
扈诚又一指旁边的空地笑道:“这里应该是原来大门,你看,青石门槛还在呢!”
“大叔进来坐坐吧!”
扈诚犹豫了一下,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来,附耳对扈诚低声道:“卢帅有急事和将军商量!”
扈诚点点头,“我马上就去!”
扈诚对李延庆笑道:“我有急事要回去,下次吧!庆哥儿保重,有机会我们再见。”
李延庆只是说两句客气话而已,哪里希望他们父女进屋,他心急如焚,恨不得他们立刻离去。
李延庆连忙抱拳,“扈大叔保重,青儿保重!”
“青儿,我们走吧!”
扈诚调转马头向村口而去,扈青儿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李延庆,也调转马头跟随父亲而去。
李延庆倒不能急着赶路,至少等他们父女离开村子再说,李延庆便催马远远跟在后面,这时,他见扈诚父女离开了村子,他立刻调转马头向村东头的另一条小路奔去。
小路直通三里外的永济渠,他沿着永济渠北上也能抵达汤王村,但他刚奔出数十步,身后忽然传来一声娇斥,“你站住!”
李延庆停住了战马,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这小娘太精了,自己还是没有能瞒过她,他慢慢调转马头,对奔上前的扈青儿笑道:“青儿还有什么事吗?”
“李大哥急匆匆骑马出门,是想去通风报信吧?”扈青儿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李延庆叹了口气,“我只是想去汤王村通知几个好朋友赶紧逃命!”
“如果是这样,那就完全没有必要了,我们梁山军替天行道,只杀贪赃枉法的狗官,对普通百姓秋毫无犯!”
李延庆冷笑一声,“说得好听,滏山的陶俊和贾进也是你们的人吧!**烧杀,抢夺民财,残害百姓,这也叫替天行道?”
扈青儿眉毛一扬,“还有这种事情?请李大哥放心,我一定会禀明宋寨主,查清真相,如果他们真的残害百姓,我们一定会严惩不贷!”
李延庆只是试探一下扈青儿,没想到她真的承认陶俊和贾进是他们的人,他便笑了笑道:“我都不知道你们来汤阴县做什么,当然不会去通风报信,我只是去看看朋友,你不要胡思乱想!”
扈青儿微微叹息一声,“李大哥,我是为了你好,二寨主若知道你坏了他的大事,他是绝不会放过你的,你还是回去吧!不要蹚这趟浑水了。”
李延庆哼了一声,“你说的二寨主就是卢俊义吧!你不要拿他来压我,我不想管你们的事情,但你也不要管我去做什么,后会有期!”
李延庆调转马头便走,刚走两步,只觉脖子一凉,一条如蛇一样的软鞭无声无息缠住了他的脖子,他刚要用劲挣脱,扈青儿急喝道:“你千万别动,一动喉咙就断了。”
李延庆用手摸了一下软鞭,这才发现软鞭里暗藏着利刃,果然是厉害的兵器,李延庆笑了笑道:“这就是一丈青吗?”
“我只问你回不回去?”
李延庆沉默片刻,平静地说道:“我没猜错的话,你们是去偷袭大名府吧!”
扈青儿浑身一颤,暗暗咬了咬牙,“我就知道瞒不过你!”
“你们这点小伎俩当然瞒不过我,不过你用鞭刃缠住我脖子,要割断我的喉咙,这就是你对我的报恩?”
扈青儿咬了咬嘴唇道:“我......我只是为了你好,我绝不会伤害你。”
“那就对了!”
李延庆伸手慢慢解开了脖子上鞭刃,扈青儿心乱如麻,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就在她分心之时,李延庆忽然双臂用力,猛地一扯,一下子将鞭刃夺了过来,随手向远处扔去,随即双腿一夹战马,战马疾奔而走。
“我走了,青儿,我们后会有期!”
扈青儿顿时又气又急,奔去捡了鞭刃,再抬头,李延庆早已经消失不见了,气得她狠狠一鞭向旁边一棵大树抽去。
“为你好还不领情,随便你吧!”
她也调转马头向鹿山镇奔去......
=====
【求月票、推荐票!】




寒门枭士 第三百七十六章 汤阴失陷
大名府是宋朝东西南北四京中北面一个京,在宋朝的地位要超过普通的州府,所以当五十天前梁山军攻入大名府,终于引起朝廷震怒,赵佶随即下旨,从真定府调三万边疆禁军进驻大名府,由府尹梁中书全权指挥。
梁山军这几年屡败官兵,队伍迅速壮大,已经由最初的数千人增加到了五万人,一个小小的梁山已经容纳不下他们,更重要是梁山军在屡败数倍于己的官兵,尤其在大败太尉高俅后,宋江发现了朝廷军队的腐朽和不堪一击,他的野心开始剧烈膨胀,他觉得自己也能割据一方称孤道寡。
从去年开始,梁山军率先攻下了郓州和济州,用半年的时间在郓州和济州站稳了脚跟,到了今年夏天,梁山军开始挥师北上,攻克了黄河北岸的博州。
对于梁山军而言,攻打大名府绝不是为卢俊义报仇那边简单,大名府的政治地位很高,攻下大名府,具有很高的政治影响力,对梁山军摆脱‘匪’的身份意义极大。
所以梁山军在第一次攻打大名县失败后,由宋江率数万主力在博州和官兵对峙,牵制住梁中书的三万军队,而卢俊义则率五千军迂回到相州,从背后进攻兵力空虚的大名府,这是极为高明的策略,却被李延庆看破了。
扈青儿赶上了急速北上行军的队伍,扈诚发现女儿脸色不太好,便放慢马速,和扈青儿并肩而行,“怎么了?”扈诚低声问道。
“没什么,我想试试李大哥的武艺,但我还是输了。”扈青儿随口扯了一个借口。
“呵呵!他的武艺我很清楚,他的飞石堪称天下第一,在飞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射箭也是出类拔萃,如果把这两项去掉,我觉得他不是你的对手,除非你故意让给他。”
“我没有故意!”
扈青儿脸一红道:“我明明就输给他了。”
“谁敢欺负小三娘!”
身后忽然冒出一个粗鲁的声音,扈诚父女一回头,是梁山军都统制王英,王英是草莽土匪出身,年约三十岁,长得五短身材,头大如斗且膀大腰圆,长得极为健壮,他双腿较短,便得一个绰号矮脚虎,使一把七十斤重的长柄铜锤,力大无穷。
身材矮壮也就罢了,偏偏他相貌也长得很不好,满脸横肉,从左眼角到脸上有一道长长的伤疤,相貌十分凶恶。
王英虽然外形不佳,但他在梁山地位很高,他是首领宋江的嫡系,深得宋江信任,这次作为副将跟随卢俊义前来偷袭大名府。
这时,王英一双铜铃眼滴溜溜地盯着扈青儿道:“哪个鸟贼敢对三娘无礼,告诉哥哥,哥哥去撕了他!”
扈青儿脸一沉,冷冷道:“我的事情和你有什么关系?”
如果扈诚不在,王英一定会嬉皮笑脸缠着扈青儿,在扈诚在一旁,王英的脸上有点挂不住,“三娘,我是一片好心啊!”
扈诚知道这个王英为人歹毒,一向心狠手辣,他怕女儿得罪此人,连忙拉住他笑道:“三娘一向很任性,不要和她计较,我们去前面找卢帅谈谈军情!”
1...147148149150151...4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