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朝好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李的这家造船厂,也一下子引得无数人关注。
还有几件新鲜事情。
一是朝廷在北衙下,新建了一支军队。伏波军和安澜军,这是大唐的皇家水师,隶属于北衙,属于禁军系统。
这支新的军队,分为左右两支水师舰队,各五千人。
计划一支驻于黄河海口附近的登州,一支则驻于长江口附近的扬州。两支水师,既是内河水师,也是近海水师。
当然有心之人也会现,朝廷新建两支常备水师,又隶属禁军。很明显,任务会更重。不少人,甚至想到了朝廷最近一直在争论的征辽之议。
与朝廷组建皇家水师消息一同传出的,还有朝廷已经向不少商船颁私掠许可证。
私掠许可证,拿到此证,就可以在商船上装备登记在册的武器,并可以向大唐的敌人如高句丽的商船,甚至是高句丽境内劫掠。
按朝廷规定,申请后获得审批颁给私掠许可证的商船,朝廷将派水师军官上船,指导船上的武装水手作战。商船得向朝廷支付军官们的军饷,同时他们可以向朝廷购买武器装备,并且商船成为朝廷水师的预备役,登记在册,一旦朝廷有需要,就将接受征召。
在第一批拿到许可证的商家中,李记商行就在其中。
李年后本来打算去燕北的。
那里有他三百里封地呢。
不过自从花一千二百万买下了琉求岛,又拿到了辽南后,李就看不上燕北了。那戈壁滩一样的偏僻而荒凉的地方,实在让人提不起精神啊。
以前李家就这么一块领地,自然是欢天喜地的。可现在有了更好的琉求,李哪看的上燕北。
交待了管事继续修建三受降城,在那里垦荒种地牧羊养马,顺便跟周边的游牧部族收购下牲畜皮毛,给他们卖些中原的手工商品茶叶这些,李就懒得多说了。
顺其自然,任其展吧。
李在元宵节刚过后,就坐船下江南了。本来说好的要先搬家去汉京的,李都来不及了。
他已经把重心调整到东南了。
从襄阳到扬州,倒是很方便,顺汉江东下,进了长江,再一路顺江而下就好。这一路,顺风顺水,连点颠簸都没有。
站在软帆的大帆船上,看着长江上那些白帆点点的风帆船,李很满足。
几年时间,他的大帆船还是受到了商家们的喜爱的,在近海在内河,都很好用。大帆船的一大特点就是大,桅多帆多,度快。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河段,大帆船比起传统的硬帆船优势大的多,载货能力大增,度也快。
这几年,李记的船厂着实卖出了不少船,靠着这些订单培养出了一支不算小的造船工匠队伍,整个产业链条也算是建立起来了。
正因为有了这几年的积聚,李现在才能放开了扩大规模。
“这软帆的三桅船真快。”
站在船上的,是崔瑾等一大群造船厂的新合伙人,各大家族派出了最老道的管事,还有各家的年轻子弟,让他们成为家族代表,跟着李前往造船厂。
不过他们去造船厂,并不是为了去学习怎么造船,也不是为了去查账监管生产的。他们都很信任李,而且那些事情有各家派出的管事去做就好,船厂有股东大会、有董事会、有监事会,还有管理层,他们这些股东其实不用怎么操心具体的事务。
他们派出子弟,其实是为了跟着李去高句丽的。
赵国公可是跟他们承诺了,到时各家的船可以跟在李家的船队后面,大家组成一支舰队,好好的抢他娘的高句丽!
直到把属于他们的辽东夺回来为止!





唐朝好地主 第957章
对于抢劫,大唐的贵族们出人意料的支持。
毕竟大唐还是那群关陇贵族们为主建立起来的,当年征战中以军功起家的新贵们,他们都离不开一个军功二字。哪怕是朝中的那些关东士族出身的官僚们,口头上说着这样不太好啊,其实却也一样支持劫掠高句丽。
辽东的土地可是也有他们的一份啊,那都是真金白银买下来的。如今家徽都制作好了,岂能没有封地?
秦好耕战,大唐同样尚武,都重军功。
不过贵族们认为抢劫不好听,我们堂堂王师,怎么能叫抢劫呢。我们这是收复汉家故土华夏旧疆。我们是去征讨犯我大唐国威的高句丽蛮子。
我们是王师义军,我们是去复中国子弟之仇。
打着这些旗号,军功贵族也罢,士族子弟也好,一个个都感觉充满正义感。
船厂的生意出人意料的好,朝廷要建两个舰队,兵部计算了一下,若是朝廷自己建船厂,需要的时间久,而且得要大量人工,而且效率低,也造不出比李记更好的船来。当然,李家表示愿意把自家的造船技术转借给朝廷造船,但关键是朝廷没有制造这种新式船的工匠啊。
新式的软帆船,跟传统的楼船啊艨艟啊完全不一样的。
这是一个全新的体系。
哪怕是原来能造出五层的大楼船的工匠,也表示这种新式船自己不会造。要造新式船,就得从头再来。
李记倒是在扬州开了一家船舶学院,教授设计和制造船舶,以及教授航海技术等等,学员还很多,都是为李记的船行培训学员。李记愿意为朝廷也委培一批学员,但还是那句话,需要时间。
兵部和工部合计了一下,又问询了一下李记船厂的情况,然后他们现,与其自己造船,真不如直接向李记船厂下订单。人家有完整的造船产业链,从造船木材的采伐锯木干燥储备,到船各种部件的制造,人家都有专门的工坊。
在李记这种流水线式的造船工艺下,他们造船时间更快,而且成本更低。比起朝廷自己开厂建造,能省下极多钱,节省极多时间。
朝廷自己造船,这两个舰队的船,没个三年时间造不完,花费的钱还得是李记的好几倍。而交给李记,一年时间就够交付了。
兵部毫不意外的选择向李家下订单。
新建的两个舰队主官,倒愿意自己造船,自己慢慢训练船员,但兵部可不愿意这样干,多出来的钱你出啊。
如今朝廷搞预算拔款制度,兵部虽然掌握着大唐军队的预算拔款,可他们的钱也是从户部,从中书门下那里的总预算里争取到的。南北衙各卫各军都要开支,到处要钱,能省一点出来是一点啊,何况,李记船厂下单造战舰,省出来的还不是一丁半点,节省好几倍呢。
“各位上官,这是我们造船厂按照兵部的要求设计的战船。按你们的需要,我们设计的船只,一个舰队拥有十八艘三桅风帆战船,以及十二艘双帆和单桅快艇,另外还有三十艘运输船。”
“我们设计的三桅风帆战船,有大中小三个级别,战船上可以安装上最新式的火炮和重弩,拥有极快的度,载重量大,火力强。搭配上度更快更轻便的双桅船为护卫艇,再加上单桅快艇为巡逻和通信艇,再配上火炮和火枪以及弓箭、重弩,那么这些风帆战船就会是敌人的恶梦,他们根本无法逃脱我们的追捕,也承受不起我们的打击。”
“在海上,遇到我们的舰队,那么敌人的船只降了投降,就只能被击沉。因为现在还没有比我们设计的这些风帆战船更快的船,也没有比他攻击更凶猛的船。”
“这船的船长是船宽的三倍,拥有一至三层的甲板,船舷上可以布置许多火炮和重弩·····”
船厂的管事口惹悬河,同时配合着一张张新战船的设计图纸。
修长的战船,一根根高耸的桅杆,那一面面张开的风帆,特别是船舷上绘出的一门门火炮和一架架重弩,船还有能射巨石的臼炮呢。
这样的战船,确实让兵部和皇家水师的将领们差点流口水。
而那一艘艘运兵船,也非常漂亮。这些船要更宽一些,运载量也更大。
一个舰队大小船只总共六十艘,满装载量是运载八千士兵。而一个舰队全员不过五千人,意味着他们还能搭载三千友军,或者装载更多的战利品。
十八艘风帆战船,三个级别,大船三艘,中船六艘,小号九艘。可小号的,也是非常巨大了,拥有起码十几丈长的船长。
低舷、横帆,加上两舷装备的火炮、重弩,让这些船是不折不扣的战舰,专为战斗而设计。
比起高大的楼船来说,这些船明显更加适合海上战斗,不惧风浪。攻击能力更强,度更快。
两个舰队一共一百二十艘船。
船厂承诺一年后交付使用。
“就要这船,我们就要这船!”
新上任的水师舰队的两位大将军,眼睛瞪的极大,红通通的的瞪着兵部尚书。看过了这些船只后,他们已经看不上其它的船了。以前最好的战船是五牙大楼船,可现在他们再瞧那楼船,感觉就像是一个臃肿的老太婆,这样的船如何在海上抵抗风浪,如何在海上追逐敌船?
靠那船上的拍杆吗?
拍杆如何比的过这战船上的火炮和重弩啊。
兵部尚书仔细的再看了一遍数据,其实这些船只数据他都已经能倒背如流了。而价格,也一如继往的便宜。
比楼船的造价还便宜的多。
还有什么理由不买?
“买,两个舰队,大小一共一百二十艘船,全买了。”
洪州。
江南西道北的重要州城,洪州也就是后世的南昌。这座位于长江中游的城池,也因临江而变的十分重要。
李记的造船厂在这里有个分厂,不过不是船坞,而是加工船板的厂。造船,木料极为重要。必须选用上等的木材,船舶上不同的部位,得选用不同的树木。
比如龙骨需要结实,桅杆又得直且较轻。
越是大的船,龙骨越重要。
而那种巨大一体的龙骨难找,且并不利于制造航行,因此李记的船厂其实用的是拼船龙骨技术,连桅杆,其实都是拼接的。
“拼接的?会不会不结实啊?”
崔瑾有些担心的问道,在他印象里,拼接的肯定不如原木的结实啊。
“这是许多人的误解,其实我们的拼接技术相当高明,拼接龙骨和拼接的桅杆都比整木的更好,更结实也更轻便。而且有了这拼接技术,我们不需要去寻找那些极罕见的巨大原木做龙骨,这让造船的度大大提升。”
李带着崔瑾等一群贵族们参观船材厂,各种各样的木料采伐后运输过来。在这里还要进行复杂工艺的加工。
根本不同需求,把木材按不同的方式加工。
“居然还建了专门的窑来干燥木材,太稀奇了。”
“因为自然风干的时间太漫长,而且那种简单原始的风干办法,有的时候还会损害木材,比如容易开裂等等。因此,我们采用的是最可控也最快的方法,建立干燥窑来按需求干燥木材。”
“那个蒸炉又是什么?”
“也是加工木材的。你们看到船上不少船板其实是带有弧度的,这些木板就是我们通过蒸再压成形的。”
崔瑾看的惊叹连连。
原本以为一个木材厂而已,没什么稀奇的。可是仔细看下来,才现这里绝不简单,水力锯床利用河水,轻易的把巨木锯开,加工成板材或者条材。
然后又有风干的窖,有定型的蒸炉等等。
各种各样的树木,最后变成了各种各样的船材。看着那忙碌的景象,他大感惊奇。
“三郎,我要买用那种龙骨的风帆船,记得这种船叫什么?盖世大帆船?多少钱一条,我准备买几条。”崔瑾道。
盖世大帆船,其实就是后来欧洲人的盖伦大帆船,这是一种比较经典款的海船,不论是战斗还是运输,都还算不错,各种大小的都不错,李直接就把这船复制了。
“抱歉,这盖世大帆船没货,而且这船可不便宜。”
三桅盖世帆船三个等级,大船是排水量五百吨以上,中船是两百到五百吨,小船则是两百吨以下。
而一艘船,只算船体和桅、帆,造价一般中一吨一百贯左右。这意味着一艘大盖世,起码得在五万贯起价。
当然,盖世船这么先进,造船技术又是李记独家,当然不会以成本价卖。李卖的也很公道的,直接是翻一倍卖。
这意味着大盖世起码十万贯起。
“十万贯一艘船?”刚还准备一口气连他七八艘大盖世的崔瑾有些牙疼,崔家确实有钱,可之前买封地花了三百万贯,家里现钱用光,还欠了崔琰一百万呢。
三百万四个实封爵位四块领地,和十万贯买条船,还是不同的。
“确实挺贵。”
“就算这个价,现在也没货,朝廷一口气订了几十艘,另外各大家族也订了不少,订单早排到三年后了,现在就算扩大规模,也不敢再接新单子了,得全力把旧单子做完。暂时能卖的,只有小号三桅盖世船,一条五万贯,不打折,而且每家限购一条。”
“那船多大?”
“船长九丈宽两丈七,载重三千石,吃水一丈一深,三桅帆船,可载一百二十人。”
这是一船较小的三桅盖世船,船原型就是五月花号。不过在这个时代,能载一百多人,还能在海上长距离的小盖世,却又很不简单了。
“五万贯一条,我买三条吧。”崔瑾道。
“一家限购一条,得等大家都拿到第一条船后,才放开第二条限购令。”
“三郎,你可是我姐夫,咱们崔李两家关系可不一般。”
“嗯,说的也是,那这样吧,给你个特殊待遇,你可以多买。但买第二条得加价一成,买第三条,得加价两成,如果你要买第四条,得加价三成,以此类推。你要愿意就买,毕竟大家现在都想买船,我也得照顾下大家的感受,得公平,不是吗?”
崔瑾有些无奈,“还要加价啊?”
“其实我建议你不急着一下子买这么多船,先买一条,你先想办法招募到足够的船员水手再说,要不然,光有船没人,你也开不走。”
崔瑾这下傻眼了,“买船不送船员的吗?”
李白了他一眼,想什么呢,买船还想送船员。




唐朝好地主 第958章 第四更送上!
扬州。
李站在码头上送泉盖苏文上船,他将搭上一条单桅盖世帆船,航向高句丽平壤。因为此时还是还是初春,东南季风还没开始,他的船并不直航平壤,而将沿着海岸线北上,绕一个大圈回到高句丽。
“再见!”
李笑着向泉盖苏文挥手。
“期待不久之后,我们能在平壤再见,郡王。”
一袭白袍站在码头上的渊盖苏文面上挂着勉强的笑,其实心里巴不得永远不要再见。可与恶魔的交易已经签订,自己也许再逃不脱这个恶魔的掌控了。
在不久前,他答应了李那个诱人的计划。大唐将扶持他为高句丽王,推翻高建武的统治。而条件,就是将来高句丽国更名为朝鲜,成为大唐的藩属国。他渊氏也将改姓李,甚至大唐皇帝都已经替他赐了姓名,大唐朝鲜郡王李孝贞。
对大唐忠孝坚贞吗。
“多谢赵国公相送,再见。”渊盖苏文用那只独臂向李挥手,然后上船。
船起锚,扬帆,慢慢驶离码头。
“三郎这么相信这个高句丽人?他这一回去,只怕就将失去控制了。”一旁的程咬金问。因为辞了职,程咬金一直没肯回去。这次李南下,他便干脆也来了。说是去看看琉求岛,顺便去高句丽玩玩。
“泉盖苏文想脱离控制,可不容易。他向朝廷写的那些东西,还有让他爹寄来的那些投效文书以及那些高句丽的机密,你以为若是高建武看到后,还能容的下他们父子吗?”
“再说了,泉盖苏文也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如果他跟我们合作,也许他真有可能当上那朝鲜国王。而若是不肯跟我们合作,我是真会找上门去的。”
“我还是觉得这人不可靠,这家伙可是被你砍掉了一只手,受了不少罪的。回去之后,怕是反而会想着办法要报复。”
李摇摇头,“不怕,对付他我有的是后招。”
······
单桅盖世帆船度很快,比他从襄阳到扬州坐的那艘李的三桅船快多了。渊盖苏文以前也没少坐船,可从没有坐过这么快的海船,这船既能在内河里航行,也一样可能在海上航行。
这船的帆是软的,借风极快。
站在甲板上,渊盖苏文没有半点轻松。
虽然已经到了大海上,可他知道自己并不自由。
他一次次的想着等回到高句丽,就要把李抛到九宵云外去,就要着手他的复仇大计,可最终又一次次的叹息放弃。
他见识过李的新式军队,知道火器的厉害,火枪倒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还是炮。再坚固的城墙,在那些攻城臼炮和将军炮前,都难以久守。
更别提,李还有这些更加厉害的战船,这不仅仅是战船,船上也装备着炮。
这些船又快又大,高句丽的船肯定拦不住。
而李更告诉了他一个计划,他将率领无数这样的海船,在高句丽千里的海岸线上随意的登6、劫掠。
这意味着高句丽将防线推进到辽河,花了二百多年修建的辽河千里防线,将失去意义。过去,中原进攻高句丽,必然从辽西来,必然跨过辽河,要经过他们修筑在那些山间孔道的防御关城,才能到达后面的腹心,才能到达都城平壤。
虽然以前隋军也从海上过来,直趋平壤。
但他们的作战方式,其实还是6地。从海上,只是运兵过来,是配合辽东来的大军。
可李说的计划,却完全不同,他根本不打算海上打平壤,或者从海上登6后攻城掠地占据城池,他只打算抢。
到处捅刀子,捅完就走。
那时高句丽根本防无可防,面对这些拥有快船大炮的唐军强盗,他们只能干瞪眼,千里海疆,无险可防。
他相信,这也是李敢让他回去的自信所在。
因为他回去了也逃不掉,李随时能找上门来。
一日又一日的沿海航行。
驶船的那些人都是些经验极丰之人,一路上没有遇到半点意外,他们的船只就在海岸边上航行,每隔两三天会靠一次岸补给一些淡水肉蔬等。
这样航行了许多日之后,他终于看到了高句丽的海岸。
不过他没有上岸,6地上走比海上慢的多。而他身上带着李交给他的任务,需要早日回到平壤。
如果是在夏季,乘西南风直航平壤,顶多三天。结果他们这趟沿海岸绕行,花了将近一个月。
船只在平壤码头靠岸。
并没有在码头引起什么轰动,其实这两年,早有不少这样的汉人风帆商船过来了。他们带来许多精美的唐国商货,那是高句丽王室和贵族们的最爱。
高建武规定,所有唐国商船到来,货物只能与高句丽王室交易。高建武买下这些货,然后再加价卖给那些贵族官员们,另外部份甚至再卖到白山黑水间的靺鞨部族去。
仅是靠垄断与唐船的交易,高建武这两年就赚了大笔,引得不少贵族们羡慕眼红。
码头上早有王室的人过来迎接。
船老大笑着上去,他们本来就常跑这边,与这些人都熟悉。这次他们船上也确实带着许多货物,渊盖苏文不过是顺带。
渊盖苏文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他装成一个唐国的管事,一直躲在船舱里,一直等到船老大跟王室的人谈完交易后,等到天黑才悄然上岸。
王室的人很高兴船老大不到夏天就来了。
一船的佛经道藏还有儒家经典,并大唐的上等纸张笔墨砚台等,还有丝绸、茶叶、蔗糖、酒等,这些商品在高句丽极受欢迎,王室管事笑的合不扰嘴。
“还是老规矩吗?”管事问。
船老大笑着回答,“嗯,咱们还是老规矩,用黄金或者白银交易。”
管事用熟练的汉话笑着应下,一挥手,立即有人抬来箱子。
里面是早已经按双方约定好的商品价格兑换好的黄金。
按约定的价格,其实高句丽这边的黄金比大唐的要便宜的多。大唐的金银铜比价,是一两金八贯铜,一两银五贯铜钱。黄金白银是一点六比一。
但在这里,黄金一两却是按四贯铜钱,一两白银两贯铜钱这样的比例。
唐商们都非常聪明的利用了这个差价,他们运来的货物,都按铜钱标价,但却又不收铜钱,而是要让高句丽人以金或银来支付。
如此一来,他们把金银运回去,立即又能赚一笔差价。
高句丽的金价和大唐的金价其实相差了一倍之多,运一次货物来,虽然风险也不小,但赚的却更多。他们运来货物,本就卖高价,结果以黄金结算,又赚一倍差价。然后回去时,除了带回黄金,他们几乎还是空船,于是他们会在高句丽再采购一批土产,并且不会给钱,而是算做下次货物的订金。
这些唐商充分的把无耻挥到了极致。
反正海贸就是这么赚钱。
他们带回去最主要的土产,一般都是高句丽的年轻漂亮女子。
“这次还要女人吗?”管事笑问。
高句丽女子在中原很受欢迎,跟中原的丝绸茶叶在高句丽贵族中受欢迎一样。带回高句丽的年轻女子总是很赚的。
不过这一次船老大却不要年轻漂亮的女人了,他要男人,而且要强壮年轻的男人。
“要男人?中土贵人们的风气变了吗?”王室管事惊讶的问。
“那倒没,只是我们皇帝陛下去年大封诸侯,诸侯们都有了自己的封地,所有需要人手。买些青壮回去,种田放牧什么的,正好。”
1...403404405406407...675
猜你喜欢