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朝好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可扶余以北就不同了,冬天是真能冻死人啊。
“现在不是有棉花嘛,冬天穿棉袄棉鞋,猫冬不出门,过了冬就好。扶余以北那地方其实不错,地平坦,全是黑土,十分肥沃,水源也充足,种粮或者放牧都不错的。”
“房相啊,那地方冬季可是十分漫长,九月就下雪,到来年三月,还没化雪呢,一年倒有小半年是冬天了。”
房玄龄无奈,“不管怎么说,有块封地总比没有的好。当初大家买这辽东封地的时候,其实也多是为那个爵位来的,有几个真想着以后能拿到这封地啊?现在不过是调换一下位置,不也还是在辽东吗。”
马周咳嗽一声。
“房相,辽南怎么办?换不换,怎么换?”
马周问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这也是置换封地最难办的一个问题。
别人家的封地还好说,就如房玄龄说的一样,大家当初买封地时更多是为了那个实封爵位去的,真拿到封地也没多少人想过。现在要置换,大家可能不高兴,但做做工作,也还是能成的。
但辽南不同啊。
李家当初自己打下来的,又经营了六年,现在这地已经成了一个繁华富庶的宝地,有几十万人口,一年的税收都不知道多少。既为朝廷创税,也为李家提供了大笔收入。
而且,这还是个源源不断的聚宝盆,是颗摇钱树,以后只会越来越繁华。
“辽南是文远的封地,文远还是比较识大体顾大局的,到时我们亲自去与文远劝说一下。朝廷也可以再给他其它一些补偿。总之,辽南必须得置换,辽南不换,这封地置换也就弄不下去了。”房玄龄道。
以大唐如今发达的航海技术,辽东和朝鲜两道虽远,但也只是陆路远。如果以海运联通,其实一点也不远,相反还很近。
从登州直航平壤,仅需三天时间。
从登州直航辽南旅顺,只需半天。到辽河口,也仅一天多点。
虽然海运也会受限于天气、风暴、季节等影响,但总的来说,如今的大唐,对这两块新得之地,可控性远比西域强的多。
通过河西走廊到西域,路远难行,来回一趟费时极久。各种物资等运输更是不便,可海运却是方便快捷的多。
大唐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放弃辽东和朝鲜的。
汉京。
“皇帝的手信?”李超睁开眼睛,打开浏览。
看后沉默良久,然后轻笑一声,“皇帝还真是喜欢空手套白狼啊,算了,这次就让他如意吧。”
皇帝来信,跟李超谈起辽东之事,反正说了半天,就是希望李超能够主动的把辽南封地交还朝廷,朝廷呢,会在扶余北面给李超辽南封地两倍大的新封地给他,另外,李世民还打算把百济西南海上的儋罗大岛封给李超。
儋罗又名耽罗,也就是后世的济州岛。
儋罗岛现在就是一个岛国,上面有国王,有五部落。只不过还比较落后,夏天住在皮帐篷里,冬天住地坑里。耕田却不知用牛,但有铁齿耙土。
据说是有户口八千,也有弓刀等武器,不过没文字,服属于百济。前两年,也向大唐朝贡。
现在李世民很不要脸的把这个大岛给李超做封地了,至于岛上的原岛国人,当然也就成了李超的封户。
儋罗岛的位置在朝鲜半岛西南,也与日本西端接近。对于拥有很庞大海贸产业的李超来说,儋罗岛也还是很有价值的。当然,远不能跟辽南相比。
不过辽南也并不是李超完全掌握,因此换个封地,其实李超在辽南也只是损失了三分之一的税收而已。对别人来说,那是每年一大笔钱,但对李超来说,钱不是问题。
皇帝出兵辽东开始,李超就预料到了这一天的到来。一旦朝廷灭了高句丽,哪怕是只夺回了辽东,肯定也不会让李超一直占据着辽南的,特别是皇帝还把登州设为了东都之后。
扶余北两倍的封地,加一座儋罗岛,这个交易李超不亏。
但李超还是打算借这个机会,再跟李世民谈谈。
或许可以借这次机会,让皇帝给封侯领主们再开放点权力。比如,领地护卫数量上限增加一些什么的。





唐朝好地主 第1185章 崩逝
“还能战否?”
承乾右脚挑起李璟被打落的木刀。
看着李璟,承乾仿佛看到了六年前的自己。现在的李璟兄弟几个,和六年前的自己一样年少,一样的有冲劲。
“当然!”李璟胸膛起伏,满身的汗水,虽然浑身疼痛,他知道自己身上肯定有好几道淤青了,但却没有让他退缩。
“不要小看我,我们灞上李家的儿郎都有种。”李璟接过承乾扔过来的木刀,耍了一记刀花,他的眼睛里满是小老虎一般的劲头,“父王早跟我们说过,能打还要能挨。刚刚这几下,算不了什么。”
承乾哈哈一笑,他挺喜欢自己的这位妹夫、妻兄。
他的身上有股子和自己一样的劲头。
这股劲头是太师教给他们的,他是太师的学生,而李璟他们是太师的儿子。
“我不会放水的,来吧!”
承乾大笑着挥刀扑了上去,两人又一次打了起来。
演武场旁边的廊下,李超靠在椅背上,看着他们热血激昂的比斗。
青春飞扬。
“我长孙无忌这辈子只服你一人,真的。”旁边的长孙无忌慢慢啜饮着杯中的葡萄酒,加了糖的葡萄酒,真的很甜。
长孙无忌最佩服李超的并不是李超的那些智谋,也不是他赚钱的本事,他最佩服的还是李超教人的本事。太子可以说是李超一手教出来的,长孙无忌可以说,魏晋以来,还没有一个太子能比年轻的承乾更成熟理智。
甚至他在想,如果此时太子继位,也一样能够坐好那个位子。
再看看李家的这些儿子,不说十二岁的李璟几个,就是那些才五六岁的孩子,也一个个充满着聪慧。
李家的孩子身上,有股子让人敬畏的东西。
长孙家的家规也严,可自己的孩子,就少了李家孩子身上这些东西。
“李家出不了纨绔,我也不允许李家出现纨绔。”李超笑着对长孙无忌道。
“我长孙家也家规极严。”长孙无忌道。
“家规严格只是其一,关键还是训练他们独立自主的性格。”
“怎么培训?”长孙无忌扭头过来,很认真的问。
李超微微一笑。
有些事情,其实说出来并不很神奇,但就算说了,依样画葫芦也不一定能成功。李家孩子的教育,李超是绝对说了算的。
他从来没有想过宠溺孩子。
美国动物园有一只大猩猩,因为天天给小猩猩舔头,把小猩猩都舔成了秃子。宠溺其实就是一种本能。
常说富不过三代,正是如此。特别是暴富骤贵的人,对于子女过于宠溺,结果就是养出了纨绔,一代不如一代。
崔莺莺对李超的教育方法还是比较支持的,她也是崔氏名门出身,崔家千年士族,家规极严,因此崔莺莺深知这些。
“李家的孩子都会做饭,菜做的还不错,魏国公会让长孙家的孩子学做菜吗?”李超望着长孙无忌笑问。
长孙无忌摇摇头。
长孙家也是名门,当年也是北魏皇族,长孙家如今还是后戚,同时也是朝中顶级勋臣,为何要让儿子学做菜?
“我们灞上李家的孩子不但会做菜,而且十岁以上的孩子,就算把他扔到秦岭里,孤身一人,也有办法生存一周。他们知道如何生存,知道哪里找吃的,知道怎么露宿野营,知道如何打猎捕鱼,知道如何躲避毒蛇猛兽,知道如何寻找草药,知道如何急救,也懂得如何辨认方向·······”
长孙无忌再次摇头。
“我给他们铠甲、武器,但他们得自己保养。我给他们马匹,他们每周都要自己涮马。我甚至会在每年的农忙的时候,让他们去割麦收稻子。”
长孙无忌问,“这些有必要吗?”
“有必要,很有必要,如果只是让他们打小开始学文习武,这样的孩子就算书读的多,武艺好,可并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子弟。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性格,知识和才能仅是其次。”
长无孙忌不由的哈哈一笑。
“你做事总是一套一套的,可结果确实总是出人意料。我都后悔,没有早点把孩子送到你家来教了。”
李超却摇头,“自己的儿子自己教。”
“但太子却是你教出来的。”长孙无忌道。
李超不理他。
秋风凉爽。
院里飘荡着桂花的香气。
“陛下对你的识大体顾大局很满意。”长孙无忌换了个话题。
“那么陛下是答应我的那个提议了?”
“这个还需要再考虑。”
李世民的辽东换封,让不少勋臣们都有些不满。
不过如今的皇帝正是声隆鼎盛之时,大家心有些不满,也没多少人说出来。
不过李超知道,这种不满也会慢慢积存,当达到顶点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魏国公,你难道不认为,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很不现实吗?”
长孙无忌认真的道,“但涉及兵马之事,总是重中之重,必须慎重再慎重。”
李超却很不客气的道,“但朝廷将功臣们都分封边疆,那是什么地方?蛮夷之地,蕃人比汉人多,形势复杂。不论是西域还是塞外,又或辽北以及南蛮之地。”
“但大唐兵甲天下,哪个敢来进犯?”长孙无忌道。
“魏国公,你说这话,你自己能信吗?就算是大唐如今北灭突厥东平高句丽,可不也还有吐谷浑犯事?蛮夷之所有为蛮夷,就是他们往往连自己的首领都没有,他们行事是没有什么规矩可言的。一场大灾,可能他们就会来劫掠犯边。”
“大唐的封臣们,都是为大唐建功立业,立马汗马功劳的。如今封建边疆,为朝廷屏藩,可以说,封臣们为了封地付出了巨大,而朝廷现在虽强大,也不可能在边疆封臣之地遍驻兵马。封臣们的领地安全,不能仅寄希望于蕃人不来犯,也不能指望现在封地上的那一点点的护卫。”
“为了封地安全,也为了大唐的边疆安全,给封臣们增加兵额,这是必需的。”
“赵王,你说的是有道理,但给封臣增兵,这可是非常危险的。这个先例不好开,朝廷怕以后控制不住。”
李超却只是一笑。
“有什么控制不住的?封臣的兵不能离开封地,就算增加,也是数量有限。而且我的提议增加的兵额并不多。”
“可是你却要求朝廷把民兵的指挥调动之权归封臣领主。”
“但封臣领主也一样受朝廷的统辖指挥。”李超道。
长孙无忌沉默。
“魏国公,我所提的这些,并不是站在封臣的身份提的,而是站在大唐,站在朝廷的角度考虑的。封地设立的目的是什么?不要忘记我们的初衷,是屏藩大唐。如果连点武力都没有,又如何屏藩大唐?难道朝廷要让封臣们到边疆送死?为了有一天,让封臣被蕃人屠戮吗?”
“给封地增加兵额,把领地民兵的指挥权交给领主,甚至朝廷在封地上的驻军,也应当归由领主指挥。同时,我希望朝廷可以将领地的税收一半交给封臣。”
“赵王说的这些话,我回洛阳后会禀报陛下的。”
李超笑笑,“陛下现在还不回来吗?”
“年前就会回来。”
·······
“殿下,下次我一定能击败你。”
演武场上,有些鼻青脸肿的李璟很不服气的对承乾说道。
承乾脸上也肿了一块,不过他毫不在意,反而觉得酣畅淋漓。
“哈哈,我等着。”
饭后,长孙无忌与承乾一起离开赵王府。
“殿下,你们刚才的打斗也太危险了。”
“只是切磋而已。”
“你脸都肿了。”
“没事,这算不了什么。”承乾不以为意。
长孙无忌叹惜一声,“殿下,回宫之后收拾一下,明天一早我们去洛阳。”
“去洛阳做什么?”
“这次我奉陛下之命回来,就是接你去洛阳的。”
“皇后快不行了。”
承乾惊愕转头,“什么?”
“陛下从登州启程返京,可行至汴州时,皇后病发,陛下只好以巡视洛阳为名,暂时移驾洛阳,为皇后医治。但,情况很不好。”
皇后一直有气疾,而这一次却相当严重,几乎是如山崩一般来的凶猛。现在皇后全靠老参灵芝等吊着命,身体一天比一天差。
承乾紧咬着牙床,瞪大着眼睛。
“这不可能。”
四年前皇后出京时,母子告别的景象还历历在目,皇后还那么的年轻,才三十多岁。
“可能与皇后今年生下新城公主有关。”
皇后三子四女,在登州这三年半,皇后又生下两女,晋阳公主与新城公主,加上早年生的长乐公主与城阳公主,还有承乾三兄弟,皇后有三子四女。
“那请老师去洛阳,老师一定有办法的。”承乾急道。
长孙无忌摇头。
“我们找到了药王孙思藐,可皇后的病已经药石无医,无力回天啊。赵王,他并不是医。回去收拾下吧,赶去洛阳见皇后最后一面。”
“不,调头回去,我要接赵王,现在就去洛阳救母后。”承乾固执的道。




唐朝好地主 第1186章 退位禅让
洛阳城里响起悲鸣的钟声.
丧钟长鸣。
洛阳行宫,李世民握着长孙皇后的手不肯放开,伤心欲绝。
二十余年的夫妻,就这样到了尽头。
四岁的李治,两岁的晋阳公主兕子,一岁不到的新城公主站在皇后的床前。
皇后脸上带着笑容,却已经永远的离开了。
承乾跪在皇后的床前,泪流满面。
他与李超和长孙无忌千里迢迢从汉京赶来,日夜兼程,刚到洛阳,只来的及见上最后一面,皇后就逝去了。
“陛下,请节哀!”李超安慰道。
李世民只是握着皇后的手,对李超的话恍若未闻。
承乾抓住李超的手,“老师,救救母后,救救母后。”
“殿下,皇后已经走了,节哀顺便。”
“不!”
帝王也有悲哀,也会伤心。
李超看着皇后周边的李世民和承乾、李治、兕子他们,心里也很堵。长孙皇后是他极为敬佩的一个女人,不仅是母仪天下的贤后,同时也是一个贤妻良母。可如今的贤后,却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就崩逝了。
如果有特效药,李超一定会帮助皇后。
可惜皇后的病来的快,更加无治。连孙思藐都来了,一样无力回春。
李超拍了拍承乾的肩膀,“逝者已逝,让皇后早安息吧。让宫人们为皇后料理后事,殿下若是心中郁结,可以来找我聊聊。”
“逝者已逝!”承乾念叨着这四个字,苦涩无比。
长孙无忌也怀着沉痛的心情劝说皇帝。
钟声还在一记又一记的敲响着。
长孙无忌抱着新城公主,李超抱着晋阳公主,承乾牵着晋王,李世民有些精神恍忽的移动着脚步。
宫人已经开始为皇后料理后事,李世民三步一回头。
·······
汉京。
皇后的灵柩已经运回,她将葬在汉京附近的皇家山陵。
贞观十二年的冬天,是一个萧瑟的冬天。
刚结束了征辽之战,一举荡灭了高句丽,而年初的林邑也被灭了,再加上年底结束的征吐谷浑之战,大唐的贞观十二年功绩赫赫。
可就在这个时候,皇后却崩逝了。
李世民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皇后的丧事之时,他不理朝政。
“陛下。”
宫中,一群宰辅入宫面圣。
李世民披散着头发,胡子也没有修剪,穿着的龙袍也是敞开的。
“诸位爱卿,坐。”李世民声音有些嘶哑。
二十七位宰辅,还有太师李超、太子李承乾。
自从皇帝回京,就不理政事,甚至连宰相都不见,连太子都见不到皇帝的人。今天皇帝却召集了帝国的所有宰辅齐聚。
“朕要退位!”
李世民一字一句说出了四个字,却震惊了所有人。
退位?
皇帝才三十六啊!
“赵王、房相,现在草诏,朕即日退位,由太子承乾继位,朕以后是太上皇。”
众臣们面面相觑。
主动退位为太上皇?
这让人不由的想到了北周,北周宣帝是北周的第四位皇帝,即位仅一年,就主动禅位给自己的长子宇文衍,自称天元皇帝,当了太上皇。而此时这个太上皇才二十岁,新皇帝更是才六岁。
宣帝把皇位传给六岁的太子,自己整天沉湎酒色,结果当了一年太上皇就死了。七岁的周静帝也只当了八年皇帝,最终禅位于杨坚。
当然,本朝也有太上皇。
但李渊是当年玄武门之后被迫传位给李世民,憋屈的当了几年太上皇之后,还是发起了复辟,最后惨死。
而现在,大唐如日中天,皇帝也是武功赫赫,这个时候却因为皇后的崩逝就要禅位?
“陛下,不可!”
皇帝不视事的这段时间,朝中基本上是以房玄龄为主在理事,现在皇帝要退位,房玄龄第一个站起来反对。
长孙无忌、马周等一个又一个宰辅也纷纷劝谏。
如日中天的大唐,武功赫赫的皇帝,在这国力蒸蒸日上的时候,要退位?
三十六岁啊,这个年纪,许多太子都还没当上皇帝呢。
李世民以宫变夺位,但也仅做了十二年皇帝而已。这十二年里,大唐扫灭了突厥、林邑、吐谷浑,大唐一年的财政收入达到八千多万贯。
大唐拥有八十万兵马。
大唐强盛无匹。
只做了十二年皇帝的李世民,却已经达到了秦皇汉武的功绩高度,将大唐带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贞观盛世已经来临。
皇帝的这个年纪,还能再当二三十年政。
三十年,三十年后的大唐会是什么样子?
必然是一个大大的盛世。
可皇帝居然要退位!
不,没有一个宰相肯同意。
李超也很意外。
“陛下,臣等知道陛下与皇后伉俪情深,然逝者已逝。陛下,你还有大唐,还有这万里江山与亿兆子民,天下需要陛下。”李超劝说。
李世民却只是道,“太子今年十八了,也是一个父亲。太子学习政务十二年,也几次监国,表现极佳。朕把大唐交给太子,朕很放心。而且太子也还有你们,朕相信你们会辅佐好太子。”
“陛下如果需要时间调整,臣等也会给陛下时间,但请不要直接摞挑子。这段时间,可以由太子暂时监国,直到陛下休养好了,重新视事临朝。”李超说道。
房玄龄等也支持李超的这个提议。
皇帝累了,可以休息,由太子暂时监国,但退位,这是万万不可的。皇帝退位,天下都将震动。
太子监国,大家还能接受。
“太子监国与朕退位有何区别?”李世民摇头,他的眼睛通红。
“陛下,你有多久没有好好睡过觉了?”李超问。
李世民叹息,“朕如何睡的着,只要朕一闲上眼,就满脑子都是观音婢。”
“陛下,不如让御医为陛下开安神的药物,陛下先把一切都放下,好好睡上一觉如何?”
李超踏出皇宫,对着深冬的太阳深深的吸了口气。
在一众宰辅的劝说之下,皇帝总算同意了由太子监国,而不再要立即退位禅让。
一众宰辅出宫,都长吁短叹。
谁也料不到,皇后的崩逝对于皇帝居然打击如此之大,竟然让皇帝意志消沉到不能理事,甚至要禅让退位这么严重。
“今天多亏文远劝谏,要不然事情就麻烦了。”房玄龄站在台阶上对着李超道。
“希望陛下过些天能振作起来吧。”
“文远为何要拒绝陛下的任命?”房玄龄问。
在殿中,李世民要让李超拜相。
可是李超拒绝了。
皇帝已经回京,虽然太子继续临国,但汉京留守朝廷已经算是正式完成使命。因此汉京留守和辅政大臣这两个头衔也成了过去式。
李超拒绝拜相,也就再次成了只拥有一个太师衔的闲人。
“这个时候,需要文远你。”房玄龄有些忧心忡忡的道。“太子殿下最信任的是你,陛下也信任你。”
“在京城呆了七年,我很想出去转转,回长安灞上老家看看,也去我的各处封地看看。再过几年,我的孩子也要前往封地就藩了。”
“房相,离京之前,封地增兵和减税提案,还靠房相多帮忙。”
两人并肩走着。
“文远对于吐谷浑怎么看,朝廷应当如何处置为好?”
去年太子发兵征讨吐谷浑,半年时间,朝廷在吐谷浑一路势如破竹,七万唐军,加上苏毗和西域牛进达的两军协助,打的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节节败退,一路逃到了吐蕃。
1...488489490491492...6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