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五万秀才,李超听来觉得不多,毕竟大唐一千余县呢,想想明末之时,全国有五六十万秀才。但此事在汉京却轰动一时,今年是科举改制的第一年,从过去的一年一科改为三年一科,也从直接推选贡生入京考试,改成了县试道试会试三级考试。
如今的进士已经不比过去,如今只有进士一科为正途。其它的算科法科医科等等几十个科还有,但那属于专科,录取的是专业的技术人才,与进士科完全不同。专科一年一考,考取后多数为吏,跟进士科鲤鱼跃龙门天差地别。
但要考进士也难的多了,经义策问都要考,甚至还要考诗赋,并且增加了些历史地理格物等。连经义都是考十三经,而不是每个考生可只通一两经考相应的经典。
难道大大增加。
尤其是得过县道会三级,最终还要上金殿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决出名次。仅仅是三年一科,就足以让这科举完全不同了。
第一次县试,全国平均每县录取不到四十人。
在一些中原地方,一个县参加考试的考生上千,县试也要经过三次考试,每次都要淘汰一批人,最终也只录取那么几十人。这还是因为这是第一次新科举,朝廷有意增加了录取人数,下一科,录取率还会更低,一县平均会录取不到二十。
五万个秀才,拥有了明年参加道试资格考试的资格。秀才并不能直接考道试,他们还得先参加一次资格考试,道科试。
这也是新科举的一个重要举措,从县试到道试到会试,都有这样一个资格考试。下一届的读书人要参加县试考秀才,就得先参加县科试,这是资格考试。这个资格考试的目的,就是限制参考的人数。
每县都有一个定额,按成绩录取额内的人数,这些人才能参加县试。
同理,秀才也不能直接参加道试,他们要先参加道科试,一个道如果规定只允许一千秀才参考,那么如果全道几千秀才,就得先淘汰掉大多数人。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就是最残酷的科举考试拉开大幕。
以后每年录取的秀才、举人都会比较固定。
今年录取的五万秀才,多数集中在中原地区,岭南几道,一千个秀才都没到。
“还有什么新闻吗?”
“听说湖南道的梅山蛮要造反,许多官员上书请求征讨梅州蛮。”王舍人想起一事。
李超摇头。
湖南道是从江西道划出去的,这道在江西的西面,山南东的南面,处于长江之南,五岭之北。这算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盆地,若没有长江分割,其实与山南东算是一个整体。
但湖南与山东两道的发展却相差巨大,山南东算是中原较发达的地方了,尤其是如今朝廷移京邓州,荆襄邓这个天下中心,越发繁华。
但在长江洞庭湖南,那却是一片蛮地。
大量的蛮族生活在那里,尤其是在山区,几乎都是蛮人的地盘。这些蛮子中,以梅州蛮的势力最大,其实梅州蛮和岭南的俚人,黔中的獠人,蜀中的夷人等,都差不多。许多都是过去的越人、巴人、蜀人、楚人等南迁的部族,也有些是当地的土著。
这些人远不如中原汉人的文明先进开放,他们退缩在大山里,相对较落后。在千百年来,汉人不断南下拓展的同时,也与汉人有接触交流,他们一般也归附于中原王朝,但又在山里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
李超当初在襄阳时,就征讨过山南东的土蛮,那也是蛮的一支。而湖南这边,也有许多支蛮人,其中最强的还是梅州蛮。从洞庭湖南,一直到五岭大山北,在湖南黔中江西的边界大山里,都是蛮部。
“蛮子造反?怕是其中大有故事吧?”李超轻笑几声。
王舍人见李超点破也只笑笑。
承乾疑惑的问李超,“老师,这里面有什么内幕吗?”
内幕是有的,其内幕就是蛮子虽然也经常做乱,但其实多数情况下还是因一些冲突而起。而这次的所谓南蛮之乱,根本就是如今中原工商兴起,对工人的巨大需求,刺激了奴隶市场。
虽然如今海上奴隶贸易不断扩大,但从海上贩来的奴隶依然一时难以满足需求,二来,从海上来的奴隶价格还是比较高的。在这一局势下,就有许多人把目光瞄向了湖南、黔中、巴蜀等地,他们看上了这里的蛮獠。
买奴隶哪有直接捕奴来的快,来的赚钱呢。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捕奴队兴起,进入深山里攻夺拔寨,俘虏蛮獠为奴。
其实李超当初也计划过向西南捕奴,但当时他制订的计划是先礼后兵,对于肯归附朝廷,愿意编户齐民的是要善待,不会攻击的。他们的目标,主要是那些有恶名,经常拦截商路,收过路费,甚至不时下山打劫的那些恶蛮。
既捕奴,同时也算是传播朝廷的威名。
可现在这些人,眼里只有奴隶只有钱,他们可不管那些善恶。他们只知道组织捕奴队伍进山,见村就攻,见人就掳。
湖南这边捕奴者最多,闹的也最大。
蛮子们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当他们被捕奴者攻村破寨的时候,他们也很快开始串联起来,最终在梅州蛮几个首领的带领下,干脆反了。
整个湖南道山里的蛮子都杀下了山,他们展开报复,对山下的汉人村寨烧杀抢掳,攻打州县。
一时间,湖南境内是烽烟不断,无数村寨被毁,甚至接连丢失州县。
这事情,直接震惊了皇帝。
这就是贪婪。
不加以控制,事情便会失控。
如果是李超主导,就肯定不会让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胡天胡地的乱来,必然会有这样的结局。
湖南的蛮人远不如岭南的俚獠和汉豪们结合后的势力强大,可李超在岭南治的那些人服服贴贴,湖南那边却搞的天翻地覆。
最终倒霉的是谁?是那些湖南的汉人百姓们,受了无辜之灾,受损的是朝廷,经这一闹,湖南道州县损失严重。
“这事怎么收场?”
李超对承乾摇了摇头,还能怎么收场,肯定是打啊。虽然搞事的是那些捕奴队,但这些捕奴队其实都是那些勋戚贵族世家们的,朝廷在这件事情上,不可能去惩处他们。
朝廷肯定是要先对付蛮人的,不管起因如何,反正现在蛮人已经反了,他们烧杀劫掠,必须得控制。
甚至说不定那些贵族世家们还要在背后推一把,叫嚣着要把蛮人全都摧毁,把他们全都抓为奴隶呢。
果不其然。
几天后,李超在最新一期的报纸上,看到了关于梅州蛮叛乱的最新消息。
朝廷任命了罗士信为湖南道行军总管,单雄信为副总管。二人征调山南江西之兵,前往湖南平乱。
看到罗士信和单雄信的名字,李超就知道,这次的事情不会善了了。罗士信可是一尊杀神啊,老程是个魔王,罗士信却是真正的杀神。
他一出马,湖南道的蛮人肯定要被杀的血流成河。说不定,这下朝廷就要借此次蛮人叛乱之机,强势的夺取湖南道的实际控制权,以后蛮人也别想再有羁糜之权。
谁又管蛮人死活呢。
甚至此时,谁又还管这场叛乱究竟因何而起呢?
岭南刚平,现在朝廷又磨刀霍霍向湖南,下一步是哪?
黔中还是云南?
“老师似乎不太高兴?”承乾见李超拿着报纸一直眉头紧皱着,忍不住问道。
李超摇头,湖南的事情很残酷,但这也是必然。汉文明也一直在不断的向周边拓展,疆域的拓展,其实也就是一部征服史。
征服,必然会有流血。
曾经只在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如今已经不知道向周边拓展了多少疆域。
放下报纸,李超对承乾道,“雨季已经结束了,我也要正式去拿回我的封国了。”
赵国,这是一块现在隶属于真腊的疆土,但将在他李超的手里,纳入汉家疆内!
唐朝好地主 第1137章 七百里江山
雨季刚结束,转为旱季。
十月金秋,此时也是一年中最舒适的旱季中凉季的开始。水稻田里,晚稻也开始转黄,沉甸甸的稻穗布满江两岸。
红河上水面宽阔,雨季才结束,红河水流还很大。李超已经把这条河改名为红河,红红的河水,取名红河很形像,让人一下子想到了中原的黄河。
李超带着五千人马沿红江而上。
宽阔的水面上,舰队扬帆前进。
李超原本要让承乾留在交州,不过承乾坚持要跟着一起去封地。最后,李超想想也就带上了他,这次行动,不出预料的话,并不会有什么危险。
舰队出交州后,向西北而行,进入了峰州。在峰州新昌城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在城外驶入了红河的支流黑水河。
红河在新昌有两大支流汇合,一条就是红河一条则是黑水河。李超的封地,就是在黑水河。
为方便,李超把黑水河也改了名字,叫黑河。
黑河的水呈黑色。
离了新昌,船队向南行了百里左右,河道转向西北,黑河与红河隔着约百里距离并流。这段南向百里的河道,也正是交州与峰州还有赵国的边界。
“从此去西北,黑河两岸两百里宽,七百里长的这片地方,就是赵国封地了。”
赵国封地还是很大的,当初李世民就着地图随手一圈,就把这片地方划给了李超。这块封地的主要划界,就是黑河流域,处于红河与马江之间。北面是红河与黑河之间的山脉分水岭为界,南面则以黑河与马江中间的山脉分水岭为界,东南是以黑河汇入红河的那段南北走向的河段为界,东面就是交州。
封地的西北端,则是黑河的一支比较大的南北向支流为界。这也是原来真腊的边界,再往北,就是云南那边的部落小国了。
李世民随手一圈,就划下这么一块地方给李超。李超事后派人仔细的去堪探丈量了下,得到了南北二百里宽,东西七百里长,整个领地呈西北向东南的这么一个斜状样子。
黑河的水量占了红河的近一半,李超的领地也就是这个两山之中夹着的黑水河流域了。不过地方虽大,但黑河两岸却跟红河两岸无法比的。
红河两岸是河滩平原,而黑河呢,两岸一般高出河面一百余丈,甚至有的地方高达两百多丈,河谷狭窄幽深,水呈现黑色。
而且这条上千里长的大河,落差大的瀑布就有数十个。
这使得黑河上通航就出现了问题,只能分段通航。
这是李超当初没有料到的,后世黑水河能通大轮船,是因为后世有建水电站,也有船闸可通船,可现在却没有。
领地内的森林资源最为丰富,适合耕种的只有些不大的河谷地。
若用传统眼光来看,李超简直是上了大当,这么一块远在天之南,还是广南内陆的领地,就是穷山恶岭啊。
舰队在黑河航行了不到二百里,就无法前进了。
前面是一个落差极大的瀑布。
大家只能在这里下船上岸,承乾看着那高高的瀑布似银河落下,不断的摇头。
“老师,这封地也太差了。”他还以为这里跟交州那边一样,是平阔的平原呢。谁知道是这样的穷山恶水。
队伍在河边扎营。
这块宽二百余里,长七百余里的地盘上,其实并没有多少居民,这么广阔的地方,只有不多的几个镇子,然后就是深山里的居民村寨了。
真腊在这里驻扎的军队都不到五百人。
李超他们到达的第二天,附近的那个镇上的守军就主动来降了。镇子里的百姓,更是纷纷前来迎接王师。
这态度,让承乾都震惊的说不出话来。还以为这会是场艰难的深山围剿战。
李超倒是一点也没有奇怪,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对于真腊来说,这里是遥远北方边界,而且因为都是深山,道路难行,这里也没有什么实际统治,主要就是这里的部落对真腊臣服,每年交点土产什么的贡物就行了。
相反,这几年大唐加强对交州的经营,尤其是李超他们来交州发展糖业,这里的人倒也跟着沾了些光。借着黑河之利,许多交州商人沿河过来交易,给了他们许多方便。
在这种基础下,这里的人对于唐人还是很友好的,印象不错。
而李超年前得了封地,到现在才来,可是此前已经派了许多人过来了。
打着交易之名,跟这里的人拉拢了不少关系,统战工作做的不错。因此当李超一来,这些人纷纷一副喜迎王师的景象。
连驻在这里的五百真腊士兵都直接降了李超,其实这五百兵也是这里的土著。
在这些人眼里,也没有什么国家的概念,他们只是觉得跟真腊比起来,唐人更不错。
李超热情的接待了前来迎接的小镇土人,招待他们饮酒。
好酒好菜好茶招待,每人还赏赐了一些礼物。
李超席上提出登记入籍,让他们都成为大唐子民,那些喝的微醉的土人代表也都拍着胸膛同意了。
做为回应,李超表示,他们入籍之后,原来的土地、财产、奴隶、牲畜依然归他们所有,神圣不可侵犯。土地前三年免税,后五半税,以后按朝廷的两税法征税,并解释了两税法和税率,这些人倒也觉得不算高,也就答应了。
以前他们向真腊王纳贡,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摊下来,比这两税高的多。
一番谈判之后,于是这个小镇就正式成为了大唐赵国治下的第一镇了。
李超特赐名忠诚镇。
这只是一个不到千人居住的小镇,加上周边的村寨居民,也不过五千人左右。
但已经算的上是李超领地内最大的一个镇了。
旗开得胜。
承乾还处于一种恍惚的状态,这就好了?
没有战争,没有征服与抵抗?
“殿下,他们为何要抵抗呢?我们到来,又没夺他们钱财,没杀他们子女,这里一切照旧,甚至以后还不用再给真腊王纳贡。我们的到来,还让这里百姓生活更便利,更好过,他们为何要反对我们?”李超笑问。
承乾答不上来。
总觉得哪里不对,可又说不上来。
而事实,这里的百姓确实是喜迎王师,你看人家都围着火堆开始载歌载舞了。
第二天,李超的队伍便到了忠诚镇。
说是镇子,感觉更像是个村子。
到处是吊脚楼,尤其这个镇子其实就是建立在山坡上的,这是个山镇。只有一条街道,这里做生意的还多是些汉商,然后在四周散落着很多吊脚楼。
从地图上看,这里只是在领地的南端。
李超打算把自己自己的王城,建立在领地的偏中心一点,也利于管理。
“黑河不利于交通,不过我们找到了另一条路线,这有条黑河的支流,当地人叫做山萝河,这条河水流平静,而且周边河岸平坦,有不少适合耕种的土地。并且这条河流很长,与是西北-东南流向,可通航,没有那种落差瀑布。”
这领地内的土人,也多集中在这条河两岸。
山萝河可以通航,旁边也还有一条简易的道路可通行。
“很好,那我们就沿山萝河航行,今后也在山萝河两岸设立移民屯堡和商镇。”
李超前期派来的人,办事效率不错。
舰队沿山萝河不断上行,沿岸的土人,纷纷迎接。
第到一处,李超他们都受到了热闹的欢迎。李超每到一处,也是大方的赏赐礼物,送钱粮,然后与他们约法三章,再将他们登记入籍。
从黑河入红河河口,一路航行了八百里,到达了西北边境,李超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山萝河也只在领地南部可通行,在中部又进入黑河,最后又换陆路,再换乘舟船,在墨河与几条支流中来往换乘。
一路上到达北方边界,可谓也是十分辛苦。
十一月,李超开始往回走,回来的时候就快多了。
主要是走黑水河,遇瀑布段就上岸走陆路,走过这段,就又在下个河段换乘船。
李超的五千兵马,已经在来的一路上分别驻派于七百里境内,每五百人一个营,李超设立了十个营。
王城则设立在领地中心的一处盆地上,城池已经规划,并在建筑之中,城堡设计的不大,取名为广宁城。
走完这一趟,李超对自己的领地也算是有了一个很清楚的认知。
这地方确实落后,七百里封地,加起来的人口才五万余。
还不如中原一个县的人口多,而且这五万人是分散在七百里的山里,许多部落还非常原始落后,虽然他们对李超这个赵王已经接受了,但要发展起来,真的得从头开始。
李超已经列了一个计划表。
在领地中心修赵国王城广宁堡,还要打造十个商镇,同时在商镇边上要建十座军堡,做为那十营府兵的驻地。
在黑河边,要修码头,并在各个不能通航的河道,修路连通,以便水陆换行。山萝等一些通航支流,也一样得修驿站等。
给府兵们分田授地,以及建立伐木厂、采药厂,建立农场等等。
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
不过起码从现在开始,这里已经成为了大唐的一块新疆域,他李超的封国也算是正式到手。
“老师,真腊国不会发兵前来吗?”
“我倒不惧真腊,现在真腊自己也在打仗,跟扶南斗的不可开交呢。而且,这群山连绵的,想打过来可不容易。有五千府兵,足够应付他们了。我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把这五千府兵的家眷移来。不早点把他们的家眷移来,只怕这些人军心不稳。这穷乡僻壤的,确实考验人。”
唐朝好地主 第1038章 领地骑士
回程的时候经过广宁。
李超一行自然要在这里停留几天,经过半个月的时间,赵国王城广宁堡现在也算勉强有了些样子。就是建筑风格非常的粗犷,一根根巨大原木立在地上,围起的堡墙。城堡里的房屋,也都是原木架起的。
吊脚楼式建筑,粗犷,非常粗犷。
起码也是篮球粗的原木,就这么去皮后一根根的架起的房屋。李超看了都觉得似乎有些浪费,尤其是他还从那些做堡墙,当吊桥,做房屋的原木中,看到不少很值钱的树木时,都觉得有点牙疼。
这种全木式的城堡,怎么看怎么有点不太安全,万一被火攻什么的,有隐患啊。但一时间,也没这么多人夯土筑城,或者直接运水泥砖瓦来筑城。
不过李超还是决定了,回头就让李记营造和李记航运调工匠和运材料过来,在这里烧砖烧瓦,运水泥石灰来修筑一座汉式的砖瓦城堡,一定得有汉家特色。
砖瓦城,也坚固嘛。
赵国领的资源主要还是木材,另外也有不少矿藏。李超认为这里丰富的木材资源还是值得开发的,只要前期投入一些,也不会亏本,这个产业做起来,还是很有赚头的。
当然,这里发展农业潜力不大。但比五千越国领的府兵们分田授地,还是绰绰有余。这么大的领地,七百里啊,才五万余口土著,因此李超设立十个军府,随便划地开垦都够了,这里适合耕种的地虽然比较少,但给府兵们开垦的地却绰绰有余。
就是把他们的家眷都移过来,一家垦个几百亩,都有多。
这里比较麻烦的还是交通不太好。
不过河流众多,倒是能发展下航运,多建点船厂,多造些船,不管货动还是客运,都还是很有潜力的。虽然黑水河千里河段,有十几处落差大的瀑布,可哪怕是分段航运,也一样大有可为。
大不了,就是分段航运嘛,一段一二百里,已经很不错了。到了那些不通航的地方,开辟码头,修一段陆路,建立驿站、货运站就好。
“我觉得我们要建设好越国领,第一就得修路通航,第二就是得招商引资,第三就是办学校。”广宁城里,李家已经有不少管事在这边负责。
今天李超找他们来开会,也就是交待下这里的发展方向。
李家有钱,不怕投钱。因此修路通航,造船建驿站等,李超都可以大笔投钱进来。至于回报,控矿、伐木,这都是收益。
“教育很重要,我们得在每个镇上设立学校,有条件的话,还得派人在各个土人的村寨里设立学校,派出老师,教授土人孩子汉话汉语,甚至给那些土人教授汉话。”
土人数量少也有些好处,就是以后对这块领地的控制权比较容易掌握。李超需要的就是不断往这边移民。
他给府兵们的好处,就是中原的府兵一人能分一百亩地,还不一定足。但在这里,李超直接给每人五百亩地,这地够他们建立一个农场。
他是按照欧洲分封骑士的标准来对待自己的领地府兵们的。
五百亩的庄园,若是他们自己再出钱买地,一家人只要有足够的劳力,或者有钱买点奴隶的话,能拥有上千亩地。这些地种粮种棉花种甘蔗,产出也是不少的。
他们为些付出的责任是自备武器,定期训练,然后轮值当守,遇战事,听从征召作战。甚至他们自己庄园里的兄弟子侄、奴隶等,也能成为民兵,接受他们的训练带领。
七百里地上,有五千个士兵,其实数量算是有些多。
但李超也不全把他们当成是士兵,而当成赵国领的中产阶层,有自己的庄园土地,甚至是有奴隶等。这些人就是赵国领将来最稳固的阶层,他们会为保护自己的土地财产而奋斗。
至于以后再移民过来的普通百姓,他们可以凭自己努力开垦土地,也可以在矿厂工坊做事,甚至以后李家也会在这里建立庄园工坊,会有许多奴隶等。将来也会有奴隶赎得自由在这里成为自由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