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朝好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李点头,然后突然意识到不好的事情。
“马上带我去书房。”
等李赶到的时候,都督府的书房从里面闩住,叫了几声也没反应。李一脚把门踹开,可还是已经晚了一步。
武士彠用三尺白绫自缢于书房梁上,桌上留下一封遗书。
把人抱下来,但气息全无,终究是来迟一步。
“你怎么这么傻,何至于如此?”
遗书有四份,分别写给李、李渊、李世民和妻儿。
四份遗书都没封,李全看了一遍。看完之后,他理解了武士彠为何会走到这一步。他对李渊一直怀有知遇之恩的感激,对李对李世民也有感激,对妻儿充满爱。
可当局势一步步到了他不得不选择的时候,他无论怎么选,结果都是矛盾和痛苦的。他本来是选择了跟随太上皇李渊,但妻儿却又去了东宫,当李跟他说了那番话之后,他最终选择了打开扬州城投降。
但不是为了自己,只是为了妻儿。
当扬州城打开后,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脸再活在这个世上了。他选择了悬梁自尽,一个让人感叹唏嘘的结局。
这样的行为李觉得愚蠢,可又敬佩,因为他的心里,始终有自己的坚持。
“给应国公找一个最好的金丝楠木棺材,将他好好收敛,我要把他带回汉京,交给他的家人安葬。”
为武士彠这位亲家翁伤神了一会,李打起精神。
来到扬州都督府的大堂,将扬州城中的文官武将,还有本地大户巨贾一起召来。
扬州在唐初本来不算太大,后来贸易兴起,扬州成为东南第一大镇。既是六大港之一,同时这里也是南北交汇中心,因此在原来的扬州城外,又兴建起一城。原来的扬州城就成了衙城,各衙所在。
后来兴起的罗城,则是市场、作坊以及新建的居民区等。
此时扬州,东南第一大城,仅是城区常住和流动人口加起来就过三十万,还不算周边辖下县乡人口。
李兵不血刃的拿下扬州,可以说,既解决了前进阻碍,又得到了一个充足的粮草军械补给基地。
还把太上皇复辟一党试图在东南建立的据点给攻破了。
也许是李他们进城太顺利,城里的人还体会不到勤王军的厉害,李的命令下去许久,也只来了一部份人,其它人拖拖拉拉,尤其是那些地方上的大族巨商们。
“把牢里关着的那些乱党,拉出去砍了,传示众!”李很不客气的打算借那些倒霉家伙的人头一用,杀几只鸡来儆猴。
果然,李这一招一出。
很快,都督府里就已经站满了人。
被请的,全都来了,没有一个敢再找理由推脱的。
李咳嗽一声,原本人声嘈杂的大厅,鸦雀无声。
“诸位,附逆乱党已被诛除,扬州城重又光复,这是件大快人心之喜事。不过某还要进京勤王,不能久留在此,扬州东南第一重镇,必须得有人把守。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下新的检校扬州都督崔琰。”
“崔琰,你来跟大家讲几句。”
程处默去了南诏当镇南都护,扬州这个重地,李还是选了自己的学生兼大舅子崔琰来担任。
崔琰五姓七宗的清河崔出身,虽然是婢生子,但这些年跟着李,也是实打实的自己赚下实封开国侯爵,身上又有从三的将军武阶。
李让他来做扬州都督,无人反对。
一番介绍后,李就结束了这场见面会。
“我选你留在扬州,你有没有自信管好扬州?”李问崔琰。
崔琰其实更愿意跟李进京勤王。
“两淮有卢国公,现在附逆叛军也诛除了,没必要特意让我留守吧?”
“扬州东南第一重镇,地理位置重要,紧邻长江,隔江与金陵相望,又扼守运河,沟通江淮。兼之这里是大唐第六大商港,东南工商重地。这里乱不得,必须得有一个可靠的人坐镇,你明白吗?”
“我的任务就是让扬州不乱,对吧?”
“别以为这很简单,扬州不但不能乱,还不能人心惶惶,让工商萧条。这段时间,扬州已经大受影响了。我需要你让这里恢复到战前的状态,别看现在扬州已经收复。但肯定还有不少人是反对新法的,对这些还没跳出来的人,我们得小心警惕,防止他们暗中捣乱。我要你盯紧他们,但只要他们没有直接跳出来,那你就也得低调看着他们。”
“我们好不容易才让大唐展工商贸易,绝不容许这些新政被这些人给损害。”
李放低了一点声音,在崔琰耳边道,“扬州城里的这些兵,你挑选五千青壮留下来,然后亲手训练,你要记住,现在局势还没太平,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得手里有兵,有一支可靠的兵,明白吗?”
崔琰很明白老师说的手里有兵是什么意思,就如这次,老师手里有五千6战队,才是能够这么一路顺利的保证。
“明白,谁敢乱来,我把他们的脑袋砍下来,挂在扬州城头上。”
“注意方法方式,该硬的时候就硬,但有时该软也要软,得讲究策略,不能一味强冲猛打。扬州的这些新兴的工坊主和商人们会是你的盟友,那些地主豪强,你得多盯着点。”
“是。”
“另忘记练兵,若有有需要,我会派人过来召你。”
“老师有召,我会立即率兵前往。”
李满意的点头,这就好。





唐朝好地主 第1018章 李世民
贞观三年九月,深秋。
西域,高昌城。
夜已深沉。
高昌宫城可汗堡的高阁上,居高远眺,庞大的高昌城如一只残废的巨兽,在夜色下苟延残喘,残破废墟里,到处是点点的灯火。
夜风寒冷,霜风似刀。
李世民站在高阁上俯瞰,风霜如风般削过他的面庞,撩起他身后的披风猎猎作响。
亲征西域,高昌一场大战,歼高昌军一万余、西突厥兵三万余,这一战打出了大唐的威风。
隋朝时,迫使东-西突厥分裂,消灭吐谷浑,在西域建立了鄯善、且末、伊吾三郡,实现了对西域的初步整合。但好景不长,隋末中原大乱,使得西域风好转的形势再度恶化,东突厥与吐谷浑的复兴,让西域三郡陷落。
连高昌也敢对大唐不敬。
他亲征西域,一战灭高昌,大破西突厥,进而迅的挥兵横扫天山之南。
墩煌关外,天山之南。
李世民灭高昌,平伊吾,如今以高昌为中心设立了西域四州,分别为沙州、尹州、西州和庭州。
这已经比当年杨广的西域三郡还要扩大,可以说,这一次亲征,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胜利。
“只差一步。”
李世民手抚着栏杆,声音里压抑着怒火。
“只差一步,再给我点时间,不需太久,只要半年。朕就能挥师越过天山,将咥力生擒,一举收复整个西域。”
“陛下短短时间,灭高昌,平伊吾,还大败西突厥,已经是天大的胜利。此功,唯古之韩、白、霍、卫可比,比肩汉武。”房玄龄站在旁边道。
“朕连个后院都能起火,有何脸可与汉武相提。”
“太上皇复辟不过是场闹剧,不待陛下返京,事情就当已平定了。”长孙无忌道,他也没有料到太上皇会复辟,更料不到居然还闹的有声有势的,但他还是坚信,那不过是场闹剧。不管他闹的多厉害,也不可能成功的。
“玄龄,无忌,西征就到此结束了,汉京生了这样的事情,朕不可能再留下。虽然,只差一步。朕决定留牛进达为安西都护,让他统领安西四州,朕会让薛延陀夷男以及吐谷浑慕容伏允留下协助,另外朕已经册封莫贺咄为楼兰郡王,赐名李孝国。”
让这三位强大的藩王协助牛进达继续追剿咥力可汗。
“契丹、室韦、奚、霫、白狼、白兰、苏毗、东女等部兵马,随朕一起返回中原。”
长孙无忌道,“陛下,刚接到的消息,太上皇已经控制了汉京,但太子与中枢各衙重臣退守东宫。不过······”
“不过什么?”李世民眉头紧皱起来,这里距离汉京太远,信息传递,在路上耽误的时间太长。汉京生乱的消息传过来时,已经距离变乱有半个多月。
消息严重滞后。
他们收到消息是汉京太上皇复辟做乱,但现在已经过去半个多月时间,那边说不定早有了更多的变化,可他们却不知道。
“皇后和其它皇子公主们没能及时退入东宫,已经落入太上皇之手。”长孙无忌无奈道。
李世民转过身来,目光冷冽如刀。
他的眼睛明亮,里面似有一团火在燃烧。“太上皇会怎么做?”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不知道如何回答,谁也不知道太上皇会怎么做,可他既然都敢冒险复辟,那他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都不敢保证。
“我想太上皇也不会伤害皇后她们的,太上皇极可能会以她们为人质,用来要挟太子和陛下。”
李世民冷冷的笑了一声。
“太上皇一把年纪了,难道以为抓几个妇人孩子,就能迫朕让位吗?他难道要告诉朕,乖乖让出皇位,然后他就会把她们放了?”
“陛下不用担心,太上皇复辟,不可能成功的。”
李世民摇头叹息。
“当年玄武门之后,侯君集向朕进言,说杀掉太上皇和废太子他们,永除后患。李坚决反对,说不能杀。朕当初听了李的,没有杀。”
房玄龄道,“陛下,李文远劝陛下不杀是对的。不杀,玄武门之后,我们才能这么迅的掌握朝局,顺利接过政权。”
“可是还是留了后患。”
“这只是一个意外。”
李世民点了点头,这确实只是一个意外。早两年,他对太上皇盯的很紧,走到哪带到哪,平常都不让他出宫,也接触不到外人。到这两年,他觉得太上皇也意志消沉,整日只顾沉迷酒色之中,兼之贞观朝日新月异,国力强盛,他自信心大增,也不再那样严密的看着太上皇。
百密一疏,结果还就出了事。
“太上皇毕竟是开国皇帝,朕本以为他已经看过了放下了,不料龙就是龙,永远不能小瞧轻视。”
“陛下,为了不让这闹剧闹大,把事情弄的难看,对贞观新政造成太大的破坏,臣请求陛下立即下诏,令各地兵马勤王。”房玄龄说道。
“朕亲自挥师入京平乱,这是我们父子之间的恩怨。”李世民咬牙切齿道。
“陛下,闹的越久,后面的摊子越难收拾,损失就越大。而且,这个时候不但要立即平定汉京之乱,也得严防地方有不轨之人响应叛乱,危及地方。”
“请陛下早做决断,立即下旨,任命大将控制地方,然后举兵入京勤王。”
“地方上现在有秦琼李绩尉迟恭等人,朕这就下旨给他们统兵平乱之权。”李世民道。
长孙无忌出声,“陛下,李也在地方,当此之时,陛下可用李指挥勤王平乱之事。”
李。
李世民有些犹豫,李本事是大,可越有本事的人,有时也越要小心。尤其如今的李,已经不是几年前的李了,如今的李不仅有才有本事,他还有了威望,有了强大的财力,甚至有了强大的人脉。
正因此,李世民现在虽不会猜忌李,可却也不会轻易的把大权授予李。这不是对李的不信任,而只是一个优秀的君王本应当做的事情。
不要拿权力去考验臣子的忠心,那是最愚蠢的作法。
“陛下,只要两个月时间,两个月后,陛下就将返回汉京了,那个时候自然一切归位如常,但在此之前,还是应当让李替陛下先稳固形势。”房玄龄道。
这个说法,李世民比较能接受。只两个月的时间而已,暂时让李稳固局面,两个月之后,他到了京城,自然一切恢复正常。那个时候,再把权利给收回来,也就没事了。
“好,给李传旨,诏他讨逆平乱,救援汉京。”李世民道。




唐朝好地主 第1019章 李超来袭
天还没有亮,汉京的街鼓已经开始响起。
鼓声一响,京城的常参官们便开始要出门,赶去上朝了。按制,大唐文官五品以上,及中书、门下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每日参见皇帝,称常参官,也称朝官。
贞观朝,中门、门下、尚书三省,以及枢密院、翰林院、御史台六品以上,每日都要参见皇帝。
京官中还只有部分官员需要早起参朝,但皇帝,却是每日都要早起的。
按惯例,皇帝得宵衣。
天还未亮,宫里晚上专门负责准备皇帝早朝衣物的宫女们,已经把衣服熨烫准备好,捧到了皇帝面前。
在她们的侍奉下,李渊洗漱更衣。
穿好龙袍,外面的天还没亮。
汉京城里的街鼓还在响着,汉京城中心有着足足十八层高的钟鼓楼,高耸入云,汉京地标之一。这里有一架巨大的鼓,清晨,这架鼓最先响起。
然后汉京各城各街的街鼓会紧接着响起,一直要敲打到天光见晓,能看的清人为止。
李渊隔了三年没有早朝。
每日呆在宫里沉迷酒色,身体早被掏空。
这些天,每天宵衣早朝,他已经感觉身体有些吃不消了。
其实早朝就是个仪式,李渊现在很讨厌这些仪式,但却又不能取消。这是皇帝权威的表现,如今这个时期,如果他不早朝,说不定被传成什么样子。
人心惶惶的时候啊。
该死的承乾,才十岁的孩童而已,居然已经有如此心机。他的选择,出乎李渊的意料。他没有躲着不出来,可却又只是一个人出来。
他派人去东宫劝降,但马周等宰相表明态度,奉太子诏,坚决不开宫门。
李渊让人把承乾带到东宫前,想逼东宫开门,但东宫依然不奉诏。
用马周的话说,当承乾走出东宫的时候,他已经不再是朝廷的监国太子了,现在,东宫里的人,只遵皇帝一人旨意。
就算承乾下令,也没用。
天色微明。
则天门打开,朝官们入宫上殿。
无聊的朝会,走了一套仪式后,照例匆匆结束。
真正议事,还是在李渊的御书房。
李渊现在已经很少看书了,这座御书房其实是一座很大的偏殿。
他在这里召见心腹重臣们,与他们一起商议着军国大事。
“东宫里那群逆贼,就是茅坑里的石头,一个个又臭又硬。连承乾的话,也没用了。现在,唯有强攻硬取。李艺,你有没有能力拿下东宫?”李渊叹口气,他今天感觉背疼,一早起来,就觉得不舒服,疼的厉害,背都挺不直。
罗艺低着头不敢说话,东宫太难啃了,他试过各种方法,但都不行。
坐在玉阶下一直不说话的太子建成站了起来,“父皇,儿臣愿意代替燕王攻打东宫。”
李渊惊讶的看了儿子一眼,这个长子被幽几年,似乎都已经幽傻了。每天泥菩萨一样的坐在那里,话也没一句。
没想到,现在居然主动请缨攻打东宫。
李渊笑了笑,建成终于又活了。
“太子,你有何良策?”
“无他法,唯强攻硬打,不怕伤亡,再大的代价也要强攻拿下。东宫不过万把守兵,硬拼,他们是拼不过我们的。”
李渊想了想,这也不失为一个方法。虽然硬打,他们的伤亡可能会是守军的数倍,但根李渊已经没耐心再等下去了。
“好,东宫是你的,就由你自己来夺回。”
李渊看了一眼殿中的这些心腹重臣,这些人与外面朝会上的那些人不同,这些都是他真正的心腹,别人可能会摇摆不定,但他们则早就已经没有了回头之路。
“诸卿,世民肯定也已经接到这边的消息了,估计正在回师路上。最快一月,迟则两月,他就要从西域回来了。我们不能让他回京,必须把他挡在关外。关中,是拦截的重中之重,奈何秦叔虽为朕之女婿,却一心向着世民。”
“诸卿可有人愿意去夺下关中,拦截世民?”
重臣们对了眼色。
关中秦琼,这可不好对付。号称武门,民间又称其为门神,因为李为他著书立传,多方美化称赞,使得秦琼的名声,那是响彻天下。连民间的贩夫走卒,可能不知道当朝宰相是谁,但一说秦琼,肯定要竖个大拇指,称赞一声秦二爷威武忠义。
秦琼在民间,简直就跟关二爷一样有名了。
不过这人带兵的本事,也是有的,兼之关中险固,要去打关中可不易。秦琼还不是孤军作战,河东有李绩、朔方有苏定方,河西有郭孝恪,这些人都能支持秦琼,尤其是李世民的西征大军随时能到。
柴绍上前,“陛下,臣愿意统兵前往夺取关中,拦截废帝。”
李世民,已经被李渊定为废帝,他还废除了贞观年号,今年为武德九年,继续沿用武德年号。
李渊看到柴绍请令,很欣慰。不过他还在犹豫,他心里更想派李孝恭前去关中,可又对李孝恭有些放心不下。
柴绍的本事他是放心的,也信任他的忠心,只不过京中也需要柴绍这位枢密使。
“陛下,儿臣请求带兵讨伐关中秦琼。”一人出列。
却是齐王元吉。
“嗣昌和元吉都忠心可嘉,嗣昌,你为枢密使,朕身边片刻离不开你。元吉,你来挂帅西征,朕另外让孝恭做你副帅,再以薛万彻兄弟为你帐前先锋。”李渊最后决定。
“朕,给你们三万人马,你们出京之后,可以就地征召河南等地兵马。”
脚步声惶急。
一名内侍连滚带爬的进来。
“陛下,急报。”
“武士彠叛变,打开扬州城投降李,李已经兵不血刃的拿下扬州城,目前正挥师逆长江而来!”
李渊惊的站起。
“武士彠投降李?这不可能!”
众臣寂静无声,扬州陷落,那么从长江口直到汉江口,就将是一路无阻了。
“谁人能阻李?”皇帝惊问。
大家面面相觑。
“陛下勿忧,吴郡王李靖已经率三万兵马赶往江夏,李靖定能击败李。”一名大臣道。
李渊心里却在想,武士彠都靠不住,这李靖能靠的住吗?




唐朝好地主 第1020章 帝国双璧
夜幕降临。』
一名军官大步赶来,将一封军情送上。
李靖接过,在灯下缓缓展开。军情内容很短,可他却一字一字的细细阅读。
“武士彠不战而降,李兵不血刃拿下扬州,正向汉京进军而来。”
灯下,李靖轻声赞叹,“李还真是了得,反应如此迅,短短时间,就组织起一支勤王军,并迅而来。太上皇虽然提前一步控制了扬州,可却被李几句话就劝降了武士彠。江淮之地,已经无人可挡李了。”
“李会不会太过轻敌了,据报,李在登州虽然接手登州水师,可他却只征召了三千水师士兵。带着八千战士,就出兵勤王。在长江口,又接管了扬州水师,可李却一兵一卒未征,全留给了程咬金。”
李靖笑笑,“兵贵精不贵多,兵越多,行动越缓慢。李一百条船,运载八千兵,正是兵贵神。他若是把登州水师和扬州水师都征召带上,甚至把江淮府兵也一起征召,只怕此时他还在登州港没出呢,自然也不可能这么快拿下扬州。”
李拿下扬州,固然有武士彠投降之因,但也与太上皇派去的人时间太短,还没有彻底掌握扬州有关。李正是兵进神,才能突其不意。
一百条船,八千兵,李的战术就是迅疾如风。
不给武德朝接管整合长江沿线防御,迅进兵,各个击破,直逼汉京。
“可李还得过我们这一关。”
“卫公,我们要击败李吗?”年青校尉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
朝野一直有很多人为究竟是战神李靖用兵更厉害,还是军神李统兵更了得而争论不休,只不过两人却从未一起打过仗,更别说交手了。
现在有机会见到这两位一决高下,想想还是十分让人激动的。
一老一少,两位大唐军界最有名的将帅的对决,很多人都在期待吧。李靖心想着,他并不想打这一仗,但却又不打不行。
这一晚,李靖辗转反侧,一夜未眠。
天亮。
刘政会派人来请李靖议事。
军议大帐。
刘政会跟李思行李高迁还有冯立谢叔方等一众将领已经先议上了,李靖过来,几人起身扫了个招呼,但并没有太多的恭敬。
这番样子,已经不是第一次。
李靖名义上是这支军队的最高主将,但实际上,这群将领却把他架空了。他不过是个名义上的主将而已,实际上却是由副帅刘政会主持。
“大帅,汉京刚传来陛下旨意,让我们即刻向江夏进军,驻守江夏,阻击李的叛军。”
李靖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李只有八千兵马,其实我建议我们最好就在襄阳坚守以待,以逸待劳。”
襄阳本就是一座重镇,加之又做了两年临时都城,修的更加高大坚固,周边诸多卫城堡垒,李要去汉京,必经襄阳。
他们在襄阳阻敌,以逸待劳,且靠近汉京,后方随时能增援。另一方面,李大本营是在登州扬州,他的勤王军是淮军子弟。一路远来汉京,中途遥远,补给方面也会更困难,兼之襄阳远离江淮,李过来,也就后继无援。
1...425426427428429...6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